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档编码 : CL6P3E8W4R9 HQ6D8Y9E7F10 ZJ4I10B4R10T12022 年考研政治马哲基础学问复习提纲(精华版) 一,唯物论( 2 个核心, 2 大原理) 2 个核心:物质,意识 2 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二,辩证法( 2 个核心, 3 大规律, 4 对范畴) 2 个核心:联系,进展 3 大规律:质变量变律,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律 4 对范畴:现象与本质,必定与偶然,缘由与结果,可能与现实 三,熟识论( 3 个核心, 3 大规律) 3 个核心:实践,熟识,真理 3 大规律:实践与熟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熟识进展律,真理进
2、展律 四,历史观( 2 个核心, 2 大规律) 2 个核心:社会,人 2 大规律:社会进展律,社会进展与人的进展规律 = = 一,唯物论( 2 个核心, 2 大原理) 2 个核心:物质,意识 物质(客观实在性)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是对 的唯特别性是客观实在性; 意识(反映性) 一切可感知的事物 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它 1,(起源)意识与人脑: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第 1 页,共 36 页2,(本质)意识与客观存在: (近似,能动,原形) 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能动的反映;任何意识都是客观存 在的反映,都能从客观实在找到原形,也即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 (内
3、容与形式) 意识的 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 ;意识表达了客观内容和主观 形式的统一; 2 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多样性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 性;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物质统一性;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意识对物质的依靠性原理,意识能动性原理) 1,意识对物质的依靠性原理, 即物质第一性, 意识其次性, 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的原理; 2,意识的能动作用,亦称为主观能动性,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指导实践,通过实 践改造世界的才能
4、和活动,是人之所以区分于物的特点; 详细 3 表现: 熟识世界;指导实践,转变世界;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把握和 调剂; 二,辩证法( 2 个核心, 3 大规律, 4 对范畴) 2 个核心:联系,进展 联系(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1,(内部要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 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 2,(客观性)联系是客观的,凡真实的联系都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人们可以从事物 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 但决不能用臆想的联系代替真实的联系,否就将陷入诡辩论 ; 3,(普遍性)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内部和外部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世界是相互 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
5、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环节并通过它表达出联系的普 第 2 页,共 36 页遍性; 4,(多样性)联系在 内容上和形式上 是多种多样的; PS:联系的普遍性造成了物质世界普遍地以系统的形状存在; 引申概念:系统(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 a,(整体性)系统具有其部分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整体特性; b,(结构性)系统的性质不仅取决于构成系统的各要素的性质,更取决于这些要素的 组成方式; 进展(永恒性,普遍性) 1,(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本质)是创新; 2,(永恒性,普遍性)过程论 5 要点: a,世界上没有永恒存在的事物; b,一切事物 都是运动,变化,进展的; c,
6、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进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 d,一切事物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事物的集合体; e,因此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而不是详细 3 大规律:质变量变律,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律 质变量变律(区分与联系转化与渗透) 1,质,量,度 a,质是一事物 成为它自身并区分于他事物 的规定性;质和事物存在是直接同一的; b,量是事物存在和进展的 规模,程度,速度 以及它的 构成成分在空间的排列组合 等可 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量和事物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 c,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 范畴,幅度和限度 ;要把握适度原就; 2,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a,区分:量变是事物 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7、,表达了事物的连续性 ;质变是事物由 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性); 是连续性的中断(即非连续 第 3 页,共 36 页量变一般不显著,速度缓慢,质变就变化显著,快速;事物变化是否超越量变的 范畴是区重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量变和质变的区分具有相对性; b,联系:相互转化和相互渗透 相互转化: 量变向质变转化,量变是质变的必要预备,质变是量变的必定结果; 质变向量变转化,质变表达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 相互渗透: 量变中渗透质变,即在总的量变过程中包含部分质变; 质变中渗透量变,即在质变中包含新质在量上的扩张; 3,事物的进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
8、由部分质变到根本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 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相互交替,以至无穷; 否定之否定(辩证否定观,否定之否定) 1,辩证否定观 a,任何事物都包含确定和否定两种因素: 确定是事物中保持其存在的因素,否定是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因素 ; b,确定和否定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c,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内在冲突引起的客观的自我否定 一,即 扬弃 ; 2,否定之否定 :它是进展和联系环节的辩证统 辩证的否定是经受两次否定,三个阶段的有规律的过程,即 “确定 否定否定之 否定 ”的过程; 事物的这种否定之否定过程,从内容上看:是自己进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 程; 从形
9、式上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对立统一律(冲突规律) (同一与斗争,内因与外因,普遍与特别,两点与重点) 第 4 页,共 36 页1,冲突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 斗争性是指冲突双方之间 相互分别,相互排斥 的性质和趋势,同一性是指冲突双方之 间相互联系,相互吸引 的性质和趋势;冲突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相互联结,相互制约 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 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 ;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 一性而存在,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 2,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冲突推动事物的进展,说明事物进展的根本缘由不在事物的外部,而在事物内部 的冲突性; 内因是事物进展的根本缘由,是变化的依
10、据; 外因是事物进展的其次位的缘由,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3,冲突的普遍性和特别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a,冲突的普遍性和特别性的关系即共性和个性, 它们既有区分,又有联系; 一般和个别, 确定和相对的关系, b,区分:普遍(一般)只大致包括特别(个别)的一部分,一方面或本质; 任何个别 都不能完全被包括在一般之中 ; c,联系: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任何个别都是一般,都具有一 般的本质或属性;任何事物都是普遍和特别的统一;普遍和特别的区分是相对的,在 确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4,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辩证关系原理 a, 两点论就是要同时看到主要冲突和非主要冲突,冲突的
11、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 以及主次之间的辩证关系,不能只看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 ; b,重点论就是在看到两个方面的同时,必需分清主次,抓住主要冲突和冲突的主要方 面; 第 5 页,共 36 页c,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坚持重点论反对均衡论 以两点论为前提;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统一的; ;坚持两点论中的重点论,重点论 4 对范畴:现象与本质,必定与偶然,缘由与结果,可能与现实(辩证关系) 现象与本质 1,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 2,区分与对立: 外部表现与内在联系 之间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 a,本质是 事物的根本性质和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现象是 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 特点 ; b,现象中有真象
12、和假象 ;真象是从正面表现本质的现象, 假象是从反面歪曲表现事物 本质的现象,不能把它同标志主观反映范畴的错觉混为一谈 ; c,现象和本质的区分与对立详细表现为: 现象是个别的,片面的;本质是同类现象的共性; 现象是多变的,易逝的;本质是相对稳固的; 现象表现于外,是表面的,可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 本质深藏于内,是深刻的,靠理性思维才能把握; 现象是丰富多样的,本质是单纯的; 3,辩证统一: 本质是现象的依据,预备现象,总要通过现象来表现;现象总是表现着本质,没有不 表现本质的现象:一切事物都是现象和本质的辩证统一; 必定与偶然 1,必定性和 偶然性 是揭示事物产生,进展,灭亡不同趋势的一对范
13、畴; 2,区分与对立: a,必定性是指在事物进展中确定如此的趋势; 偶然性 是事物进展中并非必定发生的,不确定的趋势; b,必定性是由事物内部的根本冲突预备的; 偶然性 是由非根本冲突预备的; c,必定性对事物的进展起预备作用,它预备事物的进展方向; 偶然性 就对事物的进展起影响作用,它加速或延缓事物的进展; 第 6 页,共 36 页3,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 a,相互依存:必定性存在于 偶然性 之中,并通过大量的 偶然性 表现出来; b,偶然性 确定 与必定性 相互联系而存在, 偶然性 背后隐匿着必定性, 偶然性 是必定性 的表现形式和补充, 偶然性为必定性的进开放创道路 ; c,在确定条件下
14、,两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缘由与结果 1,缘由和结果是揭示事物的 前后相继,彼此制约 关系的一对范畴; 2,关系特点:因果联系有时间次序的联系, 相继现象都存在因果关系; 总是缘由在前结果在后 ,但并非任何前后 3,辨证关系: (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转化) a,相互依存: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没有无因之果和无果之因; b,相互作用: 缘由引起结果,结果又反作用于缘由,使结果转化为缘由,缘由就转化 为结果 ; c,相互转化:缘由和结果的区分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在特定的因果链条中,原 因和结果的区分是确定的,不能例由于果或倒果为因;在不断进展的因果链条中,两 者的区分又是不确定的, 即在
15、确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也就是 “缘由和结果常常交换位置 ”; 4,因果联系具有客观普遍性和复杂性; PS:否认因果关系的客观性非预备论; 可能与现实 注:唯心主义非预备论否认因果联系; 1,可能性和现实性是揭示事物的 过去,现在和将来 的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 2,相互对立: a,现实性是指包含内在依据的,合乎必定性的存在,是客观事物和现象种种联系的综 合; b,可能性是指 包含在现实事物中,预示着事物进展前途的各种趋势 ; 3,可能性的复杂性及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相互依存和转化 a,把握可能性这一范畴,要留意区分:可能和现实;可能和不行能; 现实的可能 和抽象的可能 (非现实的可能)看依据和条件是
16、否充分,前是后 非; 第 7 页,共 36 页多种可能性(特别是两种相反的可能) ;性的量(即概率的大小) ; b,立足现实,熟识可能性的复杂性, 制造条件使事物的可能性成为现实 ; 三,熟识论( 3 个核心, 3 大规律) 3 个核心:实践,熟识,真理 实践(物质性,直接现实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1,(主观见之于客观) 实践是人类特有的 “主观见之于客观 ”的一切活动 ,特别是 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 动; 2,基本特点: a,(物质性)唯物主义实践观与唯心主义实践观的区分; b,(直接现实性)实践与熟识的区分; c,(主观能动性)人的实践活动与生物消极适应活动的区分; d,(社会历
17、史性) 实践是人和社会的存在方式 ; 3,基本形式: 物质生产实践;社会关系实践(或说社会交往实践) ;科学试验及精神 生产实践 ; 熟识(反映论,能动性,制造性) 1,(能动的反映论)熟识是 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 a,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原就,认为熟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揭示出人的熟识所具有的能动性和制造性的特点; c,强调能动性和反映性在实践基础上的统一,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 而实现的; 2,(能动性)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就是主体 猎取并加工,处理客体信息 的过程, 需要 发挥人的信息挑选机制和信息重构机制的作用 ; 第 8 页,共 36 页3,(制造性)
18、 人的熟识不仅仅是客观事物的 “摹本 ”,并且为改造客观事物供应 “蓝图 ”; 真理(客观性,详细性) 1,(真理和谬误相伴而生,既有原就区分,又相互包含和转化) 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 ; 2,(客观性) a,真理中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 b,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3,(详细性)真理的详细性是指真理是在确定 时间,地点,条件 下主观对客观的符合, 它要受条件的制约,并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离开详细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真理就 是抽象的,无意义的; 3 大规律:实践与熟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熟识进展律,真理进展律 实践与熟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预备熟识
19、,熟识指导实践) 1,实践是熟识的基础, 它对熟识具有预备作用, 详细表现在: 实践是熟识的 源泉 , 实践是熟识进展的 动力,实践是检验熟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根本 标准 ,实践是熟识的 最终 目的 ; 2,熟识对于实践也有庞大的反作用:实践作为 主观见之于客观 的活动, 本身就包含 认 识的因素 ,需要以正确的熟识作 先导;熟识活动及其成果具有 相对独立性 ,遵循其特 有的规律;熟识能够反过来 指导 实践; 3,熟识反作用于实践有两种情形: a,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会促进实践; b,错误的理论指导实践会阻碍或破坏实践; 熟识进展律(熟识进展是从感性到理性,反复与无限的过程) 感性熟识和理性熟识的
20、辩证关系(相互区分,相互依靠) 1,相互区分: 第 9 页,共 36 页a,感性熟识是熟识的低级阶段;理性熟识是熟识的高级阶段; b,感性熟识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而产生的对事物 表象的熟识 ; 理性熟识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抽象和概括对事物 c,感性熟识通过 感觉,知觉,表象 三种形式反映; 本质及规律的熟识 ; 理性熟识就通过 概念,判定,推理 三种形式来反映; d,感性熟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熟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2,相互依靠: a,理性熟识依靠于感性熟识;感性熟识是熟识活动的起点; b,感性熟识有待于进展到理性熟识,这是熟识的任务; c,感性熟识和理性熟识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
21、; d,感性熟识和理性熟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3,割裂感性熟识和理性熟识的辩证关系会导致唯理论或体会论的错误; PS1: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 1,熟识过程主要是理性思维的过程,同时又包含非理性因素的参加 ; 2,理性因素是指人的理性直观,理性思维等才能,它在熟识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 3,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念,信仰,习惯,本能等, 以非规律形式显现的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也属于非理性因素 ; 非理性因素对人的熟识活动的 发动与停止 ,对主体熟识才能的 发挥与抑制 起着重 要的把握和调剂的作用; 4,非理性因素对理性因素起着 动力调控的作用 ,同时又要
22、 受人的理性因素的预备与制 约; PS2:直接体会与间接体会 1,体会属于感性熟识范畴; 2,直接体会和间接体会归根究竟都源于实践; 3,直接体会与间接体会是 “源”与 “流 ”的关系 ; 4,直接体会与间接体会都是人类学问的来源;直接体会是一切学问的最终来源; (熟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与(熟识和实践的详细的历史的统一) 第 10 页,共 36 页1,由于 客观事物本身的 复杂性 及进展过程的 无限性 ,人对事物的熟识要受到 主观和客 观条件的限制 ,特别是 受到详细的实践水平的限制 ,因此,熟识的进展要经过 “实践, 熟识,再实践,再熟识 ”的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过程;就某个详细事物而言,人
23、们对 它的正确熟识,往往要经过由实践到熟识,由熟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就对于过程的推移而言,人们的熟识又是一个无限进展的过程 3,熟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预备了主观和客观,熟识和实践的统一是详细的和历史 的;也就是说,人们的熟识和客观过程的符合是确定的详细历史条件下的符合,是在 社会实践进展的确定的详细历史阶段上的符合; PS3: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 1,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 反对割裂二者统一的 “左 ”和右的错误 ; 2,理论创新是实践创新的先导,实践创新是理论创新的基础,两者相互依靠,相互促 进; 真理进展律(真理进展过程中,真理与实践标准的确定与相对) 确定真理与相对
24、真理的辩证关系(相互区分,相互渗透,相互联结) 1,相互区分: a,任何确定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这是无条件的,确定的; 都具有不依靠于人的 客观内容 , 人的熟识按其 本性能够正确熟识无限进展的客观世界,也是无条件的,确定的; b,相对真理是指人们在 确定条件下 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熟识是 有限 的,即真理 是有条件的; 从熟识的广度和深度来看任何真理都是确定范畴确定程度上近似的反映 ;真理有 待扩展和深化 ; 2,相互渗透:任何相对真理中都包含着确定真理的部分;很多相对真理的综合构成绝 对真理; 3,相互联结:真理是由相对走向确定的永无止境的进展过程, 任何真理熟识都
25、是由相 对真理向确定真理转化中的一个环节 ; 第 11 页,共 36 页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相对性(辩证统一) 1,实践标准的确定性: (唯独,实践) a,检验熟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独标准只能是实践,这是无条件的,确定的; b,实践对一切熟识最终都能做出检验,没有实践检验不了的熟识 ; 2,实践标准的相对性: (详细,过程) a,任何实践都是详细的,都受确定历史条件的限制; b,实践对熟识的检验不是一劳永逸的,是一个过程; c,因此,确定历史阶段的实践对熟识真理的检验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四,历史观( 2 个核心, 2 大规律) 2 个核心:社会,人 社会(物质要素,基础,本质,结构) (物质要
26、素) 地理环境,人口和生产方式 是构成社会运动的基本的物质要素,这些要 素的总和构成了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 PS1:社会与自然(可连续,和谐) 1,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在社会进展中的作用: a,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进展的自然前提和必要条件; b,对人类社会的进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c,疼惜生态平稳,自觉把握人口增长,实施可连续进展战略; 2,努力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和谐进展: a,社会进展是一个人类与自然和谐进展的过程; b,社会进展是 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 的统一; c,将进展科技和生产力与疼惜生态环境有机地统一起来; d,将人类生活的内在尺度和生态环境规律的外在尺度有机的结合起来; 第
27、 12 页,共 36 页(基础)社会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进展的基础; (本质)如何懂得社会的本质,这是历史观的核心问题; 马克思说: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 (结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观念结构 1,经济结构:基础性的结构;预备社会的政治结构,观念结构;指与生产力进展的一 定阶段相适应的 生产关系的总和 ; 经济结构所反映的内容是生产关系,经济关系,表现为确定的社会经济制度; 2,政治结构:亦称政治上层建筑,由两部分构成:政治法律 制度 ;政治法律 设施 ; (注:国家政权是核心 ) 3,观念结构:又称思想(或观念)的上层建筑,由各种意识形状组成的有机系统,包 括政
28、治法律 思想 ,道德观念,宗教观点,艺术思想和哲学等社会意识形式及其联结方 式; 人(本质,价值,自由) (本质)(唯物史观与资产阶级 “人性论 ”的比较) 1,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本质是人的社会性 ;资产阶级 “人性论 ”生物属性; 2,人的本质最主要的是 生产关系 ;资产阶级 “人性论 ”抽象的共性; 3,人的本质是 详细的,历史的 ;资产阶级 “人性论 ”永恒不变的人性; 4,在阶级社会,人的社会性主要表现为 论 ”; 阶级性 ;资产阶级 “人性论 ”超阶级的 “人性 (价值)(唯物史观强调人的社会价值是第一位的) 1,人的价值在社会关系中存在 ; 2,人的价
29、值包括两方面内容:个人对社会的责任;社会对个人的敬重和中意 ; 3,人的价值关系就是个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 ; PS2:真理与价值 1,真理是人对客观规律的正确熟识,只有正确的熟识,才符合人的利益 ; 第 13 页,共 36 页2,价值表达的是客观事物对作为熟识主体的人的意义 熟识客观事物的规律; 3,熟识真理和实现价值对社会都是重要的; ,是一种主体尺度,它推动人去 熟识真理是实现价值的前提和基础;实现价值是熟识真理的动力和归宿 ; (自由)(自由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状态,人的自由的真正实现就是人类的解放) PS3:自由与必定 1,自由和必定是对立的统一 2,必定是事物进展确定如此的规
30、律性;自由是对必定的正确熟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3,自由在于熟识和把握必定并利用必定来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4,自由是详细的,历史的,没有确定的自由 两大规律:社会进展律,社会进展与人的进展律 社会进展律(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社会基本冲突是社会进展的 根本动力) 生产关系确定要适合生产力进展状况规律(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 生产力预备生产关系,生产力状况预备生产关系的性质和进展;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生产关系是否符 合生产力的状况; 上层建筑确定要适合经济基础进展状况规律(重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31、) 1,经济基础预备上层建筑,预备它的产生,性质,变化和进展方向;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庞大的反作用: a,上层建筑必需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自发去服务) b,上层建筑利用政权力气和思想影响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进展,同不利 于自身经济基础的旧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作斗争 ;(主动来干预) c,上层建筑对自身经济基础是起促进作用,仍是阻碍作用,主要看它是否适合自身经 济基础的要求 ;(匹配是关键) 3,上层建筑对生产力乃至整个社会进展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 质; 服务于先进生产关系时促进生产力及社会进展 PS4: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 ,反之阻碍; 1,社会存在主要
32、是指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主要指 生产方式 ; 社会意识是精神生活,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主要是对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 社会意识包括社会的人的一切意识要素和观念形状; 2,社会存在预备社会意识,预备其内容,形式和产生,进展;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进展起促进作用,反 之阻碍; 社会进展与人的进展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制造者) 1,生产方式是社会进展的预备力气,生产力是最终预备力气,而 人民群众是生产力的 表达者 ; 2,人民群众是社会 物质财宝和精神财宝的制造者 ; 3,人民群众是 社会变革的预备力气 ,是推动社会历史由低级向高级进展
33、的预备力气; 4,人民群众的历史制造作用受社会经济,政治,精神等条件的制约;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抛弃了 黑格尔 的 唯心主义体系,批判地吸取了他的辩证法;抛弃了 费尔巴哈 哲学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史 观,批判地继承了他的唯物主义;在新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以三大发觉(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进化论)为代表的自然科学 第 15 页,共 36 页新成就,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的物质统一性和进展的辩证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奠定了自然科学基石;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 实践为基础的 科学性和革命性 相统一 的哲学; 科学性是革命性
34、的必要前提和保证,革命性就是科学性的必定结论和归宿; 实践性 是马克思主义区分于旧哲学的 最重要最显著 的特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哲学的使命应当是改造世界 ; 阶级性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又一显著特点; 方法论是人们观看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根本方法;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世界观预备方法论,方法论表达世界观;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连续的,进展的,全面的和冲突的; 形而上学认为世界是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和无冲突的; 人类的 一切活动 无非包括 熟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两个基本方面,这两个方面实质上都 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正确的熟识步骤是:物感觉精神(意识)或思维 唯心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
35、人们对客观世界的熟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受到生产力进展水公平各种因素的 影响; 唯物主义的熟识根源是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熟识和实践相统一; 唯心主义的熟识根源是 主观和客观相分别 ,熟识和实践相分别 ; 人的熟识是一个特别复杂, 布满冲突的过程, 假如把其中的 某一片断 如感觉或概念 加以 夸大 ,使之变成第一性的东西,就会导致唯心主义; 第 16 页,共 36 页唯物主义有其社会阶级根源; 在阶级社会中,哲学的党性表现为阶级性 ;进步的 阶级由于其利益同社会进展趋势具有确定程度的一样性,所以能够照实地反映客观事物 的原先面貌,从而坚持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也有其社会阶级根源; 反动的剥削阶级由
36、于其利益与社会进展规律相矛 盾,所以就要歪曲客观事物的原先面貌,从而坚持唯心主义; “意识转化为物质”是需要条件的,这一条件就是正确的意识指导实践在改造世界 中获得胜利 ; 假如把“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修改为“意识必定转化为物质” ,那就不再是正确的 命题了; 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 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与进展的条件; 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懂得事物的多样性,把不同的事物加以区分; 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懂得确定运动,相对静止是确定运动的参照系; 坚持确定运动和相对静止相统一,必需反对两种错误的观点: 否认确定运动, 把相对静止夸大成确定静止的观点, 这是形而上学的确定静止论; 夸大确定运动,否认
37、相对静止的观点,这种观点会导致相对主义 诡辩论和不行知 论; 注:运动形式的低级到高级演进: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社 会运动 实践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具有辩证性; 主体改造客体;改造客体的主体由此得以优化,而优化了的主体能够更好地改 造客体; 实践的特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直接现实性(把正确的熟识变成直接 的现实); 世界统一于物质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这也是完全唯物主 第 17 页,共 36 页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辩证唯物主义仍认为,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运动和进展的布满联 系的统一;在这种统一中, 事物自己进展自己 ,事物的产生,存在和进展,只能用物质 自身加以
38、说明; 所谓从实际动身,是指依据事物的原先面貌去熟识事物,在改造世界中坚持实事求 是; 所谓实事求是,是指找出事物进展规律,按规律办事; 意识如何产生:无机物低等生命的刺激感应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的意识 劳动在意识产生过程中起预备作用,劳动制造了语言,劳动和语言一起丰富了人的 意识; 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 和人们进行思想沟通的媒介;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科学技术 的进展,仍显现了人工语言; 人工语言并没有转变语言的本质与作用,它仍是意识的物 质外壳 ; 从生理基础上说: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在 熟识世界 过程中,意识不仅可以反映事物的现象,也可用抽象思维反
39、映本质和 规律; 在 改造世界 的过程中,意识具有指导性; 意识能 反作用于主体 ,影响人的 生理过程 ; 唯心主义夸大了意识的能动性;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就否认意识的能动性,把意识看 成是消极和被动的;庸俗唯物主义表面上唯物,它把意识也说成了物质,认为意识是大 脑的分泌物(那么照这么说大思想家就是大分泌物) ,它取消了物质和意识的对立; 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缘由: 在熟识世界时,由于 规律隐匿在事物的内部 ,我们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透 过现象熟识,把握事物的规律; 第 18 页,共 36 页在改造世界时,我们应当发挥主观能动性,依据实践目的的需要 转变规律赖以起 作用的条件 ,从而限制和防
40、止规律的有害作用,利用其有利作用; 现象和本质存在着对立,这使科学争辩成为必要;现象和本质存在着统一,这使科 学争辩成为可能; 假象对争辩本质也有作用,但前提是知道它是假象,不能误以为真相; 假象也反映本质,假象不等于幻觉,不等于错误 ; 错误是人歪曲客体,主观歪曲客体;假象(客观范畴)是事物自己歪曲自己; 现实性是指包含内在依据的,合乎必定性的存在,是客观事物和现象种种联系的综 合; 可能性是指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的,预示着事物进展前途的种种趋势,是潜在的尚 未实现的东西; 在改造世界的时候,我们不能把可能性误做不行能性;否就,我们会舍弃必要的 努力,使有可能变成现实的东西没有变成现实; 在改
41、造世界的时候,我们也不能把不行能性误做可能性,否就我们会徒费劲气, 劳而无功; 现实的可能性是指在现实中有充分的依据和必要条件,因而在确定阶段上可以实现 的可能性; 抽象的可能性是指在现实中虽有确定依据,但依据尚未开放,必要条件尚不具备, 因而只在以后的进展阶段上才可以实现的可能性; 不能 把现实的可能性误做抽象的可能性 ;否就,我们就会把今日能够实现的任务 推给将来,这是一种右的错误; 不能 把抽象的可能性误做现实的可能性 ;否就,我们就会把将来能够实现的任务 将就放到现在来做,这是一种“左”的错误; 唯物主义 预备论承认因果联系 ,唯心主义 非预备论否认因果联系 ;目的论就把因果 联系神奇
42、化 ,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的联系和进展,都是为了实现某种预先支配好的某 第 19 页,共 36 页种目的的结果; 缘由和结果在确定条件下 相互转化 ;有两种情形: 同一现象,相对于它所引起的现象而言,是缘由,相对于引起它的现象而言就转 化成了结果 ; 缘由和结果可以相互作用,不仅缘由可以作用于结果,而且结果也可以反作用于 缘由; 必定性是由事物内部的根本冲突预备的,偶然性是由事物内部的非本质冲突或外部 冲突造成的 ; 必定性 预备了事物进展的前途和方向 ,偶然性对事物进展进程起 加速或延缓 的作用; 必定性和偶然性在确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在确定条件下为必定的东西,在另外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偶
43、然;在确定条件下为偶 然的东西,在另外的条件下也可以转化为必定;比如说人死亡是必定的,但是哪天死却 是偶然的; 把握了必定我们就获得了行动的自由,使熟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建立在 自觉而不是盲 目的基础上;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三条: 对立统一规律 (又叫冲突规律),它揭示了事物发 展的 源泉和动力 ;质量互变规律 ,它揭示了事物进展的 状态 ;否定之否定规律 ,它 揭示了事物进展的 趋势和道路 ; 联系是 事物之间及事物诸要素之间 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 世界的普遍联系归根结底取决于冲突双方(即对立统一) ; 是否承认冲突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根本对立 的焦点; 冲突是反映 事物内部诸
44、要素或事物之间 既对立又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斗争性 :冲突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不能懂得为不需要任何条件,而是在任何条件下 都会有斗争; 同一性 :冲突双方相反相成(即冲突双方相互依存,一方存在以另一方存在为条 件); 冲突双方相互贯穿,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由于相互渗透,所以能够相互转化) ; 第 20 页,共 36 页冲突的同一性是相对的,这是指它的条件性;只有具备了确定的条件,冲突双方才 能相互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一旦这些条件发生了变化,旧的统一体就会破裂; 同一必需包含斗争,斗争总是寓于同一性之中,冲突双方相互依存,使每一方在相互统 一中得以存在和进展; 辩证法的冲突双方转化是有条件
45、的向对立面转化; 冲突的普遍性和特别性,共性和个性,相对和确定的关系问题,是冲突问题的精髓; 冲突的特别性 原理要求我们必需坚持 详细问题详细分析这一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 西; 事物的进展既有间断性,又有连续性,是 间断性(质变)与连续性(量变)的统一 ; 质是使事物成为自身而与他事物相区分的一种内在规定性;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 同一的; 熟识事物的质是熟识事物的起点; 只有先熟识了事物的质, 才能进而熟识事物的量; 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起点;比如先定性说他是贪污犯,分析 他贪污多少; 量变的多样性:数量的增减;场所的变更(排列次序和结构形式上的变化) ; 质变的多样性: 爆
46、发式飞跃(社会猛烈革命);非爆发式飞跃 (生物的缓慢进化); 总的量变过程中发生的部分质变: 阶段性质变(如资本主义灭亡是质变,但是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是 阶段性质变); 局部的部分质变(为了共富,先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富) ; 辩证的否定是进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 否定是事物进展的环节 ;所谓进展,是指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而实现 这一过程必需要对旧事物进行否定,否定实现了事物由旧质新质的飞跃; 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新事物在否定旧事物的时候, 并不是把旧事物全盘抛弃, 第 21 页,共 36 页而是 扬弃 ; 冲突仍可划分为确定方面和否定方面(例如遗传是确定方面,变异是否定
47、方面) ; 事物产生的第一天起,否定方面就存在 ; 辩证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对立 辩证否定观认为,事物否定的根源在于事物的内部(否定因素战胜了确定因素), 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形而上学否定观认为, 事物否定的根源要到事物的外部去查找, 否定是外力引起的; 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否定是批判和继承,克服和保留的统一; 确定和否定相互渗透,确定之中有否定,否定之中有确定;形而上学否定观就把确定和 否定确定地割裂,主见要么确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同时,离开详细事物谈否定,主 张抽象否定即确定否定; 唯心主义熟识论又叫先验论,他主见人类的熟识先于客观物质,先于实践而存在; 除庸俗唯物
48、主义外,各唯物主义派别在熟识论上都坚持反映论 旧唯物主义熟识论虽然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原就,但它有两大缺陷: 不懂得实践的观点,不懂得熟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的; 不懂得辩证法,不懂得熟识是一个布满冲突的过程;旧唯物主义的熟识论是机械 的消极的反映论; 辩证唯物主义熟识论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熟识论的缺陷; 辩证唯物主义熟识论引入了实践的观点,提示了熟识对社会实践的依靠关系; 它认为主体同客体的关系既是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又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客体只有先成为人们改造的对象,才能成为人们熟识的对象 ,人们是在改造世界中 熟识世界的; 辩证唯物主义熟识论把辩证法贯彻于反映论,科学地说明白熟识进展的
49、过程是一 个布满冲突的能动的过程;熟识的能动性不仅表现在由实践到熟识,由感性熟识到理性 熟识(熟识的 第一次飞跃 ),而且仍表现在由理性熟识回到实践中(熟识的 其次次飞跃 ); 去 实践,熟识,再实践,再熟识 ,反复性和无限性的螺旋上升; 熟识主体是指确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和熟识活动的个人或社会集 团; 主体与客体之间是 反映和被反映 的关系,即 熟识关系 ; 主体与客体之间是 改造和被改造 的关系,即 实践关系 ; 实践关系是熟识关系的基础 ,主体是在改造客体的过程中熟识客体的; 主体与客体之间仍存在着 价值关系 ,即主体对客体的需要和客体对主体的需要的 中意; 主体与客体之间
50、仍存在着 审美关系 ; 实践是熟识的基础,是熟识的 来源 和进展动力;熟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实践是熟识进展的动力,表现为: 实践不断地给熟识提出新课题,供应体会材料,实践的需要推动着人们去争辩和 解决这些课题,实践规定了熟识进展的方向; 实践制造日益完备的熟识工具,大大延长了人的感官,使熟识得以向广度和深度 进展; 实践的进展,锤炼和提高了人类的熟识才能; 实践处于不断进展之中,熟识常常与实践发生冲突,这要求 熟识与实践必需实现具 体的历史的统一 ; 详细的统一 :熟识,理论要同确定时期,地点,条件下的详细实践相适应; 熟识,理论要依据详细实践不断地补充,丰富和完善; 历史的统一 :熟识,
51、理论要同不断进展的实践相适应,要依据实践的变化而变化, 不能落后于实践; 割裂熟识与实践的详细的历史的统一,会导致“左”的或右的错误; 在熟识过程中,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相互作用,相互补充, 共同 推动感性熟识向 理性熟识的飞跃; 非理性因素应当受到理性因素的制约,应在理性因素的主导下,发挥其积极作用, 抑制其消极作用 ; 第 23 页,共 36 页熟识事物:要 区分粗精,真伪,表里,内外,要去粗取精,由表及里, 抓住事物 的本质 ; 要 区分事物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 抓住事物的 主要方面 ; 真理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 真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由于真理属于熟识范畴;不能把真理等同于客观实
52、在; 真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 客观性乃是真理的根本属性 ;由于: 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真理的内容不依靠于人和人类的 主观意志; 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在真理问题上的对立,取决于双方在哲学基本问题上的对立 : 唯物主义从“物质第一性,意识其次性”动身,必定坚持真理是客观的; 唯心主义从“意识第一性,物质其次性”动身,必定坚持真理是主观的; 真理是一元的:真理面前人人公平;真理没有阶级性; 真理多元论主见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可以有不同的真理,真理因人而异; 真理多元论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真理观; 唯物主义主见真理是客观的,世界
53、上不存在着任何主观真理;唯心主义就主见真理 是主观的; 主观唯心主义把真理看作是纯粹主观自生的东西; 客观唯心主义把真理看成是人的意识和“客观精神”的一样; 批判有用主义真理观 有用主义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一个流派; 有用主义真理观把“有用”作为真理的根本属性,主见“有用就是真理”; “有用就是真理”的要害在于抹煞了真理的客观性,混淆了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并 会导致真理多元论;依据这种观点,今日它是真理,明天对我们无用或者有害,明天它 第 24 页,共 36 页就是谬误; 真理的确是有用的,由于真理具有价值性,它能够中意人的需求;但是,价值性并 不是真理的根本属性, 真理的根本属性是客观性 ,真理的
54、价值性是以真理的客观性为基 础的; 真理和谬误是统一的: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 真理和谬误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 争而进展的 ;没有真理,无所谓谬误;没有谬误,也无所谓真理; 真理战胜谬误的过程 也就是进展自己的过程 ; 真理和谬误在确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在确定条件下真理向谬误的转化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形 : 真理是详细的,总是适用于确定的条件和确定的范畴 超出了特定的范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假如条件发生了变化或者 理是全面的,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假如把其中的某一原理孤立起来,把它加以绝 对地夸大,真理也会变成谬误; 理是一个过程 ;真理必定要随着客观事物和社会实践的变化进展而变化进展;如 果
55、人们的熟识不能准时地反映事物在进展变化过程中所显现的新问题,新情形,或者超 越历史进展,就会造成主观和客观由相符变成不相符,从而使真理转化成谬误; 在确定条件下谬误向真理的转化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形 : 条件和范畴发生了变化,谬误可以变为真理 ; 在确定条件下确定范畴内是谬误的东西,在另外的条件下和范畴内就可以转化成真 理; 失败往往是胜利之母,谬误往往是真理的先导 的失误获得的; ;一个正确的熟识往往是通过很多 批判谬误能够进展真理,这也属于谬论转化为真理的一种特别情形 ; 真理是确定的:真理是客观的;从人类熟识的本性上说人们能正确熟识无限发 展的物质世界; 真理又是相对的:广度上有待扩展;深度
56、上有待深化; 第 25 页,共 36 页确定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 对立统一的 统一性的表现 确定真理和相对真理相互联结相互渗透 相对之中有确定:任何相对真理都包含着确定真理的成分和颗粒,确定真理寓于 相对真理之中; 确定之中有相对; 辩证转化的 真理的进展过程是一个由相对真理走向确定真理的永无止境的转化和进展过程; 相对主义夸大了真理的相对性,否认了真理的确定性; 相对主义否认了确定真理,必定同时否认了客观真理,从而把真理变成了主观随 意的东西; 相对主义抹煞了真理的客观标准,必定混淆真理和谬误的界限; 真理的详细性 所谓真理是详细的,是指正确的主观熟识与客观存在总是在详细的条件下和详细的
57、范畴内的一样 ,即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特定的对象,范畴和条件;假如超出这些详细规定, 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宇宙中没有抽象真理 ; 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真理标准 唯心主义否仔细理标准的客观性; 它们提出的真理标准有: 以圣人之是非为是非; 以大家公认或多数人的看法为真理标准;以“有用”为真理的标准;以“上帝”为真理 的标准;以“理论”或者“确定精神”等客观精神为真理的标准; 旧唯物主义承仔细理的客观性,主见把 客观事物本身 作为真理的标准; 无论唯心主义仍是旧唯物主义,都不懂得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 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相对的,既确定又不确定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确定性表现在
58、: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的客观标准; 第 26 页,共 36 页人类的熟识归根究竟都必需经过实践的检验, 实践标准的相对性,不确定性表现在 : 从长远看, 实践可以检验一切熟识; 实践检验熟识是一个过程,每一个历史阶段的实践不能完全证明或驳倒所在时代 提出的一切学说,同时, 已被实践所证明的某种正确熟识,也要连续接受实践的检验 ; 实践是详细的历史的,实践所证明的某种熟识的正确性,是相对的,有限度的; 规律证明不能成为同实践标准相并列的其次条真理标准,它是不能离开实践的; 规律证明所遵守的规章是在实践中产生的; 规律证明所依据的前提是否正确,要由实践来检验; 规律证明的思维过程和结论是否正确,
59、仍必需回到实践中去,由实践来做最终的 检验; 价值由两方面构成:主体的需要和利益;客体的某种属性或性能; 价值是在二者关系中生成的;因此, 价值既有客观性,又有主体性 ; 价值的客观性表现在 : 价值必需以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属性为现实基础, 价值的主体性表现在 : 人的需要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 客观事物的某种属性是否能实现价值的中意要以人的需要为基准; 同一客体对于不同的主体的价值中意带有主体的个性特点; 科学的合理的价值评判应当符合两项基本要求: 对客体状况的正确熟识;对主体需要的正确熟识; 整个人类主体的根本利益是确定主体实际需要的最高尺度,也是价值评判的最高尺 度;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
60、实现价值的首要前提 ,实践是实现价值的惟一途径; 真理和价值的关系: 真理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价值性 ; 第 27 页,共 36 页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是对客体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不附加任何主观 任凭想象的成分; 真理的价值性是从真理对主体的意义和效用上考察, 是对真理的作用, 意义,功能的揭示和反映; 真理的价值性是以真理的客观性为基础的 ,也就是说,真理的价值恰恰在于它是客 观真理,揭示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人们用真理指导实践,可以实现既定的目的; 真理的价值性仍表现在它是主体才能的基础,是实现人的自由的必要条件; 人把握的真理愈多,才能愈强 ; 人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对事物的抽象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届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中学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考试数学试题试卷
- 餐饮学徒工合同模板
- 采购部门合同管理的会议纪要
- 补牙退款申请书
- 保研支持服务合同
- 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讲座
- 面神经麻痹治疗新进展
-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实验中学(五四制)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 颈椎病引起的头晕护理
- 海南省澄迈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外阴阴道炎症
- 南平市建阳区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宸前水力发电厂增效扩容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 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课件
-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童年》阅读测试题及答案(全册)
-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卷
- 基本消防知识考试题库200题(通用版)
- HTML5 CSS3网页设计与制作 课件全套 吕麦丝 第1-11章 网页设计基础- CSS 中的动画与特效
- PBL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 23秋国家开放大学《法律咨询与调解》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 读后续写人与动物-天使狗狗的守护讲义 高三英语作文复习写作专项
- 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 单元作业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