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在法律中的作用课件_第1页
心理学在法律中的作用课件_第2页
心理学在法律中的作用课件_第3页
心理学在法律中的作用课件_第4页
心理学在法律中的作用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理学在法律中的应用

心理学在法律中的应用社会心理学在法律活动的应用犯罪行为原因的心理学分析社会心理学在司法进程中的应用犯罪心理的生理记录技术犯罪行为原因的心理学分析社会心理学在法律活动的应用犯罪行为原因的心理学分析犯罪行为原法律心理学(LegalPsychology)是研究社会生活中与法律有关的行为的心理学问题的学科,属于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所谓“社会生活中与法律有关的行为”指违法犯罪行为、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行为、立法行为和司法行为。法律心理学(LegalPsychology)是研究社会生活法律心理学的研究意义在于:从理论方面看,它可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从实践方面而言,它不仅有助于国家法律制度的建设、改革的完善,而且在现行法律执行过程中有助于司法工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在对罪犯改造的工作中有助于提高罪犯的效益。法律心理学的研究意义在于:犯罪心理学出现的标志——1872年德国精神病学家埃宾(K.Ebing)发表了《犯罪心理学纲要》和1889年奥地利犯罪学家格罗斯(H.Gross)发表了《犯罪心理学》。被称为心理学之父的德国心理学家冯特(W.Wundt)1918年出版了10卷本的《民族心理学》,其中第9卷为法律篇,论述了法律与民族精神的关系,这也构成了法律心理学史上的重要事件。犯罪心理学出现的标志——1872年德国精神病学家埃宾(K.EChapter6

犯罪原因的社会心理学分析多因素分析与聚合作用论犯罪原因的社会心理学分析生物因素论脑功能障碍论体质论遗传论聚合作用论多因素分析论个人性犯罪论精神分析论阐释变态心理论阐释侵犯挫折论阐释社会环境论社会学取向阐释社会学习论阐释Chapter6犯罪原因的社会心理学分析多因素分析犯罪原因社会学习论的阐释A.Bandura社会学习理论有两种主要的犯罪观点,一种认为犯罪是社会化的失败;另一种观点认为,反社会行为本身是一种习得的现象。社会学习论的阐释A.Bandura心理学在法律中的作用课件社会学取向的心理学阐释以社会学方法研究犯罪的在19世纪30年代主要有比利时社会统计学家科勒特(W.Kotler)和法国的盖里(C.Galg)。当时,正是法国社会学家孔德创立社会学的时期,社会学已经在欧洲兴起,社会学影响了许多学者对其他学科的研究。社会学者从资本主义社会的犯罪现象与人的年龄、性别、种族、职业、经济、地域、季节和气候等联系中,发现犯罪的种类和频率;从犯罪者的年龄、性别、贫富、城市与乡村的对比中也发现了同样的规律。社会学取向的心理学阐释以社会学方法研究犯罪的在19世纪30年社会失范论T.Parsons;R.K.Merton社会是一个有机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每个成员都扮演着一定的社会角色,这些角色的行动要受到社会的调节,而这种规范体系又体现了一定的价值观和文化信仰。因此,一旦人们把这种规范内化了就会变成为人格系统,影响人们的需要结构,使行动者服从社会规范并产生最低限度的社责任感。但是,如果社会秩序遭到破坏,社会矢范失调,就会诱发各种犯罪行为。社会失范论T.Parsons;R.K.Merton社会控制论T.Hirschi;W.C.Rechless社会控制理论认为,越轨的发生是越轨行为的冲动与阻止越轨行为的社会控制之间不平衡的结果。它假定人们的行为都是理性的,但如果有机会,人人都会发生越轨行为。这种理论主要不是直接解释人们为什么违法犯罪,而是解释大多数社会成员为什么不违法犯罪,从而间接地说明了社会犯罪的原因。社会控制论T.Hirschi;W.C.Rechless标签理论F.Tannenbaum标签理论,又为“烙印论”,是当代西方资产阶级犯罪学流派中研究犯罪原因的社会心理学理论。犯罪是有权势者给予作为的一种标签公开贴上“犯罪人”或者“少年犯罪人”的标签,会导致一种犯罪的自我意象标签理论F.Tannenbaum亚文化理论亚文化,是指在某个社会群体中存在的不同于社会主流文化的一套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奉行这种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社会群体被称之为亚文化群体。在这些特殊群体的形成过程中,往往也同时形成了各自特殊的群体文化。其中有些亚文化逐渐接受了一些与社会主流文化相对立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从而逐步演变成一种犯罪亚文化。亚文化理论亚文化,是指在某个社会群体中存在的不同于社会主流文精神分析论的阐释S.Freud将精神分析理论作为解释犯罪出发点的分析家们,认为促使个体犯罪的主观内在的东西是本我。自我和超我控制不住本我的那种原始的、攻击性的、反社会本能。精神分析论的阐释S.Freud心理学在法律中的作用课件心理学在法律中的作用课件基于弗洛伊德对于人格发展阶段的解释,埃其浩(A.Alchhon)、雷德尔(H.Redle)、弗里德兰德(K.Friedlander)等人认为,犯罪是一种退化,它使儿童时期原始的、暴力的、非道德的冲动得以复活,是幼稚性本我冲动与超我之间不平衡的表现。基于弗洛伊德对于人格发展阶段的解释,埃其浩(A.Alchho侵犯-挫折论的阐释社会心理学家多拉德(J.Dollard)在研究侵犯行为时,提出挫折-侵犯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侵犯行为是因为个体遭受挫折而引起的,侵犯是挫折的一种后果,侵犯行为的发生以挫折的存在为先决条件。侵犯-挫折论的阐释社会心理学家多拉德(J.Dollard)在变态心理与犯罪心理病理学功能(psychopathologicalfunctioning)包括情绪、行为,或思维过程的扰乱,它们会引起个体的痛苦或阻碍个体达到重要的目标。变态心理学(abnormalpsychology)是与理解个体意识、情绪或行为的病理性性质直接相关的心理学研究。变态心理与犯罪心理病理学功能(psychopathologiAbnormalPsychology研究的是人格的发展与适应、偏差行为的成因、症状的特征与分类,以及偏差行为的诊断、预防和治疗等内容。七项异常的标准是(DSM-IV-TR,2000)困扰或失能(个人经历到困扰或不良功能,造成身心恶化的危机或阻碍个人行动的自由不良适应。个人的行为方式妨碍了目标追求,或是强烈干扰了他人的目标以及社会的需要。不合理的言行。个人的言谈或举止失去理性,使得他人难以理解。不可预测性。个人在各个情境中的行为不可预测或没有规律,像是处于失控状态。AbnormalPsychology研究的是人格的发展与适不合俗例与统计上的稀少性。个人的行为方式在统计上相当稀少,或违背了所被接受或期待的社会标准。观察者的不适应。个人的行为方式使人们感受到威胁或苦恼,造成他人的不舒适感。违反道德标准以及社会规范。个人违反了社会规范方面对于人们适合行为的预期。不合俗例与统计上的稀少性。个人的行为方式在统计上相当稀少,或以上指标越极端和越常出现,我们就越有把握认为它们是指向一种变态的情形。没有哪一条指标对所有的心理障碍患者来说是必要条件。例如,一位斯坦福大学的研究生用斧子杀害了他的数学教授,然后在其办公室上贴上“今日休息”的字条,在审讯中,他未感内疚或懊悔,缺乏痛苦体验,因而整个行为是变态的行为。以上指标越极端和越常出现,我们就越有把握认为它们是指向一种变心理健康连续体理论正常与异常之间的界限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所以把心理健康看作是一个连续体是最为合适的,连续体的一端是定义最佳心理健康行为,另一端则定义为最差心理健康行为,在中间逐渐增加的是不适应的行为。心理健康连续体理论正常与异常之间的界限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最佳的心理健康最差的心理健康个体的、小组的和环境的因素协同有效地作用,保证:(1)由主观幸福感;(2)心智能力的最佳开发和运用;实现合乎理性的目标;(4)基本的平等状态个体的、小组的和环境的因素冲突,导致:(1)主观的痛苦感;(2)心智管理的缺损或发育不良;(3)不能达到目标;(4)破坏性的行为;(5)不平等的建立最佳的心理健康最差的心理健康个体的、小组的和环境的因素协同有DavidRosenhan(1973,1975)Rosenhan和其他7名同事伪装成幻觉患者被收入不同的精神病院接受治疗,这8个“患者”入院时被诊断为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和躁郁症,入院后,他们放弃伪装,一切行为和常人一样。但是,Rosenhan发现,当正常人身处不正常的地方,他们就会被断定为不正常,他们的行为会根据情境被重新解释。如果他们用理性方式与医生讨论,医生就报告他们是“理智化防御机制”,他们记笔记,就成为“书写行为”。他们伪装三周,没有医护人员发现他们是正常人。DavidRosenhan(1973,1975)Rosen变态心理也是病理心理,是指与正常人的健康心理活动相背离的异常心理和行为。它与正常心理的区别只是相对而言的,划分常态心理和变态心理的标准一般根据经验标准、社会适应性标准、病因和症状标准、统计学标准和心理测验与实验标准。1692年,在塞勒姆和马萨诸塞州,许多年轻女性表现出抽搐、恶心和虚弱,她们报告有被拧、被刺和被咬得症状,当时人们认为是巫术的作用。18世纪末期,精神病人被认为是没有意识的野兽,应该被体罚和铁链控制。18世纪下半叶,变态心理的观念在开始出现。变态心理也是病理心理,是指与正常人的健康心理活动相背离的异常1896年,德国的精神科医生克雷佩林(EmilKraepelin)开创了第一个真正全面地精神疾病分类系统。EmilKraepelin(1856–Munich)wasaGermanpsychiatrist.Kraepelinbelievedthechieforiginofpsychiatricdiseasetobebiologicalandgeneticmalfunction.Histheoriesdominatedthefieldofpsychiatryatthestartofthetwentiethcentury.

非利普·皮奈尔(PhilippePinel)是最早试图建立一个心理疾病分类系统的临床工作者。PhilippePinel(1745-1826)wasaFrenchphysicianwhowasinstrumentalinthedevelopmentofamorehumanepsychologicalapproachtothecustodyandcareofpsychiatricpatients,referredtotodayasmoraltreatment.Healsomadenotablecontributionstotheclassificationofmentaldisordersandhasbeendescribedbysomeas"thefatherofmodernpsychiatry".1896年,德国的精神科医生克雷佩林(EmilKraepeDSM-IV美国精神病学会(APA)从1952年起制订《诊断与统计手册:精神障碍》(DiagnosticandStatisticalManualofMentalDisorders);后来称之为DSM-Ⅰ。1968年制订了第二版,DSM-Ⅱ。从1974年着手制订而在1980年正式出版的DSM—Ⅲ特别受到重视,因为它有一整套临床工作用的诊断标准,对于美国的、甚至世界各国的精神病学家说来,不论于临床工作、还是科学研究,都有很大帮助。1987年APA又修订出版了DSM-Ⅲ-R.但是,精神医学发展迅速,这也已不能适应需要,所以从1987年起就开始着手DSM-Ⅳ的制订。

DSM-IV美国精神病学会(APA)从1952年起制订《诊断DSM-IV(1987)在历届主席的支持下,APA组织了一个工作班子一DSM-IV制订工作组。下设13个起草小组。

焦虑性障碍谵妄、痴呆及遗忘

进食障碍心境障碍

多轴诊断人格障碍月经前精神障碍适应性障碍等

精神分裂症性障碍

睡眠障碍物质所致精神障碍DSM-IV(1987)在历届主席的支持下,APA组织了一个每个小组在起草前先广泛复习文献,重新分析已有的资料数据。起草后,将草稿交50~100位顾问专家征求意见(包括中国杨德森教授)。同时又征询了60多个有关学会(如美国心理学会、美国护理学会等)的看法;也与WHO的ICD—10制订小组交流意见、APA又在HospitalandCommunityPsychiatry杂志上辟专栏进行讨论.然后进行了12次现场测试,共计70余单位参加,涉及6000余病例.之后,APA出版了一本“DSM-Ⅳ意见选择书”,广泛征求世界各国专家的看法。1993年最后定稿,1994年5月正式出版.每个小组在起草前先广泛复习文献,重新分析已有的资料数据。起草从变态心理的类型上看,感知觉变态与犯罪、注意变态与犯罪、以及变态与犯罪、思维变态与犯罪、情感变态与犯罪、意志和行动变态与犯罪、智力障碍与犯罪以及意识障碍与犯罪等。感知觉变态主要发生在信息的输入和初级加工阶段,主要表现为感知觉过敏和感知觉迟钝导致的犯罪、错觉导致的犯罪、幻觉导致的犯罪和感知觉综合障碍导致的犯罪。而注意变态与犯罪中的注意主要是指注意的增强、减弱和转移的问题。从变态心理的类型上看,感知觉变态与犯罪、注意变态与犯罪、以及记忆变态与犯罪包含记忆的增强、记忆的减退、遗忘和记忆的错乱等。思维变态是因为外部或内部有害因素破坏了大脑的正常活动规律,或者扰乱了人的思维逻辑进程,造成病理基础上的推行,形成某些异常的判断和推理,导致患者丧失了正确反映客观现实的能力。如被害妄想、嫉妒妄想、关系妄想、钟情妄想、夸大妄想、自罪妄想、疑病妄想、发明妄想、被制约妄想和非血统妄想等。记忆变态与犯罪包含记忆的增强、记忆的减退、遗忘和记忆的错乱等情感变态心理特征在于情感过程和认知过程中的不协调,变态者的情感体验强度、持续时间超过正常的情理范围,情感变态主要表现为过激性情感障碍,低落性情感障碍和情感倒错。意志变态是指患者的自觉调节和控制能力减弱或者丧失,常常与认知情感障碍同时出现。行动变态是指随意运动和行为动机出现障碍。情感变态心理特征在于情感过程和认知过程中的不协调,变态者的情智力障碍是由于大脑发育不良或者受到器质性损害造成的,主要包括器质性遗忘、智力落后、痴呆。意识障碍是指意识清晰度方面的变态,主要有三种表现,意识朦胧、神游症、定向和自知障碍。人格变态是一种精神变态、人格异常或变态人格,可以分为无情型、偏执型、情感型、意志薄弱型、爆发型、癔病型和怪僻型。性变态与犯罪,主要有同性恋、异性装扮癖、恋物癖、露阴癖和窥阴癖、施虐狂等。智力障碍是由于大脑发育不良或者受到器质性损害造成的,主要包括中华医学会精神疾病分类一、脑气质性精神障碍1、颅内感染伴发精神障碍2、颅脑损伤伴发精神障碍3、脑血管疾病伴发精神障碍4、颅内肿瘤伴发精神障碍5、脑变性伴发精神障碍6、癫痫性精神障碍中华医学会精神疾病分类一、脑气质性精神障碍二、躯体疾病伴发精神障碍1、感染伴发精神障碍2、内脏疾病伴发精神障碍3、内分泌疾病伴发精神障碍4、代谢疾病伴发精神障碍二、躯体疾病伴发精神障碍三、中毒所致精神障碍及药物和酒精依赖1、药源性精神障碍2、药物依赖3、酒精性精神障碍4、酒精依赖5、一氧化碳中毒性精神障碍6、农药中毒精神障碍7、其他物质所致精神障碍三、中毒所致精神障碍及药物和酒精依赖四、精神分裂症1、单纯性2、青春型3、紧张型4、偏执型5、残留型6、衰退型7、未定型五、情感性精神障碍1、躁狂抑郁症2、更年期忧郁症3、其他四、精神分裂症六、偏执型精神病1、偏执狂2、偏执状态3、感应性精神病4、其他七、反应性精神障碍1、反应性意识障碍2、反应性兴奋3、反应性抑郁4、反应性偏执5、其他六、偏执型精神病八、其他精神病九、神经症1、焦虑症2、癔症3、恐怖症4、抑郁性神经症5、神经衰弱6、疑病症7、强迫症8、其他八、其他精神病十、心理因素所致生理功能障碍1、性功能障碍2、睡眠障碍3、内脏器官功能障碍4、饮食障碍5、其他十、心理因素所致生理功能障碍十一、人格障碍1、偏执型2、情感型3、分裂型4、暴发型5、强迫型6、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