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史11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建筑思潮与建筑活动课件_第1页
中外建筑史11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建筑思潮与建筑活动课件_第2页
中外建筑史11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建筑思潮与建筑活动课件_第3页
中外建筑史11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建筑思潮与建筑活动课件_第4页
中外建筑史11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建筑思潮与建筑活动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1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建筑思潮与建筑活动第11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本章学习要点1.高层建筑主要结构体系2.大跨度建筑主要结构体系3.晚期现代主义5.后现代主义本章学习要点11.1 战后各国建筑概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的发展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建筑上步伐都是很大的,建筑材料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建筑业的发展,同时也为建筑思想的活跃开阔了空间。11.1.1 战后各国建筑活动1西欧各国战后初期的恢复阶段,是以重建被战争破坏的城镇开始的。许多国家开始着手各城市的规划及设计工作,在这方面,尤以英国与荷兰做得比较出色。11.1 战后各国建筑概况中外建筑史11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建筑思潮与建筑活动课件中

2、外建筑史11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建筑思潮与建筑活动课件意大利的战后重建也是从住宅建筑入手的,住宅以多层为主,60年代以前的住宅以解困为主,70年代以后,住宅建设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意大利还是较早发展高层建筑的国家,在50年代就已出现了高层建筑,如1958年建成的皮瑞利大厦,因其结构体系的特殊而享有盛名。1957年建成的罗马小体育馆,其网格穹窿薄壳屋顶也是享誉国际的杰作。罗马小体育馆意大利的战后重建也是从住宅建筑入手的,住宅以多层为主,60年2美国由于没有受到战争的损失,美国在居住建筑方面可以有选择地对多种建筑类型进行探索。居住建筑中有低、多、高层多种层数;住宅按标准有低标准的活动房屋,也有豪

3、华的别墅花园。随着私人轿车的普及,美国的郊区住宅建筑在60年代极为兴旺,这样可以解决城市中心过度拥挤环境污染的现状。美国的卫星城镇并不是为了控制人口膨胀、合理分布工业而设,它是为了满足富裕阶层消闲舒适生活而建设的。如位于华盛顿市以南29km的雷士顿新城。发展高层建筑是美国战后建筑的一大特征。2美国雷士顿城中心平面雷士顿城中心平面美国的建筑发展和建筑设计的不断探索息息相关。早在19世纪70年代,美国就出现了芝加哥学派,并为美国的现代建筑奠定了基础。首先它突出了功能在建筑中的地位,探讨了新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为美国高层建筑的发展开辟了新纪元。一些建筑大师也对美国的现代建筑发展有很大影响。如赖特

4、、密斯、格罗披乌斯等都在美国大学任教,或在美国从事建筑设计。法国的勒柯布西耶、芬兰的阿尔托和瑞士的吉迪安等也经常到美国讲学。70年代以后,美国的建筑思潮已转入到多元化时期,尤以后现代主义建筑在美国的影响最大,后又流行折衷主义思潮。美国的建筑发展和建筑设计的不断探索息息相关。早在19世纪703日本二战后,日本首要解决的问题便是住房间题,当时的日本缺房户达420万户。在1945年战争结束后,日本政府便立即着手建造简易住宅30万户,以应急用。此后的10年间,住宅建设速度不快,直到1955年才开始了大规律的建设。为了纪念死难者和制止战争,1949年由丹下健三设计纪念碹门和两层楼纪念馆。1954年恢复日

5、中友好后,在藤泽市建造了中国作曲家聂耳的纪念碑,设计者是山口文象,纪念碑造型平稳,象征着作曲家与人民溶于一体。3日本广岛和平中心纪念馆与纪念碹门日本藤泽市聂耳纪念碑广岛和平中心纪念馆与纪念碹门日本藤泽市聂耳纪念碑60年代以后,日本的大型公共建筑、商业建筑、体育建筑、高层建筑等类型都有突出的发展,建筑的新结构与新技术的应用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大型的商业建筑一般设计成多功能的,把办公、旅馆、影剧院、停车场等结合一起。日本虽是东方国家,但受西方影响较大,西方的建筑思想也渗透进来。总的看来,日本战后的建筑发展,一直走着现代化建筑的道路,但在建筑创作与继承传统方面也出现争论。如日本建筑师丹下健三、武基雄

6、等主张立足自身,发扬本国建筑传统;另一派是以前川国男、吉贩隆正等为代表的西洋派,他们多数留学欧美,主张全面继承西方建筑理论。60年代以后,日本的大型公共建筑、商业建筑、体育建筑、高层建日本的文化建筑很注意结合日本传统手法。如京都文化会馆和东京文化会馆,设计者是前川国男。1963年由大谷幸夫设计的国立京都国际会馆,造型近似传统神社叉形架,既象征国际合作,又具有耐震稳定作用。日本的建筑发展同其经济发展一样,非常快速。在建筑设计思想等方面受西方影响较大,同时也有不少建筑师结合本民族传统文化手法在新建筑上应用。京都国际会馆日本的文化建筑很注意结合日本传统手法。如京都文化会馆和东京文4前苏联前苏联主张建

7、筑形式的审美价值与实用价值的统一,反对形式主义,反对脱离实际盲目追求形式,一切都要从现实出发。1950年兴建了第一批高层建筑,其中包括26层的莫斯科大学和斯摩棱斯克广场上的高层行政大楼。70年代初,前苏联在莫斯科加里宁大街规划兴建了一批高层建筑,其造型是现代建筑风格的。前苏联一直重视纪念性建筑物的建设,二战后,一批纪念二战胜利、怀念英雄的纪念性建筑遍及全国各地,而且构思新颖,寓意深远。4前苏联莫斯科斯摩棱斯克广场的高层行政大楼莫斯科的加里宁大街莫斯科斯摩棱斯克广场的高层行政大楼莫斯科的加里宁大街莫斯科的二战纪念碑莫斯科的二战纪念碑11.1.2 战后各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1发展预制装配式结构建筑

8、预制装配式结构建筑的特点是将建筑主要构件在工厂加工制作,然后送到现场进行安装,如大板建筑。大板建筑是住宅建筑工业化的主要发展趋势,许多国家都推广这种建筑体系。盒子结构建筑也是预制装配式结构采用的方法之一,它是近几十年来新发展出来的一种独特建筑形式,也是当今装配式程度最高的一种建筑形式。它与大板建筑相比更为先进,它是把一个房间连同设备装修,按照定型模式,在工厂中依照盒子形式完全作好,然后运送到现场一次吊装完毕。11.1.2 战后各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2发展工业化建造体系通过50年代以后十几年的发展,各国将工厂预制构件和施工现场有效地结合起来,形成最理想的施工方式,从而形成了各自完整的建造体系。这

9、些体系从专用到通用体系发展,使建筑工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在英国有轻钢构架CLASP学校建造体系。在美国有SCSD学校建造体系、Techcrete住宅体系。法国有凯默斯住宅体系。都是经过多年研究,发展起来的严密的建筑体系。英国 框架隔扇装配式轻型钢结构建筑构造示意图 法国凯默斯式住宅 2发展工业化建造体系英国 框架隔扇装配式轻型钢结构建筑构11.1.3高层及大跨度建筑1高层建筑发展的原因由于二战后,在一些资本主义国家里,城市人口高度集中,城市用地十分紧张,地价昂贵。为了在有限的土地上能最大限度地增加使用面积,从而可以解决住房缺乏以及城市规划等一系列问题。 2高层建筑发展过程第一阶段:从19世纪中叶

10、到20世纪中叶,由于电梯的发明使用,城市高层建筑不断出现。19世纪末,在美国高层建筑己达29层,118m高;到1913年,纽约建成了渥尔华斯大厦,57层,高234m;到1931年,纽约帝国州大厦建成,l02层,高380m。11.1.3高层及大跨度建筑第二阶段:20世纪中叶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状况逐渐好转,在建筑结构中已发展出一系列的先进结构体系,使高层建筑的发展又出现了高潮。在六七十年代的美国,高层建筑相当普遍,从40一60层到100层以上,高度不断增加。3高层建筑的划分 1972年国际高层建筑会议规定,高层建筑的划分一般以层数多少划分为四类: 第一类高层;916层(最高到50m); 第二

11、类高层:1725层(最高到70m); 第三类高层:2640层(最高到100m); 第四类高层:超高层建筑,40层以上(100m以上)。第二阶段:20世纪中叶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状况逐渐好转,高层建筑在各国的发展,由于世界各国的经济实力不平衡,以及对高层建筑的认识有差异,所以各国发展高层建筑的政策也不尽相同。1913年,吉勃特设计的纽约渥尔华斯大厦建成,57层,高234m,外形采用的是哥特复兴式的手法,建筑随着高度的上升而逐渐后退,这对以后的高层建筑的造型影响较大。纽约渥尔华斯大厦高层建筑在各国的发展,由于世界各国的经济实力不平衡,以及对高1950年纽约联合国秘书处大厦建成,造型呈板式,为今

12、后发展板式高层建筑奠定了基础。1952年,史欧姆建筑事务所设计的纽约利华大厦高22层,全部采用玻璃幕墙,为板式建筑的设计采用了新手法,使玻璃幕墙建筑风靡一时。纽约联合国秘书处大厦纽约利华大厦1950年纽约联合国秘书处大厦建成,造型呈板式,为今后发展板1965年芝加哥双塔式的玛利那城大厦建成,这是由于板式建筑风阻大,所以塔式高层建筑又开始流行,这座大厦60层,高177m。1970年,史欧姆建筑事务所设计的芝加哥汉考克大厦建成,100层,高337m,矩形平面,在四个立面上,突出的是五个十字交叉的巨大钢桁架风撑,再加上四角垂直钢柱以及水平的钢横梁,从而构成了桁架式简壁,使大厦造型独特。芝加哥玛利那城

13、大厦1965年芝加哥双塔式的玛利那城大厦建成,这是由于板式建筑风芝加哥汉考克大厦芝加哥汉考克大厦1973年,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大厦建成,大厦由两座完全一致的双塔建筑组成,110层,高411m,另有地下7层。1974年,由史欧姆建筑事务所设计的芝加哥西尔斯大厦建成,110层,高443m,是世界是最高建筑物之一,建筑总面积40.5万,总投资为1.8亿美元。大厦结构采用筒束体系,建筑平面为69m69m的正方形,由9个23m23m的单元构成,每个单元即为一个筒体。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大厦1973年,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大厦建成,大厦由两座完全一致的双芝加哥西尔斯大厦芝加哥西尔斯大厦1984年,纽约美国电报电话公

14、司大楼建成,这是美国现代主义建筑大师约翰逊的作品。这座大厦套用了欧洲文艺复兴建筑的某些样式,使这座80年代的商业大厦具有古典的装束,这个转变说明约翰逊加入到后现代主义建筑的行列之中,同时他也为高层建筑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纽约,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大楼1984年,纽约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大楼建成,这是美国现代主义建1984年,约翰逊的另一个建筑作品共和银行中心大厦建成,大厦位于德克萨斯州的休斯敦市中心,银行的营业大厅高达24m。大厦是由高塔和一低层建筑组合而成,高塔238m,高塔的外部设计在体形、材料和细部处理上都注意与低层建筑相协调,高塔顶由南向北逐渐迭落,形成三段台阶式山墙屋面,造型别致、优雅。休

15、斯敦,共和银行中心大厦1984年,约翰逊的另一个建筑作品共和银行中心大厦建成,大厦 4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变革 (1)砖石结构体系:其优点是取材容易,耐久性、防火性好,缺点是自重大,强度很低。它适合68层的建筑,如加强一些技术处理,可达到20层。 (2)框架结构体系:这种体系建筑布置上较灵活,适应性较强,用料省,缺点是对抗水平荷载的刚度和强度较差。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以不超过20层为宜,钢框架以不超过30层为宜。 (3)剪力墙结构体系:剪力墙一般为钢筋混凝土墙,它可以抵抗水平外力。这种结构体系弥补了框架结构体系的抗水平荷载能力差的缺点。工程实践中,一般多采用框架剪力场体系,使结构更为合理。钢筋混凝

16、土框架剪力墙体系可建到35层,钢结构框架剪力墙体系最高可建60一70层。 4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变革 (4)筒体体系:它是目前用于高层建筑与超高层建筑的最先进结构体系之一。它的特点是由一个或几个简体作为竖向承重结构,加强了整个建筑的刚度,平面布置灵活,节约材料。按筒的布置方式不同,可分为内筒式、框架筒式,筒中筒式及筒束式等。各种筒体结构不同,适应层数也不一样,一般在30140层之间。 5大跨度建筑大跨度建筑从19世纪末开始发展,1889年巴黎世界博览会上展出的法国机械馆,采用了当时先进的结构体系三铰拱,跨度达115m。进入20世纪以后,一些大型公共建筑,又促使大跨度建筑结构向前探索。除了传统的梁

17、架或桁架屋盖外,比较创新的结构有各种钢筋混凝土薄壳与折板、悬索结构、网架结构、钢管结构、张力结构、悬挂结构、充气结构等等。 (4)筒体体系:它是目前用于高层建筑与超高 (1)薄壁壳体空间结构 早期的簿壳结构可以追溯到古罗马的万神庙,那时的壳顶为球壳,是最原始的一种。 (2)壳体结构 是根据动物的卵壳仿生发展起来的,它的特点是用最少的材料,获得最大的效果,有的百米大跨度壳厚仅需几厘米。1957年建造的罗马奥运会的小体育宫,为网格穹窿形薄壳结构。(3)折板结构 也属薄壁空间体系,它施工简便,常采用的是预应力V形折板,在大跨度建筑也有应用,如1958年建成的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会议大厅的屋盖。(4

18、)悬索结构 悬索结构是用悬挂的绳索来承受荷载的一种结构体系。它是受悬索桥的启发加以改进,并应用于建筑上面的。 (1)薄壁壳体空间结构 早期的簿壳结构可以追溯到古罗马的l 954年建成的美国罗利市的牲畜展赛馆,1964年日本建筑师丹下健三设计的东京奥运会大小两个体育馆都是悬索结构。罗马小体育宫美国罗利市牲畜展赛馆 东京奥运会大小体育馆l 954年建成的美国罗利市的牲畜展赛馆,1964年日本建筑(5) 悬挂结构 悬挂结构体系与悬索桥的基本原理相同。1972年美国在明尼苏达州建造的联邦储备银行,即采用了这种悬挂结构体系,把l 6层的办公楼悬挂在100m跨度的空中。6)张力结构 这是在悬索结构的基础上

19、发展起来的。它是一种超轻结构,用钢索或玻璃纤维织品作为张力结构部件,其最大特点是覆盖面积特别大。 1967年蒙特利尔世界博览会上,由古德伯罗和奥托设计的西德馆就是采用钢索网状的张力结构。 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市的联邦储备银行蒙特利尔世界博览会西德馆(5) 悬挂结构 悬挂结构体系与悬索桥的基本原理相同。19(7)空间网架结构体系 它是用许多杆件组成的网状结构。特点是重量轻,整体性好,刚度大,适应性强。其跨度可达200m,其形式可分为平板型、曲面型两种。 如1966年美国德克萨斯州休斯顿市建造的一座圆顶体育馆。(8)充气结构 大跨屋盖结构体系,多用于临时性工程或大跨度建筑。一般用尼龙薄膜、人造纤维或金

20、属薄片等,将其制成封闭型袋状,然后充气膨胀而成。如l 970年日本大限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中美国馆的充气建筑, 1975年建的美国密执安州亚克体育馆。(7)空间网架结构体系 它是用许多杆件组成的网状结构。特点美国休斯顿市体育馆美国休斯顿市体育馆11.2 二战后建筑设汁的主要思潮纵观二战后的建筑思潮,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40年代末至50年代下半叶。这个时期是建筑理性主义倾向发展、成长时期。另外,以阿尔托为代表的“人情化”的地方性建筑也有较大影响。 第二阶段是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现代建筑开始进入多元化时期,表现为粗野主义倾向、典雅主义倾向、技术精美的倾向、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及讲究“个

21、性”的倾向。 第三阶段是60年代末以后,现代建筑沿着多元化道路发展,但表现出了将现代建筑理论和风格推向极端,由此创立了一种精巧复杂或做作的现代主义风格,称之为“晚期现代主义” 。另有一支企图从根本上否定现代建筑设计原则的,称之为“后现代主义” ,也在这个时期建立丁自己的理论。11.2 二战后建筑设汁的主要思潮11.2.1二战后建筑设计的主要倾向 1强调理性主义的倾向理性主义形成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其代表人物是现代建筑代表人物格罗披乌斯,勒柯布西耶等。理性主义与现代建筑的主导思想完全一致,它强调功能,同时又强调理性在建筑中的地位,所以称之为理性主义。如罗披乌斯领导设计的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 19

22、51年由密斯设计的芝加哥湖滨大道两座高层公寓大楼。芝加哥湖滨大道高层公寓11.2.1二战后建筑设计的主要倾向芝加哥湖滨大道高层公寓2强调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倾向在探索如何使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道路上,有两种倾向值得注意:一种是以现代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为代表的,在设计中讲究技术精美的倾向,也有人称之为“密斯风格”。“密斯风格”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密斯的名言“少就是多”。如密斯的最后作品西柏林的新国家美术馆。另一种是利用建筑结构形式及结构构件去再现建筑艺术的表现方式,意大利的奈尔维是突出的代表人物。小沙里宁在华盛顿郊区设计的杜勒斯国际机场候机楼把建筑的技术与艺术高度结合,创造出具有强烈表现力的建筑形式。2强

23、调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倾向华盛顿,杜勒斯国际机场候机楼华盛顿,杜勒斯国际机场候机楼3粗野主义倾向粗野主义是50年代下半叶到60年代中流行的一种建筑设计倾向。粗野主义建筑的形象多为表现粗犷,建筑饰面多用石砌、清水墙或粗糙的混凝土构件组成。印度昌迪加尔行政中心也是勒柯布西耶设计的具有粗野主义建筑风格倾向的建筑作品。印度昌迪加尔行政中心3粗野主义倾向印度昌迪加尔行政中心4典雅主义倾向典雅主义是运用传统的美学法则来使现代的材料与结构产生规整、端庄与典雅的庄严感。典雅主义倾向在某些方面很像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前者更注意钢筋混凝土的表现,后者主要讲求钢和玻璃结构在形式上的精美。 1955年,建筑师斯东主持设计

24、了美国在新德里的大使馆,是一个具有典雅主义风格的作品。美国在新德里的大使馆4典雅主义倾向美国在新德里的大使馆5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简称重技派,这种建筑倾向主要活跃在六七十年代的欧美,在建筑表现上坚持采用新技术,并在建筑美学上力求表现现代结构、现代设备等现代科技成果。代表作品首推1976年由第三代建筑师皮阿诺和罗杰斯设计的巴黎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巴黎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5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巴黎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1979年建成的柏林国际会议中心也是一个以技术美学思想为构思的著名建筑物。体现了20世纪未来派的建筑主张和技术美学思想。该建筑的设计者为建筑师阿

25、尔弗舒勒和U舒勒维持。丹下健三设计的山梨文化会馆就是一座以新型的工业技术革命为持征的建筑。德国柏林的国际会议中心日本山梨文化会馆1979年建成的柏林国际会议中心也是一个以技术美学思想为构思6建筑的民族化与人情化倾向战后讲究民族化、人情化的倾向,多是指建筑功能灵活,使用方便,空间处理自由活泼,使人感到空间不仅是简单地流动,而是在不断的延伸、变化的建筑风格。讲究建筑民族化与人性化倾向,主要以北欧为活动中心。芬兰的现代建筑大师阿尔瓦阿尔托设计的珊纳特赛罗市政中心、美国麻省理学院学生宿舍“贝克大楼”,是人情化与民族化建筑设计风格的最好体现。珊纳特赛罗市政中心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贝克大楼6建筑的民族化与人情

26、化倾向珊纳特赛罗市政中心美国麻省理工学7追求个性及象征性的倾向追求个性及象征性倾向的建筑师,往往对千篇一律的现代建筑风格感到厌烦,喜欢设计自己喜欢的东西,所以在建筑形式上多是干变万化,力求和别人的建筑有所区别。在运用几何形构图中,美籍华裔第二代现代建筑大师贝聿铭所设计的美国华盛顿的国家美术馆东馆1978年完成,便是一个杰出的代表作品。将平面设计成由两个三角形一个等边三角形(美术展览馆部分)和一个直角三角形(视感艺术高级研究中心)组成,两个部分既有联系,作到了整体统一,突出建筑的个性,又与环境相结合。7追求个性及象征性的倾向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美术馆的另一经典之处在于屋顶结构

27、是以三棱锥体焊接的钢与玻璃顶棚,阳光透过顶棚洒满大厅之中,与光洁的大理石墙面相互辉映,变幻多端,光彩夺目。所以,又有人称之为“光亮派”建筑。贝聿铭的另一个作品中更能看到“光亮派”建筑的艺术魅力。即1988年建成的巴黎卢浮官扩建工程。扩建部分的入口放在卢浮宫的主要庭院的中央,这个入口设计成一个边长35m、高216m的玻璃金字塔。金字塔的体形简单突出,而全玻璃的墙体清明透亮,没有沉重拥塞之感。美术馆的另一经典之处在于屋顶结构是以三棱锥体焊接的钢与玻璃顶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反映追求个性及象征性的倾向的作品,还有1973年建成的由丹麦建筑师思伍重设计的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整个建筑设计在

28、一个特大干台上,对于歌剧院、音乐厅、餐厅三个不同功能空间,采用了三组形式相似而方向相反的钢筋混凝土尖拱形,突出于大平台之上。整个建筑远眺恰似一叶帆舟鼓风而驰,具有强烈的动态感。这种采用象征主义手法进行的设计突出了建筑的个性,表现了建筑的特征,整个建筑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很有特点,现已成为悉尼市的标志性建筑物。反映追求个性及象征性的倾向的作品,还有1973年建成的由丹麦 悉尼歌剧院 悉尼歌剧院11.2.2 晚期现代主义二战后各种建筑倾向虽然很多,但它们都可以追溯到现代建筑这一根源上。因为它们都共同地讲究建筑的时代性,采用新技术,重视建筑的空间设计等。所不同的是每个建筑作品的侧重点不同,追求的风格不尽一致所以表现出了多种风格的倾向。查尔斯詹克斯认为:“晚期现代主义者在很大程度上将先驱们的理论和风格推向极端,由此创立了一种精巧复杂或做作的现代主义。”按詹克斯的晚期现代主义理论,日本的建筑师矶崎新和荷兰建筑师兹贝加的作品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