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治疗高血压病的优势及不足评述修改课件_第1页
中西医治疗高血压病的优势及不足评述修改课件_第2页
中西医治疗高血压病的优势及不足评述修改课件_第3页
中西医治疗高血压病的优势及不足评述修改课件_第4页
中西医治疗高血压病的优势及不足评述修改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西医治疗高血压病的优势及不足评述

中西医治疗高血压病的优势及不足评述在我国,高血压病患者存在:“三高”(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三低”(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达标率低)“三不”(不规律服药、不难受不吃药、不爱用药)现象

在我国,高血压病患者存在:高血压病人数超过1.6亿。面对高血压如此高的发病率和严重并发症,我国高血压的控制率却极低,能够把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的患者仅占6.1%。

然而,西药需终生服用,服西药后血压易反弹、波动,西药有副作用等众多因素让多数高血压患者难以下定决心坚持服用西药,而把目光投向传统中医药。

决明子枸杞子高血压病人数超过1.6亿。决明子枸杞子血压计发明于19世纪,西医也是从那以后才开始测量血压,并开始了对高血压治疗的研究,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有了一套系统的理论和方法。高血压病治疗指南不断更新。

中医虽然历史悠久,却并没有高血压的概念。那么,中医在治疗高血压方面还有自己的优势吗?与西医相比,它的劣势又有哪些?人们在使用中药降压时,是否也有一些误区呢?

血压计发明于19世纪,西医也是从那以后才开始测量血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优势

高血压病属于祖国医学“头痛”、“眩晕”范畴。《黄帝内经》中“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是对高血压的最早认识。

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优势高血压病属于祖国高血压的症状主要包括:(1)血压升高导致的不适。头晕、头痛、耳鸣、失眠、胸闷、心悸气短、健忘、腰酸乏力等;

(2)靶器官(如心、脑、肾等)损害和相关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症状。如伴左心衰竭时会出现呼吸困难、气短、胸闷、紫绀(嘴唇或指甲、皮肤发紫)等。

高血压的症状主要包括:(1)血压升高导致的不

西药治疗高血压,往往能很快使血压下降,甚至恢复正常,但在改善头晕、头痛等症状上效果欠佳。症状改善方面中西医对照比较

中医中药是以辨证为基础的,强调整体治疗,症状改善比较理想。如当高血压患者出现头痛、头晕、头胀、失眠、烦躁等症状时,中医认为是由于肝肾阴虚,阴虚阳亢,阳亢化风所致。通过清热泻火、平肝熄风的治疗,往往在血压下降的同时,上述症状也随之改善。而结合补肾之法,用中药六味地黄丸、大定风珠等补肝肾治疗后,甚至还有提高性生活质量,减少夜尿,改善肾虚的作用。西药治疗高血压,往往能很快使血压下降,

再举个常见的例子,长期高血压的患者,因为已经适应了“高血压”的状况,头疼并不是很明显,但是单纯地使用西药降压后,血压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反而不能适应“血压正常”的状况了,头疼的症状更明显。而中药治疗高血压,降低血压缓慢,同时症状改善明显。

因此,中医治疗高血压不单着眼于血压的下降,更着眼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再举个常见的例子,长期高血压的患者,因为已经适保护靶器官

除一些西药有保护靶器官的作用外,目前一些研究发现,中医中药在对某些受损器官的逆转以及并发症的防治方面也有一定作用。例如活血祛淤中药丹参、田七、赤芍、丹皮等协同降压的同时,还可降低血液黏稠度,有预防及治疗中风的效果;又如黄芪可强心利尿,降压和降低尿蛋白,改善肾功能。

而且,中药治疗高血压,通常从患者的具体病证出发,采用辨论治的方法,以中药复方,调整体内环境,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使心、脑、肾、血管得到保护。丹参田七保护靶器官除一些西药有保护靶器官的作用外与西药合用减除副作用

中、西医治疗高血压各有优势,亦各有局限。临床实验证明,中西药合用疗效优于单用西药或单用中药。中医治疗根本原则以平衡阴阳、调整气血运行为主。一般认为,中药近期疗效较低,而西药近期疗效较高,但毒、副作用较大。

中西药合用后,西药既可发挥近期疗效高的长处,又由于用量相应减少而减轻其毒、副作用。中药的降压作用可提高近期疗效,又具有远期降压作用。故中西药合用治疗高血压,具有见效快、疗效高、副作用少的优点。与西药合用减除副作用中、西医治疗高血压各有

如常用的钙拮抗剂硝苯地平(心痛定),很多患者长期服用以后往往出现浮肿,就可以同时给予健脾利湿的中药白术、茯苓、猪苓、车前子等加以克服,使其浮肿消退;有些患者服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降压药(如开博通、洛丁新、一平苏等)会因有咳嗽而不得不停药,对此可选用中药桑叶、桑白皮、百部、前胡、陈皮、蝉衣、佛耳草、川贝、象贝等疏风宣肺止咳,针对有的患者兼有咽痛等症状,还可以加用马勃、玄参等清热利咽。

可见中西药合理联用,可以减轻或消除副作用,达到“减副增效”的目的。

如常用的钙拮抗剂硝苯地平(心痛定),很多患降压平稳和缓西药治疗高血压,常常有为达到目标血压而频繁加减药量等情况,因此,也常常出现血压波动幅度较大的现象。而中药降压作用缓和,稳定血压效果较好,如葛根、钩藤、杜仲、野菊花、夏枯草(需注意观察肾功能)、玉米须、车前子等,尤其适用于早期、老年高血压患者。较重的高血压病配合中药治疗,也可防止血压较大波动。降压平稳和缓西药治疗高血压,常常有为达到目非药物治疗降压有效

有中医特色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包括气功、针灸、理疗、推拿等,这些治疗已被证实具有一定的降压作用。研究证明,在一定的穴位或部位给予针刺、推拿,有降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加一氧化氮含量等作用,对一些高血压患者有明显的降压作用。气功适用于各期高血压,能起到调整大脑皮层功能,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升压反应,纠正人体机能失调,提高抗高血压的能力,不论单独运用还是配合药物治疗,均有较好效果。(导引、调息)饮食疗法、药枕治疗亦是可取的。非药物治疗降压有效有中医特色的非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劣势1.起效慢

由于中药纯度不高,大部分中药制剂以中药材原药、粉末或粗提取物入药,中药起效慢的现象仍然存在。2.用药不方便

众所周知,服用中药一般要将一大包一大包的药材煎成汤汁,然后整碗整碗地喝下,无论是煎药还是服药,都比西药制剂麻烦,这也是现在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不喜欢中药的原因之一。3.难辨证

辨证论治是中医用药的特点,对高血压病也是如此,证型不同,用药也会大相径庭。但要做到准确辨证就有一定难度,需要有经验的中医师作出诊断,仅靠血压计或患者病史很难做到准确辨证。

除此以外,中医药缺乏临床疗效评价体系也是导致人们怀疑中药疗效的一大主因,在临床验证、疗效评价、临床试验研究等方面,中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劣势1.起效慢

由于中药纯度不高,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1.肝阳上亢型表现:以血压升高兼见眩晕,伴头目胀痛、面红耳赤、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辨证要点。治疗:宜用平肝潜阳、滋养肝肾之法。方用天麻钩藤)。该方具有镇静、镇痛和降血压作用,故本方为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常用方。用该方出现筋脉拘急,手足痉挛,舌绛(深红色)苔少等症状则要停用。

2.肝肾阴虚型表现:以血压升高兼见眩晕,伴头痛耳鸣、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辨证要点。治疗:宜用滋补肝肾、养阴填精法。方用杞菊地黄丸。该方具有降低血管外周阻力,调血脂和抗动脉硬化的功效,适于肾性高血压患者。需注意如果平时脾胃虚弱、食少、大便稀烂的患者要在中医师的指导下选用。

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1.肝阳上亢型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

3.阴阳两虚型

表现:以血压升高兼见头晕目眩、心悸失眠、腰腿酸软、畏寒肢冷、小便清长、舌淡、脉沉细为辨证要点。

治疗:宜用滋阴助阳法。方用金匮肾气丸。该方能抑制脂质过氧化,保护内皮细胞功能,改善微循环,并通过调节高级神经活动而起到降血压作用。用该方出现口干、咽痛、发热等症状则要停用。

4.痰浊中阻型

表现:此证多见于肥胖型高血压病患者。以血压升高兼见头晕头胀、沉重如裹、胸闷多痰、肢体沉重麻木、苔腻、脉滑为辨证要点。

治疗:宜用化痰祛湿、健脾和胃法。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白术天麻汤能有效改善痰浊中阻型高血压患者的血脂代谢,使患者血脂代谢正常,防止胆固醇在血管壁沉积,增强血管弹性,从面使血压趋于正常。用该方出现口干喜饮,五心烦热等症状则要停用。

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5.瘀血阻滞型

表现:以血压升高兼见头晕头痛如刺、痛有定处、胸闷心悸、舌质紫暗、脉细涩为辨证要点。

治疗:宜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方用血府逐瘀汤。该证型多见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多伴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血府逐淤汤具有改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的作用,通过扩张血管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该方对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比如高血压并发脑出血者则要停用。6.冲任失调型

表现:本证多见妇女更年期前后,血压不稳定,多随情绪变化而波动。以血压升高兼见头晕头痛、心烦易怒、两胁胀痛、舌质红、脉弦细为辨证要点。

治疗:宜用滋补肝肾、调和冲任法。方用二仙汤加减。研究表明更年期高血压是妇女更年期中的一个主要病证,二仙汤由壮阳与滋阴益精药合用,其既能温补肾阳,又能滋阴益精,濡养冲任,诸药合用,直达病所而获降压效果。用该方出现湿热下注、足膝红肿热痛等症状则要停用。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5.瘀血阻滞型

表现:以血压升高兼见头晕头高血压伴随症状的中药加减兼见失眠:加用中药柏子仁、酸枣仁、远志、灯心草、夜交藤、合欢皮等安神助眠。兼见胸脘痞闷、恶心厌食,加用苏梗、旋复花、丁香、藿香、佩兰、荷叶、砂仁、蔻仁等。兼见耳鸣重听:加用石菖蒲、郁金、磁石等。兼见腰膝酸软,可加用桑寄生、川续断、巴戟肉、鹿角胶等。

目前认为具有降压作用的单味中药

钩藤、夏枯草、桑寄生、淫羊藿、菊花、黄芩、丹皮、杜仲、酸枣仁、臭梧桐、决明子、山楂等。

高血压伴随症状的中药加减兼见失眠:加用中药柏子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新临床思路

中西医学对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从不同的理论体系出发有各自的认识,治疗理念上也有较大的差异,中医重视气血、脏腑、阴阳的平衡,强调心理、整体、环境的调整,能有效改善症状。

西医注意血压指标及危险分层,可有效、迅速控制血压,但中西医治疗高血压病的共同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的死亡率和病残率。在治疗高血压病的同时,注意患者所有已知的可逆性危险因素,如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肥胖及吸烟等,危险因素越多,具有的临床情况和症状越复杂,其主要心血管病的危险性越高。治疗上应该从多方面调整。对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有效控制有利于血压的下降。头痛、失眠、腹胀、便秘等症状的解除,更有利于降压药的发挥。为此中西医有机结合,是治疗高血压病的一条重要途径。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新临床思路中西医

中药调整体质,增强机体对降压药的敏感性:

高血压病是遗传和后天环境复合作用的结果,目前西医治疗着眼于降低血压,以此减少靶器官的损伤,控制并发症的出现。所以要求患者必须终生服药。中医治疗从全身机能状态失调入手,注重患者的体质差异,分析其他脏腑器官的病变与血压升高症状的关系,寻求引发高血压病的环境因素,诸如情志、饮食、居住条件等,针对这些致病因素,决定治疗方案。

中药调整体质,增强机体对降压药的敏感性:中药降压作用慢,改善症状快

人们在防治高血压病的临床实践中发现,西药降压作用快而强,但临床症状改善有时不理想,如失眠、便秘等长期困扰患者。还有患者伴随服用降压西药,还新增加一些不适表现。其原因除了西药本身具有的不良反应外,有些患者血压升高后一直未用药,造成对高血压的长期耐受,血压虽高并无临床症状,用西药使血压降低后反而出现头晕、头痛、心悸等症状。

鉴于上述情况,中药降压从整体调节,多数情况下起效较慢,对短期内降低血压难以如愿,但用药针对临床症状,辨证施治,在缓解和消除高血压病的伴随症状有较大优势。随着症状的逐步改善,血压也可平稳下降。中药降压作用慢,改善症状快人们在防治高血无症状高血压,中医如何辨证论治

大多数无靶器官损害的高血压患者往往没有临床症状,处于“无证可辨”的状态,是中医临床治疗上的“盲区”之一。考虑患者的依从性,此时可建议先用西药,也是一简便的选择。当然用药后反而出现症状者,除重新调整所用西药外,可依辨证论治,结合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包括舌象、脉象及问诊、望诊所得)适当加用中药及中成药。多选用如脑立清,牛黄清心丸、杞菊地黄丸和天麻钩藤颗粒、松龄血脉康胶囊等,可方便患者服用。无症状高血压,中医如何辨证论治大多数无靶器中药治疗高血压病是否需要长期用药

对症状显著者,在选用西药的同时按辨证施治给予中药治疗,早期介入,待症状缓解或消失,逐渐减少西药的用量,中药也可兼顾服用方便的因素,简化处方改为成药以至逐步减停。过程可能需数月乃至数年的时间,达到对高血压的满意疗效。

中药治疗高血压病是否需要长期用药对症状显中药与西药配伍应用,取得最佳疗效:

西药降血压以其药理作用可分为利尿剂、β-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钙拮抗剂和α-阻滞剂、ATⅡ受体拮抗剂等。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时,除常规辩证外,结合现代药理研究,从专病专方入手,可加强中药的降血压效果。比如可结合辨证选用具有利尿剂作用的中药车前草、泽泻、益母草、防己、茯苓、桑白皮等;具有β-阻滞剂作用的如葛根、佛手、淫羊藿等;具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作用的如山楂、何首乌、白及、木贼草、红花、海金沙、胆南星、牛膝、青木香、瓜蒌、降香等;具有钙拮抗剂作用的如川芎、当归、大蒜、赤芍、丹参、牡丹皮、前胡、五味子、茵陈等。中药与西药配伍应用,取得最佳疗效:西药西药也可辨证应用中医治疗高血压病强调辨证论治,整体观念,临床往往分为肝阳上亢、阴虚阳亢、肝肾阴虚、痰浊中阻、血脉瘀阻、阴阳两虚等证型,选用中药方剂时药理作用针对上述证型。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时,选用西药降压药时可结合上述辨证、体质类型加以区别,有助提高疗效。如依据已有的研究结果,对痰湿中阻型患者选用利尿药(氢氯噻嗪片)或并有利尿作用的降压药(如吲达帕胺)效果较好,阴虚阳亢或肝肾阴虚型选用ACEI类降压药更佳,血脉瘀阻型选用钙拮抗剂、扩血管类药更为合适,肝阳上亢型建议可选用β—阻滞剂。通过中西药理相互渗透,有机结合对提高降压效果、减少降压药物用量以及不良反应都有所裨益。西药也可辨证应用中医治疗高血压病强调辨证对高血压病的靶器官损害,采取中西医结合防治

西药降压迅速,有利于尽早达到目标血压,但延缓或逆转靶器官损害是一漫长的过程,既是坚持长期有效控制血压亦未必达到目的。

中医药在即时降压疗效方面不如西药,但突出整体观念,强调整体阴阳、气血、脏腑平衡,往往可在多层面、多靶点上发挥作用(与西药集中、专一的治疗方向形成鲜明对照),在保护、逆转靶器官损害上已有较多的工作积累:如许多研究证明中药对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有一定程度的逆转并且对其血管活性物质也有显著影响。对高血压病引发的心力衰竭、心肌供血不足、脑卒中、肾功能衰竭等中西医结合治疗都有明显优势。对高血压病的靶器官损害,采取中西医结合防治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应注意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把握中、西医治疗理念的差异。中、西医学对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从不同的理论体系出发有各自的认识,治疗理念上也有较大的差异。中医学没有“血压”的概念,对因血压变化引起的病症认识主要凭借临床证候进行辨证及诊断,如“眩晕”、“头痛”、“中风”、“心悸”等。但这些诊断没有特定的血压值含义,高血压或低血压均可能出现上述几种病症。中医学注重“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思维方式,重视气血、脏腑、阴阳的平衡,强调心理、整体、环境的调整。治疗高血压病,善于从全身机能状态失调入手,关注病人的体质差异,分析其他脏腑器官的病变与血压升高的关系,寻求引发高血压病的因素,诸如情志、饮食、居住条件及环境等,针对这些致病因素,决定治疗方案。治疗时可以忽略血压,而仅根据病人的症状作出诊断并治疗。就血压而言,不论其高或低,只要表现的证型相同,就可以用同一方药进行治疗,即所谓的“异病同治”和“辨证论治”。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应注意以下几个关键问题西医学中血压是一个绝对的诊断依据:诊断时注重血压指标、危险因素及程度分层。治疗时必须掌握病人具体升高的血压值,根据引起血压升高的原因,鉴别是继发还是原发,然后作出诊断并选择用药,即所谓的“辨病治疗”。但中、西医治疗高血压病的共同目的是一致的,即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脑血管病的病死率和病残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西医学中血压是一个绝对的诊断依据:坚持中药与西药的配伍应用,取长补短(一)

中药的现代药理作用西药降压以其药理作用可分为ACEI、AT-II受体拮抗剂(ARB)、CCB、B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和a受体阻滞剂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很多中药成分也具有降压、扩张血管、改善血管通透性的作用。例如:车前草、泽泻、益母草、防己、茯苓、桑白皮、篇蓄、茵陈、龙胆草、罗布麻等具有利尿剂作用,可治疗降压药如CCB带来的下肢浮肿;葛根、佛手、淫羊藿等具有B受体阻滞剂作用;山楂、何首乌、白芨、木贼草、红花、海金沙、胆南星、牛膝、青木香、瓜萎、降香等具有ACEI作用.坚持中药与西药的配伍应用,取长补短(一)坚持中药与西药的配伍应用,取长补短(二)川芎、当归、大蒜、赤芍、丹参、牡丹皮、前胡、五味子、茵陈、红花、三棱、藁本、白芷、羌活、独活、葶苈子等具有CCB作用;防己、黄芩、钩藤、益母草、赤芍、罗布麻叶等具有血管扩张作用;远志、酸枣仁具有中枢性降压作用;全蝎、地龙、钩藤、桑寄生等具有中枢神经节阻断作用。许多中药还有降压外的作用,如降血脂、润肠通便、抗心律失常、抗血小板聚集、抗动脉粥样硬化等,如合并高脂血症者,可选用何首乌、山楂、泽泻;合并颈椎病者,可选用葛根、杜仲;便秘者加莱菔子、决明子;合并动脉硬化者,可选用蒲黄、丹参、赤芍、川芎、泽泻、决明子、大蒜等或其提取物。坚持中药与西药的配伍应用,取长补短(二)川芎、当归、大蒜、赤西药亦可辨证应用中医治疗高血压病强调辨证论治、整体观念,临床往往分为肝阳上亢、阴虚阳亢、肝肾阴虚、痰浊中阻、瘀血阻络等证型,选用中药方剂时药理作用要针对这些证型。西药亦可辨证应用,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时,选用西药降压药时可结合上述辨证、体质类型加以区别,有助提高疗效。研究表明,痰浊中阻型且形体肥胖的病人选用利尿药、含有利尿药的降压复方制剂或合并有利尿作用的降压药效果较好;肝阳上亢、阴虚阳亢或肝肾阴虚型选用ACEI类更佳:对瘀血阻络型选用CCB、扩血管类药更为合适:而肝阳上亢型则宜选用B受体阻滞剂西药亦可辨证应用中医治疗高血压病强调辨证论科学防治靶器官损

(一)高血压是由许多病因引起的心血管综合征,可逐渐导致心脏和血管功能与结构的改变,西药降压迅速,有利于尽早达到目标血压,但延缓或逆转靶器官损害是一漫长的过程,即使坚持长期有效控制血压亦未必达到目的。

中医药在即时降压疗效方面虽不如西药,但疗效持久、副作用少,且突出整体观念,强调整体阴阳、气血、脏腑平衡,因而可在多层面、多靶点上发挥作用,这与西药集中、专一的治疗方向形成鲜明对照。目前研究证实降压联合降脂可显著减低心血管事件,表明综合控制多重危险因素对心血管疾病预防的重要意义,这恰恰提示许多在降压同时兼有改善血流变、降脂、抗氧化等作用的中药,尤其是复方,可能对减少或延缓靶器官损害具有良好作用。科学防治靶器官损(一)高血压是由许多病因科学防治靶器官损害(二)随着联合用药、“个体化”的高血压病治疗新理念的提出,西医也开始更加重视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及生活质量的提高。中医药着眼于整体调治,在这方面已有较多的工作积累,研究证明中药如活血化瘀类、祛痰降浊类对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有一定程度的逆转,并且对其血管活性物质也有显著影响;在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以及改善胰岛素抵抗方面的优势也越来越突出。临床研究和实践也表明,对高血压病引发的心力衰竭、心肌供血不足、脑卒中、肾衰竭等,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都有明显优势。

科学防治靶器官损害(二)随着联合用药、“个体化”的高血压病治客观评价中、西医疗效

中医治疗评价优势:①中药调整体质,增强机体对降压药的敏感性,在缓解和消除高血压的伴随症状上有明显优势,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②降压作用缓和,稳定血压效果好,对早期老年轻度高血压病以及较严重高血压病配合治疗,均可防止或缓和血压的较大波动。③中药副作用少,与西药合用能减量、减毒、增效。④研究已发现中药在对某些靶器官损害的逆转以及并发症的防治方面有一定作用。⑤注重个体差异,治疗因人而异,重视心理、整体及外围环境对于病情的影响。客观评价中、西医疗效中医治疗评价优势:客观评价中、西医疗效中医治疗不足之处:①中药起效慢,在单纯降压方面效果难以与西药降压药相比。②中药汤剂虽然疗效好,但服用不如西药方便,患者难以坚持长期服用。

客观评价中、西医疗效中医治疗不足之处:西医治疗评价——优势:①西药是降压的主力军,作用靶点明确、清楚。②降压作用较强,能迅速、有效地控制血压,尤其对高血压病急症,降压作用更为迅速。③长效药物可24小时平稳降压。④对某些靶器官受损有逆转作用。

西医治疗评价——优势:①西药是降压的主力军,作用靶西医治疗评价——不足①几乎所有的降压西药均存在程度不等的不良反应,如影响水、电解质代谢,影响血脂、血糖代谢,影响肝、肾功能;有的药物长期使用更可能影响性功能。例如:利尿剂可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电解质紊乱;钙拮抗剂(CCB)可造成头痛、头昏、面部潮红、牙龈增生、心悸、踝部水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引起干咳、过敏性皮疹、血钾升高;B受体阻滞剂导致心动过缓等。②降压过程中血压波动大,特别是早期或老年人高血压,对西药降压非常敏感,用药后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而减少用药量或次数,血压又很快升高。③长期使用某种降压药,可能产生耐药性,需增加剂量或增加药物种类才能控制住血压。④用药后血压虽已降至正常,但临床自觉症状改善不理想。⑤疗效个体差异大,需要反复多次调整,治疗时容易忽视高血压患者作为一个人的整体性、其与社会环境的相互影响以及非药物治疗的重要价值。西医治疗评价——不足①几乎所有的降压西药均存在在降压效果方面,如以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下降作为标准,中药不如西药;从血压下降速度看,西药作用迅速而中药作用缓慢;从降压的持续作用分析,西药的疗效持续作用时间短,停药“反跳”现象明显,而中药一旦取效,效果维持作用时间较长,“反跳”缓慢,症状疗效远较西药为优。西药的症状改善作用不如中药,降压过程中血压波动大,且副作用相对较大。

在降压效果方面,如以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下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提出:对“高血压前期”阶段可先用非药物疗法要求该阶段强化对生活方式(如低盐饮食、锻炼身体、心绪调整、人际和谐、生存环境等)的积极干预,防止高血压和心血管病的发生。对高血压病病人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时,除积极控制好血压外,还应普及相关知识,教会病人预防的方法,尤其要使之了解高血压对心、脑、肾的危害性,指导病人减少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从而,提高病人服药的依从性、锻炼身体的主动性、调整饮食结构的自觉性。最终,才会从根本上控制好血压,即防重于治。中医在这方面有较丰富内容,并不局限在高血压病早期。中医学在长期经验积累的基础上,也有现代实验研究以及较严格的临床观察均证实非药物治疗可有效降低血压。药物治疗固然重要,但不要忘记中医理论的优势是未病先防,已病防变。《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提出:

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积极控制好血压外,还应将高血压的有关知识普及到民众,教会患者预防的方法,尤其要将高血压病对心、脑、肾的危害性讲清楚,用“管好嘴、用好腿”来指导患者减少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提高了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锻炼身体的主动性,调整饮食结构的自觉性,最终才会从根本上控制好血压,即防重于治。

五禽戏太极拳五禽戏太极拳中医强调“医食同源”,合理膳食,药补、食补并重

中医学依人体脏腑阴阳将人群分为不同类型,而食物、蔬菜、水果依其五味和寒热特征也可分为不同种类,均有不同属性和不同的脏腑归经,如酸入肝,苦入心等。因此,可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选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药补和食补。譬如:病人体质属心肝火旺型,可建议多食苦瓜、芹菜、蒿梗、苹果、柠檬、柚子等酸苦清泄的蔬菜水果。有些高血压病人经常头晕眼花,失眠心烦,口舌干燥,腰膝酸软等,是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的病证,可食用枸杞子、桑寄生、阿胶、罗布麻、百合、麦冬、生地等滋阴凉血的药物及芹菜、山药、木耳等食物,中成药可选用杞菊地黄丸、左归丸、首乌片等。对经常心悸、失眠、头晕、健忘、面色苍白、精神疲倦等心脾气血两亏的高血压患者,可服归脾汤,这对伴有贫血的女性更适宜。如果是女性更年期出现烦躁、头晕、面部烘热、血压升高等阴虚火旺症状时,可服用阿胶、黑芝麻、胡桃肉、沙参、麦冬、杜仲、葛根等,也可食用豆浆、豆腐等豆制品及海参等食物。此外,高血压病人还应适当选食一些有降脂作用的食物,如海带、海蜇、海参、淡菜、葵花子、芝麻等。中医强调“医食同源”,合理膳食,药补、食补并重中医降压治疗防范的误区很多人道听途说一些方剂或单药有降压作用,就自行买来服用。殊不知,中药治疗高血压绝非千篇一律,对别人有效的药,对您未必有用。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同样是高血压,不同的人却可能属于不同的证型。针对不同的证型,用药各不相同。划分证型能使用药更准确,疗效更高。同时,证型划分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一个高血压患者可能同时兼有两种证型,也可能兼有其他症状。这些都需要中医师明确诊断,患者不明自己的证型就胡乱服药,不但达不到治疗效果,反而可能使病情更加严重。中医降压治疗防范的误区很多人道听途说一些方剂或单中医降压治疗防范的误区

---------中药降血压永不反弹

很多人认为西医治标,中医治本,服中药后血压降至正常说明已经“断根”,不会反弹,可以停药。一些不法商家也常常宣传某某中药产品能“根治高血压,不用终身服药”。

所谓永不反弹,是指永远不会再有血压升高,这种观点在目前来看还是做不到的。治疗高血压要坚持长期乃至终身用药,不管是西药还是中药都如此。根据很多中医专家的经验,有的高血压患者用单纯西药治疗很难控制病情,加用中药以后血压往往可较快达到目标血压。这时如果继续服用中药,血压保持稳定,原来的西药可以适当的减量,或者减少使用的西药种类,但中药不能停服。这意味着中药治疗高血压不是短时间服药或服药后血压降至理想值以后就不用再服了。

目前,我国的中医药专家正在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希望将来对于一些轻、中度的高血压,通过中医药调理,加上生活方式上的注意,可以不必终生服药。但即便以后能做到这点,是否停药仍然需要由医生做出决定,决不可自行停药。中医降压治疗防范的误区

---------中药降血压永不反弹中医降压治疗防范的误区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不论是西药还是中药都一样。药性苦寒的中药服后可能会引起胃痛、呕吐、腹泻等不适,药性温热的中药服后可能会产生咽痛、口渴、热疮、便秘、鼻出血等。一些中药如马兜铃、关木通、夏枯草、龙胆草等服后会引起肾功能损害。中成药龙胆泻肝丸是一个著名的古方,其能泻肝胆之火,在高血压患者肝火亢盛之时常被选用。可是有人服用后却导致肾功能损害,因其含有对肾功能有损害的龙胆草和关木通。偏听偏信,认为中药没有毒副作用的观点是错误的。

-------中药没有毒副作用中医降压治疗防范的误区

-------中药没有毒副作用中医降压治疗防范的误区中医博大精深,在很多人心目中,中医有一种神秘感,在心理上形成了中医有“无限可能”的想法。一些不法分子就抓住了人们的这种心理,把中医神化,大肆宣扬某种中药、家传秘方能根治目前世界上还无法治好的病,声称“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取得重大突破”,蒙蔽甚至坑害老百姓。和西医一样,中医也不是万能的,更不存在什么“神医”。尽管中医药治疗高血压有一定作用,许多临床医生、科研工作者在努力探索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的机理,也初步发现某些方药能改善血脂代谢,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增强血管弹性,但中医药治疗高血压至今还没有取得世界公认的、能多次重复的成果,更没有“疗程短、不反弹,不用终身服药”的神话出现。应谨慎对待有关“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取得重大突破”的宣传。中医降压治疗防范的误区中医博大精深,在很中医药在对高血压的症状治疗上,有其独特的优势,与西药联合使用更能互相取长补短,提高疗效。但与单用中药相比,西药降压作用更为有效、确切。因此,中药不能完全替代西药的作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规范地使用。不断地进行全方位的探索与研究,实现中西医的有机融合,发挥和扩展中西医结合治病的优势与范围,达到科学治疗之根本目的,造福更多的患者。中医药在对高血压的症状治疗上,有其独特的优势谢谢!

谢谢!谢谢!谢谢!

中西医治疗高血压病的优势及不足评述

中西医治疗高血压病的优势及不足评述在我国,高血压病患者存在:“三高”(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三低”(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达标率低)“三不”(不规律服药、不难受不吃药、不爱用药)现象

在我国,高血压病患者存在:高血压病人数超过1.6亿。面对高血压如此高的发病率和严重并发症,我国高血压的控制率却极低,能够把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的患者仅占6.1%。

然而,西药需终生服用,服西药后血压易反弹、波动,西药有副作用等众多因素让多数高血压患者难以下定决心坚持服用西药,而把目光投向传统中医药。

决明子枸杞子高血压病人数超过1.6亿。决明子枸杞子血压计发明于19世纪,西医也是从那以后才开始测量血压,并开始了对高血压治疗的研究,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有了一套系统的理论和方法。高血压病治疗指南不断更新。

中医虽然历史悠久,却并没有高血压的概念。那么,中医在治疗高血压方面还有自己的优势吗?与西医相比,它的劣势又有哪些?人们在使用中药降压时,是否也有一些误区呢?

血压计发明于19世纪,西医也是从那以后才开始测量血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优势

高血压病属于祖国医学“头痛”、“眩晕”范畴。《黄帝内经》中“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是对高血压的最早认识。

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优势高血压病属于祖国高血压的症状主要包括:(1)血压升高导致的不适。头晕、头痛、耳鸣、失眠、胸闷、心悸气短、健忘、腰酸乏力等;

(2)靶器官(如心、脑、肾等)损害和相关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症状。如伴左心衰竭时会出现呼吸困难、气短、胸闷、紫绀(嘴唇或指甲、皮肤发紫)等。

高血压的症状主要包括:(1)血压升高导致的不

西药治疗高血压,往往能很快使血压下降,甚至恢复正常,但在改善头晕、头痛等症状上效果欠佳。症状改善方面中西医对照比较

中医中药是以辨证为基础的,强调整体治疗,症状改善比较理想。如当高血压患者出现头痛、头晕、头胀、失眠、烦躁等症状时,中医认为是由于肝肾阴虚,阴虚阳亢,阳亢化风所致。通过清热泻火、平肝熄风的治疗,往往在血压下降的同时,上述症状也随之改善。而结合补肾之法,用中药六味地黄丸、大定风珠等补肝肾治疗后,甚至还有提高性生活质量,减少夜尿,改善肾虚的作用。西药治疗高血压,往往能很快使血压下降,

再举个常见的例子,长期高血压的患者,因为已经适应了“高血压”的状况,头疼并不是很明显,但是单纯地使用西药降压后,血压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反而不能适应“血压正常”的状况了,头疼的症状更明显。而中药治疗高血压,降低血压缓慢,同时症状改善明显。

因此,中医治疗高血压不单着眼于血压的下降,更着眼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再举个常见的例子,长期高血压的患者,因为已经适保护靶器官

除一些西药有保护靶器官的作用外,目前一些研究发现,中医中药在对某些受损器官的逆转以及并发症的防治方面也有一定作用。例如活血祛淤中药丹参、田七、赤芍、丹皮等协同降压的同时,还可降低血液黏稠度,有预防及治疗中风的效果;又如黄芪可强心利尿,降压和降低尿蛋白,改善肾功能。

而且,中药治疗高血压,通常从患者的具体病证出发,采用辨论治的方法,以中药复方,调整体内环境,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使心、脑、肾、血管得到保护。丹参田七保护靶器官除一些西药有保护靶器官的作用外与西药合用减除副作用

中、西医治疗高血压各有优势,亦各有局限。临床实验证明,中西药合用疗效优于单用西药或单用中药。中医治疗根本原则以平衡阴阳、调整气血运行为主。一般认为,中药近期疗效较低,而西药近期疗效较高,但毒、副作用较大。

中西药合用后,西药既可发挥近期疗效高的长处,又由于用量相应减少而减轻其毒、副作用。中药的降压作用可提高近期疗效,又具有远期降压作用。故中西药合用治疗高血压,具有见效快、疗效高、副作用少的优点。与西药合用减除副作用中、西医治疗高血压各有

如常用的钙拮抗剂硝苯地平(心痛定),很多患者长期服用以后往往出现浮肿,就可以同时给予健脾利湿的中药白术、茯苓、猪苓、车前子等加以克服,使其浮肿消退;有些患者服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降压药(如开博通、洛丁新、一平苏等)会因有咳嗽而不得不停药,对此可选用中药桑叶、桑白皮、百部、前胡、陈皮、蝉衣、佛耳草、川贝、象贝等疏风宣肺止咳,针对有的患者兼有咽痛等症状,还可以加用马勃、玄参等清热利咽。

可见中西药合理联用,可以减轻或消除副作用,达到“减副增效”的目的。

如常用的钙拮抗剂硝苯地平(心痛定),很多患降压平稳和缓西药治疗高血压,常常有为达到目标血压而频繁加减药量等情况,因此,也常常出现血压波动幅度较大的现象。而中药降压作用缓和,稳定血压效果较好,如葛根、钩藤、杜仲、野菊花、夏枯草(需注意观察肾功能)、玉米须、车前子等,尤其适用于早期、老年高血压患者。较重的高血压病配合中药治疗,也可防止血压较大波动。降压平稳和缓西药治疗高血压,常常有为达到目非药物治疗降压有效

有中医特色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包括气功、针灸、理疗、推拿等,这些治疗已被证实具有一定的降压作用。研究证明,在一定的穴位或部位给予针刺、推拿,有降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加一氧化氮含量等作用,对一些高血压患者有明显的降压作用。气功适用于各期高血压,能起到调整大脑皮层功能,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升压反应,纠正人体机能失调,提高抗高血压的能力,不论单独运用还是配合药物治疗,均有较好效果。(导引、调息)饮食疗法、药枕治疗亦是可取的。非药物治疗降压有效有中医特色的非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劣势1.起效慢

由于中药纯度不高,大部分中药制剂以中药材原药、粉末或粗提取物入药,中药起效慢的现象仍然存在。2.用药不方便

众所周知,服用中药一般要将一大包一大包的药材煎成汤汁,然后整碗整碗地喝下,无论是煎药还是服药,都比西药制剂麻烦,这也是现在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不喜欢中药的原因之一。3.难辨证

辨证论治是中医用药的特点,对高血压病也是如此,证型不同,用药也会大相径庭。但要做到准确辨证就有一定难度,需要有经验的中医师作出诊断,仅靠血压计或患者病史很难做到准确辨证。

除此以外,中医药缺乏临床疗效评价体系也是导致人们怀疑中药疗效的一大主因,在临床验证、疗效评价、临床试验研究等方面,中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劣势1.起效慢

由于中药纯度不高,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1.肝阳上亢型表现:以血压升高兼见眩晕,伴头目胀痛、面红耳赤、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辨证要点。治疗:宜用平肝潜阳、滋养肝肾之法。方用天麻钩藤)。该方具有镇静、镇痛和降血压作用,故本方为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常用方。用该方出现筋脉拘急,手足痉挛,舌绛(深红色)苔少等症状则要停用。

2.肝肾阴虚型表现:以血压升高兼见眩晕,伴头痛耳鸣、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辨证要点。治疗:宜用滋补肝肾、养阴填精法。方用杞菊地黄丸。该方具有降低血管外周阻力,调血脂和抗动脉硬化的功效,适于肾性高血压患者。需注意如果平时脾胃虚弱、食少、大便稀烂的患者要在中医师的指导下选用。

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1.肝阳上亢型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

3.阴阳两虚型

表现:以血压升高兼见头晕目眩、心悸失眠、腰腿酸软、畏寒肢冷、小便清长、舌淡、脉沉细为辨证要点。

治疗:宜用滋阴助阳法。方用金匮肾气丸。该方能抑制脂质过氧化,保护内皮细胞功能,改善微循环,并通过调节高级神经活动而起到降血压作用。用该方出现口干、咽痛、发热等症状则要停用。

4.痰浊中阻型

表现:此证多见于肥胖型高血压病患者。以血压升高兼见头晕头胀、沉重如裹、胸闷多痰、肢体沉重麻木、苔腻、脉滑为辨证要点。

治疗:宜用化痰祛湿、健脾和胃法。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白术天麻汤能有效改善痰浊中阻型高血压患者的血脂代谢,使患者血脂代谢正常,防止胆固醇在血管壁沉积,增强血管弹性,从面使血压趋于正常。用该方出现口干喜饮,五心烦热等症状则要停用。

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5.瘀血阻滞型

表现:以血压升高兼见头晕头痛如刺、痛有定处、胸闷心悸、舌质紫暗、脉细涩为辨证要点。

治疗:宜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方用血府逐瘀汤。该证型多见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多伴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血府逐淤汤具有改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的作用,通过扩张血管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该方对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比如高血压并发脑出血者则要停用。6.冲任失调型

表现:本证多见妇女更年期前后,血压不稳定,多随情绪变化而波动。以血压升高兼见头晕头痛、心烦易怒、两胁胀痛、舌质红、脉弦细为辨证要点。

治疗:宜用滋补肝肾、调和冲任法。方用二仙汤加减。研究表明更年期高血压是妇女更年期中的一个主要病证,二仙汤由壮阳与滋阴益精药合用,其既能温补肾阳,又能滋阴益精,濡养冲任,诸药合用,直达病所而获降压效果。用该方出现湿热下注、足膝红肿热痛等症状则要停用。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5.瘀血阻滞型

表现:以血压升高兼见头晕头高血压伴随症状的中药加减兼见失眠:加用中药柏子仁、酸枣仁、远志、灯心草、夜交藤、合欢皮等安神助眠。兼见胸脘痞闷、恶心厌食,加用苏梗、旋复花、丁香、藿香、佩兰、荷叶、砂仁、蔻仁等。兼见耳鸣重听:加用石菖蒲、郁金、磁石等。兼见腰膝酸软,可加用桑寄生、川续断、巴戟肉、鹿角胶等。

目前认为具有降压作用的单味中药

钩藤、夏枯草、桑寄生、淫羊藿、菊花、黄芩、丹皮、杜仲、酸枣仁、臭梧桐、决明子、山楂等。

高血压伴随症状的中药加减兼见失眠:加用中药柏子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新临床思路

中西医学对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从不同的理论体系出发有各自的认识,治疗理念上也有较大的差异,中医重视气血、脏腑、阴阳的平衡,强调心理、整体、环境的调整,能有效改善症状。

西医注意血压指标及危险分层,可有效、迅速控制血压,但中西医治疗高血压病的共同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的死亡率和病残率。在治疗高血压病的同时,注意患者所有已知的可逆性危险因素,如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肥胖及吸烟等,危险因素越多,具有的临床情况和症状越复杂,其主要心血管病的危险性越高。治疗上应该从多方面调整。对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有效控制有利于血压的下降。头痛、失眠、腹胀、便秘等症状的解除,更有利于降压药的发挥。为此中西医有机结合,是治疗高血压病的一条重要途径。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新临床思路中西医

中药调整体质,增强机体对降压药的敏感性:

高血压病是遗传和后天环境复合作用的结果,目前西医治疗着眼于降低血压,以此减少靶器官的损伤,控制并发症的出现。所以要求患者必须终生服药。中医治疗从全身机能状态失调入手,注重患者的体质差异,分析其他脏腑器官的病变与血压升高症状的关系,寻求引发高血压病的环境因素,诸如情志、饮食、居住条件等,针对这些致病因素,决定治疗方案。

中药调整体质,增强机体对降压药的敏感性:中药降压作用慢,改善症状快

人们在防治高血压病的临床实践中发现,西药降压作用快而强,但临床症状改善有时不理想,如失眠、便秘等长期困扰患者。还有患者伴随服用降压西药,还新增加一些不适表现。其原因除了西药本身具有的不良反应外,有些患者血压升高后一直未用药,造成对高血压的长期耐受,血压虽高并无临床症状,用西药使血压降低后反而出现头晕、头痛、心悸等症状。

鉴于上述情况,中药降压从整体调节,多数情况下起效较慢,对短期内降低血压难以如愿,但用药针对临床症状,辨证施治,在缓解和消除高血压病的伴随症状有较大优势。随着症状的逐步改善,血压也可平稳下降。中药降压作用慢,改善症状快人们在防治高血无症状高血压,中医如何辨证论治

大多数无靶器官损害的高血压患者往往没有临床症状,处于“无证可辨”的状态,是中医临床治疗上的“盲区”之一。考虑患者的依从性,此时可建议先用西药,也是一简便的选择。当然用药后反而出现症状者,除重新调整所用西药外,可依辨证论治,结合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包括舌象、脉象及问诊、望诊所得)适当加用中药及中成药。多选用如脑立清,牛黄清心丸、杞菊地黄丸和天麻钩藤颗粒、松龄血脉康胶囊等,可方便患者服用。无症状高血压,中医如何辨证论治大多数无靶器中药治疗高血压病是否需要长期用药

对症状显著者,在选用西药的同时按辨证施治给予中药治疗,早期介入,待症状缓解或消失,逐渐减少西药的用量,中药也可兼顾服用方便的因素,简化处方改为成药以至逐步减停。过程可能需数月乃至数年的时间,达到对高血压的满意疗效。

中药治疗高血压病是否需要长期用药对症状显中药与西药配伍应用,取得最佳疗效:

西药降血压以其药理作用可分为利尿剂、β-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钙拮抗剂和α-阻滞剂、ATⅡ受体拮抗剂等。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时,除常规辩证外,结合现代药理研究,从专病专方入手,可加强中药的降血压效果。比如可结合辨证选用具有利尿剂作用的中药车前草、泽泻、益母草、防己、茯苓、桑白皮等;具有β-阻滞剂作用的如葛根、佛手、淫羊藿等;具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作用的如山楂、何首乌、白及、木贼草、红花、海金沙、胆南星、牛膝、青木香、瓜蒌、降香等;具有钙拮抗剂作用的如川芎、当归、大蒜、赤芍、丹参、牡丹皮、前胡、五味子、茵陈等。中药与西药配伍应用,取得最佳疗效:西药西药也可辨证应用中医治疗高血压病强调辨证论治,整体观念,临床往往分为肝阳上亢、阴虚阳亢、肝肾阴虚、痰浊中阻、血脉瘀阻、阴阳两虚等证型,选用中药方剂时药理作用针对上述证型。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时,选用西药降压药时可结合上述辨证、体质类型加以区别,有助提高疗效。如依据已有的研究结果,对痰湿中阻型患者选用利尿药(氢氯噻嗪片)或并有利尿作用的降压药(如吲达帕胺)效果较好,阴虚阳亢或肝肾阴虚型选用ACEI类降压药更佳,血脉瘀阻型选用钙拮抗剂、扩血管类药更为合适,肝阳上亢型建议可选用β—阻滞剂。通过中西药理相互渗透,有机结合对提高降压效果、减少降压药物用量以及不良反应都有所裨益。西药也可辨证应用中医治疗高血压病强调辨证对高血压病的靶器官损害,采取中西医结合防治

西药降压迅速,有利于尽早达到目标血压,但延缓或逆转靶器官损害是一漫长的过程,既是坚持长期有效控制血压亦未必达到目的。

中医药在即时降压疗效方面不如西药,但突出整体观念,强调整体阴阳、气血、脏腑平衡,往往可在多层面、多靶点上发挥作用(与西药集中、专一的治疗方向形成鲜明对照),在保护、逆转靶器官损害上已有较多的工作积累:如许多研究证明中药对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有一定程度的逆转并且对其血管活性物质也有显著影响。对高血压病引发的心力衰竭、心肌供血不足、脑卒中、肾功能衰竭等中西医结合治疗都有明显优势。对高血压病的靶器官损害,采取中西医结合防治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应注意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把握中、西医治疗理念的差异。中、西医学对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从不同的理论体系出发有各自的认识,治疗理念上也有较大的差异。中医学没有“血压”的概念,对因血压变化引起的病症认识主要凭借临床证候进行辨证及诊断,如“眩晕”、“头痛”、“中风”、“心悸”等。但这些诊断没有特定的血压值含义,高血压或低血压均可能出现上述几种病症。中医学注重“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思维方式,重视气血、脏腑、阴阳的平衡,强调心理、整体、环境的调整。治疗高血压病,善于从全身机能状态失调入手,关注病人的体质差异,分析其他脏腑器官的病变与血压升高的关系,寻求引发高血压病的因素,诸如情志、饮食、居住条件及环境等,针对这些致病因素,决定治疗方案。治疗时可以忽略血压,而仅根据病人的症状作出诊断并治疗。就血压而言,不论其高或低,只要表现的证型相同,就可以用同一方药进行治疗,即所谓的“异病同治”和“辨证论治”。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应注意以下几个关键问题西医学中血压是一个绝对的诊断依据:诊断时注重血压指标、危险因素及程度分层。治疗时必须掌握病人具体升高的血压值,根据引起血压升高的原因,鉴别是继发还是原发,然后作出诊断并选择用药,即所谓的“辨病治疗”。但中、西医治疗高血压病的共同目的是一致的,即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脑血管病的病死率和病残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西医学中血压是一个绝对的诊断依据:坚持中药与西药的配伍应用,取长补短(一)

中药的现代药理作用西药降压以其药理作用可分为ACEI、AT-II受体拮抗剂(ARB)、CCB、B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和a受体阻滞剂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很多中药成分也具有降压、扩张血管、改善血管通透性的作用。例如:车前草、泽泻、益母草、防己、茯苓、桑白皮、篇蓄、茵陈、龙胆草、罗布麻等具有利尿剂作用,可治疗降压药如CCB带来的下肢浮肿;葛根、佛手、淫羊藿等具有B受体阻滞剂作用;山楂、何首乌、白芨、木贼草、红花、海金沙、胆南星、牛膝、青木香、瓜萎、降香等具有ACEI作用.坚持中药与西药的配伍应用,取长补短(一)坚持中药与西药的配伍应用,取长补短(二)川芎、当归、大蒜、赤芍、丹参、牡丹皮、前胡、五味子、茵陈、红花、三棱、藁本、白芷、羌活、独活、葶苈子等具有CCB作用;防己、黄芩、钩藤、益母草、赤芍、罗布麻叶等具有血管扩张作用;远志、酸枣仁具有中枢性降压作用;全蝎、地龙、钩藤、桑寄生等具有中枢神经节阻断作用。许多中药还有降压外的作用,如降血脂、润肠通便、抗心律失常、抗血小板聚集、抗动脉粥样硬化等,如合并高脂血症者,可选用何首乌、山楂、泽泻;合并颈椎病者,可选用葛根、杜仲;便秘者加莱菔子、决明子;合并动脉硬化者,可选用蒲黄、丹参、赤芍、川芎、泽泻、决明子、大蒜等或其提取物。坚持中药与西药的配伍应用,取长补短(二)川芎、当归、大蒜、赤西药亦可辨证应用中医治疗高血压病强调辨证论治、整体观念,临床往往分为肝阳上亢、阴虚阳亢、肝肾阴虚、痰浊中阻、瘀血阻络等证型,选用中药方剂时药理作用要针对这些证型。西药亦可辨证应用,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时,选用西药降压药时可结合上述辨证、体质类型加以区别,有助提高疗效。研究表明,痰浊中阻型且形体肥胖的病人选用利尿药、含有利尿药的降压复方制剂或合并有利尿作用的降压药效果较好;肝阳上亢、阴虚阳亢或肝肾阴虚型选用ACEI类更佳:对瘀血阻络型选用CCB、扩血管类药更为合适:而肝阳上亢型则宜选用B受体阻滞剂西药亦可辨证应用中医治疗高血压病强调辨证论科学防治靶器官损

(一)高血压是由许多病因引起的心血管综合征,可逐渐导致心脏和血管功能与结构的改变,西药降压迅速,有利于尽早达到目标血压,但延缓或逆转靶器官损害是一漫长的过程,即使坚持长期有效控制血压亦未必达到目的。

中医药在即时降压疗效方面虽不如西药,但疗效持久、副作用少,且突出整体观念,强调整体阴阳、气血、脏腑平衡,因而可在多层面、多靶点上发挥作用,这与西药集中、专一的治疗方向形成鲜明对照。目前研究证实降压联合降脂可显著减低心血管事件,表明综合控制多重危险因素对心血管疾病预防的重要意义,这恰恰提示许多在降压同时兼有改善血流变、降脂、抗氧化等作用的中药,尤其是复方,可能对减少或延缓靶器官损害具有良好作用。科学防治靶器官损(一)高血压是由许多病因科学防治靶器官损害(二)随着联合用药、“个体化”的高血压病治疗新理念的提出,西医也开始更加重视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及生活质量的提高。中医药着眼于整体调治,在这方面已有较多的工作积累,研究证明中药如活血化瘀类、祛痰降浊类对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有一定程度的逆转,并且对其血管活性物质也有显著影响;在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以及改善胰岛素抵抗方面的优势也越来越突出。临床研究和实践也表明,对高血压病引发的心力衰竭、心肌供血不足、脑卒中、肾衰竭等,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都有明显优势。

科学防治靶器官损害(二)随着联合用药、“个体化”的高血压病治客观评价中、西医疗效

中医治疗评价优势:①中药调整体质,增强机体对降压药的敏感性,在缓解和消除高血压的伴随症状上有明显优势,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②降压作用缓和,稳定血压效果好,对早期老年轻度高血压病以及较严重高血压病配合治疗,均可防止或缓和血压的较大波动。③中药副作用少,与西药合用能减量、减毒、增效。④研究已发现中药在对某些靶器官损害的逆转以及并发症的防治方面有一定作用。⑤注重个体差异,治疗因人而异,重视心理、整体及外围环境对于病情的影响。客观评价中、西医疗效中医治疗评价优势:客观评价中、西医疗效中医治疗不足之处:①中药起效慢,在单纯降压方面效果难以与西药降压药相比。②中药汤剂虽然疗效好,但服用不如西药方便,患者难以坚持长期服用。

客观评价中、西医疗效中医治疗不足之处:西医治疗评价——优势:①西药是降压的主力军,作用靶点明确、清楚。②降压作用较强,能迅速、有效地控制血压,尤其对高血压病急症,降压作用更为迅速。③长效药物可24小时平稳降压。④对某些靶器官受损有逆转作用。

西医治疗评价——优势:①西药是降压的主力军,作用靶西医治疗评价——不足①几乎所有的降压西药均存在程度不等的不良反应,如影响水、电解质代谢,影响血脂、血糖代谢,影响肝、肾功能;有的药物长期使用更可能影响性功能。例如:利尿剂可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电解质紊乱;钙拮抗剂(CCB)可造成头痛、头昏、面部潮红、牙龈增生、心悸、踝部水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引起干咳、过敏性皮疹、血钾升高;B受体阻滞剂导致心动过缓等。②降压过程中血压波动大,特别是早期或老年人高血压,对西药降压非常敏感,用药后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而减少用药量或次数,血压又很快升高。③长期使用某种降压药,可能产生耐药性,需增加剂量或增加药物种类才能控制住血压。④用药后血压虽已降至正常,但临床自觉症状改善不理想。⑤疗效个体差异大,需要反复多次调整,治疗时容易忽视高血压患者作为一个人的整体性、其与社会环境的相互影响以及非药物治疗的重要价值。西医治疗评价——不足①几乎所有的降压西药均存在在降压效果方面,如以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下降作为标准,中药不如西药;从血压下降速度看,西药作用迅速而中药作用缓慢;从降压的持续作用分析,西药的疗效持续作用时间短,停药“反跳”现象明显,而中药一旦取效,效果维持作用时间较长,“反跳”缓慢,症状疗效远较西药为优。西药的症状改善作用不如中药,降压过程中血压波动大,且副作用相对较大。

在降压效果方面,如以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下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提出:对“高血压前期”阶段可先用非药物疗法要求该阶段强化对生活方式(如低盐饮食、锻炼身体、心绪调整、人际和谐、生存环境等)的积极干预,防止高血压和心血管病的发生。对高血压病病人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时,除积极控制好血压外,还应普及相关知识,教会病人预防的方法,尤其要使之了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