外感病辨证方法课件_第1页
外感病辨证方法课件_第2页
外感病辨证方法课件_第3页
外感病辨证方法课件_第4页
外感病辨证方法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感病辨证方法外感病辨证方法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六经辨证一、六经辨证

六经辨证,是将外感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表现的不同证候,以阴阳为总纲,归纳为三阳病证(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三阴病证(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两大类,从而辨别外感病各阶段的病变部位、性质及邪正盛衰等方面的情况,为治疗提供依据的一种辨证方法。

一、六经辨证六经辨证,是将外感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表现的不

六经辨证是经络、脏腑病理变化的反映,三阳病证以阳经和六腑病变为基础,三阴病证以阴经和五脏病变为基础。以病变部位分,则太阳主表,阳明主里,少阳主半表半里,三阴均属于里。从邪正盛衰及病变性质分,凡正盛邪实,抗病力强,病势亢奋,表现为热为实的,多属三阳病证;凡抗病力不足,病势衰减,表现为虚为寒的,多属三阴病证。

六经辨证是经络、脏腑病理变化的反映,三阳病证以阳经和六腑病若两经或三经病证同时出现,称为合病。一经病证未罢,而又出现另一经病证,称为并病。若病情由一经传变到另一经,称为传经。传经则有循经传、越经传、表里传的不同形式。循经传是指按六经顺序相传,如太阳病证不愈,传入阳明,阳明不愈,传入少阳;三阳不愈,传入三阴,首传太阴,次传少阴,终传厥阴(一说按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厥阴→少阴相传)。越经传是隔一经或隔两经相传。表里传则是互为表里的经之间相传。若因病人素体虚弱,病邪不经三阳经传变,而直接侵犯三阴经,亦即一发病就是三阴受邪的病证,称为直中。

若两经或三经病证同时出现,称为合病。太阳病证

太阳病是外感病的初期阶段,病情尚浅。外邪侵犯人体,太阳首当其冲,故一般首先表现为太阳病证。太阳病的主要脉症是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太阳经证有中风和伤寒之分。太阳腑证有蓄水证和蓄血证之别。外邪侵犯人体,太阳首当其冲,故一般首先表现为太阳病证。

太阳病证太阳病是外感病的初期阶段,病情尚浅。太阳经证

太阳中风证概念:太阳中风证是指以风邪为主的风寒之邪侵犯太阳经脉,使卫强营弱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恶风,发热,汗出,头项强痛,脉浮缓。辨证要点:

1、本证多由腠理不固,风邪袭于肌表,营卫不和所致。

2、以恶风、发热、汗出、头项强痛、脉浮缓为主要表现。太阳经证太阳中风证太阳经证太阳伤寒证概念:太阳伤寒证是指由于寒邪为主的风寒之邪侵犯太阳经脉,导致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

恶寒发热,无汗而喘,头项强痛,身疼腰痛,骨节疼痛,脉浮紧。辨证要点:

1、本证多由寒邪侵袭体表,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所致。

2、以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项强痛,身疼,骨节痛,脉浮紧为主要表,或兼见气喘等症状。

3、太阳中风证与太阳伤寒证的鉴别要点:前者以汗出,脉浮缓为主症,又称表虚证;后者以无汗,脉浮紧为主症,又称表实证。太阳经证太阳伤寒证太阳腑证太阳蓄水证概念:太阳蓄水证是指太阳经证不解,邪与水结,膀胱气化不利,水液停蓄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小便不利,腹胀,发热,恶风,自汗,心烦口渴,饮入即吐,脉浮。辨证要点:

1、本证多由太阳经证不解,病邪循经入腑,膀胱气化失司,水气停留所致。

2、以水气停蓄为主要表现:如小便不利,小腹胀满,口渴不欲饮,饮入即吐等。

3、兼有太阳表证未解的症状:如发热,恶风,汗出,脉浮。太阳腑证太阳蓄水证太阳腑证太阳蓄血证概念:

太阳蓄血证是指太阳经证不解,邪热内传,与血相结于少腹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

少腹急结或硬满,神志错乱如狂,小便自利,脉沉涩或沉结。辨证要点:1、本证多因太阳表证未解,邪热随经深入下焦,与瘀血结于少腹部位所致。

2、以少腹急结或硬满,神志错乱如狂,小便自利为主要表现。

3、太阳蓄水证与太阳蓄血证的鉴别要点:前者以小便不利为主症;后者则小便自利,神志错乱如狂。太阳腑证太阳蓄血证阳明病证

阳明病是外感热病过程中正邪剧争的极期阶段,其特点是阳热炽盛,性质属里实热。发病原因:多由太阳病失治、误治,伤津化燥,邪热内传入里所致;亦有津液素亏而阳气偏盛之人,感受外邪,化热入里而成。主要脉症:身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脉大。阳明病以“胃家实”为提纲,实际是指胃肠的实证、热证,根据病变部位和证候特点的不同,可分为经证和腑证两大类型。

阳明病证阳明病是外感热病过程中正邪剧争的极期阶段,其特点是阳明经证概念:阳明经证是指邪热亢盛,充斥阳明之经,弥漫全身,而肠中无燥屎内结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身大热,汗大出,烦渴引饮,面赤气粗,心烦,舌苔黄燥,脉洪大。辨证要点:

1、本证有邪热弥漫全身,充斥阳明之经,而肠道尚无燥屎内结的病机。

2、以身大热、大汗出,大渴、脉洪大为主要表现。

3、有实热的一般表现:如面赤气粗,心烦,舌红苔黄燥。

阳明经证概念:阳明腑证概念:阳明腑证是指邪热内盛阳明之里,与肠中糟粕相搏,燥屎内结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身热,日晡潮热,手足蕺然汗出,腹部胀满硬痛而拒按,便秘,烦躁,谵语,甚则循衣摸床,直视而喘,舌苔黄燥或焦黄,舌起芒刺,脉沉实有力或滑数。辨证要点:

1、本证有邪热内传,与肠中糟粕相搏而成燥屎内结,腑气不通的病机。

2、以便秘、腹胀满硬痛、拒按、脉沉实为主症。

3、实热弥漫于经仍然存在,如身热日晡尤甚,口渴,汗出,舌红苔黄燥等;燥热之邪挟浊气上扰神明,则见烦躁,谵语,循衣摸床等症状。阳明腑证概念:少阳病证概念:少阳病证是指邪犯少阳胆腑,枢机不运,经气不利所表现的证候。又称少阳半表半里证。临床表现: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脉弦。辨证要点:

1、邪犯少阳,枢机不利,正邪分争于半表半里之间,故以寒热往来为主要热型。

2、以邪在半表半里为主要表现:邪犯少阳,经气不利,则胸胁苦满,脉弦;胆热循经上扰,则见口苦,咽干,目眩;胆热犯胃,则见默默不欲饮食,喜呕。

少阳病证概念:太阴病证概念:太阴病证是由多种原因所致脾阳虚衰,寒湿内生所表现的证候。太阴病为三阴病之轻浅阶段,其病变特点为里虚寒证。临床表现:腹满呕吐,食欲不振,腹泻,时腹自痛,喜温喜按,口不渴,舌淡苔白滑或白腻,脉缓弱。辨证要点:

1、本证以脾阳虚衰,寒湿内停,运化失司,气机阻滞为主要表现:如食欲不振,腹满,时腹自痛,腹泻,胃气上逆则呕吐。

2、有虚寒的一般表现:如腹痛喜温喜按,口淡不渴,舌淡苔白,脉缓弱。太阴病证概念:少阴病证少阴病是外感病过程中的后期阶段,病情多属危重。少阴包括心肾,为水火之脏,阴阳之根,病入少阴,损及心肾,阳气虚衰,阴血耗伤,心肾机能衰退,以脉微细,但欲寐为主要脉症。由于致病因素和体质不同,少阴病有寒化证和热化证两大类型,其中以寒化证为多见。

少阴病证少阴病是外感病过程中的后期阶段,病情多属危重。少阴包少阴病证少阴寒化证概念:少阴寒化证是指少阴心肾阳气虚衰,病邪入内从阴化寒,阴寒独盛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无热恶寒,蜷卧,四肢厥冷,精神萎靡,口不渴或渴欲热饮,下利清谷,欲吐不吐,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微细。辨证要点:

1、本证以心肾阳虚、阴寒内盛为主症:无热恶寒,蜷卧,四肢厥冷,精神萎靡,小便清长,脉微细。

2、有火不生土,脾失健运的症状:下利清谷,欲吐不吐,气不化津,则口渴喜热饮。少阴病证少阴寒化证少阴病证少阴热化证概念:少阴热化证是指少阴阴虚阳亢,邪从阳化热阴虚火旺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心烦不得眠,口燥咽干,舌尖红赤,或舌绛少苔,脉细数。辨证要点:

1、本证以肾水亏虚,心火上亢,心神不宁为主症:心烦不得眠,舌尖红。

2、有阴虚火旺的症状表现,如口燥咽干,舌红绛少苔,脉细数。少阴病证少阴热化证厥阴病证概念:厥阴病证是伤寒病发展传变的较后阶段,所现阴阳对峙,寒热交错,厥热胜复等证候的概括。临床以上热下寒证为其提纲。临床表现:口渴不止,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厥逆下利,呕吐或吐出蛔虫。辨证要点:

1、本证以上热下寒为主要表现。

2、阳并于上则见口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阴并于下则见饥不欲食,吐利,四肢厥冷,吐蛔。

厥阴病证概念:二、卫气营血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是将外感温热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所表现的不同证候,概括为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四类,用以说明温热病病位的浅深、病情的轻重和传变的规律,从而指导临床治疗。卫分证主表,邪在肺与皮毛;气分证主里,病在胸、膈、胃、肠、胆等脏腑;营分证邪热入于心营,病在心与包络;血分证则邪热已深入心、肝、肾,重在耗血、动血。

二、卫气营血辨证卫气营血辨证是将外感温热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卫气营血证的传变,一般有顺传和逆传两种形式。顺传:指病变多从卫分开始,依次传入气分、营分、血分。它体现了病邪由表入里、由浅入深,步步深入,病情由轻而重,由实致虚的传变过程。逆传:是指邪入卫分后,不经过气分阶段而直接深入营、血分。实际上“逆传”只是“顺传”规律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只不过病情更加急剧、重笃。如一起病即见气分证,或营分证、血分证。或卫分之邪不解,又兼见气分或营分的,是为卫气同病或卫营同病;有气分之邪不解,而有营分或血分之见症,酿成气营同病或气血两燔。亦有卫分之邪不经气分阶段,而直接传入营血,称为逆传心包。

卫气营血证的传变,一般有顺传和逆传两种形式。卫分证概念:卫分证是指温热病邪侵犯肌表,卫气功能失常所表现的证候。多见于温热病初期阶段,以发热,微恶风寒,脉浮数为特点。临床表现:发热,微恶风寒,头痛,无汗或少汗,口干微渴,咳嗽,或咽喉肿痛,舌边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辨证要点:

1、本证多因外感风热邪气,卫气失常,肺卫失宣所致。

2、以发热、微恶风寒、舌边尖红赤、脉浮数为主症。

3、有肺卫失宣的见症:如咳嗽、咽喉肿痛等。

卫分证概念:气分证概念:气分证是指温热邪气入里,侵犯脏腑,表现为正盛邪实,正邪剧争,阳热亢盛的里热证候。本证多因卫分病不解,邪热内传,入于气分,或温热病邪直犯气分所致。以发热,不恶寒,反恶热,口渴,苔黄为特征。常见的证候有邪热壅肺、热扰胸膈、胃热炽盛、热结肠道等。临床表现:发热,不恶寒反恶热,舌红苔黄,脉数。常伴有心烦,口渴,汗出,小便短赤等症。或咳喘气粗,胸痛,咯痰黄稠;或心烦懊侬,坐卧不安,甚则胸膈灼热如焚;或壮热,烦渴喜冷饮,大汗出,脉洪大;或日晡潮热,便秘或纯利稀水,腹部胀满硬痛,拒按;或寒热如疟,胁痛,口苦,心烦,干呕,脉弦数。气分证概念:气分证辨证要点:

1、具有里热炽盛的症状:如发热,不恶寒反恶热,心烦,口渴,尿黄,舌红苔黄,脉数等。

2、热邪壅肺,肺失宣降,则兼见咳喘气粗,胸痛,咯痰黄稠等症。

3、热扰胸膈,郁而不宣,则兼见心中烦闷懊侬,坐卧不安,甚则胸膈灼热如焚等症。

4、胃热亢盛,里热蒸腾,则有壮热,口大渴,汗大出,脉洪大等症。

5、热结肠道,腑气不通,则有日晡潮热,大便秘结或纯利稀水,腹部胀满硬痛,拒按,舌苔黄燥或黑而干焦等症。

6、邪郁于胆,枢机不利,则见寒热如疟,胁痛,口苦,心烦,干呕,脉弦数等症。气分证辨证要点:营分证概念:营分证是指温热病邪内陷,劫灼营阴,心神被扰所表现的证候。营分证是温热病发展过程中较为深重的阶段。多由于气分证不解,传变入营;亦有由卫分逆传入营分的;或一发病即邪在营分。临床表现:身热夜甚,心烦不寐,时有谵语,斑疹隐现,口反不渴,舌绛而干,脉细数。或神昏谵语,或昏愦不语,舌謇,肢厥,舌鲜绛或暗晦无神。营分证概念:营分证辨证要点:

1、具有热损营阴的症状表现:如身热夜甚,口反不渴,舌质绛,脉细数。

2、有心神被扰的症状表现:如心烦不寐,或时有谵语。

3、有热伤血络的表现:如斑疹隐现。

4、邪热内陷,痰热闭阻心包,神志被蒙,则见神昏谵语,或昏愦不语,舌謇,肢厥,舌鲜绛或晦暗无神。营分证辨证要点:血分证概念:血分证是指温热病邪深入阴血,导致动血、动风、耗阴所表现的一类证候。血分证可由营分证传变而来,或邪热直入血分所致。病变主要累及心、肝、肾三脏。临床表现:在营分证的基础上,更见高热,躁扰如狂或昏狂、谵妄,斑疹透露,色紫黑,吐血,衄血,便血,尿血,舌深绛或绛紫,脉细数。辨证要点:

1、具有营分证候表现但更为严重,如高热,躁扰,昏狂,谵妄,舌深绛或绛紫。

2、血热迫血妄行,故见;斑疹透露,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等各种出血症状。

3、本证严重者可致亡阴、亡阳。血分证概念:三、三焦辨证

三焦辨证是将外感温热病的证候归纳为上、中、下三焦病证,用以阐明三焦所属脏腑在温热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证候表现及其传变规律,并指导治疗的一种辨证方法。上焦病证主要包括手太阴肺和手厥阴心包的病变。其中手太阴肺的证候多为温病的初起阶段。中焦病证主要包括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和足太阴脾的病变。脾胃同属中焦,阳明主燥,太阴主湿,邪入阳明而燥从,则多呈里热燥实证;邪入太阴从湿化,多为湿温病证。下焦病证主要包括足少阴肾和足厥阴的病变,多为肝肾阴虚之候,属温病的末期阶段。三、三焦辨证三焦辨证是将外感温热病的证候归纳为上、中、下三三焦病证的传变,一般多由上焦手太阴肺开始,传入中焦,进而传入下焦,此为“顺传”,标志着病情由浅入深,由轻到重的病理进程。若病邪从肺卫而传入心包者,称为“逆传”,说明邪热炽盛,病情重笃。三焦病证自上而下的传变,这是一般的规律。临床有邪犯上焦,经治而愈,并不传变的;亦有上焦病证未罢而又见中焦病证的;有的又可自上焦径传下焦;亦有中焦病证未除而又出现下焦病证者;亦有起病即见下焦病证者;更有两焦病证错综互见和病邪弥漫三焦者。因此,对三焦病势的判断,应综合临床资料全面、综合地分析。

三焦病证的传变,一般多由上焦手太阴肺开始,传入中焦,进而传入上焦病证概念:上焦病证是指温热之邪侵袭手太阴肺经和手厥阴心包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发热,微恶风寒,头痛,无汗或微汗出,咳嗽,舌边尖红,脉浮数;或高热,咳喘气粗,口渴,汗出,舌红苔黄,脉数;或灼热,神昏谵语或昏愦不语,舌謇肢厥,舌鲜绛。辨证要点:

1、温病初起,邪袭肺卫,卫气受郁,肺气失宣,则见发热,微恶风寒,咳嗽,脉浮数等症状。

2、热邪壅肺,肺失宣降,则见高热,咳喘气粗,口渴,舌红苔黄,脉数等症。

3、肺卫之邪逆传心包,闭阻心窍,则见身灼热,神昏谵语或昏愦不语,舌謇肢厥,舌鲜绛等症。上焦病证概念:中焦病证概念:中焦病证是指温热之邪侵袭中焦脾胃,邪从燥化和邪从湿化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壮热,不恶寒反恶热,口大渴,汗出,面目具赤,舌红苔黄,脉浮洪;货日晡潮热,腹胀满硬痛,拒按,大便秘结,舌苔焦黄,舌生芒刺,脉沉实;或身热不扬,汗出热不解,脘腹痞闷,泛恶欲呕,舌红苔黄腻,脉濡数。辨证要点:

1、阳明燥热,里热炽盛,充斥于外,则见壮热,口渴,大汗出,脉浮洪等症;燥热里结,腑气不通,则见日晡潮热,腹胀满硬痛,便秘,脉沉实等症。

2、太阴湿热,湿热郁蒸,则见身热不扬汗出热不解,苔黄腻,脉濡数;湿热阻困气机,则见脘腹痞闷,肢体困重;脾失健运,胃失和降,则见泛恶欲呕,大便溏泄。

中焦病证概念:下焦病证概念:下焦病证是指温热之邪犯及下焦,劫夺肝肾之阴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身热,颧红,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舌燥咽干,心烦不寐,神倦;或手足蠕动或瘛疭,肢厥,心中澹澹大动,舌绛少苔,脉虚或细数,甚或时时欲脱。辨证要点:

1、肾阴耗损,虚热内扰,则见身热颧红,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舌绛,脉细数;阴精亏耗失润,正气衰弱,则见舌燥咽干,耳聋,神倦,脉虚。

2、虚风内动则见手足蠕动或瘛苁;肾水亏乏不能上济于心,则心烦不寐或心澹澹大动;阴津欲竭,则时时欲脱。

下焦病证概念:外感病辨证方法外感病辨证方法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六经辨证一、六经辨证

六经辨证,是将外感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表现的不同证候,以阴阳为总纲,归纳为三阳病证(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三阴病证(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两大类,从而辨别外感病各阶段的病变部位、性质及邪正盛衰等方面的情况,为治疗提供依据的一种辨证方法。

一、六经辨证六经辨证,是将外感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表现的不

六经辨证是经络、脏腑病理变化的反映,三阳病证以阳经和六腑病变为基础,三阴病证以阴经和五脏病变为基础。以病变部位分,则太阳主表,阳明主里,少阳主半表半里,三阴均属于里。从邪正盛衰及病变性质分,凡正盛邪实,抗病力强,病势亢奋,表现为热为实的,多属三阳病证;凡抗病力不足,病势衰减,表现为虚为寒的,多属三阴病证。

六经辨证是经络、脏腑病理变化的反映,三阳病证以阳经和六腑病若两经或三经病证同时出现,称为合病。一经病证未罢,而又出现另一经病证,称为并病。若病情由一经传变到另一经,称为传经。传经则有循经传、越经传、表里传的不同形式。循经传是指按六经顺序相传,如太阳病证不愈,传入阳明,阳明不愈,传入少阳;三阳不愈,传入三阴,首传太阴,次传少阴,终传厥阴(一说按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厥阴→少阴相传)。越经传是隔一经或隔两经相传。表里传则是互为表里的经之间相传。若因病人素体虚弱,病邪不经三阳经传变,而直接侵犯三阴经,亦即一发病就是三阴受邪的病证,称为直中。

若两经或三经病证同时出现,称为合病。太阳病证

太阳病是外感病的初期阶段,病情尚浅。外邪侵犯人体,太阳首当其冲,故一般首先表现为太阳病证。太阳病的主要脉症是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太阳经证有中风和伤寒之分。太阳腑证有蓄水证和蓄血证之别。外邪侵犯人体,太阳首当其冲,故一般首先表现为太阳病证。

太阳病证太阳病是外感病的初期阶段,病情尚浅。太阳经证

太阳中风证概念:太阳中风证是指以风邪为主的风寒之邪侵犯太阳经脉,使卫强营弱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恶风,发热,汗出,头项强痛,脉浮缓。辨证要点:

1、本证多由腠理不固,风邪袭于肌表,营卫不和所致。

2、以恶风、发热、汗出、头项强痛、脉浮缓为主要表现。太阳经证太阳中风证太阳经证太阳伤寒证概念:太阳伤寒证是指由于寒邪为主的风寒之邪侵犯太阳经脉,导致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

恶寒发热,无汗而喘,头项强痛,身疼腰痛,骨节疼痛,脉浮紧。辨证要点:

1、本证多由寒邪侵袭体表,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所致。

2、以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项强痛,身疼,骨节痛,脉浮紧为主要表,或兼见气喘等症状。

3、太阳中风证与太阳伤寒证的鉴别要点:前者以汗出,脉浮缓为主症,又称表虚证;后者以无汗,脉浮紧为主症,又称表实证。太阳经证太阳伤寒证太阳腑证太阳蓄水证概念:太阳蓄水证是指太阳经证不解,邪与水结,膀胱气化不利,水液停蓄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小便不利,腹胀,发热,恶风,自汗,心烦口渴,饮入即吐,脉浮。辨证要点:

1、本证多由太阳经证不解,病邪循经入腑,膀胱气化失司,水气停留所致。

2、以水气停蓄为主要表现:如小便不利,小腹胀满,口渴不欲饮,饮入即吐等。

3、兼有太阳表证未解的症状:如发热,恶风,汗出,脉浮。太阳腑证太阳蓄水证太阳腑证太阳蓄血证概念:

太阳蓄血证是指太阳经证不解,邪热内传,与血相结于少腹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

少腹急结或硬满,神志错乱如狂,小便自利,脉沉涩或沉结。辨证要点:1、本证多因太阳表证未解,邪热随经深入下焦,与瘀血结于少腹部位所致。

2、以少腹急结或硬满,神志错乱如狂,小便自利为主要表现。

3、太阳蓄水证与太阳蓄血证的鉴别要点:前者以小便不利为主症;后者则小便自利,神志错乱如狂。太阳腑证太阳蓄血证阳明病证

阳明病是外感热病过程中正邪剧争的极期阶段,其特点是阳热炽盛,性质属里实热。发病原因:多由太阳病失治、误治,伤津化燥,邪热内传入里所致;亦有津液素亏而阳气偏盛之人,感受外邪,化热入里而成。主要脉症:身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脉大。阳明病以“胃家实”为提纲,实际是指胃肠的实证、热证,根据病变部位和证候特点的不同,可分为经证和腑证两大类型。

阳明病证阳明病是外感热病过程中正邪剧争的极期阶段,其特点是阳明经证概念:阳明经证是指邪热亢盛,充斥阳明之经,弥漫全身,而肠中无燥屎内结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身大热,汗大出,烦渴引饮,面赤气粗,心烦,舌苔黄燥,脉洪大。辨证要点:

1、本证有邪热弥漫全身,充斥阳明之经,而肠道尚无燥屎内结的病机。

2、以身大热、大汗出,大渴、脉洪大为主要表现。

3、有实热的一般表现:如面赤气粗,心烦,舌红苔黄燥。

阳明经证概念:阳明腑证概念:阳明腑证是指邪热内盛阳明之里,与肠中糟粕相搏,燥屎内结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身热,日晡潮热,手足蕺然汗出,腹部胀满硬痛而拒按,便秘,烦躁,谵语,甚则循衣摸床,直视而喘,舌苔黄燥或焦黄,舌起芒刺,脉沉实有力或滑数。辨证要点:

1、本证有邪热内传,与肠中糟粕相搏而成燥屎内结,腑气不通的病机。

2、以便秘、腹胀满硬痛、拒按、脉沉实为主症。

3、实热弥漫于经仍然存在,如身热日晡尤甚,口渴,汗出,舌红苔黄燥等;燥热之邪挟浊气上扰神明,则见烦躁,谵语,循衣摸床等症状。阳明腑证概念:少阳病证概念:少阳病证是指邪犯少阳胆腑,枢机不运,经气不利所表现的证候。又称少阳半表半里证。临床表现: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脉弦。辨证要点:

1、邪犯少阳,枢机不利,正邪分争于半表半里之间,故以寒热往来为主要热型。

2、以邪在半表半里为主要表现:邪犯少阳,经气不利,则胸胁苦满,脉弦;胆热循经上扰,则见口苦,咽干,目眩;胆热犯胃,则见默默不欲饮食,喜呕。

少阳病证概念:太阴病证概念:太阴病证是由多种原因所致脾阳虚衰,寒湿内生所表现的证候。太阴病为三阴病之轻浅阶段,其病变特点为里虚寒证。临床表现:腹满呕吐,食欲不振,腹泻,时腹自痛,喜温喜按,口不渴,舌淡苔白滑或白腻,脉缓弱。辨证要点:

1、本证以脾阳虚衰,寒湿内停,运化失司,气机阻滞为主要表现:如食欲不振,腹满,时腹自痛,腹泻,胃气上逆则呕吐。

2、有虚寒的一般表现:如腹痛喜温喜按,口淡不渴,舌淡苔白,脉缓弱。太阴病证概念:少阴病证少阴病是外感病过程中的后期阶段,病情多属危重。少阴包括心肾,为水火之脏,阴阳之根,病入少阴,损及心肾,阳气虚衰,阴血耗伤,心肾机能衰退,以脉微细,但欲寐为主要脉症。由于致病因素和体质不同,少阴病有寒化证和热化证两大类型,其中以寒化证为多见。

少阴病证少阴病是外感病过程中的后期阶段,病情多属危重。少阴包少阴病证少阴寒化证概念:少阴寒化证是指少阴心肾阳气虚衰,病邪入内从阴化寒,阴寒独盛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无热恶寒,蜷卧,四肢厥冷,精神萎靡,口不渴或渴欲热饮,下利清谷,欲吐不吐,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微细。辨证要点:

1、本证以心肾阳虚、阴寒内盛为主症:无热恶寒,蜷卧,四肢厥冷,精神萎靡,小便清长,脉微细。

2、有火不生土,脾失健运的症状:下利清谷,欲吐不吐,气不化津,则口渴喜热饮。少阴病证少阴寒化证少阴病证少阴热化证概念:少阴热化证是指少阴阴虚阳亢,邪从阳化热阴虚火旺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心烦不得眠,口燥咽干,舌尖红赤,或舌绛少苔,脉细数。辨证要点:

1、本证以肾水亏虚,心火上亢,心神不宁为主症:心烦不得眠,舌尖红。

2、有阴虚火旺的症状表现,如口燥咽干,舌红绛少苔,脉细数。少阴病证少阴热化证厥阴病证概念:厥阴病证是伤寒病发展传变的较后阶段,所现阴阳对峙,寒热交错,厥热胜复等证候的概括。临床以上热下寒证为其提纲。临床表现:口渴不止,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厥逆下利,呕吐或吐出蛔虫。辨证要点:

1、本证以上热下寒为主要表现。

2、阳并于上则见口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阴并于下则见饥不欲食,吐利,四肢厥冷,吐蛔。

厥阴病证概念:二、卫气营血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是将外感温热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所表现的不同证候,概括为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四类,用以说明温热病病位的浅深、病情的轻重和传变的规律,从而指导临床治疗。卫分证主表,邪在肺与皮毛;气分证主里,病在胸、膈、胃、肠、胆等脏腑;营分证邪热入于心营,病在心与包络;血分证则邪热已深入心、肝、肾,重在耗血、动血。

二、卫气营血辨证卫气营血辨证是将外感温热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卫气营血证的传变,一般有顺传和逆传两种形式。顺传:指病变多从卫分开始,依次传入气分、营分、血分。它体现了病邪由表入里、由浅入深,步步深入,病情由轻而重,由实致虚的传变过程。逆传:是指邪入卫分后,不经过气分阶段而直接深入营、血分。实际上“逆传”只是“顺传”规律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只不过病情更加急剧、重笃。如一起病即见气分证,或营分证、血分证。或卫分之邪不解,又兼见气分或营分的,是为卫气同病或卫营同病;有气分之邪不解,而有营分或血分之见症,酿成气营同病或气血两燔。亦有卫分之邪不经气分阶段,而直接传入营血,称为逆传心包。

卫气营血证的传变,一般有顺传和逆传两种形式。卫分证概念:卫分证是指温热病邪侵犯肌表,卫气功能失常所表现的证候。多见于温热病初期阶段,以发热,微恶风寒,脉浮数为特点。临床表现:发热,微恶风寒,头痛,无汗或少汗,口干微渴,咳嗽,或咽喉肿痛,舌边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辨证要点:

1、本证多因外感风热邪气,卫气失常,肺卫失宣所致。

2、以发热、微恶风寒、舌边尖红赤、脉浮数为主症。

3、有肺卫失宣的见症:如咳嗽、咽喉肿痛等。

卫分证概念:气分证概念:气分证是指温热邪气入里,侵犯脏腑,表现为正盛邪实,正邪剧争,阳热亢盛的里热证候。本证多因卫分病不解,邪热内传,入于气分,或温热病邪直犯气分所致。以发热,不恶寒,反恶热,口渴,苔黄为特征。常见的证候有邪热壅肺、热扰胸膈、胃热炽盛、热结肠道等。临床表现:发热,不恶寒反恶热,舌红苔黄,脉数。常伴有心烦,口渴,汗出,小便短赤等症。或咳喘气粗,胸痛,咯痰黄稠;或心烦懊侬,坐卧不安,甚则胸膈灼热如焚;或壮热,烦渴喜冷饮,大汗出,脉洪大;或日晡潮热,便秘或纯利稀水,腹部胀满硬痛,拒按;或寒热如疟,胁痛,口苦,心烦,干呕,脉弦数。气分证概念:气分证辨证要点:

1、具有里热炽盛的症状:如发热,不恶寒反恶热,心烦,口渴,尿黄,舌红苔黄,脉数等。

2、热邪壅肺,肺失宣降,则兼见咳喘气粗,胸痛,咯痰黄稠等症。

3、热扰胸膈,郁而不宣,则兼见心中烦闷懊侬,坐卧不安,甚则胸膈灼热如焚等症。

4、胃热亢盛,里热蒸腾,则有壮热,口大渴,汗大出,脉洪大等症。

5、热结肠道,腑气不通,则有日晡潮热,大便秘结或纯利稀水,腹部胀满硬痛,拒按,舌苔黄燥或黑而干焦等症。

6、邪郁于胆,枢机不利,则见寒热如疟,胁痛,口苦,心烦,干呕,脉弦数等症。气分证辨证要点:营分证概念:营分证是指温热病邪内陷,劫灼营阴,心神被扰所表现的证候。营分证是温热病发展过程中较为深重的阶段。多由于气分证不解,传变入营;亦有由卫分逆传入营分的;或一发病即邪在营分。临床表现:身热夜甚,心烦不寐,时有谵语,斑疹隐现,口反不渴,舌绛而干,脉细数。或神昏谵语,或昏愦不语,舌謇,肢厥,舌鲜绛或暗晦无神。营分证概念:营分证辨证要点:

1、具有热损营阴的症状表现:如身热夜甚,口反不渴,舌质绛,脉细数。

2、有心神被扰的症状表现:如心烦不寐,或时有谵语。

3、有热伤血络的表现:如斑疹隐现。

4、邪热内陷,痰热闭阻心包,神志被蒙,则见神昏谵语,或昏愦不语,舌謇,肢厥,舌鲜绛或晦暗无神。营分证辨证要点:血分证概念:血分证是指温热病邪深入阴血,导致动血、动风、耗阴所表现的一类证候。血分证可由营分证传变而来,或邪热直入血分所致。病变主要累及心、肝、肾三脏。临床表现:在营分证的基础上,更见高热,躁扰如狂或昏狂、谵妄,斑疹透露,色紫黑,吐血,衄血,便血,尿血,舌深绛或绛紫,脉细数。辨证要点:

1、具有营分证候表现但更为严重,如高热,躁扰,昏狂,谵妄,舌深绛或绛紫。

2、血热迫血妄行,故见;斑疹透露,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等各种出血症状。

3、本证严重者可致亡阴、亡阳。血分证概念:三、三焦辨证

三焦辨证是将外感温热病的证候归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