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线治疗黄褐斑课件_第1页
埋线治疗黄褐斑课件_第2页
埋线治疗黄褐斑课件_第3页
埋线治疗黄褐斑课件_第4页
埋线治疗黄褐斑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概述一、概述概述黄褐斑属于黑素代谢障碍性皮肤病,常对称发生于颧部及颊部而呈蝴蝶形,亦可累及前额、鼻、口周,多见于中青年女性,男性也可发生。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其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常常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对其心理健康造成巨大的影响,寻求本病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黄褐斑属于中医的“面尘”、“肝斑”、“蝴蝶斑”、“黧黑斑”等范畴。概述黄褐斑属于黑素代谢障碍性皮肤病,常对称发生于颧部及颊部而二、诊断二、诊断诊断1、西医诊断标准2、中医诊断标准3、中医辨证诊断诊断诊断1、西医诊断标准

①面部淡褐色至深褐色、界限清楚的斑片,通常对称性分布,无炎症表现及鳞屑;②无明显自觉症状;③女性多发,主要发生在青春期后;④病情可有季节性,常夏重冬轻;⑤排除其它疾病(如颧部褐青色痣、Riehl黑变病及色素性光化性扁平苔鲜等引起的色素沉着。诊断1、西医诊断标准诊断2、中医诊断标准①面部皮损为黑斑,平于皮肤,色如尘垢,淡褐或淡黑,无痒痛;②常发生在额、眉、颊、鼻背、唇等颜面部;③多见于女子,起病有慢性过程。诊断2、中医诊断标准诊断3、中医辨证诊断①气滞血瘀型:颜面出现黄褐色斑片,伴腰膝酸软,或急躁易怒,胸胁胀痛。舌质暗,苔薄白,脉沉细;②肝肾阴虚型:黄斑褐黑,伴腰膝酸软,怠倦无力,身体赢瘦。舌红,苔少,脉沉细。诊断3、中医辨证诊断埋线治疗黄褐斑课件三、病因病机三、病因病机三、病因病机三、病因病机1、西医学对黄褐斑的认识①黄褐斑与内分泌因素②黄褐斑与紫外线③黄褐斑与微量元素含量异常④黄褐斑与自由基⑤黄褐斑与血液流变学⑥黄褐斑与遗传⑦黄褐斑与慢性疾病⑧黄褐斑与皮肤微生态平衡⑨黄褐斑与精神神经因素⑩其它2、中医学对黄褐斑的认识三、病因病机三、病因病机三、病因病机2、中医学对黄褐斑的认识中医学认为黄褐斑是全身性疾病的一种局部反应,与气血、脏腑、经络的失调有关。其病位在皮,病因在内,凡七情内伤,饮食劳倦,妇人经血不调等均可发生。三、病因病机2、中医学对黄褐斑的认识三、病因病机2、中医学对黄褐斑的认识黄褐斑,中医称之为“肝斑”、“黧黑斑”、“蝴蝶斑”等,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日“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说明脏腑的气血均上荣于面部,面部的气色、皮肤的光泽度等都与脏腑气血的盛衰及其功能的平衡密切相关。隋朝《诸病源候论》从脏腑、气血、痰湿、外邪等方面论述黄褐斑的病因病机,曰:“五脏六腑十二经血,皆上于面,夫血之行俱荣表里,人或痰饮渍脏,或膜理受风,致血气不和,或涩或浊,不能荣于皮肤,故变生黑。”三、病因病机2、中医学对黄褐斑的认识三、病因病机2、中医学对黄褐斑的认识宋《女科百问》曰:“面黑者,或脏腑有痰饮,或皮肤受风邪,皆令血气不调,致生黑解。五脏六腑,十二经血,皆上于面。夫血之行,俱荣表里。人或痰饮渍脏,或膜理风,致血气不和,或涩或浊,不能荣于皮肤,故变生黑解”,认为黑的病因是内生痰饮和外感风邪,病机为气血不和,不能荣于皮肤。明《外科正宗》日:“黧黑斑者,水亏不制火,血弱不能华肉,以致火燥结成斑黑,色枯不泽。”,指出黄褐斑是由气血不足,肾阴虚不能制火,以致火燥结成黑斑。清《张氏医通》:“面尘脱色,为肝木失荣。”指出面尘因肝血不足肌肤失养所致。可见,古代医家认为黄褐斑的发病多与气血、痰饮,火热有关,或气血失和,或气血亏虚,不能上荣于面所致。三、病因病机2、中医学对黄褐斑的认识三、病因病机2、中医学对黄褐斑的认识近代随着中医基础理论的不断发展,对黄褐斑的认识也更加全面和深刻。认为黄褐斑的发生主要与肝、脾、肾三脏有关。情志不遂等因素导致肝气郁结,或肝郁化热,耗伤气血,或气滞血瘀,不能运化,面部失养而生斑;饮食不节,劳倦过度等损伤脾土,使脾运化转输失职,气血不能上荣于面而生斑;房室过度,耗伤阴精,水亏不能制火,虚火上炎,面部不得荣润而成斑。总之,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或气血亏虚,或气血瘀滞,面部失荣而生斑。三、病因病机2、中医学对黄褐斑的认识四、治疗四、治疗治疗四、治疗1、埋线治疗①取穴:②穴位埋线辩证分析2、中医治疗①内治法②外治法③综合疗法④推荐处方⑤对黄褐斑有效的中药与方剂:3、西医治疗①系统治疗②局部治疗③物理治疗治疗四、治疗治疗1、埋线治疗①取穴:星状神经节气滞血瘀型:合谷、曲池、肝俞、太冲、血海加减肝肾阴虚型:关元、气海、肾俞、足三里、三阴交加减治疗1、埋线治疗治疗②穴位埋线辩证分析穴位埋线借助针灸的治疗原理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根据中医证型辨证取穴。气滞血瘀型:合谷、曲池、肝俞、太冲、血海。曲池为手阳明之合穴,其性游走通导,主行气血,合谷为手阳明之原穴,能升能散,使轻清之气上浮。合谷之清,载曲池之走,上行头面发挥宣通气血、通经活络的作用。血海为活血之要穴,三阴交为肝脾肾之枢纽,能调和阴阳,精气互补,气血双调。诸穴合用,达到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祛瘀生新的目的,使腠理得养,肤色光泽,瘀散斑化。治疗②穴位埋线辩证分析治疗②穴位埋线辩证分析肝肾阴虚型:关元、气海、肾俞、足三里、三阴交。关元滋补肝肾之阴,调理冲任,气海益肾补气调血,肾俞为肾脏的背俞穴,补益肾气,三阴交为肝脾肾之枢纽,调和气血,足三里调理脾肾,行气活血。诸穴合用,滋补肝肾,调理气血,上荣于面,斑消症愈。穴位埋线的实验研究说明其可能对免疫、内分泌等功能有调节作用。治疗②穴位埋线辩证分析治疗2、中医治疗中医对黄褐斑的治疗历史悠久,从最初的单纯中药内服,到中药外用,再到内服外用相结合,到现在的针刺疗法、埋线疗法等,治疗的方法与手段在不断的完善。治疗2、中医治疗治疗2、中医治疗中医认为黄褐斑主要由情志失调所致,肝气郁结,血为气滞,气郁化火,上侵头面,或肝脾失调,气血不能上华,或脾失运化,湿浊凝滞,熏蒸面部,或久病伤阴,肝肾阴精亏虚,头面失荣,或虚火上炎,熏灼面部,或房室频繁,劳倦过度等都可产生。另中医有“无瘀不成斑”之说,瘀乃脏腑虚亏,气机失调所致,故瘀血也是造成黄褐斑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黄褐斑的治疗多从肝、脾、肾三脏辨证论治,或中药内治,或中药外敷,或内外同治,或针刺疗法等多种治疗方法。治疗2、中医治疗治疗①内治法黄褐斑是由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的,需内服药对脏腑进行调理。古代有代表性的医家从这几点入手:(1)活血化瘀之法,如明《普济方》曰:“桃仁散,主治妇人月水不通,年月深远,面上解一黯。”(2)健脾化痰、清热祛湿之法,如明《医学入门》曰:“凡风客皮肤,痰渍脏腑,则面妍黯。脾肺风湿搏热,生紫或肿者,俱宜金沸草散倍黄答,或升麻胃风汤加减。”

(3)疏肝养肝之法,如清·《张氏医通》曰:“面尘为肝木失荣,人参养荣汤。”(4)滋肾之法,清《外科大成》曰:“黧黑斑者,水亏不能制火,血弱不能华肉,以致火燥结成黑斑,色枯不泽,朝服肾气丸以滋化源。”治疗①内治法治疗①内治法近代有代表性医家认为:(1)从肝论治,王邦才将黄褐斑分4型:肝郁气滞型,治宜疏肝理气,自拟逍遥祛斑汤加减;肝郁血疲型,治宜疏肝祛瘀,自拟活血润肤汤加减;肝胆湿热型,治宜疏肝利胆、化湿清热,小柴胡汤加减。(2)从肝肾论治,张志礼将黄褐斑分为2种类型:肝肾阴虚、气血不和型,六味地黄丸加减;肝郁气滞、气血不和型,四逆散加减。(3)从肝脾肾论治,陈勇等将黄褐斑分为5个证型加以辨证论治。即:肝郁气滞证、脾失统摄、脾失健运证、肾阴虚证、肾阳虚证,强调气血瘀滞、运行滞涩不能上荣于面乃黄褐斑的病机关键。因此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无论病在何脏,都应注意运用活血化瘀的药物。(4)从瘀论治,杨桂芹将黄褐斑分4型:即肾虚致瘀型、脾虚致瘀型、肝郁致瘀型、血热致瘀型。在补肾健脾、疏肝清热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药物可取得更好的疗效。治疗①内治法治疗②外治法古代医家对于外用药治疗本病推崇备至,如南宋《女科百问》用洗风散,明《普济方》用防风膏,清《外科证治全书》用玉容散,清《疡医大全清》用玉容丸。近代则从以下方法:(1)中药面膜疗法,丁宜等取白附子、白岌、白僵蚕等量,洗净烘干研末,每次取三白粉50g,用蒸馏水调和成糊状敷面治疗黄褐斑75例,总有效率为85.3%。邹米红以白芷100g、白艾100g、红花30g、细辛30g、石膏300g、薄荷100g,珍珠粉30g共研细末,热水调匀,涂于面部,每次30分钟,每3日一次。治疗②外治法治疗③综合疗法主要有中药内服联合外用、中药内服联合针灸、中药内服结合穴位埋线等。丁慧采用中药内服联合中药祛斑面膜外用治疗黄褐斑32,总有效率为96.88%。魏建华等采用针药结合治疗黄褐斑90例,总有效率为93.3%。针灸疗法是中医学的传统方法,可调整全身脏腑功能,疏通经脉,调和气血,以达到治疗黄褐斑的目的。胡津丽等采用美容针结合体针的方法,取曲池、外关、合谷、血海、足三里、三阴交为主穴,治疗黄褐斑31例,总有效率96.8%。冯居秦取大椎、风池、肝俞、脾俞、肾俞、命门等穴针刺治疗黄褐斑45例,总有效率为83.3%。治疗③综合疗法治疗④推荐处方气滞血瘀型:治则:疏肝理气,活血化疲处方:逍遥散加减。柴胡10g、白术10g、当归l0g、白芍l0g、丹参l0g、香附9g、白芷10g、薄荷6g、茯苓l0g、红花3g、甘草6g治疗④推荐处方治疗④推荐处方分析:柴胡疏肝理气,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白术、白茯苓、甘草健脾益气,丹参、红花、活血化瘀,香附、薄荷助柴胡理气,白芷芳香疏风,引药上达颜面。诸药相伍,共奏理气活血消斑之功。且方中的白茯苓、白术、白芍为曾记载于明代《医学入门》的“三白汤”,有益气补血、美白润肤之效。治疗④推荐处方治疗肝肾阴虚型:治则:补益肝肾,化疲祛斑处方:六味地黄丸和二至丸加减。构祀子l0g、山茱萸15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熟地20g、丹皮10g、泽泻10g、当归l0g、白芍l0g、白术l0g治疗肝肾阴虚型:治疗肝肾阴虚型:分析:补益肝肾,育阴化斑,六味地黄丸和二至丸加减,方中的熟地滋肾益精、润肤养颜,山茱萸酸温滋肾益肝,育阴消斑,枸杞子补益肝肾,丹皮配山茱萸以泻肝火,泽泻配熟地而泻肾浊,女贞子甘苦凉,滋肾养肝、滋养肌肤,配旱莲草甘酸寒,养阴益精而化斑,当归补血活血,诸药相合共奏滋补肝肾、育阴化斑功效。治疗肝肾阴虚型:治疗⑤对黄褐斑有效的中药与方剂:李洪武等对治疗黄褐斑的常用中药复方研究发现,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汤水提物对酪氨酸酶有明显抑制作用,逍遥丸、桃红四物汤有显著激活作用。临床中逍遥丸、桃红四物汤常用于气滞血瘀型黄褐斑,且效果显著,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变血液流变学而实现的。治疗⑤对黄褐斑有效的中药与方剂:治疗3、西医治疗对黄褐斑的治疗至今尚无理想的方法,最重要的治疗手段就是祛除和避免各种可能的诱发或加重因素,黄褐斑的治疗目前以系统用药(如抗氧化剂等)、局部用药(如氢醌制剂等)、物理治疗(如激光、微晶换肤等)为主。治疗3、西医治疗痤疮

痤疮俗称青春痘、粉刺、暗疮,中医古代称面疮,酒刺。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据统计,在青春期男性有95%,女性有85%患过不同程度的痤疮。所以大家称其为“青春痘”是很贴切的。痤疮(青春痘)是一种发生于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皮肤病,多发于头面部,颈部、前胸后背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痤疮(青春痘)的主要临床症状为黑头粉刺、白头粉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易形成色素沉着、毛孔粗大甚至疤痕样损害。影响美容,严重者可导致毁容,给年轻人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痛苦。本病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很重要。及时规范的诊治,可以避免或减少皮肤的损害。痤疮

痤疮俗称青春痘、粉刺、暗疮,中医古代称面疮,酒刺。是皮埋线治疗黄褐斑课件痤疮主穴:星状神经节配穴:①曲池、血海、肾俞;

②大椎、胃俞、三阴交;

③肺俞、阳陵泉、足三里操作:1.星状神经节埋线2.用PGA或PGLA线体对折旋转埋线法,或者胶原蛋白线注线法,三组穴位分三次使用,每2周一次,3次一个疗程。痤疮主穴:星状神经节湿疹

湿疹(eczema)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其特点为自觉剧烈瘙痒,皮损多形性,对称分布,有渗出倾向,慢性病程,易反复发作。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瘙痒剧烈的一种皮肤炎症反应。分急性、亚急性、慢性三期。急性期具渗出倾向,慢性期则浸润、肥厚。有些病人直接表现为慢性湿疹。皮损具有多形性、对称性、瘙痒和易反复发作等特点。湿疹病因复杂,常为内外因相互作用结果。内因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精神紧张、失眠、过度疲劳、情绪变化、内分泌失调、感染、新陈代谢障碍等,外因如生活环境、气候变化、食物等均可影响湿疹的发生。外界刺激如日光、寒冷、干燥、炎热、热水烫洗以及各种动物皮毛、植物、化妆品、肥皂、人造纤维等均可诱发。湿疹是复杂的内外因子引起的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湿疹

湿疹(eczema)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湿疹主穴:星状神经节、驷马三穴、足三里、曲池、血海、三阴交配穴:湿热型,足三里、水分、曲池、中极、血海;虚实夹杂型(血弱脾虚夹杂湿热),足三里、丰隆、三阴交、脾俞、阴陵泉。操作:1.星状神经节埋线2.用PGA或PGLA线体对折旋转埋线法,或者胶原蛋白线注线法,每2周一次,3次为一个疗程。湿疹主穴:星状神经节、驷马三穴、足三里、曲池、血海、三阴交谢谢聆听!谢谢聆听!一、概述一、概述概述黄褐斑属于黑素代谢障碍性皮肤病,常对称发生于颧部及颊部而呈蝴蝶形,亦可累及前额、鼻、口周,多见于中青年女性,男性也可发生。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其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常常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对其心理健康造成巨大的影响,寻求本病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黄褐斑属于中医的“面尘”、“肝斑”、“蝴蝶斑”、“黧黑斑”等范畴。概述黄褐斑属于黑素代谢障碍性皮肤病,常对称发生于颧部及颊部而二、诊断二、诊断诊断1、西医诊断标准2、中医诊断标准3、中医辨证诊断诊断诊断1、西医诊断标准

①面部淡褐色至深褐色、界限清楚的斑片,通常对称性分布,无炎症表现及鳞屑;②无明显自觉症状;③女性多发,主要发生在青春期后;④病情可有季节性,常夏重冬轻;⑤排除其它疾病(如颧部褐青色痣、Riehl黑变病及色素性光化性扁平苔鲜等引起的色素沉着。诊断1、西医诊断标准诊断2、中医诊断标准①面部皮损为黑斑,平于皮肤,色如尘垢,淡褐或淡黑,无痒痛;②常发生在额、眉、颊、鼻背、唇等颜面部;③多见于女子,起病有慢性过程。诊断2、中医诊断标准诊断3、中医辨证诊断①气滞血瘀型:颜面出现黄褐色斑片,伴腰膝酸软,或急躁易怒,胸胁胀痛。舌质暗,苔薄白,脉沉细;②肝肾阴虚型:黄斑褐黑,伴腰膝酸软,怠倦无力,身体赢瘦。舌红,苔少,脉沉细。诊断3、中医辨证诊断埋线治疗黄褐斑课件三、病因病机三、病因病机三、病因病机三、病因病机1、西医学对黄褐斑的认识①黄褐斑与内分泌因素②黄褐斑与紫外线③黄褐斑与微量元素含量异常④黄褐斑与自由基⑤黄褐斑与血液流变学⑥黄褐斑与遗传⑦黄褐斑与慢性疾病⑧黄褐斑与皮肤微生态平衡⑨黄褐斑与精神神经因素⑩其它2、中医学对黄褐斑的认识三、病因病机三、病因病机三、病因病机2、中医学对黄褐斑的认识中医学认为黄褐斑是全身性疾病的一种局部反应,与气血、脏腑、经络的失调有关。其病位在皮,病因在内,凡七情内伤,饮食劳倦,妇人经血不调等均可发生。三、病因病机2、中医学对黄褐斑的认识三、病因病机2、中医学对黄褐斑的认识黄褐斑,中医称之为“肝斑”、“黧黑斑”、“蝴蝶斑”等,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日“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说明脏腑的气血均上荣于面部,面部的气色、皮肤的光泽度等都与脏腑气血的盛衰及其功能的平衡密切相关。隋朝《诸病源候论》从脏腑、气血、痰湿、外邪等方面论述黄褐斑的病因病机,曰:“五脏六腑十二经血,皆上于面,夫血之行俱荣表里,人或痰饮渍脏,或膜理受风,致血气不和,或涩或浊,不能荣于皮肤,故变生黑。”三、病因病机2、中医学对黄褐斑的认识三、病因病机2、中医学对黄褐斑的认识宋《女科百问》曰:“面黑者,或脏腑有痰饮,或皮肤受风邪,皆令血气不调,致生黑解。五脏六腑,十二经血,皆上于面。夫血之行,俱荣表里。人或痰饮渍脏,或膜理风,致血气不和,或涩或浊,不能荣于皮肤,故变生黑解”,认为黑的病因是内生痰饮和外感风邪,病机为气血不和,不能荣于皮肤。明《外科正宗》日:“黧黑斑者,水亏不制火,血弱不能华肉,以致火燥结成斑黑,色枯不泽。”,指出黄褐斑是由气血不足,肾阴虚不能制火,以致火燥结成黑斑。清《张氏医通》:“面尘脱色,为肝木失荣。”指出面尘因肝血不足肌肤失养所致。可见,古代医家认为黄褐斑的发病多与气血、痰饮,火热有关,或气血失和,或气血亏虚,不能上荣于面所致。三、病因病机2、中医学对黄褐斑的认识三、病因病机2、中医学对黄褐斑的认识近代随着中医基础理论的不断发展,对黄褐斑的认识也更加全面和深刻。认为黄褐斑的发生主要与肝、脾、肾三脏有关。情志不遂等因素导致肝气郁结,或肝郁化热,耗伤气血,或气滞血瘀,不能运化,面部失养而生斑;饮食不节,劳倦过度等损伤脾土,使脾运化转输失职,气血不能上荣于面而生斑;房室过度,耗伤阴精,水亏不能制火,虚火上炎,面部不得荣润而成斑。总之,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或气血亏虚,或气血瘀滞,面部失荣而生斑。三、病因病机2、中医学对黄褐斑的认识四、治疗四、治疗治疗四、治疗1、埋线治疗①取穴:②穴位埋线辩证分析2、中医治疗①内治法②外治法③综合疗法④推荐处方⑤对黄褐斑有效的中药与方剂:3、西医治疗①系统治疗②局部治疗③物理治疗治疗四、治疗治疗1、埋线治疗①取穴:星状神经节气滞血瘀型:合谷、曲池、肝俞、太冲、血海加减肝肾阴虚型:关元、气海、肾俞、足三里、三阴交加减治疗1、埋线治疗治疗②穴位埋线辩证分析穴位埋线借助针灸的治疗原理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根据中医证型辨证取穴。气滞血瘀型:合谷、曲池、肝俞、太冲、血海。曲池为手阳明之合穴,其性游走通导,主行气血,合谷为手阳明之原穴,能升能散,使轻清之气上浮。合谷之清,载曲池之走,上行头面发挥宣通气血、通经活络的作用。血海为活血之要穴,三阴交为肝脾肾之枢纽,能调和阴阳,精气互补,气血双调。诸穴合用,达到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祛瘀生新的目的,使腠理得养,肤色光泽,瘀散斑化。治疗②穴位埋线辩证分析治疗②穴位埋线辩证分析肝肾阴虚型:关元、气海、肾俞、足三里、三阴交。关元滋补肝肾之阴,调理冲任,气海益肾补气调血,肾俞为肾脏的背俞穴,补益肾气,三阴交为肝脾肾之枢纽,调和气血,足三里调理脾肾,行气活血。诸穴合用,滋补肝肾,调理气血,上荣于面,斑消症愈。穴位埋线的实验研究说明其可能对免疫、内分泌等功能有调节作用。治疗②穴位埋线辩证分析治疗2、中医治疗中医对黄褐斑的治疗历史悠久,从最初的单纯中药内服,到中药外用,再到内服外用相结合,到现在的针刺疗法、埋线疗法等,治疗的方法与手段在不断的完善。治疗2、中医治疗治疗2、中医治疗中医认为黄褐斑主要由情志失调所致,肝气郁结,血为气滞,气郁化火,上侵头面,或肝脾失调,气血不能上华,或脾失运化,湿浊凝滞,熏蒸面部,或久病伤阴,肝肾阴精亏虚,头面失荣,或虚火上炎,熏灼面部,或房室频繁,劳倦过度等都可产生。另中医有“无瘀不成斑”之说,瘀乃脏腑虚亏,气机失调所致,故瘀血也是造成黄褐斑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黄褐斑的治疗多从肝、脾、肾三脏辨证论治,或中药内治,或中药外敷,或内外同治,或针刺疗法等多种治疗方法。治疗2、中医治疗治疗①内治法黄褐斑是由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的,需内服药对脏腑进行调理。古代有代表性的医家从这几点入手:(1)活血化瘀之法,如明《普济方》曰:“桃仁散,主治妇人月水不通,年月深远,面上解一黯。”(2)健脾化痰、清热祛湿之法,如明《医学入门》曰:“凡风客皮肤,痰渍脏腑,则面妍黯。脾肺风湿搏热,生紫或肿者,俱宜金沸草散倍黄答,或升麻胃风汤加减。”

(3)疏肝养肝之法,如清·《张氏医通》曰:“面尘为肝木失荣,人参养荣汤。”(4)滋肾之法,清《外科大成》曰:“黧黑斑者,水亏不能制火,血弱不能华肉,以致火燥结成黑斑,色枯不泽,朝服肾气丸以滋化源。”治疗①内治法治疗①内治法近代有代表性医家认为:(1)从肝论治,王邦才将黄褐斑分4型:肝郁气滞型,治宜疏肝理气,自拟逍遥祛斑汤加减;肝郁血疲型,治宜疏肝祛瘀,自拟活血润肤汤加减;肝胆湿热型,治宜疏肝利胆、化湿清热,小柴胡汤加减。(2)从肝肾论治,张志礼将黄褐斑分为2种类型:肝肾阴虚、气血不和型,六味地黄丸加减;肝郁气滞、气血不和型,四逆散加减。(3)从肝脾肾论治,陈勇等将黄褐斑分为5个证型加以辨证论治。即:肝郁气滞证、脾失统摄、脾失健运证、肾阴虚证、肾阳虚证,强调气血瘀滞、运行滞涩不能上荣于面乃黄褐斑的病机关键。因此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无论病在何脏,都应注意运用活血化瘀的药物。(4)从瘀论治,杨桂芹将黄褐斑分4型:即肾虚致瘀型、脾虚致瘀型、肝郁致瘀型、血热致瘀型。在补肾健脾、疏肝清热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药物可取得更好的疗效。治疗①内治法治疗②外治法古代医家对于外用药治疗本病推崇备至,如南宋《女科百问》用洗风散,明《普济方》用防风膏,清《外科证治全书》用玉容散,清《疡医大全清》用玉容丸。近代则从以下方法:(1)中药面膜疗法,丁宜等取白附子、白岌、白僵蚕等量,洗净烘干研末,每次取三白粉50g,用蒸馏水调和成糊状敷面治疗黄褐斑75例,总有效率为85.3%。邹米红以白芷100g、白艾100g、红花30g、细辛30g、石膏300g、薄荷100g,珍珠粉30g共研细末,热水调匀,涂于面部,每次30分钟,每3日一次。治疗②外治法治疗③综合疗法主要有中药内服联合外用、中药内服联合针灸、中药内服结合穴位埋线等。丁慧采用中药内服联合中药祛斑面膜外用治疗黄褐斑32,总有效率为96.88%。魏建华等采用针药结合治疗黄褐斑90例,总有效率为93.3%。针灸疗法是中医学的传统方法,可调整全身脏腑功能,疏通经脉,调和气血,以达到治疗黄褐斑的目的。胡津丽等采用美容针结合体针的方法,取曲池、外关、合谷、血海、足三里、三阴交为主穴,治疗黄褐斑31例,总有效率96.8%。冯居秦取大椎、风池、肝俞、脾俞、肾俞、命门等穴针刺治疗黄褐斑45例,总有效率为83.3%。治疗③综合疗法治疗④推荐处方气滞血瘀型:治则:疏肝理气,活血化疲处方:逍遥散加减。柴胡10g、白术10g、当归l0g、白芍l0g、丹参l0g、香附9g、白芷10g、薄荷6g、茯苓l0g、红花3g、甘草6g治疗④推荐处方治疗④推荐处方分析:柴胡疏肝理气,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白术、白茯苓、甘草健脾益气,丹参、红花、活血化瘀,香附、薄荷助柴胡理气,白芷芳香疏风,引药上达颜面。诸药相伍,共奏理气活血消斑之功。且方中的白茯苓、白术、白芍为曾记载于明代《医学入门》的“三白汤”,有益气补血、美白润肤之效。治疗④推荐处方治疗肝肾阴虚型:治则:补益肝肾,化疲祛斑处方:六味地黄丸和二至丸加减。构祀子l0g、山茱萸15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熟地20g、丹皮10g、泽泻10g、当归l0g、白芍l0g、白术l0g治疗肝肾阴虚型:治疗肝肾阴虚型:分析:补益肝肾,育阴化斑,六味地黄丸和二至丸加减,方中的熟地滋肾益精、润肤养颜,山茱萸酸温滋肾益肝,育阴消斑,枸杞子补益肝肾,丹皮配山茱萸以泻肝火,泽泻配熟地而泻肾浊,女贞子甘苦凉,滋肾养肝、滋养肌肤,配旱莲草甘酸寒,养阴益精而化斑,当归补血活血,诸药相合共奏滋补肝肾、育阴化斑功效。治疗肝肾阴虚型:治疗⑤对黄褐斑有效的中药与方剂:李洪武等对治疗黄褐斑的常用中药复方研究发现,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汤水提物对酪氨酸酶有明显抑制作用,逍遥丸、桃红四物汤有显著激活作用。临床中逍遥丸、桃红四物汤常用于气滞血瘀型黄褐斑,且效果显著,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变血液流变学而实现的。治疗⑤对黄褐斑有效的中药与方剂:治疗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