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医学专题-第10章植物药用成分的提取_第1页
2022年医学专题-第10章植物药用成分的提取_第2页
2022年医学专题-第10章植物药用成分的提取_第3页
2022年医学专题-第10章植物药用成分的提取_第4页
2022年医学专题-第10章植物药用成分的提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章植物(zhíwù)药用成分的提取第一页,共九十五页。第一节概述植物(zhíwù)的化学成分共有:普遍存在,没什么生物活性,不起医疗作用,称为(chēnɡwéi)“无效成分”。某些植物特有:有明显生物活性并有医疗作用,通常称为“有效成分”。但是,有效(yǒuxiào)与无效只是相对的。第二页,共九十五页。一、溶剂(róngjì)提取法1.溶剂提取法的原理

溶剂提取法是根据天然植物中各种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性质,选用对活性成分溶解度大,对不需要溶出成分溶解度小的溶剂,而将有效成分从药材组织内溶解出来(chūlái)的方法。第三页,共九十五页。选择溶剂要注意以下问题(wèntí):①溶剂对有效成分溶解度大,对杂质溶解度小;②溶剂不能与有效成分起化学反应;③溶剂要经济、易得、使用安全等。第四页,共九十五页。2.溶剂的选择(xuǎnzé)(1)水中草药中亲水性的成分,如:无机盐、糖类、分子不太大的多糖类、鞣质、氨基酸、蛋白质、有机酸盐、生物碱类、苷类都能被水溶出。(2)亲水性有机溶剂一般是指能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如:乙醇、甲醇、丙酮等。(3)亲脂性有机溶剂一般不能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如:石油醚、苯、氯仿、乙醚、乙酸乙酯、二氯乙烷等。第五页,共九十五页。3.提取方法(fāngfǎ)(1)浸渍法热水浸冷浸热有机溶剂浸第六页,共九十五页。(2)渗漉法第七页,共九十五页。(3)煎煮法水煎煮第八页,共九十五页。(4)回流提取(tíqǔ)法(5)连续提取法第九页,共九十五页。索氏提取(tíqǔ)器第十页,共九十五页。(6)超临界流体萃取用超临界流体为萃取剂,从液体或固体中萃取出植物天然药用成分,并进行分离的一种技术。CO2因其本身无毒、无腐蚀、临界条件适中等特点(tèdiǎn),成为超临界流体萃取法中最为常用的超临界流体。(7)酶法提取用纤维素酶、果胶酶、蛋白酶等,破坏植物细胞壁,以有利于有效成分最大限度的溶出。第十一页,共九十五页。4.影响提取效率的因素(1)原料的粒度(2)提取的温度(wēndù)(3)提取的时间(4)料液配比第十二页,共九十五页。二、其他(qítā)提取法1.水蒸气蒸馏法2.升华(shēnghuá)法3.压榨法第十三页,共九十五页。第二节银杏(yínxìng)黄酮黄酮类化合物:以黄酮(2-苯基色原酮)为母核而衍生的一类黄色色素。其中包括黄酮的同分异构体及其氢化的还原(huányuán)产物,也即以C6-C3-C6为基本碳架的一系列化合物。

第十四页,共九十五页。黄酮类化合物生理活性多种多样,主要表现(biǎoxiàn)在:①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②抗肝脏毒作用;③抗炎作用;④雌性激素样作用;⑤抗菌及抗病毒作用;⑥泻下作用;⑦解痉作用。第十五页,共九十五页。一、结构(jiégòu)与性质

银杏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较高,特别是叶中,根据分析测定,银杏叶提取物浸膏中含有(hányǒu)160多种成分,主要是黄酮苷及银杏内酯、白果内酯等。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就有44种,到目前为止,已从中分离出20多个黄酮类化合物。第十六页,共九十五页。R黄酮和黄酮醇是黄酮化合物中的第一类,也是银杏(yínxìng)黄酮中的主要表现形式。第十七页,共九十五页。芹菜(qíncài)素木犀草素山奈素槲皮素第十八页,共九十五页。银杏双黄酮,银杏黄素。黄色结晶。熔点347~349℃(分解)。盐酸-镁粉反应呈橙红色,三氯化铁反应呈绿色(lǜsè),浓硫酸中呈黄色(无荧光),氢氧化钠中呈黄色。存在于银杏科植物银杏的叶、外种皮中。有扩张血管作用,用于治疗心绞痛。

第十九页,共九十五页。

白果素,黄色针状结晶,245~250℃软化(ruǎnhuà),约278℃重新固化,最后在320℃熔化(分解)。存在于银杏科植物银杏的叶、罗汉果植物罗汉松的叶中。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能使磷脂和胆固醇的比例趋于正常,用于治疗心绞痛。

白果(báiguǒ)素第二十页,共九十五页。银杏叶成品(chéngpǐn)减压回收(huíshōu)乙醇真空干燥洗脱(xǐtuō)液树脂(二次再用)80%乙醇洗涤至无色洗涤后树脂水洗液(弃去)上柱,水洗至无色吸附树脂8%树脂吸附中性滤液盐酸调pH为7过滤液过粗砂柱上清液滤渣(弃去)沉淀粗滤液粗滤活性炭吸附浸提液粉碎、沸水浸提3次pH为10左右,每次3h1.水提取法二、生产工艺第二十一页,共九十五页。2.乙醇(yǐchún)提取法3.丙酮(bǐnɡtónɡ)提取法银杏叶提取物(总黄酮)回收(huíshōu)溶剂至干滤液20%乙醇溶液,过滤提取物回收乙醇,静置,过滤滤液95%乙醇提取3次,过滤提取液第二十二页,共九十五页。三、质量(zhìliàng)检测1.含量测定(1)基本原理银杏叶提取物中的黄酮主要为槲皮素(Quercetin)、山奈素(Kaempferol)、异鼠李素(Isorhamnetin)与各种糖基形成的苷,而银杏双黄酮和黄酮苷元在银杏提取物中含量极低,均低于千分之一。因此HPLC分析测定银杏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时一般(yībān)通过酸水解方法,使许多复杂的黄酮苷转化为简单的槲皮素、山奈素和异鼠李素三种苷元,然后以槲皮素为标准品或槲皮素+山奈素+异鼠李素为标准品,用RI一HPLC法测定这三种苷元的含量。最后通过转化系数求得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第二十三页,共九十五页。(2)测定方法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0.4%磷酸溶液(50:5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60nm。对照(duìzhào)品样品的制备:分别精密称取五氧化二磷干燥过夜的槲皮素、山奈素、异鼠李素对照(duìzhào)品,加甲醇制成1mL分别含0.03mg、0.03mg、0.02mg的溶液,作为对照(duìzhào)溶液。测定时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µ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分别计算三种黄酮苷元的含量。第二十四页,共九十五页。四、药理作用与临床(línchuánɡ)应用银杏黄酮的药理作用(1)GBE有防治高血脂的功效(2)改善脑循环(xúnhuán)(3)抗脂质过氧化作用(4)其他第二十五页,共九十五页。2.银杏(yínxìng)黄酮的临床应用(1)治疗(zhìliáo)心脑血管疾病(2)银杏黄酮苷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症(3)治疗血管性痴呆(4)眼科应用第二十六页,共九十五页。第三节挥发油

挥发油也称为精油,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是用水蒸气蒸馏所得(suǒdé)的与水不混溶的挥发性油状成分的总称。第二十七页,共九十五页。一、结构与性质结构

挥发油所含有的化学成分比较多,是一种混合物,其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萜类化合物主要是单萜、倍半萜及其含氧衍生物。其构成(gòuchéng)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含氧衍生物有醇、醛、酮、醚、酚、酯等,含量虽少但大多具有优异芳香气,是挥发油中的重要成分。第二十八页,共九十五页。(2)非萜类化合物①芳香族化合物主要为萜源衍生物,如麝香草酚、α-玉金烯等。有些是苯丙烷(bǐnɡwán)类衍生物,多具C6-C3骨架,多为苯类化合物或其酯类,如桂皮醛等;也有C6-C1骨架,如香荚兰醛等。

麝香草酚桂皮(guìpí)醛香荚兰醛第二十九页,共九十五页。②脂肪族化合物在挥发油中也存在某些小分子脂肪族化合物,有挥发性,广泛存在于水果(shuǐguǒ)中,如正葵烷、辛醛、丁酸乙酯、鱼腥草素等。③其他类化合物在药用植物化学成分中,有些虽然不是以挥发油的形式存在,但经过酶解后,产生了一些具有挥发特性的化合物,往往也被称为挥发油。第三十页,共九十五页。2.性质(xìngzhì)(1)性状①颜色:大多为无色或微带淡黄色,也有少数具有其它颜色。如:洋甘菊油——显蓝色麝香草油——显红色②气味:大多数具有香气或其它特异(tèyì)气味。③形态:为透明液体,有的在冷却时其主要成分可能结晶析出。这种析出物习称为“脑”,如薄荷脑、樟脑等。④挥发性:指在常温下可自行挥发而不留任何痕迹,这是挥发油与脂肪油的本质区别。第三十一页,共九十五页。(2)溶解性脂溶性,难溶于水易溶——石油醚、乙醚、二硫化碳、油脂(yóuzhī)等(3)稳定性挥发油对空气、光、热均具有敏感性,经常与空气接触会逐渐氧化失去原有香味,甚至变质(树脂化),使挥发油密度变大、黏度增大、颜色变深、因此挥发油应装入棕色瓶内低温保存。第三十二页,共九十五页。二、生产工艺(一)挥发油的提取1.水蒸气蒸馏法将药用植物切碎后,加水浸泡,然后采用直接蒸馏或水蒸气蒸馏法将挥发油蒸馏出来。2.CO2超临界流体(liútǐ)萃取法特点:防止氧化、热解及提高品质;所得芳香挥发油气味与原料相同。工艺技术要求高,设备费用投资大。第三十三页,共九十五页。3.吸收(xīshōu)法第三十四页,共九十五页。第三十五页,共九十五页。4.有机溶剂提取(tíqǔ)法溶剂——石油醚、二硫化碳、四氯化碳、苯等方法——回流浸出法、冷浸法等处理(chǔlǐ)——提取后,减压蒸去有机溶剂后即得浸膏精制——加热乙醇溶解浸膏,放置冷却,滤除杂质,回收醇得净油。(原理:利用乙醇对植物蜡等脂溶性杂质的溶解度随温度下降而降低的特性)第三十六页,共九十五页。5.压榨(yāzhà)法此法适用于新鲜原料,如桔、柑、柠檬果皮含挥发油较多的原料。

捣碎→冷压→静置分层→粗品优点(yōudiǎn)——保持原有的新鲜香味缺点——可溶出原料中不挥发性物质。如:柠檬油常溶出原料中的叶绿素,而使柠檬油呈绿色。第三十七页,共九十五页。(二)挥发油成分(chéngfèn)的分离1.冷冻处理将挥发油置于0℃以下使析出结晶,如无结晶析出可将温度降至-20℃,继续放置(fàngzhì)。取出结晶再经重结晶可得纯品。例:薄荷油制备薄荷脑第三十八页,共九十五页。薄荷油析出(xīchū)粗脑油析出(xīchū)粗脑较纯薄荷油-10℃放置(fàngzhì)12小时(第一批)(第二批)-20℃冷冻24小时加热熔融0℃冷冻第三十九页,共九十五页。2.分馏法利用成分(chéngfèn)沸点不同,气化先后次序不同进行分离的。沸点规律:1.碳原子数:碳多→沸点↑2.双键数:多→沸点↑3.官能团:极性大→沸点↑酸>醇>酮~醛>醚4.反式的沸点>顺式第四十页,共九十五页。例:薄荷醇的提取(tíqǔ)分离薄荷薄荷油20~150℃150~200℃200~230℃230~300℃水蒸气蒸馏(zhēngliú)分馏单萜烃类薄荷醇或酮倍半萜含氧物第四十一页,共九十五页。薄荷醇和酮0℃以下放置(fàngzhì)、析脑、过滤乙醇(yǐchún)重结晶薄荷醇结晶(jiéjīng)油纯薄荷醇含大量薄荷酮和少量薄荷醇200~230℃第四十二页,共九十五页。3.化学方法根据(gēnjù)挥发油中各组分的结构或官能团的不同,用化学方法处理,使各组分得到分离的方法。第四十三页,共九十五页。第四节强心苷强心苷是存在(cúnzài)于植物中具有强心作用的甾体苷类化合物,由强心苷元和糖缩合而产生的一类苷。

强心苷是治疗室率过快心房颤动的首选药和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主要药物。第四十四页,共九十五页。常见的含强心苷的天然(tiānrán)药物铃兰(línɡlán)、紫花洋地黄R为鼠李糖铃兰(línɡlán)毒苷洋地黄毒苷第四十五页,共九十五页。黄花(huánghuā)夹竹桃黄夹苷甲黄夹苷乙第四十六页,共九十五页。羊角(yángjiǎo)拗R为L-夹竹桃糖羊角(yángjiǎo)拗苷第四十七页,共九十五页。蟾蜍蟾毒灵第四十八页,共九十五页。一、结构(jiégòu)与性质(一)结构强心苷的基本结构是由甾醇母核和连在C17位上的不饱和内酯环构成苷元部分,然后通过甾醇母核C3位上的羟基和糖缩合(suōhé)而成。根据苷元部分C17上连接的不饱和内酯环的类型分为甲型(蟾蜍甾烯型)和乙型(强心甾烯型)两类。强心苷元是由甾体母核与C17取代(qǔdài)的不饱和内酯环组成第四十九页,共九十五页。OOHHHORaObdrOOHHOaObdr甲型海葱苷元20212223243β,14β-二羟基海葱甾4,20,22-三烯-OOOHHHORaOOOHHO3514b乙型型毛地黄毒苷元H202223213β,14β-二羟基-5β-强心甾-20(22)-烯第五十页,共九十五页。(二)性质(xìngzhì)1.通性强心苷多为无色结晶或无定形粉末,味苦,对粘膜有刺激性。强心苷的溶解性与所连糖的种类和数目有关,一般(yībān)可溶于水、甲醇、乙醇、丙酮等极性溶剂;略溶于乙酸乙酯、含醇三氯甲烷;难溶于乙醚、苯、石油醚等非极性溶剂。第五十一页,共九十五页。2.脱水反应强心苷混合(hùnhé)强酸(3%~5%HCl)加热水解时,苷元往往发生脱水反应。

(1)C14-OH最易发生脱水反应生成缩水苷元。

(2)

同时存在C14-OH和C16-OH,也易脱水,得到二缩水苷元。第五十二页,共九十五页。3.水解反应水解反应是研究强心苷组成的常用方法,分化学(huàxué)方法和生物方法两大类,化学(huàxué)方法主要有酸水解、碱水解和乙酰解;生物方法主要有酶水解。糖部分不同,其水解产物难易及产物均不同。第五十三页,共九十五页。(1)酸水解法温和酸水解用稀酸(0.02~

0.05mol/L)的盐酸或硫酸在含水醇中经短时间(半小时至数小时)加热回流,可使Ⅰ型强心苷水解成苷元和糖。(2)碱水解法NaHCO3、KHCO3主要(zhǔyào)使α-脱氧核糖的酰基水解,而α

-羟基糖及苷元上的酰基往往不水解。Ca(OH)2、Ba(OH)2可以使α-脱氧核糖的、α

-羟基上的、苷元上的酰基水解。第五十四页,共九十五页。(3)乙酰解法在研究强心苷时,乙酰解常用来研究糖与糖之间的连接位置,如葡萄糖之间的1,6-糖苷键很容易乙酰解,而1,4-糖苷键较难乙酰解。(4)酶水解法

含强心苷的植物(zhíwù)中,有水解葡萄糖的酶,在适宜条件下,能水解糖链末端的葡萄糖。但无水解α-脱氧糖的酶,所以能水解除去分子中的葡萄糖而保留α-去氧糖。蜗牛酶(一种混合酶,蜗牛肠管消化液经处理而得)几乎能水解所有的苷键,能将强心苷分子的糖逐步水解,直至获得苷元,常用来研究强心苷的结构。第五十五页,共九十五页。二、生产工艺强心苷提起困难的原因:①强心苷含量很低,且同一种植物中常含许多结构相近、性质相似的强心苷,每一种苷元又有原生苷和次生苷之分。②多与糖类、皂苷、色素、鞣质等共存,这些成分的存在可影响强心苷在溶剂中的溶解度。③在分离纯化过程中强心苷易受酸、碱或共存酶的作用,发生水解、脱水和异构化等反应,使生理活性降低,故提取分离时应注意控制(kòngzhì)酸碱性和抑制酶的活性。第五十六页,共九十五页。

一般提取溶剂常用70%~80%的甲醇或乙醇,油脂或叶绿素多者要先脱脂;再用铅盐沉淀法或聚酰胺吸附法去除与其共存的杂质;最后再用CHCl3和CHCl3:MeOH不同比例混合液依次萃取,将强心苷按极性大小分成几个(jǐɡè)部分,以备进一步分离。第五十七页,共九十五页。(二)分离(fēnlí)1.溶剂萃取法氯仿甲醇水毛花洋地黄苷A毛花洋地黄苷B毛花洋地黄苷C1:2251:5501:2000均1:20几乎不溶第五十八页,共九十五页。2.逆流分配法也是利用强心苷在两相溶剂间分配(fēnpèi)系数不同而达到分离。第五十九页,共九十五页。3.色谱分离法吸附色谱法一般用于分离亲脂性强心苷(单糖苷或次生苷),常用中性氧化铝(或硅胶)做吸附剂,苯、苯-氯仿、氯仿-甲醇做洗脱剂。4.液滴逆流色谱法是分离弱亲脂性强心苷的一种(yīzhǒnɡ)有效方法,它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液相间的分配系数差别,由流动相形成液滴,通过作为固相的液柱而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第六十页,共九十五页。毛花洋地黄粗粉粗总苷加入适量的乙醚-丙酮(2:1),搅拌成浆状,静置过夜,抽滤,结晶以适量乙醚:丙酮(1:1)洗涤(xǐdí),挥散溶剂后,100℃烘干析出(xīchū)晶体的浓缩液加入抽松物质量0.04倍蒸馏水,再加入少量(shǎoliàng)晶种,摇匀,静置48h以上,待结晶浓缩液加适量甲醇,加热回流至全融。常压回收甲醇至剩余量为抽松量的0.3~0.4倍抽松物回收氯仿,抽松水液氯仿液残渣(树脂、色素)回收氯仿

加乙醇至含醇量22%,用水液量0.3倍的氯仿提取2次氯仿液水液(糖类等水溶性杂质)冷后,用0.4倍量氯仿提取1次浓缩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胶状物(叶绿素、树脂等)上清液加碳酸钠调pH至中性,在60℃下减压回收乙醇至含醇量为10%~20%,于15℃下静置析胶,过夜,次日吸取上清液醇液药渣用5倍量的热乙醇(60%~70%)浸渍渗漉,渗漉近完时再加2倍量的冷乙醇(70%)渗漉制备实例第六十一页,共九十五页。粗总苷结晶(jiéjīng)(主含苷丙)母液减压(jiǎnyā)浓缩,析晶氯仿(lǜfǎnɡ)层(主要含苷乙)稀甲醇层按上述分配比例进行第二次分离粗结晶(苷丙及部分苷乙)加压浓缩至小体积,冷却稀甲醇层氯仿层(主要含苷甲、苷乙)先将总苷溶于甲醇,,滤过,再向滤液加氯仿和水,按总苷-甲醇-氯仿-水(1:100:500:500)的比例进行第一次分离第六十二页,共九十五页。第五节香豆素又称香豆精,为顺势邻羟基桂皮酸的内酯,具特异香气。香豆素是具有苯骈α-吡喃酮母核的一类化合物的总称,属于苯丙素类衍生物,又称邻羟桂皮酸内酯,具芳香气味(qìwèi)。其结构母核为:12378465苯骈α-吡喃酮第六十三页,共九十五页。香豆素类在动植物及微生物中均有分布(fēnbù),如致癌成分黄曲霉素类及发光真菌中的亮菌素类均属于香豆素类。这类成分分布得最广的还是高等植物中,其中芸香科和伞形科中分布最多。它们在植物体内以游离状态或与糖结合成苷的形式存在,苷酶解可环合成游离的内酯状态。第六十四页,共九十五页。一、结构(jiégòu)与性质(一)结构(jiégòu)1.羟基香豆素类绝大部分在苯核上有取代基,几乎所有的C7位都带有含氧基团。78324第六十五页,共九十五页。2.呋喃香豆素香豆素核上异戊烯基常与邻位酚羟基(qiǎngjī)环合成呋喃环6、7-呋喃骈香豆素和7、8-呋喃骈香豆素。(1)线型(6、7呋喃(fūnán)骈香豆素型),补骨脂内酯型补骨脂内酯(2)角形(7、8呋喃(fūnán)骈香豆素型),白芷内酯型白芷内酯(异补骨内酯)第六十六页,共九十五页。3.吡喃香豆素类香豆素母核上C6位或C8位的异戊烯基与邻羟基(qiǎngjī)环合而成2,2-二甲基-а-吡喃环结构的香豆素类。(1)线型(6,7吡喃骈香豆素):(2)角型(7,8吡喃骈香豆素):黄曲霉素第六十七页,共九十五页。4.其他香豆素:指α-吡喃酮环上有取代(qǔdài)基的香豆素类。C3、C4位常有苯基、羟基、异戊烯基等的取代(qǔdài)。黄檀(huánɡtán)内酯蟛蜞菊内酯344第六十八页,共九十五页。(二)性质(xìngzhì)1.性状游离的香豆素多有完好的结晶形状,熔点71℃,沸点301.7℃,具有新割干草的特有气味(qìwèi)。分子量小的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汽蒸出,具升华性。而多数香豆素苷无香气,也不能升华。第六十九页,共九十五页。游离香豆素不溶于冷水(lěngshuǐ),溶于沸水,易溶于甲醇、乙醇、氯仿、乙醚等有机溶剂。

香豆素苷溶于水、甲醇、乙醇,难溶于氯仿、乙醚。某些香豆素及其衍生物具有荧光,在碱性溶液中荧光更显著。荧光的有无与强弱,与分子中取代基的种类和取代位置有关,如7-羟基香豆素有强烈的蓝色荧光,而7,8-二羟基香豆素无荧光。第七十页,共九十五页。2.与碱作用香豆素的α-吡喃酮环具有(jùyǒu)α,β-不饱和内酯性质,在稀碱液中会逐渐水解生成顺邻羟基桂皮酸的盐,而顺邻羟桂皮酸不易游离存在,其盐的水溶液经酸化即闭环恢复成内酯基。这个闭合过程极易发生,即使在很弱的酸溶液中,如通入CO2也能促使其内酯化而闭环。HCoumaricHCoumaricOH-H+O-OO-OH-H+OH-长时间加热+OO-H+OH-长时间加热+第七十一页,共九十五页。3.化学反应(huàxuéfǎnyìng)(1)环合反应香豆素分子中若酚羟基的邻位有不饱和侧链时,常能相互作用环合成含氧的杂环结构,生成呋喃香豆素或吡喃香豆素类。OHOOOCH3OCH3OHCOOHOO第七十二页,共九十五页。(2)加成反应(jiāchénɡfǎnyīnɡ)C3、C4双键、吡喃环或呋喃环上的双键及侧链双键等不同的存在形式。控制条件下氢化顺序:侧链不饱和键>吡喃环或呋喃环上的双键>C3、C4双键34第七十三页,共九十五页。二、生产工艺由香豆素的理化性质可知游离香豆素大多是低极性和亲脂性的,与糖结合的香豆素苷则极性较高,故我们常采用系统(xìtǒng)溶剂法将其分为几个部分。香豆素内酯遇碱皂化、加酸还原的性质及其小分子香豆素的挥发性和升华性的性质也常用于其分离纯化中。只是由于其性质的不稳定性,在酸、碱、热的作用中要注意条件的控制,以免引起结构的破坏,得到次生产物。第七十四页,共九十五页。1.香豆素的提取分离(fēnlí)方法(1)水蒸气蒸馏法:小分子的游离香豆素因具有挥发性,可用水蒸气蒸馏法进行提取。(2)碱溶酸沉法由于香豆素类可溶于热碱溶液中,加酸又析出,故用0.5%氢氧化钠水溶液加热提取,提取液冷却后再用乙醚除去杂质,然后加酸调节pH值至中性,适当浓缩,再酸化,则香豆素类及其苷即可析出。第七十五页,共九十五页。(3)系统(xìtǒng)溶剂法从中药中提取香豆素类化合物时,可采用系统溶剂法。常用石油醚、乙醚、乙酸乙酯、丙酮和甲醇顺次提取。石油醚对香豆素的溶解度不大,其萃取液浓缩后即可得结晶。乙醚是多数香豆素的良好溶剂,但也能溶出其他能溶性成分,如:叶绿素、蜡质等;其他极性较大的香豆素和香豆素苷,则溶于甲醇或水中。第七十六页,共九十五页。(3)系统(xìtǒng)溶剂法石油醚回流提取石油醚液回收至小体积浓缩液放置、析晶粗晶冷石油醚洗结晶(可能是混和物)进一步分离单体(亲脂性香豆素)残渣乙醚液乙醚回流提取回收分离单体(亲脂性较弱香豆素)残渣乙醇提取香豆素苷类药材粗粉回收分离乙醇液第七十七页,共九十五页。蛇床子素的提取(tíqǔ)第七十八页,共九十五页。蛇床子素的提取(tíqǔ)抗心律失常(xīnlǜshīchánɡ)作用抗菌、抗病毒作用(zuòyòng)抗变态反应蛇床子素对须发藓菌有较强抑制作用,花椒毒酚则具有显著的抗霉菌作用。

蛇床子总香豆素能直接扩张豚鼠器官平滑肌,对豚鼠吸入致痉剂所致的药物性哮喘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在体外能拮抗组织胺、慢反应物质引起的肠肌收缩,对小鼠被动性皮肤过敏反应有抑制作用,同时有一定的祛痰作用。抗炎作用蛇床子素具有钙拮抗剂的作用。蛇床子总香豆素对角叉菜胶和鸡蛋清引起的大鼠足趾肿胀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生物活性第七十九页,共九十五页。

蛇床子膏的制备工艺流程蛇床子粗粉用70%乙醇浸提3次,合并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得稠膏。然后(ránhòu)加稠膏3倍量的氯仿回流提取,过滤,减压回收氯仿,得含蛇床子素的干膏。工艺流程如下:第八十页,共九十五页。第十一章生物(shēngwù)技术制药一、现代生物(shēngwù)技术

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把生物体系与工程学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按照预先的设计,定向地在不同水平上改造生物遗传性状或加工生物原料,产生对人类有用(yǒuyònɡ)的新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之综合性科学技术。

第八十一页,共九十五页。二、生物(shēngwù)技术制药

生物药物泛指包括生物制品在内的生物体的初级和次级代谢产物及生物体的某一组成部分,甚至整个生物体用作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医药品。

生物技术药物是将一些难以规模化提取生产(shēngchǎn)的微量生命活动物质,经分离纯化研究确证其结构、功效后,利用DNA重组技术和单克隆抗体技术等方法进行规模化生产(shēngchǎn)而获得的蛋白质、多肽、酶、激素、疫苗、单克隆抗体和细胞生长因子等药物。包括基因工程药物、酶工程药物、动植物细胞工程药物等。第八十二页,共九十五页。三、生物技术(jìshù)制药的特点①可以大量生产过去难以获得的生理活性蛋白和多肽,为临床应用提供有力的保障。②可以提供足够数量的生理活性物质,以便对其生理和生化结构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扩大这些(zhèxiē)物质的应用范围。③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可发现、挖掘更多的内源性生理活性物质。④内源性生理活性物质在作为药物使用时存在的不足之处,可以通过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进行改造和去除。⑤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获得新化合物、扩大药物筛选来源。第八十三页,共九十五页。四、生物技术药物(yàowù)的种类1.细胞因子类(1)干扰素类,如:α-干扰素(2)白细胞介素,已发现23种,IL-1、IL-2

···IL-23(3)集落刺激(cìjī)因子(CSF)类,如:粒细胞CSF(4)生长因子类,如:EGF、HGF(5)趋化因子类(6)肿瘤坏死因子(TNF),如:TNF-α、TNF-β第八十四页,共九十五页。2.激素类有胰岛素、生长激素(shēnɡchánɡjīsù)、心钠素、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3.治疗心血管及血液疾病的活性蛋白类(1)溶解血栓类,如: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2)凝血因子类,如:凝血因子Ⅶ、凝血因子Ⅷ等。(3)生长因子类,如: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血小板生成素(TPO)等。(4)血液制品,如:血红蛋白、白蛋白等。第八十五页,共九十五页。5.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类,如:IL-1受体、TNF受体等。6.导向毒素类(1)细胞因子导向毒素,如:IL-1导向毒素、EGF导向毒素(2)单克隆抗体导向毒素,如:抗-B4-封闭的蓖麻毒蛋白7.基因工程疫苗(1)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如:乙肝疫苗(2)基因工程载体(zàitǐ)疫苗,如:麻疹疫苗(3)核酸疫苗,如:流感疫苗、单纯疱疹病毒疫苗第八十六页,共九十五页。第二节几种重要的生物技术(jìshù)药物简介一、人生长激素是脑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蛋白质类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的生长,临床上用来治疗多种疾病。(一)分子结构和性质由191个氨基酸组成的非糖基化蛋白质,分子质量21.5kD,N端和C末端均为苯丙氨酸。等电点为5.2。用糜蛋白酶或胰蛋白酶部分水解hGH,其活性并不丧失,说明hGH活性不需要(xūyà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