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抵押权假设干问题的讨论〔一〕关于抵押权假设干问题的讨论〔一〕关于抵押权假设干问题的讨论〔一〕 关于抵押权假设干问题的讨论〔一〕 市场经济就是信誉经济,而抵押制度作为交易中经常采用的担保方式,对保障债权实现和债务的履行,增强主体的信誉,预防和减少不必要的交易风险,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抵押制度本身也是适应市场经济的开展需要而不断开展的,因此,自我国担保法公布以来,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开展需要,担保法所规定的抵押制度也需要进一步完善。本文拟就此谈几点不成熟的意见。一、抵押当事人能否自行约定抵押期限我认为,完全制止当事人设定抵押期限,认为当事人自由约定的抵押期限条款完全无效的观点并不非常妥当。主要理由在于:其一,我国?担保法?中不仅没有明文制止当事人约定抵押期限,而且该法第39条规定的抵押合同的内容允许当事人可以约定“当事人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这种立法表述实际上是允许当事人约定抵押期限,只要当事人认为这种期限的约定符合其利益并予以约定,那么只要这种约定没有损害社会和别人的利益,法律就应当予以认可。其二,尽管抵押权是一种物权,必需要法定化,但是抵押权必须通过当事人的约定才能产生,抵押权只有通过当事人的约定,并通过完成一定的公示要件才能设立。抵押权作为一种他物权,本身就具有期限限制,内在的本质要求它只能在一定期限内存在。当事人自行约定抵押期限,并且在登记中做出了记载,实际上是限定抵押权的存续期限的一种方式,这种约定符合抵押权作为一种有期物权的性质。其三,还需要明确的是,虽然抵押合同是附属于主合同的从合同,抵押权在本质上是附属于主债权的他物权,但是无论主合同还是从合同都是当事人合意的结果,当事人完全有权利在合同中约定从合同所设定的权利的存续期间。抵押权在债务没有清偿前就消灭,并没有否认抵押权的附属性,因为抵押权的附属性强调的是抵押权不能与主债权别离而独立存在,并不意味着抵押权不可以在主债权得到清偿以前发生消灭。事实上,在主债权没有被清偿以前,也可以因为抵押权人抛弃抵押权等原因此导致抵押权消灭,但抵押权消灭并不影响主债权的存在[3].最后,当事人在抵押合同中约定的抵押期限并不属于免责条款的内容,因为免责条款是指当事人在合同中事先约定一定的条件,用以限制和免除债务人将来的责任,而抵押期限的约定只是对抵押权存续期限的规定,并不意味着减轻或免除了债务人的责任。一般来说,当事人设定抵押期限可以在合同中予以约定,并且应当明确记载于抵押权登记文件。在理论中当事人往往会以不同的方式设定抵押期限,明确这些不同设定方式的法律效力,不仅具有积极的司法理论意义,而且表达了不同的物权立法理论构架,极有讨论的必要性。抵押期限的设定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情况:一是抵押人和抵押权人仅仅在抵押合同中约定了抵押期限。当然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抵押期限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多样,如明确规定从主合同成立以后一段时间内抵押有效,或明确规定抵押期限为半年等等,这并不影响约定的效力。二是当事人仅仅在抵押登记的文件中记载了抵押权的存续期限,如在登记中载明抵押权自登记之日起一年内有效。三是当事人不仅在合同中约定了抵押期限,而且在登记文件中予以载明。我认为,当事人在合同中对抵押期限的约定和在登记文件中对抵押期限的记载,两种行为的性质是有区别的,具有不同的法律后果。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抵押期限,这种期限的约定是否可以直接限制抵押权的存续期限,这种对抵押权期限的限制是能否对第三人产生法律效力,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我认为,当事人关于抵押期限的约定必需要通过登记对外公示,使第三人所知道抵押物负担的情况,才可以对第三人产生法律效力。假设没有进展登记,那么当事人关于抵押权期限的约定不能对第三人产生法律效力。因为对抵押权的期限限制与设立抵押权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属于物权的变动范畴,都需要以法定的方式对第三人进展公示才能产生对抗第三人的法律效力,这也是维护交易秩序,保护好心第三人的必要法律措施。所以当事人仅仅通过协议设立抵押期限,而没有履行登记手续,关于期限的约定不能对抗第三人。这与大陆法系国家一贯坚持的物权公示原那么是一致的。否那么,假设允许当事人关于抵押期限的约定直接对第三人产生效力,实际上意味着当事人可以不经过登记而自由地设立抵押权,至少是可以不经过登记就可以变更抵押权,这与我国的现行立法也是不符合的。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假设允许抵押当事人约定的抵押期限,不经过登记便可以发生对抗第三人的法律效力,那么抵押当事人有可能会恶意串通损害债务人的其他债权人的利益,因为假设当事人需要设定抵押权,便可以不提出期限问题,假设当事人不需要抵押权,便可以以期限已经设定为由,否认抵押权的存在。这样一来会使抵押权的登记毫无意义,抵押权的公示作用也大大降低。当然,我们说当事人约定的抵押期限非经登记不能对抗第三人,并不意味着当事人不可以约定期限,更不是说当事人所约定的期限没有任何约束力。即使当事人关于抵押期限的约定没有进展登记,仍然可以在当事人之间发生法律效力,只是不可以对抗第三人而已。假设没有涉及到第三人的利益,抵押当事人不能以抵押期限的约定没有登记为借口,否抵押期限的约束力。所以,我认为,仅仅在抵押合同中约定了抵押期限的,只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不能对抗第三人;只在登记中记载抵押期限的,不仅在抵押当事人之间发生法律效力,而且具有公示作用,同时可以对抗第三人。值得注意的是,假设登记文件上记载的抵押期限与抵押合同所记载的抵押期限不符合应当如何认定?我们认为,应当以登记记载的期限为准,只要当事人在登记中明确记载了抵押期限,那么该期限就应当认为是抵押权的存续期限。考虑到登记记载的公示效力,为了保护好心的第三人,即使有证据证明登记文件记载的内容错误,该登记也不能对抗第三人,但是在不损害第三人利益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对抵押当事人本身的约束力可以以实际约定的为准。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关于抵押期限不宜由当事人约定,而应当由法律直接规定,法定的抵押期限可以适用?担保法?关于保证期限的规定。我认为此种观点并不妥当,因为如前所述,法律并不制止,也没有必要制止当事人自由设立抵押期限。尤其是抵押在性质上不同于保证,保证人应当以自己的全部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而不象抵押一样仅以自己某项特定的财产作为清偿债务的担保。由于保证人财产的不确定性,即保证人的财产是经常变化的,保证人用来担保清偿债务的财产处于不确定的状态,如保证人可能因为经营状况良好而获得更多的财产,从而使其更有清偿所担保债权的才能,但是保证人也可能因经营不善而使其财产减少。正是由于保证人的财产处于一种变化状态,所以法律要求债权人及时行使权利,尽快恢复财产秩序的稳定状态。同时从保证人的利益考虑也需要有保证期限的限制。因为保证人与抵押人代替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方式是不同的,抵押人仅仅以抵押物负责,不会危及到抵押人的其他财产,但是保证人要以自己的全部财产负责,承当了更大的风险,尤其是在抵押人经济状况不好的时候,这种责任可能会成为灭顶之灾。二、抵押物的价值是否必须超过被担保债权的数额我国?担保法?第35条规定:“抵押人所担保的债权不得超过其抵押物的价值。财产抵押后,该财产的价值大于所担保债权的余额局部,可以再次抵押,但不得超过其余额局部。〞该规定第一次从法律上确认当事人可以在同一物之上设定数个抵押,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它同时要求当事人在设定抵押时,抵押人提供抵押的财产必须大于或者等于其担保的债权的数额,那么在法律上引起了不少争议。一种极端的理解甚至认为,该规定是一种强行性的规定,假设工程,暂时无力还款,恳求银行延长还款期限。银行要求甲公司必须提供抵押,才可能延长还款期限。甲公司以其所有的一幢建筑物向银行抵押,但是该建筑物经过评估,价值为4500万元。银行提出根据?担保法?第35条的规定,该公司必须增加抵押物以补充五百万元的差额,否那么,银行不能与该公司签订抵押合同,即使签订了该合同,也有可能被宣告无效。从审讯理论来看,确实存在着因为抵押物的价值低于担保债权的价值而被宣告无效的情况。我认为,这种理解和做法是不妥当的,?担保法?第35条的规定仅仅是一种提示和建议性的,而并不是一种强行性的标准,不能认为不符合该规定就导致抵押合同无效。要求抵押物的价值必须高于或者等于被担保债权的数额,在理论上的根据是,只有抵押物的价值等于或者超过被担保债权数额的情况下,被担保的债权才有可能得到足够的清偿,假设低于被担保债权的数额,债权就不可以得到完全的实现,所以要求抵押人所担保的债权不得超过其抵押物的价值,本质上是为了保障债权。诚然,抵押物的价值大于被担保债权的数额固然有利于保障债权,因为假设抵押物的价值较高,在抵押权实现时大于或等于被担保的债权价值,债权人的债权必然可以实现。但是假设在抵押权设定时,抵押物的价值小于被担保的债权,是否必然不能保障债权呢?我认为,显然不完全是这样,理由在于:其一,在设定抵押以后,以抵押物价值清偿债权只是一种可能性,假设债务到期以后,债务人已经履行了债务,抵押权人就没有必要实行其抵押权,抵押物的价值也就没有必要用来清偿债务。[4]可见在设立抵押时,假设抵押物的价值小于被担保的债权价值,在债务人主动清偿债务的情况下,不一定会影响债权人债权的实现。更何况假设债务到期以后,债务人履行了局部债务,那么抵押权人只能针对未履行的局部就抵押物的价值受偿,所以抵押物的价值也不必用来清偿全部债务。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抵押物的价值小于被担保债权,也可以保障债权。其二,即使在债务人资信状况欠佳的情况下,债权人自愿承受债务人以较低价值的抵押物作为担保,尽管可能会使债权人的债权不能充分实现,那也未必完全不符合债权人利益。因为一般来说,有抵押担保的债权总比没有抵押担保的债权有保障,尽管该抵押不能保障全部的债权。其三,因为债权本身是债权人可以自由处分的财产,债权人自愿放弃将来可以获得的某些利益,或者说自愿承当债权不能清偿的风险,属于债权人处分权的范畴,法律没有必要进展干预。不要说债权人可以自愿承受债务人以较低价值的抵押物作为担保,债权人甚至完全可以放弃提供担保的要求,或者在设定了抵押以后放弃优先受偿权,不以抵押物的价值优先受偿,此种处分只要不损害社会、国家和第三人的利益,法律就没有必要进展干预。所以,认为抵押物的价值必须大于被担保债权数额,抵押才能合法有效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我认为,在立法上决定抵押物的价值是否需要必须大于被担保债权的数额,应当从担保法的立法目和立法的实现效果两个方面来考虑:在法律上是否要求抵押人提供抵押财产的价值必须大于、等于或者小于其担保的债权数额,涉及到对担保法立法目的的认识。我认为保障债权是担保法的重要目的。我国?担保法?第1条规定,?担保法?的目的是“为促进资金融通,保障债权的实现,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然而如何才能促进资金融通,保障债权的实现呢?这就需要鼓励当事人设立更多的担保,担保越多,债权就越平安,只有设立更多的担保,才能使债权的实现更有保障,造就良好的信誉根底较好,便利举债和融资。尤其是在我国目前信誉较差、违约和欺诈比拟严重的情况下,鼓励担保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担保法的重要目的之一应当是鼓励担保。从鼓励担保的目的出发,担保法应当尽量减少对担保设定的不必要限制,而不是设立重重的障碍。假设要求抵押物的价值必须大于抵押所担保的价值,这确实给抵押设立确立了不合理的限制,使当事人设立担保变得困难,甚至使已经设立的担保归于无效,从而给交易也造成了障碍。所以我认为,保障债权的措施不应当是给抵押人强加过重的负担,而应当通过鼓励担保的措施来保障债权。事实上,假设对抵押的条件规定得过于苛刻,甚至不管抵押当事人是否愿意都必须符合法定的苛刻的条件,才能设定抵押,那么许多抵押根本就不可能设立,这样债权将因为没有担保而缺乏保障。相反,假设放宽抵押设立的条件,只要当事人愿意,无论抵押物的价值有多大都可以用于抵押,将可以促成更多抵押的成立。由于有抵押所保障的债权显然要比没有抵押所保障的债权要平安,因此只有鼓励担保,而不是限制担保,才更有利于保障债权。从我国现实情况来看,由于我国目前信誉根底较差,交易秩序尚未真正形成,银行等信誉机构都要求债务人在借贷时提供必要的担保。债务人寻找担保人本身就比拟困难。?担保法?第35条的规定那么使抵押人提供抵押物变得更为困难,降低了利用抵押物融资效果,不利于市场经济下对融资的需要。[5]由于我国法律普及程度等因素的制约,我国的立法更多地为当事人设计了各种行为方案,这种方案本来应当作为选择性法律条款,供当事人参考,但是许多法条的表述和司法机关的理解大多将这种选择性条款当作强迫性规定。这种做法的误区就在于无视了司法的当事人自治性,没有把当事人当作合理的经济人来对待。债权人和抵押人订立抵押合同时,假设债权人愿意以低于债权数额的担保物来保障自己的债权,这完全是债权人的权利。债权人都是合理的经济人,他会从他认为最有利的角度从事民事行为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债权人在与抵押人设立抵押权的过程中,都会充分考虑自己的利益,抵押权人愿意承受价值较低的抵押物作为其债权的担保,是从自身利益考虑做出的决定,这完全是一种正当的行使权利和自由的表现。法律应当尊重债权人的选择,没有必予以干预。假设认为?担保法?第35条的规定是一种强行性的标准、违犯该规定将导致抵押无效,显然干预了债权人所享有的必要的自由,是对抵押人和抵押权人在订立抵押合同中,所应当享有的合同自由的限制。假设抵押物价值必须高于担保的债权债务,从外表上看,是充分考虑债权人的利益,本质上是不合理地限制了债权人的利益。因为债权人做出此种决定,可能基于多方面的考虑,一般来说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对债务人的考虑。债权人可能认为债务人具有足够的资产清偿债务,或者具有局部清偿债务的才能,因此,即使抵押物的价值小于被担保的债权,债权人也认为不会阻碍债权的实现。二是对其他担保的考虑。在主债权成立时,债务人也可能向债权人提供其他的担保,或者请第三人向债权人提供保证,由于存在其他担保,债权人认为其债权已经得到足够的保障,也就不一定要求抵押物的价值必须大于被担保债权的数额。三是基于对主债务本身的考虑,如当事人将抵押物的价值与放债条件联络在一起,假设抵押物价值较低,债权人就可能会进步放债的条件,这对双方来说是对等的。四是债权人的无奈。因为设定抵押的时间并非全部在举债之前,有的是在债务人无法按期还债的情况下,债权人不得不承受的延期还债的条件。另外还要看到,就抵押物的价值来说,也存在着债权人的主观评判问题。即使抵押物的价值明显较低,但债权人认为可以有效担保其债权,也未尝不可。更何况,抵押物的价值还是不断变化的,抵押设定时抵押物的价值不一定等同于抵押权实现时的价值,如房屋在提供抵押以后,可能因为房地产市场行情的变化,而使抵押的房屋价值急剧上涨或者大幅下落。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要求抵押物的价值必须高于或者等于被担保债权的价值,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方面,要求抵押物的价值必须高于被担保债权的数额,实际上是要求在设定任何抵押时都必须对抵押物进展评估,显然,这在目前是很难做到的,尤其是在民间的借贷中,一方当事人向另一方当事人提供抵押时,请专门的评估机构或人员进展评估,当然需要支付相当数额的评估费用,结果往往是当事人不得不承当评估费用,增加了交易本钱,降低了交易效率;或者几乎没有当事人进展抵押物评估,导致立法脱离实际。另一方面,抵押权的不可分性也决定了设定抵押不必要求抵押人提供的财产价值与其担保的债权的数额相当。因为抵押物的价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抵押物的价值在抵押设立时与拍卖变卖时常常是不一样的。根据抵押权的不可分性,抵押权设定后,抵押物价格的升降,原那么上不产生抵押人增减抵押物价值的权利义务,即价格上涨时,抵押人没有权利处分抵押物的逾价价值;价格下降时,抵押人也没有义务补充其缺乏价值。[6]这样当市场行情变化,抵押物的价值不断下降时,抵押物设立时的价值即使高于债权的数额,但是在抵押物拍卖时,也可能会低于被担保债权数额,在这种情况下又不可能要求债务人提供其他的抵押物,是否意味着该抵押就无效了呢,结果当然不是;同时当抵押物的价值不断上升时,抵押物设立时的价值即使低于债权的数额,但是在抵押物拍卖时,也可能会高于被担保债权数额,在这种情况下是否意味着本来无效的抵押有效了呢,结果当然也不是。这就从反面说明强行规定抵押物价值和担保债权数额关系是不合理的。应当看到,?担保法?第35条的规定也存在一定的社会经济背景。这就是许多国有银行在贷款时,根据有关规定必需要求债务人提供抵押,由于某些国有银行的管理存在着一些缺陷,一些工作人员违规操作,不认真审查贷款条件以及担保的条件,对抵押物价值也不做理解,或者在大额贷款时承受了较低的抵押物做担保,最终损害了国家利益。一些人据此认为,?担保法?第35条的规定有利于防止国有资产在金融机构的流失。我认为这种理解是片面的。?担保法?第35条不是仅仅针对银行贷款规定的,而是针对所有债权债务中的抵押规定的,不能将银行贷款关系中的规那么作为普遍规那么在?担保法?中确立下来。解决国有资产在国有银行违规贷款中流失的问题,不能通过规定担保物的价值必须高于债权数额来得到解决,而是要通过建立健全国有银行本身的贷款制度来得到实现。更何况,银行承受价值较低的抵押物,未必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因为银行完全可以要求提供另外的担保,如同时采取提供保证、质押等担保措施,或者进步放贷条件等等。这样也未必会损害银行的利益。事实上,“担保物的价值必须高于债权数额〞的规定不仅没有可以解决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反而不利于维护国有资产。要求抵押物的价值必须高于或者等于被担保债权的数额,与?担保法?对质押和留置等方面的规定不完全一样[7],在当事人设立质押关系的情况下,法律并没有要求质物的价值高于被担保的债权数额,只要当事人达成合意,不管质物价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延安大学《英语测试与评价》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铁路信号设备招标合同三篇
- 烟台大学《数据结构课程设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三年级数学(上)计算题专项练习附答案集锦
- 四年级数学(四则混合运算带括号)计算题专项练习与答案汇编
- 五年级数学(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
- 徐州工程学院《美术(Ⅱ):美术创作》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学期教学课程工作计划
- 主管职能与责任的全面分析计划
- 公关活动策划与实施方案计划
- 中小学主题班会-国家公祭日主题班会教育课件
- 大数据分析方法及工具应用-大数据分析法课件
- 《红楼梦》教学讲解课件讲义
- 环境工程项目管理教材课件
- 一年级上册语文试题期末学科核心素养监测(含答案)部编版
- 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课件
- 兵团精神讲座-课件
- 【教学课件】海-气相互作用示范课件
- 销售培训课件:精英导购销售技巧
- 项目开工安全检查验收记录表(现场管理部分)
- 老年病理生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