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民事法律关系第一节民法法律关系概述第二节民事权利第三节民事义务与民事责任第二章民事法律关系第一节民法法律关系概述第二节第一节
民法法律关系概述第一节
民法法律关系概述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1、概念民事法律关系是基于民事法律事实,由民法规范调整而形成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2、民事关系与民事法律关系的关系(1)民事关系,即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2)民事法律关系,即被民法调整了的社会关系。(法律不是万能的;法律之手不能伸的太长。)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1、概念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理论的意义
——对民事法律规范的意义民法总则法律事实法律关系法律责任民法分则———各编主体客体内容人格权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继承权亲属权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理论的意义民法总则法律事实法律关系法二、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一)民事法律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人身、财产均如此)。不平等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不是民事法律关系。(二)民事法律关系是民法确认的法律关系,具有特定的范围。并非所有平等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均由民法调整。(三)民事法律关系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民事法律关系所体现的利益是民事主体的私益,包括他们的物质利益和人身利益。二、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一)民事法律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法律三、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一)主体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人。可分为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两方主体或三方以上的主体参加。如买卖合同关系;合伙经营关系。2、特定民事主体和不特定民事主体。如债权关系的主体;物权关系。3、双方各有一人和双方各有多人。如单一之债;多数人之债。4、双方均享有权利、承担义务;一方只享有权利而另一方只承担义务。如买卖关系、合伙关系;赠与关系。5、双方的权利义务是对应关系及双方的权利义务是平行关系。如租赁合同关系;按份共有关系。三、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一)主体2、内容是指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享受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民事权利与义务是对立统一。民法对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调整虽不在原关系之外产生新的关系,但这种关系得到民法的保护和承认之后,原关系所体现的物质利益和人身利益就可以在国家公权力的保护下得以实现,原关系的内容也就因此发生了质的变化,具有了民事权利义务的性质。2、内容3、客体客体是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指向的事物。有如下几类:1、物。是指具有一定形体、占据一定空间,能够为人掌握、利用,具有一定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物质财富,包括天然存在的和人工制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尸体?虚拟财产?)2、智慧财产。是人的智力劳动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3、行为。指能满足权利主体某种利益的行为。包括三类:一是给付财产的行为;二是完成一定工作并交付工作成果的行为;三是提供劳务或服务行为。4、人身利益。虽与主体人身不能分离,但并非主体本身,而只是能够满足主体人身需求的客观事物,因此它是人身关系的客体。如果认为人身利益就是主体自身,那么人身权法律关系也就没有了客体。5、有价证券。3、客体例题下列社会关系中,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是()A.甲因诉讼与法院之间形成的关系B.乙因信教与教会之间形成的关系C.丙因存款与银行之间形成的关系D.丁因结婚与其妻之间形成的关系答案:CD解析:这些都是社会关系,但是这些社会关系中间哪些是民事法律关系呢?甲因诉讼与法院之间形成的关系是诉讼关系。它不是民事法律关系,它是诉讼法律关系。乙因信教与教会之间形成的关系,它是一个宗教关系。丙因存款与银行之间形成的关系,它是民事法律关系,是因存款与银行形成的存款也叫储蓄的法律关系。丁因结婚与其妻之间形成的关系,这里面形成了一个夫妻关系也就是民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例题下列社会关系中,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是()四、民事法律关系变动的根据——民事法律事实(一)概念民事法律事实,是指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现象。(二)特征1、客观性单纯的主观意志不是民事法律事实2、法定性即何种客观现象可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变动是由法律规定的四、民事法律关系变动的根据——民事法律事实(一)概念四、民事法律事实(三)民事法律事实的分类
标准:客观事实是否与人的意志有关民事法律事实事件行为自然事件人为事件准法律行为事实行为表示行为非表示行为法律行为四、民事法律事实(三)民事法律事实的分类民事法事件行为自准法律行为1、表示行为是指民事主体基于意思表示,旨在发生、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表示行为又分为法律行为和准法律行为。2、准法律行为,是指表意行为中除法律行为以外的其他行为。准民事法律行为的种类:①意思通知。是指以一定的意愿为表示内容的行为。如承认的催告和拒绝、义务履行的要求和拒绝、要约的拒绝等。②事实通知。是指通知对方或者公众一定客观事实为表意内容的行为。如股东大会召集公告、承诺迟到的通知、授予代理权的通知及指名债权让与的通知等。③感情通知。是指以一定感情为表意内容的行为。如被虐待或被遗弃的被继承人对有遗产或虐待行为的继承人的宽恕表示。3、准法律行为与法律行为的关系联系:都是当事人的表示行为,都有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而且只有做出表示才具有法律后果。区别:民事法律行为在法律上的效果是由行为人意思表示的内容发生;准民事法律行为的效果则依法律的直接规定而当然发生。准法律行为1、表示行为是指民事主体基于意思表示,旨在发生、变事实行为1、非表意行为,是行为人主观上没有产生民事法律关系的目的,但依所在法律的规定,客观上引起了某种法律效果之发生的行为。
2、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规定客观上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①法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必备要素,它本质上是行为人设立法律关系意图的外在表示;事实行为完全不以意思表示为必备要素,当事人实施行为的目的并不在于追求民事法律后果。②法律行为依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效力,具有设权性的特点;事实行为依法律规定而直接发生法律后果。③法律行为的本质并不在于事实构成,而在于意思表示;事实行为只有在行为人的客观行为符合法定构成要件时才能发生法律后果。④法律行为有效,行为人必须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事实行为的构成则不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事实行为1、非表意行为,是行为人主观上没有产生民事法律关系的(四)民事法律事实构成民事法律事实构成,也称民事法律事实的结合,指能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消灭的几个法律事实的总和。通常情况下,一个法律事实足以构成一个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消灭的原因,但在有的情况下,须具备几个法律事实作为原因,才能使一个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例如,在遗嘱继承的情况下,继承关系之发生,有赖于被继承人死亡、被继承人留有遗嘱、继承人接受继承三个法律事实。四、民事法律事实(四)民事法律事实构成四、民事法律事实例题2004年元旦,陈某酒后驾车将王占红撞死,为此陈某赔偿王占红家属15万元。王占红的继承人王甲、王乙、王丙继承王占红的遗产。问:本案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法律事实有哪些?答:本案涉及两个民事法律关系,一是侵权损害赔偿关系,其法律事实是陈某撞死王占红的侵权行为,属于法律事实中人的行为;二是遗产继承关系,其法律事实是王占红的死亡,属于法律事实中的自然事实。例题2004年元旦,陈某酒后驾车将王占红撞死,为此陈案例分析题甲、乙、丙三村分别按20%、30%、50%的比例共同投资兴建了一座水库,约定用水量按投资比例分配。某年夏天,丙村与丁村约定当年7月中旬丙从自己的用水量中向丁供应灌溉用水1万立方米,丁支付价款1万元。供水时,水渠流经戍村,戍村将水全部灌溉了本村。丁村因未及时得到供水,致秧苗损失5千元。丁村以为丙村故意不给供水,即派村民将水库堤坝挖一缺口以放水,堤坝因此受损,需2万元方可修复。因缺口大,水下泻造成甲村鱼塘中鱼苗损失2千元。由于发生了上述情形,乙村欲将其30%的水库份额转让给庚村。(1997年卷四案例分析1题)问:本案涉及哪些民事法律关系?案例分析题甲、乙、丙三村分别按20%、30%、50%的比例共答案与解析答案:1、甲乙丙村对水库的按份共有关系;2、丙丁两村的供水合同关系;3、戍村对丁村的侵权关系;4、丁村对甲乙丙村的水库的侵权关系;5、丁村对甲村鱼苗的侵权关系。解析:乙村“欲”将其30%的水库份额转让给庚村,说明这只是其主观愿望,尚未与庚村达成协议,也就未构成共有份额转让合同关系。答案与解析答案:案例分析:确认民事法律关系的实践意义甲随父母旅游,在深山拾得一块稀有玉石,为确定该玉石的价值,甲的父母委托专家乙进行鉴定,在此期间,丙于乙处盗走该玉石,并委托其好友丁保管该玉石。不久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丁不幸死亡,丁之子戊继承了丁的全部财产,因戊不知该玉石非其父所有,故将该玉石也作为丁的遗产予以继承。因戊是一个小有名气的玉石雕刻家,其经过认真研究,反复设计,历时半年之久,在这块小小的玉石上精心雕刻了“红楼十二钗”,十二个人物栩栩如生。后来,在巴黎举行的一次国际玉石雕刻作品展览会上,该作品获得金奖。正在此时,公安机关将丙抓获,查出该玉石为甲所有。
问:在本案中,有几个民事法律事实?这些法律事实都引起了那些民事法律关系?案例分析:确认民事法律关系的实践意义甲随父母旅游,在深山拾得案例分析要点1、本案中,有几个民事法律事实?本案中有六个法律事实。
2、这些法律事实都引起了那些民事法律关系?(1)拾得行为——所有权的发生(2)合同行为——委托法律关系(3)盗窃行为——侵权关系(4)合同行为——保管法律关系(5)死亡——继承法律关系(6)加工——所有权法律关系案例分析要点1、本案中,有几个民事法律事实?第二节
民事权利第二节
民事权利一、民事权利的概念1、民事权利:是民事主体依法享有并受法律保护的利益范围或者实施某一行为(作为或不作为)以实现某种利益的可能性或者说意思自由。区别于政治权利(公法、公法关系、体现社会的公共利益)。权利:拉丁文--ius;法文--driot;德语--Recht;英语—right。一、民事权利的概念1、民事权利:是民事主体依法享有并受法律保一、民事权利的概念2、权利的本质关于权利本质的三种学说:(1)意思说:德国罗马法学派学者温特夏德(Windscheid,1817-1893)所倡,认为权利之本质为意思之自由。(2)利益说:德国著名利益法学派学者耶林(Jhering,1818-1892)所倡,主张权利之本质为法律所保护的利益。(3)法力说:德国学者梅克尔(Merkel,1836-1896)所倡,认为权利之本质为法律上之力。依此说,权利问题由“特定利益”和“法律上之力”两个要素组成。法力说为当今通说。一、民事权利的概念2、权利的本质二、民事权利的分类(一)财产权、非财产权与综合性权利标准:民事权利的所体现的利益的性质概念:非财产权是以人身利益为内容,与权利主体不可分离的权利,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财产权是以财产利益为内容的权利,如物权、债权等。综合性权利是指由财产权和人身权结合所产生的一类权利,如继承权、社员权。二、民事权利的分类(一)财产权、非财产权与综合性权利(二)绝对权与相对权标准:民事权利效力范围概念:绝对权,是指无须通过义务人实施一定的行为即可实现,并可以对抗不特定人的权利。又称对世权。相对权,是指必须通过义务人实施一定的行为才能实现,只能对抗特定的人的权利。又称对人权。二、民事权利的分类(二)绝对权与相对权二、民事权利的分类(三)既得权与期待权标准:权利是否已经取得概念:既得权,是指已具备权利构成的全部要件,权利人实际享有的权利。民事权利主要是既得权。期待权,是指将来有取得与实现的可能性的权利。附条件和附期限民事行为设定的权利、继承开始前的继承权。二、民事权利的分类(三)既得权与期待权二、民事权利的分类(四)主权利与从权利标准:民事权利相互之间的依存关系概念:主权利是相互关联的两个以上的民事权利中,能够独立存在的权利。从权利是不能独立存在而从属于主权利的权利。二、民事权利的分类(四)主权利与从权利二、民事权利的分类(五)支配权、请求权、抗辩权与形成权标准:民事权利的作用概念:支配权,是指权利人可以直接支配权利客体,而具有排他性的权利(自己为)。如物权和知识产权。请求权,是指权利人要求他人为特定行为(作为或不作为)的权利(他人为)。如债权请求权。抗辩权,是指对抗他人行使请求权利的权利,又分为永久的抗辩权和延期的抗辩权。如先诉抗辩权。形成权,是指权利人依自己单方的意思表示,使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权利。如解除权、追认权等。二、民事权利的分类(五)支配权、请求权、抗辩权与形成权二、民事权利的分类例题根据权利的作用,以下民事权利中属于形成权的是(
)。A.物权
B.知识产权
C.人身权
D.撤销权答案:D例题根据权利的作用,以下民事权利中属于形成权的是(
例题关于民事权利,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08年卷三51题)A.甲公司与乙银行签订借款合同,乙对甲享有的要求其还款的权利不具有排他性B.丙公司与丁公司协议,丙不在丁建筑的某楼前建造高于该楼的建筑,丁对丙享有的此项权利具有支配性C.债权人要求保证人履行,保证人以债权人未对主债务人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为由拒绝履行,保证人的此项权利是抗辩权D.债权人撤销债务人与第三人的赠与合同的权利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答案:ABCDA为合同债权,B为地役权;C为抗辩权,D为形成权例题关于民事权利,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08年例题下列关于民事权利的表述,哪一个是错误的?(2004年卷三1题)A.抵销权是一种形成权;B.知识产权是一种支配权;C.债权请求权不具有排他权;D.支配权不存在对应义务。答案:D例题下列关于民事权利的表述,哪一个是错误的?(200例题在行为人进行的下列行为中,哪些属于行使形成权的行为?(2003年卷三34题)A.被代理人对越权代理进行追认B.监护人对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纯获利益的合同进行追认C.受遗赠人于知道受赠的期限内未作受赠的意思表示D.承租人擅自转租,出租人作出解除合同的意思表示答案:ACDC.《继承法》第25条第2款规定:“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
例题在行为人进行的下列行为中,哪些属于行使形成权的行(六)原权利与救济权标准:权利是原生还是派生概念:原权利是民事法律关系中存在的权利。救济权是原权利受到侵害,或有受到侵害的现实危险时而发生的权利。二、民事权利的分类(六)原权利与救济权二、民事权利的分类(七)专属权与非专属权标准:以民事权利与主体之间是否存在专属关系概念:专属权是专属于某特定民事主体的权利。如人格权、人身权等。例外:企业的名称权可以转让。非专属权是以不属于某特定民事主体专有的权利。一般财产权多属于非专属权。例外:矿藏、水流、森林、山岭等自然资源以及城市的土地所有权归国家,为专属权。二、民事权利的分类(七)专属权与非专属权二、民事权利的分类三、民事权利的行使与保护权利的享有权利的行使权利实现(一)民事权利的行使1、概念当事人为实现权利实施一定的行为,为权利的行使。2、行使方式事实方式——通过事实行为来实现权利法律方式——通过民事法律行为实现权利3、行使的限制原则上应依权利人之自由意思,不受干涉。罗马法之法谚:凡行使权利者,无论对于何人,皆非不法。如18世纪,所有权行使之绝对性原则。19世纪末期后,现代民法均对权利行使设有一定限制如诚实信用原则、禁止权利滥用原则、公序良俗原则等。三、民事权利的行使与保护权利的享有(二)民事权利的保护1、概念民事权利的保护,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时,用民事保护方法,防止或减少权利受到侵害,或使受到侵害的权利得到恢复。2、保护方法国家保护——又称公力救济,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时,由国家机关通过法定程序予以保护。确认之诉—支配权;给付之诉—请求权;形成之诉—形成权自我保护——又称私力救济或自力救济,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时,民事权利主体自己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其权利。(二)民事权利的保护私力救济的方式自助行为,是指民事主体为保护自己的权利,对他人的人身予以拘束或对他人的财产予以扣押或毁损的行为。对此我国法律尚无明文规定。自卫行为,当民事权利受到侵害或有受到侵害的现实危险时,权利人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防止损害的发生或扩大。自卫行为有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两种形式。私力救济的方式自助行为要件1、须为保护自己的请求权;2、须情形紧迫不及请求公力救济;3、须不超过必要之限度;4、须及时请求国家机关予以处置。效果因实施自助行为所加于债务人之损害,自助行为人不承担赔偿责任。自助行为要件例题甲在乙经营的酒店进餐时饮酒过度,离去时拒付餐费,乙不知甲的身份和去向。甲酒醒后回酒店欲取回遗忘的外衣,乙以甲未付餐费为由拒绝交还。对乙的行为应如何定性?A.是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B.是行使不安抗辩权C.是自助行为 D.是侵权行为答案:C例题甲在乙经营的酒店进餐时饮酒过度,离去时拒付餐费,自卫行为之正当防卫1、概念正当防卫是指对于现时不法侵害,为防卫自己或他人权利或公共利益所为的行为。2、要件(1)须为现时不法之侵害;(2)须为防卫自己或他人权利或公共利益;(3)须不超过必要限度。3、效果正当防卫是违法阻却事由,正当防卫行为使不法侵害人受有损害的,行为人不承担任何损害赔偿责任。防卫过当的,应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民通128条)自卫行为之正当防卫1、概念自卫行为之紧急避险1、概念紧急避险,指为避免自己或他人生命、身体、自由、财产之急迫危险,所为躲避危险之行为。2、要件(1)须为急迫危险;(2)须为避免自己或他人生命、身体、自由、财产之急迫危险而为避险行为;(3)须不超过必要限度。3、效果紧急避险中,避险人对于所加于他人的损害,依法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责任分担情形(民通129条):(1)危险系人为造成,则危险引发人承担赔偿责任;(2)危险系自然原因造成,受益人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3)避险过当的,由避险人对所造成的不应有的损害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自卫行为之紧急避险1、概念例题陈某家不慎失火,陈某幼子被困于室内,陈某从院内铁丝上揭取邻家晾晒的毛毯,浸湿后冲入屋内救出孩子,毛毯被烧坏。邻家要求赔偿损失100元,陈某以紧急避险为由拒赔。邻家起诉,法院应如何处理?A.判决陈某赔偿100元B.驳回邻家请求C.判决陈某和邻家各承担50元D.判决邻家败诉答案:A例题陈某家不慎失火,陈某幼子被困于室内,陈某从院内铁例题下列行为中,行为人所采取的行为属于自力救济且不负责任的是()A.甲为保护自己的桃园免受小偷侵扰,在桃园四周架设高压电网,致使小偷被电死B.甲为看家护院养狼狗五条,小偷乙入院中被狼狗咬成重伤C.甲因情势急迫将盗贼放在屋前的汽车轮胎扎破D.甲见小偷乙在屋中寻找钱物,乘其不备将其左臂砍下答案:C在桃园四周架设高压电线,这个行为肯定不构成自助行为,最高院就这个问题专门发了一个通知,高压电线是不能随意架设的,在房屋、桃园、果园,田边是不能架设的,这涉及到人的安全问题A不仅不构成自助行为,而且构成犯罪。B中,也不构成自助行为,根据公安部有关规定:狼狗只有公安部门和牧民才可以养。一般人是不能养的养狼狗本身就是一个违法行为。C构成自助行为,因为他针对的是财产而不是人身。D不是自助行为,这个行为他涉及到人的生命权,人的生命权比财产权要重要得多。例题下列行为中,行为人所采取的行为属于自力救济且不负第二节
民事义务与民事责任第二节
民事义务与民事责任一、民事义务(一)概念民事义务,是指义务人在权利限定的范围内应为或不为一定的行为的法律约束。(二)分类1、法定义务与约定义务2、积极义务与消极义务3、基本义务与附随义务4、专属义务与非专属义务一、民事义务(一)概念二、民事责任(一)概念与特征1、责任在法律上的含义(1)职责(responsibility),如生产责任制(2)义务(obligation
),如保证责任(3)制裁(liability
),如法律责任2、责任的由来(1)罗马法:民事义务与民事责任合为一体(2)英美法:未对义务与责任加以区分(3)日尔曼法:予以区分:债务是“当为”,责任是“替代”二、民事责任(一)概念与特征二、民事责任3、概念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违反合同义务或不履行其它民事义务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4、特征(1)民事责任以民事主体违反民事义务侵害他人的民事权益为前提;(2)民事责任以一方当事人(加害人)补偿对另一方当事人(受害人)的损害为主要目的;(3)民事责任可以由当事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协商。二、民事责任3、概念三、民事责任的分类(一)债务不履行的责任与侵权责任标准——责任发生的根据概念债务不履行的责任:因债务人不履行已存在的债务而发生的责任。(属于应为而不为的民事责任)主要是违约责任,还包括违反无因管理、不当得利之债务的责任。侵权责任:因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而产生的责任。(属于不应为而为之的民事责任)三、民事责任的分类(一)债务不履行的责任与侵权责任(二)财产责任与非财产责任标准:民事责任是否具有财产内容概念:财产责任直接具有一定财产内容的责任非财产责任则不具有直接的财产内容的责任意义:财产责任的实现会受到责任人实际财产状况的限制。非财产责任的实现则不会受当事人财产状况的限制。(二)财产责任与非财产责任(三)无限责任与有限责任标准:承担民事责任的财产范围概念:无限责任,是指责任人应以自己的全部财产承担的责任。有限责任,是指债务人得以一定范围内或限额的财产承担民事责任。意义:在民事活动中,无限责任为原则,有限责任是例外,一般说来,有限责任适用于法律有专门规定的场合。(三)无限责任与有限责任(四)单独责任与共同责任标准:承担民事责任的主体数量不同概念:单独责任是指由一个民事主体独立地承担的民事责任。共同责任是指两个以上的人共同实施违法行为并且都有过错,从而应共同地对损害的发生承担责任。共同责任属于单方的多数人责任。(四)单独责任与共同责任(五)按份责任、连带责任与不真正连带责任标准:各责任人之间的共同关系概念:按份责任是指多数当事人按照法律的规定或者合同的约定各自承担一定份额的民事责任。连带责任是因违反连带债务或者共同实施侵权行为而产生的责任,各个责任人之间具有连带关系。所谓连带关系是指各个责任人对外都不分份额、不分先后次序地根据权利人的请求承担责任。不真正连带责任是指各个债务人基于不同的发生原因而对于同一债权人负有以同一给付为标的的数个债务,因一个债务人的履行而使全体债务均归于消灭,此时数个债务人之间所负的责任即为不真正连带责任。(五)按份责任、连带责任与不真正连带责任(六)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与公平责任标准:民事责任的构成是否以当事人的过错为要件概念:过错责任是指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而给他人造成了损害而应承担的责任。无过错责任是指行为人只要给他人造成损失,不问其主观上是否有过错,都应当承担的责任。公平责任是指当事人对造成的损害都无过错,不能适用无过错责任要求加害人承担赔偿责任,但如果不赔偿受害人遭受的损失又显失公平的情况下,由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依公平原则判由双方或多方分担损失的一种责任方式。(六)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与公平责任四、民事责任的形式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停止侵害。停止侵害是指行为人正在实施侵害行为,受害人有权要求其停止或请求人民法院制止其实施,以避免损害后果的发生或扩大的措施。2、排除妨碍。排除妨碍是指权利人行使其权利受到不法阻碍或妨碍时,有权请求加害人排除或者请求人民法院强制排除。3、消除危险。这是指当行为人的行为对他人的人身或者财产具有某种危险时,权利人有权请求行为人消除或请求人民法院强制其消除,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4、返还财产。这是指财产所有人或合法占有人的财产被他人侵占时有权请求返还原财产。通常适用原财产还存在的情况。四、民事责任的形式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四、民事责任的形式5、恢复原状。主要指财产被不法损坏而有可能恢复损坏前的状况,受害人有权请求修复。6、修理、重作、更换。主要用于一方交货时没有达到规定的质量而采取的一种民事责任。7、赔偿损失。指损害人违法给他人造成财产损失时,受害人有权要求损害人赔偿。8)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这种责任形式主要适用于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知识产权被侵犯的情况。9)赔礼道歉。侵犯公民或法人的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或知识产权,而情节较轻的,受害人有权要求损害人当面承认错误,表示歉意。四、民事责任的形式5、恢复原状。第二章民事法律关系第一节民法法律关系概述第二节民事权利第三节民事义务与民事责任第二章民事法律关系第一节民法法律关系概述第二节第一节
民法法律关系概述第一节
民法法律关系概述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1、概念民事法律关系是基于民事法律事实,由民法规范调整而形成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2、民事关系与民事法律关系的关系(1)民事关系,即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2)民事法律关系,即被民法调整了的社会关系。(法律不是万能的;法律之手不能伸的太长。)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1、概念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理论的意义
——对民事法律规范的意义民法总则法律事实法律关系法律责任民法分则———各编主体客体内容人格权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继承权亲属权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理论的意义民法总则法律事实法律关系法二、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一)民事法律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人身、财产均如此)。不平等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不是民事法律关系。(二)民事法律关系是民法确认的法律关系,具有特定的范围。并非所有平等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均由民法调整。(三)民事法律关系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民事法律关系所体现的利益是民事主体的私益,包括他们的物质利益和人身利益。二、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一)民事法律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法律三、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一)主体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人。可分为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两方主体或三方以上的主体参加。如买卖合同关系;合伙经营关系。2、特定民事主体和不特定民事主体。如债权关系的主体;物权关系。3、双方各有一人和双方各有多人。如单一之债;多数人之债。4、双方均享有权利、承担义务;一方只享有权利而另一方只承担义务。如买卖关系、合伙关系;赠与关系。5、双方的权利义务是对应关系及双方的权利义务是平行关系。如租赁合同关系;按份共有关系。三、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一)主体2、内容是指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享受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民事权利与义务是对立统一。民法对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调整虽不在原关系之外产生新的关系,但这种关系得到民法的保护和承认之后,原关系所体现的物质利益和人身利益就可以在国家公权力的保护下得以实现,原关系的内容也就因此发生了质的变化,具有了民事权利义务的性质。2、内容3、客体客体是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指向的事物。有如下几类:1、物。是指具有一定形体、占据一定空间,能够为人掌握、利用,具有一定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物质财富,包括天然存在的和人工制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尸体?虚拟财产?)2、智慧财产。是人的智力劳动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3、行为。指能满足权利主体某种利益的行为。包括三类:一是给付财产的行为;二是完成一定工作并交付工作成果的行为;三是提供劳务或服务行为。4、人身利益。虽与主体人身不能分离,但并非主体本身,而只是能够满足主体人身需求的客观事物,因此它是人身关系的客体。如果认为人身利益就是主体自身,那么人身权法律关系也就没有了客体。5、有价证券。3、客体例题下列社会关系中,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是()A.甲因诉讼与法院之间形成的关系B.乙因信教与教会之间形成的关系C.丙因存款与银行之间形成的关系D.丁因结婚与其妻之间形成的关系答案:CD解析:这些都是社会关系,但是这些社会关系中间哪些是民事法律关系呢?甲因诉讼与法院之间形成的关系是诉讼关系。它不是民事法律关系,它是诉讼法律关系。乙因信教与教会之间形成的关系,它是一个宗教关系。丙因存款与银行之间形成的关系,它是民事法律关系,是因存款与银行形成的存款也叫储蓄的法律关系。丁因结婚与其妻之间形成的关系,这里面形成了一个夫妻关系也就是民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例题下列社会关系中,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是()四、民事法律关系变动的根据——民事法律事实(一)概念民事法律事实,是指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现象。(二)特征1、客观性单纯的主观意志不是民事法律事实2、法定性即何种客观现象可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变动是由法律规定的四、民事法律关系变动的根据——民事法律事实(一)概念四、民事法律事实(三)民事法律事实的分类
标准:客观事实是否与人的意志有关民事法律事实事件行为自然事件人为事件准法律行为事实行为表示行为非表示行为法律行为四、民事法律事实(三)民事法律事实的分类民事法事件行为自准法律行为1、表示行为是指民事主体基于意思表示,旨在发生、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表示行为又分为法律行为和准法律行为。2、准法律行为,是指表意行为中除法律行为以外的其他行为。准民事法律行为的种类:①意思通知。是指以一定的意愿为表示内容的行为。如承认的催告和拒绝、义务履行的要求和拒绝、要约的拒绝等。②事实通知。是指通知对方或者公众一定客观事实为表意内容的行为。如股东大会召集公告、承诺迟到的通知、授予代理权的通知及指名债权让与的通知等。③感情通知。是指以一定感情为表意内容的行为。如被虐待或被遗弃的被继承人对有遗产或虐待行为的继承人的宽恕表示。3、准法律行为与法律行为的关系联系:都是当事人的表示行为,都有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而且只有做出表示才具有法律后果。区别:民事法律行为在法律上的效果是由行为人意思表示的内容发生;准民事法律行为的效果则依法律的直接规定而当然发生。准法律行为1、表示行为是指民事主体基于意思表示,旨在发生、变事实行为1、非表意行为,是行为人主观上没有产生民事法律关系的目的,但依所在法律的规定,客观上引起了某种法律效果之发生的行为。
2、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规定客观上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①法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必备要素,它本质上是行为人设立法律关系意图的外在表示;事实行为完全不以意思表示为必备要素,当事人实施行为的目的并不在于追求民事法律后果。②法律行为依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效力,具有设权性的特点;事实行为依法律规定而直接发生法律后果。③法律行为的本质并不在于事实构成,而在于意思表示;事实行为只有在行为人的客观行为符合法定构成要件时才能发生法律后果。④法律行为有效,行为人必须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事实行为的构成则不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事实行为1、非表意行为,是行为人主观上没有产生民事法律关系的(四)民事法律事实构成民事法律事实构成,也称民事法律事实的结合,指能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消灭的几个法律事实的总和。通常情况下,一个法律事实足以构成一个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消灭的原因,但在有的情况下,须具备几个法律事实作为原因,才能使一个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例如,在遗嘱继承的情况下,继承关系之发生,有赖于被继承人死亡、被继承人留有遗嘱、继承人接受继承三个法律事实。四、民事法律事实(四)民事法律事实构成四、民事法律事实例题2004年元旦,陈某酒后驾车将王占红撞死,为此陈某赔偿王占红家属15万元。王占红的继承人王甲、王乙、王丙继承王占红的遗产。问:本案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法律事实有哪些?答:本案涉及两个民事法律关系,一是侵权损害赔偿关系,其法律事实是陈某撞死王占红的侵权行为,属于法律事实中人的行为;二是遗产继承关系,其法律事实是王占红的死亡,属于法律事实中的自然事实。例题2004年元旦,陈某酒后驾车将王占红撞死,为此陈案例分析题甲、乙、丙三村分别按20%、30%、50%的比例共同投资兴建了一座水库,约定用水量按投资比例分配。某年夏天,丙村与丁村约定当年7月中旬丙从自己的用水量中向丁供应灌溉用水1万立方米,丁支付价款1万元。供水时,水渠流经戍村,戍村将水全部灌溉了本村。丁村因未及时得到供水,致秧苗损失5千元。丁村以为丙村故意不给供水,即派村民将水库堤坝挖一缺口以放水,堤坝因此受损,需2万元方可修复。因缺口大,水下泻造成甲村鱼塘中鱼苗损失2千元。由于发生了上述情形,乙村欲将其30%的水库份额转让给庚村。(1997年卷四案例分析1题)问:本案涉及哪些民事法律关系?案例分析题甲、乙、丙三村分别按20%、30%、50%的比例共答案与解析答案:1、甲乙丙村对水库的按份共有关系;2、丙丁两村的供水合同关系;3、戍村对丁村的侵权关系;4、丁村对甲乙丙村的水库的侵权关系;5、丁村对甲村鱼苗的侵权关系。解析:乙村“欲”将其30%的水库份额转让给庚村,说明这只是其主观愿望,尚未与庚村达成协议,也就未构成共有份额转让合同关系。答案与解析答案:案例分析:确认民事法律关系的实践意义甲随父母旅游,在深山拾得一块稀有玉石,为确定该玉石的价值,甲的父母委托专家乙进行鉴定,在此期间,丙于乙处盗走该玉石,并委托其好友丁保管该玉石。不久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丁不幸死亡,丁之子戊继承了丁的全部财产,因戊不知该玉石非其父所有,故将该玉石也作为丁的遗产予以继承。因戊是一个小有名气的玉石雕刻家,其经过认真研究,反复设计,历时半年之久,在这块小小的玉石上精心雕刻了“红楼十二钗”,十二个人物栩栩如生。后来,在巴黎举行的一次国际玉石雕刻作品展览会上,该作品获得金奖。正在此时,公安机关将丙抓获,查出该玉石为甲所有。
问:在本案中,有几个民事法律事实?这些法律事实都引起了那些民事法律关系?案例分析:确认民事法律关系的实践意义甲随父母旅游,在深山拾得案例分析要点1、本案中,有几个民事法律事实?本案中有六个法律事实。
2、这些法律事实都引起了那些民事法律关系?(1)拾得行为——所有权的发生(2)合同行为——委托法律关系(3)盗窃行为——侵权关系(4)合同行为——保管法律关系(5)死亡——继承法律关系(6)加工——所有权法律关系案例分析要点1、本案中,有几个民事法律事实?第二节
民事权利第二节
民事权利一、民事权利的概念1、民事权利:是民事主体依法享有并受法律保护的利益范围或者实施某一行为(作为或不作为)以实现某种利益的可能性或者说意思自由。区别于政治权利(公法、公法关系、体现社会的公共利益)。权利:拉丁文--ius;法文--driot;德语--Recht;英语—right。一、民事权利的概念1、民事权利:是民事主体依法享有并受法律保一、民事权利的概念2、权利的本质关于权利本质的三种学说:(1)意思说:德国罗马法学派学者温特夏德(Windscheid,1817-1893)所倡,认为权利之本质为意思之自由。(2)利益说:德国著名利益法学派学者耶林(Jhering,1818-1892)所倡,主张权利之本质为法律所保护的利益。(3)法力说:德国学者梅克尔(Merkel,1836-1896)所倡,认为权利之本质为法律上之力。依此说,权利问题由“特定利益”和“法律上之力”两个要素组成。法力说为当今通说。一、民事权利的概念2、权利的本质二、民事权利的分类(一)财产权、非财产权与综合性权利标准:民事权利的所体现的利益的性质概念:非财产权是以人身利益为内容,与权利主体不可分离的权利,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财产权是以财产利益为内容的权利,如物权、债权等。综合性权利是指由财产权和人身权结合所产生的一类权利,如继承权、社员权。二、民事权利的分类(一)财产权、非财产权与综合性权利(二)绝对权与相对权标准:民事权利效力范围概念:绝对权,是指无须通过义务人实施一定的行为即可实现,并可以对抗不特定人的权利。又称对世权。相对权,是指必须通过义务人实施一定的行为才能实现,只能对抗特定的人的权利。又称对人权。二、民事权利的分类(二)绝对权与相对权二、民事权利的分类(三)既得权与期待权标准:权利是否已经取得概念:既得权,是指已具备权利构成的全部要件,权利人实际享有的权利。民事权利主要是既得权。期待权,是指将来有取得与实现的可能性的权利。附条件和附期限民事行为设定的权利、继承开始前的继承权。二、民事权利的分类(三)既得权与期待权二、民事权利的分类(四)主权利与从权利标准:民事权利相互之间的依存关系概念:主权利是相互关联的两个以上的民事权利中,能够独立存在的权利。从权利是不能独立存在而从属于主权利的权利。二、民事权利的分类(四)主权利与从权利二、民事权利的分类(五)支配权、请求权、抗辩权与形成权标准:民事权利的作用概念:支配权,是指权利人可以直接支配权利客体,而具有排他性的权利(自己为)。如物权和知识产权。请求权,是指权利人要求他人为特定行为(作为或不作为)的权利(他人为)。如债权请求权。抗辩权,是指对抗他人行使请求权利的权利,又分为永久的抗辩权和延期的抗辩权。如先诉抗辩权。形成权,是指权利人依自己单方的意思表示,使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权利。如解除权、追认权等。二、民事权利的分类(五)支配权、请求权、抗辩权与形成权二、民事权利的分类例题根据权利的作用,以下民事权利中属于形成权的是(
)。A.物权
B.知识产权
C.人身权
D.撤销权答案:D例题根据权利的作用,以下民事权利中属于形成权的是(
例题关于民事权利,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08年卷三51题)A.甲公司与乙银行签订借款合同,乙对甲享有的要求其还款的权利不具有排他性B.丙公司与丁公司协议,丙不在丁建筑的某楼前建造高于该楼的建筑,丁对丙享有的此项权利具有支配性C.债权人要求保证人履行,保证人以债权人未对主债务人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为由拒绝履行,保证人的此项权利是抗辩权D.债权人撤销债务人与第三人的赠与合同的权利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答案:ABCDA为合同债权,B为地役权;C为抗辩权,D为形成权例题关于民事权利,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08年例题下列关于民事权利的表述,哪一个是错误的?(2004年卷三1题)A.抵销权是一种形成权;B.知识产权是一种支配权;C.债权请求权不具有排他权;D.支配权不存在对应义务。答案:D例题下列关于民事权利的表述,哪一个是错误的?(200例题在行为人进行的下列行为中,哪些属于行使形成权的行为?(2003年卷三34题)A.被代理人对越权代理进行追认B.监护人对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纯获利益的合同进行追认C.受遗赠人于知道受赠的期限内未作受赠的意思表示D.承租人擅自转租,出租人作出解除合同的意思表示答案:ACDC.《继承法》第25条第2款规定:“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
例题在行为人进行的下列行为中,哪些属于行使形成权的行(六)原权利与救济权标准:权利是原生还是派生概念:原权利是民事法律关系中存在的权利。救济权是原权利受到侵害,或有受到侵害的现实危险时而发生的权利。二、民事权利的分类(六)原权利与救济权二、民事权利的分类(七)专属权与非专属权标准:以民事权利与主体之间是否存在专属关系概念:专属权是专属于某特定民事主体的权利。如人格权、人身权等。例外:企业的名称权可以转让。非专属权是以不属于某特定民事主体专有的权利。一般财产权多属于非专属权。例外:矿藏、水流、森林、山岭等自然资源以及城市的土地所有权归国家,为专属权。二、民事权利的分类(七)专属权与非专属权二、民事权利的分类三、民事权利的行使与保护权利的享有权利的行使权利实现(一)民事权利的行使1、概念当事人为实现权利实施一定的行为,为权利的行使。2、行使方式事实方式——通过事实行为来实现权利法律方式——通过民事法律行为实现权利3、行使的限制原则上应依权利人之自由意思,不受干涉。罗马法之法谚:凡行使权利者,无论对于何人,皆非不法。如18世纪,所有权行使之绝对性原则。19世纪末期后,现代民法均对权利行使设有一定限制如诚实信用原则、禁止权利滥用原则、公序良俗原则等。三、民事权利的行使与保护权利的享有(二)民事权利的保护1、概念民事权利的保护,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时,用民事保护方法,防止或减少权利受到侵害,或使受到侵害的权利得到恢复。2、保护方法国家保护——又称公力救济,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时,由国家机关通过法定程序予以保护。确认之诉—支配权;给付之诉—请求权;形成之诉—形成权自我保护——又称私力救济或自力救济,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时,民事权利主体自己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其权利。(二)民事权利的保护私力救济的方式自助行为,是指民事主体为保护自己的权利,对他人的人身予以拘束或对他人的财产予以扣押或毁损的行为。对此我国法律尚无明文规定。自卫行为,当民事权利受到侵害或有受到侵害的现实危险时,权利人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防止损害的发生或扩大。自卫行为有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两种形式。私力救济的方式自助行为要件1、须为保护自己的请求权;2、须情形紧迫不及请求公力救济;3、须不超过必要之限度;4、须及时请求国家机关予以处置。效果因实施自助行为所加于债务人之损害,自助行为人不承担赔偿责任。自助行为要件例题甲在乙经营的酒店进餐时饮酒过度,离去时拒付餐费,乙不知甲的身份和去向。甲酒醒后回酒店欲取回遗忘的外衣,乙以甲未付餐费为由拒绝交还。对乙的行为应如何定性?A.是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B.是行使不安抗辩权C.是自助行为 D.是侵权行为答案:C例题甲在乙经营的酒店进餐时饮酒过度,离去时拒付餐费,自卫行为之正当防卫1、概念正当防卫是指对于现时不法侵害,为防卫自己或他人权利或公共利益所为的行为。2、要件(1)须为现时不法之侵害;(2)须为防卫自己或他人权利或公共利益;(3)须不超过必要限度。3、效果正当防卫是违法阻却事由,正当防卫行为使不法侵害人受有损害的,行为人不承担任何损害赔偿责任。防卫过当的,应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民通128条)自卫行为之正当防卫1、概念自卫行为之紧急避险1、概念紧急避险,指为避免自己或他人生命、身体、自由、财产之急迫危险,所为躲避危险之行为。2、要件(1)须为急迫危险;(2)须为避免自己或他人生命、身体、自由、财产之急迫危险而为避险行为;(3)须不超过必要限度。3、效果紧急避险中,避险人对于所加于他人的损害,依法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责任分担情形(民通129条):(1)危险系人为造成,则危险引发人承担赔偿责任;(2)危险系自然原因造成,受益人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3)避险过当的,由避险人对所造成的不应有的损害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自卫行为之紧急避险1、概念例题陈某家不慎失火,陈某幼子被困于室内,陈某从院内铁丝上揭取邻家晾晒的毛毯,浸湿后冲入屋内救出孩子,毛毯被烧坏。邻家要求赔偿损失100元,陈某以紧急避险为由拒赔。邻家起诉,法院应如何处理?A.判决陈某赔偿100元B.驳回邻家请求C.判决陈某和邻家各承担50元D.判决邻家败诉答案:A例题陈某家不慎失火,陈某幼子被困于室内,陈某从院内铁例题下列行为中,行为人所采取的行为属于自力救济且不负责任的是()A.甲为保护自己的桃园免受小偷侵扰,在桃园四周架设高压电网,致使小偷被电死B.甲为看家护院养狼狗五条,小偷乙入院中被狼狗咬成重伤C.甲因情势急迫将盗贼放在屋前的汽车轮胎扎破D.甲见小偷乙在屋中寻找钱物,乘其不备将其左臂砍下答案:C在桃园四周架设高压电线,这个行为肯定不构成自助行为,最高院就这个问题专门发了一个通知,高压电线是不能随意架设的,在房屋、桃园、果园,田边是不能架设的,这涉及到人的安全问题A不仅不构成自助行为,而且构成犯罪。B中,也不构成自助行为,根据公安部有关规定:狼狗只有公安部门和牧民才可以养。一般人是不能养的养狼狗本身就是一个违法行为。C构成自助行为,因为他针对的是财产而不是人身。D不是自助行为,这个行为他涉及到人的生命权,人的生命权比财产权要重要得多。例题下列行为中,行为人所采取的行为属于自力救济且不负第二节
民事义务与民事责任第二节
民事义务与民事责任一、民事义务(一)概念民事义务,是指义务人在权利限定的范围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育机构办公室租赁合同样本3篇
- 按揭合同补充协议的签订注意事项列举3篇
- 改扩建工程施工合同的模板与填写3篇
- 教育培训合作合同范本3篇
- 摄影器材融资租赁合同3篇
- 文化艺术品展览居间合同3篇
- 工业用地及厂房销售3篇
- 房屋买卖合同解除的程序解析3篇
- 新版委托进口代理协议3篇
- 工业设备拆解合同范本3篇
- 饮品创业项目计划书
-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昆山市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期末模考试题
- 江苏市政工程计价表定额计算规则
- GB/T 32218-2015真空技术真空系统漏率测试方法
- GB/T 22520-2008厚度指示表
- DB32-T 4416-2022《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加固砌体结构应用技术规程》
- 新修订苏教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 aps审核交换证明中英模版
- 田字格模版内容
- 股骨髁上骨折诊治(ppt)课件
- 高频焊接操作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