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岁儿童及老年人中医保健指导)详解课件_第1页
(0 3岁儿童及老年人中医保健指导)详解课件_第2页
(0 3岁儿童及老年人中医保健指导)详解课件_第3页
(0 3岁儿童及老年人中医保健指导)详解课件_第4页
(0 3岁儿童及老年人中医保健指导)详解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3岁儿童及老年人中医保健指导)详解(0-3岁儿童及老年人中医保健指导)详解1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生理方面:主要表现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病理方面:主要表现为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掌握这些特点,对于指导儿童保健和疾病防治,

有着重要的意义。小儿生理、病2小儿生理特点(一)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这是小儿生理特点之一.脏腑即五脏六腑,“形”是指形体结构(即四肢百骸、筋肉骨骼、精血津液等),“气”指的是生理功能活动(如肺气、脾气等)。脏腑娇嫩是指小儿机体各系统、器官的形态发育不完善和脆弱。形气未充是指小儿形体结构和功能活动未臻健全,古代医家将小儿这种娇嫩状态概括为“稚阴稚阳”。小儿生理特点(一)脏腑娇嫩,形气未充:3(03岁儿童及老年人中医保健指导)详解课件4(03岁儿童及老年人中医保健指导)详解课件5(03岁儿童及老年人中医保健指导)详解课件6小儿发病特点(一)“肺常不足”

肺本为娇脏,难调而易伤。小儿肺常不足,包括肺的解剖组织结构未能完善,生理功能活动未能健全,加之小儿寒温不能自调,家长护养常有失宜,故形成易患肺系疾病的内因、外因。肺为呼吸出入之门,主一身之表,六淫外邪犯人,不管从口鼻而入还是从皮毛而入,均先犯于肺。所以儿科感冒、咳嗽、肺炎喘嗽、哮喘等肺系疾病占儿科发病率的首位。小儿发病特点(一)“肺常不足”7小儿发病特点(二)“脾常不足”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小儿脾常不足,包括脾胃之体成而未全、脾胃之用全而未壮,乳食的受纳、腐熟、传导及水谷精微的吸收、转输功能均与小儿的迅速生长发育所需不相适应。加之小儿饮食不知自调,家长喂养常有不当,就形成了易患脾系疾病的内因、外因。饮食失节、喂养不当、食物不洁,病从口入,犯于脾胃,则发生呕吐、泄泻、腹痛、食积、厌食、疳证等脾系疾病,这类病证目前占儿科发病率的第二位。小儿发病特点(二)“脾常不足”8小儿发病特点(三)“肾常虚”

肾为后天之本,小儿的生长发育,以及骨骼、脑髓、发、耳、齿等的形体与功能均与肾有着密切的关系。小儿先天禀受之肾精须赖后天脾胃生化之气血不断充养,才能逐步充盛;小儿未充之肾气又常与其迅速生长发育的需求显得不相适应,因而称“肾常虚”。儿科五迟、五软、解颅、遗尿、尿频、水肿等肾系疾病在临床上均属常见。小儿发病特点(三)“肾常虚”9小儿发病特点(四)易患时行疾病:小儿肺脏娇嫩,脾脏薄弱,腠理不密,皮毛疏松,卫外不固,各种时邪易于感触。邪从鼻入,肺卫受邪,易于发生流行性感冒、麻疹、痄腮、水痘等时行疾病;邪从口入,脾胃受邪,易于发生痢疾、霍乱、肝炎、小儿麻痹症等时行疾病。时行疾病一旦发生,又易于在儿童中互相染易,造成流行。小儿发病特点(四)易患时行疾病:10中医保健方法--饮食调养1.养成良好的哺乳习惯,尽量延长夜间喂奶的间隔时间。2.养成良好饮食习惯,避免偏食,节制零食,按时进食,提倡“三分饥”,防止乳食无度。3.婴幼儿脾胃功能较薄弱,食物宜细、软、烂、碎,而且应品种多样。4.严格控制冷饮,寒凉食物要适度。中医保健方法--饮食调养1.养成良好的哺乳习惯,尽11中医保健方法--穴位按揉(一)摩腹1.位置:腹部。2.操作:操作者用手掌掌面或食指、中指

的指面附着于小儿腹部,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反复做环形有节律的移动,每次1~3分钟。3.功效:具有改善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

收的作用。中医保健方法--穴位按揉(一)摩腹12怎样捏脊1府卧于床上,背部保持平直、放松。2操作者站在后方,两手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状。3食指半屈,用双手食指中节靠拇指的侧面,抵在患者的尾骨处;大拇指与食指相对,向上捏起皮肤,同时向上捻动。两手交替,沿脊柱两侧自长强穴(肛门后上3~5厘米处)向上边推边捏边放,一直推到大椎穴(颈后平肩的骨突部位),算做捏脊一遍怎样捏脊1府卧于床上,背部保持平直、放松。13中医保健方法--穴位按揉(二)捏脊1.位置:背脊正中督脉两侧,大椎至尾骨末端处。2.操作:①操作者用双手的中指、环指和小指握成空拳状,示指半屈,拇指伸直并对准示指的前半段(见图1)。图1捏脊手法示意图中医保健方法--穴位按揉(二)捏脊1.位置:背脊正中督脉两侧14②施术从长强穴旁开始,操作用双手示指与拇指合作,在示指向前轻推患儿皮肤的同时与拇指一起将长强穴旁的皮肤捏拿起来,然后沿督脉两侧,自下而上,左右两手交替合作,按照推、捏、捻、放、提的前后顺序,自长强穴旁向前捏拿至脊背上端的大椎穴旁。如此循环,根据病情及体质可捏拿4~6遍。图2捏脊操作示意图②施术从长强穴旁开始,操作用双手示指与拇指合作,在示指向前轻15③从第2遍开始的任何一遍中,操作者可根据不同脏腑出现的症状,采用“重提”的手法(用双手的拇指与示指合作,将捏拿住的皮肤用较重的力量向上提拉一下),有针对性的刺激背部的脏腑俞穴,以便加强疗效。最后一遍捏拿结束后,用双手拇指指腹在儿童腰部的肾俞穴处揉按(在揉动的同时用拇指适当地向下施以一定的压力)20~30次。3.功效:具有消食积、健脾胃、通经络、调节脏腑

功能、提高免疫力的作用。③从第2遍开始的任何一遍中,操作者可根据不同脏腑出现的症状,16捏脊要注意什么1时段:捏脊在早晨起床后或晚上临睡前进

行疗效较好。捏脊前要露出整个背部,力求背部平、正、肌肉放松。捏脊要注意什么1时段:捏脊在早晨起床后或晚上临睡前进172温度:捏脊时室内温度要适中,捏脊者的指甲要修整光滑,手部要温暖,手法宜轻柔、敏捷,用力及速度要均等,捏脊中途最好不要停止。3时间:每次捏脊时间不宜太长,以3~5分钟为宜。2温度:捏脊时室内温度要适中,捏脊者的指甲要修整光滑184年龄:捏脊疗法适于半岁以上到7岁左右的宝宝。年龄过小的宝宝皮肤娇嫩,掌握不好力度容易造成皮肤破损;年龄过大则因为背肌较厚,不易提起,穴位点按不到位而影响疗效。4年龄:捏脊疗法适于半岁以上到7岁左右的宝宝。年龄过小19禁忌背部皮肤有破损,患有疖肿、皮肤病及发高烧时要暂停禁忌背部皮肤有20中医保健方法--穴位按揉(三)按揉足三里穴1.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处(见左图)。2.操作:操作者用拇指端按揉,每

次1~3分钟。3.功效:具有健脾益胃、强壮体质

的作用。中医保健方法--穴位按揉(三)按揉足三里穴1.位置:在小腿前21中医保健方法--穴位按揉(四)按揉迎香穴1.位置:在鼻翼外缘中点旁(0.5寸),当鼻唇沟中。2.操作:双手拇指分别按于同侧下颌部,中指分别按于同侧迎香穴,其余3指则向手心方向弯曲,然后使中指在迎香穴处做顺时针方向按揉,每次1~3分钟。3.功效:具有宣通鼻窍的作用。中医保健方法--穴位按揉(四)按揉迎香穴1.位置:在鼻翼外缘22中医保健方法--穴位按揉(五)按揉四神聪穴1.位置:在头顶部,百会前后左右各旁开1寸处,

共4穴(见下图)。2.操作:用手指逐一按

揉,先按左右神聪穴,

再按前后神聪穴,每

次1~3分钟。3.功效:具有醒神益智

的作用。中医保健方法--穴位按揉(五)按揉四神聪穴1.位置:在头顶部23穴位按揉的注意事项1.根据需要准备滑石粉、爽身粉

等介质。2.操作者应双手保持清洁,指甲修剪圆润,

防止操作时划伤小儿皮肤。3.天气寒冷时,要保持双手温暖,可搓热

后再操作,以免凉手刺激小儿,造成紧

张,影响推拿。4.手法应柔和,争取小儿配合。5.局部皮肤破损、骨折不宜按揉。穴位按揉的注意事项1.根据需要准备滑石粉、爽身粉24小儿推拿常用手法(二)揉法:用指腹、掌紧贴于某一部位回旋揉动称为揉法。可分为指揉法和掌揉法。要求:动作柔和,用力均匀,快慢适宜。摩法:用掌、指面附着于一定的部位和穴位上,做环形移动称为摩法,可分为指摩法和掌摩法。要求:手法轻柔,用力均匀,每分钟120到160次。小儿推拿常用手法(二)揉法:用指腹、掌紧贴于某一部位回旋揉动25小儿推拿常用手法(三)捏脊法:

手法一:用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然后食指、中指向后捻动,拇指向前推动,双手交替向前,自尾椎两旁推至大椎两旁。

手法二:手握空拳,拇指指腹与屈曲的食指桡侧部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前,食指在后。然后拇指向后捻动,食指向前推动,双手交替向前,自尾椎两旁推至大椎两旁。小儿推拿常用手法(三)捏脊法:26小儿推拿常用穴位(一)脾土【位置】拇指罗纹面。【操作】循拇指桡侧边缘向掌根方向直推称补脾经,

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称清脾经。补脾经、

清脾经统称推脾经。【次数】100到500次【主治】补脾土用于治疗小儿疳积;清脾土用于治

疗呕吐、泄泻。小儿推拿常用穴位(一)脾土27小儿推拿常用穴位(二)大肠【位置】食指桡侧缘,自食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操作】从食指尖直推向虎口称补大肠,反之为清

大肠。补大肠和清大肠统称推大肠;【次数】100到300次【主治】补大肠用于治疗虚寒泄泻;清大肠用于治

疗积滞。小儿推拿常用穴位(二)大肠28小儿推拿常用穴位(三)板门【位置】大鱼际隆起处。【操作】指端揉称揉板门或运板门;用推法自指根

推向腕横纹称板门推向横纹,反之称横纹

推向板门。【次数】100到300次【主治】揉板门用于治疗食欲不振、腹胀;板门推

向横纹能止泻;横纹推向板门能止呕吐。小儿推拿常用穴位(三)板门29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四)三关【位置】前臂桡侧边缘,自腕横纹直上至肘横纹成

一直线。【操作】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推向

肘称推三关。【次数】100到300次【主治】多用于虚寒病症,对非虚寒病症宜慎用。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四)三关30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八)脊柱【位置】大椎穴至长强穴成一直线。【操作】用食、中两指面自上而下作直推称推脊;

用捏法自下而上称为捏脊。【次数】推脊一般推100到300;捏脊一般捏3到5遍,

每捏3下再将背脊皮肤提一下,称为捏三

提一法。捏脊前先在背部轻轻按摩几遍,

使肌肉放松。【主治】捏脊疗法常用于小儿疳积、泄泻;推脊疗

法常用于清热。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八)脊柱31小儿推拿常用穴位(九)七节骨【位置】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成一直线。【操作】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二指指面自下而上

直推称推上七节法,反之称推下七节法。【次数】100到300次【主治】推上七节骨能温阳止泻,多用于虚寒腹泻、

久痢;推下七节能泻热通便,多用于肠热、

便秘。小儿推拿常用穴位(九)七节骨32常用穴位示意图常用穴位示意图33谢谢!谢谢!34酒精中毒性韦尼克脑病与酒精戒断综合征2005研刁慧芳酒精中毒性韦尼克脑病与酒精戒断综合征2005研刁慧芳35韦尔尼克脑病(Wernickesencephalopathy,WE)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维生素B1缺乏所致的急性或亚急性以中脑和下丘脑为主的疾病,其患病率不高,但危害大,病死率高,易误诊、漏诊。酒精戒断综合征是以酒精的突然戒断或者比通常摄入的酒精量明显减少时,出现各种精神障碍或躯体功能紊乱,再次饮酒可使症状迅速缓解为特征的一组症候群韦尔尼克脑病(Wernickesencephalopath36由于二者均与酒精有密切的关系,临床表现也有诸多相似之处,且有约15%的WE患者同时合并戒断综合征,所以正确鉴别显得尤为重要由于二者均与酒精有密切的关系,临床表现也有诸多相似之处,且有37病例1,男,45岁,主因坐位摇晃,行走不能3月,加重1周入院.既往:嗜酒史20年,每日1斤现病史:患者3个月以来开始出现坐立不稳,摇晃,行走困难,病情逐渐加重,近一周行走不能.6天前症状加重,出现胡言乱语,复视,行走不稳,经常无故摔倒,查头颅CT示轻度脑萎缩,门诊以WE?收入院

查体:神清,轻度构音障碍,高级神经活动正常;双眼内收,外展,上视,下视均受限,处固定位;双侧肢体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双侧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欠稳准,坐位摇晃明显,双侧深浅感觉无异常,双侧巴士征未引出.辅助检查:血常规,生化全项均正常,头颅CT示轻度脑萎缩诊断:WE

病例1,男,45岁,主因坐位摇晃,行走不能3月,加重1周入院38男,32岁,主因行走不稳2天以共济失调原因待查收入院既往嗜酒7年,每日一斤左右,近日因故停止饮酒2日后出现行走不稳,需人扶持查体:神清,语畅,高级神经活动正常;颅神经检查无阳性发现,双侧肢体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双侧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欠稳准,四肢震颤,双侧深浅感觉无异常,双侧巴氏征未引出辅助检查:血常规正常;生化全项均正常;头颅CT未见异常考虑为酒精戒断综合征(03岁儿童及老年人中医保健指导)详解课件391病因及发病机制慢性酒精中毒

进食不足以酒代餐吸收不良胃肠功能紊乱,小肠粘膜病理改变代谢障碍肝,胰疾病孕妇呕吐营养不良神经性厌食1)WE的病因是维生素B1缺乏,在硫胺或焦磷酸硫胺素缺乏的情况下,三羧酸循环障碍大脑细胞代谢发生障碍引起脑组织中乳酸堆积和酸中毒,干扰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摄取,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表现为急性WE综合征1病因及发病机制慢性酒精中毒进食不足以酒代402)酒精戒断综合征发病原因目前还不太清楚,神经精神症状的出现可能与乙醇刺激的突然解除造成脑内Y-氨基丁酸(GABA)抑制效应的降低及交感神经系统被激活有关2)酒精戒断综合征发病原因目前还不太清楚,神经精神症状的出现412临床症状1)WE发病年龄多为(30~70)岁,平均42.9岁,男性比女性稍多.典型的急性WE患者可出现3组特征性症状:眼肌麻痹,精神异常和共济失调.眼肌麻痹最常见的是双侧外展神经麻痹和复视,其它:眼球震颤多以水平和垂直方向为主.上睑下垂,视神经乳头水肿,视网膜出血和瞳孔对光反射消失或迟钝眼肌麻痹如能及时治疗,常在24小时内恢复;而眼球震颤需(1~2)周才能恢复,精神异常情感淡漠,定向力障碍,精神涣散,容易激惹,这种异常有时难与戒酒状态区别,常被称为泛发的混乱状态.精神异常多伴有意识障碍,常表现为意识模糊,嗜睡或昏迷.共济失调以躯干和下肢为主,上肢较少受累,患者站立,行走困难.2临床症状1)WE发病年龄多为(30~70)岁,平均42.422)戒断综合征临床以震颤状态,抽搐样发作,幻觉,谵妄及震颤性谵妄为主要表现,重症患者还会合并癫痫或癫痫持续状态3影像学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检查WE头颅CT扫描可发现双侧丘脑和脑干有低密度或高密度病变,也可见到乳头体密度改变,部分患者的导水管周围有低密度区.颅脑MRI检查发现乳头体萎缩,丘脑内侧及第三脑室,第四脑室,中脑导水管周围脑组织对称性损害是WE较为特征性的表现之一.血清丙酮酸测定,对WE的诊断有益2)戒断综合征临床以震颤状态,抽搐样发作,幻觉,谵妄及震颤性43酒精戒断综合征

头颅CT68.8%有脑萎缩表现,EEG检查46.8%有阳性发现,75%的患者转氨酶异常.其他的生化检查,腹部B超,脑电图均可选择,部分患者可有阳性发现酒精戒断综合征44神经病理学特征很多学者对急性WE的大脑进行了病理组织学研究,发现受累严重的病变部位均有神经元变性、坏死、缺失,髓鞘结构变性、坏死,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毛细血管增生,细胞内水肿和斑点状出血。神经病理学特征45根据近年尸检、核磁共振、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的研究,WE的病变部位较广,见于下丘脑、中央导水管周围灰质、第三、四脑室周围灰质(双侧丘脑内侧,乳头体)、双侧尾状核、大脑皮层、前庭核、橄榄核下部、视神经、小脑蚓部。1小脑退化蒲肯野细胞是易损细胞,小脑蚓部有明显的蒲肯野细胞密度和分子层容量减少,蒲氏细胞的树突(Dentritictrees)结构处,仅有细胞树突的容量缺失,而没有细胞缺失。绒球及侧叶的蒲氏细胞也明显减少。根据近年尸检、核磁共振、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的研究,462大脑皮层神经元减少神经元退化仅限于非Υ-氨基丁酸介导的锥体神经元,与选择性神经元易损有关。额叶白质神经元丢失的最多,颞中回和丘脑的容量也减少。额上回有选择性的神经元丢失,运动皮层没有明显的变化。3血管损伤

3.1损伤因素:①在丘脑侧部、中部、海马回的粒细胞数量及组胺释放相继增加,引起脑部血管损伤及脑部血管周围水肿。②丘脑内肥大细胞脱颗粒在病变早期增加。③脑干巨噬细胞与反应性胶质细胞增加是致病直接因素。2大脑皮层神经元减少神经元退化仅限于非Υ-氨基丁酸介导的47

3.2血管与脑实质损害的性质和分布:海绵状变性先后发生在四叠体下部、丘脑、乳头体、橄榄体和前庭核;神经元细胞水肿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增加,血管扩张,继之表现有淤斑的出血和血管的渗透异常,主要继发于维生素B1缺乏引起的血管功能障碍。4其它病理改变有双侧大脑皮层的变性、坏死、萎缩第三、四脑室周围的灰质改变,乳头体神经元气球样变性乳头体萎缩,髓鞘脂的坏死、中心脑桥髓鞘破坏、轴索的损害,周围神经病变。3.2血管与脑实质损害的性质和分布:海绵状变性先后发484诊断及鉴别要点WE诊断标准:有影响维生素B1减少病史;眼外肌麻痹,眼球震颤,同向凝视障碍;共济失调;精神异常;血中丙酮酸含量增高酒精戒断综合征男性饮酒量每周超过320克,女性饮酒量每周超过280克,发生酒精依赖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临床以震颤状态,抽搐样发作,幻觉,谵妄及震颤性谵妄为最常见的类型,平时以酒代饮食可作为易发生本病的标志4诊断及鉴别要点495治疗WE的治疗关键是针对病因治疗,由于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维生素B1胃肠吸收不良,故口服维生素B1作用不大,肌注维生素B1效果也不佳故口服或肌注维生素B1不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应选择立即静注维生素B1.一般非肠道给药,维生素B1每日剂量100mg,持续2周或到患者能进食为止.5治疗50如果WE是慢性酒精中毒所致,患者还常有镁缺乏,在依赖硫胺代谢的几个生化过程中,镁是一个辅助因子,故镁缺乏可降低硫胺的作用,使硫胺缺乏所致的病情恶化,因此,对WE患者的治疗还应补充镁,硫胺在人体内约有30mg,当体内硫胺贮备不足时,如果补充大量碳水化合物液体,就可诱发典型急性WE发作.其机制是葡萄糖代谢能耗尽体内的硫胺,发生WE,所以治疗中严禁未补充维生素B1而先给葡萄糖.如果WE是慢性酒精中毒所致,患者还常有镁缺乏,在依赖硫胺代谢51酒精戒断综合征治疗的根本措施是根据个体情况,配合心理治疗逐渐戒酒酒精戒断综合征治疗的根本措施是根据个体情况,配合心理治疗逐渐52(0-3岁儿童及老年人中医保健指导)详解(0-3岁儿童及老年人中医保健指导)详解53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生理方面:主要表现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病理方面:主要表现为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掌握这些特点,对于指导儿童保健和疾病防治,

有着重要的意义。小儿生理、病54小儿生理特点(一)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这是小儿生理特点之一.脏腑即五脏六腑,“形”是指形体结构(即四肢百骸、筋肉骨骼、精血津液等),“气”指的是生理功能活动(如肺气、脾气等)。脏腑娇嫩是指小儿机体各系统、器官的形态发育不完善和脆弱。形气未充是指小儿形体结构和功能活动未臻健全,古代医家将小儿这种娇嫩状态概括为“稚阴稚阳”。小儿生理特点(一)脏腑娇嫩,形气未充:55(03岁儿童及老年人中医保健指导)详解课件56(03岁儿童及老年人中医保健指导)详解课件57(03岁儿童及老年人中医保健指导)详解课件58小儿发病特点(一)“肺常不足”

肺本为娇脏,难调而易伤。小儿肺常不足,包括肺的解剖组织结构未能完善,生理功能活动未能健全,加之小儿寒温不能自调,家长护养常有失宜,故形成易患肺系疾病的内因、外因。肺为呼吸出入之门,主一身之表,六淫外邪犯人,不管从口鼻而入还是从皮毛而入,均先犯于肺。所以儿科感冒、咳嗽、肺炎喘嗽、哮喘等肺系疾病占儿科发病率的首位。小儿发病特点(一)“肺常不足”59小儿发病特点(二)“脾常不足”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小儿脾常不足,包括脾胃之体成而未全、脾胃之用全而未壮,乳食的受纳、腐熟、传导及水谷精微的吸收、转输功能均与小儿的迅速生长发育所需不相适应。加之小儿饮食不知自调,家长喂养常有不当,就形成了易患脾系疾病的内因、外因。饮食失节、喂养不当、食物不洁,病从口入,犯于脾胃,则发生呕吐、泄泻、腹痛、食积、厌食、疳证等脾系疾病,这类病证目前占儿科发病率的第二位。小儿发病特点(二)“脾常不足”60小儿发病特点(三)“肾常虚”

肾为后天之本,小儿的生长发育,以及骨骼、脑髓、发、耳、齿等的形体与功能均与肾有着密切的关系。小儿先天禀受之肾精须赖后天脾胃生化之气血不断充养,才能逐步充盛;小儿未充之肾气又常与其迅速生长发育的需求显得不相适应,因而称“肾常虚”。儿科五迟、五软、解颅、遗尿、尿频、水肿等肾系疾病在临床上均属常见。小儿发病特点(三)“肾常虚”61小儿发病特点(四)易患时行疾病:小儿肺脏娇嫩,脾脏薄弱,腠理不密,皮毛疏松,卫外不固,各种时邪易于感触。邪从鼻入,肺卫受邪,易于发生流行性感冒、麻疹、痄腮、水痘等时行疾病;邪从口入,脾胃受邪,易于发生痢疾、霍乱、肝炎、小儿麻痹症等时行疾病。时行疾病一旦发生,又易于在儿童中互相染易,造成流行。小儿发病特点(四)易患时行疾病:62中医保健方法--饮食调养1.养成良好的哺乳习惯,尽量延长夜间喂奶的间隔时间。2.养成良好饮食习惯,避免偏食,节制零食,按时进食,提倡“三分饥”,防止乳食无度。3.婴幼儿脾胃功能较薄弱,食物宜细、软、烂、碎,而且应品种多样。4.严格控制冷饮,寒凉食物要适度。中医保健方法--饮食调养1.养成良好的哺乳习惯,尽63中医保健方法--穴位按揉(一)摩腹1.位置:腹部。2.操作:操作者用手掌掌面或食指、中指

的指面附着于小儿腹部,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反复做环形有节律的移动,每次1~3分钟。3.功效:具有改善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

收的作用。中医保健方法--穴位按揉(一)摩腹64怎样捏脊1府卧于床上,背部保持平直、放松。2操作者站在后方,两手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状。3食指半屈,用双手食指中节靠拇指的侧面,抵在患者的尾骨处;大拇指与食指相对,向上捏起皮肤,同时向上捻动。两手交替,沿脊柱两侧自长强穴(肛门后上3~5厘米处)向上边推边捏边放,一直推到大椎穴(颈后平肩的骨突部位),算做捏脊一遍怎样捏脊1府卧于床上,背部保持平直、放松。65中医保健方法--穴位按揉(二)捏脊1.位置:背脊正中督脉两侧,大椎至尾骨末端处。2.操作:①操作者用双手的中指、环指和小指握成空拳状,示指半屈,拇指伸直并对准示指的前半段(见图1)。图1捏脊手法示意图中医保健方法--穴位按揉(二)捏脊1.位置:背脊正中督脉两侧66②施术从长强穴旁开始,操作用双手示指与拇指合作,在示指向前轻推患儿皮肤的同时与拇指一起将长强穴旁的皮肤捏拿起来,然后沿督脉两侧,自下而上,左右两手交替合作,按照推、捏、捻、放、提的前后顺序,自长强穴旁向前捏拿至脊背上端的大椎穴旁。如此循环,根据病情及体质可捏拿4~6遍。图2捏脊操作示意图②施术从长强穴旁开始,操作用双手示指与拇指合作,在示指向前轻67③从第2遍开始的任何一遍中,操作者可根据不同脏腑出现的症状,采用“重提”的手法(用双手的拇指与示指合作,将捏拿住的皮肤用较重的力量向上提拉一下),有针对性的刺激背部的脏腑俞穴,以便加强疗效。最后一遍捏拿结束后,用双手拇指指腹在儿童腰部的肾俞穴处揉按(在揉动的同时用拇指适当地向下施以一定的压力)20~30次。3.功效:具有消食积、健脾胃、通经络、调节脏腑

功能、提高免疫力的作用。③从第2遍开始的任何一遍中,操作者可根据不同脏腑出现的症状,68捏脊要注意什么1时段:捏脊在早晨起床后或晚上临睡前进

行疗效较好。捏脊前要露出整个背部,力求背部平、正、肌肉放松。捏脊要注意什么1时段:捏脊在早晨起床后或晚上临睡前进692温度:捏脊时室内温度要适中,捏脊者的指甲要修整光滑,手部要温暖,手法宜轻柔、敏捷,用力及速度要均等,捏脊中途最好不要停止。3时间:每次捏脊时间不宜太长,以3~5分钟为宜。2温度:捏脊时室内温度要适中,捏脊者的指甲要修整光滑704年龄:捏脊疗法适于半岁以上到7岁左右的宝宝。年龄过小的宝宝皮肤娇嫩,掌握不好力度容易造成皮肤破损;年龄过大则因为背肌较厚,不易提起,穴位点按不到位而影响疗效。4年龄:捏脊疗法适于半岁以上到7岁左右的宝宝。年龄过小71禁忌背部皮肤有破损,患有疖肿、皮肤病及发高烧时要暂停禁忌背部皮肤有72中医保健方法--穴位按揉(三)按揉足三里穴1.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处(见左图)。2.操作:操作者用拇指端按揉,每

次1~3分钟。3.功效:具有健脾益胃、强壮体质

的作用。中医保健方法--穴位按揉(三)按揉足三里穴1.位置:在小腿前73中医保健方法--穴位按揉(四)按揉迎香穴1.位置:在鼻翼外缘中点旁(0.5寸),当鼻唇沟中。2.操作:双手拇指分别按于同侧下颌部,中指分别按于同侧迎香穴,其余3指则向手心方向弯曲,然后使中指在迎香穴处做顺时针方向按揉,每次1~3分钟。3.功效:具有宣通鼻窍的作用。中医保健方法--穴位按揉(四)按揉迎香穴1.位置:在鼻翼外缘74中医保健方法--穴位按揉(五)按揉四神聪穴1.位置:在头顶部,百会前后左右各旁开1寸处,

共4穴(见下图)。2.操作:用手指逐一按

揉,先按左右神聪穴,

再按前后神聪穴,每

次1~3分钟。3.功效:具有醒神益智

的作用。中医保健方法--穴位按揉(五)按揉四神聪穴1.位置:在头顶部75穴位按揉的注意事项1.根据需要准备滑石粉、爽身粉

等介质。2.操作者应双手保持清洁,指甲修剪圆润,

防止操作时划伤小儿皮肤。3.天气寒冷时,要保持双手温暖,可搓热

后再操作,以免凉手刺激小儿,造成紧

张,影响推拿。4.手法应柔和,争取小儿配合。5.局部皮肤破损、骨折不宜按揉。穴位按揉的注意事项1.根据需要准备滑石粉、爽身粉76小儿推拿常用手法(二)揉法:用指腹、掌紧贴于某一部位回旋揉动称为揉法。可分为指揉法和掌揉法。要求:动作柔和,用力均匀,快慢适宜。摩法:用掌、指面附着于一定的部位和穴位上,做环形移动称为摩法,可分为指摩法和掌摩法。要求:手法轻柔,用力均匀,每分钟120到160次。小儿推拿常用手法(二)揉法:用指腹、掌紧贴于某一部位回旋揉动77小儿推拿常用手法(三)捏脊法:

手法一:用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然后食指、中指向后捻动,拇指向前推动,双手交替向前,自尾椎两旁推至大椎两旁。

手法二:手握空拳,拇指指腹与屈曲的食指桡侧部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前,食指在后。然后拇指向后捻动,食指向前推动,双手交替向前,自尾椎两旁推至大椎两旁。小儿推拿常用手法(三)捏脊法:78小儿推拿常用穴位(一)脾土【位置】拇指罗纹面。【操作】循拇指桡侧边缘向掌根方向直推称补脾经,

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称清脾经。补脾经、

清脾经统称推脾经。【次数】100到500次【主治】补脾土用于治疗小儿疳积;清脾土用于治

疗呕吐、泄泻。小儿推拿常用穴位(一)脾土79小儿推拿常用穴位(二)大肠【位置】食指桡侧缘,自食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操作】从食指尖直推向虎口称补大肠,反之为清

大肠。补大肠和清大肠统称推大肠;【次数】100到300次【主治】补大肠用于治疗虚寒泄泻;清大肠用于治

疗积滞。小儿推拿常用穴位(二)大肠80小儿推拿常用穴位(三)板门【位置】大鱼际隆起处。【操作】指端揉称揉板门或运板门;用推法自指根

推向腕横纹称板门推向横纹,反之称横纹

推向板门。【次数】100到300次【主治】揉板门用于治疗食欲不振、腹胀;板门推

向横纹能止泻;横纹推向板门能止呕吐。小儿推拿常用穴位(三)板门81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四)三关【位置】前臂桡侧边缘,自腕横纹直上至肘横纹成

一直线。【操作】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推向

肘称推三关。【次数】100到300次【主治】多用于虚寒病症,对非虚寒病症宜慎用。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四)三关82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八)脊柱【位置】大椎穴至长强穴成一直线。【操作】用食、中两指面自上而下作直推称推脊;

用捏法自下而上称为捏脊。【次数】推脊一般推100到300;捏脊一般捏3到5遍,

每捏3下再将背脊皮肤提一下,称为捏三

提一法。捏脊前先在背部轻轻按摩几遍,

使肌肉放松。【主治】捏脊疗法常用于小儿疳积、泄泻;推脊疗

法常用于清热。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八)脊柱83小儿推拿常用穴位(九)七节骨【位置】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成一直线。【操作】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二指指面自下而上

直推称推上七节法,反之称推下七节法。【次数】100到300次【主治】推上七节骨能温阳止泻,多用于虚寒腹泻、

久痢;推下七节能泻热通便,多用于肠热、

便秘。小儿推拿常用穴位(九)七节骨84常用穴位示意图常用穴位示意图85谢谢!谢谢!86酒精中毒性韦尼克脑病与酒精戒断综合征2005研刁慧芳酒精中毒性韦尼克脑病与酒精戒断综合征2005研刁慧芳87韦尔尼克脑病(Wernickesencephalopathy,WE)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维生素B1缺乏所致的急性或亚急性以中脑和下丘脑为主的疾病,其患病率不高,但危害大,病死率高,易误诊、漏诊。酒精戒断综合征是以酒精的突然戒断或者比通常摄入的酒精量明显减少时,出现各种精神障碍或躯体功能紊乱,再次饮酒可使症状迅速缓解为特征的一组症候群韦尔尼克脑病(Wernickesencephalopath88由于二者均与酒精有密切的关系,临床表现也有诸多相似之处,且有约15%的WE患者同时合并戒断综合征,所以正确鉴别显得尤为重要由于二者均与酒精有密切的关系,临床表现也有诸多相似之处,且有89病例1,男,45岁,主因坐位摇晃,行走不能3月,加重1周入院.既往:嗜酒史20年,每日1斤现病史:患者3个月以来开始出现坐立不稳,摇晃,行走困难,病情逐渐加重,近一周行走不能.6天前症状加重,出现胡言乱语,复视,行走不稳,经常无故摔倒,查头颅CT示轻度脑萎缩,门诊以WE?收入院

查体:神清,轻度构音障碍,高级神经活动正常;双眼内收,外展,上视,下视均受限,处固定位;双侧肢体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双侧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欠稳准,坐位摇晃明显,双侧深浅感觉无异常,双侧巴士征未引出.辅助检查:血常规,生化全项均正常,头颅CT示轻度脑萎缩诊断:WE

病例1,男,45岁,主因坐位摇晃,行走不能3月,加重1周入院90男,32岁,主因行走不稳2天以共济失调原因待查收入院既往嗜酒7年,每日一斤左右,近日因故停止饮酒2日后出现行走不稳,需人扶持查体:神清,语畅,高级神经活动正常;颅神经检查无阳性发现,双侧肢体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双侧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欠稳准,四肢震颤,双侧深浅感觉无异常,双侧巴氏征未引出辅助检查:血常规正常;生化全项均正常;头颅CT未见异常考虑为酒精戒断综合征(03岁儿童及老年人中医保健指导)详解课件911病因及发病机制慢性酒精中毒

进食不足以酒代餐吸收不良胃肠功能紊乱,小肠粘膜病理改变代谢障碍肝,胰疾病孕妇呕吐营养不良神经性厌食1)WE的病因是维生素B1缺乏,在硫胺或焦磷酸硫胺素缺乏的情况下,三羧酸循环障碍大脑细胞代谢发生障碍引起脑组织中乳酸堆积和酸中毒,干扰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摄取,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表现为急性WE综合征1病因及发病机制慢性酒精中毒进食不足以酒代922)酒精戒断综合征发病原因目前还不太清楚,神经精神症状的出现可能与乙醇刺激的突然解除造成脑内Y-氨基丁酸(GABA)抑制效应的降低及交感神经系统被激活有关2)酒精戒断综合征发病原因目前还不太清楚,神经精神症状的出现932临床症状1)WE发病年龄多为(30~70)岁,平均42.9岁,男性比女性稍多.典型的急性WE患者可出现3组特征性症状:眼肌麻痹,精神异常和共济失调.眼肌麻痹最常见的是双侧外展神经麻痹和复视,其它:眼球震颤多以水平和垂直方向为主.上睑下垂,视神经乳头水肿,视网膜出血和瞳孔对光反射消失或迟钝眼肌麻痹如能及时治疗,常在24小时内恢复;而眼球震颤需(1~2)周才能恢复,精神异常情感淡漠,定向力障碍,精神涣散,容易激惹,这种异常有时难与戒酒状态区别,常被称为泛发的混乱状态.精神异常多伴有意识障碍,常表现为意识模糊,嗜睡或昏迷.共济失调以躯干和下肢为主,上肢较少受累,患者站立,行走困难.2临床症状1)WE发病年龄多为(30~70)岁,平均42.942)戒断综合征临床以震颤状态,抽搐样发作,幻觉,谵妄及震颤性谵妄为主要表现,重症患者还会合并癫痫或癫痫持续状态3影像学表现及相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