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_第1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_第2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_第3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_第4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长期分裂割据的时期,也是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依次向南大迁徙、大同化、大融合时期。在此期间,北方的割据势力之间,民族之间,发生过频繁激烈的战争。江南相对稳定,得到较好的开发,社会经济的发展较快。这是一个华丽的、生机丛起的时代1你对这个时代还知道些什么?花木兰孔雀东南飞梁祝驸马门神王羲之顾恺之祖冲之陶渊明谢灵运郦道元九品中正制淝水之战北府兵麦积山石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莫高窟少林寺《齐民要术》《说文解字》《文心雕龙》2东床袒腹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江郎才尽皮里阳秋中流砥柱闻鸡起舞东山再起木犹如此,人何以堪南柯一梦步步莲花黄粱一梦骑虎难下你知道哪些与这个时代有关的成语故事?3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4课程标准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5朝代发展线索东汉吴魏蜀西晋十六国东晋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宋齐梁陈隋6东汉后的政权更替情况南方北方知识之窗7“鲜卑”作为一个部落集团的名称,约始见于东汉。鲜卑一名,有学者认为鲜卑即“犀毗”,亦称“师比“,指胡人的带钩而言。“鲜卑”意为瑞祥或神,合之为瑞兽或神兽。8最新考古已证实,位于内蒙古大兴安岭的嘎仙洞内的石刻祝文刻写的是鲜卑族拓跋部的祭祖文字,证明该地区是拓跋部的发源地。91、北魏的崛起⑴族源:

起源于东北鲜卑族拓拔部;

魏晋之际游牧于山西、内蒙;

东晋时建立代国,为前秦吞并。

⑵崛起:

386年拓拔珪重建代国,改国号魏,史称北魏;398年迁都平城(山西大同)

,次年称帝,是为道武帝439年拓跋焘统一北方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10该图反映北魏政治生活的哪一特点?A.军事征伐它创造怎样的辉煌?B.娱乐休闲C.社会风俗统一黄河流域;11北魏统一北方

淝水之战后,前秦瓦解。386年,拓拔部的首领拓拔珪乘机复国,改国号魏,后来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历史上称为北魏。439年,北魏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北方多年来分裂混乱的政治局面。北魏疆域图12①初步结束西晋以来北方分裂割据局面②创造了北方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③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

2、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⑴统一:439年⑵意义133、面临什么严峻的问题?这两尊北魏骑马武士陶俑令我们想起北魏骑兵纵横驰骋、骁勇杀敌的战争场景。“马背上得天下”,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迅速崛起、逐鹿中原、饮马长江的普遍现象。然而,“马背上得天下”不等于可以“马背上治天下”,北魏凭借武力统一黄河流域之后,面临着一个如何化解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巩固统治秩序的问题。可见,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不是偶然的历史现象,而是中国历史演进过程中的必然产物。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促成孝文帝痛下决心、坚定不移进行这场伟大的改革运动呢?14民族矛盾激化

北魏统一北方后,与汉族的经济与文化相比,鲜卑族的社会发展水平比较落后。虽然各民族在一起生活,相互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鲜卑贵族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对各族百姓巧取豪夺,甚至在与南朝交战时,以其他族士兵为肉篱,其残暴统治终于激化了社会矛盾。

据文献记载,拓跋贵族“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在战争时,鲜卑拓跋贵族往往驱使汉族和其他各族的人充当步兵,在阵前冲锋,鲜卑骑兵则在后督阵,并任意纵马践踏。15宗主督护制的弊端

北魏初期,在地方上实行宗主督护制。地主豪强把宗族、佃户组织起来,修筑坞堡,割据一方。政府由于无力消灭豪强势力,被迫承认其合法性,地方的赋税、徭役也由他们代管、征收。他们往往隐瞒户籍,借机逃避赋税。16赋税制度混乱平城宫殿遗址

北魏前期征税,分为“三等九品”。九品是根据资产多少而规定的赋税高低的品级,三等是按不同等第将税送到不同地区。可实际征税时,并不按这个征收。一是由于世家大族隐瞒田地和人口;二是官吏们畏于权势,多与地主勾结,地主所交纳的不多,而广大劳动人民却负担沉重。17冯太后与孝文帝

为了缓和日益尖锐的矛盾,促进北魏社会的发展,孝文帝拓跋宏即位后,由祖母冯太后主持开始了改革。拓跋宏当时只有5岁,所以早期改革的决策者是冯太后。北魏孝文帝

北魏冯太后永固陵石券门。18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1、鲜卑族拓跋部的崛起与强大(由游牧到定居农耕;建立政权定都平城)2、北魏统一北方黄河流域,结束了多年分裂混乱(439年)3、各民族相互融合的历史趋势出现4、鲜卑贵族早期统治激化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民族歧视政策;宗主督护制)5、冯太后与孝文帝改变社会落后现状,学习先进汉文化的坚定态度19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1、均田制与三长制思考:①、什么均田制?②、北魏能够实行均田制的前提、目的是什么?③、均田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政府分配给农民的土地是不是全部归农民所有?④、均田制的实施对社会产生什么影响?20均田制国家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租,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前提:主观目的:内容: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性质: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影响:没有触及封建土地私有制,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土地兼并,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21改行三长制

在推行均田制的同时,北魏废除了宗主督护制,改行三长制。三长制的实行,使许多农户成为国家直接掌握的编户(指编入户籍的平民),它改变了以往豪强地主隐瞒户籍的状况,使北魏的地方政权真正掌握在国家手中,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

三长制以五家为一邻,设邻长;五邻为一里,设里长;五里为一党,设党长。邻长、里长、党长合称三长。三长直属于州郡,负责清理户口和田亩、征发徭役和兵役。22①目的:A、宗主督护制存在很多弊端,并且激化了地方与中央的矛盾。B、为配合均田制的推行,强化对地方的控制②内容:邻长——里长——党长③职能:基层行政组织,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兵役,推行均田制

23认识由“宗主督护制”到“三长制”的变化农民宗主北魏政府农民邻长里长党长北魏政府州郡④影响:①许多农户成为国家直接掌握的编户,②地方政权掌握在国家手中,有利于中央集权,③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242、整顿吏治思考:

①北魏孝文帝为什么非常重视对官吏的治理?②他采用了什么方法整顿吏治?效果如何?③颁行俸禄制度能否达到防止官吏贪污的目的?④你有什么好建议吗?25②内容:③影响:吏治混乱、贪污现象严重,因而影响了北魏政府的财政收入,也激化了统治者和人民之间的矛盾。俸禄制、任期考核制吏治得到改善,农民负担减轻,北方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①原因:26北魏贵族墓志

④颁行俸禄制度不一定就能达到防止官吏贪污的目的。还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监督机制配合,使制度、执行与监督三者相互结合才可能有效地防止官吏的贪污受贿。273、迁都洛阳思考:①北魏孝文帝为何要迁都洛阳?②他采用了什么方法最终达到目的?③迁都的意义是什么?2829①经济上:北魏都城平城气候恶劣,生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需要;政治上:平城地处偏僻,北魏政府很难有效的控制中原地区;

军事上:北方少数民族柔然威胁北魏安全;迁都也便于南下灭南齐,实现统一;

文化上:为了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30②493年,孝文帝以南伐为名,亲自率领步兵、骑兵30多万,从平城出发,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到达洛阳。③北魏迁都洛阳以后,洛阳再次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北魏洛阳城的规划布局,对后世城市建设影响较大。孝文帝迁都,保证了改革的深入,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使中华文明得到进一步发展。314、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全方位吸收汉族先进文化32实行汉制

孝文帝还宣布:凡属鲜卑族旧制一概都在废除之列。政权机构的设置、官吏的名称、礼仪、典章等,一律改行汉制。北魏服饰图鲜卑姓汉姓拓跋元丘穆陵穆步六孤陆贺赖贺独孤刘鲜卑姓改汉姓33移风易俗穿汉服:孝文帝下令,无论何人一律禁穿胡服,改穿汉服。

姓汉姓:孝文帝下令改鲜卑姓为汉姓,并亲自主持“定姓族”的工作。既肯定了汉族士族的法律地位,又为鲜卑贵族确认了氏族的身份。与汉族通婚:孝文帝通过联姻,把鲜卑贵族和汉族上层的利益与命运连在一起,借以巩固北魏的统治。

说汉话:禁止说鲜卑语,30岁以上暂缓。汉服俑34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1)改穿汉服5)改行汉制4)改说汉语3)提倡与汉族通婚2)改用汉姓

有利于少数民族政权和个体的封建化发展;有利于民族融合。35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哪些主要措施?分别有哪些主要作用?①推行均田令。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无主的荒地,生产积极性有所提高,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粮食产量不断增加,推动了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同进,它缓和社会矛盾,便于赋税和徭役的执行

②改“宗主督护制”为“三长制”。健全了县以下的地方行政组织,使国家到基层的行政体制得以完善,保证了国家对人民的有效控制。36④迁都洛阳。使洛阳再次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保证了改革的深入发展,有利于民族融合,加强了对中原的控制。⑤实行汉制与移民易俗: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促进了鲜卑族对汉文化的认同,争取到汉族地主对北魏的支持,有力地推动了政权向汉王朝统治模式的转化。③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禁止官吏贪赃枉法。结果使吏治有所好转。37三、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1、推动了经济的复苏和繁荣,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2、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3、促进北方民族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⑴鲜卑族逐渐汉化,汉族的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会风俗习惯的主体。⑵鲜卑的文化精华融入汉族文化之中。38合作与探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均田制的主要内容有如下四点:一、男子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妇人受露田二十亩,分露田时会加倍或加两倍授给,以备休耕;身死或年满七十岁,须还露田于官,桑田则为世业田,不须还官;按照规定,桑田内要种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等,至于不宜蚕桑的地区,则改受麻田,当中男子十亩,妇人五亩。

二、露田、桑田均不得买卖,但“盈者得卖其盈,不足者得买所不足。”三、奴婢受田数量和办法与农民相同。他们可得壮牛一头,田三十亩,但不再给桑田。

四、地方官吏各随在职地区给予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新旧任相交接,不许出卖。后代谓此“公田”为“职分田”或“职公田”。39桑田露田麻田国家所有农民所有思考:政府分配的土地是不是全部归农民所有?禁禁限40为什么说孝文帝改革是中国历史演进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改革有那些有利条件?①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北方出现民族融合的趋势;②政治上宗主督护制和赋税制度混乱,导致阶级矛盾尖锐;③没有处理好民族关系,民族矛盾激化;④北魏社会动荡不安,各地不断发生人民起义,北魏面临着深刻的危机。总之,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面临如何化解社会矛盾,巩固统治秩序问题,改革迫在眉睫。41有利条件①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社会环境较为安定,社会生产发展,民族融合趋势加强;②拓跋珪和拓跋焘在一定程度上学习汉族文化,按照汉族封建政权的统治方式进行统治,开始了封建化的进程;③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冯太后执掌朝廷实权;④孝文帝受到了良好的汉族文化的教育,对汉族文化的先进和鲜卑族的落后有深刻的认识。42

认识:①先进必然战胜落后;②民族融合与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③改革必须符合历史潮流、顺应民意;同时要讲究改革的策略。④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都具有曲折性。改革者要有迎接挑战的勇气和争取胜利的信心。从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中你得到了哪些认识?43本课小结: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线索和时代特征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三、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1、推行均田令和改“宗主督护制”为“三长制”。2、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3、迁都洛阳。4、实行汉制与移民易俗四、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1、推动了经济的复苏和繁荣。2、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3、促进北方民族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441、下列各项为北魏孝文帝改革奠定基础的是①北魏统一北方②民族融合③先进文化的吸引④民族矛盾尖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孝文帝改革的阻力主要来自于A、北方各族的上层人物B、鲜卑贵族C、地主阶级的守旧势力D、汉族地主阶级453、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具有开创性的是A、整顿吏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