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的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教(学)案_第1页
冬小麦的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教(学)案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3冬小麦的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教(学)案冬小麦的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教学目的:

掌握冬小麦田间管理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知识

教学重点:

冬小麦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

教学过程:

小麦是我国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全国播种面积为2800万公顷(4.2亿亩),单产(全国平均)在250千克/亩左右,冬小麦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地区和西北地区,其次为长江中下游地区;而东北地区则以春麦为主。做好麦田管理和小麦病虫草害的防治工作,对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冬小麦田间管理

各类麦田要抓紧越冬未返青前进行镇压、搂麦松土。对田间裂缝较多较大的麦田,应先搂后压,以弥实裂缝,防止早春寒风飕根。搂后镇压,还可保温提墒,防止或减轻早春冻害死苗。在冬末或早春镇压可抑制主茎旺长,促进分蘖发生,有利于增加穗数而提高产量。对无浇水条件的旱地小麦,均应在早春及时镇压,可起到一定的保墒防寒作用。而对于土壤不缺墒的麦田,返青时不要急于浇水追肥,仍以中耕松土提高地温为主,促苗早发稳长。根据

今年的播种普遍偏晚、土壤墒情较好的特殊情况,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管理类型:

(1)返青期群体中等偏小(每亩60万株以下)的麦田(或中低产田),返青后可蹲苗20天左右,待小麦春生第2叶出生前后再进行浇水追肥。追肥数量可控制在春季追肥总量的40%左右,推荐施肥量为每亩施尿素7公斤左右,以促进分蘖生长,争取穗数。待拔节后期(春生第5叶至6叶出生前后)再进行第二次肥水管理。追肥数量掌握在春季追肥总量的60%左右,推荐施肥量为每亩施尿素10公斤左右,以促进穗大粒多粒重,改善品质。

(2)返青期群体在每亩60万株以上的麦田(或高产麦田),地力较好墒情足的高产麦田,可推迟春季第一次肥水时期,蹲苗40天左右,待小麦拔节后期(春生第5

叶至6叶出生前后)再进行浇水追肥,计划在春季的施肥量可于此期一次施入,推荐施肥量为每亩施尿素15—20

公斤。这样既可蹲苗壮长、适当控制分蘖、降低基部节间长度、促使茎秆粗壮、防止后期倒伏,又可节约一次浇水成本,还可促进大穗大粒提高品质

(3)对于播种过晚、基本苗过大(每亩35万株以上)、冬前无分蘖的麦田,春季也不要急于浇水施肥,早春以保墒增温为主。春季第一次肥水管理可推迟在拔节前期(春生第4叶出生前后,小花分化期)进行,追肥数量占春季

计划施肥数量的80%左右,开花至灌浆初期再随水追施剩余的肥料。

(4)对于部分密度大、长势旺的麦田,或植株较高的品种,除掌握好肥水调控外,还可用化学调控的方法,在起身期(春生第3叶出生前后)适当喷施植物生长延缓剂(如壮丰安),控制植株旺长,缩短基部节间,降低株高,防止倒伏。例如,目前生产上应用较多的是20%的壮丰安乳油,每亩用量30—40毫升,对水30—40公斤进行叶面喷洒。特别注意要掌握好喷药时期,过早过晚都不利,同时要注意合理用量并喷洒均匀。

(5)叶面喷肥应掌握时间,叶面喷肥的最佳施肥时期为小麦抽穗到籽粒灌浆期,叶面喷肥提倡使用磷酸二氢钾或尿素溶液,每亩用0.5——1公斤,对水40——50公斤均匀喷洒。同时注意最好在晴天下午4点以后喷洒,以免烧伤叶片,有利于叶片吸收营养。有条件的各类麦田均进行叶面喷肥。

二、当前我国小麦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和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种植业结构的调整,耕作栽培制度的改变,小麦种植密度增加,肥水条件的改善,免耕、少耕和秸秆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小麦病虫呈加重危害的趋势。加上气候变暖,连续出现暖冬年份,以及年度间降雨不平衡,南涝北旱的情况频频发生等,致使病虫发生情况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1)在小麦病害中,主要有条锈病、纹枯病、白粉病和赤霉病四种最为重要。条锈病分布在西北地区(越冬越夏区)、西南的、长江中游(北部),黄河以南的和的南部。发生面积在1500万~2000万亩左右。发生程度随早春气候的适宜程度而不同,由于病原菌生理小种的变化,部分品种抗锈性丧失,存在着大面积流行的危险。南北主要产麦区的纹枯病及白粉病呈加重为害的趋势。赤霉病仍然是长江中下游麦区的主要威胁,并向北推移到黄河以南,东北麦区也有为害。此外,局部地区病毒病、颖枯病加重。

(2)小麦虫害,主要是穗期蚜虫发生普遍,华北、西北麦区常年发生面积要超过2亿亩。其次,在小麦返青拔节后(生长中期),特别是干旱年份,小麦吸浆虫,麦蜘蛛、麦叶蜂等在黄淮海麦区也需要防治。北方个别地区地下害虫(蝼蛄)和土蝗为害也重。

(3)麦田杂草群落发生变化,无论是阔叶草、禾本科杂草,在南北麦区均有严重为害需要加强除治。

三、麦田病虫草害的综合治理策略

麦田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策略:一是,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创造有利于小麦生长,不利于病虫繁殖的环境条件,以合理使用化学农药为主,辅以其它防治措施进行协调的防治。二是,要从麦田生态系出发,在小麦全生育期中重点抓好两头,一头是播种期防治保全苗,促壮苗,另一头是抓穗期防虫保增产这两个主要环节。此外,在小麦生长

中期(返青拔节后?抽穗前),特别是干旱年份,要加强虫情监测,达到防治指标的,也要及时防治。

四、关键防治技术措施

1、农业栽培措施。一是,推广抗耐病虫品种。在条锈病常发区,要继续压缩高感品种洛夫林、系小麦品种的种植,扩种抗病新品种,以、、等省为重点。黄淮海麦区要针对白粉病、纹枯病推广耐病品种,如冀麦36,冀麦37,71-3等品种,表现出发病晚,耐病性强。还有豫麦21,鲁麦14,中麦9号等抗性较好或耐病的品种。二是,注意作物布局,轮作倒茬、推广免耕、少耕和秸秆、地膜覆盖技术,搞好肥水管理等健身栽培措施,增强作物抵御病虫侵害的能力。

2、种子处理。药剂拌种能有效防治土传、种传病害、降低秋苗发病,使用吸性的药剂,还能推迟白粉病、纹枯病的发生,生产上推荐的拌种药有,20%粉锈宁(三唑酮)乳油,按种子重量的0.15%拌种;或33%的纹霉净(多?酮混剂)可湿性粉剂;2%的立克秀干拌种剂按种子重量的0.2%处理。40%的卫福悬浮剂或适时乐2.5%悬浮剂按种子的重量的0.1%~0.2%包衣种子,能控制锈病、白粉病、纹枯病、根腐病、赤霉病及叶斑病的浸染为害。

3、返青拔节期(或春季防治)。在条锈病常发区和黄淮海麦区,纹枯病、白粉病和根腐病混发区,要在搞好种子处理的情况下,继续分别选用粉锈宁、纹霉净、禾果利

或敌力脱等农药向小麦根部喷洒,防止病害向上扩散蔓延。

在干旱年份,防治麦蜘蛛可用1.6%阿维菌素6000~8000倍喷洒(或用菊酯类农药防治),防治麦叶峰,可用20%氰戊菊酯乳油,25%快杀灵(辛?氰乳油)2500~3000倍药液防治。对小麦吸浆虫可用5%辛硫磷乳油或50%敌敌畏乳剂150毫升,对水2~3千克,喷洒细土20~25千克,均匀洒施在麦垄中防治,或在小麦扬花期喷洒菊酯或敌敌畏防治成虫。

4、穗期重点防治蚜虫。在蚜虫盛发期,喷施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等对天敌安全的农药,效果显著。也可采用粉锈宁、灭幼脲或抗蚜威混合施药,兼防病虫。还可以与喷施叶面肥(磷酸二氢钾)结合起来进行。农民称之谓“一喷三防(防病、防虫、防早衰)”技术,增产作用明显。

5、麦田化学除草。可分为春小麦区、旱作冬麦区及稻作冬麦区三个防治类型。

(1)西北、东北及华北北部春麦区,重点防治野燕麦等禾本科杂草,兼顾阔叶杂草。每亩可选用40%燕麦畏170~200克,于小麦播种前,结合耙翻土地将药混入土壤处理。茎叶处理可选择6.9%骠马水乳剂40.7~58毫升,于春小麦3叶期至拔节期处理,阔叶杂草多的麦田增加75%的巨星或宝收0.5~0.6克。也可用72%2,4-D丁酯乳油50~60克、使它隆、百草敌等处理。

(2)黄淮海旱作冬麦区,重点防治阔叶杂草播娘蒿、田施花、藜、猪殃殃、刺儿菜等,可选用巨星,2,4-D丁酯,使它隆、百草敌等。在冬小麦返青或分蘖盛期至拔节前期,每亩用20%使它隆50~66.7毫升,加水20~30升,或用48%百草敌15~20毫升,每亩加水20~30升喷雾处理。

(3)南方稻作冬麦区,对看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