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定基础汇编试题专题14原子结构原子核和波粒二象性【含答案】_第1页
2022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定基础汇编试题专题14原子结构原子核和波粒二象性【含答案】_第2页
2022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定基础汇编试题专题14原子结构原子核和波粒二象性【含答案】_第3页
2022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定基础汇编试题专题14原子结构原子核和波粒二象性【含答案】_第4页
2022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定基础汇编试题专题14原子结构原子核和波粒二象性【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4原子结构、原子核和波粒二象性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为氢原子能级示意图的一部分,根据玻尔理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从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比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辐射出电磁波的波长长B.处于n=4的定态时电子的轨道半径r4比处于n=3的定态时电子的轨道半径r3小C.从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氢原子的能量减小,电子的动能减小D.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时辐射的光子可以使逸出功为2.5eV的金属发生光电效应A光电效应,A正确D错误;根据玻尔理论,能级越高,半径越大,所以处于n=4的定态时电子的轨道半径比处于n=3的定态时电子的轨道半径大,B错误;从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氢原子向外发射电子,能量减小,根据可知,电子越大的半径减小,则电子的动能增大,C错误.2.下列有关光的现象中,不能用光的波动性进行解释的是()A.光的衍射现象B.光的偏振现象C.泊松亮斑D.光电效应D光的衍射、偏振都是波特有的性质,故能说明光具有波动性(偏振是横波特有的属性),AB不符合题意;泊松亮斑是由于光的衍射形成的,能用光的波动性进行解释,故C不符合题意;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D符合题意.3.用波长为的紫外线照射钨的表面,释放出来的光电子中最大的动能是。由此可知,钨的极限频率是(

)。(普朗克常量,光速,结果取两位有效数字)A.B.C.D.B据可得:,代入数据得:故选B4.如图所示为氢原子能级的示意图,现有大量的氢原子处于n=4的激发态,当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若干不同颜色的光。关于这些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最容易发生衍射由n=4能级跃迁到n=1能级产生的光子波长最长B.由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产生的光子频率最小C.这些氢原子总共可辐射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D.用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辐射出的光照射逸出功为6.34eV的金属铂能发生光电效应DA:由图象根据可得:由n=4能级跃迁到n=1能级产生的光子频率最高,波长最短,最不容易衍射;故A错误B:由图象根据可得:由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产生的光子频率最小;故B错误C:大量的氢原子处于n=4的激发态,当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光子种数为;故C错误D: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辐射出的光子能量,照射逸出功为6.34eV的金属铂时,能发生光电效应;故D正确点睛:要区分一群原子跃迁时放出的光子种数和一个原子发生跃迁时放出的光子种数。5.以下关于物理学家对科学的贡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波尔的氢原子结构模型成功的解释了氢原子的发光机制B.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表明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只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C.伽利略测出了重力加速度并指出自由落体运动就是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法拉第在一次讲课中无意发现通电导线使下面的小磁针发生偏转的现象.他认为那是因为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的缘故AA波尔理论很好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波尔的氢原子结构模型成功的解释了氢原子的发光机制,故A正确;B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表明,打出的光电子的初动能与金属的逸出功和入射光的频率均有关,故B错误;C伽利略并未测出重力加速度,故C错误;D发现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的科学家是奥斯特,故D错,故选A6.已知钙和钾的截止频率分别为7.73×1014Hz和5.44×1014Hz,在某种单色光的照射下两种金属均发生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钙的逸出功大于钾的逸出功B.钙逸出的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大于钾逸出的电子的最大初动能C.比较它们表面逸出的具有最大初动能的光电子.钾逸出的光电子具有较大的波长D.比较它们表面逸出的具有最大初动能的光电子.钙逸出的光电子具有较大的动量A根据可知,钙的截止频率较大,则逸出功大于钾的逸出功,选项A正确;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可知可知,钙逸出的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小于钾逸出的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选项B错误;根据可知,比较它们表面逸出的具有最大初动能的光电子.钾逸出的光电子具有较小的波长,选项C错误;根据可知,比较它们表面逸出的具有最大初动能的光电子.钙逸出的光电子具有较小的动量,选项D错误;故选A.7.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一群氢原子处于n=3的激发态,在向较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向外发出光子,用这些光照射逸出功为2.49eV的金属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群氢原子能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其中从n=3跃迁到n=2所发出的光波长最短B.这群氢原子能发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其中从n=3跃迁到n=1所发出的光频率最小C.这群氢原子发出不同频率的光,只有一种频率的光可使金属钠发生光电效应D.金属钠表面发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9.60eVDeV=10.2eV,可见,E>2.49eV,能使金属钠的表面发生光电效应.从n=3跃迁到n=1发出的光子频率最高,发出的光子能量为△E=13.60-1.51eV=12.09eV.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Km=hv-W0得,最大初动能Ekm=12.09eV-2.49eV=9.60eV.故C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玻尔理论,以及掌握光电效应方程,并能灵活运用,同时掌握光电效应发生条件.8.下列有关科学家和所涉及到的物理史实中,正确的说法是:()A.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箔时发现了中子;B.卢瑟福的利用α粒子散射实验构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同时发现了质子;C.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成功解释的光电效应,证明光具有粒子性;D.普朗克建立了量子理论,玻尔解释了各种原子的发光现象。C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铍核时发现了中子,选项A错误;卢瑟福利用α粒子散射实验构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理论;同时他用α粒子轰击氮核发现了质子,选项B错误;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成功解释的光电效应,证明光具有粒子性,选项C正确;普朗克建立了量子理论,玻尔解释了氢原子的发光现象,选项D错误;故选C。9.关于近代物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轻核聚变反应方程中,X表示中子B.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揭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C.原子核的比结合能越大,该原子核越稳定D.分别用红光和紫光照射金属钾表面均有光电子逸出,红光照射时,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较大D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X表示中子,故A说法正确;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的结果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揭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故B说法正确;原子核的比结合能越大,该原子核越稳定,故C说法正确;分别用红光和紫光照射金属钾表面均有光电子逸出,红光照射时,由于红光的频率比紫光更小,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可知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较小,故D说法错误。所以选D。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发生a衰变时,新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中子数减少了4B.用不可见光照射金属一定比用可见光照射同种金属产生的光电子的初动能大C.由玻尔理论可知,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其电势能减小,核外电子的动能增大,原子总能量不变D.比结合能小的原子核结合成或分解成比结合能大的原子核时一定放出核能D发生α衰变时,电荷数少2,质量数少4,知中子数少2,A错误;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入射光的频率越大,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越大;不可见光的频率有比可见光大的,也有比可见光小的,B错误;由玻尔理论可知,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要释放一定频率的光子,能量减小,轨道半径减小,根据知,电子的动能增大,由于能量等于电子动能和电势能的总和,则电势能减小,C错误;比结合能小的原子核结合成或分解成比结合能大的原子核时会出现质量亏损,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得知,一定释放核能,D正确.11.2016年8月16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子通信的国家.在量子世界中,一个物体可以同时处在多个位置,一只猫可以处在“死”和“活的叠加状态上;所有物体都具有“波粒二象性”,既是粒子也是波;两个处于“纠缠态”的粒子即使相距遥远也具有“心电感应”,一个发生变化,另一个会瞬时发生相应改变。正是由于子具有这些不同于宏观物理世界的奇妙特性,才构成了量子通信安全的基石.在量子保密信中,由于量子的不可分割、不可克隆和测不准的特性,所以一旦存在窃听就必然会被发者察觉并规避.通过阅读以上材料可知:A.电磁波是量子化的B.量子不具有波粒二象性C.可以准确测定量子的位置D.量子相互独立互不干扰A电磁波是一份份的能量,所以电磁波是量子化的,同时也具有波粒二象性,A正确B错误;微观的粒子与光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不能准确测定量子的位置,C错误;由题可知,两个处于“纠缠态”的粒子,即使相距遥远也具有“心电感应”,一个发生变化,另一个会瞬时发生相应改变,故D错误.12.氢原子的基态能级E1=-13.6eV,第n能级En=,若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时发出的光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以下跃迁中放出的光也一定能使此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的是()A.从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B.从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C.从n=5能级跃迁到n=3能级D.从n=6能级跃迁到n=5能级An=2跃迁到n=1辐射的光子能量大于n=3跃迁到n=2辐射的光子能量,根据光电效应产生的条件知,一定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故A正确.从n=4跃迁到n=3,n=5跃迁到n=3,从n=6跃迁到n=5辐射的光子能量均小于n=3跃迁到n=2辐射的光子能量,都不一定能使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故BCD错误.故选A.13.如图所示是实验室用来研究光电效应原理的装置图,电表均为理想电表,当入射光的能量等于9eV时,灵敏电流表检测到有电流流过,当电压表示数等于5.5V时,灵敏电流表示数刚好等于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增大入射光的强度,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将增大B.若入射光的能量小于3.5eV,改变电源的正负极方向,则电流表示数可能会不等于0C.光电管材料的逸出功等于3.5eVD.增大入射光的波长,在电压表示数不变的情况下,电流表示数会变大C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光电效应的条件以及光电效应方程EKm=hγ-W0,知道光电效应的条件是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光强有关.14.我国科学家潘建伟院士预言十年左右量子通信将“飞”入千家万户。在通往量子论的道路上,一大批物理学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玻尔在1900年把能量子引入物理学,破除了“能量连续变化”的传统观念B.爱因斯坦最早认识到了能量子的意义,提出光子说,并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C.德布罗意第一次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提出了定态和跃迁的概念D.普朗克大胆地把光的波粒二象性推广到实物粒子,预言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B普朗克在1900年把能量子引入物理学,破除了“能量连续变化”的传统观念,故A错误;爱因斯坦最早认识到了能量子的意义,为解释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提出了光子说,并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故B正确;玻尔第一次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提出了定态和跃迁的概念,故C错误;德布罗意大胆地把光的波粒二象性推广到实物粒子,预言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故D错误;故选B.15.(4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并提出了原子的栆糕模型B.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热核反应C.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是因为该束光的强度小D.将放射性元素掺杂到其它稳定元素中,并降低其温度,该元素的半衰期将增大AB试题分析: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并提出了原子的栆糕模型也叫西瓜模型,所以A正确;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热核反应(轻核聚变),故B正确;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是因为该束光的频率小,所以C错误;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物理、化学性质无关,故温度降低,半衰期不变,所以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原子模型、热核反应、光电效应、半衰期16.分别用波长为λ和的单色光照射同一金属板,发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之比为1∶2,以h表示普朗克常量,c表示真空中的光速,则此金属板的逸出功为A.B.C.D.B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可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k=−W

;根据题意:λ1=λ,λ2=λ,Ek1:EK2=1:2

;则联立可得逸出W=,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17.如图为氢原子能级图,5种金属的逸出功如下表:大量处在n=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产生多种不同频率的光。现将其中频率最大的光,分别照射在以上5种金属的表面。则在这五种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中,最大的动能约为A.7.77eVB.10.61eVC.11.46eVD.12.75eVB在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从n=4跃迁到n=1的能级时,产生的光的频率最大,即,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Km=hv-W0得,从4能级到1能级跃迁发出的光子照射金属铯产生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为:12.75-2.14=10.61eV,故B正确,ACD错误。18.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研究光电效应中光电流强度与照射光的强弱、频率等物理量的关系.图中A,K两极间的电压大小可调,电源的正负极也可以对调.分别用a,b,c三束单色光照射,调节A,K间的电压U,得到光电流I与电压U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A.单色光a和c的频率相同,但a的光强更强些B.单色光a和c的频率相同,但a的光强更弱些C.单色光b的频率小于a的频率D.改变电源的极性不可能有光电流产生A光电流恰为零,此时光电管两端加的电压为截止电压,对应的光的频率为截止频率,可知,ac光对应的截止频率小于b光的截止频率,根据eU截=mvm2=hγ-W,入射光的频率越高,对应的截止电压U截越大.a光、c光的截止电压相等,所以a光、c光的频率相等;当a、c光照射该光电管,因频率相同,则a光对应的光电流大,因此a光子数多,那么a光的强度较强,故A正确,BC错误;若改变电源的极性,仍可能有光电流产生,但电流大小会发生变化,故D错误;故选A.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截止电压、截止频率,以及理解光电效应方程eU截=mvm2=hγ-W,同时理解光电流的大小与光强有关.19.如图所示,一束复色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两束单色光a、b,用这两束单色光a、b分别照射同一光电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a光恰能发生光电效应,则b光一定不能发生光电效应B.若b光恰能发生光电效应,则a光可能发生光电效应C.若a、b光都能发生光电效应,则a光的饱和电流小D.若a、b光都能发生光电效应,则a光的遏制电压低D根据折射率定义公式,从空气斜射向玻璃时,入射角相同,光线a对应的折射角较大,故光线a的折射率较小,即na<nb,a光的频率较小,若a光恰能发生光电效应,则b光一定能发生光电效应;若b光恰能发生光电效应,则a光一定不能发生光电效应,选项A错误;饱和光电流大小与光的频率无关,只与光强有关,选项C错误;a光频率较小,根据E=hγ,则a光光子能量较小,则a光束照射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较小,根据,则a光的遏止电压低,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关键依据光路图来判定光的折射率大小,然后根据折射率定义公式比较折射率大小,学会判定频率高低的方法,同时掌握光电效应方程,及遏止电压与最大初动能的关系.20.某单色光在真空中的波长为,已知真空中的光速为c,普朗克常量为h,则该单色光每个光子的能量为()A.hcλB.C.D.C根据爱因斯坦光子说,1个光子的能量E=hγ,其中γ为光子的频率,而光速c=λγ,故一个光子的能量:,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子的衍射图样表明电子具有波动性B.氢原子从某激发态跃迁至基态要吸收特定频率的光子C.在光电效应现象中,金属的逸出功随入射光的频率增大而增大D.在光电效应现象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有关A22.入射光照射到某金属表面上发生光电效应,若入射光的强度减弱,而频率保持不变,那么A.从光照射金属表面到发射出光电子之间的时间间隔将明显增加B.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将减小C.单位时间内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数目将减少D.有可能不发生光电效应C试题分析:A、光的强弱影响的是单位时间内发出光电子的数目,不影响发射出光电子的时间间隔.故A错误.B、根据光电效应方程知,EKM=hγ﹣W0知,入射光的频率不变,则最大初动能不变.故B错误.C、单位时间内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数目将减少,光电流减弱,C正确.D、入射光的频率不变,则仍然能发生光电效应.故D错误.故选C.2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有()A.太阳内部发生的核反应是热核反应B.光电效应揭示了光具有粒子性C.动量相同的质子和电子,它们的德布罗意波的波长相等D.原子核发生一次β衰变,该原子外层就失去一个电子DA、太阳的能量来自于其内部发生的热核反应即聚变反应,A正确;B、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故B正确;C、根据可知,动量相同的质子和电子,它们的德布罗意波的波长一定相等,故C正确;D、衰变的实质是原子核内一个中子转变为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电子释放出来,不是来自核外电子,故D错误。24.如图是光控继电器的示意图,K是光电管的阴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a端应是电源的正极B.只要有光照射K,衔铁就被电磁铁吸引C.只要照射K的光强度足够大,衔铁就被电磁铁吸引D.只有照射K的光频率足够大,衔铁才被电磁铁吸引AD试题分析:光电子从K极射出,然后在光电管中被加速,故a应为电源的正极,选项A正确;只有照射K的光频率足够大,才能在K极发生光电效应,从而产生电流,经放大器放大后通过电磁铁,衔铁才被电磁铁吸引,选项D正确,BC错误;故选AD.考点:光电管.25.如图所示,用频率为v0的光照射某金属能够使验电器指针张开,当用频率为2v0的单色光照射该金属时()A.一定能发生光电效应B.验电器指针带负电C.金属的逸出功增大D.逸出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为原来的2倍A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光电效应的条件,以及掌握光电效应方程Ekm=hγ-W0.注意最大初动能与频率不成正比,及理解逸出功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26.a、b是两束频率不同的单色光,已知a光频率低于b光频率,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用a光做衍射实验,衍射现象更明显B.若用b光做衍射实验,衍射现象更明显C.光束中a光子的能量较大D.若用a光做光电效应实验,没有光电子打出,则用b光做光电效应实验一定有光电子打出A因a光频率低于b光频率,则a光波长大于b光波长,若用a光做衍射实验,衍射现象更明显.故A正确,B错误.a光频率低于b光频率,光束中a光子的能量较小.故C错误.若用a光做光电效应实验,没有光电子打出,说明a光的频率小于金属的极限频率,若用b光做光电效应实验,则b光的频率不一定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即也不一定有光电子打出,故D错误.故选A.27.关于光的波粒二象性,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波粒二象性指光有时表现为波动性,有时表现为粒子性。B.个别光子易表现出粒子性,大量光子易表现出波动性。C.能量较大的光子其波动性越显著。D.光波频率越高,粒子性越明显。C试题分析:波粒二象性指光有时表现为波动性,有时表现为粒子性,选项A正确;个别光子易表现出粒子性,大量光子易表现出波动性,选项B正确;能量较大的光子频率较大,则其粒子性越显著,选项C错误;光波频率越高,粒子性越明显,选项D正确;故选C。考点:光的波粒二象性28.用如图的装置研究光电效应现象,当用光子能量为3.0eV的光照射到光电管上时,电流表G的读数为0.2mA,移动变阻器的触点c,当电压表的示数大于或等于0.7V时,电流表读数为0,则A.电键K断开后,没有电流流过电流表GB.所有光电子的初动能为0.7eVC.光电管阴极的逸出功为2.3eVD.改用能量为1.5eV的光子照射,电流表G也有电流,但电流较小C光电管两端接的是反向电压,当电键断开后,光电管两端的电压为零,逸出的光电子能够到达另一端,则仍然有电流流过电流表G,故A错误.当电压表的示数大于或等于0.7V时,电流表读数为0,可知遏止电压为0.7V,根据动能定理得,eUc=Ekm,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0.7eV,故B错误.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得,Ekm=hv-W0,则逸出功W0=hv-Ekm=3.0-0.7eV=2.3eV,故C正确.改用能量为1.5eV的光子照射,因为光子能量小于逸出功,则不会发生光电效应,没有光电流,故D错误.故选C.29.图为红光或紫光通过双缝或单缝所呈现的图样,则()A.甲为紫光的干涉图样B.乙为紫光的干涉图样C.丙为红光的干涉图样D.丁为红光的干涉图样B双缝衍射中条纹间距相等,AB为双缝衍射图样,根据可知红光波长较大,亮纹间距较大,B对;30.激光具有相干性好、平行度好、亮度高等特点,在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下面关于激光的叙述正确的是()A.激光是纵波B.频率相同的激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波长相同C.两束频率不同的激光能产生干涉现象D.利用激光平行度好的特点可以测量月球到地球的距离D试题分析:光可以发生偏振现象,说明光为横波,所以A错。频率相同的光,根据可知,介质不同,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因此波长不同,所以B错。发生干涉需要两列完全相同频率的波,所以C错。利用激光平行度好的特点可以测量月球到地球的距离,D正确考点:光的性质点评:本题考查了归于光的波动性的理解。光能够发生波特有现象:干涉、衍射,从而表明光具有波动性。31.如图所示是用光照射某种金属时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频率的变化图线,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由图可知()A.该金属的极限频率为4.27×1014HzB.该金属的极限频率为5.5×1014HzC.该图线的斜率表示普朗克常量D.该金属的逸出功为0.5eVAC由光电效应方程Ekm=hν-W知图线与横轴交点为金属的极限频率,即ν0=4.3×1014Hz,故A正确,B错误;该图线的斜率为普朗克常量,故C正确;金属的逸出功,故D错误.故选AC.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光电效应方程,知道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频率的关系,并掌握光电效应方程,以及知道逸出功与极限频率的关系,结合数学知识即可进行求解,同时注意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2.研究光电效应的电路如图所示。用频率相同、强度不同的光分别照射密封真空管的钠极板(阴极K),钠极板发射出的光电子被阳极A吸收,在电路中形成光电流。下列光电流I与A、K之间的电压UAK的关系图象中,正确的是()A.B.C.D.C根据光电效应方程,联立知,遏止电压越大,入射光的频率越大,光照强度越大,饱和电流越大,所以C正确;A、B、D错误。33.关于对微观粒子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粒子的位置和动量可以同时确定B.粒子的运动没有确定的轨迹C.单个粒子的运动没有规律D.粒子在某一时刻的加速度由该时刻粒子受到的合力决定B点睛:在宏观世界里找不到既有粒子性又有波动性的物质,同时波长长的可以体现波动性,波长短可以体现粒子性.34.如图所示,当开关K断开时,用光子能量为2.5eV的一束光照射阴极P,发现电流表读数不为零.合上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发现当电压表读数小于0.60V时,电流表读数不为零;当电压表读数大于或等于0.60V时,电流表读数为零.由此可知阴极材料的逸出功为()A.1.9eVB.0.6eVC.2.5eVD.3.1eVA由题意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k=eU0=0.60eV,所以根据光电效应方程hν=mv2+W可得W=hν-mv2=(2.5-0.60)eV=1.9eV.故选A.3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B.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可用光的波动性解释C.一束光照到某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是因为该束光的频率低于极限频率D.氢原子从较低能级跃迁到较高能级时,棱外电子的动能增大,势能减小C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选项A错误;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不能使用光的波动性解释,而普朗克借助于能量子假说,完美的解释了黑体辐射规律,破除了“能量连续变化”的传统观念.故B错误;根据光电效应的规律,一束光照到某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是因为该束光的频率低于极限频率,选项C正确;氢原子从较低能级跃迁到较高能级时,棱外电子的动能减小,势能增大,选项D错误;故选C.36.利用光电管研究光电效应实验如图所示,用频率为ν的可见光照射阴极K,电流表中有电流通过,则()A.用紫外线照射,电流表不一定有电流通过B.用红光照射,电流表一定无电流通过C.用频率为ν的可见光照射K,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移到A端时,电流表中一定无电流通过D.用频率为ν的可见光照射K,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向B端滑动时,电流表示数可能不变D试题分析:用频率为的可见光照射阴极K,电表中有电流通过,知该可见光照射阴极,发生光电效应.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是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可见光照射阴极,可以发生光电效应,用紫外光照射,因为紫外光的频率大于可见光的频率,所以一定能发生光电效应,所加的电压是正向电压,则一定有电流通过,A错误;红外光的频率小于红光,不一定能发生光电效应,不一定有电流通过,B错误;频率为的可见光照射K,变阻器的滑片移到A端,两端的电压为零,但光电子有初动能,故电流表中仍由电流通过,C错误;频率为的可见光照射K,一定能发生光电效应,变阻器的滑片向B端滑动时,可能电流已达到饱和电流,所以电流表示数可能增大,可能不变,D正确.37.如图所示为康普顿效应示意图,光子与一个静止的电子发生碰撞,图中标出了碰撞后电子的运动方向.设碰前光子频率为ν,碰后为ν′,则关于光子碰后的运动方向和频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可能沿图中①方向B.可能沿图中②方向C.ν=ν′D.ν<ν′B光子与电子碰撞过程满足动量守恒,总动量与碰前光子动量方向一致大小相等,故光子可能的运动方向为②方向,故A错误,B正确;碰撞过程光子能量减小,因此频率减小,所以v>v′,故CD错误;故选B.38.入射光照射到某金属表面上发生光电效应,若入射光的强度减弱,而频率保持不变,那么A.从光照射金属表面到发射出光电子之间的时间间隔将明显增加B.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将减小C.单位时间内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数目将减少D.有可能不发生光电效应C试题分析:A、光的强弱影响的是单位时间内发出光电子的数目,不影响发射出光电子的时间间隔.故A错误.B、根据光电效应方程知,EKM=hγ﹣W0知,入射光的频率不变,则最大初动能不变.故B错误.C、单位时间内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数目将减少,光电流减弱,C正确.D、入射光的频率不变,则仍然能发生光电效应.故D错误.故选C.39.在中子衍射技术中,常利用热中子研究晶体的结构,因为热中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与晶体中原子间距相近.已知中子质量m=1.67×10-27kg,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可以估算德布罗意波长λ=1.82×10-10m的热中子动能的数量级为(A.10-17JB.10-19JC.10-21JD.10-24JC试题点评:考查宏观物质的描述特征40.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一群氢原子处于n=4的激发态,在向基态跃迁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这群氢原子能发出3种频率不同的光,其中从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所发出光的波长最长B.这群氢原子能发出6种频率不同的光,其中从n=4能级跃迁到n=l能级所发出光的频率最小C.在这群氢原子发出的光子中,从n=4能级跃迁到能级所发出光子能量最大D.用从n=2能级跃迁到n=l能级所发出光照射逸出功为3.20eV的某金属,则从金属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初动能一定为7.00eVC根据知,这群氢原子能发出6种频率不同的光,其中从n=4跃迁到n=3所发出光的波长最大,频率最小,故AB错误.在这群氢原子发出的光子中,从n=4能级跃迁到n=1能级所发出光子能量最大,选项C正确;从n=2能级跃迁到n=l能级辐射光子的能量为(-3.4)=(-13.6)=10.2eV,则用从n=2能级跃迁到n=l能级所发出光照射逸出功为3.20eV的某金属,则从金属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一定为10.2-3.20=7.00eV,选项D错误;故选C.点睛:题考查了能级跃迁与光电效应的综合运用,知道能量差越大,辐射的光子频率越大,波长越短.注意根据光电效应方程求解的是最大初动能.4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密立根用摩擦起电的实验发现了电子;B.密立根用摩擦起电的实验测定了元电荷的电荷量;C.密立根用油滴实验发现了电子;D.密立根用油滴实验测定了元电荷的电荷量。D密立根用油滴实验测定了元电荷的电荷量,密立根用油滴实验测定了元电荷的电荷量,故D正确.4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子、中子和氘核的质量分别为m1、m2、m3,则质子与中子结合为氘核的反应是人工核转变,放出的能量为(m3-m1-m2)c2B.玻尔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提出了定态和跃迁的概念,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C.紫外线照射到金属锌板表面时能够产生光电效应,则当增大紫外线的照射强度时,从锌板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随之增大D.半衰期是反映放射性元素天然衰变的统计快慢,若使放射性物质的温度升高,其半衰期将减小BA、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当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结合成一个氘核时,质量亏损为:,因此核反应放出的能量:,A错误;B、玻尔原子理论第一次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提出了定态和跃迁的概念,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B正确;C、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光照强度无关,因此增大光照强度,光子的最大初动能不变,C错误;D、半衰期不随物理状态与化学状态而改变,所以温度升高,半衰期不变,D错误;故选B。4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B.一群处于n=3能级激发态的氢原子,自发跃迁时能发出最多6种不同频率的光C.放射性元素发生一次β衰变,原子序数增加1D.的半衰期约为7亿年,随着地球环境的不断变化,半衰期可能变短C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故A错误;一群处于n=3能级激发态的氢原子,自发跃迁时能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分别是从n=3到n=2,从n=3到n=1,从n=2到n=1,故B错误;根据质量数与质子数守恒,则有放射性元素发生一次β衰变,原子序数增加1,故C正确;半衰期不随着地球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故D错误;故选C.44.氢原子的能级如图所示,已知可见光的光子能量范围约为1.62eV-3.11e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处于n=2能级的氢原子可以吸收任意频率的紫外线,并发生电离B.大量氢原子从高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具有显著的热效应C.大量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能发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D.大量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能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可见光C紫外线的频率大于3.11eV,n=2能级的氢原子若发生电离需要吸收的最小能量是3.4eV,故n=2能级的氢原子吸收紫外线后,氢原子不一定能发生电离.故A错误.氢原子从高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子能量小于3.4eV,不一定小于可见光的频率,则不可能为红外线.所以发出的光不具有热的作用.故B错误;根据计算出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能发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故C正确;大量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能发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子.因为可见光的光子能量范围约为1.62eV~3.11eV,满足此范围的有:n=4到n=2,n=3到n=2.所以可将有2种不同频率的可见光.故D错误.故选C.45.原子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汤姆孙发现阴极射线射出的粒子流是电子,并且求出了电子的荷质比B.为了解释原子中正负电荷分布问题,勒纳德提出了“枣糕模型”C.盖革和马斯顿通过粒子的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D.玻尔首次将量子化引入到原子领域,其提出的原子结构假说适用于所有原子A汤姆孙通过阴极射线在电场和在磁场中的偏转实验,发现了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的粒子组成该粒子为电子,并测出了该粒子的比荷,故A正确;汤姆生发现了原子内有带负电的电子,提出了枣糕模型,故B错误;卢瑟福通过粒子的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C错误;玻尔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其理论能够解释氢原子光谱的特征,但不能够解释所有原子光谱的特征,故D错误。所以A正确,BCD错误。46.氢原子能级如图所示,已知可见光光子的能量在1.61eV~3.10eV范围内,则下列选项说法正确的是:A.氢原子能量状态由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放出光子为可见光B.大量氢原子处于n=4能级时,向低能级跃迁能发出6种频率的光子C.氢原子光谱是连续光谱D.氢原子处于n=2能级时,可吸收2.54eV的能量跃迁到高能级B47.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A.卢瑟福提出核式结构模型,很好的解释了粒子散射实验中的现象B.电子穿过晶体时会产生衍射图样,这证明了电子具有粒子性C.借助于能量子的假说,爱因斯坦得出了黑体辐射的强度按波长分布的公式,与实验符合非常好D.射线是高速电子流,它的穿透能力比射线和射线都弱A卢瑟福提出核式结构模型,很好的解释了粒子散射实验中的现象,A正确;衍射是波的特性,故电子穿过晶体时会产生衍射图样,这证明了电子具有波动性,B错误;普朗克引入能量子的概念,得出黑体辐射的强度按波长分布的公式,与实验符合得非常好,并由此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故C错误;射线是高速电子流,它的穿透能力比射线弱,比射线强,故D错误.48.关于光谱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连续光谱和明线光谱都是发射光谱B.明线光谱的谱线叫做原子的特征谱线C.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发射光谱是连续光谱,只有金属蒸气的发射光谱是明线光谱D.在吸收光谱中,低温气体原子吸收的光恰好就是这种气体原子在高温时发出的光C发射光谱物体发光直接产生的光谱叫做发射光谱.发射光谱有两种类型:连续光谱和明线光谱,故A说法正确;明线光谱的谱线叫做原子的特征谱线,故B说法正确;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发射光谱是连续光谱,并不是只有金属蒸气的发射光谱是明线光谱,故C说法错误;在吸收光谱中,低温气体原子吸收的光恰好就是这种气体原子在高温时发出的光,故D说法正确。所以选C。49.如图所示为氢原子能级示意图,现有大量的氢原子处于n=4的激发态,当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若干种不同频率的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些氢原子总共可辐射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B.由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产生的光频率最小C.用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辐射出的光照射逸出功为6.34eV的金属铂能发生光电效应D.由n=4能级跃迁到n=1能级产生的光波长最长C根据,所以这些氢原子总共可辐射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A错误;由图可知当核外电子从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时,能级差最小,所以放出光子的能量最小,频率最小,故B错误;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辐射出的光子能量E=-3.4-(-13.6)eV=10.2eV,大于逸出功,能发生光电效应,C正确;由图可知,由n=4能级跃迁到n=1能级过程中释放能量最大,则对应的光子的能量最大,波长最短,D错误.5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有复杂的结构B.α、β和γ三种射线,α射线的穿透力最强C.衰变成Pb要经过6次β衰变和8次α衰变D.根据玻尔理论可知,一个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能辐射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C天然放射现象中,原子核发生衰变,生成新核,同时有中子产生,因此说明了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故A错误;、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电离能力最弱.α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弱,电离能力最强,故B错误;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知,α衰变一次质量数减少4个,次数,β衰变的次数为n=88×2+82-92=6要经过8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因此铀核衰变为铅核要经过6次β衰变和8次α衰变,故C正确;一个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能辐射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选项D错误;故选C.点睛:考查天然放射现象的作用,理解三种射线的电离与穿透能力及跃迁种类的计算,注意一个与一群氢原子的区别.51.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当氢原子发生下列能级跃迁时,辐射光子波长最短的是()A.从n=6跃迁到n=4B.从n=5跃迁到n=3C.从n=4跃迁到n=2D.从n=3跃迁到n=1D原子在发生跃迁时,辐射的光子波长最短的,对应频率最大的,也就是能级差最大的跃迁,题中四种跃迁中,从n=3跃迁到n=1的能级差最大,故选项D正确,ABC错误;故选D.52.卢瑟福利用镭源所放出的α粒子,作为炮弹去轰击金箔原子,测量散射α粒子的偏转情况。下列叙述中符合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事实的是()A.大多数α粒子在穿过金箔后发生明显的偏转B.少数α粒子在穿过金箔后几乎没有偏转C.大多数α粒子在撞到金箔时被弹回D.极个别α粒子在撞到金箔时被弹回D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的事实是;大多数α粒子在穿过金箔后方向不变;少数α粒子方向发生偏转;极少数偏转角超过900,甚至有的被反向弹回;则选项D正确,ABC错误;故选D.5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了原子核内有中子存在B.核泄漏事故污染物137CS能够产生对人体有害的辐射,其核反应方程式为,可以判断x为电子C.若氢原子从n=6能级向n=1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光不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氢原子从n=6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光也不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D.质子、中子、粒子的质量分别是m2、m2、m3,质子和中子结合成一个α粒子,释放的能量是A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理论,选项A错误;核泄漏事故污染物137CS能够产生对人体有害的辐射,其核反应方程式为,可以判断x质量数为零,电荷数为-1,即为电子,选项B正确;因氢原子从n=6能级向n=1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光的能量大于氢原子从n=6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光的能量,则根据光电效应理论,若氢原子从n=6能级向n=1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光不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氢原子从n=6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光也不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选项C正确;质子、中子、粒子的质量分别是m2、m2、m3,因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结合成一个α粒子,则质量亏损为,释放的能量是E=Δmc2=,选项D正确;此题选择不正确的选项,故选A.54.关于原子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各种原子的发射光谱都是连续谱B.汤姆孙根据气体放电管实验断定阴极射线是带负电的粒子流,并求出了这种粒子的比荷C.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表明:原子中带正电部分的体积很小,但几乎占有全部质量,电子在正电体的外面运动D.玻尔在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普朗克的量子概念,提出了玻尔的原子模型A55.氢原子能级如图所示,当氢原子从n=3跃迁到n=2的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为656nm。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氢原子从n=2跃迁到n=1的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大于656nmB.用波长为325nm的光照射,可使氢原子从n=1跃迁到n=2的能级C.一群处于n=3能级上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产生3种谱线D.用波长为633nm的光照射,不能使氢原子从n=2跃迁到n=3的能级CD试题分析:从n=3跃迁到n=2的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为656nm,即有:,而当从n=2跃迁到n=1的能级时,辐射能量更多,则频率更高,则波长小于656nm.故A错误.当从n=2跃迁到n=1的能级,释放的能量:=[-3.4-(-13.6)]×1.6×10-19,则解得,释放光的波长是λ=122nm,则用波长为122nm的光照射,才可使氢原子从n=1跃迁到n=2的能级.故B错误.根据数学组合,可知一群n=3能级上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产生3种谱线,故C正确;同理,氢原子的电子从n=2跃迁到n=3的能级,必须吸收的能量为△E′,与从n=3跃迁到n=2的能级,放出能量相等,因此只能用波长656nm的光照射,才能使得电子从n=2跃迁到n=3的能级.故D正确.故选CD.考点:波尔理论56.仔细观察氢原子的光谱,发现它只有几条分离的不连续的亮线,其原因是()A.氢原子只有几个能级B.氢原子只能发出平行光C.氢原子有时发光,有时不发光D.氢原子辐射的光子的能量是不连续的,所以对应的光的频率也是不连续的D试题分析:根据玻尔理论可知,氢原子的能量不连续的,辐射的光子的能量是不连续的,辐射的光子频率满足hv=Em-En,所以辐射的光子频率不连续.故D正确,A、B、C错误.考点:氢原子的能级公式和跃迁5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照射到金属表面上的光足够强,金属就一定会发出光电子B.是卢瑟福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C.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不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变短D.一个处于量子数n=4能级的氢原子,最多可辐射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子CA、光照射金属表面,不一定发生光电效应,发生光电效应,需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故A错误;B、卢瑟福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是故B错误;C、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只取决于原子核本身,与温度无关,故C正确;D、根据=6知,一群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能辐射出六种不同频率的光子,故D错误。故选:C。58.物理学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促进了物质生产的繁荣与人类文明的进步。关于对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认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伽利略利用理想斜面实验,说明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玻尔的原子模型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成因C.卡文迪许利用扭秤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被誉为能“称出地球质量的人”D.卢瑟福通过研究天然放射性现象,提出了“核式结构模型”D59.氦氖激光器能产生三种波长的激光,其中两种波长分别为λ1=0.6328μm,λ2=3.39μm.已知波长为λ1的激光是氖原子在能级间隔为ΔE1=1.96eV的两个能级之间跃迁产生的.用ΔE2表示产生波长为λ2的激光所对应的跃迁的能级间隔,则ΔE2的近似值为()A.10.50eVB.0C.0.53eVD.0.37eVD氦氖激光器能产生三种波长的激光,其中两种波长分别为λ1=0.632

8

μm,λ2=3.39

μm.辐射光子的能量与能级差存在这样的关系△E=,△E1=,△E2=,联立两式得,△E2=0.37eV.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60.红宝石激光器的工作物质红宝石含有铬离子的三氧化二铝晶体,利用其中铬离子产生激光.铬离子的能级图中,E1是基态,E2是亚稳态,E3是激发态,若以脉冲氙灯发出的波长为λ1的氯光照射晶体,处于基态的铬离子受到激发而跃迁到E3,而后自发地跃迁到E2,释放出波长为λ2的光子,处于亚稳态E2的离子跃迁到基态时辐射出的光就是激光,这种激光的波长为()A.B.C.D.A由题意,根据△E=可得:E3-E1=;E3-E2=;设处于亚稳态E2的离子跃迁到基态时辐射出的光就是激光,这种激光的波长为λ3,则E2-E1=;由以上各式可得λ3=,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61.用大量具有一定能量的电子轰击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观测到了一定数目的光谱线。调高电子的能量再次进行观测,发现光谱线的数目比原来增加了5条。用Δn表示两次观测中最高激发态的量子数n之差,E表示调高后电子的能量。根据氢原子的能级图可以判断,Δn和E的可能值为()A.Δn=1,13.22eV<E<13.32eVB.Δn=2,13.22eV<E<13.32eVC.Δn=1,12.75eV<E<13.06eVD.Δn=2,12.75eV<E<13.06eVAD最高激发态量子数之差和最高能级量子数之差相同,因此设氢原子原来的最高能级为n,则调高后的能级为,则有,即①讨论:当时,n=5,调整后的能级为n=6,此时能极差为,因此提高电子的动能应该大于此时的能级差,但是应该小于基态和第7能级之间的能级差,否则将跃迁到更高能级,即小于.所以,.当时,n=2,调整后的能级为n=4,此时能极差为,因此提高电子的动能应该大于此时的能级差,但是应该小于基态和第5能级之间的能级差,否则将跃迁到更高能级,即小于,所以,,故AD正确.本题要明确产生光线数目m和能级n之间的关系,即,氢原子吸收电子能量时只吸收对应能级之间的能量差,即能量的吸收应该满足量子化.62.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离核较远的轨道跃迁到离核较近的轨道上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核外电子受力变小B.原子的能量减少,电子的动能增加C.氢原子要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D.氢原子要放出一定频率的光子BD试题分析:根据库仑引力的公式确定受力的变化,通过能量的变化确定是吸收光子还是释放光子.解:A、根据F=得,轨道半径减小,则核外电子受力变大.故A错误;B、从距核较远的轨道跃迁到离核较近的轨道过程中,能级减小,总能量减小,根据=知,电子的动能增加.故B正确;C、从距核较远的轨道跃迁到离核较近的轨道过程中,总能量减小,要放出一定频率的光子,故C错误,D正确;故选:BD.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放出光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吸收光子.6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玻尔对氢原子光谱的研究导致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的建立B.可利用某些物质在紫外线照射下发出荧光来设计防伪措施C.天然放射现象中产生的射线都能在电场或磁场中发生偏转D.观察者与波源互相远离时接收到波的频率与波源频率相同B卢瑟福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导致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的建立,选项A错误;可利用某些物质在紫外线照射下发出荧光来设计防伪措施,选项B正确;天然放射现象中产生的射线中,α射线和β射线都能在电场或磁场中发生偏转,γ射线不能在电场或磁场中发生偏转,选项C错误;根据多普勒效应,观察者与波源互相远离时接收到波的频率比波源频率小,选项D错误;故选B.64.以下是有关近代物理内容的若干叙述,其中正确的是A.原子核的比结合能越大越稳定B.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可能是因为这束光的光照强度太小C.按照玻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的势能减小,但原子的能量增大D.原子核发生一次β衰变,该原子外层就失去一个电子A原子核的比结合能越大越稳定,选项A正确;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可能是因为这束光的频率太小,选项B错误;按照玻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的势能增大,动能减小,原子的能量增大,选项C错误;原子核的β衰变过程是中子转变为质子而释放出电子的过程,核外电子没有参与该反应中;故D错误;故选A.65.关于近代物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α射线是高速运动的氦原子核B.核聚变反应方程中,表示质子C.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照射光的频率成正比D.玻尔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其理论能够解释氢原子光谱的特征D试题分析:α射线是高速运动的氦核流,不是氦原子.故A错误.核聚变反应方程12H+13H-→24He+01n中,01n表示中子.故B错误.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km=-W0,知最大初动能与照射光的频率成线性关系,不是成正比,故C错误.玻尔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其理论能够解释氢原子光谱的特征.故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了光电效应方程、玻尔理论等知识66.下列现象中,与原子核内部变化有关的是A.粒子散射B.光电效应C.天然放射现象D.原子发光现象Cα粒子散射实验表明了原子内部有一个很小的核,并没有涉及到核内部的变化,故A错误;光电效应是原子核外层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逸出,没有涉及到原子核的变化,B错误;天然放射现象是原子核内部发生变化自发的放射出α粒子或电子,从而发生α衰变或β衰变,反应的过程中核内核子数,质子数,中子数发生变化,C正确;原子发光是原子跃迁形成的,即电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释放的能量以光子形式辐射出去,没有涉及到原子核的变化,D错误.67.关于近代物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轻核聚变反应方程中,X表示电子B.卢瑟福基于α粒子散射实验的事实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C.分别用红光和紫光照射金属钾表面均有光电子逸出,紫光照射时,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较大D.基态的一个氢原子吸收一个光子跃迁到n=3激发态后,可能发射2种频率的光子A68.下面叙述中正确的是A.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不能吸收23eV光子B.质子的发现核反应方程为:N+He→O+

HC.Bi的半衰期是5天,1000个Bi经过10天后一定衰变了750个D.结合能大的原子核,其比结合能也大,原子核相对不稳定BA、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发生能级跃迁时,只能吸收或辐射一定频率的光子,管子的能量等于量能级间的能量差,氢原子的最小能量为-13.6eV,若吸收的光子能量大于13.6eV,则将发生电离,A错误;B、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为:,B正确;C、半衰期是对大量的放射性元素的原子衰变的统计结果,哪个衰变,哪个不衰变是随机的,所以1000个经过10天后不一定衰变了750个,C错误;D、结合能大的原子核,其比结合能不一定大,还与核子个数有关,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相对越稳定,D错误;故选B。69.氢原子从n=4的激发态直接跃迁到n=2的激发态时,发出蓝色光,则当氢原子从n=5的激发态直接跃迁到n=2的激发态时,可能发出的是()A.红外线B.红光C.紫光D.γ射线C试题分析:根据跃迁理论从从n=4的激发态直接跃迁到n=2的能态时,放出光子的能力,从n=5的激发态直接跃迁到n=2的能态时,放出光子的能力,光子能力变大,频率变大,故可能是紫光,射线是从原子核内发出的,所以C正确;A、B、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玻尔原子结构假说70.下列关于放射线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放射线可以用来进行工业探伤B.放射线可以使细胞发生变异C.放射同位素可以用来做示踪原子D.放射线对人体无害DA、射线具有比较强的穿透性,可以用来进行工业探伤.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B、D、射线具有比较的能量,可以使细胞发生变异,对人体有害,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D错误;C、放射性同位素可以利用它的放射性的特点,用来做示踪原子.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本题选择不正确的,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是:D71.关于下列四幅图中所涉及物理知识的论述中,正确的是A.甲图中,若两球质量相等且球m2静止,两球发生正碰后,球m2的速度一定为vB.乙图中,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发现了质子和中子C.丙图中,普朗克通过研究黑体辐射提出能量子概念,并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D.丁图中,链式反应属于重核的裂变D若两球质量相等且球m2静止,只有两球发生完全弹性碰撞的条件下,球m2的速度才为v,故A错误;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提出来原子的核式结构,故B错误;普朗克通过研究黑体辐射提出能量子概念,爱因斯坦提出来光子说,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故C错误;该图为链式反应属于重核的裂变,故D正确。所以D正确,ABC错误。72.经过m次α衰变和n次β衰变,变成Pb,则()A.m=7,n=3B.m=7,n=4C.m=14,n=9D.m=14,n=18B根据反应前后质量数守恒和核电荷数守恒可知由此可知、故B正确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B7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核的结合能是组成原子核的所有核子的能量总和B.在所有核反应中,都遵从“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的规律C.在天然放射现象中放出的β射线就是电子流,该电子是原子的内层电子受激发后辐射出来的D.镭226衰变为氡222的半衰期为1620年,也就是说,100个镭226核经过1620年后一定还剩下50个镭226没有发生衰变B原子核的结合能是组成原子核的所有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释放出来的能量,选项A错误;在所有核反应中,都遵从“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的规律,选项B正确;在天然放射现象中放出的β射线就是电子流,该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和电子,从原子核中辐射出来的,选项C错误;半衰期是对大量原子核衰变的统计规律,少量原子核衰变不能运用半衰期的统计规律,所以选项D错误。故选B.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核反应过程中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知道核子数、质子数、中子数的关系.7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卢瑟福通过实验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为:B.铀核裂变的核反应方程是:C.汤姆孙首先提出了原子核结构学说D.在原子核中,比结合能越小表示原子核中的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牢固A点睛:铀核的裂变是指铀核俘获一个中子以后发生的核反应。75.一个静止的铀核,放射一个粒子而变为钍核,在匀强磁场中的径迹如图所示,则正确的说法()A.1是,2是钍B.1是钍,2是C.3是,4是钍D.3是钍,4是B一个静止的铀核发生衰变后变为钍核,粒子和钍核都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动量守恒定律知,两粒子的动量大小相等,速度方向相反,都为正电,根据左手定则,为两个外切圆;根据,因两粒子的动量大小相等、磁感应强度B相同,则电量大的轨道半径小,知1是钍核的径迹,2是粒子的径迹,B正确,ACD错误,选B.衰变生成的新核与粒子动量守恒,根据左手定则判断粒子的受力方向,从而判断出是内切圆还是外切圆.7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是衰变B.是聚变C.是衰变D.是裂变B该反应生成氦原子核,是衰变,A错误;聚变是质量轻的核结合成质量大的核,B正确;裂变是质量较大的核分裂成较轻的几个核,该反应是裂变,C错误;该反应生成电子,是衰变,D错误;选B.衰变生成氦原子核,自发进行;衰变生成电子,自发进行;聚变是质量轻的核结合成质量大的核,裂变是质量较大的核分裂成较轻的几个核.77.2017年1月9日A.衰变为,经过3次α衰变,2次β衰变B.是α衰变方程,是β衰变方程C.是核裂变方程,也是氢弹的核反应方程D.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氮核可从氮核中打出中子,其核反应方程为A试题分析:在α衰变的过程中,电荷数少2,质量数少4,在β衰变的过程中,电荷数多1,质量数不变,根据该规律求出α衰变和β衰变的次数;根据各自核反应的特征判断核反应的类型;设经过mα衰变,n次β衰变,根据电荷数和质量数守恒可知,,,解得,A正确;是核聚变方程,是β衰变方程,是裂变反应方程,不是氢弹的核反应方程,BC错误;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氮核可从氮核中打出质子,其核反应方程为,D正确.78.根据有关放射性方面的知识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随着气温的升高,氡的半衰期会变短B.许多元素能自发地放出射线,使人们开始认识到原子是有复杂结构的C.放射性元素发生β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来源于核外电子D.氢核、中子和氘核的质量分别为m1、m2、m3,当氢核与中子结合为氘核时,放出的能量为(m1+m2-m3)c2D:A、半衰期与环境因素无关;气温升高,氡的半衰期不变.故A错误;B、能自发地放出射线,使人们通过天然放射现象,开始认识到原子核是有复杂结构的,故B错误;C、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来源于原子核中子转变质子而放出的,故C错误;D、当氢核与中子结合为氘核时,则质量亏损为;由质能方程可以知道,放出的能量为,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D79.在足够大的匀强磁场中,静止的钠的同位素发生衰变,沿与磁场垂直的方向释放出一个粒子后,变为一个新核,新核与放出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轨迹均为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新核为B.轨迹1是新核的径迹C.衰变过程中子数不变D.新核沿顺时针方向旋转A可知半径与电荷量q成反比,新核的电荷量q大,所以新核的半径小,所以轨迹2是新核的轨迹,B错误;根据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由左手定则判断得知:新核要沿逆时针方向旋转,D错误.80.在某些恒星内,3个α粒子结合成一个,原子的质量是12.0000u,原子的质量是4.0026u,已知1u=931.5MeV/c2,则此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约为()A.7.266eVB.5.266eVC.1.16×10﹣9JD.1.16×10﹣12JD根据质量亏损,结合爱因斯坦质能方程求出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该核反应的质量亏损△m=4.0026×3﹣12.0000=0.0078u,则释放的核能△E=△mc2=0.0078×931.5MeV=7.266MeV=1.16×10﹣12J.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81.铀234的半衰期为2.7×105年,发生α衰变后变为钍230,设一块铀矿石中原来没有钍,在54万年后,这块矿石中铀、钍含量之比为A.1:1B.1:3C.117:345D.92:90C由公式可知,经过54万年后,该矿石中的铀的质量剩余原来的,所以铀、钍原子数之比为1:3,所以这块矿石中铀、钍含量之比为:,故C正确,ABD错误。82.一个静止的铀核,放射一个α粒子而变为钍核,在匀强磁场中的径迹如图所示,则正确的说法是A.1是α,2是钍B.1是钍,2是αC.3是α,4是钍D.3是钍,4是αB发生α衰变后变为钍核.α粒子和钍核都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动量守恒定律知,两粒子的速度方向相反,都为正电,根据左手定则,为两个外切圆.根据粒子运动的轨道半径:,电量大的轨道半径小,知1是钍核的径迹,2是α粒子的径迹,故B正确,ACD错误。83.铀是常用的一种核燃料,若它的原子核发生了如下的裂变反应,则a+b可能是()A.B.C.D.A核反应前后质量数和电荷数都守恒,A都守恒,B质量数不守恒,C电荷数不守恒,D都不守恒,则A正确.故选A.84.14C是一种半衰期为5730年的放射性同位素.若考古工作者探测到某古木中14C的含量为原来的,则该古树死亡的时间距今大约()A.11460年B.22920年C.5730年D.2856年A根据m=m0()n得,探测到某古木中14C的含量为原来的,知经历了2个半衰期,则t=2×5730年=11460年.故选A.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每经过一个半衰期,有半数发生衰变,衰变后的质量和初始质量的关系为:m=m0()n,n表示半衰期的次数.85.图示是用来监测在核电站工作的人员受到辐射情况的胸章,通过照相底片被射线感光的区域,可以判断工作人员受到何种辐射.当胸章上1mm铝片和3mm铝片下的照相底片被感光,而5mm铅片下的照相底片未被感光时,则工作人员可能受到了辐射的射线是()A.α和βB.α和γC.β和γD.α、β和γA试题分析:α射线贯穿能力很差,用一张纸就能把它挡住.β射线贯穿本领较强,很容易穿透黑纸,也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铝板.γ贯穿本领更强,甚至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铅板.α射线贯穿能力很差,在空气中只能前进几厘米,用一张纸就能把它挡住.β射线贯穿本领较强,很容易穿透黑纸,也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铝板.γ贯穿本领更强,甚至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铅板.由于本题目中射线能穿透1mm和3mm的铝板,但不能穿透铅板,故一定不含γ射线,但一定含有β射线,可能含有α射线,A正确.86.2017年1月9日,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工程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大多数原子核发生核反应的过程中都伴着中微子的产生,例如核裂变、核聚变、β衰变等。下列关于核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Th衰变为Rn,经过3次α衰变,2次β衰变B.H+H→He+n是α衰变方程,Th→Pa+e是β衰变方程C.U+n→Ba+Kr+3n是核裂变方程,也是氢弹的核反应方程D.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氮核可从氮核中打出中子,其核反应方程为He+N→O+nA87.发生放射性衰变为,半衰期约为5700年。已知植物存活其间,其体内与的比例不变;生命活动结束后,的比例持续减少。现通过测量得知,某古木样品中的比例正好是现代植物所制样品的二分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增加样品测量环境的温度能改变的衰变速度B.、、具有相同的中子数C.衰变为的过程中放出的电子来源于原子核外的电子D.该古木的年代距今约为5700年D放射元素的半衰期与物理环境以及化学环境无关,故A错误.12C、13C、14C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的中子数.故B错误;14C衰变为14N的过程中质量数没有变化而核电荷数增加1,所以是其中的一个中子变成了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所以放出β射线.故C错误;设原来14C的质量为M0,衰变后剩余质量为M则有:M=M0()n,其中n为发生半衰期的次数,由题意可知剩余质量为原来的,故n=1,所以该古木的年代距今约5700年;故点睛:本题考查了半衰期的计算,要明确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含义,理解放射元素的半衰期与物理环境以及化学环境无关.注意平时多加练习,加深对公式的理解88.太阳因核聚变释放出巨大能量,同时其质量不断减少。太阳每秒钟辐射出的能量约为4×1026J,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太阳每秒钟减少的质量最接近(

)A.1036㎏B.1018㎏C.1013㎏D.109㎏D根据△E=△mc2得:,故D正确,ABC错误。89.下列关于放射性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核发生α衰变时,生成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中子数减少了4B.原子核发生α衰变时,生成核与α粒子的总质量等于原来的原子核的质量C.原子核发生β衰变时,生成核的质量数比原来的原子核的质量数多1D.单质的铀238与化合物中的铀238的半衰期是相同的D原子核发生α衰变时,生成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中子数减少了2,A错误;生成核与α粒子的总质量小于原来的原子核的质量,B错误;原子核发生β衰变时,生成核的质量数与原来的原子核的质量数相同,C错误;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由原子核的内部因素决定,跟元素的化学状态无关,所以单质的铀238与化合物中的铀238的半衰期是相同的,D正确.90.卢瑟福和他的助手做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获得了重要发现:关于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证明了质子的存在B.证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C.证明了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里D.说明了原子中的电子只能在某些轨道上运动Cα粒子散射实验发现了原子内存在一个集中了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的核.数年后卢瑟福发现核内有质子并预测核内存在中子,所以C对,A、B错.玻尔发现了电子轨道量子化,D错.91.钍具有放射性,它能放出一个新的粒子而变为镤,同时伴随有γ射线产生,其方程为,钍的半衰期为24天.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x为质子B.x是钍核中的一个中子转化成一个质子时产生的C.γ射线是镤原子核外电子跃迁放出的D.1g钍经过120天后还剩0.2g钍B根据电荷数和质量数守恒知钍核衰变过程中放出了一个电子,即为电子,故A错误;衰变的实质:衰变时释放的电子是由核内一个中子转化成一个质子同时产生的,故B正确;射线是镤原子核放出的,故C错误;钍的半衰期为24天,钍经过120天后,发生5个半衰期,钍经过1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