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心理学(PART1)-模型健康课件_第1页
临床心理学(PART1)-模型健康课件_第2页
临床心理学(PART1)-模型健康课件_第3页
临床心理学(PART1)-模型健康课件_第4页
临床心理学(PART1)-模型健康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床心理学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郑希耕

授课内容临床心理学的理论模型;整合的心理健康模型;临床心理评估与心理诊断;心理健康的毕生发展;应激性心身障碍;神经症;人格障碍;心理治疗概论;临床心理专题;临床心理学的现象学传统临床心理学的认知与行为神经科学进展现象学心理学方法试图建立一门与自然科学相对的研究活生生的人类心理的严格科学。它打破了几千年来惯常的“物化思维方式”,不再把人当成纯粹的自然物看待,将过去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认识与被认识、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还原为“心物共存”的关系。没有离开世界的人,也没有与人无关的纯粹的客观世界。人的生活就是建立他的“主观世界”;主观世界具有客观性,纯粹客观的东西对人不构成人类生活的心理意义。承认人类心理具有“意动性”特征。现象学心理学抛弃了关于“人的本质”的抽象概念,关注“心理现象的结构”,并将心理经验“按某种最基本的结构”进行整理(时序,空距,因果)。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都遵循现象学传统。经典精神分析-临床心理学的动力学派代表人物:弗洛伊德(S.Freud,1856-1939)、荣格(Jung)、阿德勒(Adler)、霍妮(Horney)、艾里克森(Ericson)、克莱恩(Klein)等;主要学术思想:心理决定论而非环境决定论;本能观;无意识与无意识动机;性欲理论:婴儿“性欲”与“性的重要性;采用历史性解释,注重早期经验;症状是一种象征,是一种防御,其起源在于“情结”;治疗是在新的人际关系中形成领悟的过程;治疗方法:1)催眠术;2)自由联想;3)精神分析;4)梦的解析等;精神分析的治愈机制:非特异因素;2)降低重复兴奋;3)通过疫情克服阻抗;临床心理学的理论模型-学派、代表人物及主要学术思想附注:弗洛伊德论无意识动机:《自我与本我》,p25:例如我们发现有这样的人,他们所有的人际关系都会落入这样的结果,如一个施惠者在其每一次恩举之后总要被他的受惠者愤怒地抛弃,不管这些受惠者在其他方面可能存在什么样的差异;因此他仿佛注定要尝遍所有忘恩负义的痛苦。又如有一个人,他所有的友谊都会以朋友的背叛而告终。再如有这样一个人,他几乎毕生致力于把另外一个人抬举到显赫的私人或官方的权威地位,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又由他自己再颠覆这个人的地位,抬举出另外一个人来取代这个人。有一个妇人,连续嫁过三个男人,每个丈夫都在婚后不久身染重病,并且临终前都会由她照料。临床心理学的理论模型

-学派、代表人物及主要学术思想精神分析的结构观点:本我(principleofpleasure)动物性原始欲望的总和;是机体兴奋性的生命能量(Libido);本我为自我和超我的发展提供能量;成为自我与朝我形成的推动力量;本我的过度释放;本我的释放不足;自我(principleofreality)自我从本我中分化出来,从本我中得到能量,自我和外界与现实接触,寻找一种既能满足本我又不和超我和现实相冲突的平衡;自我力量不足是致病性的;主动行为;适当防御;行为管理;延迟满足,替代满足,超我(principleofperfect)超我的构成:良心:良心是一种道德检查官,是儿童受到惩罚后所内化的经验;是事先禁止和事后内疚等心理特质的动力;自我理想:自我理想是儿童受到奖赏后所内化的经验,是早期生活中向父母和其他重要他人认同的结果,是人生目标;个人耻感;罪感:违禁性罪感;自我背叛性罪感;超我的目的:使人们按照社会接受和认可的方式去行动;减少内心冲突;超我发展与心理病理;发展不足的超我;过度发展的超我:临床心理学的理论模型

-学派、代表人物及主要学术思想精神分析的动力观点:人是一个能量系统,其运行遵循物理原则;心理能量来自躯体内部的兴奋状态;能量是行为的原发动力;力比多的衡量法则(经济特征);“精神灌注”的对象及其移置;什么叫“精神贯注”;精神贯注作为“人类本性”;精神贯注的原发对象(自我力比多);个体自身,养育者;精神贯注的继发对象(对象力比多);精神灌注的能量在其原发对象上的被压抑状态会转移到其他对象上来;这一过程被称为“移置”;性本能的移置:创造性活动,人际关系;攻击本能的移置;竞争性,对抗性那个,战争;多种病态人格倾向及神经症症状都是本我能量移置性表达的结果。本能即兴奋性能量,个体需要把这种兴奋性能量表达出来(精神灌注),所谓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生本能”和“攻击本能”需要通过生长与扩张加以表达;“死亡本能”需要通过破坏自身完成表达;“性欲本能”需要通过“找到一个满意的对象”加以表达;“爱欲本能”需要通过“与更大集体的融合”加以表达。临床心理学的理论模型

-学派、代表人物及主要学术思想精神分析的分区观点:意识和无意识的划分;意识:曾经的意识;遗忘;前意识;有意无意之间;无意识:不符合现实和超我的欲望与观念被压抑到无意识中;分区观点和结构观点的统合:本我完全在无意识中,处于无意识的底层;超我大部分在无意识中,小部分在意识中;自我在无意识和意识中各占一半;临床心理学的理论模型

-学派、代表人物及主要学术思想精神分析的发展观点心理-性欲发展阶段论心理的发展即是性欲的发展;在不同成长阶段,个体生活经验不同,精神贯注对象不同。根据力比多(Libido)投放部位来划分;分成“口欲期”“肛欲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5个时期;在Libido投放的主要区域,需要满足或不满足所形成的无意识记忆最为深刻,对其他心理过程、个性特点的形成影响巨大;在“前生殖阶段”(前3个阶段)人格就已基本定型。临床心理学的理论模型

-学派、代表人物及主要学术思想“固置”的定义(发展停滞):个体在发展的不同阶段,都需要“恰如其分”地满足。适当的满足使儿童能够顺利向下一个阶段发展;固置的发生条件:满足不足导致固置;合理的要求无法得到满足:过度满足导致固置;允许儿童的该阶段的欲求以过度而不受限制的方式得到满足;固置的结果:固置会导致个体无法向下阶段顺利发展;固置的心理能量组织后期的经验加工,心理建构,并形成神经症与人格障碍;口欲期情结(0-1岁):被动依赖,主动性差;依恋情感的发展;信任vs.不信任;口欲期与进攻性;口欲期的矛盾;肛欲期情结(1-3岁);不安全感;不安全人格;追求秩序与控制;敌意与对抗;抑制的能力;俄狄浦斯情结(3-6岁);追求意义;成功;性身份;竞争性态度;“对成功的恐惧”;生殖期人格:尊重;平等;合作;创造;附注:自我与他人布朗:人类早期爱的发展是在一种与人类生活现实大相庭径的氛围中进行的,当这种早期繁荣面对现实原则,便不能不屈服于压抑作用,正因为处在压抑状态中,这种对爱的早期体验便作为一种不朽的梦幻,人类天性中一种不可摧毁的要求,作为我们永不安宁,永不满足的冲动而永远伴随着我们。布朗:爱是自我与其快乐源泉的一种联结;在婴儿早期,对象力比多就是自我力比多,这种合二为一的状态为后来所有的“人类之爱”造就了模型;即使在成年之后,人类也从未忘记自我作为个体的孤弱,这一自我依然在执意寻找一个所爱世界的任务;回到那种自恋力比多与对象力比多无法区分的状态是人类的根本动机,所谓对回到“无限制的自恋”的强烈渴望。霍妮:人从本质上寻找着一个与外在自我的更为强大力量的融合,它是一切宗教感的起源。什么是“两价性依赖”?对他人“认同与对抗”的矛盾心理;两价性依赖是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基础式样与普遍境况;不良适应:顺从(趋近人人格):对抗(对抗人人格):良好适应:健康人格既要在认同权威(社会)中发展自我,又要在否定权威(社会)确立自我,应该在上述灵活而平衡的转化中获得发展。任何僵化的方式都会使人失去社会适应性并形成持久的内心冲突,神经症性反应和人格障碍。发展目标:形成客观,灵活的两价性依赖关系。

附注:两价性依赖——人与社会关系的基础式样弗氏心理性欲发展阶段论与埃里克森生命循环发展理论的对比精神分析的适应观点对自我的威胁:本我;超我;现实;焦虑作为保护性机制;焦虑是“自我”的一种保护性的功能,代表着自我受到威胁,使个体产生警觉病对处境做出反应;消除焦虑的方式:主动应对;导致环境适应性,形成发展性人格;被动防御:导致适应性降低,形成防御样人格;防御机制;降低焦虑的心理机转笼统地被称为防御机制;防御机制的共同特点:在无意识中进行;伪装现实或者扭曲自我;KarenHorney对经典精神分析的修正及其神经症理论:对精神分析的批评:潜意识决定论:主观性;早期经验决定论:简单化,悲剧性;性欲决定论:泛性化;人性理论:过分概括化临床心理学的理论模型-学派、代表人物及主要学术思想

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桑代克(Thorndike)、华生(J.B.Watson)、巴甫洛夫(Pavlov)、斯金纳(Skinner)、沃尔夫(Wolpe),班杜拉等(Bandura);主要学术思想:行为是刺激-反应的联结;S-R;刺激是决定行为的唯一因素;行为发生的“联结因素”对行为的调控;行为发生的“结果因素”对行为的调控;行为主义的后期发展:社会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行为主义心理治疗;暴露疗法;阳性强化;惩罚;行为塑造;系统脱敏;生物反馈;临床心理学的理论模型-学派、代表人物及主要学术思想行为的结构与性质:刺激依赖性行为;刺激-反应;无条件刺激vs.条件刺激;无条件反应vs.条件反应;反射行为vs.操作行为;非刺激依赖性行为;期待,愿望与意志行为;相关争论;“学习”的定义:经验依赖性的刺激-反应改变;前期经历对刺激-反应的影响;学习经历;应激史;特质因素对刺激-反应的影响;基因背景;性别;个体气质;人格因素;心理病理观:适应行为缺乏与不适应行为过剩;行为机理;行为储备缺乏;行为敏感化;行为迟钝;刺激泛化;目标导向vs.自动化行为(习惯形成);冲动性;强迫性;灵活性;冲突行为;临床心理学的理论模型-学派、代表人物及主要学术思想巴氏经典条件反射(pavlovianclassicalconditioning);巴氏条件反射是一种“应答性反应”;条件化的重要性:第二信号系统刺激意义的获得;奖赏的条件化vs.厌恶的条件化;条件反应的改变及其调控;UCS-UCR-CS-CR;“获得”:条件信号意义的获得;“泛化”:条件信号诱发反应的不准确及扩大化;“消退”:在缺乏无条件刺激之下条件反应的减退;“复发”:消退后条件反应在多种条件下的再次出现;巴氏条件反射与多种精神/心理病理的关系;临床心理学的理论模型

-学派、代表人物及主要学术思想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operantconditioning):主动行为反应;理论前身:强化概念:Thorndike:内驱力概念:Hull:操作性行为;奖赏性操作反应vs.厌恶性操作反应;“获得”:操作反应的习得,“试误学习”;“保持”:操行反应在持续强化物作用下的保持;“消退”:操作行为在缺乏强化物作用下的减退;“复发”:操作行为的再次获得;“再获得”与“再消退”;连续学习模式;“认知地图”:“辨别刺激”与“认知分化”;操作性条件反射和多种精神/心理病理的关系;OperantproceduresTheother105ratswereassignedinto12groups,i.e.,Morphine-2.5%(n=8),Saline-2.5%(n=9),Morphine-4%(n=8),Saline-4%(n=9),Morphine-15%(n=9),Saline-15%(n=10),Morphine-30%(n=9),Saline-30%(n=10),Morphine-40%(n=9),Saline-40%(n=9),Morphine-60%(n=7),Saline-60%(n=8).Onday4ofwithdrawal,thoseratswerehabituatedtotheoperantchamberfor15min,andthenwereimmediatelygivena60-minsessiontobetrainedtoassociatestimuliwiththedeliveryof0.08mlliquiddispensedinthecentralliquidreceptacle.Inthe60-minsession,thechamberwasilluminatedbytwonose-pokelights,andliquidwasdeliveredintothecentralliquidreceptacleonavariableinterval(VI)40-sschedule(ChudasamaandRobbins,2003).Onesecondbeforealiquiddropped,thehouselight(asthestimuli)wasswitchedandremainedonforatotalof4s.Duringthehabituation,tapwaterwasusedastheliquidreward.Toensurethattheratsdrinkmorewaterintheoperatingchambers,waterandfoodwasremovedfromtheirhousecages12and18hbeforethehabituationstarted,respectively.Throughouttheoperanttrainingandtesting,theratswereallowedtohaveaccesstofoodduring1hperdayaftereachdailysessioninordertomaintainabodyweight85%percentoftheirbaselineweight(Dias-Ferreiraetal.,2009).Onthedayafterhabituation,animalsweretrainedtoattainliquidunderaFR1scheduleofreinforcement(i.e.,onenosepokeresultedinadropof0.08mlofeither2.5,4,15,30,40,or60%sucrosesolution,accordingtowhichgrouptheybelongedtofor2days(Rossettietal.,2013).Introductionoftheanimal’snoseintothecorrectnose-pokehole(activedevice)wouldturnonthehouselightandthen,1slater,switchedonthesyringepump.Nosepokesintheothernose-pokehole(inactivedevice)hadnoscheduledconsequences.Theacquisitioncriterionwasdefinedasthataratattained60reinforcerswithin40min,butifitfailed,itwouldbesentbacktothehomecageandstartedanaddedsessionin2–3h.Eachratcouldonlybetrainedatmosttwicedaily.Animalsthatdidnotreachtheacquisitioncriterionfor3timeswereexcluded.Waterwasremovedfor2hbeforeeachdailysessionthroughouttheoperanttrainingandtesting,andfoodwassuppliedafterthesessioncompletedfor1h(Dias-Ferreiraetal.,2009).FollowingtheFR1testing(i.e.,withdrawalday8),ratsweresubjectedtoa3-dayprogressiveratio(PR)schedulefor1hwherebysuccessivereinforcementscouldbeearnedaccordingtothefollowingnumberofnosepokes:1,2,4,6,9,12,15,20,25,32,40,50,62,77,95,118,145.(Brennanetal.,2001).Thefinalratioachievedrepresentedthe“breakingpoint”value.Thesessionendedeitherwhenratsfailedtoreachthenextnosepokecriterionwithin30min,orwhenthesessiondurationreached1h.Alloperatingtrainingandtestingtookplaceduringthelightphase,andeachanimalreceivedthesameconcentrationofsucrosesolutionthroughoutthestudy.交互抑制理论;Wolpe;焦虑反应对适应性行为的抑制;适应性行为对焦虑行为的抑制;应用;系统脱敏疗法社会学习理论:Bandura“模仿学习”:学习可以脱离直接强化而发生;“自我强化”:学习可以脱离外界强化而发生;“自我效能”: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现代内部强化理论;认知的强化;情绪的强化;行为的强化;行为治疗方法:系统脱敏疗法;厌恶疗法;暴露疗法;生物反馈;放松疗法;行为塑造;人本主义-代表人物:弗兰克尔(V.Frankl)、马斯洛(A.H.Maslow)、罗杰斯(K.Rogers)、罗洛-梅(RolloMay);皮尔斯(Pears);主要学术思想:人性中蕴涵成长潜能;人倾向成长而非退缩;爱与进攻性;真诚与不真诚;自我一致性与自我非一致性;个体存在限制,同时存在自由;健康的定义:自我、意志、决定作为存在的核心;个人对自我负有责任;人本主义的心理病理观Frankl:心理症状是意义动机受挫的结果;Maslow:心理症状是基本需要挫折和潜能发展受挫的表现;Rogers:心理症状是自我和经验分离的结果;治疗方法:意义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临床心理学的理论模型-学派、代表人物及主要学术思想临床心理学的理论模型

-学派、代表人物及主要学术思想弗兰克尔-意义学说;生平;学术思想生命是有意义的;人是意义动物,追求意义是人生的核心动机;意志自由;意义存在于自我领域之外;实现意义的道路:创造的意义;体验的意义;痛苦的意义;痛苦是意义的最高形式;心理病理观;意义感的失败;对意义代用品的寻求;

马斯洛(A.H.Maslow)-动机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的Y理论;动机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的Z理论;基本需要与存在需要;D-needvs.B-need;D-valuevs.B-value;致病性挫折vs.非致病性挫折(存在性挫折)基本需要的类本能性质;马斯洛的心理病理观;临床心理学的理论模型-学派、代表人物及主要学术思想马斯洛自我实现的Y理论马斯洛自我实现的Z理论:存在两类自我实现者,一类叫做“非超越型”自我实现者,一类叫做“超越型”自我实现者;超越型自我实现者的特征:“存在型认知”和“存在型体验”是他们的重要特征,也是其动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本体意义”与“终极价值”,生活在永恒的观念之下;重视真善美的“道德含义”;具有神圣的令人敬畏的气质;注重日常美感的精神价值;能够够好地理解比喻,修辞,象征,神话,悖论;他们彼此能够相互认出;他们对世界的看法更具“普世原则”,注重族类的共同属性;他们能把那些矛盾的东西,例如无私和自私,竞争与输赢,神圣与渺小,放到一个“更高的框架”之下理解,从而达成“协同”与“统一”;他们对“现实”是悲观的,但从人类终极精神前景上看,他们却是乐观的;在人类发展的最高水平上,知识的增长与神秘,敬畏,谦卑,终极无知感等正相关而非负相关;这种渺小与敬畏感,带给他们的却是积极,正向的存在体验;他们更不惧怕成为疯子和怪人;关于心理健康,完满人性与自我实现者特征的研究坦率,坦白,自发性;自我实现者的人际关系;发展的创造力;以问题为中心;欣赏的时时常新;民主开放的性格结构;信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