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_第1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_第2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_第3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_第4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人类的形成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大致了解人类形成的历史,包括人类的出现,氏族社会的产生等相关史实。2、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3、通过氏族社会的产生和原始社会解体等相关重点问题的阐释和分析,使学生认识,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是人类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也是人类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尺。教学重点:氏族社会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教学难点:人类是怎样由古猿进化而来的?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你能否讲一个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吗?出示课件“女娲造人说和上帝造人说”。人是从哪里来的?中国有女娲造人说,《圣经》有上帝造人说,古老的神话和传说告诉我们,人是神创造出来的。而科学证明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了解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二、学案引导自主学习问题1:人类何时形成?最早的人类是什么?答:人类在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成。南方古猿。问题2:人类分为哪几个进化阶段?根据人的体貌特征,世界上的人类分为哪三大人种?答: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问题3:人类最初经历的社会是什么?它分为哪两个阶段?答: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三、聚焦主题合作探究探究一活动一:播放片断:《远古的人类》。1、1924年,在南非专纳兰的汤恩,发现了一具小型头骨化石。这具头骨化石,既带有猿的某些性状,又具有某些人的性状,被研究者确定为人类的直系祖先。你能判断出他是谁吗?【明确】非洲的南方古猿。人类究竟是如何出现的?演示:原始人的进化过程。2、从猿到人的转变中,什么起决定作用?【明确】劳动。展示:原始石器图片。3、恩格斯曾经说过:“人能够用他的手把一块岩石做成石刀,终于完成了从猿到人转变的决定性一步。”这句话告诉我们,人类诞生的标志是什么?【明确】人类能够制造工具。出示:NBA球星图片。【小组讨论】4、美国的NBA联赛是世界上水平最高的篮球赛,它吸引了来自全世界的优秀球员。他们分别属于世界哪三大主要人种?这些人种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归纳】他们分别是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人的体貌特征。5:你能说出这些种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吗?世界主要人种的差异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归纳】黄色人种:亚洲;白色人种:欧洲;黑色人种:非洲。人种的形成主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探究二活动二:6、西方政客:白色人种是天然的优等民族,而有色人种是天然的劣等民族。对此,你有何看法?【归纳】人种外表的差异并不影响人的基本生理和智力,人种没有优劣之分。【小组讨论】7、“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它反映了氏族发展过程哪一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哪一姓别在社会生活中占主导地位,为什么?这一阶段后来被哪一阶段取代?你认为促使人类社会过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归纳】母系氏族社会;女性;妇女在采集和家务劳动中举足轻重,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父系氏族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举例:外:古希腊神话中的大地女神该亚的故事。中:山顶洞人;半坡氏族、河姆渡氏族、女娲造人的传说。媒体展示补充材料:奇异的母系王国【归纳】父系氏族:①即知其母,又知其父。②男子占主导地位。③后期出现财产私有。举例:外:古希腊神话中厄瑞斯忒的故事。中:大汶口文化中晚期。思考:父系氏族社会再发展下去,就会出现什么?【归纳】国家生产力的发展——产品剩余——私有制产生——阶级出现——国家产生四、达标检测反馈矫正1.填表血统生产婚姻主导地位母系氏族母系(采集、捕捉动物、财产公有)群婚妇女父系氏族父系(农业、畜牧业、出现私有制)相对稳定男子2.选择题(1).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2005年8月报道,为研究早期人类的日常饮食,研究人员使用一种新的显微镜分析技术,研究了两种早期人类,其中一种就是生活在今天(C)的南方古猿——theSouthernAapesA.亚洲B.欧洲C.非洲D.美洲(2).马丁·路德·金:“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生活在一个不是以肤色的深浅,而是以品格的优劣作为评判标准的国家里。”我们将世界人种分为白种、黑种、黄种三大主要人种,其依据是(C)A.人种起源B.地域C.体貌特征D.语言(3).歌曲《龙的传人》唱道:“遥远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是龙的传人。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居住在地球东方的“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龙的传人”,属于(C)A.白种人B.黑种人C.黄种人D.棕色种人(4).小红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张图片,请你根据其体貌特征,判断他属于(C)A.黄种人B.白种人C.黑种人D.蓝种人(5).在早期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中最先扮演主角的是(A)A.妇女B.老人C.小孩D.男子(6).古代希腊神话中,大地女神该亚受众神崇敬的故事,反映出人类社会早期女人和男人的权力状况是(C)A.男人位于女人之上B.男女平等C.女人位于男人之上D.无法确定(7).仔细观察下图,回答问题:(1)这是古代哪一人类的图像?他分布在现今哪一国家?爪哇人,印尼。(2)他处于“完全形成的人”中的哪一进化阶段?和他处于同一阶段的中国古人类有哪些?晚期猿人,中国元谋人和北京人。(3)他后来发展成为世界三大人种的哪一种?黄种。五、总结梳理整合提高学生:朗诵马丁·路德·金著名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学生:演唱歌曲《龙的传人》。学生:绘画《我心目中的原始人》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教学目标:1.了解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历史。2.理解分析汉谟拉比法典、印度种姓制度的实质。3.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领略古埃及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4.古代文明出现在大河流域的原因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教学重点:亚非文明的突出成就。教学难点:种姓制度是印度社会的特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导语一播放古代埃及人赞颂尼罗河的诗篇录音带:“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流出来,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设问:为什么说尼罗河养活着埃及呢?下面我们来解决这一问题。导语二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是指哪几个?同学们看课件,思考问题: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四大古国是何时进入到文明时代的呢?有什么共同之处?为什么人类文明会产生于大河流域呢?你想知道答案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了解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二、学案引导自主学习1.公元前3500年埃及奴隶制小国出现。约公元前3000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奴隶制国家建立。国王胡夫的金字塔巨大规模令人叹为观之。国王哈佛拉的金字塔前,还矗立着一座象征国王权力与尊严的狮身人面像。2.亚洲西部,有一条狭长地带,有“新月沃地”之称。沃地东部,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并行奔流,被称为两河流域。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的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3.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奴隶制小国。后来来自中亚自称雅利安人的部落进入古代印度,先后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实质是等级制度。三、聚焦主题合作探究探究一动手找找:出示课件,让学生看图,从图上找四大文明古国的位置,并标注位置。活动一:出示课件,思考1、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为什么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呢?(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的第7至8页的内容及相关的历史资料,让学生在现有条件下获取知识的有效信息,回答老师的提问。)2、“宏伟壮观的金字塔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筑而成的?”【明确】:金字塔的规模十分巨大,无论是从建造过程,还是从设计建造来看,都会出现不少的难题。而古代埃及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是比较低下的,当时埃及人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从现有的考古挖掘还无法解释清楚的。3、“古埃及人民在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的情况下建成了规模宏大的金字塔,这说明了什么?”【明确】:金字塔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是古埃及劳动人民卓越智慧和辛勤劳动的不朽纪念碑。同时,金字塔也是无数劳动人民血汗的结晶,它给古埃及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是古埃及人民遭受残酷剥削和压迫的历史鉴证。探究二活动二:1、展示课件:《新月沃地》,引导学生分析“新月沃地”名称的来历。“两河流域的自然条件和尼罗河流域相比,有什么共同点?”【明确】:土地肥沃,农业发达,适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出示课件:汉谟拉比法典的部分条款。【小组讨论】2、“汉谟拉比法典是现存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法典,它的实质是什么?”【明确】:汉谟拉比法典是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而制定的。从法典的内容来看,奴隶主和奴隶的地位是截然不同的。奴隶毫无地位可言。在阶级社会里,法律往往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从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来看,它处处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强化奴隶主阶级对奴隶的统治。在阶级社会里,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维护国家政权的工具。出示课件《古代印度》,引导学生了解古代印度的地理范围,以及印度河流域的自然条件。3、“印度河流域的自然条件与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有何共同点?说明了什么?”【明确】:早期人类文明主要产生于大河流域,因为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另一方面,大河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导致河水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的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播放: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课件。探究三活动三:出示课件“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示意图,思考古代印度不同等级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有什么不同?种姓制度的实质是什么?对印度后来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学生自由讨论后,选派代表发言。)【归纳】古代印度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婆罗门和刹帝利是特权等级,吠舍供养一、二等级,首陀罗几乎没有权利。在古代印度,下一等级的人没有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因此,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实质上是奴隶制等级制度。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印度社会出现多种反对种姓制度的派别或思潮,佛教便是在这种条件下应运而生的。在以后的学习中再详细讲述。无论是分角色表演,还是展开辩论言论都应该符合人物的身份。因此,首先必须明确不同等级的职责和义务。同时,要注意古代印度当时的社会特点。由于不同等级的地位不同,所以不同等级之间的矛盾比较尖锐,这些都应该从各自的言论中反映出来。四、达标检测反馈矫正(一)选择题1.古代埃及是世界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之一,其统一的时间为()

A.约公元前3500年B.约公元前3000年C.约公元前22世纪D.约公元前16世纪2.下列关于金字塔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国王的巨型陵墓B.是古巴比伦文明的象征C.是奴隶和劳动人民被奴役的象征D.是国王权力的象征3.亚洲西部人类文明的摇篮是()A.印度河流域B.尼罗河流域

C.两河流域D.黄河流域

4.“新月沃地”居住的人群中,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的是()

A.古埃及人B.苏美尔人C.希伯来人D.腓尼基人

5.汉谟拉比制定法典的主要目的是()

A.维护奴隶主的利益B.扩大公民权利C.实行种姓制度D.促进经济发展6.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文明产生的相同原因有()A.经济发达B.地处大河流域

C.人类出现较早D.较早建立奴隶制国家7.世界上最古老的两个文明发生在()①长江流域②黄河流域③印度河流域④恒河流域⑤两河流域⑥尼罗河流域

A.①③B.④⑥C.③②D.⑤⑥(二)材料解析题:8、以下是古代的一些法律条文:

倘彼交出奴或女奴以为债权,则塔木卡(商人)可以继续将[他或她]转让,可以将[他或她]收回。

倘奴隶告其主人云:“你非吾之主人。”则此主人应证实其为自己的奴隶,而后其主人得割其耳。

阅读材料请回答:(1)这些条文出自哪个国家的哪部法典?(2)这部法典是由谁制定的?(3)制定这部法典的目的是什么?(4)其历史意义是什么?答案:(1)古巴比伦:《汉汉谟拉比法典》(2)汉谟拉比(3)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4)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9、四大古国是何时进入到文明时代的呢?有什么共同之处?为什么人类文明会产生于大河流域呢?①

古代埃及公元前3500年尼罗河流域

古代巴比伦公元前3500年两河流域

古代印度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

古代中国公元前2070年黄河流域②A、大河流域;B、北纬20-40度之间。C、原因:1、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

2、大河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导致河水的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五、总结梳理整合提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历史知识?文明古国发源地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古埃及尼罗河流域非洲东北部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水退后留下肥沃的黑土,便于农业种植。古巴比伦两河流域亚洲西部河水定期泛滥,时常带来灾难,但水退后留下的淤泥有利于农业生产。古印度印度河流域亚洲南部夏季,喜马拉雅山积雪融化,河水定期泛滥,两岸水源充足,土地肥沃。季风还带来丰沛的雨水。第3课

西方文明之源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发展的基本概况。2.培养全面辩证地认识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的能力。3.改革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4.全面辩证地认识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教学重点: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制的高度发展。教学难点:全面辩证地认识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的实质;结合地图,把握古代罗马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导入一:教师出示课件问:1、第28界夏季奥运会在那个城市举行?15.巴黎16.雅典2、奥运会的发源地在哪个国家?15.希腊16.罗马3、在28届雅典夏季奥运会上,获胜的运动员除了得到奖牌和鲜花以外,还有一份与众不同的礼物,你知道是什么吗?橄榄枝叶绕成的冠。为什么要橄榄枝叶绕成的冠?你想知道答案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课

西方文明之源》。导入二:利用导言框中的“木马计”故事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了解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二、学案引导自主学习阅读:“雅典城邦的繁荣”,探究下列问题:兴起:公元前8

世纪

建立:雅典和斯巴达等城邦国家

时间:公元前5世纪繁荣:伯利克里改革内容扩大公民权利,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影响:

经济高度繁荣,文化昌盛

阅读:“罗马共和国的兴亡”,探究下列问题:建立:

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共和国兴盛:

布匿战争灭亡: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三、聚焦主题合作探究探究一呈现:《古代希腊》历史图片。1、希腊文明与亚洲文明古国的显著区别是什么?【归纳】古代希腊文明是海洋文明,古代亚洲文明是大河文明。2、古希腊有很多城邦,雅典为何成为古希腊最著名的城邦?【归纳】雅典境内多山,气候湿,不宜经营农业而适于种植橄榄、葡萄等经济作物;邻近海洋,多天然良港,海上贸易发达,使雅典的工商业发达。3、伯利克里执政时期雅典的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归纳】1政治上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至高峰2经济上奴隶制经济高度繁荣,文化昌盛,重视教育,人才辈出探究二

【小组讨论】4、伯利克里执政时期雅典繁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你获得什么启示?【归纳】改革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5、雅典的民主是全民的民主,还是奴隶主的民主?【归纳】在阶级社会里,民主政治往往是统治阶级享用的。雅典的民主并不是真正的全民的民主,而是奴隶主的民主。古代罗马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投影:罗马历史发展线索简表罗马城(前8世纪)→罗马共和国(前509年)

称霸地中海

(前2世纪)→罗马帝国

(前27年)→帝国分裂(395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476年)

6、布匿战争的胜利对罗马社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罗马共和国发展为帝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归纳】三次布匿战争的胜利,使罗马掠夺到大量的土地、奴隶和战利品,罗马变的空前强大和繁荣。但它也使罗马的贪婪和占有欲恶性膨胀,人们开始把占有的财富和奢侈享受视为神圣。同时疆域的扩大,使原来的共和制已不适应需要,导致社会危机严重,经过激烈的斗争,罗马帝国于公元前27年取代了罗马共和国。探究三【小组讨论】7、(1)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比西欧早多少年?(2)古代中国与当时的罗马是否有交往?如果有,试举出一两个例子?【归纳】我国进入封建社会比西欧早约一千年。公元前1世纪罗马共和国的执政官凯撒,曾穿着中国的丝袍出现在剧场,轰动一时。公元166年大秦(古代罗马)安敦王的使臣来到东汉,这是欧洲国家统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开始。8、结合所学知识并联系实际,谈谈东西方文明的差异有哪些?投影:东方文明西方文明发源大河流域海洋经济发达的农业繁荣的工商业交往很少繁荣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特点封闭型开放型四、达标检测反馈矫正一、选择题1.有一个旅游团想了解欧洲最久远的文明,他们最佳旅游目的地是(D

)A.德国

B.英国

C.法国

D.希腊2.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圣火火种来源于“古代西方文明的摇篮”。这里“摇篮”是(A

)A.古代爱琴文明

B.古代罗马文明

C.西欧城市文明

D.古代埃及文明3.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索利说过:“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这里的“她”是指(C

)A.斯巴达

B.罗马帝国

C.雅典

D.东罗马帝国4.2008年3月24日,北京奥运会的圣火在希腊的雅典点燃。在古代希腊,谁当政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B

)A.凯撒B.伯利克里C.屋大维D.克伦威尔5.马克思说:“希腊内部极盛时期是伯利克里时代。”在伯利克里时代的雅典,国家的最高决策机构是

(A

)A.公民大公

B.陪审团C.五百人会议

D.议会二、材料题伯利克里:“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人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有的真正才能。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请回答:(1)文中的“民主政治”是在哪个国家实行的?其本质是什么?答:雅典,其本质是奴隶主阶级对奴隶的专政。(2)这种民主政治在何时达到全盛时期?其有何历史影响?答: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奴隶主统治基础,把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五、总结梳理整合提高一.古希腊早期文明:爱琴文明。城邦文明:建立:雅典和斯巴达等城邦国家发展:雅典建立奴隶制共和国。全盛:伯利克里当政期间。改革:伯利克里扩大公民权利,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二.古罗马发源:意大利的台伯河畔。沿革:建立: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共和国。发展:布匿战争。灭亡: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同其他亚洲主要封建国家的关系2.掌握东亚的日本、西亚的阿拉伯国家在封建时代的特点3.认识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形成和扩张的过程中起到了一面旗帜的作用;唐朝的经济、文化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而且具有博大的胸怀,能够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使得自身更加繁盛,才会对世界各地的人们产生巨大吸引力。教学重点: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作用以及伊斯兰教的创立和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教学难点:一是教材对日本大化改新作了重点介绍,而为什么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可能是学生较难理解的。二是正确认识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建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组织学生阅读教材24页“导入框”图文,设问:1、日本这场刺杀大贵族权臣的宫廷政变发生时,中国正处于什么朝代?唐朝。2、发动这场政变的主要人物是哪两位?皇子和中臣镰足。3、教师设问:统一后的日本,还是奴隶制国家,日本是什么时候怎样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呢?承上启下,教师讲授:教师演示课件,指出:我国从汉朝开始便开辟了丝绸之路,中外商路四通八达,交往密切而友好。到了唐朝更是空前繁荣,还出现了六次东渡到达日本的鉴真和尚。他在日本传播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历史进步起了重大作用。日本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它的自然特点:由许多岛屿组成,国土有限,资源匮乏。日本各岛在1世纪前后,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后来,奴隶制国家大和兴起。大和不断征服扩张,5世纪统一了日本。教师先引导学生学习了解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安排学生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继续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二、学案引导自主学习大化改新:背景: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改革势在必行。时间:7世纪中期人物:孝德天皇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意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阿拉伯国家的建立:背景:六世纪末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区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家。争夺水源和牧场,部落间相互仇杀。内部矛盾丛生、商路不畅,引起商业衰落、生产停滞和外部势力入侵。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的国家。建立:622年,穆罕默德带领少数信徒离开离开麦加,在麦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630年,征服麦加,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三、聚焦主题合作探究探究一教师出示课件,观察并思考:1、组织学生谈谈自己对“大化改新”的看法。【小组讨论】:日本效仿中国改革取得了成功,对此你得到什么启示?【点拨】总结“大化改新”的作用: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隋唐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进行了改革。它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它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探究二教师出示课件,观察并思考:2、为什么伊斯兰教会在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中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归纳】伊斯兰教的传播,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到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他的继承者们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征服和扩张,将穆罕默德创立的阿拉伯国家建成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四、达标测试反馈矫正1、大和统一日本是在(C)A.1世纪B.2世纪C.5世纪D.7世纪2、大化改新是日本在位的天皇是(B)A.明治B.孝德C.裕仁D.德仁3、下列事件是在阿拉伯的统一过程中起了加速作用的是(C)A.出走麦地那B.确定伊斯兰教历C.征服麦加D.穆罕默德病逝4、伊斯兰教教历元年与下列哪个历史事件相关?(C)A.穆罕默德兵临麦加城下B.穆罕默德病逝C.穆罕默德带领信徒出走麦地那D.穆罕默德出家隐修5、组织学生完成《世界历史填充图册》第6页各题6、日本有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是(A)A.大化改新B.商鞅变法C.明治维新D.1861年农奴制改革7、阅读下列材料:6-7世纪时,日本社会矛盾尖锐,社会秩序混乱。日本皇室和部分曾留学中国的大夫决心参照中国隋唐的政治、经济制度,实行改革,以振兴国家。(1)上述材料反映了日本何时进行的什么改革?七世纪中期大化改新(2)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这次改革为什么要参照中国隋唐的政治经济制度?试概述隋唐时期中日交往的史实。原因:隋唐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处于繁盛阶段,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对周边国家有很强的吸引力和辐射力;日本大批留学生回国后,深感日本的落后和中国的繁盛,从而产生改革变法的要求,充当了大化改新的推动力量。史实: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文化;日本多次派遣唐使.遣隋使来中国等。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日本留学生,你会怎么做?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报效祖国;回国后,积极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8、想一想中日交往是从何时开始的。在什么朝代双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那时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现在日本的生活中还保留了中国唐朝的哪些习俗?答:中日交往是从汉朝开始的。在唐朝双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唐朝的经济、文化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日本当时频频派遣留学生来到长安,学习先进的中国文化。唐朝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日本人今天的和服、文字、家具等等,还保留着中国唐朝的习俗。五、总结梳理整合提高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一、古代日本1、五世纪大和统一日本2、大化改新3、七世纪日本向封建社会过渡二.阿拉伯国家1、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2、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创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3、632年,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第5课

中古欧洲社会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西欧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基督教在西欧社会的影响,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拜占廷帝国的灭亡等史实。2.从西欧主要封建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认识到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3.通过对基督教会在西欧中世纪所起作用的讨论、评价,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辩证地看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教学重点: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与罗马教廷的地位;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拜占廷帝国的灭亡。教学难点: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的意义;拜占廷帝国衰弱的原因。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奴隶社会在西欧的崩溃,之后,西欧的封建制度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封建制度占统治地位的时期,被欧洲史学界称为中世纪或中古世纪。这一时期,欧洲出现了一些早期封建国家,孕育了欧洲国家的雏形。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了解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二、学案引导自主学习1.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日耳曼人在它的废墟上建立起许多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是

法兰克王国

。后来在它的基础上建立了德意志、

法兰西

、意大利等国。2.8世纪前期,法兰克国家经过

查理.马特

改革后,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严格的

等级制度。3.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罗马教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农民

等劳动者生活在社会的底层。4.西欧封建社会时期,与教会观点相悖的思想都被称为“

异端思想

”;在精神和文化领域,

神权

凌驾一切。5.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的

奴隶

制度结束,

西欧的城市

也衰落了。10世纪重新兴起,著名的有意大利的

威尼斯

,英国的

牛津

等。6.东罗马帝国定都

君士坦丁堡

,此地原称

拜占庭

。7.圣索非亚大教堂是拜占廷建筑和艺术成就的结晶。8.13世纪末,奥斯曼土耳其

国家在西亚兴起,15世纪中期,他们攻陷

君士坦丁堡

,灭亡了东罗马帝国。三、聚焦主题合作探究探究一1、阅读右图并回答问题:上图是对何地何种制度的形象概括?上图形象地说明了这种制度的哪些主要特点?【归纳】是对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概括。西欧的土地制度是建立在以土地为纽带的封建主与附庸之间的关系,领主有责任保护附庸,附庸也有义务效忠,随时去前线作战,这样大大提高了国家的战斗力。国王、封建主和基督教会通过层层采邑分封建立起依次互为主从的金字塔般的封建等级制度。探究二【小组讨论】2、谈谈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归纳】在整中古时期,教皇和教会不仅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还是西欧封建社会制度的精神支柱。神权凌驾一切,以至于后来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资产阶级革命等重大事件,无不与教会有关。3、法国琅城的市民起义反映了什么?西欧市民阶级是怎样形成的?他们的出现对历史有哪些影响?【归纳】: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民与封建主之间的阶级冲突日益尖锐。(1)形成:10世纪以后,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在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2)影响:市民阶级形成后,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商人和银行家等。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城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4、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它给我门的启示是什么?【归纳】原因:统治者无视西欧城市出现之后悄然兴起的文因素。没有学习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被历史潮流所淘汰。启示: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四、达标测试反馈矫正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的最大的日耳曼人国家是(A)A.法兰克王国

B.法兰西王国

C.拜占廷帝国

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2“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样的局面出现于(B)

A.查里马特改革之前

B.查里马特改革之后

C.大化改新以前

D.大化改新以后3.基督教产生的时间是(C)A.公元前6世纪

B.公元前1世纪

C.1世纪

D.2世纪4.西欧封建社会时期,在精神和文化领域凌驾一切的权力是(D)

A.君权

B.兵权

C.财权

D.神权5.拜占廷帝国就是(C)A.罗马帝国

B.西罗马帝国

C.东罗马帝国

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6.拜占廷帝国的首都是(B)A.安卡拉

B.君士坦丁堡

C.巴比伦

D.罗马7.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东罗马帝国在历史上又延续了大约多少年(C)A.500多年

B.800多年

C.1000多年

D.1200多年二、材料题1、阅读下列材料"当任何人……和国王的最高领主发生附庸关系时,他或她必须跪在领主之前说:'大人,现在为了某某采邑……我成为你的亲近附庸……拥护您,保卫您,反对一切人……'"

"下面是附庸对其主应履行的义务……依领主的召唤,必须去服军役……必须去勘测土地……必须做在法院成员地位上应该做的一切其他事务。"

回答:(1)以上材料是哪一地区封建社会的写照?(西欧封建社会时期)(2)该地区封建制度确立于何时?此时中国正处于什么朝代?(9世纪,宋朝)(3)读了材料后,请你说说这一地区封建社会的情况。(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教皇和教会神权凌驾一切,加紧对人民精神统治,残酷压制人民。)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凡揭露教会罪恶,责备神职人员,对教廷规定的信条表示怀疑都要被送上宗教审判法庭,判为异端,处以各种刑罚或烧死。据统计西班牙异端法庭判罪的人高达38万。

材料二

9世纪一教会学校教师在论及古代作品时说:"如果我们遇到有害的,就用锋利的小刀把它刮掉、削除或割去。"学校的几何学描述大地是浮在水中的一个平圆盘,而天则是由四根柱子支撑的穹隆。

回答:(1)材料一中的"异端"是指什么人?你熟悉的"异端"有哪些?(任何背离教会的说教和反对罗马教廷教义思想的人。布鲁诺等)(2)材料二的教育目的是什么?(加紧思想控制)(3)从材料看教会的地位如何?(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神权凌驾一切)五、总结梳理整合提高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一.等级森严的西欧封建社会二.西欧城市的兴起三.拜占庭帝国的灭亡第6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教学目标:1、了解:波斯帝国的形成与希波战争2、知道: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与帝国的建立3、叙述: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4、正确分析:古代世界主要战争的两面性作用5、学会: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积极维护人类和平的愿望,并能对战争的后果做出比较客观的价值判断。教学重点: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教学难点:如何辩证认识罗马帝国扩张的影响。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导入新课:同学们现代奥运会有一项重要的体育比赛项目就来源于希波战争,请问是什么项目?学生回答是马拉松长跑后,请一位同学讲述其来历,以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同时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感染。同时,让学生认识,在古代世界东西文明的碰撞与冲突所产生的两个方面的影响。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了解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二、学案引导自主学习阅读教材,解决下面的问题。㈠、阅读希波战争完成以下问题公元前6世纪,古代伊朗以波斯人为中心形成波斯帝国,波斯帝国频繁地出征和扩张。前5世纪中期,波斯帝国三次出征希腊,史称希波战争。希波战争希腊赢得战争的胜利。㈡、阅读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完成以下问题公元前4世纪,希腊北部的马其顿国强大起来,公元前4世纪后期,亚历山大继王位,他足迹远达印度,建立地跨亚、欧、非三洲亚历山大帝国,定都巴比伦。㈢、阅读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完成下面问题1.屋大维任罗马帝国皇帝后,多次发动侵略战争,帝国疆域不断扩大,到2世纪疆域达到最大规模,东起幼发拉底河,西临大西洋,南抵非洲撒哈拉大沙漠,北达不列颠、莱茵河和多瑙河。地跨欧亚非三洲,广袤的地中海成为内湖。2.罗马扩张与征服一方面充满着暴力,另一方面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三、聚集主题合作探究:㈠、探究一:希波战争1、波斯帝国是怎样形成的?【简介波斯】:公元前6世纪,波斯人在居鲁士领导下建立了波斯帝国。他的儿子即位后,继续推行扩张政策,并与公元前525年征服了埃及。成为西亚、北非一带最强大的帝国。其即任者是大流士一世,其统治期间,波斯帝国盛极一时。公元前5世纪,大流士发动了对希腊的战争。2、展示公元前5世纪波斯帝国全盛版图。指导学生明确波斯帝国的疆界及所包括的地区。3、小组讨论:希波战争的结果怎样?4.希腊为什么会取得战争的胜利?(多媒体出示历史资料,让学生通过提供的资料,经过讨论归纳其原因)5、希波战争的影响是什么?【点拨】:希波战争在世界历史上的影响是深远的,它是东方波斯帝国与西方希腊城邦在各自发展中的一次碰撞,也是早期东西方文明的一次重要冲突,此后,世界文明发展的格局形成东西方并立与共存之势,一直延续至今。㈡、探究二亚历山大大帝东征⑴亚历山大大帝的简介(多媒体展示以下历史材料,)亚历山大(前336—前323年在位),马其顿国王,腓力三世之子。当时希腊“最博学的人”亚里斯多德作他的家庭教师,他向老师学习了哲学、医学、科学等各方面的知识,自幼受希腊文化的影响,特别爱读《荷马史诗》。16岁起,他就随父征战,挥师南下。18岁,他指挥马其顿军右翼,击败希腊联军。20岁,他以马其顿、希腊联军最高统率的身份,组织东征。据说在远征中,他命令一切人“把世界当做自己的家乡”。⑵伊苏斯战役公元前333年,亚历山大大帝率领希腊联军在伊苏斯与波斯军队展开大战,大败波斯,取得了对波斯的决定性胜利。波斯帝国不久灭亡。⑶教师引导学生观看"亚历山大帝国的疆域图"和阅读教材小字的内容。讨论1、亚历山大大帝如何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归纳】亚历山大大帝出兵东征,扫荡了小亚细亚,攻入埃及,然后回师占领两河流域,灭掉波斯帝国,足迹远达印度,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定都巴比伦。2、探讨亚历山大东侵的影响是什么?【点拨】:从帝国的疆域来看,亚历山大帝国几乎包括了当时人类的主要文明-----波斯文明、埃及文明、犹太文明、甚至印度文明,这样整个亚欧大陆的交通就打通了。因此,伴随着东侵的过程,客观上是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东方文化渗透到希腊文化的过程。正是这一过程,东西方文化得到交流和发展。㈢、探究: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1、通过多媒体展示《罗马的扩张》图,让学生回答罗马帝国最大规模时的疆域四至是什么?2、罗马帝国历史的“黄金时代”指的是什么?3、你是怎样理解教材两句古代罗马谚语?【归纳】“身在罗马,就做罗马人”反映当时人们以做罗马人为荣,的一种自豪的心态;“条条大路通罗马”反映出昔日罗马帝国疆域的辽阔和盛世的辉煌。4、探讨如何认识理解罗马帝国扩张的影响?【归纳】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亚历山大东侵影响的学习展开自由讨论,并形成以下认识:战争充满暴力,同时客观上又传播着文化,这就是战争影响的两个方面。引导学生看教材小字部分对罗马文化的传播主要指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拉丁语不断向外传播;二是基督教的诞生于发展。结论:一方面,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着暴力,另一方面,罗马文化渗透到它统治的广大地区。四、达标检测反馈矫正选择题1.古希腊在公元前4世纪后被哪一国家所控制?(B)A.罗马帝国B.马其顿国C.波斯帝国D.古巴比伦2.公元前4世纪成为地跨亚非三洲大帝国欧的是(B)A、古代埃及B、亚历山大帝国C、西罗马帝国D、阿拉伯帝国3.古代雅典人设置“马拉松长跑”是为了纪念哪次战争中的英雄(B)A.特洛伊战争B.希波战争C.伯罗奔尼撒战争D.罗马的扩张战争4.使罗马进入帝国时期的人物是(C)A.凯撒B.安东尼C.屋大维D.斯巴达克5.有关古代世界战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B)A.古代世界战争大多规模大,范围广B.希波战争进行了三次,最后波斯人取得胜利。C.有很多古代国家通过战争成为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D.古代世界战争客观上促进文化的传播6.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1:公元前1世纪,欧洲罗马共和国执政官凯撒,曾身穿一身丝袍出现在罗马大剧院,轰动一时。后来,身着中国锦衣绣服,成为罗马上层社会的风尚。材料2:166年,罗马皇帝的使节在越南日南登陆后,前往洛阳进谒汉桓帝,随身带有象牙、犀角、玳瑁等珍贵礼品。这样,中国与罗马两国“始乃一通焉”。请回答:公元前1世纪,中国正处于什么时代?答:西汉。当时凯撒为什么能穿上一身中国的“丝袍”?答:

丝绸之路。166年,中国处于哪个朝代?当时我国称罗马帝国为什么?答:东汉大秦。这两段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答:东西贸易往来密切。7.动脑筋古代战争对人类历史的发展带来哪些积极和消极的影响?答:消极影响:具有强烈的破坏性。积极影响:促进文化的传播和渗透。五、总结梳理整合提高一、希波战争二、亚历山大东征三.罗马扩张1.背景:1.背景:1.背景:2.时间:2.时间:2.时间:3.经过3.过程:3.结果:4.结果:4.帝国疆域:5.影响:5.罗马扩张的影响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战争从未在人类生活中长时间地停留过,战争与文化紧密相连,一般来说,战争具有强烈的破坏性,会给人类带来沉重的灾难。但是它也有积极的作用:一次猛烈的战火之后,随之而来的,往往是文化的传播。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连接亚、欧、非三大洲的商路──丝绸之路。2.能够说出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和阿拉伯数字的关系。3.叙述马可·波罗在元朝的生活与工作的经历。4.通过学习,认同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共处和友好往来是相互关系的主流,形成开放意识和国际交流与合作意识。教学重点:阿拉伯数字的由来、马可·波罗在元朝的生活与工作经历。教学难点: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导入新课:组织学生阅读第41页“导入框”、42页《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和45页“自由阅读卡”,教师提问:《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与“丝绸之路”是一脉相承的。请从这幅地图提取有效信息,说出:“丝绸之路”经过哪些地区?最远到达哪里?学生:“丝绸之路”有两条,一条在陆地上,另一条在海上。陆地上是由中国出发,向西经过中亚、西亚,到达北非和欧洲;海上则是从中国出发经过西太平洋、印度洋到达地中海一带。)教师引导学生对照42页《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图,动手圈点和标注:A.陆地商路的主要路线:大都→敦煌→喀什→君士坦丁堡→威尼斯→罗马B.海上商路的主要路线:大都→杭州→广州→摩鹿加群岛→卡利库特→巴格达→麦加→安条克→威尼斯→热那亚C.这些欧亚主要商路的历史作用:在古代,一条条陆地和海洋商路把欧、亚、非三大洲连接起来;一些商人往来其间,交流物产,传播文化,成为不同文明之间交流的使者,促进了这些地区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教师讲授:位于东西方之间的阿拉伯,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阿拉伯人足迹遍布亚、欧、非三大洲,不但善于吸收其他文化,而且还在钻研的基础上加以发展,保存并传播了许多珍贵的古代文化,成为东西方之间文化交流的使者。本课主要叙述了阿拉伯人发展和传播阿拉伯数字,以及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所做的贡献。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些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了解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二、学案引导自主学习阅读教材,解决下面的问题。1.很久很久以前,一条条陆地和海洋商路就把欧、亚、非三大洲联系在一起,其中就有著名的连接亚欧的丝绸之路,通过这些商路,中国的罗盘针、造纸术、火药、火器,印度的糖、稻米、棉花等作物也传到欧洲。2.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阿拉伯人作出了重大贡献。3.阿拉伯数字的创造者是印度人,阿拉伯人把它发展并传播。___16_世纪______(时间),阿拉伯数字与现在写法基本一致。4.1271年,17岁的马可·波罗来到中国,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赏识。《马可.波罗行纪》一书记述了马可·波罗在东方经历与见闻,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与向往。三.聚集主题合作探究探究一、‘阿拉伯数字’的由来1.教师讲述:早期人类记载数量的方法是结绳、刻木。例如,被人借走10碗豆子,就在木头上刻10刀。数量少的时候还好记,数量多了以后就很麻烦了。为了解决这个实际问题,古代印度人发明了0~9十个数字和十进位计数法,后来阿拉伯人学会0。2.教师提问:数字的发明与运用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何重大作用?【归纳】:阿拉伯数字本身笔画简单,写起来方便,看起来清楚,特别是用来笔算时,演算很便利。主要是因为定位计数法使得同一个数字符号因其所在位置不同,就可以表示不同数值。如果某一位没有数字,则在该位上写上“0”。“0”的应用,使十进位法臻于完善,为人们研究自然科学提供了重要手段,不断促进人类社会向前发展,意义深远。【小组讨论】3.让学生根据42页“动脑筋”:想一想,如果没有阿拉伯数字,你会用什么方法来表示1~10这十个数字。【归纳】:可以从古代中国人结绳刻木记数、计算重量的十六进位制等方面举例。还可以举例:中国人用汉字“一、二、三……十”来表示1~10,英国人用“onetwothree……ten”表示1~10等。)4.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说:“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这反映了阿拉伯人什么样的优秀品德?【点拨】:虚心学习比自己先进的文化。【小组讨论】5.让学生根据课本41-42页内容归纳:为什么说阿拉伯商人“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教师总结】:他们的足迹遍布亚、欧、非三大洲,不但善于吸收其他文化,而且还在钻研的基础上加以发展,保存并传播了许多珍贵的古代文化。例如,他们把中国的古代发明辗转传到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阿拉伯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6.联系实际: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发展所作的贡献,给了你哪些启示?学生发言讨论,教师归纳:科学和知识源于生活,人们必须在实践中主动学习、坚持探究、敢于创新,才有可能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探究二、元朝宫廷中的意大利人组织学生看教材中的图片,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中这部分内容。探究以下问题:1.引导学生回忆中国古代史内容,分析元朝时期外国商人、使者频繁来往元朝的原因是什么?(学生交流,讨论,教师点评)【点拨】:元代国家统一,幅员辽阔,社会经济空前繁荣,农业和手工业高度发展,使西方人产生了对中国和东方的向往与神秘感;元朝时期,中国对外的海陆交通都十分发达,为中外交往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元朝统治者采取了开放的政策,更促进了中外交往的发展。2.《马可·波罗行纪》一书对东西方文化交流有何影响?(学生结合课本知识进行讨论,教师进行点评)【教师总结】:1971年意大利驻联合国代表芬奇在欢迎我国参加马可·波罗东游700周年纪念活动代表团时说过,这本书“向西方世界展现了迷人的中国文明”,还向西方介绍了当时中亚、西亚、东南亚、南亚、非洲东部各国的情况;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和憧憬,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友好往来。3.马可·波罗一行跋山涉水、克服重重困难来中国的事迹给了你什么启示?(进行情感升华)【明确】:我们必须从小养成顽强坚毅的品格,不畏困难和挫折,才能加大学业和事业成功的几率。:想一想:有人认为马可·波罗根本没有来过中国,《马可·波罗行纪》是伪造成的。对此,你怎么看?【归纳】:关于马可·波罗是否来过中国,中外史学界一直有两种不同的看法。20世纪90年代初,英国学者弗兰西丝·伍德博士又一次提出,马可·波罗并未到过中国。但我国史学界的大多数学者根据许多史料的记载,认为马可·波罗曾到过中国。不过《马可·波罗行纪》中的文字记载,确实也有夸张的成分。例如,书中说日本“君主有一大宫……宫廷房屋地铺金砖,以代石板”就言过其实了,反而证明马可·波罗并未到过日本。他对日本的了解,充其量只是耳闻,并非目睹。4.学以致用:“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和平交往有哪些历史意义?你打算如何做国际交流的使者?提示:(1)和平交往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加深了彼此间的联系与友谊;传播了先进的文化与生产力,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息息相关的整体。(2)作为一名中学生,首先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其次要积极学习外国的先进的文化与生产力。再次在对外交往中,要捍卫国家主权,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若从其他角度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四、达标检测反馈矫正(一)选择题1、创立了包括“0”在内的阿拉伯数字的是(A)A.古代阿拉伯人B.古代腓尼基人C.古代印度人D.古代希腊人2.什么时期开始阿拉伯数字的写法与现在基本一致(D)A.10世纪B.11世纪C.13世纪D.16世纪3.著名的旅行家马可·波罗是哪国人(D)A.阿拉伯B.印度C.英国D.意大利4.生活在13世纪的意大利人如果想了解中国的历史,他会选择下列哪部书作为参考(C)A.《荷马史诗》B.《三国演义》C.《马可·波罗行纪》D.《天方夜谭》5.以下哪一项不属于马可·波罗经历的事情?(C)A.17岁从威尼斯出发前往中国B。在中国生活了17年C。出使日本D.与热那亚人作战6.马可·波罗一行何时来到中国(C)A.隋朝B.唐朝C.元朝D.清朝7.把中国的四大发明传播到世界的哪国人?(A)A.阿拉伯B.印度C.英国D.意大利(二)非选择题材料一:13世纪晚期,一位意大利商人在中国生活了多年,回国后他把在中国的见闻口述成一本书,在当时的西方引起了巨大反响,被誉为“世界奇观之书”。该书向西方社会展现了瑰丽迷人的东方文明,促进了东西方文明。材料二:……中国火药和火器技术向外传播,始于元代。蒙古军队在大举征战中,将他们掌握的火器,火药知识和制作技术传往中亚、西亚和欧洲。请回答:(1)材料一提及的意大利商人是谁?“世界奇观之书”具体指的是什么书?马可.波罗;《马可·波罗行记》(2)文明冲撞与融合的方式很多,请你根据材料一、二归纳古代文明交往的形式。①和平交往、交流②战争、征服等暴力冲突。(3)举出古代中国与世界,古代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之间和平交往的三例重要史实。(不得与材料重复)①丝绸之路②遣唐使③鉴真东渡④玄奘西游天竺⑤郑和下西洋⑥阿拉伯数字的传播⑦佛教传入我国⑧造纸术和印刷术的传播。五、总结梳理整合提高本课主要讲述了阿拉伯数字的由来和马可·波罗在元朝的经历,实质上是东西方文明之间的和平交往、友好相处。与上一课讲述的战争方式一起共同构筑了世界文明交流与融合的两种基本方式。先将两课知识归纳如下: 希波战争 文明的冲突亚历山大东征人类文明的发展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阿拉伯数字由来 古代印度人的发明 文明的交往 阿拉伯人传播至各地 马可·波罗在中国的生活和工作马可·波罗来华《马可·波罗行记》第8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1.古老而神秘的文字──埃及的象形文字,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腓尼基人的字母文字。2.世界三大宗教──公元前6世纪产生在印度的佛教,公元1世纪,产生在巴勒斯坦一带的基督教,公元7世纪,产生在阿拉伯半岛的伊斯兰教。3.基督教的产生、基督教性质的演变与传播。教学重点:埃及的象形文字,佛教的产生。教学难点:基督教的产生、基督教性质的演变与传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们知道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那么,世界上的其它民族创造了什么样的古老文字呢?埃及的象形文字为什么被称作“神的语言”?文字与宗教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寻。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了解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二、学案引导,自主学习1、阅读“古老而神秘的文字”,探究下列问题:(1)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它用图形表示事物,所以叫做象形文字。这种文字通常被刻在庙墙、宗教纪念物、纸草、上,主要使用者是僧侣和书吏。埃及象形文字对以后的字母文字产生了重要影响。(2)楔形文字是两河流域苏美尔人人创造的,后来流传到亚洲西部的许多地方。(3)连线腓尼基人字母文字亚洲中国人楔形文字欧洲苏美尔人象形文字埃及人甲骨文非洲2、阅读“世界三大宗教”,探究下列问题:(1)世界三大宗教是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2)佛教产生时间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基督教产生时间1世纪,创始人是耶稣。伊斯兰教产生时间7世纪,创始人是穆罕默德。三、聚集主题,合作探究探究一、“古老而神秘的文字”(展示字母文字演变发展图示)【小组讨论】1、什么是象形文字?什么是楔形文字?【归纳】象形文字是用象形符号把客观物体形象描摹下来的一种文字,即所谓“画成其物”。所以我们习惯上把它称为象形文字。楔形文字是用削尖的芦苇秆或木棍当“笔”,在泥版上勾勒出各种符号,形状很像木楔,所以这种文字称为“楔形文字。2、古代文字是怎样演变的?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归纳】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是字母文字的基础,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对西亚各族人民、对人类文明有重大贡献。古代腓尼基人在埃及文字和西亚文字的影响下,创造了22个拼音字母。是他们创造了世界上第一套拼音字母。希腊人则在学习腓尼基字母的基础上,创造了更为完备的希腊字母文字,后来的拉丁文就是从希腊字母发展而来的。而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又共同构成了现代欧洲各国字母文字的基础。从古代文字到字母文字的变化说明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人类社会总是在不断进步的。3、文字的出现有什么重要意义?【归纳】古老文字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文字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使人类的生产经验和自然知识得到更好的传播.为科学文化的建立和发展准备了条件。过渡:文字的出现,大大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扩大,也为后人研究古代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探究二、“世界三大宗教”1阅读世界三大宗教的内容完成下表:宗教名称产生地创始人创立时间主要的教义佛教古印度乔达摩·悉达多公元前6世纪宣扬“众生平等”,忍耐,顺从基督教巴勒斯坦耶稣1世纪让人忍受苦难,死后可以进入天堂伊斯兰教麦加穆罕默德7世纪信仰“真主”,信奉安拉是唯一真主2分小组探究三大宗教的有关知识【三个代表组活动成果交流】(1)佛教公元前6世纪,古代印度矛盾尖锐,佛教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诞生了。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也就是释迦牟尼)。释迦牟尼就是中国人熟知的如来佛。早期佛教的基本教义可以概括为苦、集、灭、道“四谛”,也就是四条真理。佛教宣扬“众生平等”,主张劳动人民安分守己,消灭一切欲望,忍耐,顺从,放弃斗争,不许违犯国王的法令.历代统治阶级利用佛教宣扬的“众生平等”的假平等,掩盖阶级社会中真正的不平等,以达到维护剥削制度的目的。阿育王在位时,佛教有了很大发展,并向外传播。佛教的传播路线图向北→中亚→中国→朝鲜→日本向南→斯里兰卡→泰国→缅甸→我国境内傣族地区(2)基督教基督教在1世纪时诞生于巴勒斯坦一带。耶稣就是“救世主”。“救世主”会来拯救人民的苦难,让人忍受苦难,死后可以进入天堂。“救世主”在希腊语中称作基督,这种信仰基督耶稣的宗教后来被称为基督教。基督教产生后不久,逐渐分化为两派:东正教和天主教。后又不断分化,形成派系繁多的现象。基督教对欧美许多国家的历史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现实政治、社会生活中也有相当的影响。(3)伊斯兰教7世纪时,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信仰“真主”。信奉安拉是唯一真主,严格禁止崇拜多神和偶像,伊斯兰教徒称为穆斯林,每星期五举行公众礼拜。清真寺是穆斯林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伊斯兰教的经典是《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教义、教规和神话的汇编。宗教是迷信吗?你知道哪些是宗教活动,哪些是迷信活动?你能说出和宗教有关的节日、禁忌吗?【归纳】宗教不是迷信。迷信泛指对人或事物的盲目信仰或崇拜。在我国历史上长期活动的占卜、相术、风水、算命、拆字、召魂、圆梦等大多产生或流行于封建社会。习惯上称为封建迷信。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宗教有依法成立的社会组织,依法进行管理,开展规范的宗教活动。宗教信仰与迷信从认识论上进的确有共同之处,它们都相信和崇拜神灵或超自然力量。但是迷信不属于宗教范畴,迷信职业者不过是利用这些活动骗人钱财,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基督教:圣诞节、复活节、狂欢节。佛教:饮食禁忌;一是不吃荤,“荤”包括一切动物性食品和葱、蒜、韭等辛香味食物;二是不饮酒。伊斯兰教:古尔邦节又叫宰生节或忠孝节,开斋节又叫肉孜节、圣纪,履行“五功”。达标检测,反馈矫正1、连线。腓尼基人字母文字亚洲中国人楔形文字欧洲苏美尔人象形文字埃及人甲骨文非洲2选择题:(1)古代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是(C)A.字母文字B.楔形文字C.象形文字(2)象形文字大约形成于何时?(A)A.公元前3000年B.公元前2500年C.公元前2000年(3)为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础的文字是(B)A.楔形文字B.象形文字C.甲骨文(4)当今世界上最通用的字母是(C)A.腓尼基字母B.希腊字母C.拉丁字母(5)什么人创造了楔形文字?(B)A.古代埃及人B.古代苏美尔人C.古代印度人(6)佛教产生的时间是(B)A.公元前7世纪B.公元前6世纪C.公元前1世纪(7)公元1世纪,基督教产生于(A)一带。A.巴勒斯坦B.罗马C.麦加(8)伊斯兰教信仰的神是(C)A.释迦牟尼B.耶酥C.安拉(9)穆罕默德关于一神教的宣传,可以在下列哪部经典里查阅(B)A.《圣经》B.《古兰经》C.《诗经》(10)“圣诞节”是西方社会的重大节日,它与哪一宗教信仰有关?(B)A.佛教B.基督教C.伊斯兰教3问答题:(学生讨论)(1)除了三大宗教外,你还知道世界上存在哪些主要宗教?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什么呢?天主教、犹太教、印度教、儒教、神道教等。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道教。(2)你认为应该如何对待宗教问题?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宗教信仰,宗教情感,以及同这种信仰和情感相适应的宗教仪式和宗教组织,都是社会的。不同的国家、地区存在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风俗习惯,我们应该尊重。不干涉他人的信仰自由,不求神,不拜佛,崇尚科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五、总结梳理整合提高通过大家的精心准备与课堂展示,我们知道除了中国的甲骨文,世界上的其它民族也创造了历史悠久的古老文字,对世界文化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世界三大宗教的共同特点是均产生于亚洲,教义中均宣扬“忍耐顺从”,后来都被统治阶级利用,成为控制人们思想的工具。第9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教学目标:1、

掌握古希腊著名的《荷马史诗》、悲剧《俄底浦斯王》;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天方夜谭》;杰出的科学家阿基米德;著名建筑麦加大清真寺和巴黎圣母院。

2、

能根据自己的认识去欣赏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和审美情趣以及探究科学真理的精神,进一步树立为发展祖国的科技事业、繁荣祖国的文学艺术做出积极贡献的远大理想。3、世界古代东西方建筑的主要特点。教学重点:阿基米德及主要贡献、《荷马史诗》和《天方夜谭》、麦加大清真寺和巴黎圣母院。教学难点:世界古代东西方建筑的主要特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导入新课:教师复习提问上一节课的内容,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作出评价,导入本课,“本课的主题还是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记录着古代人类生活的两种文字和三大宗教,这一课我们要了解的是杰出的科学家阿基米德及其重大发现、色彩斑斓的文学与戏剧、风格独特的著名建筑。”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了解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二、学案引导自主学习根据学习目标,通读课文归纳出知识点,不会的问题注意做好标记。1、阿基米德是古希腊人,他发明了杠杆定律和浮力定律。他发明的螺旋式水车,可用来排水或灌溉。2、《荷马史诗》是古希腊(古国名)著名的英雄史诗。相传,它是在民间口头创作的基础上,由盲诗人荷马加工整理而成的。它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3、《俄底浦斯王》是古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他把古代悲剧艺术推向成熟。4、《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生动地描绘了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其中脍炙人口的名篇有《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和神灯》。5、伊斯兰教的第一大圣寺是麦加大清真寺寺内中心的克尔白神庙,是前来朝觐的穆斯林必须拜谒的地方。6、巴黎最古老、最高大的天主教堂是巴黎圣母院,始建于12世纪。三、聚集主题合作探究探究一1、什么是史诗?《荷马史诗》有什么意义?【归纳】“史诗”是指叙述英雄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的叙事长诗。《荷马史诗》是一部不朽的世界文学名作,再现了古代希腊社会的图景,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小组讨论】2、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天方夜谭》有什么历史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