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教案(汇集版)_第1页
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教案(汇集版)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教案(汇集

版)

(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 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

小学信息技术(泰山版)第一册(上)教案

第一单元 计算机乐园一、单元概述

本单元是整个教材的引入篇, 旨在使学生感受信息及信息传播、 交流的方式,激发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实现“在玩中学”的教学意境——在娱乐中

增长知识、掌握技能(鼠标操作),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单元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电脑在生活中的作用、电脑的结构组成和电

脑操作中的基本概念,了解电脑操作中的安全常识,教育学生养成正确使用电脑的良好习惯。正确掌握电脑的开关机操作及鼠标的基本操作(移动、单击、双击、拖动等);通过规章教育,使学生了解在操作计算机方面有关安全的常识,教育学生养成正确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使学生感受信息交流、人机交互的意义。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间互助合作团队意识。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掌握正确的电脑开机和关机顺序,能熟练地进行鼠标的基本操作;把养成教育及安全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努力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2、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电脑安全操作习惯,熟练运用鼠标四、教学方法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使用教学软件创设情境,以计算机作为意义建构的工具,通过动手实践、探索、交流,激发兴趣,增长知识,培养技能,促进行为养成

第一课移动鼠标玩游戏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电脑在生活中的应用,掌握鼠标的正确握法和电脑开关机

操作方法,能正确移动鼠标。引导学生初步了解 Windows桌面组成,掌握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

2、技能目标:熟练正确抓握鼠标,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能够正确进行电脑开机和关机。

3、情感目标:通过对电脑的初步接触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欲望和兴趣。 “寓教于乐” ,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掌握鼠标的移动操作,激发学习兴趣,正确进行电脑开机和关机。

2、难点:熟练进行鼠标移动操作,掌握正确的开关机顺序。三、知识点

1、电脑基本结构。

2、电脑的开机方法。

3、桌面和图标。

4、鼠标的结构和握法:鼠标通常有两键( 2D)或三键(3D);右手食指进行左键操作,中指进行右键操作,大拇指、无名指和小拇指轻握鼠标两侧。

5、鼠标的移动——游戏操作。

6、开机及开机画面结构:正确开机顺序为先开显示器等外部设备,然后打开计算机主机。

7、关机顺序:开始—关机(或 ALT+F4)。

四、课时安排:建议安排 1课时。第二课单击鼠标玩游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单击,学会运用鼠标移动图块。

2、技能目标:掌握单击操作,熟悉游戏的步骤和技巧,能够使用单击准确、迅速完成游戏。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端正认真的学习态度,良好的操作习惯,提高学生观察力。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掌握鼠标左键单击操作,区分右键与左键单击,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兴趣。

2、难点:熟练鼠标右键单击操作指法,解决学生鼠标左右键操作容易混淆、单击鼠标出现移动状态的问题。

三、知识点

1、游戏启动方法。

2、学会“打飞碟”游戏操作方法。

3、单击的含义(左键单击与右键单击) 。

4、单击训练游戏的基本技巧。

四、课时安排:建议安排 1课时。第三课拖拽鼠标玩游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游戏的启动、拼接等操作方法,独立完成多个图形的拼接游戏活动 。

2、技能目标:熟练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拖拽,进一步巩固移动鼠标操作。

3、情感目标:通过游戏的鼠标操作,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增强对鼠标拖拽操作的感性认识。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指导学生熟练运用鼠标拖拽完成游戏操作,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

2、难点:正确掌握鼠标操作,拖拽中保持稳定操作。三、知识点

1、鼠标拖拽。

2、游戏启动方法。

3、两个游戏的使用。

4、游戏使用技巧。

四、课时安排:建议安排 1课时。第四课游戏大本营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熟练进行鼠标移动操作,掌握鼠标双击、右击与拖拽概念;掌握三个游戏的使用方法,并独立完成游戏。

2、技能目标:在熟练进行单击操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双击与拖拽的综合性练习。

3、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和反应能力。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根据三个鼠标操作游戏学会鼠标双击、右击和拖拽,完成鼠标操作的综合练习。

2、难点:快速掌握游戏方法,灵活运用双击、右击和拖拽进行纸牌游戏操作。三、知识点

1、双击含义:连续快速按鼠标左键两次。

2、三个游戏的启动和使用。

3、认识双击捕捉。

4、单击、拖拽与双击的综合运用。四、课时安排:建议安排 1课时。第二单元 计算机绘画

一、单元概述

本单元安排计算机绘画内容的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技能及学科整合能力。

鉴于目前计算机绘画软件的实际及学生年龄段特点,教材选择了“金山画王

2004”(简称“金山画王”)作为教学软件。该软件以形象卡通粘贴为主,绘画难度低,容易被学生接受和掌握,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中,可以根据学校实际选择 Windows 操作系统自带的图画软件或其他绘图软件(如

PhotoShop)。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了解绘画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使学生在完成绘画的同时进一步熟练掌握鼠标操作,学会利用软件中提供的绘图工具及颜料进行基本

的构图、配色,能设计出相对完整的、比较综合的绘画作品。提高鼠标操作的熟练程度。通过本单元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良好的审美观,激发学生互助、互学、充分交流合作的习惯。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学会使用绘图软件,独立完成有创意的电脑绘画作品,提高鼠标操作水平。

2、难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富于想象、勇于创新的精神。四、教学方法

采取“任务驱动”或“学科整合”,教学中可以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和学校课外相关活动等结合起来。如:在制作计算机绘画作品时可选用美术课作品,可组织科普展览、美术比赛、班级或学校宣传等,充分展示学生设计制作的计算机绘画作品。

第五课初识画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掌握金山画王 2004的启动、作用方法及主要组成部分,熟悉金山画王的的主界面和背景的组成,能够进行背景设置和保存。

2、技能目标:能正确启动和退出金山画王。

3、情感目标:寓教于乐,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使学生逐步感知电脑在绘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学习电脑作画的兴趣,激发美术创作潜能,增强学生的审美观。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正确启动和关闭金山画王 2004。

2、难点:掌握金山画王 2004的主要组成部分,正确插入背景图。三、知识点

1、金山画王的启动及主界面。

2、金山画王常用按钮的使用方法。

3、掌握金山画王背景的设置及保存。四、课时安排:本课安排1课时。第六课用卡通拼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角色图库的基本类型,掌握插入和调整卡通图片和动画的基本步骤方法。

2、技能目标:能熟练操作图库工具箱,在适当位置插入和调整卡通图片,能够利用角色图库完成主题较为完整的作品。

3、情感目标:学会用卡通画表达自己的意图和情感。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能打开图库工具箱,插入卡通图片,并初步学会对卡通图片进行大小、位置、形状的调整;加强学科整合,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2、难点:熟练完成卡通动画的插入与调整,通过卡通图片或动画表达一定的主题。

三、知识点

1、角色图库的分类。

2、角色图库工具箱的打开方式。

3、图库工具箱的面板组成及功能。

4、卡通图片动画的插入步骤。

5、卡通图片动画的大小、形状和位置的调整。四、课时安排:本课安排 1课时。

第七课用画笔绘画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金山画王的绘图、配色方法,掌握用金山画王绘画的一般步骤,初步了解画板工具的使用。

2、技能目标:使用画板工具完成简单的电脑绘画, 能够对工具进行简单设置。

3、情感目标:学会使用画笔工具表达自己的意图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知道电脑绘画的一般步骤,学会使用画板工具进行绘画,并能对工具进行简单设置。

2、难点:熟练运用画笔工具的基本特性设置完成绘画。三、知识点

1、理解诗意,构思绘画意境。

2、选择调整铅笔特性(线条、色彩、粗细) ,正确绘制图形。

3、使用几何画板工具完成《老鼠斗鸡》 。四、课时安排:本课安排 1课时。

第八课给图着色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着色工具的基本用法,了解着色工具面板中每个着色工具

的基本特性,合理选择配色完成图形区域着色。

2、技能目标:能够使用“档案管理”按钮打开和保存图片,学会使用着色工具对图形进行各种形式的着色。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审美观念,激发学生创作欲望,培养审美观。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正确打开和保存图片文件,灵活使用不同的着色工具对图形合理配色。

2、难点:正确使用配色工具,合理搭配颜色,体现作品的最佳效果。三、知识点

1、使用“档案管理”打开图片。

2、金山画王的着色工具打开方法。

3、认识掌握几种着色工具的作用。

4、作品的配色选择。

四、课时安排:建议安排 1课时。第九课天女散花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金山画王中仙女袋的组成及使用方法;学会在图片中添加文字。

2、技能目标:使用图库、背景正确使用金山画王的特效绘画工具中仙女棒;能够输入文字并对文字进行简单设置。

3、情感目标: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审美能力。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掌握仙女袋的三种样式图片的选择、组画;通过观察、想象、思考组出意境一致、协调合理的图画,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情感表达能力。2、难点:使用键盘选择中文输入方法,正确输入和调整文字。

三、知识点

1、金山画王仙女袋使用方法。

2、仙女袋三种图片的插入方法。

3、中文输入法的调用(建议采取键盘调用)以及文字输入调整。

4、创作《夏日海边风情》。

四、课时安排:建议安排 1课时。第十课制作卡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纸样、画框的基本形式,掌握纸样相框的添加方法。

2、技能目标:利用工具为自己的绘画作品添加纸样和相框 。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趣味活动整合美术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来装点美化生活的愿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热情。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掌握卡片制作,包括添加纸样及镶嵌相框两种方法。

2、难点:对绘画作品的包装加工。三、知识点

1、纸样和相框的种类。

2、纸样和相框工具箱组成和操作方法。

3、为作品添加纸样和相框。

四、课时安排:建议安排 1课时。第十一课 放飞理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综合本单元绘画知识和技巧,确定绘画主题创作出自己的故事连环画。

2、技能目标:能够根据电脑画的绘制原则,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设计出完整、协调、具有一定主题的电脑故事连环画。

3、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艺术修养和美学修养的教育;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利用电脑绘画作品表达爱国主义、遵纪守法情感,关注新闻时事,崇尚科学,爱护环境等主题的作品,实现美育、德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整合。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利用“档案管理”导入外部图片,独立构思完成寓言故事连环画。

2、难点:寓言故事连环画的主题构思与画面修饰。三、知识点

1、外部图片的选择和导入。

2、构图、配色的基本方法。

3、电脑故事连环画的制作要领。

4、故事连环画情景的构思与组画。四、课时安排:建议安排 1课时。第三单元 与键盘握握手

一、单元概述

键盘是计算机基本的输入设备,也是人机交互的基本工具,键盘操作在计算

机应用中具有重要作用。本单元从认识键盘开始,从键盘指法入手,使学生逐步掌握键盘的组成及操作,培养学生的兴趣,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行为养成教育。

二、教学目标

了解键盘的结构组成及指法规则,掌握几个常用控制键的使用方法;熟练掌握键盘指法及常用控制键的使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坐姿和击键习惯。通过教学提高学生打字的速度和准确率,能够利用打字练习软件进行初步盲打操作;通过打字训练软件和游戏让学生体验打字的乐趣,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意识。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熟练掌握键盘上字母键、符号键及数字键的键盘操作指法。

2、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坐姿和击键习惯,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意识。四、教学方法

本单元建议采取辅助教学法,即利用指法练习软件 CAL进行指法教学与指法操作训练;利用比赛、打字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打字的兴趣,检验学生

操作水平。

第十二课 基准键位练习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键盘布局结构,掌握键盘基准键位分布。

2、技能目标:正确掌握击键的姿势和指法,掌握空格键的使用方法,养成两手击键操作的良好习惯。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键盘操作习惯。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明确键盘的布局结构和键位,正确掌握的击键姿势和指法。能够比较熟练的完成基准键位的操作。

2、难点:掌握正确的击键方法。三、知识点

1、了解键盘布局。

2、掌握键盘的基准键位。

3、基准键位上的手指分工。

4、击键指法。

5、击键的正确姿势。

6、键位练习操作。

四、课时安排:建议安排 1课时。第十三课 键盘指法练习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键盘常用键位的组成,掌握三排字母键手指分工。

2、技能目标:能够启动指法训练程序初步完成指法操练,通过指法训练熟悉键盘的键位分布,正确进行三排字母键的指法练习。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坐姿及击键习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打字训练的兴趣。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掌握正确姿势,明确手指分工,熟悉键位分布,利用打字训练软件提高学生指法操作的正确率。

2、难点:按正确的击键方法完成打字操作。三、知识点

1、掌握手指分工。

2、击键要领。

3、键位课程2至10练习。

四、课时安排:建议安排 2课时。第十四课 双档字符键练习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明确双档字符键的概念,掌握双档字符键在键盘上的分布与操作方法。

2、技能目标:熟练进行双档字符键的击键操作;掌握 SHIFT键使用方法。

3、情感目标:感知键盘的物理特性,培养学生互学、互助、互比的交流合作精神。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掌握上档字符键的输入方法;知道 SHIFT 键在大小写转换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大字兴趣。

2、难点:上档字符键的快速输入和学生兴趣培养。三、知识点

1、双档字符键的概念及键盘分布。

2、上档字符的指法操作。

3、SHIFT键的上下档字符和大小写转换作用。

4、金山打字训练程序的启动和使用。

5、键位课程13、14。

四、课时安排:建议安排 1课时。第十五课 键盘综合练习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键盘的大小写状态,学会使用金山打字 2003进行键盘综合练习

2、技能目标:熟练字母、数字及符号的输入,熟练掌握 SHIFT 键、大小写转换键、退格键及空格键的操作方法。

3、情感目标:利用游戏、计时、比赛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正确完成双档字符键的指法操作和 SHIFT 键的使用,培养学生打字兴趣

2、难点:提高击键的速度和准确性,培养学生正确的坐姿及击键习惯。三、知识点

1、复习字母、数字及符号的输入方法。

2、键盘大小写状态的识别。

3、SHIFT键、大小写转换键、退格键和回车键的作用和操作方法。

4、金山打字综合练习的使用方法。四、课时安排:建议安排 1课时。

课 题:进入PowerPoint世界

教学目标:1、掌握启动和退出PowerPoint的方法;2、认识PowerPoint窗口;

3、学习创建文件的方法。

教学重点: 认识PowerPoint窗口、创建文件的方法教 具:PowerPoint课件、多媒体电脑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看一下powerpoint的动画演示——“欢迎进入PowerPoint世界!”

2、问:谁知道这是用什么编制的?(引出PowerPoint的重要性)那么,你认为可能会在什么方面使用powerpoint呢?(在高级的现代商业活动中,公司重要的的装备:笔记本电脑。其中最重要的内容是使用powerpoint;教师教学中使用powerpoint⋯⋯)。

3、这节课,我们就来进入Powerpoint的世界,看看究竟有什么本事。二、认识powerpoint:

1、启动Powerpoint,单击“开始”→“程序”→“Microsoftpowerpoint”就可以启动它,启动后,我们再选择“空演示文稿”,点击“确定”就可以了。然后会出现一个对话框,这时我们选空白幻灯片,进入Powerpoint编辑界面。

2、认识Powerpoint界面。

A、提问:想一想这窗口和已学过的什么窗口相类似?(word)

B、介绍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窗口控制按钮、编辑区等界面内容。C、介绍Powerpoint的五种不同的视图

PowerPoint有五种视图模式,可在菜单“视图”中切换。(1)幻灯片视图:可处理个

别的幻灯片。(2)大纲视图:直接处理幻灯片的标题及文本段落内容。(3)幻灯片浏览视图:重组幻灯片的顺序及选定播放效果。(4)备注页视图:可建立演示者的参考信息。(5)幻灯片放映模式:以全屏幕的电子简报方式播放出每一张幻灯片。

3、学习保存文件

A、如果想将刚才制作的文件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中,该怎样保存?B、赶快看看书,找答案。

C、学生回答保存的方法(边说,边保存。)

D、这个方法与以前学过的什么保存方法相似?

E、学生将自己的文件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中,文件名为“ P1”三、练一练:

1、制作第一张幻灯片

2、学生对照书本的步骤,自己试制作一张幻灯片

四、作品欣赏:展示学生优秀作品,让学生间进行点评五、小结、质疑:

今天,我们认识了powerpoint。主要了解了在我们认识了它的可以使用它制作一个演示稿,这种演示稿经常被称为幻灯片。操作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还需要解决?

课后小结:

课题:我的名片

教学目标:学会运用“项目清单”自动版式制作名片;学习使用项目符号;学会插入图画;学会调整图形的大小位置

教学重点:学习使用“项目清单”自动版式制作名片;调整图形的大小位置教 具PowerPoint课件、多媒体电脑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出示一张名片,师:同学们,大家看,这是什么?你们看,一张名片既能了解到他的姓名,年龄、爱好,并可以通过E-Mail和他人取得联系。名片,可以让别人了解你,也可以帮助你了解别人,架起你与他人友谊的桥梁。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制作一张名片。

二、开始新课:

1、动手设计名片:

A、让学生自学课本P68页内容,边学边试操作

B、让学生提出在操作中所遇到的问题,请周围的同学或老师解决C、学生再次操作

2、让名片漂亮起来,学习插入图形

A、教师操作示范,学生领会操作要领。B、学生操作,教师巡视辅导。

C、试一试:插入一条粗直线

3、让名片漂亮起来,学习插入项目符号

学生自学课本P71内容,然后自己小组操作,遇到不懂的问题再请教老师或同学。三、练一练:P71的练一练

四、作品欣赏: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点评。

五、小结、质疑:

1、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2、操作过程中还遇到什么困难还需要老师解决?课后小结

课题: 美丽的课表

教学目标:1、学会“表格版式”的运用;2、学会插入图片的方法;3、进一步熟悉调整图片

大小、位置。

教学重点:学会“表格版式”的运用

教 具PowerPoint软件、多媒体电脑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出示课表)大家看,这是什么?你们想制作一张这么漂亮的课表吗?好,现在我们就开始动手操作。

二、学习课表设计:

)让学生新建“新幻灯片”

)输入标题栏:“XX的课表”,(要求:黑体,字号60,字体“金黄色”)

)插入6行6列表格

)输入课表信息

字体:宋体,字号:24,字色:“蓝色”,第一列加粗

)选择背景色为淡紫色

)插入图片并调整好大小及位置,运用以前的知识插入图片

)放映观看效果三、阅读课本P74小提示

四、练一练:

1、制作一张自己的课表,然后放映出来,同学之间相互评价,看谁的课表最漂亮。

2、为自己设计一份“每天作息时间表”四、作品欣赏

五、小结、质疑:

1、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2、想一想:还可以用今天学的知识设计什么?课后小结:

课 题有趣的家谱

教学目标:1、学习运用“组织结构”版式;2、灵活运用已学的文字编辑与图片插入方法教学重点: 学习运用“组织结构”版式

教 具PowerPoint软件、多媒体电脑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家谱吗?家谱记录着一个家族繁衍变迁,一般以父系记录。这是 XX的家谱(出示家谱),大家看看,他的家族有些什么人?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运用“组织结构”制家谱,你们喜欢吗?

二、学习设计家谱:

)让学生在书上写出自己三代内亲的名字。

)学习运用“组织结构”

A、新建Powerpoint文件,选择“组织结构”版式B、添加标题“XX家谱”:学生自己操作

要求:字体“黑体”、字号48号、字色“绿色”

C、双击“添加组织结构图”,出现“编辑区”:教师讲解示范D、介绍图标:教师讲解示范

E、输入相关文字:教师讲解示范,然后学生再操作

F、示范添加部下、同事等的方法:教师讲解示范,然后学生再操作G、关闭编辑框:教师讲解示范,然后学生再操作

H、调整结构图位置、大小:教师讲解示范,然后学生再操作

I、设置背景颜色:教师讲解示范,然后学生再操作三、练一练:

1、设计一张自己家族的家谱,并保存文件。

2、为你们班设计班级管理结构图四、作品欣赏

五、小结、质疑:

1、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2、你还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设计什么呢?课后小结:

课题:学做电子报——排版(1)教学目标:1、学会运用表格排版;

2、学在表格中插入文字和图片

教学重点: 学会运用表格排版

教具:PowerPoint软件、多媒体电脑、一些有关中山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出示电子报)大家看,这张图文并茂,知识丰富的电子报,你们喜欢吗?让我们一起动手做一做!

二、学习制作电子报表格:

)新建“空白文档版式”

)插入表格:4行3列

)对照范例,将表格合并成6个板块:报题栏A,导读栏B,间隔栏F,编者栏G

小提示(合并方法):

A、选取要合并的两个单元格,

B、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合并单元格”选项

C、对照图,进行多次重复合并,即可得到需要的效果D、根据需要,调整每个单元格的大小

三、学习制作报题栏

A、在“A”单元格中输入“美丽家乡”,选择字体“黑色”,字号60,字体颜色任选。B、插入所需的剪贴画。

四、练一练:

1、设计一份电子报版面和报题栏

2、将完成的电子报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中四、作品欣赏

五、小结、质疑:

1、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2、操作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还需要解决?课后小结:

课题:学做电子报——排版(2)

教学目标:1、进一步学会运用表格排版;

2、熟练掌握在表格中插入文字和图片教学重点: 熟练地在表格中插入文字和图片

教具:PowerPoint软件、多媒体电脑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制作电子报的排版二、学习制作导读栏:

1、教师演示

)在“B”单元格中插入“自选图形”,并调整好大小与位置

)在绘图工具栏中单击“垂直”文本框,并移到“B”处,输入,“本期导读”,选择字体“楷体加粗”,字号24号,字色“蓝色”。

)用同样的方法在“B”处插入“水平文框”,输入其它文字。

)将自选图形填充为黄色。

2、学生操作。

三、教学制作正文栏

1、教师演示:

打开Word文档“中山的来历”,并复制到单元格“C”处。

改变标题、正文字体、字号、及字色等,

要求:标题:字体“新魏体”、字号24,字色“红色”正文:字体“宋体”、字号16,字色“黑色”

同理添加单元格中“D”、“E”中的内容

在单元格“C”和“E”之间添加图片,右键单击添加的图片,置于底层。2、学生操作

四、教学制作编者栏:

1、教师操作示范

在单元格G中插入“淡色长方形”

单击右键,选择“添加文本”项,输入所编者等信息(3)选中所有文字,设置文字字体、字号、颜色等

六、练一练:1、继续完成上节课未完成的电子报

七、作品欣赏

八、小结、质疑:

1、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2、操作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还需要解决?课后小结:

课题:小小统计师

教学目标: 学会图表式的运用教学重点: 学会图表式的运用

教具:PowerPoint软件、多媒体电脑、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出示范例:看,这是咱们中队队员参加课外活动情况,这张统计表和统计图有什么优点?对,可以让我们一目了然地知道咱们中队参加课外活动的情况,今天,让我们也一起来做一回小小统计师,学习图版式的运用,好吗?

二、教师示范,开始制作

1、新建“图表版式”幻灯片。

2、在“标题栏”中输入“五一中队参加课外活动情况”,定义字体“黑色”,字号“36”,字色“蓝色”。

3、双击“添加图表”更改表格内容。

4、选择“饼图”,单击确定,即可自动生成书中样式。三、练一练:

1、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操作。

2、讨论:想一想,在生活中还有什么时候可以用上这个知识?

3、请调查班上同学上网情况,先填表再制作饼图或方柱图四、作品欣赏

五、小结、质疑:

1、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2、操作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还需要解决?课后小结:

课题:我的贺卡

教学目标: 综合运用插入图画、文字

教学重点: 综合运用插入图画、文字、音乐教具:PowerPoint软件、多媒体电脑、音乐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在节日到来之际,向你的亲人、老师、朋友表达你的祝福,是件美好的事。如果能送上自己亲手制作的贺卡,那更能表达自己的感情了!看,这是老师制作的一张贺卡,你们想制作吗?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动手做吧!

二、学习制作过程

1、学生看书自学,小组交流。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操作三、练一练:

制作一张教师卡送给你最喜欢的老师。四、作品欣赏

五、小结、质疑:

1、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2、操作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还需要解决?课后小结:

第一课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

我们已经进入一个信息时代,信息以多种形式展现在我们身边,信息无处不在。本课是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单元的第一课,主要向学生们介绍了什么是信息,信息的表现形式以及信息活动,从而进一步介绍了什么是信息技术,以及信息技术与人们学习、生活的关系。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信息的定义、特征、重要作用以及信息的表现形式;了解信息的传递过程;认识人类的信息活动及信息社会,了解信息的价值;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及计算机技术在信息处理中的作用。

一、信息在我们身边

教材首先提供了一张展示上学路上情景的图片,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所包涵的事物(人、车、公益广告、红绿灯等)并回想自己上学路上的情景,让学生自己说出上学路上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体会信息在生活中的无处不在。学生可以继续观察红绿灯图片、雷恩英语广告的图片,联系红绿灯和广告的作用体会红绿灯提供禁止与准许通行的信息,商品广告提供某种商品的信息,体会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触摸到的,所有感知到的事物都包含信息。

接下来教材讲到了从古到今,介绍了人类表达信息的各种方法,从远古的“结绳记事”到当今的制作网站、发布主页,使学生了解到人类的生活离不开信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

步,人类表达发布信息的方式越来越丰富、技术也越来越先进。

目前对于信息的定义争论激烈,典型的定义就有几十种。教材第3页的“信息岛”介绍了几种常见的信息定义,让学生从多方面认识信息,了解信息。课后的“知识链接”介绍了信息与资料、消息、情况、知识、情报的区别,介绍了信息与数据的关系。学生可以结

合这部分资料更准确地理解什么是信息。

“探究”让学生进一步查阅信息相关资料,联系理论与生活实际,多角度思考、理解信息的含义。

二、信息的表现形式

教材深入浅出的介绍了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和信息载体的关系。让学生了解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靠文字、声音或图像等具体形式来表现和传递。表现和传递信息的具体形式被称为信息载体,信息载体不是信息本身,但信息永远离不开信息载体。通过多种载体形式综合表现的信息被称为多媒体信息。

对于某些学生来讲,这部分内容也许不很容易理解,教师可适当点拨引导学生理清信息、信息表现形式、信息载体等概念的逻辑关系帮助学生理解。

该部分的“探究”给出了家庭生活的一个片断,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中的人物的活动(看书、

听收音机、看电视、上网),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同学讨论图中人物接受了哪些形式的信息,其中哪些属于多媒体信息。

三、信息的传递过程

信息传递过程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难免有些困难。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玩发电报游戏等方式,在游戏活动中理解信息传递的过程。然后结合教材中给出的信息传递示意图,根据“信息岛”中的详细解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至于其中的信源、编码等概念,学生理解即可。

“探究”让学生通过举出生活中信息传递的实例,进一步理解信息的传递过程。四、人类的信息活动

人类的信息活动分为信息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存储和信息传递等几个环节。教师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例,并根据教材第 6页“信息岛”的介绍加以理解。

信息收集是对信息集中的活动和过程。生活中看报纸、看电视、上网等都可以收集信息。

信息加工是将信息分析、表达出来是信息加工过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说出生活中一些信息加工的例子,通过自己体会的实例来理解信息加工的含义。

信息存储是将信息以各种形式保存起来就是信息的存储。结合教材前面介绍的我国从古至今存储信息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信息存储的变化。

信息传递是把信息传送给另一方的过程就是信息传递。教材在前面已重点介绍过。

“探究”属于扩展活动,让学生联系自己身边的事,思考自己以前做过的信息处理活动,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引导他们分析信息处理活动的每个环节,充分理解每个环节作用。

四、信息的价值与共享

信息的价值与共享是信息的特征。有的教材中将信息的特征归为载体性、价值性、可传递性、时效性等。其中载体性指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裁体,可传递性是指信息始终存在于传递过程中的。这些特征实则是指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的时效性也只有信息满足“价值”条件时,才具有时效性。所以本教材在这只涉及信息的价值性与共享性。

由于该部分理论性较强,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教师应举出例子,引导学生探讨,

然后归纳获得结论。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使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五、信息社会

这一部分内容教材叙述了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的发展历程,描述了各个社会阶段的特点,了解这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从历史角度理解信息社会。并且课后的知识链接“信息社会与工业社会的特点比较 ”详细阐述了两种社会形态的特点区别,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六、信息技术

在学生了解了有关信息的情况后,水到渠成进一步了解信息技术的有关知识。

教材中第11页的“知识链接”介绍了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的有关情况, 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逐步发展历程。教师还可以查找一些相关的小故事,让学生们更好的去认识五次信息

技术革命,以及五次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影响。 .

七、关于实践与探索

“实践与探索”是针对本课知识设计的两个小活动,是对信息相关知识的一个扩展、延伸和练习,通过完成作业可以对本课内容作一个总结。

作业1需要了解的信息有:观看北京2021奥运会应该了解的信息,通过哪些途径获得?作业2则通过观察、访问、记录、分析、归纳进一步巩固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和传

递等活动。

《文本资源》

为什么使用“多媒体”表现信息

信息的三种表现形式

信息的十大特征

信息的特征

信息的要素

知识信息资源共享

为什么使用“多媒体”表现信息

人有视、听、嗅等感官,通过这些感官,人可以感知外部世界,把外界的信息传递到大

脑。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通过视觉获得的信息占 83%,听觉占11%,如果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会获得更多信息。另外,对记忆力的研究表明,单用听觉,三小时左右能保

持所获得信息的 60%,三天后下降为15%;单用视觉三小时左右为 70%,三天后则为

40%;如果视听并用,则三小时左右为90%,三天后为75%。上述结果说明,如果视、听等多种感官协同作用,有利于保持更多的信息。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有机结合在一起,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全方位地展现信息,调动人的视、听等多种感官协同作用,使人在单位时间内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并且使人们对事物的理解更透彻、记忆更深刻。

信息可分为三种具体的表现形态,即文字的、声像的和记忆的。

文字形态的信息

文字形态的信息即以书面文字为载体的信息资料,一般分为十种类型:1.报纸、期刊中与本企业经营活动相关的国际市场信息、社会信息,包括社会动态、时尚习俗、市价涨落、顾客情绪、自然灾害等。2.供工作用的参考图书、专著、百科全书和专业词典。

有关的政府出版物、法律法规汇编、政策汇编。

宣传品。

统计资料:与本企业相关的国内外经济技术统计资料。

各类专业文献、年鉴、国内外科技信息资料。

图谱、图录、样图、地图。

档案:本企业、本行业的历史资料,包括史志、大事记等。

内部文献:业务信息资料、本企业或行业的现实情况,一是静态资料,即几类基础材料、统计数据;二是动态信息,即时常发生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

.与本企业有关的人名录、名片、企业名录、 号码簿、通讯簿等。

声像形态的信息

声像形态的信息即脱离文字形式、以直接记录声音和图像的介质为载体的信息资料,这类信息资料的数量正随着其制作和传播手段的不断现代化而逐年增加。目前直接记录国际化企业领导的讲话活动、企业的庆典、经营活动、公关活动和技术交流活动等的音像

信息资料,大致有如下形式:录音带、录像带、CD光盘、幻灯片、新闻影片、科教影片、唱片、实物模型等。

记忆形态的信息

记忆形态的信息即在人际交往中形成的消息、情报,是指在人际交流的过程中产生、传播和被接收而只在人脑中贮存的、不具有确定的记录载体的信息。

2.信息的三种表现形式

信息可分为三种具体的表现形态,即文字的、声像的和记忆的。

文字形态的信息即以书面文字为载体的信息资料,一般分为十种类型:

报纸、期刊中与本企业经营活动相关的国际市场信息、社会信息,包括社会动态、时尚习俗、市价涨落、顾客情绪、自然灾害等。

供工作用的参考图书、专著、百科全书和专业词典。

有关的政府出版物、法律法规汇编、政策汇编。

宣传品。

统计资料:与本企业相关的国内外经济技术统计资料。

各类专业文献、年鉴、国内外科技信息资料。

图谱、图录、样图、地图。

档案:本企业、本行业的历史资料,包括史志、大事记等。

内部文献:业务信息资料、本企业或行业的现实情况,一是静态资料,即几类基础材料、统计数据;二是动态信息,即时常发生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

1O.与本企业有关的人名录、名片、企业名录、 号码簿、通讯簿等。

声像形态的信息

声像形态的信息即脱离文字形式、以直接记录声音和图像的介质为载体的信息资料,这类信息资料的数量正随着其制作和传播手段的不断现代化而逐年增加。目前直接记录国际化企业领导的讲话活动、企业的庆典、经营活动、公关活动和技术交流活动等的音像

信息资料,大致有如下形式:录音带、录像带、 CD光盘、幻灯片、新闻影片、科教影

片、唱片、实物模型等。记忆形态的信息

记忆形态的信息即在人际交往中形成的消息、情报,是指在人际交流的过程中产生、传播和被接收而只在人脑中贮存的、不具有确定的记录载体的信息。

3.信息的十大特征

信息有十个基本特征:

可量度。信息可采用某种度量单位进行度量,并进行信息编码。如现代计算机使用的二进制。

可识别。信息可采取直观识别、比较识别和间接识别等多种方式来把握。

可转换。信息可以从一种形态转换为另一种形态。如自然信息可转换为语言、文字和图像等形态,也可转换为电磁波信号或计算机代码。

可存储。信息可以存储。大脑就是一个天然信息存储器。人类发明的文字、摄影、

录音、录像以及计算机存储器等都可以进行信息存储。

可处理。人脑就是最佳的信息处理器。人脑的思维功能可以进行决策、设计、研究、写作、改进、发明、创造等多种信息处理活动。计算机也具有信息处理功能。

图书一直是人类记录和传播信息的最有效的手段 ,至今依然如此。图书市场始终是最活跃的地方之一。没有图书,人们的生活将不可想象。

可传递。信息的传递是与物质和能量的传递同时进行的。语言、表情、动作、报刊、书籍、广播、电视、 等是人类常用的信息传递方式。

可再生。信息经过处理后,可以其他形式再生。如自然信息经过人工处理后,可用语言或图形等方式再生成信息。输入计算机的各种数据文字等信息,可用显示、打印、绘图等方式再生成信息。

可压缩。信息可以进行压缩,可以用不同的信息量来描述同一事物。人们常常用尽可能少的信息量描述一件事物的主要特征。

可利用。信息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和可利用性。

可共享。信息具有扩散性,因此可共享。

信息的特征

(一)信息的客观性

信息是事物变化和状态的客观反映。由于事物及其状态、特征和变化是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所以反映这种客观存在的信息,同样带有客观性。

(二)信息与载体的不可分割性

信息必须借助于文字、图像等载体,才能够表现,被人们所感知,人们才能识别信息和利用信息。

(三)信息的价值性

信息一经生成并物化在载体上,就是一种资源,具有可采纳性,或称之为有用性。信息具有使用价值,能满足人们某些方面的需求,被人们用来为社会服务。

(四)信息的时效性

信息是有时效的,信息的使用价值与其提供的时间成反比。信息提供的时间越短,它的使用价值就越大。

(五)信息的可分享性

信息的交流,一方得到新的信息,而另一方并无所失,双方或多方可以共享信息。

(六)信息的可传输性

信息的传输通过信道进行,信源发出信息后,经由信道传递至信宿。

(七)信息的可扩散性

信息富有渗透性。它总是力求冲破自然和人为的约束,通过各种渠道和传输手段,迅速散布开去,扩大其影响。

(八)信息的可加工性

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信息,人们需要对大量的信息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筛选、分类、整理、概括、归纳,选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九)信息的可再现性

信息作为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它为人们接受、认识的过程,也是客观事物的再现过程;信息的内容可以物化在不同的载体上,传递过程中经由载体的变幻而再现相同的内容。

(十)信息的可存贮性

有时加工处理后的信息并非立即要用,有的当时用了,但以后还要参考,人们便把信息进行存贮。

(十一)信息的积累性

人类知识宝库的不断丰富和扩充过程,就是信息经过系统化、抽象化和规律化形成知识的长期积累过程。

(十二)信息的延续性和继承性

信息的作用是延绵千古,日久天长的。

(十三)信息的可开发性

信息作为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性的特点,反映事物本质的和非本质的信息往往交织在一起,又由于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人们认识

上的一定局限性,获取信息是需要开发的。

(十四)信息的可再生性和可增值性

信息在不同时间、地点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并且这种意义还可以引申、推导、繁衍出更多的意义,从而使信息增值。

信息的要素

如果信息是用语言来表达的,它就具有一定的语义。从广义上讲,这种语义并非专指用人类语言表达的意义。有些鱼类在水中能够发出一种只有它们自己才懂的信息,这些信息也是有意义的。从狭义上讲,信息一般要求都能够为人类破译并理解,因而都能用人类语言表达。

差异要素

信息表现差异才成为信息。信息表现的差异主要有:

)有与无

表现“有”、“无”差异的信息是最简单的信息,是最原始的信息。

)多与少

多少是了解世界不定性中部定度的量值。 “多”与“少”是一个定性概念,“多少”是一个定量概念。多少还可以表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了解程度。

)强与弱

对客观事物在运动中所产生的力的强弱的了解,也是人们在了解客观事物众多要解决的不定性中不定度的一个重要量值。

)时空差异

人们随时随地都可获得信息,但在什么时候和在什么地方能够获得信息是无法预知的。

事物的特征经过表现与传递,为其他事物所感知才能称为信息。两个事物之间的信息传递,叫做通信,信息传递过程,也叫通信过程。

信息是事物特征的表现,这些特征是靠物质介质和物质载体来表现的。

知识信息资源的共享

在知识的生产与应用,即知识创新和应用的实践过程中,对知识信息的采集、分析、加工和处理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实际上,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往往决定了其认识事物和驾御事物发展的能力。在信息时代,随着信息技术和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迅速发展,随着科技、文化进步在经济发展竞争中的作用日益增强,人们对提高获取、利用知识信息的能力,产生了越来越高的追求。

对显性知识信息的共享而言,图书、期刊、报纸、论文集、快报、电台电视节目等传统

媒体的信息传播手段,已经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全面、系统、便捷地获取知识信息的需要。将这些媒体所载的知识信息加以数字化加工、集成化信息整合,从简单到复杂,国内外相继产生了期刊、图书、报纸等各种传统媒体信息内容的题录数据库、文摘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等多种形态的信息资源。其通过网络、光盘等数字化媒体进行传播,大大提高了人们获取、利用知识信息的能力。将这些数字化的信息资源集之大

成,便产生了近些年来在图书情报界方兴未艾的 “数字化图书馆”。此外,以光盘、网络形式直接出版的数字化图书、期刊在我国也已经开始出现。对隐性知识信息的共享而言,低效率、高成本的传统会议、讨论、通讯等手段正在逐步被代之以网络会议、网络通讯

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但是,脱胎于传统图书馆职能的数字化图书馆, 其所拥有的信息资源虽然可以通过标题、关键词、作者、内容分类特征等 “元数据”进行关联检索,甚至可以进行简单的全文任意词检索,然而对于“求知者”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来说,并不能迅速而准确地提供全面、系统、针对性的知识信息。加之这些数据库在结构、信息加工标准和质量上的差异,使得

数据库之间的信息关联、内容关联更加难以实现。在这个意义上,在现有数字化图书馆

建设目标下开发的知识信息资源,本质上还只是一本一本 “堆积”起来的数字化图书、期刊。除了信息量大、检索查询速度快等方便之处外,数字化图书馆使人们感受到的获取

信息的手段与方式,依然类似于传统图书馆的 “计算机书目检索”与“开架借书”,与在现代信息技术水平之下人们追求的信息资源共享所应当达到的境界还相距甚远。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使人们进入在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高度共享的高级境界,多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和企业在信息资源共享方式的设计和服务技术的实现上不断改革创新,陆续推出了不少新的知识信息资源产品和服务技术与模式。如知识挖掘、个性化服务、知识可视化等。特别是近年来出现的 “知识服务”理念,明确提出了现代信息服务业的任

务和目标,成为当今知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设计的核心指导思想。 在这种共享模式之下,

人们从知识信息资源中获取的不仅仅是一条一条信息,而是一个一个针对特定问题的解决方案,即知识。它或许是现成的以一篇文章、一个软件、一个专利报告、一章一节教科书、一条一条百科全书、一段录音或影视直接表述的显性知识,或许是隐含于多个或大量显性知识信息的、有待进一步理解、抽象、领悟的隐性知识,也或许是人们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迸发出来的显性化了的隐性知识。这样的知识信息资源的共享方式,已经成为现代信息服务业所追求实现的高级境界。

第二课计算机——信息处理工具

信息处理需要信息处理工具,当今使用最广泛的信息处理工具是计算机。本课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和计算机应用。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说出微型计算机的主要硬件设备的名称及各自的功能;了解主机内部基本构成,理解硬件设备之间的连接;理解计算机软件及其重要作用。

本课建议1课时。

从手脑计算工具到计算机器

这部分内容介绍了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从手指计数到今天的计算机,要学生还是从历

史角度来认识计算工具。学生可以阅读教材中的信息岛 “计算机器理论的发展”和“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深入理解计算机器及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教师还可以通过更具体的实例来让学生了解和认识。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这一部分内容是比较抽象但又非常重要的内容。

教材14页信息岛中给出了计算机工作原理图,图中的实线代表 “控制信号”的流向,包括原始数据、中间数据、处理结果、程序指令等。虚线代表 “数据信号”的流向。接下来教材对组成计算机的五大部件输入设备、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输出设备作了详细的

介绍。计算机具体的工作流程学生可以参考教材 16页的信息岛“计算机工作过程”了解。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该部分内容,可以先介绍一个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再

让学生结合例子阅读教材,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得出结论。

15页信息岛“总线”介绍了计算机传送数据和指令的三种总线,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工作过程,学生作为阅读材料了解一下即可。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计算机硬件是由各种器件组成,直观地看,计算机硬件是一组设备,它是计算机工作的物质基础。教材在这部分安排了一个活动,即让学生打开计算机主机箱,对照图片,分别找到相应器件。学校有条件的话,甚至还可以让学生将某些部件如内存条、硬盘等拆卸下来观察,而不是传统的教师在前面演示、学生观察这些硬件设备。

对于硬件各部分的功能,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信息,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上网搜索

了解,而不是教师在课堂一一讲授。该部分只要求学生知道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各个部分的主要功能即可,更深的技术原理性知识不需掌握。

计算机软件系统

计算机软件系统相对来讲比较抽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使用各种系统软件 (如

Windows)和应用软件(如Word、WPS、“画图”软件等),使学生得到直观感受。计算机软件系统部分只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什么是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及其它们的作用即可,同样不需掌握技术原理。

计算机的应用

计算机的应用在社会的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学习和生活方式随之改变,信息技术不断推动社会的发展。

教师可以通过教材中设计的活动来引导学生去收集相关的资料,去了解计算机应用的行业、领域,并组织学生讨论。

关于实践与探索

“实践与探索”是要求学生列出组装计算机的配置清单,需要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器件和各器件的市场价格。学生可以实地到市场去做调研,也可以通过网络查找市场价格,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 2.计算机的发展史 3.为什么计算机采用二进制

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

计算机的产生是 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技术大事件之一。 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埃尼阿克(ENIAC)。

一、计算机的发展史

根据计算机所采用的物理器件不同,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开始于 1946年,结构上以CPU为中心,使用机器语言,速度慢、存储量小,主要用于数值计算。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开始于 1958年,结构上以存储器为中心,使用高级语言应用范围扩大到数据处理和工业控制。

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开始于 1964年,结构上仍以存储器为中心,增加

了多种外部设备,软件得到一定发展,计算机处理图像、文字和资料功能加强。

第四代: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开始于 1971年,应用更加广泛,出现了微型计算机。

计算机硬件发展的同时,软件始终伴随其步伐迅猛发展,就计算机的编程语言而言,也

划分为三代。

第一代:机器语言。每条指令用二进制编码,效率很低。

第二代:汇编语言。用符号编程,和具体机器指令有关,效率不高。

第三代:高级语言:如 FORTRAN、COBOL、BASIC、PASCAL等都属于高级语言。二、我国计算机的发展

我国从1956年开始电子计算机科研和教学工作。

1983

年12月研制成功每秒运行

1亿次的“银河”巨型计算机;

1992

年11月研制成功每秒运行

10亿次的“银河Ⅱ”巨型计算机;

1997

年研制成功每秒运行130

亿次的“银河Ⅲ”巨型计算机。

三、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计算机的发展向微型化和巨型化、多媒体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

计算机发展史

(早期1854年-1890年1890年-20世纪早期20世纪中期20世纪晚期-现在)

1666年,在英国SamuelMorland 发明了一部可以计算加数及减数的机械计数机。

1673年,GottfriedLeibniz 制造了一部踏式(stepped)圆柱形转轮的计数机,叫“SteppedReckoner”,这部计算器可以把重复的数字相乘,并自动地加入加数器里。

1694年,德国数学家,GottfriedLeibniz ,把巴斯卡的Pascalene 改良,制造了一部可以计算乘数的机器,它仍然是用齿轮及刻度盘操作。

1773年,Philipp-Matthaus 制造及卖出了少量精确至 12位的计算机器。1775年,ThethirdEarlofStanhope 发明了一部与Leibniz相似的乘法计算器。1786年,J.H.Mueller 设计了一部差分机,可惜没有拨款去制造。

1801年,Joseph-MarieJacquard 的织布机是用连接按序的打孔卡控制编织的样式。

1854年,GeorgeBoole 出版“AnInvestigationoftheLawsofThought ,是讲述”符号及

逻辑理由,它后来成为计算机设计的基本概念。

1858年,一条电报线第一次跨越大西洋,并且提供了几日的服务。

1861年,一条跨越大陆的电报线把大西洋和太平洋沿岸连接起来。1876年,AlexanderGrahamBell 发明了 并取得专利权。

1876至1878年,BaronKelvin 制造了一部泛音分析机及潮汐预测机。

1882年,WilliamS.Burroughs 辞去在银行文员的工作,并专注于加数器的发明。

1889年,HermanHollerith 的电动制表机在比赛中有出色的表现,并被用于 1890 中的人口调查。HermanHollerith 采用了Jacquard 织布机的概念用来计算,他用咭贮存资

料,然后注入机器内编译结果。这机器使本来需要十年时间才能得到的人口调查结果,在短短六星期内做到。

1893年,第一部四功能计算器被发明。

1895年,GuglielmoMarconi 传送广播讯号。

1896年,Hollerith 成立制表机器公司(TabulatingMachineCompany) 。

1901年,打孔键出现,之后的半个世纪只有很少的改变。

1904年,JohnA.Fleming 取得真空二极管的专利权,为无线电通讯建立基础。

1906年,LeedeForedt 加了一个第三活门在Felming 的二极管,创制了三电极真空管。

1907年,唱片音乐在纽约组成第一间正式的电台。

1908年,英国科学家CampbellSwinton 描述了电子扫描方法及预示用阴极射线管制造电视。

1911年,Hollerith 的表机公司与其他两间公司合并,组成 ComputerTabulatingRecordingCompany(C-T-R) ,制表及录制公司。但在 1924年,改名为InternationalBusinessMachineCorporation(IBM) 。

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KamerlinghOnnes 在LeidenUnversity 发现超导电。

1931年,VanneverBush 发明了一部可以解决差分程序的计数机,这机器可以解决一些令数学家,科学家头痛的复杂差分程序。

1935年,IBM(InternationalBusinessMachineCorporation) 引入"IBM601”,它是一部有算术部件及可在1秒钟内计算乘数的穿孔咭机器。它对科学及商业的计算起很大的作

用。总共制造了 1500 部。

1937年,AlanTuring 想出了一个“通用机器(UniversalMachine) ”的概念,可以执行任

何的算法,形成了一个“可计算(computability) 的”基本概念。Turing 的概念比其他同类型

的发明为好,因为他用了符号处理 (symbolprocessing) 的概念。

1939年11月,JohnVincentAtannsoff 与JohnBerry 制造了一部16位加数器。它是第一部用真空管计算的机器。

1939年,Zuse 与Schreyer 开鈶制造了“V2”﹝后来叫Z2﹞,这机器沿用Z1的机械贮存器,加上一个用断电器逻辑 (RelayLogic)的新算术部件。但当 Zuse完成草稿后,这计划被中断一年。

1939-40年,Schreyer 完成了用真空管的10位加数器,以及用氖气灯(霓虹灯)的存贮器。1940年1月,在BellLabs,SamuelWilliams 及Stibitz 完成了一部可以计算复杂数字的

机器,叫“复杂数字计数机(ComplexNumberCalculator) ,”后来改称为“断电器计数机型

号I(ModelIRelayCalculator) 。”它用 开关部份做逻辑部件: 145个断电器,10个

横杠开关。数字用“Plus3BCD”代表。在同年9月,电传打字etype 安装在一个数学会议里,由NewHampshire 连接去纽约。

1940年,Zuse 终于完成Z2,它比运作得更好,但不是太可靠。

1941年夏季,Atanasoff及Berry完成了一部专为解决联立线性方程系统 (systemofsimultaneouslinearequations) 的计算器,后来叫做“ABC(Atanasoff-Berry

Computer)”,它有60个50位的存贮器,以电容器(capacitories)的形式安装在2个旋转

的鼓上,时钟速度是60Hz。

1941年2月,Zuse 完成“V3”(后来叫Z3),是第一部操作中可编写程序的计数机。它亦

是用浮点操作,有7个位的指数,14位的尾数,以及一个正负号。存贮器可以贮存 64

个字,所以需要1400个断电器。它有多于1200个的算术及控制部件,而程序编写,输入,输出的与Z1相同。1943年1月HowardH.Aiken 完成“ASCCMarkI”自(动按序控制计算器MarkI ,AutomaticSequence--ControlledCalculatorMarkI) ,亦称“HawardMarkI ”。这部机器有51尺长,重5顿,由750,000 部份合并而成。它有72

个累加器,每一个有自己的算术部件,及 23位数的寄存器。

1943年12月,TommyFlowers 与他的队伍,完成第一部“Colossus,”它有2400个真空管用作逻辑部件,5个纸带圈读取器(reader),每个可以每秒工作5000字符。

1943年,由JohnBrainered 领导,ENIAC开始研究。而JohnMauchly 及J.PresperEckert负责这计划的执行。

1946第一台电子数字积分计算器(ENIAC)在美国建造完成。

1947年,美国计算器协会(ACM)成立。

1947年,英国完成了第一个存储真空管。

1948贝尔 公司研制成半导体。

1949

年,英国建造完成“延迟存储电子自动计算器”(EDSAC)

1950

年,“自动化”一词第一次用于汽车工业。

1951

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制成磁心

1952

年,第一台“储存程序计算器”诞生。

1952

年,第一台大型计算机系统IBM701 宣布建造完成。

1952

年,第一台符号语言翻译机发明成功。

1954

年,第一台半导体计算机由贝尔 公司研制成功。

1954

年,第一台通用数据处理机IBM650 诞生。

1955

年,第一台利用磁心的大型计算机 IBM705建造完成。

1956

年,IBM公司推出科学704计算机。

1957

年,程序设计语言FORTRAN 问世。

1959

年,第一台小型科学计算器IBM620 研制成功。

1960

年,数据处理系统IBM1401研制成功。

1961

年,程序设计语言COBOL问世。

1961

年,第一台分系统计算机由麻省理工学院设计完成。

1963年,BASIC语言问世。

1964年,第三代计算机IBM360系列制成。

1965

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推出第一台小型机 PDP-8。

1969

年,IBM公司研制成功90列卡片机和系统-3计算机系统。

1970

年,IBM系统1370计算机系列制成。

1971

年,伊利诺大学设计完成伊利阿克 IV巨型计算机。

1971

年,第一台微处理机4004由英特尔公司研制成功。

1972

年,微处理机基片开始大量生产销售。

1973

年,第一片软磁盘由IBM公司研制成功。

1975

年,ATARI-8800 微电脑问世。

1977

年,柯莫道尔公司宣称全组合微电脑 PET-2001 研制成功。

1977

年,TRS-80微电脑诞生。

1977

年,苹果-II型微电脑诞生。

1978

年,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开始应用。

1978

年,磁泡存储器第二次用于商用计算机。

1979

年,夏普公司宣布制成第一台手提式微电脑。

1982

年,微电脑开始普及,大量进入学校和家庭。

1984

年,日本计算机产业着手研制“第五代计算机”——具有人工智能的计算机。

3.为什么计算机采用二进制

由于人的双手有十个手指,人类发明了十进位制记数法。然而,十进位制和电子计算机却没有天然的联系,所以在计算机的理论和应用中难以畅通无阻。究竟为什么十进位制和计算机没有天然的联系?和计算机联系最自然的记数方法又是什么呢?

这要从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说起。计算机的运行要靠电流,对于一个电路节点而言,电流通过的状态只有两个:通电和断电。计算机信息存储常用硬磁盘和软磁盘,对于磁盘上的每一个记录点而言,也只有两个状态:磁化和未磁化。近年来用光盘记录信息的做法也越来越普遍,光盘上海一个信息点的物理状态有两个:凹和凸,分别起着聚光和散光的作用。由此可见,计算机所使用的各种介质所能表现的都是两种状态,如果要记录十进位制的一位数,至少要有四个记录点(可有十六个信息状态),但此时又有六个信息状态闲置,这势必造成资源和资金的大量浪费。因此,十进位制不适合于作为计算机工作的数字进位制。那么该用什么样的进位制呢?人们从十进位制的发明中得到启示:既然每种介质都是具有两个状态的,最自然的进位制当然是二进位制。

二进位制所需要的记数的基本符号只要两个,即 0和1。可以用1表示通电,0表示断

电;或1表示磁化,0表示未磁化;或1表示凹点,0表示凸点。总之,二进位制的一个数位正好对应计算机介质的一个信息记录点。用计算机科学的语言,二进位制的一个

数位称为一个比特(bit),8个比特称为一个字节( byte)。

186A0。

二进位制和八进位制、二进位制和十六进位制之间的换算都十分简便,而采用八进位制和十六进位制又避免了数字冗长带来的不便,所以八进位制、十六进位制已成为人机交流中常用的记数法。

第三课计算机操作系统

本课主要介绍操作系统,包括Windows操作系统的界面构成、功能与特点、鼠标键盘的基本操作,以及使用资源管理器管理资源。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了解操作

系统的功能;了解Windows的界面、特点以及Windows的基本操作;理解文件、文件夹、路径的概念,学会用“资源管理器”管理文件等。

本课建议1课时。

本课在学生亲自启动计算机开始,计算机启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主机、显示器、键盘的变化。启动后,进入 Windows操作系统界面。教材介绍了什么是操作系

统,操作系统的功能,并重点介绍了 Windows的特点。Windows 操作系统的桌面、图标、任务栏、快捷方式、窗口、菜单等概念,以通俗易懂、形象的语言给出,便于学生

理解掌握。这些概念并不要求学生去记忆,只要求学生认识并能熟练操作即可。

鼠标和键盘的操作

鼠标和键盘Windows常有的输入设备。教材给出了鼠标的几种操作方法, 不要求学生记忆,而是让他们理解各个操作方法的作用,能够在实际操作中熟练运用。

教材设计了玩纸牌游戏的环节,旨在使学生熟悉鼠标操作。教师指导学生按照教材提示,

打开纸牌游戏,尝试用鼠标控制纸牌游戏的进程,联系鼠标的操作。

对于键盘的输入,教材设计了在记事本中输入汉字的活动,让学生尝试使用拼音输入法输入汉字,练习键盘的操作和汉字的输入。

中文输入时,中文标点的输入有一定的难度,因为键盘上显示的都是英文标点,而且有的中文标点在键盘上还没有相似的符号(比如中文的顿号),因此,学生在初学阶段需

要记忆一些中文标点的键位。在输入时,关键的一步是就要保证 按钮变成 (标志是

空心的句号和逗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切换到智能 ABC输入法,指导学生在输入法的各种状态下(如中英文、全角半角等)输入标点。

教师除了指导学生的中文输入外,可以让学生尝试输入英文。让学生知道如何进行中英文输入法的切换,如何使用输入法输入大小写英文字母、英文标点符号等。

Windows的资源管理

教材中是从操作系统的功能上介绍 Windows的资源管理的。分为处理器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作业管理等。

教师指导学生按照教材的提示,分别查看CPU的性能参数、使用情况,查看内存的性能参数和使用情况,了解所用计算机外围设备的配置、性能等情况。这些内容,学生只要

有初步了解即可,不必深究。

对于文件管理,学生应作为重点把握。在该部分内容学习中,教师指导学生打开资源管理器,认识资源的树状结构。文件夹的展开是展开它的层次结构,观察哪几个文件夹在

同一层次。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鼠标单击与双击的不同:在 “资源管理器”中的左窗口中,单击某个磁盘/文件夹图标将其打开,同时在右侧窗口中显示打开的磁盘 /文件夹中的内容;双击则是在打开的同时,将该磁盘 /文件夹下一级子文件夹按树状结构展开。

学习文件路径时,学生可以通过在地址栏中的显示信息帮助理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