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发展方向与建设重点_第1页
全域旅游发展方向与建设重点_第2页
全域旅游发展方向与建设重点_第3页
全域旅游发展方向与建设重点_第4页
全域旅游发展方向与建设重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域旅游发展方向

与建设重点一、全域旅游的提出

我国的旅游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小到大、从大到全的认识过程。上世纪80年代,我国旅游是小旅游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以入境旅游为重心、以旅游线路为依托、以主要景区为骨干、以观光旅游为核心、以旅行社为运行方式、以获取外汇为目的。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旅游形成了大旅游发展的格局,大旅游是以国民旅游为重心、以主要城市为依托、以区域旅游为网络、以度假旅游和观光旅游为核心、以散客服务体系为运行方式、以获取旅游综合社会经济效益为目的。大旅游的发展如果没有空间依托是难以发展的。如果说小旅游和大旅游是从产业层面来认识,那么全域旅游是从空间和产业两个层面来认识的,旅游发展由产业层面向空间层面延伸是符合旅游发展规律要求的。旅游消费实际上是一种空间消费,是人们在惯常环境与非惯常环境之间转换的过程和结果。人们的旅游消费固然需要旅游产业的服务供给,更需要旅游空间的支撑。

全域旅游提出的宏观背景

1、旅游发展要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2、旅游发展要成为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重要载体;3、旅游发展要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领域;4、旅游发展要成为破解我国改革与发展难题重要力量;5、旅游发展要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推动器

全域旅游提出的市场背景1、

全域旅游是我国旅游需求类型转型升级的要求

(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转型)2、全域旅游是我国旅游进入大众化旅游时代的要求(由团队旅游向散客旅游转型)3、全域旅游是我国旅游市场供给体系变化的结果(产品经济向平台经济转型)4、全域旅游是我国公共服务供给缺失推动的结果(由工业城市向旅游、休闲城市转型)5、全域旅游的概念是由旅游发展实践倒逼的结果(由景区向旅游目的地转型)全域旅游提出的问题背景1入境旅游增长降低,出境旅游大幅增长2、旅游产业“小弱散差”3、旅游品质没有大的提升4、旅游转型进展缓慢5、旅游业态没有大的突破6、资本与技术进入受到阻碍7、旅游发展方式创新不足8、区域与空间发展存在瓶颈9、旅游市场乱象层出不穷10、以文旅融合为主体的产业融合有待于突破二、全域旅游概念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消费为平台,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和政策等要素整合、优化和提升,实现区域内旅游与社会经济的融合发展、创建社会共建共享的旅游环境,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和模式。全域旅游的核心不仅在于“全”,也有“域”的问题,是域的旅游完备,也就是通过全域旅游的实践,实现旅游的空间域、产业域、要素域和管理域的完备。从空间域来说,全域旅游是要改变以景区为主要架构的旅游空间经济系统,构建起以景区、度假区、休闲区、旅游购物区、旅游街区、旅游城市、旅游基地、旅游露营地、旅游综合体、旅游小镇以及旅游风景道、旅游绿道、旅游步道等不同旅游功能区为架构的旅游目的地空间系统,推动我国旅游空间域从景区为重心向旅游目的地为核心转型。

从产业域来说,全域旅游是要改变以单一观光旅游形态为主导的旅游产业结构,依托不同的旅游形态,通过旅游化的发展方式,提升与旅游相关产业的附加值,扩大旅游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拉动力和转换力,构建起以旅游为平台的复合型产业结构,推动我国旅游产业域由“小旅游”向“大旅游”转型。从要素域来说,全域旅游是要改变以旅游资源单一要素为核心的旅游开发模式,构建起旅游与资本、旅游与技术、旅游与文化、旅游与居民生活、旅游与城镇化发展、旅游与城市功能完善的旅游开发模式,推动我国旅游要素域由旅游资源开发向旅游环境建设转型。从管理域来说,全域旅游是要改变以部门为核心的行业管理体系,构建起以旅游领域为核心的社会管理体系,围绕着旅游便利化目标,推动我国旅游的行业管理向社会管理转变。二、全域旅游产品发展的重点(一)、全域旅游发展目标旅游发展全域化。推进全域统筹规划、全域合理布局、全域服务提升、全域系统营销,构建良好自然生态环境、人文社会环境和放心旅游消费环境,实现全域宜居宜业宜游。旅游供给品质化。加大旅游产业融合开放力度,提升科技水平、文化内涵、绿色含量,增加创意产品、体验产品、定制产品,发展融合新业态,提供更多精细化、差异化旅游产品和更加舒心、放心的旅游服务,增加有效供给。

旅游治理规范化加强组织领导,增强全社会参与意识,建立各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的旅游综合协调机制。坚持依法治旅,创新管理机制,提升治理效能,形成综合产业综合抓的局面。旅游效益最大化

把旅游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发挥旅游“一业兴百业”的带动作用,促进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孵化一批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提高旅游对经济和就业的综合贡献水平。(二)推进融合发展,创新产品供给1、文化与旅游融合,形成有文化目的旅游体系从市场的角度看文化与旅游的关系问题,一个是相互借用,一个是相互融合,从旅游角度来说,相互借用就是充分利用文化基因、文化元素、文化形态来丰富旅游形式,形成有文化为目的的旅游。从文化角度来说,相互借用就是充分利用旅游规模、旅游形态、旅游能量和旅游生活方式来激活、保护和传承文化,使文化成为人们精神消费重要内容。文旅相互借用是要通过以文促旅和以旅彰文这两种方式来实现的。2、旅游与乡村融合,构建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农家乐旅游模式农业+亲子旅游模式养生养老旅游模式原生态+运动旅游模式民俗文化旅游模式科技示范旅游模式3、旅游与交通融合,构建自驾旅游产品体系从时间链维度构架自驾游产业体系。自驾游的出游时间内,从装备制造业、旅游服务业,到文化产业、金融保险、通讯、娱乐以及为自驾游车载的其他成员(如宠物)提供服务的所有业态,共同构成了自驾游产业体系。从产品服务链维度构架自驾游产业体系。由自驾游俱乐部、景区、住宿、餐饮、娱乐等共同组成的自驾出游服务链;又有由制造、销售、维修保养与保险企业、汽车救援机构共同组成的自驾车产品服务链;再有以金融消费卡为引领的自驾游金融服务链条;还有由营地建设运营、文化餐饮娱乐服务、景区服务等共同组成的自驾车露营产品服务链从服务紧密度维度构架自驾游产业体系。自驾游的产业体系由4个圈层构成。第一层是直接为自驾游提供服务的自驾游俱乐部、旅行社、景区、营地、服务区等自驾游服务层。第二层是为自驾游提供相关服务的救援、保险、商业、餐饮及其他服务,第三层是指汽车制造、加油站服务等为自驾游实施提供支持的相关产业。第四层是指通讯保障、路网建设、道路交通管理维护、公共信息提供、网络服务等面向社会提供的基础性服务,这些产品与服务多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对自驾出游者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性的服务支撑。4、旅游与体育的融合,构建户外运动旅游产品体系运动俱乐部(登山、游艇、冰雪、潜水、航空)运动休闲度假产品体育竞技赛事体育节庆体育特色小镇运动主题园区5、旅游与康养融合,构建康养旅游产品体系康养旅游产品的开发模式分为四类,分别为生态依托型、文化驱动型、医养植入型和养老综合型。生态依托型依托优良不可复制的自然资源,包括高山、溪水、海洋、温泉、森林、云海、田野等,以原生态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健康养生、休闲旅游为发展核心,重点建设养生养老、休闲旅游、生态种植等健康产业,一般分布在生态休闲旅游景区或者自然生态环境较好的区域。依托项目地良好的气候及生态环境,构建生态体验、度假养生、温泉水疗养生、森林养生、高山避暑养生、海岛避寒养生、湖泊养生、矿物质养生、田园养生等养生业态,打造休闲农庄、养生度假区、养生谷、温泉度假区、生态酒店/民宿等产品。文化驱动型依托独特的文化资源,如佛教文化、道教文化、茶文化、长寿文化、民俗文化、武术文化等,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活动,最终达到康养的目的,深度挖掘项目地独有的宗教、民俗、历史文化,结合市场需求及现代生活方式,运用创意化的手段,打造利于养心的精神层面的旅游产品,使游客在获得文化体验的同时,能够修身养性、回归本心、陶冶情操。利用历史、民族、茶道、饮食、武术、体育、文学、书法等传统文化,打造文化度假区,依托中国传统文化,打造国学体验基地等。医养植入型通过植入医疗保健产业功能,强化健康养生养老主题,以医疗服务、康复护理和养老养生为核心业态,植入大健康产业、养老养生产业、体育运动产业等,进行慢病疗养、美容保健、运动健身、休闲娱乐、养生养老度假等多功能开发。依托适宜的气候资源、医药资源、现代中西医疗技术资源等,将优质的医疗康复咨询服务与旅游度假结合。一般分为以保健养生为主的疗养旅游,和以疾病疗愈为主的治愈旅游。在达到治疗目的的同时进行康复、疗养、观光、度假。养老综合型依托区域良好的环境资源,同时拥有有一定经济实力的老年群体,通过养老社区与城镇社区相共生的平台,将医疗、气候、生态、康复、休闲等多种元素融入养老产业,发展康复疗养、旅居养老、休闲度假型“候鸟”养老、老年体育、老年教育、老年文化活动等业态,打造集养老居住、养老配套、养老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项目,为老年人打造集养老居住、医疗护理、休闲度假为主要功能的养老小镇和享老社区。带动护理、餐饮、医药、老年用品、金融、旅游、教育等多产业的共同发展。6、旅游与教育融合,构建研学旅游产品体系研学旅游在产品层面的丰富将成为未来的发展重点:工业科技研学游、自然生态研学游、历史文化研学游、爱国教育研学游、乡村扶贫研学游、现代景观研学游等。

工业科技研学游产品可以包括,城市科技游,地方工业游,文化工业游,峡谷水电游等。游客去往一些有知名度的、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参观其生产厂区、标志性建筑、生产操作、制成品展等,了解企业历史、文化及管理经验。历史文化研学游应注重当地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的发掘与体验性开发,可针对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不同特性,开发独特的研学旅行产品,如历史文化体验活动,老城胡同游、都城王府游、古村落写生游,特色民俗体验游等。红色研学旅行是国内研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突出教育属性的红色旅游,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红色研学在青少年素质提升、传承红色精神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依托红色教育资源和综合实践基地等,建设一批安全适宜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充分利用及整合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让更多的孩子走进红色教育基地,了解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事迹,在革命传统教育中触摸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培养孩子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旅游与工业融合,构建工业旅游产品体系从旅游需求角度来说,工业旅游是通过旅游者参观工业、科技、手工业等等各类生产单位,了解某些产品的生产过程,并能影响到其产品忠诚的活动,从旅游供给角度来说,工业旅游是运用工业本体的机能,如制造过程、产品特色、企业文化和发展历程所形成的旅游吸引力,来吸引旅游者前往参观游览的活动。一是将其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通过对工业遗产、工业流程、工业环境进行旅游化改造,形成具有旅游吸引物,来吸引旅游者进行旅游的活动。工业遗产在进行再利用的过程中,原有建筑、场地、设备等势必需要进行一定改造才能适应新的发展方向。这种改造便是一种旅游化改造。以工业遗产为依托发展工业旅游有以下几种发展模式:工业遗产博物馆旅游综合体模式创意园区模式特色小镇模式三、全域旅游的方向

1、从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角度理解全域旅游,全域旅游是一个路子,不仅仅是一个牌子。

全域旅游是路子,是将全域旅游置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来认识的。从我国社会经济来认识全域旅游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全域旅游是新时代我国社会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需要;第二,全域旅游是解决我国地区二元结构和城乡二元结构的需要。

2、从产业融合的方式来说,全域旅游核心是通过“+旅游”,不仅仅只是“旅游+”

全域旅游是一种旅游化的发展理念,这种理念是从消费对经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动能来思考的,是从旅游消费所具有的对我国社会经济推动力来认识的,因此,在全域旅游的语景下,对旅游的界定只能是旅游消费,而不是旅游产业。3、从空间组合方式来说,全域旅游是旅游空间形态的多样化,不是旅游全空间。有些地方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中提出将本区域打造成一个大景区,这种提法并没有大错,但问题是,为什么要从景区空间形态来思考旅游环境治理呢,而不是从空间旅游形态特征来思考呢?旅游是一种空间消费,是一种通过空间变换而形成的经济,旅游经济问题既是一产业问题,也是一个空间问题。旅游要从小旅游向大旅游发展,没有空间作为支持,旅游是难以做大的。

4、从旅游品质来说,全域旅游是为了实现旅游便利化,不仅仅是旅游要素化。

不同的旅游形态对旅游要素的依赖程度是不同的,观光旅游强调的是游的要素,度假旅游强调的是住的要素,休闲旅游强调的是食和娱的要素。在全域旅游下,旅游服务各种要素如何围绕着旅游需求类型进行有机组合形成旅游的便利化。5、从治理结构来说,全域旅游是社会治理,不只是部门治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