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教学计划8篇_第1页
八年级物理教学计划8篇_第2页
八年级物理教学计划8篇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物理教学计划集锦8篇八年级物理教学规划篇1

一、学生根本状况:

从本学期开头,八年级学生要增加一门新学科——物理。由于是新课程,

学生都有特别深厚的兴趣和较剧烈的奇怪心,期盼学习这门新奇的学科。

二、教学总目标和总的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初步学问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进展中的重要作用;

2、培育学生初步的观看、试验力量,初步的分析、概括力量和应用物理学问解决简洁问题的力量;

3、培育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进展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

三、主要措施:

改良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学生是学习的仆人,只有处于积极状态,经过仔细的观看、实践、思索,才能体会物理现象中蕴含的规律,产生探究物理世界的兴趣,理解所学的物理学问,获得相应的力量。教学中要留意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鼓舞他们发觉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学会相宜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根底。

1、鼓舞科学探究的教学

A、鼓舞学生积极大胆地参加科学探究。

鼓舞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通过有目的探究活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了解科学方法,猎取科学学问,逐步树立科学创新的意识。

B、使学生养成对所做工作进展评估的好习惯。

C、重视探究活动中的沟通与合作。

在现代社会和科学工作中,个人之内与团体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是非常重要的,要留意学生这方面良好素养的形成。

2、帮忙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

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忙学生自己进展学问模地的构建,而不是去复制学问,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觉问题才是至关重要的。

3、加强与日常生活,技术应用及其他科学的联系。

四、教学进度和教学活动安排表:

周次

内容

课时量

备注

第一周

科学之旅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2运动的描述

4课时

其次周

1.3运动的快慢1.4测量平均速度本章复习

4课时

第三周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2声音的特性

4课时

第四周

2.3声的利用2.4噪声的危害和掌握本章复习

4课时

第五周

国庆节放假

第六周

月考及月考试卷讲评

2课时

第七周

3.1光的直线传播3.2光的反射

4课时

第八周

3.3平面镜成像3.4光的折射

4课时

第九周

3.5奇异的透镜3.6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4课时

第十周

3.7眼睛与光学仪器其中复习

2课时

第十一周

4.1从全球变暖谈起4.2汽化和液化

4课时

第十二周

4.3熔化和凝固

4课时

第十三周

4.4升华和凝华

4课时

第十四周

第四单元复习

4课时

第十五周

5.1质量5.2密度

4课时

第十六周

5.3测量物质的密度

4课时

第十七周

5.4密度与社会生活

第十八周

第五单元复习

期末复习

八年级物理教学规划篇2

一.教材分析

教科书采纳了符合同学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进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学问构造的体系。每章下面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忙同学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叙述学问、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试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很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索,活泼思维。

二、、学年的教学总目标和总的教学要求

1、引导同学学习物理学的初步学问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进展中的重要作用;

2、培育同学初步的观看、试验力量,初步的分析、概括力量和应用物理学问解决简洁问题的力量;

3、培育同学学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对同学进展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

三、学情分析

1.同学是学习的仆人,只有处于积极状态,经过仔细的观看、实践、思索,才能体会物理现象中蕴含的规律,产生探究物理世界的兴趣,理解所学的物理学问,获得相应的力量。

2.要留意讨论同学的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学问、力量根底,从实际动身进展教育,并且依据他们的反响准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

四、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A、初步熟悉力学的根本内容。

B、初具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中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进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

2、过程和方法:

A、经受观看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洁描述所观看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看力量。

B、通过参加科学探究活动,初步熟悉科学讨论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初步的信息处理力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能保持对自然的奇怪,初步领会自然现象中的奇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喜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B、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五、教学措施:

1、鼓舞科学探究的教学

在现代社会和科学工作中,个人之内与团体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是非常重要的,要留意同学这方面良好素养的形成。

2、帮忙同学尽快小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

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忙同学自己进展学问模地的构建,而不是去复制学问,同学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觉问题才是至关重要的。

3、爱护同学的学习兴趣。

4、加强与日常生活,技术应用及其他科学的联系。

八年级物理教学规划篇3

(一)教材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

(二)教学要求:

1.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

2.理解浮力产生的缘由。

3.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4.会用弹簧测力计测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

(三)教具

演示试验器材:正方形木块、乒乓球、玻璃水槽、水,铁块、小药瓶、注射器,细砂。

学生试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石块、细线、烧杯、水和酒精。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船可以浮在水面,潜水艇能潜入水下航行,节日放飞的气球可以升到空中,金鱼可以轻快地在水中上下游动等等是一些有关浮力的问题。从本节起学习新的一章“浮力”。

板书:“第十二章浮力

一、浮力”

二、进展新课:

1.什么是浮力?

(1)演示试验:放入水中的木块放手后,木块从水里浮现来,最终浮在水面上静止不动。

提问:在水里浮现来和浮在水面上的木块受几个力的作用?施力物体是什么?力的方向如何?

学生答复后小结:从水里浮现来的木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还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施力物体是水。上浮过程中木块受非平衡力的作用,浮力大于重力。木块浮在水面静止不动时,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浮力。木块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可见,从水里浮现来的物体和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都受到浮力。

(2)演示试验:把石块放入水中,放手后石块在水中下沉,并且始终沉到水底。

提问:下沉的石块受浮力作用吗?

教师指出,为讨论这个问题,同学们分组完成课本12-2的试验。(两人一组进展试验)

要求:①明的确验目的是推断浸没在水中和酒精中的石块是否受到浮力,以及浮力的大小和方向。

②石块要用细线拴牢。读取石块浸没在水中弹簧秤的读数时,石块不要触及杯底或杯壁。

学生试验时,教师巡回指导。

试验完毕,组织争论,教师总结。

①挂在弹簧秤上的石块在空气中静止不动,受几个力的作用?方向如何?施力物体是什么?这几个力的关系是怎样的?说出石块在空气中重多少牛。

小结:石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拉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拉力的施力物体是细线。二力的关系是彼此平衡。此时弹簧秤的示数就是石块所受的重力。

②挂在弹簧秤上的石块浸没在水中的读数是多少牛?此时,浸没在水中的静止石块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各力的方向如何?施力物体是多少?这几个力的关系如何?两次弹簧秤的读数之差说明白什么?

小结:石块此时受到三个力的作用,一个是竖直向下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一个是竖直向上的拉力,施力物体细线;另一个是竖直向上的浮力,施力物体是水。石块静止不动说明:石块受到的重力=石块受到的拉力+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由于石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拉力的大小就是此时弹簧秤的读数。所以石块受到的重力=石块在水中秤的读数+浮力。弹簧秤两次读数的差就是浸没在水中的石块受到的浮力。浮力=石块重-石块在水中秤的读数(也可叫做石块在水中时的视重)。以上试验,说明浸入水中的石块也受到浮力。

教师总结讲解时,边讲边画出石块受力分析图(见图12-1)。

总结、板书:

1.什么是浮力

(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液体向上托的力叫做浮力。

(2)一切浸在液体里的物体都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

(3)浮力=物体重-物体在液体中的弹簧秤读数。F浮=G-F'

2.浮力产生的缘由

(1)提问:浸没在水中的正方形木块,放手后竖直向上浮,它为什么不向左或向右,向前或向后运动?

复习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启发学生答出:立方体木块浸没在水中,左右两个侧面和前后两个侧面相对应的部位,距液面的深度一样,水对它们的压强相等。因而它的左右两侧面和前后两侧面,受到的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木块不向前后、左右运动。以上讲解可结合图12-2进展。

(2)提问:浸没在水中的立方体(木块)上下外表所受水的压强是否相等?哪个大?为什么?立方体上下外表受到的压力如何计算?是否相等?哪个大?为什么?

启发学生答复,教师总结并结合画图讲解。说明浸没在水中的立方体,由于上外表跟液面的深度小于下外表距液面的深度,所以它们受到水的压强不同。下外表受到水的压强大于上外表受到水的压强。上下外表面积相等,所以下外表受到水的竖直向上的压力大于上外表受到水的竖直向下的压力(见图12-2)。上下外表的压力差就是浮力。

板书:“2.浮力产生的缘由

(1)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就是液体对物体的浮力

即F浮=F'-F。

(2)物体在气体中也受到浮力。”

物体在气体中也受到浮力,可启发学生举例答出。

3.物体的浮沉

提问:既然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为什么物体有的上浮、有的下沉、有的还可停留在液体中的任何地方?

演示:提示同学观看物体在水中运动状况。

把铁块浸没在水中,放手后铁块下沉。

把木块浸没在水中,放手后木块上浮。

把装有少量水并用胶盖盖严的小瓶(可用装青霉素的小药瓶,用注射器认真调整瓶内水量或调整装入的细砂,直至可悬浮在水中为止)浸没在水中,放手后小瓶可悬浮在水中。

学生争论:浸没在水中下沉的铁块、上浮的木块、悬浮的小瓶各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大小关系如何?说明力的方向。

教师结合试验,边讲边画出浸没在水中下沉的铁块、上浮的木块和悬浮的小瓶受力分析示意图,总结出浮沉条件。

让学生观看试验:浸没在水中的木块放手后上浮,最终浮出水面,漂在水面不动。教师指出,木块漂在水面上时,只有一局部浸入水中,叫做漂移。漂移在水面上的木块受几个力的作用?它们的关系如何?

学生答复,教师总结物体的浮沉条件并板书:

板书:“3.物体的浮沉

(4)漂移:F浮=G——物体的一局部浸入液体中”

教师说明:

(1)物体上浮、下沉是运动过程,此时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下沉的结果是沉到液体底部,上浮的结果是浮出液面,最终漂移在液面。

(2)漂移与悬浮的共同点都是浮力等于重力,在平衡力的作用下静止不动。但漂移是物体在液面的平衡状态,物体的一局部浸入液体中。悬浮是物体浸没在液体内部的平衡状态,整个物体浸没在液体中。

(3)完成课本图12-3中的填空题。

三、布置作业

1.完本钱节课文练习1~5题。

2.思索题:本节后面的“想想议议”。

八年级物理教学规划篇4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看和试验为根底的自然科学。其一切现象和规律都源于生活、生产实践之中,全部新奇好玩的试验和新颖奇妙的现象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引导学生探究物理规律,学好物理学问的重要方法。物理试验的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有别于直观的理论教学,又必需以理论教学为指导。课堂上试验教学的胜利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优劣,因此物理试验在物理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关于演示试验的教学

演示试验是向学生供应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所必备的感性材料,是培育学生观看力量的重要途径。它对学生的试验操作、试验方法的学习起示范作用,有助于学生深化和稳固所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对演示试验的教学要符合以下要求:

1.1演示试验首先必需确保胜利性

演示试验的直接目的是把物理现象复制一遍,让学生亲眼目睹或自身感受到物理现象的效果,同时把产生这种现象的方法告知学生。只有确保演示胜利,目的才会到达。打算演示胜利与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要的是把握试验的原理,抓住关键。如在大气压一节中进展的演示,当纸片盖住杯口后,不能让空气进入,这是关键。又如在一节进展来说明惯性的存在的演示,在抽纸条时速度要快,这是关键。假如演示不胜利,学生就会感到绝望,对教师的讲解不信任和失去学习的兴趣。

1.2演示现象必需明显、直观,可见度大

演示试验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对物理现象有清楚的了解。在进展演示试验时要让全班同学都观察,而且要看清晰。因此演示的现象肯定要

清晰、直观,可见度大。所用的仪器要足够大,灵敏度要高。仪器置放的位置要到达肯定的高度,使全班同学足以看清。个别试验无法满意上述要求时,应让学生靠近观看,然后由作实况报告,如在做冰的熔解试验中就可采纳这种方法,事实证明效果较好。在教学中可能一节课要做几个演示试验,这就要求突出每个试验的重要性,如暂不用的仪器不要拿出来,以免分散学生的留意力。对于不明显的现象可实行背景衬托和演示的方法,想方设法的使学生观看到明显、清楚的现象。例如在观看压强计里水面上升或下降的试验中,可以将水染红,并在U型管后面衬一划有横线的白屏作为背景。又如在演示磁体的磁场时可采纳幻灯投影的方法,使学生对磁感应线产生深刻的熟悉。

1.3演示的器材构造要简洁,操作要便利,推理要简洁

演示试验简便易行,操作便利,得出结论的推理简洁易被学生承受。如在讲时可利用学生手中的塑料铅笔与枯燥的头发相摩擦来吸引轻小的纸屑;又如在讲的试验中可利用一端削尖的铅笔,让学生用大拇指和食指夹住铅笔同时用力,由凹陷程度的不同学生很简单的便得出的结论;再如在做验证存在的试验中可让学生把一一般的喝水玻璃杯顶在嘴上,吸气后杯子不下落的现象即证明白大气压强的存在。这样利用学生身边的小事来说明物理上的问题,简便易行,同时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感到自己生活在自然科学之中,四周处处存在在着物理学问,增加了亲切感,易使他们承受学问和运用所学的物理学问去分析讨论四周的事物。

2.关于学生分组试验的教学

因此为了搞好分组试验教学,首先必需培育好学生良好的试验素养及习惯。初中的学生年龄小,自制力不强,又没有试验根底。有的甚至认为试验只是玩玩而已,学生试验较难组织,效果也不抱负。因此一开头就应要求学生做到:

2.1试验前必需完成预习内容

试验预习是保证学生进展正确操作并获得正确结果的前提。通过试验前的预习,学生对试验原理、方法、步骤及仪器的使用有了正确的熟悉,在试验过程中才会做到心中有数,目的明确,从而提高试验的质量。

2.2进入试验室后必需要求学生按分好的试验小组坐到相应的试验桌前,不得乱动器材

由于班内的人数较多,可能试验的器材较少,所以必需合理的分组,一般3–4人为一组,按优、中、差三类学生平均搭配,做到取长补短,帮助分工,一人操作,一人读数,一人计录,并设立试验小组长加以监视,这样就不会消失乱哄哄的场面。

2.3试验时应要求学生不能大声喧哗

在试验过程中若消失特别现象,可要求学生举手提问,不得消失乱穿他人小组的现象,在试验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发觉问题准时订正。对于好的做法要准时确定表扬,对于典型的试验错误可与全班同学一起争论分析,要让试验课始终处在探究、争论的气氛中。

2.4试验完毕应要求学生整理好器材准时处理试验数据,并填写好试验报告

试验数据的处理是学生试验操作后的一个重要步骤,学生对所测数据进展分析、处理,作出合理的结论,从而培育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力量。通过试验发觉,有的学生由于试验测得数据误差太大,得不出正确的试验结论,因而会消失编造数据,或按规定推算数据的现象。对这些现象的发觉则必需加以批判,并要准时帮忙他们重新安排试验,从而发觉其消失误差过大的缘由。试验中应要求学生敬重事实,照实记录,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八年级物理教学规划篇5

一、指导思想:

通过八年级物理的教学,让学生初步把握一些实际生活、生产中与物理学有关的学问,熟悉物理、了解物理、应用物理,仔细设计教学过程,针对不同的学生实行不同的策略进展教学,使物理课堂布满活力,提高教学质量,培育做到每位学生对物理产生深厚的意识与兴趣,从而培育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态度和情感,使学生树立生活与科学是严密相连的观点,培育学生观看、试验、分析、总结、评价、等力量。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刚接触物理,有些概念很抽象,对于由感性思维到抽象思维转变的同学来说理解是很不简单的,而且许多同学们来自农村学问面比拟窄,两级分化较突出。上课时,有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够敏捷,课堂纪律不太好,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法、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课堂纪律上作进一步改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仆人,进展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育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三、教材总体分析:

今年,八年级的物理教材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从整体来说,八年级与九年级的教材在原来的根底上,进展了较大的调整,有些原来是八年级上册的课程,被调整到八年级下册,而原来是九年级的局部课程被调整到八年级。如原来在九年级的《机械运动》、《质量与密度》这两章,现在就调整到八年级,而原来八年级上册的《电流》一章,就调整到八年级下册。还有,就是局部章节进展了拆分,如《声现象》中原来的“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一节,就被拆分到“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以及“科学世界”里了。

八年级上册的教材,共有六章。第一章机械运动(四节)、其次章声现象(四节)、第三章物态变化(四节)、第四章光现象(五节)、第五章光现象(五节)、第六章质量和密度(四节)各四节,共二十六节。

四、教学目标要求:

1、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物理,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科是怎样的一门学科。

2、让学生知道物理学科的学习方法,要求同学们能用标准的物理语言来描述事物。

3、让同学们把握初中物理的根底学问,以及学会一些根本的操作技能。

4、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教育学生要喜爱科学,爱惜环境,增加环保意识

五、教学内容分析:

1、第一章机械运动。本章主要使学生了解长度、时间的单位,会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测量;了解机械运动、参照物与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会比拟运动的快慢,能使用速度公式进展简洁的计算;探究测量平均速度。

2、其次章声现象。本章使学生了解振动使物体发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是一种波,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实际中既要合理地利用声音,同时也要有效地掌握噪声,声能传递信息与传递能量。

3、第三章物态变化。本章主要应当使学生了解温度的概念,会正确使用常用的温度计测量温度。了解熔解、凝固现象,理解这些过程中晶体和非晶体的不同温度特点;了解液化、汽化现象,了解蒸发与沸腾过程中吸热,理解蒸发快慢与外表积、温度、气流有关;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4、第四章光现象。本章主要讨论光现象及其规律,内容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速度;光的反射规律;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和跟现代生活非常亲密的两种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紫外线及其应用。

5、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本章主要叙述透镜的初步学问和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光学仪器的最重要的组成局部,讨论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是本章的中心内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和眼镜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光学仪器,学生应当对它们有所了解。

6、第六章质量和密度。本章主要使学生了解天平的使用、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了解密度的概念,会用密度公式进展简洁的计算;探究测量物质的密度;密度的应用。

六、教学教法设想(实施方案):

1、教师仔细学习新课程标准,仔细讨论新教材,把握好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把握并熟识教材。

2、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仔细备课,设定好每节课的重难点和教学方法,设计好教学过程,对学问点的处理应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原则,

3、教师要创设好玩的教学情景,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4、合理运用好课堂的四非常钟,精讲、多引、适点,力争一课一练,结合全程无虑和物理学习报,落实好每一个学问点并把每一个学问点联系起来,真正把课堂交给学生。

5、尽可能多做试验,多制造时机给学生自己动手,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的力量和动脑思索的力量。

6、养成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多动、多思、多练。

7.重点做好检测评详细工作,做到每章一测一评讲,认真分析缺乏之处。

8.做好作业的布置。布置作业目的明确,内容要科学,书面作业准时批改,并做好登记工作。

9.备课组的教师要开展沟通课,取他人之长,补自之短,提高教学水平。

七、教学进度安排:

教学进度安排表

周次

单元内容

课时数

备注

2

科学之旅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2课时

3

1.2运动的描述1.3运动的快慢

2课时

4

1.4测量平均速度第一章小结、训练

2课时

5

第一章单元测试与评价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课时

6

国庆放假

7

2.2声音的特性2.3声音的利用

2课时

8

2.4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其次章小结、训练与测试

2课时

9

3.1温度计3.2熔化和凝固

2课时

10

3.3汽化和液化3.4升华和凝华

2课时

11

第三章小结、测试与段考复习

2课时

12

段考复习、段考

2课时

13

4.1光的传播4.2光的反射

2课时

14

4.3平面镜成像4.4光的折射

2课时

15

4.5光的色散第四章小结、训练

2课时

16

第四章测试与评价5.1透镜

2课时

17

5.2生活中的透镜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课时

18

5.4眼睛和眼镜5.4显微镜和望远镜

2课时

19

第五章小结、训练;测试与评价

2课时

20

6.1质量6.2密度

2课时

21

6.3测量物质的密度6.4密度与社会生活

2课时

22

第六章小结、训练与测试;期末复习

2课时

期末复习、期考

2课时

八年级物理教学规划篇6

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育教学中,不但要传授科学学问和培育技能,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力量、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育。因此物理课程教学的构建应注意让学生经受从身边学习物理的熟悉过程,经受根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意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进展,从而培育出合格的21世纪中学生。

本册教材共五章分别是:一、声现象,二、光现象,三、透镜及其应用,四、物态变化,五、电流和电路。详细章节又可分为:探究、演示、想想做做、想想议议、STS、科学世界、动手动脑学物理几大个板块。这样编排更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开展,更有利于学生的熟悉和学好物理学问。教材在内容选配上,注意从物理学问内部开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制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加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进展。教科书采纳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进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学问构造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学问的构造性。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使学生能进入物理的世界里来,在把握根底学问和技能的同时,对四周的物理自然世界有一个重新的、更加科学的了解和熟悉。

1、进一步了解当前新课标的改革方向及趋势,学习新的物理教育观念。要围绕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开展教学讨论活动,特别是在科学探究教学上要积极实践,积存阅历。

2、进一步突出应用物理学问教学,树立学问与应用并重的观念。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留意培育学生应用物理学问解决生活中简朴实际问题的力量,对生活和社会有进一步的了解、熟悉。

3、理论联系实际,还要留意适应新状况,增加时代感,加强物理教学的针对性和现实性,表达本学科教学的鲜亮特点;要注意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博,懂得准时运用新材料、新信息以及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要留意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

4、注意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观看力量和实践力量,注意培育学生运用所学学问熟悉和分析社会生活的力量。单纯地把握课本学问,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而应当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把握根底学问的前提下,使其力量和情感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力量获得充分地进展,并运用拥有的力量和情感去积极主动地探求未知,猎取新知,使学问、力量和情感相辅相成、协调进展。把学生培育成全面进展的新世纪人才。

1、继承做好物理单元过关评价检测的工作,并做好查缺补漏的工作。

2、对比《物理课程标准》和《物理优秀教案》,仔细钻研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备好每一节的教案,不打无预备的仗。

3、积极预备演示试验和学生试验,结合《物理试验册》,尽可能开设出要求完成的试验,让学生参加“活动”,让学生经受较多的科学探究过程。

4、准时布置作业,要求作业要有代表性,准时检查或批阅作业,准时反应教与学的状况,以便改良缺乏之处。

5、课后抽出肯定的时间辅导学生,解答疑问,点拔思路,并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对教法的理解程度,以便改良教学方法。

6、做好每一章的复习和测试工作,做好期中复习和期末复习工作,完成教学的结尾工作。

7、学以致用,要求学生会用所学过的物理学问来解释生活中有关的物理现象,突出“科学技术社会”的观点,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3课时,

1.2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3声音的特性3课时,

1.4噪声的危害和掌握

1.5声的利用3课时,

2.1光的传播3课时,

2.2光的反射1课时,

2.3平面镜成像2课时,

2.4光的折射

2.5光的色散3课时,

2.6看不见的光3课时,

3.1透镜

3.2生活中的透镜3课时,

3.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3课时

期中复习检测3课时,3.4眼睛和眼镜

3.5显微镜和望远镜3课时,

4.1温度计4.2熔化和凝固3课时,

4.3汽化和液化

4.4升华和凝华3课时,

5.1电流和电路3课时,

5.2电流和电路

5.3串联和并联3课时,

5.4电流的强弱3课时,

5.5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2课时,

期末复习,6课时,

期末复习检测3课时

八年级物理教学规划篇7

教学目标设计

1、学问与技能

①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②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看,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②经受探究浮力大小过程;

③从日常生活现象入手,培育学生分析概括力量、解决问题力量与动手操作力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育学生乐于探究生活中物理学问的兴趣;

②培育学生大胆猜测,在试验过程中勇于创新精神。

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浮力》这章始终以来都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中考的必考内容之一。如何在教学中强调重点、突破难点,我认为需要从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入手。假如学生从试验探究中熟悉到浮力的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的体积、物体的密度、液体的深度等无关,就不难理解阿基米德原理了。所以本章的重点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这样也就可以突破难点理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密度有关。而本节所教授学问浮力的概念又贯穿全章,称重法测浮力又是本章各节的探究根底,所以浮力概念的建立和称重法测浮力为本节重点。而本节的探究浮力影响因素比拟多,开放性较强,因此为本节的难点。

教学对象分析

浮力对学生来说并不生疏,但是依据生活中的现象得到的一些结论是片面的。针对学生的一些错误观点,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查找真理。固然学生自主探究发觉物理规律的力量总体来说比拟差。因此,需要在教师引导下完成试验探究活动,运用反应信息准时调控教学过程。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1、本节课从观看录像引出学生生活中能感受到的浮力现象入手,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重现浮力的存在。然后在教师指导下的进展了一系列学生试验进展有关浮力存在和浮力大小打算因素的试验,为随后学习科学探究浮力大小等于什么做必要的学问铺垫。

2、进展科学探究:每4人一组,用教材中所展现的操作为主辅以发挥学生富有创意性的试验设想进展试验。本环节完成提出问题、猜测与假设、制定规划与设计试验,确定测量的物理量、详细进展试验操作,得出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评估、沟通等七个环节。其中教师需要在设计试验中赐予学生必要的引导,和学生一起确定要测量的物理量,共同形成统一的探究步骤。

3、采纳形象详细的试验激发学生的兴趣,水到渠成的理论讲解保持学生的兴趣,进展适当的练习,加深对学问的理解,起到稳固作用。

4、最终师生共同做一个简短的小结。

5、教学方法采纳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式教学。

教具学具

乒乓球、大量筒、弹簧测力计、细线、石块、铝块、铜块、橡皮泥、烧杯、水、酒精、浓盐水。

教学媒体设计

1、利用网上资源录像,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2、利用课件展现教学板书结论小结等环节。

教学过程设计

一、设置情景,引入新课

1、观看录像:鸭子、轮船漂在水面上;潜水艇在水中自由地上升和下潜;热气球载着重物飞上高空。想一想,为什么?

2、演示:把石块、木块投入盛水的水槽中,石块下沉木块上浮那么石块受到浮力吗?

教学设计说明:在教师引导下,从生活中观看到的大量浮力现象并提出与浮力有关的问题,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投影)板书:第五节浮力

二、试验探究过程

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思索,并分组沟通、争论:1。什么是浮力?它有方向吗?2。漂移的物体受到浮力,那么下沉物体是否受浮力?3。浮力大小等于什么?4。浮力大小与什么有关?等。

教师鼓舞学生提出问题,并板书。下面我们先探究:什么是浮力,有无方向,方向向哪?

(投影)探究一:什么是浮力,它有方向吗

学生体验:利用桌面上的学具,将乒乓球放入水中并渐渐压入水底,然后放手。一是体会:手的感觉;二是观看:乒乓球最终的状况。尝试得出结论。

得出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托力,这个向上的托力叫浮力。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投影)(板书:一、什么是浮力)

1、定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托力,这个向上的托力叫浮力。

2、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投影)(二、浮力大小的测量)

演示:在弹簧测计的下面悬挂一个石块,把石块浸入水中,比拟前后两次测力计的读数。这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进展试验探究

设计试验:

(1)明确探究的目的,制定探究规划,明确以下问题:

(2)明确探究所需的材料用具,如弹簧测力计、烧杯等。

(3)明确如何测定浮力的大小。

(4)确定整个试验是否设置对比组及设置方法,是否需要重复及次数。

(5)选择试验记录表格。

八年级物理教学规划篇8

一、指导思想

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教学不仅应当注意科学学问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意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力量、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育。因此物理课程教学的构建应注意让学生经受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熟悉过程,经受根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意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进展。

二、学情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