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典型案例:教育传承非遗文化信息化润泽家国情怀-非物质文化乡土教材共建共享模式的应用与推广_第1页
智慧教育典型案例:教育传承非遗文化信息化润泽家国情怀-非物质文化乡土教材共建共享模式的应用与推广_第2页
智慧教育典型案例:教育传承非遗文化信息化润泽家国情怀-非物质文化乡土教材共建共享模式的应用与推广_第3页
智慧教育典型案例:教育传承非遗文化信息化润泽家国情怀-非物质文化乡土教材共建共享模式的应用与推广_第4页
智慧教育典型案例:教育传承非遗文化信息化润泽家国情怀-非物质文化乡土教材共建共享模式的应用与推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传承非遗文化,信息化润泽家国情怀

-------温州非物质文化乡土教材共建共享模式的应用与推广 负责人:周承露章璐林信魏红林圣科

摘要:

温州市电教馆于2009年组织了一支懂温州历史,懂风土人情,懂拍摄制作的专业队伍,在前期大量调研与策划的基础上,整合选出最具温州特色的古建筑、传统手工工艺、本地食材与节气节日文化等,确定了乡土教材纪录片的拍摄框架。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采用市县联动、市校联动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统一策划,分头拍摄,合作编辑,将温州的历史、典故、人文等通过镜头语言,通俗易懂地阐述给师生,同时再借助互联网社交平台等多种方式,把这份乡土之情传递给在世界各地的温州人。 一、乡土教材编制的缘起

(一)政策引领课程改革

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制订被纳入全国实施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中,乡土教材的编制重新得到重视。乡土教材是教育教学和本土文化传承的有机组合,是同时具备“教育性”和“地方性”的教学资源。乡土教材作为教材的首要条件,是育人功能,乡土教材必须适合学习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在选题上多选用切近日常生活,本地儿童熟悉的事物。其次,还应考虑地方教育发展的需求,具有地方性特征,尊重本地文化主体地位和文化选择权,这也是乡土教材与国家统编教材的根本区别所在。(二)文化传承时代之需乡土教材并非新生事物,早在1903年,清政府在《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中就写道,历史“尤当先讲乡土历史”,“地理尤当先讲有关系之地理,以养成其爱乡土之心”,格物致知宜由近而远。因此,历史、地理授课被与本地神话传说、人物事迹、方言、文学和民俗故事等知识相整合起来,统称为乡土教育,这一切的目的都在于由乡土爱,推及国家爱,培养国民对乡国的深情。乡土教材在我国的发展已经断断续续走过了100多年的历程,它与学校教育的其他教育内容一同担负着向下一代传授科学知识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爱国乡情不仅仅是战争年代的特殊需求,现如今的温州是一个华侨之都,离情别意,难忘周南是每一个漂洋过海温州人对这片乡土的不变赤诚情。从思乡的怀念情怀到对下一代温州人华文教育,使家乡文化从“遥远”变得“亲近”,让丰富多彩的乡土文化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留住历史文化的根脉,紧紧抓住渐渐流逝的乡土文化,是当下教育不容忽视的责任。 二、乡土教材内容编制

温州市电教馆从2009年开始策划乡土教材,选择用纪录片的方式,将温州的乡土文化真实记录下来并制作编撰成视频教材。在项目开始之初,电教馆联合市教研院、市文联、市博物馆、温州电视台等多家单位,聘请和选拔了一批懂温州历史,懂风土人情,懂拍摄制作的专家和教师,成立了一支专业队伍,在前期大量调研与策划的基础上,整合选出最具温州特色的古建筑、传统手工工艺、本地食材与节气节日文化等,确定了乡土教材纪录片的拍摄框架:按地域分类的《温州,我的家乡》、按编年史叙事的《话说温州》和按一年春夏秋冬天节气寻找美食的《四季的味道》等三种形式的纪录片。每个合辑里再挑选最具代表性的典型案例,搜集文献,调研考证,再进行分组摄制。与课程类教材不同,乡土教材没有专业的教师,教材中所有知识点来自大量的古籍文献,如《温州府志》、《温州经籍志》、《瓯东私录》、《瓯海轶闻》等;在对比文献的同时,纪录片对于镜头中道具的选择,如演员服饰的搭配,更细至一些古代宴席上的菜式摆盘,都特地请教了温州民间相关行业的专家,力求尽量还原历史的真实性。教育是民生工程,也是全民最关心的头等大事,专家们在听闻乡土教材制作的用意后,均纷纷倾力相助,提供珍贵老照片素材、文字资料、甚至是祖传的制作工艺与配方也愿意让摄制组记录拍摄下来。 (一)非遗古迹,按地区分类拍摄《温州,我的家乡》

《温州,我的家乡》是温州市电教馆于2013年牵头拍摄的第一部大型纪录片。主要选取了温州的12个县(市、区)最具代表性的古建筑、古法工艺、戏曲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分集分主题摄制,现已完成《瓯窑》、《楠溪江古村落》、《玉海楼》共37集精品纪录片,在温州教育影院点播次数达上百万次。摄制组在编选拍摄对象的时候,从教研院、市文联、民俗协会、博物馆、教育队伍等跨领域聘请了熟知温州历史文化的专家,成立了顾问组,多次开会商讨制定乡土教材内容,从如何选题到知识点切入教学都做了详细的敲定。在摄制方面,电教馆有着专业的摄制人员,所有镜头实地考察拍摄,积累了大量一手独家素材。如《泰顺廊桥》一集,摄制组入驻泰顺山区,在当地人的带领下,寻找了100座古廊桥,除去年久失修的3座外,第一次完整记录了所有的泰顺廊桥,拍摄后不久,在当年夏季的台风季因自然灾害又有2座古廊桥消失了。这些记录下的镜头不仅仅被编进教材,更是把逐渐被时间带走的历史用影像永久保存下来。(二)口述历史,按年代分类拍摄《话说温州》

2016年温州市电教馆开始邀请老一辈民俗文化专家,开拍一部以说书形式来讲述温州历史的纪录片《话说温州》。这部片子在延续之前纪录片风格的基础上,将没有办法实拍或实物再现的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坊间故事等等,通过老人的口述保存下来。第一期邀请了温州市特级教师、温州文化民俗专家谷定珍教授来做主讲,从东瓯文化的“瓯”字说起,由古代的写法到现代简体字的演变,贯穿从公元前190年到现代化温州的历史,讲述民族精神在时代变迁中延续和创新。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历史结晶,蕴含在瓯窑的现代化审美改变中,深藏在吴侬软语的瓯腔瓯韵里,也流淌在温州人自古至今勇于闯荡拼搏的血液内。这些没法用镜头语言描述的无形之文化,在老一辈人的口口言传下,绘声绘色的描述里,给学生甚至现代成年人都上了宝贵而生动的一课。 (三)传统食材,按时间分类拍摄《四季的味道》

2017年开拍的《四季的味道》是一部以美食为切入点,讲述美味背后的传统典故与温州人生活观念的纪录片。分春夏秋冬四篇共12集,在每个季节篇中选用最具代表性的时令食材和节令食品,融合了美食与文化,让学生在吃这件最日常的小事上感受温州文化之博大底蕴。片中的每一种食材,摄制组都选择了一位相关人物作为叙事者,不仅拍人拍食物,更是拍人与食物之间的故事。如《中秋月圆饼更甜》一集中,摄制组取景到温州传统潮式月饼发源地苍南县灵溪镇,在一家百年老店的传人陈尔志师傅的帮助下,通过拍摄他对月饼制作的痴迷与继承百年家业的故事,给学生在描述月饼工艺的同时,展现了一代手工匠人对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利用真人真事,发掘历史与人文情感的真切。在录制温州除夕夜传统高脚碗十色冷盘一集中,摄制组特地请到了瓯菜大师黄云波的后代传人黄淑坚先生,除了展示大师的精湛厨艺外,更展现一代传人历尽几十年用瓯菜见证家宴国宴的坚守,从一个侧面记录下社会发展带动了餐桌上菜品的改变,温州人生活条件的改善与生活观念向着健康化发展。 三、项目的推广

优秀的教育资源,离不开共建共享和有效落地、推广机制。温州电教馆借助信息化手段,建设数字化共享平台,发动市县校三级联动机制,创造共建共享环境,去中心化使得资源使用者亦是建设者,让全民参与资源建设,优质资源使用与分享交替循环,同时有效利用移动终端及社交平台,将学习与生活有机结合,形成非正式学习环境的优良氛围。 (一)三级联动,共建共享

温州市电教馆在摄制完第一期10部《温州,我的家乡》纪录片之后,发动市县校三级联动机制,用行政指标推进资源共建共享理念。以第一期10部精品案例纪录片为模板,动员各县(市、区)深入了解本地特色文化,从本土视角出发,多方面挖掘,自行申报要拍摄的选题。电教馆在征集到各县(市、区)的选题后,统一协调经费,再由各区县自行拍摄制作。如瑞安制作的《瑞安鼓词》,苍南制作的《蒲壮所城》,平阳制作的《顺溪古建筑群》等纪录片,因地制宜,拥有本地独特的文化细节,效果是统一拍摄所不能达到的,片子一经推广便受到好评。任务下放的市县联动机制,不仅能够收获只有当地才有的宝贵素材资源,更以良性互动模式促进资源的共建,使得乡土教材的编制有了源源不断的资源供给。 (二)教师善用,走进课堂

选用视频纪录片作为乡土教材的展现形式,不仅能用镜头将学生难以接触到的民间习俗搬进教室,更因视频拥有故事性地剪辑方式,将历史、典故、人文等通过镜头语言,通俗易懂地阐述给师生。同时,通过编撰,散落在民间的数不尽的文化宝藏,被以主题的形式编辑成集,更利于梳理成章。乡土教材第一期上传网络后,便得到了一线教师的广泛好评,为教师备课提供了严谨丰富的素材。各地各校以此为蓝本,结合本地特色,开设了丰富多彩的乡土课程。瑞安市马鞍山实验小学,邀请大师进入课堂,用温州鼓词为孩子们解说历史故事,增进趣味;平阳学校借助本地特色木偶戏,生动演绎武松打虎,丰富课堂教学;温州实验小学利用蓝夹缬工艺,让孩子们体会传统染布工艺,并用学生亲手制成的美丽方巾走T台,演绎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走近瓯剧百年戏文道不完,瓯腔欧韵唱不尽,传统文化和学科知识点的贯穿活用,是乡土教材的教育初衷,一线教师灵活运用地方文化精髓去影响孩子的心灵空间,人文视野,让他们身上具有温州文化的特质,更让温州古老的文化、艺术得以延续,并重放异彩。 (三)社交互联,走进生活

在Web2.0理念下,人们更加希望互联网具有良好的人性化、开放的民主化、以及贴切的社会化;开放性、互动性、参与性、可扩展性逐渐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为此温州市电教馆不仅在乡土教材资源方面做了建设,更放眼信息化环境,搭建可供全市师生交互的视频共建共享影院平台,在借助互联网传播的基础上,更期待师生学习交互,营造良好的虚拟学习社区环境,从知识共享向着知识创造并进。目前“温州教育影院”共建共享平台上已有视频教育资源17400余部,其中乡土教材栏目最受欢迎。乡土教材系列纪录片深度诠释本地区的文化,片子富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教育意义,是统一编制教材所不能及的。教育影院共建共享模式希望能够带动更多的教师学生成为“拍客”,把他们制作的视频上传,一方面能够利用面向公众这一理念,为资源库的快速扩充提供可能;另一方面更希望引导学生建立从被动接受学习到主动创造知识的新学习形态。此外,温州市电教馆还借助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各种信息化手段,拓宽乡土教材资源推广渠道。例如《四季的味道》的每一集会根据时间,在对应的节气前后,通过电教馆的微信公众号推送给师生,应景且具实时性的分享在朋友圈乃至全社会引起广泛关注。温州市电教馆通过信息化的手段,让原本源于生活的乡土教材,重新贴近融入生活,让学生感悟更深,使得教材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文化氛围的营造。 (四)城市礼物,文化馈赠

这些讲述温州故事的纪录片不仅仅是教材,更是温州城市宝贵的文化记忆。在作为教材推广给师生和学校的同时,更和社会民间紧密联合。历史遗迹正在逐渐消亡,更有一些文化和手工技艺只存在于上一辈人的口口相传中,很可能随着一代人的离去而消失。在拍摄传统手工艺人的同时,对这些面临被机器工业化代替的老工艺而言,更是是一份保留,一次呼吁。温州市电教馆致力于打造一个严谨的乡土资料素材库,为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提供百度上难以搜索到的,已经过整合的素材。平台上甄选的视频,由电教馆编制成集,压制成光盘出版发行,发放至各学校,同时也用作温州地区与世界其他城市的文化交流资源与馈赠的礼物,是温州电教馆人对保留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尽的一份微薄之力。 四、问题与未来展望

乡土教材建设,是温州教育一直以来致力的方向之一,除了温州市电教馆,温州外侨办、温州市文联、温州民俗协会都有自发参与,各自为保护温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尽一份力。各单位的力量汇集,正展现了温州人团结聚力的特点,是温州教育值得欣慰和骄傲的地方。乡土教材的建设任重而道远,是一项复杂而耗费时间的教育任务。因其知识点庞大而分散,且没有全才型的人员,所有的教材脉络编辑与选题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与时间,为了教材的学术严谨,从文献搜集到实地调研,都必须有专人统一负责,由专家审核把关。其次,乡土教材的宣传推广也是重中之重,教材往往不受重视,仅靠学校的地方课程推广力度不够,网络时代眼花缭乱的快节奏短视频覆盖了学生大部分浏览时间,用时间沉淀下的文化纪录片反而不受年轻人欢迎,如何调动学生兴趣回归传统文化等等都是乡土教材建设面临的迫切难题。温州市电教馆会从这几年的经验中汲取智慧,以行政优势为抓手,汇聚社会各界力量,善用信息化手段,带领温州乡土教材建设更上一个台阶。 (一)完善平台建设,革新资源共建理念

好的推广渠道能使好资源的有效利用事半功倍,乡土教材和传统教学科目不同,它有很强的自由度和学校自主发挥空间。温州市电教馆希望做好市县校三级联动,由市级统一搭建云端平台网站,为包括乡土教材在内的所有教育视频资源搭建一个安全、便捷,可供全市师生上传下载共建共享的云端资源库。目前的“温州教育影院”已经为乡土教材开设了独立的专栏,网站上所有资源可供师生转载,并支持PC端和移动app端使用。2015年互联网图片浏览首度超越文字浏览量,直播和短视频应用如潮水般涌现。这些都在告诉教育者们,时代变化的消息。当下,影院正在逐步改革,从传统的课堂录像、纪录片等长视频逐步向以知识点形式时长三到五分钟的微课、微记录、随手抓拍等短视频方向转变。未来希望在移动端app上能够完善内嵌式拍摄和自带剪辑制作小短片的功能,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