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训练课件_第1页
汉语言文字训练课件_第2页
汉语言文字训练课件_第3页
汉语言文字训练课件_第4页
汉语言文字训练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六书”与汉字的形体构造六书的起源及明目:“六书”的名称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最早解释“六书”一词的是西汉的刘歆。他在《七略》上说:“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把六书作为解释汉字构造的六种基本原则,是汉字学者的普遍观点。六书的起源及名目:刘歆以后,解释“六书”名称的有三家:1、班固。他在刘歆《七略》的基础上修撰《汉书·艺文志》,全搬了刘歆的解释。2、郑众。他为《周礼·地官·保氏》作注说:“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也。”3、许慎。许慎受到刘歆的启发,费几十年的功夫整理汉字,提出了比较系统的六书理论。《说文·叙》:“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表。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会长是也。”次第名称

出处一二三四五六班固《汉书·艺文志》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郑玄《周礼》注引郑众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许慎《说文·序》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班固、郑玄、许慎三家有三点不同:1.名称不同。2.次序不同。3.班、郑两家只是列举六书的分名,到了许慎时才有“六书”的定义,可见“六书”这种文字学理论,在许慎时才算完全成熟。因为:

首先它排定了“六书”次序;其次它修正了“四象”之名,使意义更加明显;再是六书”下分别加以界说并举例说明。从此“六书”成为专门之学,千余年间学者研究古文字都没能超出它的范围

(一)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象形脱胎于图画,古文字中的象形字大多保留图画的味道。例如:

但象形字不等于是图画,大都带有写意性质的,例如:有时还可把肢体部分省掉,只画头部,例如:下面我们就结合许慎的“六书”来谈谈汉字的结构

一般说来,象形字都为独体字,既不能拆成两个构字部件的形体,但有的象形字却需要以另外的形体来作陪衬,这样才使该字所像之物明白无误地展示给读者。例如:分类举例如下:(1).有关人体的:人、大、子、巳、女、夫、目、耳、口、自、眉、而、手、足、止、心、胃等(2).有关动物的:马、牛、羊、鹿、豕、鸟、隹、象、犬、虎等

(3).有关自然界的:山、水、回、木、日、月、云、雨、申(电)、火等(4).有关居室器用的:高、向、囱、皿、行、其、弓、矢、戈、刀、斧、斤、舟、车等

在《说文》的说解中,对象形字进行结构分析的程式化用语多为“象形”、“象××之形”。

总之,象形文字是汉字造字的基础,是最原始的造字法,但象形这种方法局限性很大,复杂的事物难以象形,抽象的概念又无形可象,因而有些事物画不出,有些事物画不来,而客观事物无限纷繁,要一律造出象形字,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单靠这种造字法不能满足语言的需要。

(二)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

“指事”的定义描述了指事造字的特点:

即字形能指示出该字所代表的事物或事情。“视而或识”和“察而见意”都指人们可以凭直观看出字形所指之意。在许慎“六书”的定义中,其他五“书”所解释的都是造字方法,而惟有“指事”一“书”解释的不是造字方法,而是字形的结构特点。这是因为许慎并没有把“指事”看作是一种新的造字方法,而只是“象形”造字法的一种衍伸。

第二,在象形字上增加标识性或区别性符号,人们称之为“烘托指事字”。例如:本末刃亦

在指事字中,烘托指事字占绝大多数。《说文》分析指事字的常用程式化用语与象形字所不同的是,在这些字下指出的是附加在象形字上的标识性或区别性符号“象××之形”。这也充分说明,许慎认为指事字并不是一种独立的造字方法,而是象形造字法的一种变体。例如:刃,刀鉴也。(丶)象刀有刃之形。(卷四·下·刃部)指事字在《说文》一书中占的比重比象形字还小,只有129个指事字,仅占总数的1.4%,但指事是很有特色的一种造字方法,值得重视。所以要把指事与象形、会意区别开来。(三)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本义为征伐或显示武力

会意字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组成,一是两个以上形体组合一起必须构成一个新的意义。比如:“林”由两个“木”组成,构成新义。

会意字一般是合体字:

两个或两个以上同形体组合的叫同体会意字;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形体组合的叫异体会意字。会意字以两体为基本形式,三、四体的较少,五体以上的更少。

(1)同体会意:

(2)异体会意从现代楷书的形体看,许多会意字在今天已经不容易分辨了。例如:“即”古汉字写作“”,一个人靠近盛事物的器皿表示就食(近在眼前)。“既”写作“”,一个人身子对着盛事物的器皿,但头转了过去,表示吃完了,掉头走开,本义是吃尽,后来引申为“事情过去了”。

例如:耷(da),大耳朵,卡是上不去,下不成明为日月,人言为信,不正为歪,不好为孬。

--象形、指事、会意都可归成一类,即不带表音成分的表意文字。《说文》对会意字的结构分析常用的程式化用语是“从×从×”、“从××”。会意字在整个汉字中所占的比重也不是很大,《说文》9353个小篆中,会意字有1254个,仅占总数的13.4%。但会意字也是很具有特色的一种汉字。如果没有会意这种造字方法,很多比较抽象的意义,就无法圆满流畅地表达出来。(四)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形”指形旁,或叫意符,就是与事物相关的字,其作用是指出字的意义类属;

“声”指声旁或声符,就是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其作用是标明字的读音。

那么,利用形旁和声旁组成的字就是形声字。

桐木――形符,表示属于树木一类。

同――声符,提示语音。可见,形与声都是原来已经有的字。形旁大都是象形字,例如:芬,吩,氛,纷,汾,仇,份的形旁,“艹,口,气,纟,氵(水)、亻(人)。”声旁既有象形字,也有指事字、会意字,如“沐,沫,沽,湖”的木、末、古、胡。

1、形旁或意符

(1)意符是表示形声字意义范畴的。例如:“手”(字下写作“手”,字左写作“扌”)作意符时,形成的形声字是与手有关的概念,或是与手有关的名词,或是与手有关的形容词,或是与手有关的动词。

只有极少数形声字,意符与字的意义是完全相同的。例如:父=爸,舟=船。

因此意符与形声字意义之间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它只给形声字的意义划定了一个大范畴,具有区别同音字的作用。(3)由于意符只表示形声字的意义范围,因此,有些形声字的意符可以用意义相同或相近的替换。(2)意符所表示的意义范畴往往只限于本义,而词义的引申、文字的假借、事物的发展变化,使很多形声字的意符已经大大削弱,甚至完全丧失了它的表意作用。例如:张\理

2、声旁:主要作用是可以表示读音。(1)大约有四分之一的形声字声旁和整个字的读音完全相同。。(2)如果要求完全同音,往往需要选用生僻字或笔画繁多的字充当声旁,有的甚至找不到,因此往往不得不放宽语音条件。故当初的形声字和其声符必然是声音相近的。段玉裁说:“同谐声者必同部。”这是合乎先秦的语音实际的。即使到了现在,形声字和声旁的读音在大多数情况下仍然比较接近,或者有规律可寻,这是由于语音的发展变化总是有规律的。如用“仑”作声旁的字,一般读lun;用“仓”作声旁的字,一般有ang。(3)声符的职能是标示字音,但有的形声字的声符却兼有表意作用,如“亦声字”就是这种情况。(许慎在运用“六书”理论分析汉字构造时,运用了一种特殊的说解体例,即“从某从某,某亦声”或者“从某某,某亦声”,后人习惯把用这种方式说解的汉字称为亦声字。)

如《说文.土部》:“坪,地平也。从土从平,平亦声。“平”既是"坪"的意符,又是"坪"的声符。

另外有些非亦声的形声字,声符也兼有表义作用。如:诽:从言,非声。

娶:从女,取声。

诂:从言,古声。

驷:从马,四声。

这类形声字大多是为了区别本义和引申义或者区别同源词而加注意符所形成的分化字。

:首先要对《说文》例字进行分析。《说文·支部》:“整,齐也。从支从束从正,正亦声。”按照其说解:在意义上,从支、束、正表示动手整理捆束使其周正;在读音上,正与整同音。

可见,亦声字应该指的是其中某个偏旁即具有表意功能又具有表音功能的合体字。

凡是符合这一标准的汉字都应该纳入到亦声字的范围之内,而不仅仅局限于以“亦声”说解的字。

亦声字的准确界定3、形旁和声旁的位置

形声字形符和声符的搭配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有六种:(1)左形右声---是最基本的一种(2)右形左声(3)上形下声(4)下形上声(5)内形外声(6)外形内声注:另外有些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的部位比较特殊:例如---有的形在左上角,如“荆”,一种灌木;有的形在右上角,如”匙”,本义勺子。(1)、省形:形符与声符组成的形声字,如果笔画太繁或结构不匀称,就将形符省去一部分。战国以前很少有省形的形声字,直到篆文经过规范才出现了省形字。《说文》解释为省形的字有44个。

亭——从高省,丁声

晨——从晶省,辰声。4、形声字的省形和省声(2)、省声

《说文》中的省声字有三百一十八个,包括新附字在内。篆文对古文字形进行了规范,声符省去了一部分,使形声字的结构变匀称,美观,便于书写。例如:

船:沿省声梳:疏省声劵:《说文》力部,劳也。从力、卷省声。

小结:形声造字法造的形声字,同语言的声音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联系,即有了表音成分,这比没有表音成分的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有一定的优越性。形声字的产生使汉字的性质产生了重大变化,由表意文字过渡到表意兼标音的文字,形成了汉字的新阶段。三千多年来形声字不断增加,由甲骨文的百分之二十增加到现在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五)转注,假借严格地说,转注和假借都是用字法。

1、转注

《说文解字·叙》说:“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建类,建立表示事类相同的字;一首,作为同一部首;同意,指两字或两字以上意义相同;相受,可以互相训释。建立表示事类相同的字作为同一个部首,由于意义相同可以互相训释,这样造出来的字是转注字。

按照许慎的解释,我们认为转注字有三个条件:(1)两字同一部首

(2)二字声音相近

(3)可以互相解释。

同一意义的语言,甲地造出的字,和乙地造出的字可能不同;起初用的字可能和后来用的字也不同了,这些在不同时间空间造出的“语根相同,语义相同,但字形不同的”文字在某时某地都已经普遍使用,既然很难取消使用,就用转相注释的方法来沟通这些文字转注字必须是一对或一组,不能是一个。嘘:吹也,从口,虚声

吹:嘘也,从口,从欠

馕:饷也,周人谓曰饷馕,一种食物。

饷:馕也,从食,向声。用酒食款待客人。

琢:治玉也,从玉,

琱:治玉也,从玉,周声。

理:治玉也,从玉,里声。

我们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转注字类型:可以分为三类:

1)在同一个部首内意义密切相联系的字:

桥(水梁也)——梁(水桥也)

踏(践也)——践(履也)——履(践也)

上例属于不同音、不同形的,汉字意义相同或相近,形体结构含有相同的部首,构成转注关系。

2)不同部首之间意义联系密切的字:

问(讯也)——讯(问也)

杀(戮也)——戮(杀也)

上例两组转注字之间,字形和字音毫无联系,只有意义形成互训关系。

3)同一个字由于转注而产生新的义项:

“履”(足所依也,从尸、从彳、从攵、舟象履形。一曰尸声。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说“此字本训践,转注为所以践之具也”)

这是一个字通过“转注”产生出新的义项例子:由动词的履践义生出名词的履(鞋)义。

辨析:

1)转注字由于意义联系密切,所以,多连用构成双音节词。例如:

“桥梁”、“践踏”、“杀戮”等等。

2)转注字本身多为形声字,个别也有会意字,如:

上面所举的各个例字,几乎都是形声字。2、假借

《说文解字·叙》说:“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本无其字,指某种事物已经产生,但没有字来记它。依声托事,指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它。这样形成的字叫假借字,可见,假借是借用原有的字记录新词,并不产生新词,因此,假借不是造字法,而是用字法,这是“不造而造”。例如其(篆文)

借用本义为“畚箕”的“其”,来记录代词和语气词;

又如借用本义为昏暮的“莫”字来表示“没有谁,没有什么”意思的否定性无定代词。

再如借用本义为“燃烧”的“然”,来记录表示“如此,这样”意思的指示代词;

借用本义为“呼叫”的“乎”来记录表疑问的句末语气词;

借用本义为“捣臼的棒槌”的“午”,来记录十二地支的第七位,等等都属于这类情况。

另外,古代还有一种假借字,是本有其字,同音假借,即本来有那个正字,但是写字的人写成了别的同音或近音字,日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