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之湿温课件_第1页
温病之湿温课件_第2页
温病之湿温课件_第3页
温病之湿温课件_第4页
温病之湿温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湿温目的要求:1、了解本病的诊断要点。2、熟悉本病的辨治原则。3、掌握本病的病因及其致病特点、初起证候表现和传变过程。

概述1、定义

2、特点3、沿革(自学)4、与现代医学关系下一页1、定义:湿温是由湿热病邪所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其特点为初起以湿热阻遏卫气为主要证候。返回2、特点:(1)

主要病因:湿热病邪(2)

发病季节:全年可见,但好发于夏秋雨湿较盛,气候炎热之季。(3)

初期特点:湿热阻遏卫气证,见身热缠绵,恶寒少汗,头重肢困,胸闷脘痞,苔腻脉缓等表现。(4)

发病类型:新感(5)

病证性质:湿热性质返回4、与现代医学关系:根据湿温的发病季节和临床表现,伤寒、副伤寒、沙门氏菌属感染、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病与本病颇为相似,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返回(一)病因

(二)病机

返回1、初起2、传变

3、后期

病机返回1、初起:湿热阻遏卫气

湿热阻遏卫气属于卫气同病,见身热缠绵,恶寒少汗,头重肢困,胸闷脘痞,苔腻脉缓等表现。另,若湿热秽浊偏盛,亦可见邪阻膜原之证。返回2、传变

〈传变特点〉:湿温具有卫气营血浅深层次的病理演变过程,但湿热常常留恋于气分,以脾胃为病变中心,并且病情随中气的虚实而发生转化,病程较长,病势缠绵,易瘥后复发。(1)为何湿热病邪容易长期羁留于气分:湿热病邪为半阴半阳之邪,性质粘腻淹滞,蕴郁不化,胶着难解。在治疗上正如吴鞠通所述:“非寒邪之一汗即解,温邪之一凉即退,故难速已。”

下一页(2)为何以脾胃为病变中心:

湿为土之气,脾胃同属中土,湿土相亲,内应脾胃;湿温多发生于湿盛、气候炎热之时,此时脾胃功能呆滞,加之饮食不节、恣食生冷、劳倦过度等致使脾胃虚弱,湿热病邪可乘虚侵入人体,并且直趋中道,归于脾胃。下一页后期

〈正局〉:邪在气分阶段期间,若治疗及时得当,脾胃功能得以恢复,湿热可以逐渐减退而进入恢复期。〈变局〉:(1)从阳化热,表现为湿热化燥伤阴(2)从阴化寒,表现为湿困日久伤阳下一页

4、恢复期:余湿留恋本病以脾胃为病变中心,因此[脾胃受损较重,又因湿热病邪不易除尽,因此湿温恢复期表现为余湿留恋,胃气未醒、脾虚不运的证候,见身热已退,或有低热,脘中微闷,知饥不食,苔薄腻,脉濡弱或缓。本返回(一)初起(二)中期(三)后期

(四)恢复期初期(一)邪遏卫气【证候】身热不扬,午后热势较显,恶寒,无汗或少汗,头重如裹,身重酸困,四肢倦怠,胸闷脘痞,口不渴,苔白腻,脉濡缓。【分析】卫气同病,内外合邪,湿重热轻

湿遏卫阳、湿中蕴热,热被湿遏——身热不扬,午后热势较显,恶寒,无汗或少汗湿热蒙蔽清阳、着于肌肉四肢——头重如裹,身重酸困,四肢倦怠湿阻气分,气机运行受阻——胸闷脘痞卫气同病,湿重热轻——口不渴,苔白腻,脉濡缓下一页【辩证要点】恶寒、身热不扬、胸闷脘痞、苔白腻。【治法】芳香辛散,宣化表里湿邪【方药】藿朴夏苓汤或者三仁汤藿朴夏苓汤:藿香、半夏、赤苓、杏仁、生苡仁、白蔻仁、猪苓、泽泻、淡豆豉、厚朴三仁汤:杏仁、飞滑石、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生苡仁、半夏藿朴夏苓汤用于湿邪偏于卫表而化热尚不明显者为宜;三仁汤用于湿渐化热者为宜。下一页(二)邪阻膜原【证候】寒热往来,寒甚热微,身痛有汗,手足沉重,呕逆胀满,舌苔白厚腻浊如积粉,脉缓。【分析】病在半表半里,正邪交争——寒热往来湿浊偏盛,阳气受遏,不能布达于肌表四肢————寒甚热微,身痛有汗,手足沉重阳气郁极而通————有汗湿阻气机,升降失司————呕逆胀满湿浊阻于膜原——舌苔白厚腻浊如积粉,脉缓下一页(二)中期

1.湿重热轻.困阻中焦2.湿热并重,困阻中焦3.热重湿轻,蕴阻中焦4.湿热蕴毒5.湿热酿痰,蒙蔽心包6.湿热化燥,伤络便血返回1.湿重热轻.困阻中焦【证候】身热不扬,胸闷脘痞,腹胀纳呆,恶心呕吐,口不渴,或渴不欲饮,或渴喜热饮,大便溏泄,小便浑浊,苔白腻,脉濡缓。【分析】湿邪偏盛,遏郁中焦气分脾受湿困,升运失司——胸闷脘痞,腹胀纳呆,大便溏泄湿浊犯胃,胃失和降——腹胀纳呆,恶心呕吐湿重热轻——身热不扬,口不渴,或渴不欲饮,或渴喜热饮,小便浑浊,苔白腻,脉濡缓。下一页2.湿热并重,困阻中焦【证候】发热汗出不解,口渴不欲多饮,脘痞呕恶,心中烦闷,便溏色黄,小便短赤,苔黄滑腻,脉濡数。【分析】湿热俱盛,交蒸中阻热蒸湿动——发热汗出不解,口渴不欲多饮湿热中阻,气机不畅——脘痞呕恶湿热扰心——心中烦闷脾不升运,小肠泌别失司——便溏色黄,小便短赤湿热并重——苔黄滑腻,脉濡数下一页【治法】辛开苦降,燥湿泄热【方药】王氏连朴饮黄连、山栀——苦寒泄热;寒温同施,苦辛并进厚朴、半夏——辛温燥湿;菖蒲——芳化宁神豆豉——透热除烦返回【辩证要点】高热汗出,口渴脘痞,苔黄微腻【治法】清泄胃热,兼燥脾湿【方药】白虎加苍术汤石膏、知母、甘草、粳米——清泄胃热苍术——燥湿运脾返回4.湿热蕴毒【证候】发热口渴,咽喉肿痛,小便黄赤,或身目发黄,脘腹胀满,肢酸倦怠,苔黄腻,脉滑数。【分析】湿热交蒸,蕴酿成毒邪热伤津——发热口渴;上壅咽喉——咽喉肿痛湿热酿毒流注下焦——小便黄赤横犯肝胆——身目发黄湿热留中,阻滞气机——脘腹胀满,肢体倦怠湿热内蕴——苔黄腻,脉滑数下一页5.湿热酿痰,蒙蔽心包【证候】身热不退,朝轻暮重,神识昏蒙,清醒之时,表情淡漠,耳聋目瞑,,反应迟钝,问答间有清楚之词,甚则谵语乱言,苔浊腻,脉濡滑数。【分析】气分湿热留恋不解,酿蒸痰浊蒙蔽心包心神受痰浊蔽扰——神识昏蒙,其特征为神志似清似昧,或时清时昧,清醒之时表情淡漠,反应迟钝,问答间有清楚之词,甚则谵语乱言湿热蒸腾,清窍失灵——耳聋目瞑湿热交蒸——身热不退,朝轻暮重,苔浊腻,脉濡滑数下一页(三)后期:湿胜阳微

【证候】形寒肢冷,口渴胸痞,呕吐泄泻,舌淡苔白腻,脉沉细。【分析】素体中阳偏虚,邪从湿化,日久伤阳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本,既为寒湿所伤,不能温煦充养机体——形寒肢冷,舌淡,脉沉细;肾虚蒸化无力,脾虚升运失职,津不上承——口渴;浊阴上逆——呕吐水湿下注——泄泻寒湿内阻——胸痞,舌苔白腻下一页【辨证要点】形寒肢冷,胸痞,苔白腻【治法】温肾健脾,祛寒逐湿【方药】薛氏扶阳逐湿汤人参、附子、益智仁——补气温阳,以扶脾肾阳气之虚衰;白术、茯苓——运脾渗湿,即所谓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下一页恢复期:余邪未净

【证候】身热已退,或有低热,脘中微闷,知饥不食,苔薄腻,脉象濡弱或缓。【分析】余湿未净,脾气不舒,胃气未醒——脘中微闷,知饥不食;湿热余邪未净——苔薄腻,或有低热下一页【辨证要点】脘中微闷,知饥不食【治法】轻宣芳化,淡渗余湿【方药】薛氏五叶芦根汤霍香叶、佩兰叶、鲜荷叶、薄荷叶、枇杷叶————轻清宣气,芳香醒胃;芦根、冬瓜仁——淡渗余湿返回思考题思考题

1、湿温初期的证治;2、湿热酿痰、蒙蔽心包的证治。

【辩证要点】寒热往来,寒甚热微,舌苔白厚浊腻【治法】疏利透达膜原湿浊【方药】雷氏宣透膜原法厚朴、槟榔、草果——芳香辟秽,苦温燥湿,开泄透达盘踞之湿浊霍香、半夏、生姜——]增强化浊燥湿,开达湿浊之力黄芩——清泄湿中之热甘草——和中本方性偏温燥,临床运用须适可而止,以防助热伤津。返回【辩证要点】(1)湿热内蕴表现;(2)蕴毒外发之象。【治法】清热化湿解毒【方药】甘露消毒丹王孟英谓之为治疗湿温时疫,邪在气分的主方黄芩、连翘、薄荷——清热透邪;藿香、蔻仁、石菖蒲——芳香化浊;茵陈、滑石、木通——渗湿泄热;射干、川贝——解毒利咽返回【辩证要点】身热不退,朝轻暮重,神识昏蒙,苔黄腻【治法】清化湿热,豁痰开窍【方药】菖蒲郁金汤送服苏合香丸或至宝丹菖蒲、郁金、竹沥、玉枢丹——芳香辟秽,豁痰化浊;连翘、鲜竹叶、山栀、丹皮——轻清宣透湿中之热;木通、灯芯——导湿热下行〈运用〉湿偏盛者,送服苏合香丸;热已盛者,送服至宝丹返回6.湿热化燥,伤络便血【证候】灼热烦躁,骤然腹痛,便下鲜血,腻苔剥脱,或转黑燥,舌质红绛。【分析】湿热化燥,深人血分,损伤肠络热盛迫血下溢——便下鲜血;湿热化燥,深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