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诗词三首(备课件)2021 2022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_第1页
第14课 诗词三首(备课件)2021 2022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_第2页
第14课 诗词三首(备课件)2021 2022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_第3页
第14课 诗词三首(备课件)2021 2022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_第4页
第14课 诗词三首(备课件)2021 2022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诗词三首14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行路难(其一)1.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并默写这首诗。2.感悟诗意,品味意境,赏析名句,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3.感受诗人充满自信、乐观进取的精神,积极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学习目标1.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并默写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他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将进酒》《望庐山瀑布》《蜀道难》等。有《李太白全集》。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公元742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仕的人,才高志大,很想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他不仅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途的艰辛,满怀愤慨地写下了组诗《行路难》。课本中选取的是其中的第一首。写作背景公元742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

强调情感因素,个性色彩鲜明。

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知识链接强调情感因素,个性色彩鲜明。浪漫主义是文艺的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zūnzhùsè朗读诗歌行路难(其一)zūnzhùsè朗读诗歌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酒杯里盛着价格昂贵的清醇美酒,盘子里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樽:盛酒的器具。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贵。羞:同“馐”,美味的食物。直:同“值”,价值。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吃喝,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箸:筷子。茫然:若有所失的样子。理解诗意夸张内心抑郁,心情激荡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樽:盛酒的器具。斗十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想渡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塞:堵塞。川:河流。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闲来坐在碧溪边钓鱼,又想象梦中在日边乘船远航。闲来垂钓碧溪上:相传姜尚(姜太公)未遇周文王前曾在渭水的蹯溪垂钓,后辅佐周武王灭商。忽复乘舟梦日边:相传伊尹受商汤任用前,曾梦见乘船经过太阳旁边。用典比喻人生道路艰难和仕途坎坷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塞:堵塞。川:河流。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多啊,如今身处何方?歧路:从大路上分出来的小路。今安在:如今身处何方?也可理解为:现在要走的路在哪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一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高高的帆渡过大海。长风破浪会有时:比喻终将实现远大理想。《宋书·宗悫传》载,南朝时宗悫用“乘长风破万里浪”来形容自己的抱负。会,终将。云帆:高高的帆。

济:渡。反复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歧路:从大路上分出来的小路。赏析诗歌1.诗歌前四句表现了什么情景?李白离别京城,朋友们为他设宴饯行,而且宴席十分豪华。然而嗜酒的诗人对此美酒佳肴却“不能食”“心茫然”,此中包含了诗人极度愤懑、抑郁不平的心情。赏析诗歌1.诗歌前四句表现了什么情景?李白离别京城,

2.“金樽”“玉盘”“斗十千”“直万钱”写出了什么?这两句话描绘了什么场景?“金樽”“玉盘”写出了器皿贵重;

“斗十千”“直万钱”写酒馔(酒席)佳美,极言宴饮的丰富、奢华。写出宴会的欢乐场景,以乐景写哀情。2.“金樽”“玉盘”“斗十千”“直万钱”写出了什么?写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悲愤。3.“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两句诗表达诗人内心怎样的感受?停下酒杯,投开双箸,猛地腾身而起,拔出寒光闪闪的长剑,前后左右,茫然回顾,内心是无限的寂寥、怅惘——“举杯消愁愁更愁”啊!写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悲愤。3.“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诗人回首往事,展望前程,眼前浮现的是一派艰险可怖的景象。开元十八年,诗人抱着“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的自信,“西入秦海,一观国风”,可是得到的却是“冷落金张馆,苦雨终南山”“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表达了事与愿违的痛苦、失望。4.“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处境?诗人回首往事,展望前程,眼前浮现的是一派艰险可怖的景两大典故:

相传,商朝末年的吕尚,未遇周文王时,曾在渭水之滨垂钓;伊尹受商汤任用之前,曾梦见乘船经过太阳旁边。

吕尚和伊尹都是诗人的自况。诗人梦寐以求的就是像两位先贤那样,受命辅弼圣明之君,做一番济世拯物的事业。5.“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了什么方法又何作用?用两则典故借着历史人物忽受重用的事实,暗示古人能有的机遇,自己也不见得没有,表达了自己对重回朝廷仍抱有希望。两大典故:5.“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了什么久郁诗人胸中的不平,再也压抑不住了,突如洪水出闸,一发而为“行路难”的连声浩叹。诗人大声疾呼“多歧路”——那四通八达的青天大道,而今在哪里啊?写到紧要之处,诗句突然由七言转为三言,一语重出,反复咏叹,节奏急切,适应诗情的迅速激化,把思路推向一个豁然开朗的视野。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虑、焦灼不安和迷惘。6.“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这个句式有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反复久郁诗人胸中的不平,再也压抑不住了,突如洪水出闸,一写出了诗人乐观、自信、倔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用典:南朝宋名将宗悫(què)的典故,《宋书》记载:宗悫少时,叔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与《行路难》同时之作有《梁园吟》,其末句“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与此诗末句思想感情如同一辙,反映了当时诗人壮志未酬、雄心不泯的自勉。7.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结句却又使诗境豁然开朗,诗人的心飞向未来,他坚信,总有一天会高挂云帆,乘风破浪穿越广阔的海面,向远方驶去……写出了诗人乐观、自信、倔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用典:南朝宋名8.如何理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作为一个心怀远大政治抱负的人,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终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让人们强烈地感受到诗人的执着、自信,虽身处逆境仍保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这两句诗是全篇的最强音,抒发了作者的怀才不遇,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8.如何理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9.在本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从怀才不遇和仕途不顺的苦闷对前途的茫然

对未来的希望和坚定的信念9.在本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从怀才不遇和仕途

诗人以行路难来描写人生道路上的坎坷,抒写了怀才不遇的愤懑,同时表达了诗人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对理想的不懈追求。课堂小结诗人以行路难来描写人生道路上的坎坷,抒写了怀才不遇的行路难(其一)面对佳肴,食不下咽心事重重,四顾茫然积极乐观自信坚强世事艰难,怀才不遇缅怀古圣,光明在前长风破浪,挂帆济海艰难希望追求苦恼归纳总结行路难面对佳肴,食不下咽积极乐观世事艰难,怀才不遇缅怀古圣,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并默写这首诗。2.感悟诗意,品味意境,赏析名句,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3.感悟诗人旷达的胸襟,做一个乐观、积极向上的人。学习目标1.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并默写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的咏史诗十分为人称道。这些诗以精练的文字和意象,表现他阅尽沧桑后的沉思。代表作有《竹枝词》《杨柳枝词》等。有《刘梦得文集》。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人。唐代文学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刘禹锡因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多年。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被罢免和州刺史,返回洛阳,途经扬州时与白居易相会。白居易在酒席上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禹锡屡遭贬谪、怀才不遇的命运寄予深切的同情,刘禹锡写作此诗答谢白居易。写作背景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刘禹锡因参与王叔文集团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朗读诗歌kē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朗读诗歌kē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巴山楚水是个冷落荒地,遭受贬谪(在这里)安身二十三年。巴山楚水:诗人曾被贬夔州、朗州等地,夔州古属巴郡,朗州属楚地,故称“巴山楚水”。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到写此诗时,共二十二个年头,因第二年才能回到长安,所以说“二十三年”。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理解诗意被贬时间之长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巴山楚水:诗人曾被贬夔州、朗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怀念老朋友,白白地吟起《思旧赋》,回到家乡反而像“烂掉斧柄”的人。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被司马氏集团杀害,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了《思旧赋》。烂柯人:指晋人王质。南朝梁任昉《述异记》载,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斧子柄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发现已经过了上百年,与他同时代的人都去世了。柯,斧柄。借典抒情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沉船旁边千船万帆竞相驶过,枯树的前头是充满生机的万树在争春。侧畔:旁边。病树:枯树。春:争春,逢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作起精神。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暂凭:暂且凭借。长:增长,振作。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侧畔:旁边。首联交代了诗人被贬谪的境遇,“凄凉地”“二十三年”点明被贬的地方之凄凉,被贬时间之漫长。表露出诗人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以及痛苦而又孤寂的心情。1.首联交代了诗人怎样的处境?“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赏析诗歌首联交代了诗人被贬谪的境遇,“凄凉地”“二十三年”

用典(闻笛赋、烂柯人)。“闻笛赋”表达了诗人对亡友的悼念之情,“烂柯人”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世事变迁的慨叹。2.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运用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用典(闻笛赋、烂柯人)。“闻笛赋”表达了诗人对亡友的(1)颈联运用了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对偶使诗句工整,结构严谨,读来节奏感强朗朗上口,富有表现力。“沉舟”“病树”比喻诗人自己,是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2)这两句诗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意指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3)表现了诗人心胸豁达,乐观的境界。3.颈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的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1)颈联运用了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对偶使诗句工整,结构严4.结合标题,谈谈尾联的用意。照应题目,直抒胸臆,点明酬赠的题意是“长精神”,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长精神”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4.结合标题,谈谈尾联的用意。照应题目,直抒胸臆,点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是被人们称道的名句。请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和认识。

探究一:这两句诗用“沉舟”和“病树”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用“千帆”和“万木”比喻在诗人贬谪之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这是诗人感叹自己身世的愤激之语。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是被人们称

探究二:诗人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使诗句有了普遍意义。

探究三:后人用此诗句,并不与诗的原意契合,而是另有新意:新生事物无比美好,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探究二:诗人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二十多年转徙巴山楚水间的坎坷遭遇和无限感慨,流露出对已故友人的怀念,表现出旷达的胸怀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课堂小结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二十多年转徙巴山楚水间的坎坷遭遇和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首联:回顾贬谪生活坚定乐观积极进取颔联:感慨世事变迁颈联:预示发展前景尾联:与友乐观共勉归纳总结酬乐天首联:回顾贬谪生活坚定乐观积极进取颔联:感慨世事变迁颈水调歌头水调歌头1.了解作者生平,理解关键句的表面意思和深刻意蕴,品味词的艺术美,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2.反复诵读,感受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学会在逆境中调整自己的心态。3.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获得乐观、豁达的人生思考。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理解关键句的表面意思和深刻意蕴,品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弟苏辙同位于“唐宋八大家”之列。他是在散文、诗、词、书、画等方面成就都很高。其词引领豪放一派,豪壮雄浑,其诗清新雄健。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集有《东坡乐府》。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

本词写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当时作者被贬至密州,政治上失意潦倒,与弟弟苏辙也已七年未见,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遂作此词。写作背景本词写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当时作者被贬至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朗读诗歌quèqǐqióngchán水调歌头朗读诗歌quèqǐqióngchán丙辰: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达旦:到天亮。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字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不知天上的月宫,今天晚上是哪一年。宫阙:宫殿。夕:晚。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丙辰中秋节,欢畅痛饮到天亮,大醉,写这篇《水调歌头》,同时表达对弟弟子由的思念。理解诗意丙辰: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达旦:到天亮。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我想乘风回到天上去,只恐怕那用美玉砌成的楼宇,高高在上,分外严寒。归去:回到天上去。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月中仙宫。不胜:经受不住。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在月光下起舞,身影也随着舞动,(月宫里)哪里比得上在热闹的人间。何似:哪里比得上。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归去:回到天上去。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门窗上,照着不能入睡的人(指诗人自己)。朱阁:朱红色的楼阁。绮户:雕花的门窗。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儿)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不能团聚时圆呢?何事:为什么。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朱阁:朱红色的楼阁。绮户: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总有悲有欢有离有合,月亮总有阴有晴有圆有缺,这种事情自古就难以求全。此事:指人的“悲欢离合”和月的“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只希望人们能岁岁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但:只。婵娟:本义指妇女姿态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此事:指人的“悲欢离1.反复朗读课文,概括上片和下片的内容。上片: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片: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而为对离人的祝福。赏析诗歌1.反复朗读课文,概括上片和下片的内容。上片:月下饮2.“高处不胜寒”有怎样深刻的含义?这句词不仅指经受不住高处的寒冷,还包括不愿回朝廷做官,厌恶朝中的党派相争、勾心斗角;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孤单冷清;经受不住人世间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等含义。2.“高处不胜寒”有怎样深刻的含义?这句词不仅指经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如何理解这几句?从个人的悲欢离合变化引出月亮的盈亏变化。月亮的阴晴圆缺,犹如人的悲欢离合,是必然的规律。既如此,就不必叹息和悲伤了,表现了词人心胸开阔、洒脱旷达的一面。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如何理解这几句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只要人能平安幸福,虽分隔千里,但共赏这一轮明月,并互致慰藉不也是一种团聚吗?这是词人的自我安慰,也是对亲人的劝导,同时也是对自己政治遭遇的自我宽解。表现出词人豁达的胸襟与豪迈的情怀。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高处不胜寒”仅仅指禁不住高处的寒冷吗?联系写作背景,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含义。

探究一:不愿回朝廷做官,讨厌那里的党派相争,勾心斗角。

探究二:禁不住人世间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探究三: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孤单冷清。5.“高处不胜寒”仅仅指禁不住高处的寒冷吗?联系写作背景,想6.《水调歌头》中,上天为什么说“归去”?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想转向入世情怀的过渡?

在作者看来,也许那美好皎洁的月亮,才是自己精神的家园。上片末两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是两片之间的过渡句。飞天探月之念、出尘之思,终于让位于对人间生活的热爱。6.《水调歌头》中,上天为什么说“归去”?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6.《水调歌头》中,上天为什么说“归去”?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想转向入世情怀的过渡?

在作者看来,也许那美好皎洁的月亮,才是自己精神的家园。上片末两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是两片之间的过渡句。飞天探月之念、出尘之思,终于让位于对人间生活的热爱。6.《水调歌头》中,上天为什么说“归去”?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

这首词写作者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弟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烦,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旷达的胸襟。课堂小结这首词写作者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弟弟苏辙的别离,水调歌头望月问天(写景)热爱生活乐观旷达想象:明月→宫阙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上片下片怀人问月(抒情)联想:月圆→人合议论升华富有哲理归纳总结水调望月问天(写景)热爱生活想象:明月→宫阙借景抒情情景14诗词三首14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行路难(其一)1.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并默写这首诗。2.感悟诗意,品味意境,赏析名句,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3.感受诗人充满自信、乐观进取的精神,积极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学习目标1.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并默写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他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将进酒》《望庐山瀑布》《蜀道难》等。有《李太白全集》。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公元742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仕的人,才高志大,很想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他不仅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途的艰辛,满怀愤慨地写下了组诗《行路难》。课本中选取的是其中的第一首。写作背景公元742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

强调情感因素,个性色彩鲜明。

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知识链接强调情感因素,个性色彩鲜明。浪漫主义是文艺的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zūnzhùsè朗读诗歌行路难(其一)zūnzhùsè朗读诗歌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酒杯里盛着价格昂贵的清醇美酒,盘子里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樽:盛酒的器具。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贵。羞:同“馐”,美味的食物。直:同“值”,价值。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吃喝,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箸:筷子。茫然:若有所失的样子。理解诗意夸张内心抑郁,心情激荡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樽:盛酒的器具。斗十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想渡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塞:堵塞。川:河流。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闲来坐在碧溪边钓鱼,又想象梦中在日边乘船远航。闲来垂钓碧溪上:相传姜尚(姜太公)未遇周文王前曾在渭水的蹯溪垂钓,后辅佐周武王灭商。忽复乘舟梦日边:相传伊尹受商汤任用前,曾梦见乘船经过太阳旁边。用典比喻人生道路艰难和仕途坎坷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塞:堵塞。川:河流。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多啊,如今身处何方?歧路:从大路上分出来的小路。今安在:如今身处何方?也可理解为:现在要走的路在哪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一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高高的帆渡过大海。长风破浪会有时:比喻终将实现远大理想。《宋书·宗悫传》载,南朝时宗悫用“乘长风破万里浪”来形容自己的抱负。会,终将。云帆:高高的帆。

济:渡。反复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歧路:从大路上分出来的小路。赏析诗歌1.诗歌前四句表现了什么情景?李白离别京城,朋友们为他设宴饯行,而且宴席十分豪华。然而嗜酒的诗人对此美酒佳肴却“不能食”“心茫然”,此中包含了诗人极度愤懑、抑郁不平的心情。赏析诗歌1.诗歌前四句表现了什么情景?李白离别京城,

2.“金樽”“玉盘”“斗十千”“直万钱”写出了什么?这两句话描绘了什么场景?“金樽”“玉盘”写出了器皿贵重;

“斗十千”“直万钱”写酒馔(酒席)佳美,极言宴饮的丰富、奢华。写出宴会的欢乐场景,以乐景写哀情。2.“金樽”“玉盘”“斗十千”“直万钱”写出了什么?写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悲愤。3.“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两句诗表达诗人内心怎样的感受?停下酒杯,投开双箸,猛地腾身而起,拔出寒光闪闪的长剑,前后左右,茫然回顾,内心是无限的寂寥、怅惘——“举杯消愁愁更愁”啊!写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悲愤。3.“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诗人回首往事,展望前程,眼前浮现的是一派艰险可怖的景象。开元十八年,诗人抱着“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的自信,“西入秦海,一观国风”,可是得到的却是“冷落金张馆,苦雨终南山”“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表达了事与愿违的痛苦、失望。4.“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处境?诗人回首往事,展望前程,眼前浮现的是一派艰险可怖的景两大典故:

相传,商朝末年的吕尚,未遇周文王时,曾在渭水之滨垂钓;伊尹受商汤任用之前,曾梦见乘船经过太阳旁边。

吕尚和伊尹都是诗人的自况。诗人梦寐以求的就是像两位先贤那样,受命辅弼圣明之君,做一番济世拯物的事业。5.“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了什么方法又何作用?用两则典故借着历史人物忽受重用的事实,暗示古人能有的机遇,自己也不见得没有,表达了自己对重回朝廷仍抱有希望。两大典故:5.“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了什么久郁诗人胸中的不平,再也压抑不住了,突如洪水出闸,一发而为“行路难”的连声浩叹。诗人大声疾呼“多歧路”——那四通八达的青天大道,而今在哪里啊?写到紧要之处,诗句突然由七言转为三言,一语重出,反复咏叹,节奏急切,适应诗情的迅速激化,把思路推向一个豁然开朗的视野。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虑、焦灼不安和迷惘。6.“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这个句式有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反复久郁诗人胸中的不平,再也压抑不住了,突如洪水出闸,一写出了诗人乐观、自信、倔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用典:南朝宋名将宗悫(què)的典故,《宋书》记载:宗悫少时,叔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与《行路难》同时之作有《梁园吟》,其末句“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与此诗末句思想感情如同一辙,反映了当时诗人壮志未酬、雄心不泯的自勉。7.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结句却又使诗境豁然开朗,诗人的心飞向未来,他坚信,总有一天会高挂云帆,乘风破浪穿越广阔的海面,向远方驶去……写出了诗人乐观、自信、倔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用典:南朝宋名8.如何理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作为一个心怀远大政治抱负的人,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终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让人们强烈地感受到诗人的执着、自信,虽身处逆境仍保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这两句诗是全篇的最强音,抒发了作者的怀才不遇,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8.如何理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9.在本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从怀才不遇和仕途不顺的苦闷对前途的茫然

对未来的希望和坚定的信念9.在本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从怀才不遇和仕途

诗人以行路难来描写人生道路上的坎坷,抒写了怀才不遇的愤懑,同时表达了诗人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对理想的不懈追求。课堂小结诗人以行路难来描写人生道路上的坎坷,抒写了怀才不遇的行路难(其一)面对佳肴,食不下咽心事重重,四顾茫然积极乐观自信坚强世事艰难,怀才不遇缅怀古圣,光明在前长风破浪,挂帆济海艰难希望追求苦恼归纳总结行路难面对佳肴,食不下咽积极乐观世事艰难,怀才不遇缅怀古圣,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并默写这首诗。2.感悟诗意,品味意境,赏析名句,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3.感悟诗人旷达的胸襟,做一个乐观、积极向上的人。学习目标1.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并默写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的咏史诗十分为人称道。这些诗以精练的文字和意象,表现他阅尽沧桑后的沉思。代表作有《竹枝词》《杨柳枝词》等。有《刘梦得文集》。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人。唐代文学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刘禹锡因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多年。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被罢免和州刺史,返回洛阳,途经扬州时与白居易相会。白居易在酒席上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禹锡屡遭贬谪、怀才不遇的命运寄予深切的同情,刘禹锡写作此诗答谢白居易。写作背景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刘禹锡因参与王叔文集团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朗读诗歌kē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朗读诗歌kē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巴山楚水是个冷落荒地,遭受贬谪(在这里)安身二十三年。巴山楚水:诗人曾被贬夔州、朗州等地,夔州古属巴郡,朗州属楚地,故称“巴山楚水”。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到写此诗时,共二十二个年头,因第二年才能回到长安,所以说“二十三年”。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理解诗意被贬时间之长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巴山楚水:诗人曾被贬夔州、朗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怀念老朋友,白白地吟起《思旧赋》,回到家乡反而像“烂掉斧柄”的人。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被司马氏集团杀害,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了《思旧赋》。烂柯人:指晋人王质。南朝梁任昉《述异记》载,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斧子柄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发现已经过了上百年,与他同时代的人都去世了。柯,斧柄。借典抒情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沉船旁边千船万帆竞相驶过,枯树的前头是充满生机的万树在争春。侧畔:旁边。病树:枯树。春:争春,逢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作起精神。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暂凭:暂且凭借。长:增长,振作。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侧畔:旁边。首联交代了诗人被贬谪的境遇,“凄凉地”“二十三年”点明被贬的地方之凄凉,被贬时间之漫长。表露出诗人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以及痛苦而又孤寂的心情。1.首联交代了诗人怎样的处境?“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赏析诗歌首联交代了诗人被贬谪的境遇,“凄凉地”“二十三年”

用典(闻笛赋、烂柯人)。“闻笛赋”表达了诗人对亡友的悼念之情,“烂柯人”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世事变迁的慨叹。2.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运用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用典(闻笛赋、烂柯人)。“闻笛赋”表达了诗人对亡友的(1)颈联运用了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对偶使诗句工整,结构严谨,读来节奏感强朗朗上口,富有表现力。“沉舟”“病树”比喻诗人自己,是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2)这两句诗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意指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3)表现了诗人心胸豁达,乐观的境界。3.颈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的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1)颈联运用了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对偶使诗句工整,结构严4.结合标题,谈谈尾联的用意。照应题目,直抒胸臆,点明酬赠的题意是“长精神”,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长精神”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4.结合标题,谈谈尾联的用意。照应题目,直抒胸臆,点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是被人们称道的名句。请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和认识。

探究一:这两句诗用“沉舟”和“病树”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用“千帆”和“万木”比喻在诗人贬谪之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这是诗人感叹自己身世的愤激之语。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是被人们称

探究二:诗人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使诗句有了普遍意义。

探究三:后人用此诗句,并不与诗的原意契合,而是另有新意:新生事物无比美好,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探究二:诗人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二十多年转徙巴山楚水间的坎坷遭遇和无限感慨,流露出对已故友人的怀念,表现出旷达的胸怀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课堂小结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二十多年转徙巴山楚水间的坎坷遭遇和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首联:回顾贬谪生活坚定乐观积极进取颔联:感慨世事变迁颈联:预示发展前景尾联:与友乐观共勉归纳总结酬乐天首联:回顾贬谪生活坚定乐观积极进取颔联:感慨世事变迁颈水调歌头水调歌头1.了解作者生平,理解关键句的表面意思和深刻意蕴,品味词的艺术美,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2.反复诵读,感受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学会在逆境中调整自己的心态。3.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获得乐观、豁达的人生思考。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理解关键句的表面意思和深刻意蕴,品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弟苏辙同位于“唐宋八大家”之列。他是在散文、诗、词、书、画等方面成就都很高。其词引领豪放一派,豪壮雄浑,其诗清新雄健。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集有《东坡乐府》。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

本词写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当时作者被贬至密州,政治上失意潦倒,与弟弟苏辙也已七年未见,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遂作此词。写作背景本词写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当时作者被贬至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朗读诗歌quèqǐqióngchán水调歌头朗读诗歌quèqǐqióngchán丙辰: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达旦:到天亮。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字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不知天上的月宫,今天晚上是哪一年。宫阙:宫殿。夕:晚。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丙辰中秋节,欢畅痛饮到天亮,大醉,写这篇《水调歌头》,同时表达对弟弟子由的思念。理解诗意丙辰: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达旦:到天亮。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我想乘风回到天上去,只恐怕那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