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政治2011届高中新课标总复习(第一轮)(湘—RJ)1编辑ppt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一课时源源流长的中华文化文化生活必修3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2编辑ppt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①表现:那些曾经与中华文明相伴而行的古老文明,有的衰落,有的消亡,有的融入了其他文明。而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延续至今,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考点13编辑ppt②见证:汉字史书典籍地位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作用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能够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特点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4编辑ppt(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①表现:中华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既包括教育、历史、哲学、道德方面的内容,也包括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方面的内容。5编辑ppt②见证: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作用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科技成果,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特点辉煌而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而绚丽、风格鲜明而独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6编辑ppt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地位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有重要位置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7编辑ppt(3)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①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②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8编辑ppt《光明日报》载文指出,在世界文化交流、交融愈来愈频繁,西方文化处于强势的条件下,我们要接受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丧失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成为某些西方大国的“文化殖民地”的教训,重视弘扬中华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加强民族文化的认同。上述材料对我们弘扬中华文化有哪些启示?例题9编辑ppt本题主要考查同学们通过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回答本题,首先要抓住有效信息“要接受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丧失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成为某些西方大国的‘文化殖民地’的教训”;然后注意“启示”的限定性,回答出弘扬中华文化的做法。10编辑ppt
(1)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2)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弘扬中华文化,要做到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坚持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11编辑ppt(3)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4)各兄弟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因此,弘扬中华文化,要增强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凝聚力。12编辑ppt认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汉字和史学典籍的延续”(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汉字与史学典籍,有其合理性。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数千年来,汉字这种独具特色的“方块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史学典籍的出现,能够将大量的历史经验、资料史实记载并流传下来。13编辑ppt(2)但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它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14编辑ppt1.(2008·江苏·24)“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A.包容广纳B.推陈出新C.博大精深D.源远流长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故D项正确。A、B、C三项本身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15编辑ppt2.(2009·山东·20)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我国高度重视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这是基于()①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②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③整理文化典籍有利于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④阅读文化典籍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中华文化B16编辑ppt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Unit 3 Families celebrate together Lesson 13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冀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
- 8《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第1课时《革命先驱孙中山》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统编版(五四制)
- 21古诗词三首《枫桥夜泊》(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 2025年海洋能利用设备项目建议书
- 第1课时 整数加法运算律推广到小数(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 2025年不锈钢棒材项目建议书
- 10 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 2024人教版(三起)(2001)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第12课 认识WPS》教学设计
- Unit 5 The colourful world B Start to read(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2025年数控冲床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复习策略讲座
- 2024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汇编:名著阅读
- 公司组织架构与管理体系制度
- 2024至2030年中国聚硫橡胶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未来前景规划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涂碳箔行业现状调查与投资策略分析研究报告
- 天津市河西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原卷版)
- 2025高考语文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65练答案精析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
- 2024-2030年中国派对用品行业供需规模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 粤剧中国汉族传统戏剧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宣传课件
- 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大数据引擎平台建设需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