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际法第二章条约法及习惯法国际法第二章条约法及习惯法第二章条约法及习惯法第一节条约概述第二节条约的缔结与生效第三节条约的遵守、适用及解释第四节条约的修改、终止、停止执行与无效第五节国际习惯第二章条约法及习惯法第一节条约概述第一节条约概述一、条约的定义及特征称“条约”者,谓国家间所缔结而以国际法为准之国际书面协定,不论其载于一项单独文书或两项以上相互有关之文书内,亦不论其特定名称如何——《维也纳条约法公约》即:条约是国际法主体之间,主要是国家之间依据国际法所缔结的据以确定其相互权利与义务的国际协定。第一节条约概述一、条约的定义及特征第一节条约概述条约的特征:以具有缔约能力的至少两个国际法主体为主体;条约系以国际法为准,须符合国际强行法规定;内容是确定双方或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缔约主体间意思表示一致;条约的缔结通常采用书面形式。第一节条约概述条约的特征:第一节条约概述与民事法律行为的对比:《民法通则》第五十五条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第五十六条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取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规定是特定形式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第一节条约概述与民事法律行为的对比:《民法通则》第一节条约概述哪些主体具有缔结条约的能力?国家。《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六条:每一国家皆有缔结条约之能力。有缔约能力的国际组织。《关于国家和国际组织间或国际组织相互间条约法的维也纳公约》:第六条国际组织缔结条约的能力依照该组织的规则。如《联合国宪章》第43条、63条、77条、105条第三项等。第一节条约概述哪些主体具有缔结条约的能力?第一节条约概述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法律后果?错误。《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48条——可撤销。诈欺。《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49条——可撤销。贿赂。《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50条——可撤销。强迫。《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51、52条——无效。第一节条约概述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法律后果?第一节条约概述内容违反强行法,效力如何?《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五十三条:
条约在缔结时与一般国际法强制规律抵触者无效。就适用本公约而言,一般国际法强制规律指国家之国际社会全体接受并公认为不许损抑且仅有以后具有同等性质之一般国际法规律始得更改之规律。第一节条约概述内容违反强行法,效力如何?第一节条约概述国际文件的内容并非是关于双方的权利义务,是否成为条约?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上海公报”)(1972年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建交公报”)(197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八·一七公报)(1982年8月17日)第一节条约概述国际文件的内容并非是关于双方的权利义务,是否第一节条约概述国际文件的内容并非是关于双方的权利义务,是否成为条约?如果国际法主体对某些问题持有相同的观点或采取相同的政策,并以一个文件表示它们共同的观点或政策;然而,如果没有按照国际法产生、改变或废止相互权利义务的意思;这种文件在国际法上就没有拘束力;也因此不能构成条约。第一节条约概述国际文件的内容并非是关于双方的权利义务,是否第一节条约概述条约是否可以以口头方式缔结?《民法通则》第五十六条: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取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规定是特定形式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合同法》第十条: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请探讨条约是否可以以口头方式缔结?第一节条约概述条约是否可以以口头方式缔结?第一节条约概述条约是否可以以口头方式缔结?国际法实践中,根据《维也纳条约法公约》关于“条约”的定义:称‘条约’者,谓国家间所缔结而以国际法为准之国际书面协定——即条约应是以书面形式缔结;在学说上有争议,许多国际法学者认为条约既可以用书面形式缔结,也可以以口头形式缔结。第一节条约概述条约是否可以以口头方式缔结?第一节条约概述凯尔森:《国际法原理》缔约各方可以用书面或口头的词句,用符合(例如白旗),或者甚至用手势,来表示其同意。李浩培:《国际法的概念和渊源》书面只是为了证明条约,而不是条约的成立要件。如果用口头方式缔结条约而能够证明当事各方确实缔结了条约,就没有理由认为这个条约并未成立或无效。第一节条约概述凯尔森:《国际法原理》东格陵兰法律地位案常设国际法院1933年判决1919年7月12日,丹麦外交部长以信件训令丹麦驻挪威公使,要后者告知挪威外交部长:丹麦将不对挪威对斯匹茨卑尔根的权利主张提出异议,但是也希望挪威对丹麦政府扩展其政治和经济利益于全部格陵兰不提出异议。同年7月14日,丹麦驻挪威大使会见了挪威外交部长伊伦,并将丹麦外交部长信中的上述意旨告知了伊伦。伊伦对该公使的答复是:“对他所提的请求,将于考虑。”7月22日,伊伦在对该公使的另一次会谈中作出了口头答复说:“关于该事件的解决,挪威政府将不提出异议。”伊伦对这两次会谈的内容,都亲自作出记录并草签,以备查考。东格陵兰法律地位案常设国际法院1933年判决东格陵兰法律地位案
但是,挪威于1931年7月10日公布了一个公告,宣称它已对格陵兰的某些领土进行占领,而这些领土,按照丹麦政府的主张,处于丹麦的主权之下。所以丹麦政府向常设国际法院起诉,请求该院以判决宣告:“挪威政府的上述关于占领的宣告以及该政府就此所采取的任何措施构成对现有法律地位的侵犯,因而是非法的和无效的。”法院的判决认为丹麦的请求有理由。该判决的主要理由是:本法院认为,外交部长代表其本国政府就属于其职权范围内的一个问题,对一个外国的外交代表提出的请求的答复,对其本国政府是有拘束力的。东格陵兰法律地位案但是,挪威于1931东格陵兰法律地位案
该法院法官安齐洛蒂(Anzilotti)更以个别意见阐明了条约是可以用口头方式缔结的。他说:在一点上,当事国已经达成了一致,并且可以确定地被认为是将来解决的共同基础。……丹麦政府的请求和挪威政府的答复的一致点是,在解决将使丹麦政府扩展其政治和经济利益即主权于全部格陵兰的问题中,挪威政府不得提出异议。结果是:在代表丹麦政府的丹麦驻克里斯琴尼亚公使和代表挪威政府的外交部长之间以纯粹口头的表示缔结了一个协定。……关于方式,首先应当注意:因为两个当事国就这些表示的存在和内容有一致的意见,所以不发生证明问题。而且没有任何国际法规则要求这类协定必须以书面缔结,才能有效。东格陵兰法律地位案该法院法官安齐洛蒂第一节条约概述二、条约的名称(P377)条约的名称在国际法上也没有统一的用法,采用什么名称主要取决缔约国的选择。条约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用法:广义的条约泛指国际法主体间缔结的一切规定它们相互间国际法上权利义务的国际文书;狭义的条约仅指以条约为名称的那种国际协定。条约法中的条约是指广义的条约而言。第一节条约概述二、条约的名称(P377)第一节条约概述二、条约的名称国际实践中,常用条约的名称包括:公约、盟约、条约、宪章、专约、协约、议定书、最后文件、宣言、联合声明、换文、备忘录等。条约虽有不同的名称,但各种名称的条约在国际法的法律性质上却没有什么不同;不同名称的条约在缔结的方式、程序和生效的形式上可能有所差别。第一节条约概述二、条约的名称第一节条约概述三、条约的分类按条约的内容:契约性条约:缔约双方的共同目的只是在于解决当前的一个具体问题,而不在于为将来制定共同行为规则,这类条约不以立法为目的。例如,在两国缔结割让领土条约的情形下,割让国的目的在于割让领土,其意思表示的内容是承诺把领土移转于受让国,而受让国的目的是受让该领土,其意思表示的内容是同意受让该领土。第一节条约概述三、条约的分类第一节条约概述按条约的内容:立法性条约:缔约各方有着创立此后相互间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的共同目的,即创立法律的目的,通常是指数目较多的国家用以制定一般国际法规则以便相互遵守的条约。例如,1961年的《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1982年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学说主张:德国国际法学者特里派尔(Triepel),1899年《论国际法与国家法》第一节条约概述按条约的内容:第一节条约概述三、条约的分类按缔约方数目:双边条约(BilateralTreaty)是指只限两方参加的条约。但是,每一缔约方可以包括几个国际法主体。例如,1947年2月10日的《对意大利和约》,一个缔约方包括苏联等二十个国际法主体,而另一个缔约方只包括意大利一个国际法主体。有限性多边条约(PlurilateralTreaty)多边条约(MultilateralTreaty)第一节条约概述三、条约的分类第一节条约概述按缔约方数目:有限性多边条约(PlurilateralTreaty)是指数目有限的缔约方可以参加且其规定旨在处理只与这些缔约方有利害关系的事项的条约。例如,1951年4月18日的《关于建立欧洲煤钢联营的条约》不仅规定只是经过全体签署国批准后才发生效力,而且还明文规定:其他欧洲国家请求加入时,须经理事会采取高级机关的意见后,以全体一致表决,并以全体一致规定加入的条件。这种有限性多边条约,就其法律效果来说,类似于双边条约。第一节条约概述按缔约方数目:第一节条约概述按缔约方数目:多边条约(MultilateralTreaty)是指旨在规定一般国际法规则或处理对条约当事各方和其他国家有公共利害关系的事项,因而按其条款或按一个有关文书的规定对任何国家或对很多国家甚至国际组织都开放参加的条约。多边条约也可称为集体条约。它和双边条约及有限性多边条约的主要区别在于下列方面:生效开始的日期、保留、加入、修改、适用的范围和终止。第一节条约概述按缔约方数目:第一节条约概述三、条约的分类按缔约程序:缔结程序繁复的条约:通常须经过批准;缔结程序简单的条约:通常无须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条约程序法》,1990年12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第一节条约概述三、条约的分类第一节条约概述
第七条条约和重要协定的批准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前款规定的条约和重要协定是指:(一)友好合作条约、和平条约等政治性条约;(二)有关领土和划定边界的条约、协定;(三)有关司法协助、引渡的条约、协定;(四)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有不同规定的条约、协定;(五)缔约各方议定须经批准的条约、协定;(六)其他须经批准的条约、协定。
第八条
本法第七条第二款所列范围以外的国务院规定须经核准或者缔约各方议定须经核准的协定和其他具有条约性质的文件签署后,由外交部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会同外交部,报请国务院核准。第一节条约概述第七条条约和重要协定的批准第一节条约概述四、条约的结构名称——条约的精神和缔约方意图的体现。序言——主要载明缔约方的名称、缔约目的、全权代表的姓名和权限等。序言在条约解释时构成条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正文——条约的主体部分,具体规定各缔约方的权利和义务。最后条款(或杂项条款)——主要是杂项条款,规定诸如有效期、批准、生效程序、第三国的加入、文字、签字时间和地点等事项。签名——指缔约方全权代表的签名。第一节条约概述四、条约的结构第一节条约概述四、条约的结构关于条约所使用的文字。国际法上没有统一的规定;根据主权平等原则,缔约国有权用本国文字缔结条约。在双边条约的情况,通常有两份约文正本,分别用缔约双方的官方语言写成,两种文本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有时也以第三国文字写成。多边条约通常是以几种文字同一作准,如《联合国宪章》的作准文字有中、法、俄、英、西。第一节条约概述四、条约的结构第二节条约的缔结与生效一、缔约能力缔约能力是指独立参加条约法律关系,并且直接承担条约义务和享受条约权利的能力。1.国家的缔约能力
国家是基本的国际法主体,具有完全的和固有的缔约能力。2.国际组织的缔约能力
国际组织的缔约能力已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3.争取独立的民族的缔约能力
1969年和1986年两个条约法的公约第3条都不否认其他国际法主体所参与条约的法律效力,间接承认了国家和政府间国际组织之外的其他国际法主体成为条约的缔约方。第二节条约的缔结与生效一、缔约能力第二节条约的缔结与生效二、缔约程序——以双边条约为例缔约程序通常包括:谈判、签署、批准和交换批准书。(一)谈判、约文的起草和议定-条约的谈判是谈判各方就条约的内容达成一致的协商过程。-谈判是缔结条约的开始。-谈判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起草条约的约文。第二节条约的缔结与生效二、缔约程序——以双边条约为例第二节条约的缔结与生效谈判代表-谈判可以由有缔约权的国家机关自行进行,也可以由其授权的代表代为进行;-谈判代表一般须持有进行谈判的“全权证书”;-全权证书(FullPowers),是指进行缔约的国际法主体的有权机关发给以证明持有人有权为其进行条约的谈判(包括草成和议定条约约文)和认证约文以及签署条约的文件。-下列人员毋须出具全权证书,视为代表其国家:(1)国家元首,政府首长及外交部长,一切事项;(2)使馆馆长,为议定派遣国与驻在国间条约约文;(3)国家派往国际组织的代表,以议定该组织条约约文。第二节条约的缔结与生效谈判代表全权证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派外交部长***为全权代表同**国的全权代表谈判并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国的和平友好条约。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签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全权证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第二节条约的缔结与生效第二节条约的缔结与生效第二节条约的缔结与生效约文的议定-对争议比较大或者无法达成协议的约文进行议定。-议定条约约文由所有参加草拟约文的国家同意;-国际会议议定条约约文应由出席及参加表决国家三分之二以上多数通过,除非有三分之二以上多数国家认为采用其他方式议定约文。第二节条约的缔结与生效约文的议定第二节条约的缔结与生效多边条约中约文的议定原则-全体一致原则——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多数原则,如《联合国宪章》-协商取得基本一致原则,《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二节条约的缔结与生效多边条约中约文的议定原则第二节条约的缔结与生效(二)约文的认证-在条约正式签署前,谈判各方还需要对约文进行认证;-约文的认证(Authentication)是指谈判代表两方确认已共同同意该约文是正确的和作准的;-认证环节的必要性在于国际法主体在其决定以签署或以签署加批准的方式缔结条约以前,必须先确定所拟缔结的条约约文的内容。条约的签署和批准,只能在约文已经确定而不再变更的基础上进行。第二节条约的缔结与生效(二)约文的认证第二节条约的缔结与生效认证的方式条约的约文可以按照该约文规定的程序,或按照参加该约起草的各方所同意的程序予以认证。可采用:草签(Initialling):它通常是由缔约谈判代表将其姓名的起首字母签于条约约文的下面,以认证该约文是正确和作准的。我国谈判代表在草签时通常只签中文的姓。附有尚待确认条件的签署,或暂签(SignatureadReferendum):这种签署在经签署人所代表的本国确认以前,只有认证条约约文的效力,但经该国确认以后就有签署的效力。签署(Signature):是指有权签署人将其姓名签于条约约文之下。双边条约的约文经过认证以后,如欲予以更改,必须得到双方同意,经过更改的约文,并须再予以认证。第二节条约的缔结与生效认证的方式第二节条约的缔结与生效(三)正式签署-缔约国以正式签署表示同意受条约约束;-程序复杂的条约,签署的作用,除认证条约的约文外,只表示签署者所代表的国际法主体初步同意缔结该条约,而还须经过批准,该国际法主体才确定同意缔结该约,受其拘束;-在签署后须经批准才能使条约发生拘束力的情形下,由于签署人所代表的国家或国际组织已初步同意受该约的拘束,所以在签署后批准或正式确认前,或在条约生效前,签署国或签署国际组织不得破坏该条约的宗旨和目的;-签署条约时应体现国家主权平等原则。第二节条约的缔结与生效(三)正式签署第二节条约的缔结与生效(四)条约的批准、接受、赞同-条约的批准(Ratification),可分为国内的批准程序和国际的批准程序,前者通常指一国的国会依据该国宪法对条约认可的程序;后者则指条约经过国会依据宪法认可后,该国的行政权力或国家元首对缔约他方表示该国确定同意缔结该约,是对条约签署的确认。-例如,我国宪法第67条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的批准的规定是指国内的批准程序;-第81条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批准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的规定是指国际的批准程序。第二节条约的缔结与生效(四)条约的批准、接受、赞同第二节条约的缔结与生效条约批准制度的发展与影响-在国际法上,现代的批准制度是在十九世纪法美两国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从理论上而言,国家代表对条约进行签署即意味着同意受其约束;-但,法美两国把批准制度用作使行政机关的缔约权受国会控制的手段,使批准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此后,在国际习惯上,形成下列三个原则:(1)批准行为确认代表对条约的签署;(2)条约在签署后须经批准,才对缔约国有拘束力;(3)缔约国没有义务确认代表的签署,对于是否批准有自由裁量权。第二节条约的缔结与生效条约批准制度的发展与影响第二节条约的缔结与生效条约批准制度的发展与影响-因此产生的法律上的效果:第一,并无一定的批准期限。这样,在实践上就发生迟延批准的情形:有时批准在签署后几年或十几年后才作出。第二,批准可以附有条件。第三,拒绝批准是合法的:尽管可以被认为在政治上不妥当或不友好的行为,它在法律上仍然是合法的,因而对方不能提出抗议。-下列四种情况下的条约需要经过批准:第二节条约的缔结与生效条约批准制度的发展与影响第二节条约的缔结与生效-下列四种情况下的条约需要经过批准:(1)条约规定应以批准方式表示同意;(2)另经确定谈判国签订协议需要批准;(3)该国代表已对条约作须经批准之签署;(4)在谈判代表所持的全权证书或谈判时已表明须经批准。-国家也可以采用接受或赞同方式表示接受条约约束,且条件与适用规则与批准规则相同。-批准、接受、赞同即意味着对签署的确认。第二节条约的缔结与生效-下列四种情况下的条约需要经过批准:第二节条约的缔结与生效(五)交换或交存批准书-有些国际条约,除需批准外,还必须互换批准书、正式确认书等法律文件。-批准书一般是由国家元首或其他权力机关签署,外交部长副署。-批准书内容包括条约的名称、签署日期、声明条约已经批准、保证条约将予遵守等。-可以通过下列方式交换或交存批准书:(1)由缔约国互相交换;(2)将文书交存保管机关;或(3)按照协议,通知缔约国或保管机关。
第二节条约的缔结与生效(五)交换或交存批准书批准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批准一九八二年二月四日在北京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领事条约。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条约中所载一切完全遵守。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在批准书上签字,并加盖国印,以兹证明。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批准书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第二节条约的缔结与生效(六)条约的生效-条约的生效具有国际法和国内法上的双重意义。-在国际法上,条约的生效是指条约本身在国际法上成立,并对缔约方产生法律约束力。-在国内法中,条约的生效通常是指缔约方完成国内的条约批准程序,使条约在国内法中产生法律约束力。-实践中,多边条约的缔结,如果缔约方完成条约批准程序的数量不能满足相关条约规定或缔约方另行协议的标准,条约本身尚不能生效,从而也不能实现条约对相关缔约方的生效。第二节条约的缔结与生效(六)条约的生效第二节条约的缔结与生效1.双边条约生效的方式第一,自签署之日起生效。这种方式多用于经济、贸易或技术合作协定。第二,自批准之日起生效。第三,自互换批准书之日或之后若干天起生效。2.多边条约生效的方式第一,自全体缔约国批准或各缔约国明确表示承受约束之日起生效。第二,自一定数目的国家交存批准书或加入书之日或之后某日起生效。第三,自一定数目的国家,其中包括某些特定的国家提交批准书后生效。第二节条约的缔结与生效1.双边条约生效的方式第二节条约的缔结与生效(七)条约的登记与公布-条约应于生效后送请联合国秘书处登记或存案及纪录,并公布。-如果指定保管机关的,即授权该机关登记与公布条约。-未登记的条约,并不影响其法律效力,仅是不能在联合国机构上援引。
第二节条约的缔结与生效(七)条约的登记与公布第二节条约的缔结与生效三、条约的加入条约的加入(accession),是指未在条约上签字的国家参加已经签订的多边条约,从而成为缔约国的一种方式,也是该加入国接受条约拘束的一种法律行为。加入主要适用于开放性的多边条约,特别是造法性的国际公约。加入已生效条约对加入国立即产生拘束力;加入未生效条约则只表示加入国愿受条约拘束,在条约未生效之前并不对加入国产生拘束力。第二节条约的缔结与生效三、条约的加入第二节条约的缔结与生效三、条约的加入下列情况下,可以以加入方式成为缔约国:(1)条约规定国家可以以加入方式成为缔约国;(2)另经谈判国协议确定,国家可以以加入方式成为缔约国;(3)全体当事国以协议方式同意该国可以以加入方式成为条约缔约国。第二节条约的缔结与生效三、条约的加入第二节条约的缔结与生效四、条约的保留保留是指一国于签署、批准、接受、核准或加入条约时所作的片面声明,不论措辞或名称为何,其目的在于摒弃(exclude)或更改(modify)条约中若干规定对该国适用时之法律效果。保留与双边条约:一般不发生保留问题。Why?条约的保留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二节条约的缔结与生效四、条约的保留第二节条约的缔结与生效四、条约的保留条约的保留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一,保留是一国或一国际组织单方面的声明行为。-第二,保留必须是一项正式的书面声明,而无须冠以“保留”的名称。-第三,保留一般在一国或一国际组织表示同意受条约约束时提出。-第四,保留是为了使条约的某些规定不适用于提出保留的国家或国际组织,其实质意义是保留能够排除其本可能承担的条约义务。第二节条约的缔结与生效四、条约的保留保留的限制公约第19条该项保留为该条约所禁止
该条约只允许做出一些特定的保留,而提出的保留不在其内(CISG98)
该项保留与条约的目的和宗旨不符。保留的接受公约第20条1、条约允许的保留,无须其他缔约国接受,保留是国家单方行为(CISG通知书)
2、按谈判国数目、条约目的和宗旨,需要由每个国家同意时,须全体当事国同意
3、国际组织宪章的保留须经该组织有权机关接受
4、不属于上述情况的,由各缔约方自行决定是否接受一项保留第二节条约的缔结与生效保留的限制公约第19条该项保留为该条约所禁止该条约只允许保留的效力公约第21条保留国与接受国按保留后的条约履行义务
其他当事国之间权利义务不发生变化
保留在保留国和反对国之间不发生效力保留的撤回公约第22条1、保留可随时撤回,无须他国同意
2、对保留的反对也可随时撤回
3、保留及保留反对的撤回,自通知到达之日生效第二节条约的缔结与生效保留的效力公约第21条保留国与接受国按保留后的条约履行义务五、我国缔结条约的程序宪法规定缔结条约程序法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家主席外交部决定同外国缔结的条约的批准和废除根据常委会决定,批准和废除条约同外国缔结条约和协定第二节条约的缔结与生效五、我国缔结条约的程序宪法规定缔结条约程序法宪法规定全国人大缔约名义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名义或政府名义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部门名义国务院总理或外交部长签署全权证书部门首长本人为全权代表的,国务院总理或外交部长签署全权证书部门首长委派代表第二节条约的缔结与生效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名义或政府名义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部门名义条约和重要协定的批准程序条约和重要协定签署外交部等报请国务院审核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批准国家主席予以批准国家主席签署、外交部长附署第二节条约的缔结与生效条条约和重要协定签署外交部等报请国务院审核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第二节条约的缔结与生效条约的公布与保存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批准或者加入的条约和重要协定,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公布。其他条约、协定的公布办法由国务院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的条约和协定由外交部编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条约集》。缔结的条约和协定文本,一般由外交部保存。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的条约和协定由外交部按照联合国宪章的有关规定向联合国秘书处登记。第二节条约的缔结与生效条约的公布与保存第三节条约的遵守、适用及解释一、条约必须信守原则在当代国际法上,“条约必须遵守”是指条约当事方应善意履行有效的条约,即应根据条约的规定行使权利、承担义务。条约必须遵守原则来源于古罗马法的概念“约定必须遵守”。条约必须遵守原则是条约法最重要的一项基本原则,是条约效力的依据。条约必须遵守原则,是经过国家的长期实践和国际仲裁和司法实践所支持并由许多国际公约所确认的结果,并得到国际法学说的支持。第三节条约的遵守、适用及解释一、条约必须信守原则第三节条约的遵守、适用及解释一、条约必须信守原则内涵:根据条约内容善意履行有效的条约;一当事国不得援引其国内法规定为理由而不履行条约;除非有特别条款约定条约有追溯效力,否则条约不具有溯及力;——法不溯及既往
一当事国除非依据正当理由,否则不得解除条约义务。第三节条约的遵守、适用及解释一、条约必须信守原则第三节条约的遵守、适用及解释二、条约的适用(一)条约适用的时间范围条约适用的时间范围,是指条约适用从何时开始至何时为止。一般地说,条约是自生效之日起开始适用,没有追溯效力。(二)条约适用的空间范围条约适用的空间范围,是指条约适用的领土范围。按照《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29条规定:“除条约表示不同意思,或另经确定外,条约对每一当事国之约束力及于其全部领土。”中国签订的有些条约将香港、澳门、台湾排除在外。如自贸协定、WTO协定等。第三节条约的遵守、适用及解释二、条约的适用第三节条约的遵守、适用及解释(三)条约在当事国的国内适用 条约在当事方的国内适用主要涉及条约在国内法中的地位以及条约与国内法的关系问题。第三节条约的遵守、适用及解释(三)条约在当事国的国内适用第三节条约的遵守、适用及解释(四)条约的冲突条约的冲突是指,缔约方就同一事项缔结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内容不同的条约,从而造成不同条约之间发生矛盾的情形。除涉及国际强行法规则外,条约的冲突并不涉及效力问题,而主要是两个条约规范能否并存以及何者优先适用的问题。解决相冲突条约的规则包括:1.当事国完全相同的先后两个或几个条约的冲突。2.当事国部分相同、部分不同的先后两个或几个条约的冲突。第三节条约的遵守、适用及解释(四)条约的冲突第三节条约的遵守、适用及解释联合国宪章义务优先(联合国宪章103条)解决方法依照条约规定的规则(条约法公约第30条第2款)同为当事国的条约,当事国之间,后订条约优先适用(条约法公约第30条第3、4款)第三节条约的遵守、适用及解释联合国宪章义务优先(联合国宪章第三节条约的遵守、适用及解释(五)条约与第三国条约的第三国是指条约缔约国以外的所有非缔约国。原则上,条约只对缔约国有约束力,对第三国没有约束力,即对第三国既不创设义务也不给予权利。这被称为“条约相对效力原则”。条约不为第三国创设权利和义务,是以未经第三国同意为条件的,但是如果改变了这个条件,缔约国是否可以为第三国创设权利和义务呢?《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35、36、37、38条作出了规定。第三节条约的遵守、适用及解释(五)条约与第三国第三节条约的遵守、适用及解释条约相对效力原则条约对第三方的效力公约第34条:条约非经第三国同意,不为该国创设义务或权利一项普遍接受的国际法原则实践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条约对第三方产生权利和义务的情形
约定对第三者既无损也无益第三节条约的遵守、适用及解释条约相对效力原则条约对公约第3第三节条约的遵守、适用及解释《联合国宪章》第二条为求实现第一条所述各宗旨起见,本组织及其会员国应遵行下列原则:一、本组织系基于各会员国主权平等之原则。
……五、各会员国对于联合国依本宪章规定而采取之行动,应尽力予以协助,联合国对于任何国家正在采取防止或执行行动时,各会员国对该国不得给予协助。六、本组织在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之必要范围内,应保证非联合国会员国遵行上述原则。
……第三节条约的遵守、适用及解释《联合国宪章》第二条第三节条约的遵守、适用及解释《对南罗得西亚加以制裁的决议》[安理会232(1966))]
南罗得西亚:今津巴布韦,1890年津巴布韦沦为英国南非公司殖民地,被称为南罗得西亚。1980年从大英帝国治下独立,名称随之废弃。1953年至1963年曾是“英属中非联邦”(包括南罗得西亚、北罗得西亚和尼亚萨兰)的一部分。《对南非的制裁》[安理会418(1977)]第三节条约的遵守、适用及解释《对南罗得西亚加以制裁的决议》第三节条约的遵守、适用及解释条约为第三国创设义务原则条件例外根据国家主权平等原则,条约当事人不能为第三方创设义务,但在严格的限制下,允许有例外。当事国有此意思表示、第三国以书面形式明示接受。条约规定的义务已经构成一项国际习惯,则第三国有予以尊重的义务。第35条第三节条约的遵守、适用及解释条约原则条件例外根据国家主权平第三节条约的遵守、适用及解释条约为第三国创设权利第36条条件当事国有为第三国创设权利的意图第三国表示同意;如果第三国没有相反的表示,可以推定其同意;第三国同意接受有关权利后,应按照条约的规定行使。第三节条约的遵守、适用及解释条约第36条条件当事国有为第三第三节条约的遵守、适用及解释第三方权利和义务的取消或变更公约第37条规定:
除非原条约当事国和第三国另有协议,要取消或变更该第三国已负担的义务,须经条约当事国和该第三国同意;如果经确定原意为不经该第三国同意不得取消或变更该项权利,当事国就不得取消或变更。第三节条约的遵守、适用及解释第三方权利和义务的取消或变更第三节条约的遵守、适用及解释三、条约的解释条约的解释是指“对条约的具体规定的正确意义剖析明白”。条约的解释主要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条约的解释权,二是条约解释的规则。(一)条约的解释权1.条约当事国的解释权。条约的当事国最了解缔结条约的意图以及条约的各项条款的真正含义,因此条约的当事各方有权解释条约。2.国际组织的解释权。国际组织对本组织的创设条约、公约或宪章有权解释。3.国际法院和仲裁机关的解释权。国际法院和仲裁机关并不当然具有条约的解释权。第三节条约的遵守、适用及解释三、条约的解释第三节条约的遵守、适用及解释解释主体立法解释-条约解释缔约方集体解释缔约国单方面解释国际法官的解释国际组织的解释1)缔约方拟定约文时起草关于解释条约的协定书2)由缔约的一方做出单方声明,其他缔约方表示承认3)条约生效后另行缔结解释协定4)由部分主要缔约方通过协商解释条约。第三节条约的遵守、适用及解释解释立法解释-条约解释缔约方集第三节条约的遵守、适用及解释(二)解释条约的规则《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31条、第32条和第33条对条约的解释规则进行了规定。公约所确定的解释规则,意在表现为构成一个整体的单一规则,具体地说:善意原则整体原则目的原则第三节条约的遵守、适用及解释(二)解释条约的规则第三节条约的遵守、适用及解释--公约的解释规则:第一,善意原则——按照其上下文的含义并参照条约的目的及宗旨,根据通常含义进行解释。第二,整体原则——考虑全体当事国间因缔结条约所订立的与条约有关的任何协定、一个以上当事国因缔结条约所立的与所涉条约有关的其他任何文书、当事国在条约订立后所订立的关于条约的解释或对条约规定进行使用的其他任何协定以及适用于当事国间关系的任何有关国际法规则等相关资料。第三,合目的原则——除非条约明确规定遇有解释分歧时应以某种文字为准外,每种文字的文本在解释时具有同等的效力,如果在比较作准的约文后发现意义仍然有差别,并且依据以上规则不能消除其差异时,则应考虑条约的目的及宗旨,并采用最能调和各约文含义的一种意义。第三节条约的遵守、适用及解释--公约的解释规则:第四节条约的修订、终止、停止执行与无效一、条约的修订定义:条约的修订(revision)是指条约当事国在缔结条约后于该条约有效期间内改变其规定的行为。条约缔结以后,往往由于国际局势和其他各种情况的变化,有必要进行修订。《维也纳条约法公约》将条约的修订区分为修正和修改。条约的修正指原条约全体当事国通过协议对条约的修订,条约的修改指原条约的部分当事国在彼此间对条约的修订。第四节条约的修订、终止、停止执行与无效一、条约的修订第四节条约的修订、终止、停止执行与无效条约修订“修正”(amendment)“修改”(modification)--修正原条约的当事国意在使修正后的条约适用于原条约全体当事国的修订方式。--原条约当事国中只一部分从事对条约的修订,并且它们意在使修改后的条约只适用于它们自己的修订方式。第四节条约的修订、终止、停止执行与无效条约“修正”(ame第四节条约的修订、终止、停止执行与无效条约的修正条约法第39-40条条约修正的一般规则---条约得以当事国之协议修正之。双边条约,当然须双方当事国都表示同意,才能修正。多边条约,必须通知全体缔约国,各该缔约国均应有权参加,但并不要求全体当事国同意才能修正,只是修正后生效的范围问题。
第四节条约的修订、终止、停止执行与无效条约条约法条约修正的第四节条约的修订、终止、停止执行与无效多边条约修正规则条约法第40条一般明文规定修正的程序、条件和效力任何修正提议必须通知全体缔约国凡有权成为条约当事国的国家也有权成为修正后条约的当事国修正协定生效后成为条约当事国的国家,与不受修正协定拘束力的原条约当事国的关系而言,应视为未修正条约的当事国。第四节条约的修订、终止、停止执行与无效多边条约法一般明文规第四节条约的修订、终止、停止执行与无效修改规则必须是条约内规定有这种修改的可能,或者这种修改不为条约所禁止,而且不影响其他当事国的权利和义务。有关当事国应将他们缔结修改协定的意思及内容通知其他当事国。
第四节条约的修订、终止、停止执行与无效修改必须是条约内规定第四节条约的修订、终止、停止执行与无效二、条约的终止定义:指条约由于某种法律实施的原因而使条约自动失去效力,从而解除当事国履行条约的义务。条约终止条约到期条约执行完毕条约解除条件成熟条约被代替退约缔约各方同意终止条约条约履行不能与国际强行法相抵触单方面废约一方违约,他方有权废除条约情势变迁原则第四节条约的修订、终止、停止执行与无效二、条约的终止条约条[情势变迁原则]1、概念:指条约缔结后,倘若缔结条约时所依据的基本情况发生了缔约方未能预见的根本性的变化时,缔约方得以此为理由终止或暂停施行该条约。
2、国际法对情势变迁原则的承认
国际实践:在国际社会中,国家和国际组织经常援引情势变迁原则。*2001年,美国政府宣布退出1972年与前苏联签订的“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公约”。美国认为,该条约是两国冷战时期签订的,已不再适应目前的国际形势。[情势变迁原则]1、概念:指条约缔结后,倘若缔结条约时所依据[情势变迁原则]3、情势变迁原则的条件和结果条件存在缔结条约时的情况的变化变化是根本性的变化是缔约方无法预料的该情势的存在构成缔约方接受条约拘束的必要基础情势变迁给条约义务的范围带来根本改变[情势变迁原则]3、情势变迁原则的条件和结果条件存在缔结条约[情势变迁原则]适用:可根据情势变迁作为主张终止或退出条约的根据,也就是说,并不因为存在着情势变更,条约便自动终止或无效。但也有限制(第62条2项):第一、缔约国不得援引情势变迁作为终止或退出边界条约的理由。第二、如果情势的基本改变是援引此项理由的当事国自己违反条约或者违反其对该条约任何其他当事国所负的任何国际义务造成的,该当事国不得援引情势变迁终止或退出条约。这反映了“任何人不能从自身错误中获得利益”的法律原则。
[情势变迁原则]适用:[情势变迁原则]合同法中的情势变更原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二十六条合同成立以后客观情况发生了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的、非不可抗力造成的不属于商业风险的重大变化,继续履行合同对于一方当事人明显不公平或者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变更或者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公平原则,并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变更或者解除。[情势变迁原则]合同法中的情势变更原则:第四节条约的修订、终止、停止执行与无效三、条约的停止执行条约的停止施行与条约的终止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条约的停止施行是指一个或数个当事国在一定期间内暂停施行条约的一部或全部,在停止施行期间中止条约效力。条约法公约规定,当事国可以援引一方违约、情势变迁等理由,停止施行条约。第四节条约的修订、终止、停止执行与无效三、条约的停止执行第四节条约的修订、终止、停止执行与无效四、条约的无效条约生效条件缔约方具备缔约能力缔约方逾越其国际地位缔约机关逾越其国内法授权代表逾越其权限缔约方自由同意的结果错误(Error)诈欺(Fraud)贿赂(Corruption)
强迫(coercion)条约内容符合国际强行法相对无效绝对无效第四节条约的修订、终止、停止执行与无效四、条约的无效条缔约第四节条约的修订、终止、停止执行与无效四、条约的无效1、无效的形态
相对无效-缔约能力的不具备、错误和欺诈、贿赂等。绝对无效-强迫、违反国际强行法。第四节条约的修订、终止、停止执行与无效四、条约的无效第四节条约的修订、终止、停止执行与无效**[条约相对无效和绝对无效的区别]第一点:条约存在相对无效的原因时,只有受害国有权援引其作为主张条约无效的理由;条约存在绝对无效的原因时,任何有关的第三国都有权援引其主张条约无效,并且任何国际法庭或国际机关亦应依据自己的职权,宣告这样的条约无效。
第四节条约的修订、终止、停止执行与无效**[条约相对无效第四节条约的修订、终止、停止执行与无效**[条约相对无效和绝对无效的区别]第二点:如果存在使条约相对无效的原因,条约可能由于受害国事后明示或默示表示同意其有效而得到补救,使其成为一项有效的条约;如果存在使条约绝对无效的原因,条约不可能通过受害国明示或默示同意而得到补救,使其成为一项有效的条约。
第四节条约的修订、终止、停止执行与无效**[条约相对无效第四节条约的修订、终止、停止执行与无效2、无效的程序无效主张的书面通知解决争端任何时间均可以书面通知国际法院联合国秘书长和解程序通知后3个月内未回复,可宣告条约无效第四节条约的修订、终止、停止执行与无效2、无效的程序无效主第四节条约的修订、终止、停止执行与无效3、无效条约的效果--条约法第69条❒无法律效力,自始无效。❒尽可能恢复未实施此项行为前原应存在之状况❒条约的可分性❒善意实施之行为并不因条约失效而成为不合法第四节条约的修订、终止、停止执行与无效3、无效条约的效果-第五节国际习惯一、定义及类似概念的区别国际习惯,根据《国际法院规约》系是“作为通例之证明而经接受为法律者”,是国际法的主要渊源之一。国际习惯的缓慢生成,同荒地上的一条道路的形成很像。开始时,有许多模糊不清的路径,几乎不能辨认。由于大多数行人出于共同的使用或便捷的考虑,总是走同一条路径,时间长了,一条明显的道路便形成了,并且逐渐成为一条被认为是唯一的通常性道路。——维舍即国际习惯从偶尔的国家行为,上升为国家的一般惯行,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实践,逐渐产生了法律上的约束力,从而演变成为国际习惯。第五节国际习惯一、定义及类似概念的区别第五节国际习惯国际习惯的形成和要素:一般惯行和法律确信
——即“国际习惯,作为通例之证明而经接受为法律者”,称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或物质因素和心理因素。客观因素/物质因素:“通例”,即各国的一般惯行主观因素/心理因素:“经接受为法律者”,表明国家在实施前述行为时的心理状态。第五节国际习惯国际习惯的形成和要素:一般惯行和法律确信—第五节国际习惯习惯国际法与国际习惯:国际习惯指称单独的国际法规则,习惯国际法是国际习惯在国际法上的表现形式的统称。国际习惯与国际惯例:实践中常将二者混用,在国际法上,需要进行严格区分。习惯具有实践和法律确念两个要素,是作某种行动的明显和持续的惯行,而这种惯行是在这些行动按照国际法为必须的和正当的信念下形成的;惯例是作为某种行为的惯行,而这种惯行却不是在这些行为按照国际法为必需的或正当的信念之下形成的。习惯是在法律意义上取得了法律效力的”惯例“——惯例之间允许相互矛盾,而习惯则必须具备一致性。第五节国际习惯习惯国际法与国际习惯:国际习惯指称单独的国际第五节国际习惯二、国际习惯的认定(一)”通例“的证明“通例”可以以一般惯行或国际惯行来理解,是指国际上已经通行的国家行为。通例的两个要求:有先例的产生——国家行为,主要是国家的对外行为,如国家元首、政府首长或外交部长的行为,以及一国的外交部的意思表示等。普遍、持续、一致的国际实践荷花号案北海大陆架案第五节国际习惯二、国际习惯的认定《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76条大陆架的定义
1、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其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如果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到大陆边的外缘的距离不到二百海里,则扩展到二百海里的距离。
2、沿海国的大陆架不应扩展到第4至第6款所规定的界限以外。
3、大陆边包括沿海国陆块没入水中的延伸部分,由陆架、陆坡和陆基的海床和底土构成,它不包括深洋洋底及其洋脊,也不包括其底土。
4、(a)为本公约的目的,在大陆边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超过二百海里的任何情形下,沿海国应以下列两种方式之一,划定大陆边的外缘:《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76条大陆架的定义北海大陆架案(i)按照第7款,以最外各定点为准划定界线,每一定点上沉积岩厚度至少为从该点至大陆坡脚最短距离的百分之一;或(ii)按照第7款,以离大陆坡脚的距离不超过六十海里的各定点为准划定界线。(b)在没有相反证明的情形下,大陆坡脚应定为大陆坡坡底坡度变动最大之点。
5、组成按照第4款(a)项(i)和(ii)目划定的大陆架在海床上的外部界线各定点,不应超过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三百五十海里,或不应超过连接二千五百公尺深度各点的二千五百公尺等深线一百海里。
6、虽有第5款的规定,在海底洋脊上的大陆架外部界限不应超过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三百五十海里。本款规定不适用于作为大陆边自然构成部分的海台、海隆、海峰、暗滩和坡尖等海底高地。北海大陆架案(i)按照第7款,以最外各定点为准划定界线,每一北海大陆架案北海大陆架案北海大陆架案欧洲北海自1959年在荷兰近岸地区发现大型天然气田后,引起各国对北海大陆架油气田勘探开发的重视。1963年——1966年,北海5个沿岸国(英国、挪威、丹麦、荷兰、联邦德国)先后公布了本国关于大陆架的法令,并陆续进行了一系列双边划界活动。其中,联邦德国与荷兰、丹麦的大陆架划界拖得远久。1966年.以联邦德国为一方,以丹麦和荷兰为另一方,就他们之间在北海的大陆架划界问题发生了争端。北海大陆架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静脉输液治疗规范》课件
- 2023年辽宁省盘锦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冲刺自测题二卷含答案
- 2023年湖南省娄底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摸底备战测试(3)卷含答案
- 2022年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练习卷一含答案
- 《服装类别与要求》课件
- 《汽车营销技术》课件第11章
- 《神经网络》课件第11章
- 《机械制造技术实验教程》课件实验1~实验8
- ABB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 课件 2.6系统输入输出与IO信号的关联
- 2024年售后服务与销售协议2篇
- 财务管理计算题
-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 武汉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
- GB/T 22292-2008茉莉花茶
- GB/T 12244-2006减压阀一般要求
- 卧式储罐体积容积计算(带公式)
- 食安员抽考必备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
- “生命教育”主题班会ppt
- 幼儿园绘本故事:《神奇雨伞店》 课件
- 监控系统维保方案
-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