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军事理论与技能教程》第十一章综合训练_第1页
《大学生军事理论与技能教程》第十一章综合训练_第2页
《大学生军事理论与技能教程》第十一章综合训练_第3页
《大学生军事理论与技能教程》第十一章综合训练_第4页
《大学生军事理论与技能教程》第十一章综合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一章综合训练第一节行军第二节宿营第三节野外生存常识第一节行军行军是指军队徒步或乘坐建制内和配属的车辆沿指定路线进行的有组织的移动。其目的是为了争取主动,转移兵力,形成有利态势。行军时,必须保持充分的战斗准备,迅速、隐蔽地按时到达指定地域。行军分为常行军和强行军。常行军,按正常的每日行程和时速实施。徒步行军,每日行程25~35千米,时速昼间为4~5千米,夜间为4千米,需连续行进7~8小时;乘车行军日行程为150~250千米,时速昼间为20~25千米,夜间为15~20千米,需连续行进8~10小时,并应按时进行大、小休息,以保持部队体力和保养车辆。强行军以加快行进速度和延长行军时间的方法实施,通常在奔袭、追击、迂回或摆脱敌人时采用,通常徒步每小时行程7千米左右,日行程50千米以上,乘车日行程320千米以上。摩托化行军时,夜间每小时15~20千米,昼间每小时20~25千米。战时行军通常在夜间或视度不良条件下实施。一、行军的组织准备(一)研究情况,确定行军部署部队受领任务后,首先向部(分)队有关人员传达上级的行军命令和有关指示,要认真分析敌情,研究任务,然后组织侦察。通过实地侦察、图上分析和向群众了解情况等手段,及时查明行军路线的情况,包括道路、桥梁、难以通行地段数量和位置及可以利用的各种条件等;敌核、化学、细菌武器及燃烧武器可能袭击的地区和可能造成的受染地区,可迂回的路线;可能与敌人遭遇或遭敌阻击地区及处置方法。行军部署是行军时对兵力所作的区分和配属,通常根据任务、地形、敌情、道路数量和使用部(分)队的预定顺序而定。确定行军部署的基本要求是:便于指挥,便于高速度运动,便于迅速隐蔽行进、展开和进入战斗,便于对抗敌人地面和空中的袭击,便于实施技术和物资保障。确定行军部署,通常应明确前卫、本队、后卫和尖兵。前卫是行军时担负前方警戒任务的部队。担任前方警戒任务的部队,应根据情况向前方、侧方派出。本队是行军纵队的主力。由一至数个梯队组成,在敌情顾虑较大情况下,本队往往是敌袭击的重点。因此,行军本队要特别注意隐蔽防护。后卫是行军时担负后方警戒任务的部队,后卫部队应视情况向后方、侧方派出尖兵,加强警戒。尖兵是指担负行军警戒任务的连以下分队。派出的方向和兵力依情况而定,通常有前方尖兵、侧方尖兵、后方尖兵,兵力由一个班至一个连担任。行军队形的编成,应保障能迅速展开成战斗队形,通常成一路或两路纵队。单独行军时,应根据敌军的方向派出尖兵班。向敌军行军时,指挥员应率领必要的反坦克火器、机枪手位于本队先头。背向敌军时,行军序列与向敌行军时相反。(二)做好思想动员行军前,指挥员应根据本分队所负担的任务,结合分队的思想情况,进行深入的思想动员。要教育战士模范遵守行军纪律,服从命令听指挥,不得擅自离队、丢失装具和食物,不喝生水,不违反群众纪律等,保障分队顺利完成行军任务。(三)下达行军命令指挥员向分队下达行军命令时,应进行明确分工,正职要亲自负责行军的组织指挥,并明确如下情况:本分队的任务、敌情、出发时间(通过出发点的时间)、行军路线、里程、大休息的地点、到达时间和地点、分队集合地点、行军序列、友邻的行军路线、行军警戒、通信联络信(记)号或口令、着装规定、完成行军准备的时限,明确起床、开饭、集合的时间,指挥员在行军中的位置,摩托化行军时还应明确车辆情况、车辆分配、各车的车长及观察(联络)员、登车时间和地点等,单独组织行军时,还应明确具体尖兵班(车)的编成、任务、运动路线(与车队的距离)、联络方法、可能与敌遭遇的地点和各分队的行动等。(四)组织好行军保障行军保障主要包括行军警戒,运动保障,警备调整,对空防御和对核、化学、生物武器的防护以及组织先遣队、设营队、收容队等。具体内容有:调查行军路线,尤其在夜间或其他能见度不良的条件下行军,要研究、熟悉地形特征,做好利用地图按方位角行进的准备;指定1~2名战士为观察员,负责对地面、对空观察;指定值班分队及火器,负责对空防御;明确遭敌核、化学武器,以及敌航空兵、炮兵火力袭击时的行军方案,规定伪装方法及伪装纪律;组织以简易通信、徒步通信、无线电通信相结合的多种通信手段,确保通信联络畅通;做好物资器材准备,主要包括武器、弹药、器材、装具、给养、饮用水和药品等,准备的数量以能保障战斗、生活,而又不过多增加战士的负荷量为原则,通常携带粮食3日份(其中1日份为热食)和必要的饮水;做好妥善安置伤病员的准备;进行着装检查,包括鞋袜的整理,背包的捆绑,装具的佩带等。摩托化行军时,应根据敌情、任务和行程确定给养物资的携行量和保障方法,并明确随车携行的油料基数和加油方法。二、行军的管理与指挥1.出发时,应按上级的命令,准时加入上级行军序列。在有可能发生遭遇战斗的情况下行军时,各排长应随连长在先头行进,以便及时受领任务。在公路或乡村路行军时,应沿道路的一侧或两侧行进,乘车时,沿道路的右侧行进。2.行进中听从指挥,应注意保持行进速度和规定的距离,未经上级允许,不得超越前面的分队。通过交叉路口时,要看清路标,防止走错路。经过渡口、桥梁、隘路等难以通行的地点时,应严密组织迅速通过,不准停留。徒步行军的分队应主动给车辆、执行特别任务的分队和人员让路。机械化行军时,应保持规定的车速、车距,不得随意超车和停车,主动给指挥车和特种车让路。如车辆发生故障,应靠道路右侧停车抢修,修好后,根据上级指示迅速归队。夜间行军,要严格灯火管制。3.按上级的指示组织休息。小休息,通常是徒步行军每小时,乘车行军每2~3小时进行一次,休息时间较短(10~30分钟),小休息应靠路边,保持原来队形,督促战士整理鞋袜、装备等,并注意观察、警戒。大休息,一日行程过半时进行一次,休息时间较长(约2小时),应组织部(分)队离开道路,进入指定地区,进行用餐和检修车辆,并派出警戒,必要时,可占领附近有利地形,加强对空观察,保持战斗准备。夜间休息时,人员不准随意离队,武器、装备要随身携带。出发前,应清点人数,检查装备,补充饮用水。在严寒地带行军时的小休息时间不要太长,并禁止躺卧,以免冻伤。在炎热季节行军时,应尽量利用早、晚时间实施。4.行军中,各连应指定一名军官,带领卫生员和若干体力较好的战士组成收容组,在连队的后尾跟进,负责收容伤病员,组织掉队的人员跟进。5.遇敌空袭时,指挥分队迅速向道路的一侧或两侧疏散隐蔽(乘车时要下车),并指定火器射击低飞敌机。如空袭情况不严重或行军任务紧迫时,分队则应采用散开队形,增大距离,加快速度前进。第二节宿营宿营,是部(分)队在行军或战斗后临时的住宿。其目的是为了使部队得到适当的休息和整顿,为继续行军或战斗做好充分准备。宿营方式分为舍营(利用居民房舍住宿)、露营(在房舍外露宿或用帐篷住宿)及舍营与露营相结合三种。宿营要提高警惕,加强侦察警戒和通信联络,注意隐蔽伪装,要制定好防空,防核、化学、生物、燃烧武器袭击的措施,做好抗袭击准备,保障部队安全休息和迅速投入战斗。一、宿营地区的选择宿营地区的选择,应根据敌情、地形、任务和行军编成而定。要既能保证分队安全休息,又便于迅速投入战斗。选择宿营地区时,通常还要考虑以下因素:一是要符合战术要求,从具体位置到配置方式都应以预想的战术背景为基本前提;二是要着眼于训练课目需要,有利于达到训练目的;三是要方便生活,尽量靠近水源,并有进出道路;四是要选择在群众基础较好或影响群众利益较小的地区。二、宿营的基本要求指挥员应了解宿营地域情况,到达宿营地后,必须做好以下工作:1.派出岗哨和观察员。单独宿营时,应向重要方向派出班哨和步哨。必要时,派出游动哨。2.应立即组织所属指挥员勘察地形,划分各排的隐蔽配置位置,规定紧急集合场和防敌空袭的疏散隐蔽地域。明确遭敌袭击时各分队的行动。3.组织分队构筑必要的工事并进行伪装,建立通信联络。侦察水源并要科学划分饮水和洗刷的河流地段。4.督促战士用热水洗脚,整理装备,烤晒衣服,抓紧时间休息。

5.组织各班、排构筑厕所,教育战士不得随地大、小便。6.炊事员应注意饮食卫生和调剂生活,检查食物是否清洁,防止中毒。7.了解当地社情民情,遵守当地群众的风俗习惯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密切军民关系,同驻地民兵协同做好防空及防奸保密工作。8.及时向上级报送宿营报告。三、宿营中各种情况的处置1.接到空袭警报时,应立即发出防空警报,指挥人员疏散隐蔽;指挥对空值班火器射击低空敌机。2.驻地附近发现敌空降时,应与民兵配合,乘敌尚未着陆或刚刚着陆混乱之际,将其歼灭。3.当遭地面之敌突然袭击时,应指挥分队迅速抢占有利地形,边战斗边查明情况。并根据上级指示,将敌歼灭或撤出宿营地域。4.宿营结束,要认真清理文件和武器装备,避免丢失,消除宿营时所留痕迹,并会同政治部门进行群众纪律检查和做好善后工作。四、宿营警戒宿营警戒是保障军队宿营安全的警戒。宿营警戒的组织应根据敌情、地形和宿营部署确定。通常团(营)向敌威胁较大的方向上派出连(排)哨,向次要方向派出排(班)哨;连(排)派出班哨、步哨、潜伏哨、游动哨。警戒派出的距离以保障主力不受突然袭击和有时间组织部队投入战斗为宜,一般连(排)哨为4~6km。警戒地带的宽度:连哨为2~3km,排哨为1~1.5km。必要时,应组织有重点的环形警戒。第三节野外生存常识野外生存,即人在食宿无着的山野丛林中求生。深入敌后的特种部队、侦察兵、空降兵、海军陆战队以及在战斗中与部队失去联系的战士和失事的空勤人员,在孤立无援的敌后或生疏的荒野丛林和孤岛上,在食品断绝的情况下,更需要野外生存的本领。在当代,无论是军人还是大学生,在非作战的特殊情况下,如进行旅游、探险等活动时,有时也会迷途于荒岛、丛林、大漠,作为单个人陷入困境,野外生存知识掌握的越多,生存几率就越大。因此,即使没有战争,掌握一些野外生存知识也是十分必要的。野外生存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有准备,包括精神上、物质上的准备,一般是为从事某项活动,提前数月或数天进行有目的的准备,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野外生存活动;二是毫无准备的、在意外情况下的野外生存活动,这种无计划、无准备的野外生存活动是对一个人精神意志和综合知识的考验。本节主要介绍无准备情况下的一些简单的野外生存知识。一、野外生存的精神准备野外生存的第一要务,是强烈的求生欲望和战胜恶劣环境的意志和勇气。没有这个勇气,一切生存知识和技巧都变得毫无意义。正视灾难的勇气、坚定的求生信心与顽强的毅力来源于平时的磨炼。(一)求生者面临的生存难关

身处野外的求生者,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面临的境遇不同,身处困境的时间不同,所受的压力也不一样。通常,身处野外的求生者都可能面对以下某些或全部的难关:1.恐惧与焦虑心理。身陷险境,恐惧与焦虑是第一个本能的反应,尤其是初涉险境者,更是如此。恐惧会使人降低甚至丧失对危机的判断和处置能力;焦虑会影响理智的思维,从而对所处环境做出不正确的反应,使人过多地消耗体力乃至丧失生命。2.恶劣的气候环境。这将会极大地增添野外生存的困难。3.饥渴与劳累。饥渴会摧垮人的求生欲望和意志,使人丧失体液,耗尽体能直至生命,劳累会消耗人的体力和体能。然而,为了获取食物和水源,必须付出劳累,同时为了生存,又不能过度消耗体力和体能,因此,掌握好二者之间的平衡,是求生的一种技巧。4.睡眠的缺少。较长时间身处困境会使你无法入睡,不敢入睡,这会极大地影响求生者的休息、睡眠和体力的恢复。长时间缺少睡眠,会使人情绪低落,烦躁不安。5.伤病与疼痛折磨。如果不幸在困境中生病或受伤,将会使遇险者求生的信心和意志下降,逐步消耗遇险者的体能和体力,甚至丧失生命。6.厌倦与烦躁。这是伴随着受困荒野险境时间的延长而与日俱增的危险情绪。这种情绪的累积与增强,会使人的思维能力下降,造成对客观环境的误判,导致做出错误的抉择,还会极大地动摇求生者的信心,摧垮求生者战胜困难的意志。7.隔绝与孤独。孤身面临绝境,又得不到及时的救助,必然会产生与世隔绝的孤独感。这也是一种危险的情绪,一旦信心和意志战胜不了这种情绪,就可能丧失生还的机会。(二)求生者的成功做法首先,要有正视灾难的勇气。先让自己冷静下来,分析所面临的困境,筹划求生的计划。要设法与周围的生存者取得联系,设法与外界取得联系,以寻求帮助和救援;盘点一下自己生存必需品的存量,判断获取基本的维持生命的食物和水源的难易程度,计算在当前困境中(在获得救助之前)能维持多长时间;精细地筹划求生的计划,并勇敢地付诸实施。其次,要有生还的坚定信心,积极求生。信心能帮助你战胜恐惧、厌倦、绝望和孤独,信心越坚定,生还的几率就越高。当身处困境时,则应时刻提醒自己保持坚定的求生信念,积极想办法自救和求救。即使环境十分恶劣,自救无力,也决不轻易放弃生还的一线希望,要用坚定的生还信念支撑生命的活力,保存体力,等待救援。当然,积极求生绝不是盲目行动,一切求生的动作都会带来体力和体能的消耗,无效的行动会浪费宝贵的体力和体能,这也是野外求生之大忌。因此,既要有积极的态度,又要有精确的行动计划,切忌盲目行动。第三,要有生存的坚韧毅力,顽强求生。最困难的时刻,也往往是获救机会即将出现的时候。那些身遇险境而生还者,往往是那些具有坚强意志、坚韧毅力、百折不挠、永不言败的斗士。因此,求生者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危机和病痛,都要想办法战胜它们,要有排除万难的决心和一息尚存就要抗争到底的毅力,顽强地生存下去。二、野外判定方向的方法在没有指北针和地形图的情况下,要学会利用自然界的一些特征来判定方向。具体方法参见第十章第三节。三、野外寻找饮用水的方法水是生命之源泉,对于人的生存至关重要。在野外获取水的途径有两种:一是直接从地表获取饮用水;二是净化地下水。(一)直接获取饮用水通常雨水可以直接饮用。下雨时,可用雨布、塑料布大量收集雨水,也可将空罐头盒、杯子、钢盔等容器放在石头上收集雨水。冬季可以化冰、雪为水,沉淀后即可饮用。许多野外植物也可用于解渴,如椰子树、仙人掌、枫树等富含水分,在早晨可从这些植物身上汲取汁液。此外,北方黑桦、白桦的树汁,山葡萄的嫩条,酸浆子的根茎,南方的芭蕉茎、扁担藤等富含水分。在热带丛林中还有一种储水的竹子,在竹节里储存着大量干净的饮用水,摇动他们可听到水的声音。(二)寻找、净化地下水地下水是比较稳定的水源。在各个地区,草木的生分布、鸟兽虫等的出没活动,常常可以给寻找浅层地下水提供一些线索。在干旱地区胡杨林生长的地方,地下水距地表面不过5~10米;芦苇指示地下水只有一米左右;而金戴戴、马兰花等植物则告诉我们地下水在50厘米左右。在南方,茂盛的竹丛不仅生长在河流岸边,也常生长在与地下水有关的岩溶大裂隙、落水洞口的地方,顺着这些裂隙、洞口深入下去,往往能够找到地下水。此外,在地下水埋藏浅的地方,泥土潮湿,蚂蚁、蜗牛、螃蟹喜欢在此做窝聚居;冬天,青蛙、蛇类喜欢在此冬眠;夏天的傍晚,蚊虫常在此盘旋萦绕。在有湿沙或苦咸水的地方,可以用简易的太阳蒸馏器取得淡水。方法是挖一个直径1.5米、深1米的沙坑,上面盖一层透明塑料膜,四周用沙子或石头固定,中间放上一块小石子,使塑料膜成一倒圆锥体。在这个圆锥体下面预先放一个接水的容器。阳光透过塑料膜使沙坑中的水分蒸发,水蒸汽遇到塑料膜凝结成水滴,顺着圆锥体的顶端滴入容器内。这种方法,每天可以获得蒸馏淡水1.5升左右。由于地下水的流动性较强,一般情况下很难保证水源不受污染。这需要我们去判断水质、做好净化工作。当没有检验设备时,可以根据水的色味、温度、水迹概略鉴别水质的好坏。一般清洁的水是无味的,而被污染的水则时常带有异味。纯净水在水层浅时无色、透明,深时呈浅蓝色,可以用玻璃杯或白瓷碗来观察。通常水越清水质越好。地面水的水温,因气温变化而变化,浅层地下水受气温的影响,深层地下水水温低而恒定。如果取样的水不符合这些规律,则水质一般都有问题。此外还可用一张白纸,将水滴在上面晾干后观察水迹。清洁的水无斑迹,如有斑迹则说明水中有杂质,水质差。在野外最好不要饮用从杂草中流出的水,而以饮用从断崖或岩石中流出的清水为佳。饮用河流或湖泊中的水时,可在离水边1~2米的沙地上挖个小坑,坑里渗出的水比直接从河湖中提取的水清洁。净化水可以用饮水消毒片、漂白精片以及明矾等药品。在野外,条件不允许时,还可以用一些含有粘液质的野生植物净化浑浊的饮用水。贯纵的根和茎、榆树的枝和皮,水芙蓉的皮和叶都含有粘液汁,可起到净化浑水的作用。切记,无论多么口渴都不要饮用不洁净的水,以防止病菌通过饮水进入体内,万不得已时,也要把水煮开再喝。(三)应急解渴的方法如果找不到饮用水和解渴的植物,还有一种极为简便的取水方法。将一个塑料袋套在树枝上,将袋口扎紧,树叶蒸发出来的水分就会聚集在这个口袋里面。利用这个方法,每天取水量可达1千克左右。还可以用塑料布收集露水。早晨将塑料布铺在草丛下面,摇晃草,使露水一滴滴地落下来,积少成多,可解干渴之急。在缺水的情况下,水要合理饮用。最初可以不喝水,或者仅湿润口腔、喉咙。喝水要得法,为了防止因大口喝水而导致出汗,应该采用“少量多次”的方法。为了节水和防止脱水,应该减少或不吃蛋白质、脂肪类食物或辛辣食物,而只吃碳水化合食物。特别不要饮酒,酒会加速脱水。在实在无水的情况下,小便也可以应急解渴。实际上,小便并不污秽,只是因为心理作用,总觉得难以下咽。有条件的话,可以做一个简单的过滤器,在竹筒的底端开一个小孔,由上顺序放入小石子、沙、土、碎木炭(如图11-4)。将小便排泄于此,小孔下面就会流出过滤的水。四、野外寻找、食用动植物的方法野外生存获取食物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猎捕野生动物,另一种是采食野生植物。(一)捕捉野生动物捕食动物是野外求生的重要手段之一。一般来说,各种长有皮毛的动物、各种禽鸟和兽类都可以食用。各种野生动物生长在大自然中,都有逃避敌害和自卫的本能。因而,狩猎首先要知道动物的栖息地,掌握动物的生活规律,然后再采取捕获或者射杀的方法进行捕猎。捕猎大型动物的技能要在专家的指导下,经过长时间的专业训练才能掌握。在这里介绍几种简单易行的捕猎方法:1.捕鸟用箩筐扣鸟是下雪天人们常玩的一种游戏。用木棍支起箩筐在下面放些诱饵,当鸟进入箩筐进食时拉倒箩筐将鸟扣在里面。在野外,可用盆或帽子代替箩筐一试。另外,用帽子和盆也可扣捕蛙类。夜晚两人合捕,收获常比白天大,一人用手电照着青蛙,另一人绕到后面迅速捕获。2.捕蛇捕蛇一般采用木叉法。其方法是用树枝做一木叉,木叉柄的长短必须以捕食者俯身后两手能够捉到蛇的颈部为准。叉口的大小能以叉紧蛇的颈部为宜。捕时,先叉住蛇的颈部,然后立即俯身用胸部顶住木叉炳,再用一只手抓住蛇的颈部,另一只手抓住蛇的后部,即可捉住,或将其弄死。如果直接用手捕捉,最好先捉住蛇尾,将其提离地面,然后迅速捉住蛇的颈部,但不要太用力,特别是较大的蛇,这样可以减少蛇的反抗挣扎。若是毒蛇可握紧蛇尾,用力甩几圈,以防被咬。捕蛇应特别注意防咬伤,有条件最好穿高筒皮靴或厚布鞋袜,戴皮质或厚布手套。在树丛或竹丛中捕蛇时,要带上帽笠,以防树上的毒蛇袭击。3.捕鱼钓鱼是最常见的也是最有效的捕鱼方法。在野外钓鱼的关键是制作鱼竿,可用针或被丢弃的鱼骨来制作临时鱼钩,用韧性较强的蔓草制作钓线。鸟类的羽毛管、松树和杨树的树皮以及玉米杆都可以制成浮子。钓竿则可用任何一种柔韧的竹竿或树木的枝条代替。在小河沟里,可用竹圈套捕鱼。准备直径4~5厘米,长70~80厘米的竹筒,在竹筒的三分之二处切割成宽1厘米的竹条,用铁丝和绳子绑成喇叭状,再在底部穿个小孔,以鱼不至逃出为宜。对于钓上来的鱼一定要判断是否有毒,通常在热带浅海中,没有鱼鳞而有刺、尖棘或硬毛,形状比较奇特的,可能是毒鱼。在内河,河豚鱼是最为常见的毒鱼。食用河豚鱼必须去掉河豚的头尾及内脏,剥去皮,肉在水中泡一段时间,经120度高温煮沸,30~60分钟后即可食用。误食有毒的鱼后,可用高锰酸钾洗胃,服用催吐、致泻剂将已食进的鱼毒排出。动物的处理与食用:在对捕获的动物进行处理时,要注意将哺乳动物的臭腺和野禽类的分泌腺(一般在尾尖)除去,不要将鱼类的胆囊弄破,不要食用动物的外皮和内脏。在野外没有炊具的情况下,应急的吃法有烤肉、用石头烤肉等,在没有条件生火的情况下,为了维持生命,也不妨像人类祖先那样“茹毛饮血”。另外,昆虫也是野外生存能获取的动物性食物。下面仅简单介绍一下可食昆虫的种类及食用方法。目前,世界上人们在食用的昆虫有蚂蚁、蝉、嶂螂、蟋蟀、飞蛾、蝗虫、炸猛、蜘蛛、蝗螂、蜜蜂等。在我国边疆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和边防部队都有食用昆虫的习惯。并且研究表明许多昆虫如蝗虫、黄蜂等蛋白质的含量超过肉类。虽然多数人对吃昆虫不太习惯,甚至感到厌恶,但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为维持生命,保持战斗力,继而完成任务,不妨一试。但是应注意,一定要煮熟或烤透,以免昆虫体内的寄生虫进人人体,导致中毒或得病。食用前,对大型昆虫,如蟋蟀、蝗虫等,要先去掉翅膀和小腿,因为腿毛会刺激消化道,某些种类的幼虫的纤毛还会引起皮疹。(二)采食野生植物可食野生植物包括可食的野果、野菜、藻类、地衣、蘑菇等。对可食野生植物的识别是野外生存知识的主要内容,有着重要的实用意义。中国地域广大,适合各种植物生长,其中可食用的就有2000多种。中国通常可直接食用的野果有山葡萄、笃斯、黑瞎子果、茅莓、沙棘、火把果、余甘子、桃金娘、胡颓子、乌饭树、野栗子、椰子、木瓜等。通常野菜有苦菜、蒲公英、马蛇子叶、鱼腥草、刺儿草、芥菜、野觅、扫帚菜、菱、芦苇、青苔等。野菜可生食、炒食、蒸食以及通过煮浸食用。菌类中,蘑菇在我国分布很广,是常见的食物,通常食用的有香菇、草菇、口蘑、猴头菌等。采食蘑菇(菌)类植物时,要注意虽然这类植物内含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蛋白质,营养价值很高,味道也比较好,但有些蘑菇有毒,误食时轻者出现中毒症状,重者使人丧命。因此要善于识别有毒蘑菇:有毒蘑菇一般有各种色泽,而且美丽;无毒蘑多呈白色或褐色。毒蘑多生长在肮脏潮湿、有机质多的地方;无毒蘑则多生于较干净的地方。毒蘑的味道多辛酸苦辣;无毒蘑味道则很鲜美。对于野生植物有无毒的判断,这里介绍一种最简单的鉴别方法,供紧急情况下使用。通常将采集到的植物割开一个小口子,放进一小撮盐,然后仔细观察原来的颜色是否改变,通常变色的植物不能食用。此外,还可做个试验,稍稍挤榨一些汁液涂在体表(如前上臂、肘部)等敏感部位,如起疹或肿胀不适,就不能食用。也可少量试尝不能确定的植物的果、球根、块茎、叶、幼枝等,如食后感觉喉咙痛痒,有很强的烧灼感或刺激性疼痛等,应弃之;反之,如未发生口部痛痒,不出现打嗝、恶心、发虚、腹胀、胃部不适等症状,可以认为这种植物能够食用。五、野外露营野外生存,不可避免地要在荒野中露营。虽然条件艰苦,但是只要积极想办法,在任何季节和地区,都能很好地露营和休息。(一)露营地的选择露营地的选择,首先应考虑靠近水源和燃料,同时还要考虑防避风雨和蚊虫。此外,还应考虑防避雪崩、滚石以及突如其来的山洪和潮水等。春夏季节,露营地点应选择在干燥、地势较高,通风良好,蚊虫较少的地方。通常,湖泊附近和通风的山脊、山顶是夏天较为理想的宿营地点。秋冬季节,宿营地点应视避风以及距燃料、设营材料、水源的远近等情况而定。一般来说,森林和灌木是理想的宿营地。应避开易被积雪掩埋的地点,如避开崖壁的背风处,因为在这种地形上,风很快会吹积起大量的积雪将帐篷埋没。(二)帐篷的架设架设简易帐篷可使用方块雨衣、帆布、降落伞等就便器材。屋顶形帐篷架设的方法是:将绳子拴在两棵树之间,或用随身带的锹等作支柱,用背包带连接,两端固定在地上,然后将方块雨布搭在绳子或背包带上,底边用石块压牢即成;也可将数块雨布连接起来,搭成一个大帐篷。这样的屋顶帐篷适合在各种地形搭设。一面坡形帐篷适于在断墙、棱坎等处架设。方法是将雨布的一端固定在墙壁或棱坎上,另一头固定在地面,两边用树枝、野草堵塞挡风。在林地架设时,也可用树木固定。(三)临时遮棚和吊床的搭制在林区过夜时,最好不要露营,可就地取材搭制临时的遮棚或制作吊床。一面坡遮棚:一面坡遮棚通常适用于林区。构筑时,选择两棵树作立柱,然后在距地面一米处绑一横杆,在横杆上斜搭若干后杆。后杆上再绑上两条横杆,即可将树枝像铺瓦一样,一层层重叠搭挂在支架上。遮棚的两侧也用树枝遮堵。丛林遮棚:在热带丛林地带,应搭制较严密的遮棚,以防蛇虫的侵扰和暴雨。在丛林中可发挥创造性,利用树木、竹、藤、茅草、芭蕉叶并结合雨布、蚊帐等就便器材,搭制各种形式的遮棚。其基本方法是:“先撑棚架后盖顶,围墙铺床同时行,最后挖出排水沟,铲除杂草把地平。”在潮湿和有野兽出没的地方,可将遮棚搭在树上。制作吊床;丛林地带地面潮湿,蛇虫较多,在地面搭铺易受侵害,因此吊床非常适用。在野外,可用帆布、伪装网等制作简易的吊床将吊床的两端拴在两棵树上,上面在拉一个绳子,搭上防雨布,四角用绳子系牢,便形成一个防水帐篷。(四)构筑雪洞和猫耳洞寒区积雪厚的地区可以掏筑雪洞以避风寒,洞容量的大小根据需要而定。一般,冲沟、土坑、雨裂或山谷等积雪较深的地方适宜掏筑雪洞。当积雪在1.4m以上时,可直接开口构筑。洞口大小,以一人能进出为宜。开口后可拐—至二个直角弯,使通道尽量成“Z”形,并修成向上倾斜的斜坡状。雪洞要比通道高一些。洞顶铲成拱形,并留出通气孔。在冰雪覆盖的开阔地上,如无其他可利用的遮蔽物,可用压实的雪块或冰块,修筑一“U”形雪墙,作为临时的避风之处。构筑猫耳洞,即在壕沟、土坡的侧壁掏一个可以栖身的洞,不过面积较防空洞相对略大。洞口应开设在土质好的阳坡、背风处,尽量避开阴坡、风口。六、野外常见伤病防治(一)蚊虫的防治在林区及草原行进、宿营时,经常会受到蚊虫的叮咬,其中许多昆虫可传播病毒,使人员生病。特别是在热带丛林中,蚂蝗、蚊虫叮咬可能引起伤口感染,甚至引起破伤风、疟疾、回归热等传染病。因而在野外要特别注意防止蚊虫的叮咬,应着长袖衣和长裤,扎紧袖口、领口。皮肤暴露部位涂搽防蚊药。不要在潮湿的树阴和草地上坐卧。宿营时,燃点艾叶、香篙、柏树叶、野菊花等驱赶昆虫。被昆虫叮咬后,可用肥皂水、盐水、小苏打水、氧化锌软膏涂抹患处止痒消毒。蚂蝗是危害很大的虫类。遇到蚂蝗叮咬时,不要硬拔,可用手拍打,或用肥皂液、盐水、烟油、酒精滴在其前吸盘处,或用烧着的香烟烫,让其自行脱落,然后压迫伤口止血,并用碘酒洗涤伤口以防感染。(二)蛇伤的防治在野外,人一旦被蛇咬伤,首先应分清是无毒蛇还是有毒蛇,如系无毒蛇咬伤(一般在15分钟内没有什么反应),可按—般外伤处理。若无法判断,则应按毒蛇咬伤处理。被毒蛇咬伤后,切不要惊慌失措和奔跑,而应使伤口部位尽量放到最低位置,保持局部的相对而定,以减缓蛇毒在人体内的扩散和吸收。应立即用柔软的绳子、布条或者就近拾取适用的植物茎、叶在伤口上方约2~10厘米处结扎。松紧程度以能阻断淋巴和静脉血的回流,而又不影响动脉血为宜。随后,用刀在毒蛇咬伤处划一个十字口,挤出毒液,也可用口吸出毒液(口内有溃疡、生疮、出血等时不能用口吸,以免中毒),随吸随吐,有条件还可进行冲洗,然后尽快就医,不可延误。一般情况下,在毒蛇较多的地区活动时,应备有蛇药。(三)几种野外伤病的救治1.昏厥:野外昏厥多是由于摔伤、疲劳过度、饥俄过度等原因适成的。主要表现是脸色突然苍白,脉搏微弱而缓慢,失去知觉。遇到这种情况时,不必惊慌,一般过一会儿便会苏醒。醒来后,应喝些热水并注意休息。2.中毒:其症状是恶心、呕吐、腹泻、胃疼、心脏衰弱等。遇到中毒情况时,首先要洗胃,快速喝下大量的水,用手指触咽部使其呕吐。而后,继续喝水,加速排泄,必要时立即送医院救治。3.中暑:其症状是突然头晕、恶心、昏迷、无汗或湿冷,瞳孔放大,发高烧。发病前,常感口渴头晕,浑身无力,眼前阵阵发黑。此时.应立即在阴凉通风处平躺,解开衣裤带,使全身放松,再服十滴水、仁丹等药。发烧时,可用凉水挠头,或冷敷散热。如昏迷不醒,可掐人中穴、合谷穴,使其苏醒。4.冻伤:如发现皮肤有发红、发白、发凉、发硬等现象,应用手或干燥的绒布摩擦伤处,促进血液循环,减轻冻伤轻度冻伤用辣椒泡酒涂擦便可见效。如发生身体冻僵的情况,不要立即将伤者抬进温暖的室内,应先摩擦肢体,做人工呼吸,待伤者恢复知觉后,再到较温暖的地方抢救。5.蜇伤;被蝎子、蜈蚣、黄蜂等毒虫蜇伤后,伤口红肿、疼痒,并伴有忍心、呕吐、头晕等症状。要先挤出毒液,然后用肥皂水、氨水、醋等涂擦伤口。或用蜗牛洗净后捣碎涂在伤口上。此外,蒜汁对蜈蚣咬伤也有一定疗效。6.骨折:发生骨折时,应立即设法给予临时固定,限制活动,以防止骨折处的尖端将其周围组织的血管或神经刺伤,致使疼痛加剧和造成不良后果。(1)足部骨折足部骨折的固定方法(如图11-17)。图11-17足部骨折的固定方法

(2)下肢骨折根据骨折的部位,可采用侧面和下面两种固定方法,一般不在上面(膝盖一面)固定。找不到固定材料可用健肢固定(两腿之间要有垫物,否则固定效果会大打折扣)。采用健肢固定方法,在运输伤员时要有担架配合。否则,这样的固定方法不便于运输伤员,而且容易受伤(如图11-18)。(3)上肢骨折上肢骨折的固定方法(如图11-19)。小腿骨折大腿骨折用健肢固定图11-18下肢骨折的固定方法掌骨骨折前臂骨折图11-19上肢骨折的固定方法肱骨骨折悬吊法7.出血:如发生出血,应立即采取果断措施进行止血。野外缺医少药,主要采用指压止血法和包扎止血法进行止血。准确判断出血种类是进行有效止血的第一步。动脉出血颜色鲜红,呈喷射状,有搏动,出血速度快、量多。静脉出血颜色暗红,呈滴出状或徐徐外流,出血量也多,但速度不及动脉出血快。毛细血管出血颜色鲜红,从伤口向外渗出,出血点不易判明。较大的动脉出血,利用指压止血法时,临时用手指或手掌压迫伤口近心端的动脉,将动脉压向深部的骨头上阻断血液的流通,可达到临时止血目的。如肩腋部出血,可用拇指压迫同侧锁骨上窝中部的锁骨下动脉,将动脉压向深处的第一肋骨止血。如前臂出血,可用拇指或其他四指压迫上臂内侧肱二头肌与肱骨之间的肱动脉止血。如手部出血,可用两手拇指分别压迫腕横纹稍上处内外侧尺、桡动脉止血。如大腿以下出血,自救时可用双手拇指重叠用力压迫大腿上端腹股沟中点稍下方的股动脉止血。如足部出血,可用两手食指或拇指分别压迫足背中部近脚腕的胫前动脉和足跟内侧与内踝之间的股后动脉止血。指压止血后要及时进行包扎。包扎时,在紧急情况下,可选干净的衣物做成绷带状或三角巾状进行包扎,一般在伤口上垫以厚敷料,外面再用绷带或三角巾等加压包扎,松紧度以既能止血又不影响血液循环为宜。此法对四肢的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出血尤为适用。用棉垫或消过毒的纱布块填塞在伤口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