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史课件-18-元明清_第1页
中外建筑史课件-18-元明清_第2页
中外建筑史课件-18-元明清_第3页
中外建筑史课件-18-元明清_第4页
中外建筑史课件-18-元明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元、明、清时期(1271-1840)的建筑第一节都城及宫苑元大都元(1206-1234-1279)规划者:刘秉忠也黑迭儿(阿拉伯人)水系规划:郭守敬宫殿:游牧习惯、喇嘛教题材元大都平面推想社稷坛太庙北京城的历史变迁第七章元、明、清时期(1271-1840)的建筑第一节都城及宫苑清代北京城(1407-)外城:7950x3100内城:6650x5350皇城:2500x2750宫城:760x960布局特征(基本附会《考工记》和《礼记》)(1)宫室为主体(2)前朝后寝,左祖右社,三朝五门(3)严格的中轴线(4)组群布局,等级制度手工业商业3.紫禁城3.紫禁城3.紫禁城午门:阙门,倒U形平面布局,规格极高

献俘和颁布诏令太和门及门前广场:阙门第二节明清皇家园林(一)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一、按照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分类:

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二、按照园林隶属关系分类:

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大内御园、行宫御苑、离宫御苑)(二)中国古典园林史分期一、生成期(殷、周、秦、汉)二、转折期(魏晋南北朝)三、全盛期(隋、唐)四、成熟期(两宋至明清)第二节明清皇家园林(三)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基本构成元素:山、水、植物、建筑

高于自然的创造性(合乎自然之理):

(1)筑山:咫尺山林、千岩万壑(2)理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3)植物配置及动物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合:

消解对立,天人合一,布局自由,空间通透(亭廊榭墙窗)三、诗画意趣:与诗画的相通性,诗情画意的可游性四、意境的涵蕴(1)自然风景的摹写与意境的创造:一拳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倾(2)文字点题:景题、匾、联、刻石

如颐和园的“夕佳楼”、拙政园的“远香堂”“听留馆”《园冶》——中国古代造园专著,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专著。明末造园家计成著。全书共3卷,附图235幅,反映了中国古代造园的成就。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合三、诗画意趣四、意境的涵蕴论述题:以北京颐和园和苏州拙政园为例,分析中国北方皇家园林和南方私家园林的同异性。第三节明清皇陵

在中国陵墓发展史上,明清两代不但进入了一个建设活跃期,而且在沿袭中国传统注重山川地理形胜的基础上,在陵寝制度上做了重大改革。

按照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明清皇家陵寝依照风水理论,精心选址,将数量众多的建筑物巧妙地安置于地下。它是人类改变自然的产物,体现了传统的建筑和装饰思想,阐释了封建中国持续五百余年的世界观与权力观”。

明代皇陵依其分布状况可分三处,一处是南京明孝陵,是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墓。第二处是北京昌平天寿山麓的十三陵,是明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及后妃、皇子陵墓的总称。第三处是在湖北钟祥市城郊的明显陵。

清代皇陵依其分布状况可分三处,第一处俗称盛京三陵,即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的清祖陵,和辽宁省沈阳附近的清太祖福陵(俗称东陵)、太宗昭陵(俗称北陵)。第二处是清东陵,在今河北省遵化市,有顺治孝陵、康熙景陵、乾隆裕陵、咸丰定陵、同治惠陵及太宗后昭西陵及诸后妃之陵。第三处是清西陵,在河北省易县,有雍正泰陵、嘉庆昌陵、道光慕陵、光绪崇陵及诸后妃之陵。第三节明清皇陵第三节明清皇陵祾恩门祾恩殿明楼方城陵宫门宝城宝顶清西陵第四节古村落与民居之北京四合院第四节古村落与民居之晋商大院第四节古村落与民居之晋商大院第四节古村落与民居之晋商大院第四节古村落与民居之后沟古村第四节古村落与民居

窑洞的三种形式第四节古村落与民居

窑洞的三种形式第四节古村落与民居

窑洞的三种形式第四节古村落与民居之皖南民居(西递)第四节古村落与民居之皖南民居第四节古村落与民居之福建土楼(二宜楼)第五节明代长城九边——明朝把长城划分为9个防御区,分别驻重兵把守,史称“九边”,或称“九镇”,每镇设总兵领辖,除了防御作用外,还有对长城保护、修缮、管理、加强边塞安全之责。《明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