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故都的》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上册_第1页
【新教材】《故都的》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上册_第2页
【新教材】《故都的》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上册_第3页
【新教材】《故都的》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上册_第4页
【新教材】《故都的》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故都的秋 郁达夫现代经典散文赏读 故都的秋 现代经典散文赏读 郁达夫(1896-1945)字达夫,浙江人。1913年赴日本留学,1921与郭沫若、成仿吾等人成立新文学团体创造社。 1928年加入太阳社,并在鲁迅支持下,主编大众文艺。1930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1942年,日军进逼新加坡,与胡愈之、王任叔等人撤退至苏门答腊的巴爷公务,化名赵廉。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日军宪兵杀害。 代表作品有: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小说集沉沦 、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散文故都的秋。 夏衍先生曾说“达夫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爱国是他毕生的精神支柱。”【了解作者】 郁达夫(1896-1945)字达夫,浙

2、江人。 不同文人眼中“秋”的色彩 独立寒秋,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类霜天竞自由。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萧瑟悲凉 生机勃发 可见秋的色彩不同与感受不同在于人的不同心境! 不同文人眼中“秋”的色彩 独立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旧中国,战乱连年,民生凋敝,连读书人也衣食无所安,居无定所。为了谋生,1934年郁达夫 经青岛辗转千里,又回到了故都北平。多年来颠沛流离 的生活,以及饱受人生愁苦与哀痛,使得郁达夫对眼前

3、的“故都的秋”感受很特别,因而写下此文。 阅读课文第1段,说说郁达夫心中对“故都的秋”有怎样的一种独特的感受? “ 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故都的秋-清、静、悲凉【创作背景】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旧中国,战乱连年,民生凋 阅读课文3-9段, 思考:本文描绘了哪几幅故都秋景的画面,试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秋晨图 (3段)秋槐图(4段)秋蝉图(5段)秋雨图(6-8段)秋果图(9段)故都的 阅读课文3-9段, 3.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座,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花似

4、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1 秋晨院景【细读感悟】 3.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座,你也能看得到1 秋晨院景视觉: 看得到碧绿的天色听觉: 听得到驯鸽的飞声心境: 细数着漏下来的日光 静对着牵牛花的蓝朵感受: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心的悲凉 境的清、静【解读本段写景的艺术】秋景的特点:1 秋晨院景视觉:心的悲凉 境的清、静【解读本段写景的 4.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

5、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觉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2 秋槐落蕊【细读感悟】 4.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2 秋槐落蕊【解读本段写景的艺术】视觉: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触觉: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觉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感受: 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景的 清、静)(心的 悲凉)2 秋槐落蕊【解

6、读本段写景的艺术】视觉:(景的 清、静)( 5.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象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3 秋蝉残鸣【细读感悟】 衬托北国之秋的衰弱的残声啼唱、嘶叫家里的家虫悲凉 特产 入耳 熟悉景物特点 5.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 4 秋雨话凉 6.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青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著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曲都市闲人,咬着烟管

7、,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的说: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可不是么?一层秋雨一层凉了!”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象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细读感悟】 4 秋雨话凉 6.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 【解读】 一般来说,都市生活的节奏是紧张的,身在都市而“闲”的人,就显出了一种情调。一场秋雨它触动了人们内心隐秘的伤痛:天气转凉,一年将近,人到中年,光阴几何,尘满面,鬓如霜,一切还在飘零之中。字里行间透出的那种沧桑,那种凄凉,那种无奈,都在秋风秋雨、凉意萧疏的氛围中。【思考】秋雨

8、图中,为何要写都市闲人的对话?秋雨闲人侧重突出秋雨带给人们心中的秋之悲凉。下得奇、有味、更像样。着重描写人们的“穿着、神态,语调” 【解读】 一般来说,都市生活的节奏是紧张的,身在都 9.北方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象橄榄又象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尘沙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Days。 5 秋果奇景【细读感悟】秋枣淡绿

9、微黄颜色时:秋的全盛时期;北国清秋佳日;最好也没有的GoldenDays。作者的感受: 9.北方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3-9段学习小结】 郁达夫笔下,“故都的秋”在哪里?在秋晨的每一处 ;在秋槐的每一朵 ;在秋蝉的每一声 ;在秋雨的每一个 ;在那故都闲人充满了京腔的 ;也在秋枣的每一丝 。心中有秋,笔下才有秋。院景内落蕊里残鸣中雨点中互答声里微黄里 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3-9段学习小结】在秋晨的每一处 读课文第1、2段,思考: 在郁达夫眼里北国之秋和南国之秋各有怎样的特点?面对两种不同的秋色,作者的感觉如何?北国的秋南国的秋 清、静、悲凉 (想饱

10、尝一尝) 慢、润、淡 (看不饱、尝不透、 赏玩不到十足 )意在表明:更眷恋故都的秋。对比读课文第1、2段,思考:北国的秋南国的秋 清、静、悲凉 (想 阅读最后两段思考:这两段写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概括】这两段主要写南国之秋的色味比不上北国之秋,直抒作者对故都之秋的无比眷恋之情。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象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者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阅读最后两段思考

11、:这两段写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黄酒稀饭鲈鱼黄犬(酒味不够)(稠度不够)(鲜味不足)(个头不足) (喻体)白干馍馍大蟹骆驼(酒烈劲足,如秋之内蕴)(经饿耐饥,如秋之隽永)(味鲜可口,得秋之爽气)(体大耐足,有秋之阔远)南国的秋北国的秋(本体)(喻体)照应前文: “看不饱、尝不透、 赏玩不到十足。”点明主旨: 对故都之秋的无比热爱和眷恋之情。 【思考】:作者认为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最大的区别在哪个方面?文中的比喻又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对比的?黄酒(酒味不够) (喻体)白干(酒烈劲足,如秋之内蕴)南国的秋晨院景秋槐落蕊秋蝉残鸣闲话秋雨胜日秋果景情对故都的秋: 神往眷恋之情对人生际遇: 忧思落寞之

12、感形神 清 静 悲凉 故都的秋打上郁达夫主观情感色彩的散文故都的秋结合点秋晨院景景情对故都的秋:形神 清 静 悲凉打上郁达夫主观情感廿四桥的明月南 国 之 秋特 异 的 地 方廿四桥的明月南 国 之 秋特 异 的 地 方钱塘江的秋潮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荔枝湾的残荷1.体会本课切中要害、深入浅出的说理特点,学习这篇文章的表达方式,品味本文的语言特点。找出文中典型的语句,归纳其特点,尝试从表达目的、听众的感受角度品评其表达效果。阅读时,还要注意思考,理解这篇文章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2.只有懂得舍与得,才不会被利禄牵扯而过度奔波劳累;一个人只要能够自得其乐,即使有所失也不

13、会为此不快乐;一个人只要拥有高深的道德修养,即使没有官位也能内心平静轻松。3.文本中不断提到“大自然”,在充满了诗情画意的大自然面前,在可爱温顺的小动物面前,素芭没有任何交流的障碍,她甚至能比常人更为轻易地表达自己。4.作者用了几乎两章的篇幅,把素芭放置到比社会环境温暖得多的自然环境中,在这里,素芭不仅是美好的,还有着无言的快乐。侧面的烘托让素芭的形象更为动人。5.反面的衬托同样是塑造素芭形象的一个手段。素芭身边的人们可以用话语交流,他们是一群极为普通的劳作者,包括帕勒达帕,可是他们对素芭的表现却显得极为冷漠和麻木。6.素芭在他们身上看不到关心,找不到温暖。在小说的第五章,父母打算用欺骗的手段把素芭嫁到加尔各答,而且“没有作任何安慰”。7.整个事件的过程中,素芭只有独自流泪伤心,得不到任何关心,唯一的所谓的好友帕勒达帕只是专心致志地钓鱼,丝毫没有离愁别绪,反倒是漫不经心地证实了这个噩耗,给了素芭更大的打击。8. 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