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解剖学》学习指南_第1页
《运动解剖学》学习指南_第2页
《运动解剖学》学习指南_第3页
《运动解剖学》学习指南_第4页
《运动解剖学》学习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细胞和细胞间质[学习目的]1.掌握细胞的形态、结构2.掌握细胞膜、细胞核的结构。3.掌握线粒体的结构。4.了解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核糖体等细胞器的结构。5.了解细胞间质的概念和组成。[学习要求]1.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了解各种细胞形态。2.镜下观察细胞膜的结构,掌握细胞膜的组成。3.镜下观察细胞器,能识别各个细胞器。4.镜下观察线粒体,掌握其形态与结构。5.镜下观察细胞核的结构,了解其形态和组成。[学习重点]1.细胞膜和细胞核的结构。2.细胞器的种类3.线粒体的结构。[学习难点]1.线粒体的结构。[学习方法]1.课前,学生要做好预习,积极思考,努力发现问题,并将疑难问题记下来,以便课上与老师沟通、交流,这是学好本章知识的最佳途径。2.课上,学生除认真听老师讲课外,还要认真的观察细胞模型或组织切片,才能使你对所学的知识加深印象、记得扎实。3.课后,学生必须认真、及时地复习,并按要求完成本章的习题测试,才会使学习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第二章基本组织[学习目的]1.掌握单层扁平上皮、单层柱状上皮、致密结缔组织、骨组织、骨骼肌组织和神经组织的结构特点。2.掌握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和分型。3.了解突触的概念与结构。[学习要求]1.镜下观察单层扁平上皮,能用指针指出细胞膜、细胞核,并说出其位置和形态。2.镜下观察单层柱状上皮,能用指针指出柱状细胞与胞核、杯状细胞,并说出其位置和形态。3.镜下观察致密结缔组织,能用指针指出腱细胞、胶原纤维,并说出其位置和形态。4.镜下观察骨组织,能用指针指出骨单位、中央管、骨细胞,并说出其位置和形态。5.高倍镜观察骨骼肌纤维纵切面,能用指针指出明带、暗带、Z线和肌细胞核。6.镜下观察神经组织,能用指针指出树突、轴突、尼氏体、神经元等结构,并说出其形态。[学习重点]1.单层柱状上皮2.单层扁平上皮。3.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4.神经组织。[学习难点]1.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2.骨组织。[学习方法]1.课前,学生要带着本章的思考与练习题做好预习。并将疑难问题记下来,以便课上或课后提问和讨论。2.课上,学生要认真听讲、认真地观察组织模型或组织切片,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3.课后,学生要及时地复习,并完成本章的习题测试。4.上网搜索或查阅资料学,可拓宽视野、增长知识第三章运动系统第一节骨[学习目的]1.掌握人体全身骨的组成及特点。2.掌握人体上肢骨、下肢骨、中轴骨的组成及各骨名称。3.掌握锁骨、肩胛骨、肱骨、桡骨、尺骨、手骨、髋骨、股骨、髌骨、胫骨、腓骨、足骨、颅骨、椎骨、胸骨、肋骨的位置、形态结构及主要的骨性标志和体表标志。4.了解体育运动对骨的影响。[学习要求]在人体完整骨架标本和人体完整的散骨标本上,能够分辨出人体全身各骨的部位:即可以根据各骨上下、前后、内外侧的主要骨性标志,判断其在人体上的侧别和位置,并熟练掌握各骨的主要骨性标志和体表标志。[学习重点]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髋骨、股骨、胫骨、腓骨、跗骨等骨的形态结构、位置、主要的骨性标志和体表标志。[学习难点]上述各骨的主要骨性标志。[学习方法]1.课上教师演示并讲解全身各骨。2.实验课上,按实验步骤与方法,以学生自己动手识记标本为主,教师辅导为辅。3.开放实验室,保证同学们有足够的时间观察和识记标本。4.采用口试和笔试等形式,考核学生对人体骨骼标本的观察能力和识记能力。5.课后,学生必须完成教材中有关骨一章的习题,并完成实验教材上的填图作业,以加深和巩固对全身骨的学习和记忆。第二节骨连结和骨骼肌一、上肢骨连结和运动上肢的主要肌群[学习目的]1.了解上肢各关节的组成、结构、运动形式和分类。2.了解体育锻炼对上肢关节的影响。3.掌握肩带的结构与运动特点。4.了解上肢骨骼肌的形态、结构特点及运动功能。5.掌握上肢主要肌肉力量与伸展性的练习方法。[学习要求]1.在上肢关节标本或模型上,认辨出每一个上肢关节由哪些关节面构成?关节面属于什么形状?加固该关节的韧带有哪些?2.结合体育运动,思考上肢各关节可做哪些运动?3.在肌肉标本或模型上,指出上肢主要肌肉的位置、形态和起止点,并思考其功能。4.利用各种体育器械思考发展上肢肌肉力量与伸展性的练习方法。[学习重点]1.上肢带、肩关节、肘关节和腕关节的结构与运动。2.三角肌、胸大肌、肱二头肌、前臂前群肌的功能及锻炼方法。[学习难点]1.肩带的结构特点与运动。2.肩关节的结构与运动。3.肘关节的组成与结构。4.运动腕关节的肌肉。[学习方法]1.课前,学生必须根据复习思考题认真预习教材内容,并写出或在书中标出答案。2.课上,教师要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3.开放解剖实验室,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观察标本或模型。4.采用口试或笔试等形式,考核学生对上肢关节标本或模型的观察能力和识记能力。5.课后,学生必须完成教师布置的习题,作为检测教与学效果的手段。二、下肢骨连结和运动下肢的主要肌群[学习目的]1.了解下肢各关节的组成、结构、运动形式和分类。2.了解体育锻炼对下肢关节的影响。3.掌握骨盆的结构与运动特点。4.了解下肢骨骼肌的形态、结构特点及运动功能。5.掌握下肢主要肌肉力量与伸展性的练习方法。[学习要求]1.在下肢关节标本或模型上,认辨出每一个下肢关节由哪些关节面构成?关节面属于什么形状?加固该关节的韧带有哪些?2.结合体育运动,思考下肢各关节可做哪些运动?3.在肌肉标本或模型上,指出下肢主要肌肉的位置、形态和起止点,并思考其功能。4.利用各种体育器械思考发展下肢肌肉力量与伸展性的练习方法。[学习重点]1.骨盆、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的结构与运动。2.髂腰肌、臀大肌、臀中肌、股四头肌、股后肌群、小腿三头肌的功能及锻炼方法。[学习难点]1.骨盆的结构特点与运动。2.膝关节的结构与运动。3.足弓的组成与结构。4.运动骨盆和髋关节的肌肉。[学习方法]1.课前,学生必须根据复习思考题认真预习教材内容,并写出或在书中标出答案。2.课上,教师要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3.开放解剖实验室,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观察标本或模型。4.采用口试或笔试等形式,考核学生对下肢关节标本或模型的观察能力和识记能力。5.课后,学生必须完成教师布置的习题,作为检测教与学效果的手段。三、中轴骨连接和主要作用肌[学习目的]1.掌握椎间盘、前纵韧带、后纵韧带、横突间韧带、棘间韧带位置和作用。2.掌握脊柱的构成、形态特征和运动形式。3.掌握胸廓的构成、形态特征和运动形式。4.掌握胸锁乳突肌、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竖脊肌的位置、形态和功能。[学习要求]1.在中轴骨连结模型或标本上,能认出椎间盘、前纵韧带、后纵韧带、横突间韧带、棘间韧带,并能说出它们的位置。2.在脊柱模型或标本上,能说出脊柱的构成和生理弯曲的部位。3.在躯干肌肉模型或标本上,能认出锁乳突肌、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竖脊肌,并指出每一块肌肉的肌束和肌纤维排列方向。[学习重点]1.椎间盘的结构。2.锁乳突肌、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竖脊肌位置和功能。[学习难点]1.椎间关节和肋椎关节的构成。2.锁乳突肌、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竖脊肌起止点和功能。[学习方法]1.课前,学生要带着本章的思考与练习题做好预习。并将疑难问题记下来,以便课上与老师沟通、交流,这是学好本章知识的最佳途径。2.课上,学生除认真听老师讲课外,还要认真的观察中轴骨的连接模型或标本、躯干肌肉模型或标本,才能使你对所学的知识加深印象、记得扎实。3.课后,学生必须认真、及时地复习,并按要求完成本章的习题测试,才会使学习效果达到事半功倍。4.要将本章的内容与科学健身、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结合起来学,可使你产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5.上网搜索或查阅资料学,可拓宽视野、增长知识第三节人体运动的解剖学分析与应用[学习目的]1.掌握原动肌、对抗肌、固定肌、中和肌的概念。2.了解多关节肌的特点3.掌握动力性工作、静力性工作的分类和特点。4.了解骨杠杆分类、体育运动中杠杆原理的应用。5.了解动作分析的内容和步骤。6.掌握环节的受力情况和原动肌工作性质的分析。7.掌握静力性、动力性动作的解剖学分析。[学习要求]1.举例或借助模型演示说明原动肌的概念及肌肉工作协作关系。2.举例或借助模型演示说明向心工作、离心工作支持工作、固定工作、加固工作的概念。3.切身体验肌肉力量与伸展性练习方法。4.按照动作分析的步骤,能分析自己熟悉的某—动作(教材分析的动作除外)。[学习重点]1、肌肉的分工与协作2、各环节运动的原动肌分析法。[学习难点]1、动作阶段的划分。2、原动肌的环节受力分析。3、杠杆原理的应用。[学习方法]1、课前,学生必须认真预习本章节内容,并在作业本上写出或在书中标出答案2、课上,教师要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3.用模型演示或以身示范,肌群的分工与协作作分类和多关节肌的工作特点。4.带学生到体育场馆体验肌肉力量与伸展性练习方法o5.采用口试或笔试等形式,考核学生对肌群的分工与协作、肌肉工作分类和多关节肌的工作特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6.学生必须完成书中第二部分有关动作分析一章的习题,尤其是动作分析表的完成,作为检测教与学效果的一种手段。第四章消化系统[学习目的]通过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主要消化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与功能、掌握胃壁、小肠粘膜和肝小叶的微细结构,从而建立消化与吸收的概念,了解能量代谢的基础,提高体育锻炼对消化系统功能影响的认识。[学习要求]1.在人体模型上正确辨认组成消化系统的各个器官,并叙述胃、小肠、肝脏的位置和形态;2.结合生理功能,在胃、小肠、肝小叶的模式图上指认胃粘膜、小肠粘膜、肝小叶的微细结构特点。[学习重点]胃、小肠、肝的结构与功能[学习难点]胃粘膜、肝小叶的结构与功能[学习方法]1.鼓励同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对照三维图谱和动态演示在课前进行预习;2.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综合运用实体、图谱、模型、标本和多媒体手段有重点地学习;3.课后利用配套的习题巩固新学的知识,并尝试阅读1-2篇相关内容的文献。第五章呼吸系统[学习目的]通过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掌握肺的结构以及肺小叶的微细结构,建立气体交换的概念,从而增强体育运动对呼吸系统功能影响的认识。[学习要求]1.在人体模型上正确辨认组成呼吸系统的各个器官,并叙述肺的位置、形态和结构;2.结合循环系统的相关内容,了解肺的两套血管系统;3.在肺小叶的模式图上指认各部分的构成;4.能画出气血屏障的结构示意图[学习重点]肺的形态、结构与肺小叶的结构与功能。[学习难点]气血屏障的结构。[学习方法]1.鼓励同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寻找简洁、逼真的图谱和动态功能演示在课前进行预习;2.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综合运用实体、图谱、模型、标本和多媒体手段有重点地学习;3.课后利用配套的习题巩固新学的知识,并尝试阅读1-2篇相关内容的文献。第六章泌尿系统[学习目的]1.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概况;2.了解肾的形态、位置和结构、肾的血管;3.掌握肾单位的微细结构;4.了解球旁细胞、致密斑和滤过屏障;5.了解输尿管道的结构;6.了解体育运动对泌尿系统的影响。[学习要求]1在肾额状切面模型上,指出肾的大体结构。2.在肾单位模型上,指出肾小体和肾小管的组成[学习重点]肾单位的微细结构和滤过屏障的概念。[学习难点]球旁细胞和致密斑的位置与功能。[学习方法]1、课前,学生必须按教材复习思考题认真预习本章内容,并在作业本上写出或在书中标出答案。2、课上,教师要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3、开放实验室,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观察标本或模型。4、采用口试或笔试等形式,考核学生对人体泌尿系统标本或模型的观察能力和识记能力。5、课后,学生必须完成书中有关泌尿系统一章的习题.作为检测教与学效果的一种手段。

第七章脉管系统[学习目的]1.掌握心血管系统的组成与功能。2.掌握心的位置、形态、结构及体育锻炼对心的影响。3.掌握体循环的途径、机能和主要大血管的名称与分布。4.掌握淋巴系统的概念5.了解肺循环的路径及重要大血管的名称和分布。6.了解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及分布规律。7.了解心传导系的组成与功能、心的神经支配、心包。8.了解淋巴系统的结构及功能。9.了解淋巴的生成,淋巴管、淋巴干、淋巴导管的分布和淋巴的回流途径。10.了解淋巴器官的种类、淋巴结和脾的位置、形态和功能。[学习要求]1.利用网上资源(包括课程网站)或多媒体课件以及心的挂图、标本、模型教材图版掌握心脏的位置、形态、结构2.利用参考文献掌握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3.在心的标本、模型上找到并考察主要大血管的名称与分布4.利用自身触摸心尖、颈外动脉、颞浅动脉、肱动脉、桡动脉、股动脉的搏动。[学习重点]1.心血管系统的组成与功能。2.心脏的构造、心的血液供应。3.体循环大动脉的分布。[学习难点]1.右心房的形态结构。2.心壁、血管组织结构。3.心的支架结构。4.心传导系统5.门静脉的组成与功能。6.体育锻炼对心脏和血管的影响。[学习方法]1.课前预习,学生必须按照教材第七章的学习目标和思考练习预习本章内容,预做练习,按照章末网上资源、多媒体课件或课程网站浏览本章内容和图片,课上检查预习情况。2.课后学生必须按照教材第七章的思考练习完成作业,并进行复习总结。3.开放实验室,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保证有足够的时间观察标本和模型,培养学生“观察—发现—表达—运用”的能力。4.采用口试或笔试的方式,考核学生对标本和模型的观察能力和、及识记能力。5.结合体育教学、训练和比赛实践,体会学习体育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6.如有条件从显微镜下观察心肌的组织结构。7.利用本章归纳的图表详细掌握体循环的路径。8.利用口诀的形式加强各器官特征的记忆。如:(1)心的位置与外形:心脏位于中纵隔,三分之二在左侧。心尖朝向左前下,心底指向右后上。心底连接大血管,房室冠状沟分界。前后室沟分左右,房室交点在膈面。(2)胸主动脉分支:胸主动脉分支多,先发九对肋间后。3至11肋沟走,肋下动脉左和右。心包、食管、支气管,三根脏支是零头。(3)腹主动脉及其分支:腹主动脉膈肌平,沿着脊柱前下行。第四腰椎前分叉,左、右髂总各一根。成对脏支共有三,肾上腺中、睾丸、肾。不成对的也有三,肠系上下腹腔干。壁支细有五对半,骶中膈下腰两边。(4)门静脉的属支:门脉属支有7个,肠系上下胃左右,脾胆各一附脐多。(5)淋巴干和淋巴导管:支气管隔颈锁腰,以上四干各两条。唯有肠干是单一,总共九条莫混淆。右侧颈锁支气管,汇入右淋巴导管。剩下六条淋巴干,统统汇入胸导管。第八章神经系统一、概述[学习目的]1掌握神经系统的组成。2.掌握神经系统中常用的术语。3.掌握神经系统基本的活动方式。[学习要求]1.通过模型掌握神经系统的组成,说出神经系统的功能。2.能够说出神经系统中常用的术语。3.了解反射的基本环节。[学习重点]1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2灰质、白质、神经核、神经节和传导路的定义。3反射定义、反射弧的环节。[学习难点]1反射弧的环节。[学习方法]1.课前,学生要带着本章的思考与练习题做好预习。大体了解神经系统。2.课上,学生除认真听老师讲课外,还要认真的观察图片和模型。3.课后,学生必须认真、及时地复习,为以后内容的学习作好准备。二、脑与脑神经[学习目的]1.了解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部位。2.掌握脑的分部、脑干的组成。3.掌握脑各部分的位置、外形和内部构造。4.掌握大脑的主要沟回、运动中枢、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及内脏中枢的位置和特点。[学习要求]1.利用网上资源(包括课程网站)或多媒体课件以及脑和脑神经的挂图、标本、模型教材图版掌握脑各部分的位置、外形和内部结构。2.在大脑的标本、模型上找到并观察大脑的主要沟回、运动中枢、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及内脏中枢的位置。3.在脑干的标本、模型上找到并观察脑干的组成、外形、脑神经出入脑的位置。[学习重点]1.脑干的组成,各部分脑的位置,外形内部构造和主要功能。2.大脑的外形(左、右半球上的重要沟、裂、及叶;主要中枢位置)、内部构造(灰质、白质和基底核)[学习难点]1.1-12对脑神经在脑和脑干出入的位置。2.脑干内重要神经核的位置;3.大脑皮质的六层细胞;4.组成大脑白质的三种纤维束。[学习方法]1.课前:学生必须预习脑和脑神经的全部内容,对不理解和难记忆的地方,做上记号,以便有针对性的听课。2.课堂上: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观察标本和模型;采用口试(或笔试)对学生进行考核(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3.课后:学生必须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题,并进行复习总结。4.利用本章归纳的图表详细掌握中枢神经系统知识要点。三、脊髓和脊神经及内脏神经[学习目的]1了解脊髓的位置、外形及其功能。2掌握脊髓的内部结构与功能。3掌握脊神经的组成。4掌握脊神经和自主神经的概念与分布。5掌握内脏运动神经与躯体运动神经的主要区别。6了解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学习要求]1观察脊髓横断面模型,辨别前角、后角、侧角、前根和后根的位置。2观察脊神经模型,辨别尺神经、桡神经、股神经、闭孔神经、坐骨神经等发出的部位。3观察自主性神经模型,分清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发出部位以及交感神经节和副交感神经节的所在部位。[学习重点]1脊髓内部结构。2内脏运动神经与躯体运动神经的区别。[学习难点]1脊神经和自主神经的概念与分布。2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学习方法]1课前,学生须按教材有关章节复习思考题,认真预习相关内容,并在作业本上写出或在书中标出答案。2课上,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3开放实验室,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观察标本或模型。4采用口试或笔试等形式,考核学生对本章节内容的观察能力和识记能力。5课后,学生须完成本章节的习题,作为检测教与学效果的一种手段。四、传导路[学习目的]1.掌握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觉传导路、痛觉传导路、皮质脊髓束传导路。2.了解皮质—脑桥—小脑系和皮质—纹状体系传导路。[学习要求]1.在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模型上,能辨认出脊神经节(即第1级神经元)、薄束核和楔束核(即第二级神经元)、丘脑外侧核(即第三级神经元)、丘系交叉(即感觉交叉)和中央后回等结构。2.在皮质脊髓束传导路模型上,能辨认出大脑皮质锥体细胞(即上位神经元)、锥体束、锥体交叉(即运动交叉)、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前束和脊髓前角细胞(即下位神经元)等。3.在皮质—脑桥—小脑系传导路模型上,能辨认出大脑皮质锥体细胞、脑桥核、小脑皮质、小脑齿状核、中脑红核、红核脊髓束和脊髓前角和纤维交叉的部位。4.在皮质—纹状体系模型上,能辨认出大脑皮质锥体细胞、尾状核、壳、苍白球、红核、黑质和脑干网状结构和纤维交叉部位。[学习重点]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觉传导路和皮质脊髓束传导路。[学习难点]皮质—脑桥—小脑系和皮质—纹状体系传导路。[学习方法]1.课前,学生要带着本章中有关传导路一节的思考与练习题做好预习。并将疑难问题记下来,以便课上与老师沟通、交流,这是学好本章知识的最佳途径。2.课上,学生除认真听老师讲课外,还要认真的观察神经系统标本或模型,这样才能使你对所学的知识加深印象、记得扎实。3.课后,学生必须认真、及时地复习,并按要求完成本章中有关传导路一节的习题测试,这样才会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4.要将本章的内容与科学健身、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结合起来学,可使你产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5.上网搜索或查阅资料学,可拓宽视野、增长知识。体育运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学习目的]1了解体育运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学习要求]1.了解体育运动对神经元的影响。2.了解体育运动对脑的影响。3.了解体育运动对脊髓的影响。[学习重点]体育运动是发展和保持神经系统功能的有效手段。[学习难点]体育运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于神经元的变化。[学习方法]1.课上,学生认真听老师讲课。3.上网进行查阅,了解关于这方面的前沿发展。第九章感觉器官[学习目的]1.了解感觉器官、感受器的概念以及感受器的分类。2.了解视器、前庭蜗器的组成和功能。3.掌握眼球的主要结构和功能。4.了解眼副器的组成与功能。5.了解光波在眼内的传导途径。6.了解外耳、中耳的组成和功能7.掌握内耳的结构和功能。8.了解声音在耳内的传导途径。9.掌握肌梭、腱梭的结构和功能。10.掌握体育锻炼对感觉器官的影响。[学习要求]1.能借助视觉器官模型,指出眼球壁的三层结构和折光装置的构成,并在视网膜上找到黄斑和中央凹。2.能在内耳模型上,指出膜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蜗管的位置,并能说出他们的主要特征。[学习重点]1.眼球壁的结构与功能。2.膜迷路的结构与功能。3.肌梭、腱梭的结构与功能。[学习难点]1.睫状体、视网膜的结构与功能。2.膜迷路的结构与功能。[学习方法]1.加强对感觉器官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2.理论联系实际,开放实验室,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认真观察各器官的形态和结构插图、模型、标本和幻灯片,借以加深对书本知识的正确理解和记忆。3.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重要的概念、术语要理解熟记。4.采用口试或笔试等形式,考核学生对人体感觉器官标本或模型的观察能力和识记能力。5.经常做书中第二部分第九章感觉器官的习题,以检测本人的学习效果。第十章内分泌系统[学习目的]1.掌握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岛和性腺的形态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