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工资标准_第1页
企业工资标准_第2页
企业工资标准_第3页
企业工资标准_第4页
企业工资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七章 工资一、工资概述二、我国工资制度的产生与发展三、最低工资制度四、工资支付保障1一、工资概述(一)工资的概念与形式1、工资的概念又称“薪金”、“薪水”,是指基于劳动关系,用人单位根据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按照法律规定或劳动合同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广义理解:工资是指劳动者通过提供劳动而从用人单位获得的全部劳动报酬,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和特殊情况下的工资等,但不包括社会保险、福利待遇及其他非劳动报酬。狭义理解:仅指基本工资,不包括奖金、津贴和特殊情况下的工资等。工资的基本属性劳动报酬的货币形式工资支付基于劳动关系。即只有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劳动关系存续期间,

2、才存在工资支付问题。是依据劳动为尺度支付的货币。工资以劳动者实际提供的劳动量为标准确定。2、工资的形式指计量劳动和支付工资的形式。2(1)计时工资指按照劳动者技术熟练程度、劳动繁重程度和工作时间的长短支付工资的一种形式。计时工资可分为:月工资制、日工资制、小时工资制。(2)计件工资指按照合格产品的数量和预先规定的计件单位来计算工资的形式。(3)奖金是有效超额劳动报酬。是职工工资的补充形式。(4)津贴和补贴指补偿劳动者在特殊条件下的劳动消耗及生活费额外支出的工资补充形式。包括矿山井下津贴、高温津贴、野外施工津贴、林区津贴、山区津贴、驻岛津贴、艰苦气象站津贴、科研津贴、运动员补贴、生活费补贴等。(

3、5)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指依法或按照协议在非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3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我国现行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主要有以下几种:1、加班加点工资 劳动法第44条规定 2、休假期间工资 劳动者的休假期间包括法定休假、年休假、婚丧假和事假。劳动法第45条和第51条的规定 3、停工期间工资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和国务院关于工业、基本建设、交通运输工人、职员停工津贴的暂行规定 4、履行国家或社会义务期间的工资 根据劳动法和劳动部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劳动者在工作时间内,履行下列国家或社会义务时,由用人单位照发工资:(1)依法行使选举权或被选举权;(2)当选代表出席乡(镇)、区以上政府、党

4、派、工会、青年团、妇女联合会等组织召开的会议;(3)出任人民法庭证明人;(4)出席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大会;(5)工会法规定的不脱产工会基层委员会委员因工会活动占用的生产或工作时间;(6)其他依法参加的社会活动。 5、学习和培训期间工资 43、不计入工资的三种收入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贯彻执行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53条规定,劳动者的以下劳动收入不属于工资范围:(1)单位支付给劳动者个人的社会保险费用,如丧葬抚恤救济费、生活困难补助费、计划生育补贴等;(2)劳动保护方面的费用,如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工作服、解毒剂、清凉饮料费等;(3)按规定未列入工资总额的各种劳动报酬及其他

5、劳动收入,如根据国家规定发放的创造发明奖、国家星火奖、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中华技能大奖等,以及稿费、讲课费、翻译费等。(二)我国工资法律调整的原则 指贯穿整个工资立法过程中的指导思想和准则,也是贯彻执行工资法律制度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1、按劳分配原则把劳动量作为个人消费品分配的主要标准和形式。劳动法第46条第1款规定:“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 (1)必须坚持同工同酬。(2)必须反对平均主义。52、宏观调控原则 是国家通过立法确认的,对工资总额和工资分配中的不合理因素或现象实行国家干预的法律调控原则。劳动法第46条第3款规定:“工资水平在经

6、济发展的水平上逐步提高。国家对工资总量实行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原则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的,并通过下述途径贯彻实施: (1)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使工资增长水平不超过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增长水平。 (2)赋予用人单位工资分配自主权,国家实行工资总量宏观调控, ( 3)通过工资分配立法,保障劳动者获得基本生活需要。如建立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带薪休假制度、停工工资制度等。 (4)通过行政手段,干预分配和再分配过程。 (5)建立与工资分配相关的其他制度,克服按劳分配和用人单位行使工资自主权中可能产生的不合理、不公平现象。如津贴制度、加班加点工资制度、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支付制度等。 6二、我国工资制度的产

7、生与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的工资制度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一)建国初期工资制度初建阶段 建国初期,多种分配制度并存,除了部分干部实行供给制外,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工资制度:(1)企业工人实行8级工资制,按产业划分为5类,执行5种工资标准;(2)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24级工资制;(3)行政管理人员实行31级工资制;(4)接管的官僚资本企业职工和一般公教人员,仍实行原来的工资制度。这些工资制度,主要由共同纲领和工资条例等立法加以规定。 (二)第一次工资改革阶段 1952年至1955年,我国进行了全国第一次工资改革,逐步将供给制改为工资制。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1)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统一

8、的工资计算单位及工资金额,并力求反映各地区实际物价差别; (2)根据按劳分配原则,建立了新的工人和职员的工资等级制度,同时取消了机关工作人员的供给制;(3)改革了旧的计件工资制,推行按工资标准和劳动定额确定计件单位的新的计件工资制,同时实行了超产奖、质量奖、节约奖、安全奖等单项奖励制度;(4)在全民所有制企业建立了经常性职工工资升级制度。这次工资改革,主要通过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全部实行工资制和改行货币工资制的命令等工资立法加以实现。(三)第二次工资改革阶段 1956年至1957年的第二次工资改革,以进一步贯彻按劳分配为目标,在全国建立了统一的社会主义工资制度。主要内容包括:(1)取消了以实物

9、为基础的工资计算单位,实行了直接以货币规定工资标准的制度;(2)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调整产业、部门、地区及各类人员之间的工资关系;(3)进一步改革了工人和干部的等级工资制;(4)改革了公私合营企业的工资制度,使之与同一地区性质相同、规模相近的国营企业大体一致。这次工资改革主要由关于工资改革的决定加以调整。 7(四)第三次工资改革阶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行了第三次工资改革。这次工资改革,主要目标是纠正工资制度中“左”的倾向,确认以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劳动报酬分配制度。主要内容包括:(1)为消除物价上涨对工资的影响,国家连续几次大幅度地调整职工工资和部分地区的

10、工资差别,增加了各项补贴;(2)在下放工资和奖金权利的条件下,加强了国家对工资的宏观调控,调整了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3)使工资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相协调,实行职工收入同企业经济效益挂钩,普遍推行各种经济责任制。这一阶段工资制度的改革,主要通过关于实行奖励和计件工资制度的通知、工资基金管理试行办法、国营企业奖金税暂行规定、国营企业工资调节税暂行规定等项工资立法实现。(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工资制度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我国的工资制度也进入了全面改革的新阶段。这一阶段的工资改革,是在抛弃原有的工资制度模式的基础上,重新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设计的。随着劳动法的公布;一个以市场经济

11、为基础的工资制度框架已基本形成。这一新的工资制度有以下特点:1在工资立法调整的主体范围方面,将原来统一由劳动法调整的社会全体劳动者划分为两大类: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企业、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这种分类和处理,不仅反映了各类人员工作性质与报酬之间的特点,而且使现行的工资制度更具有规范性,同时也符合同国际接轨的基本要求。 2取消了原来由国家直接规定企业职工个人工资标准的工资等级制度,并将确定企业工资水平和职工个人工资标准的权利完全交由企业行使。如劳动法第47条规定:“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 3在将工资自主权完全还给用人单位

12、的周时,国家通过立法加强对工资分配的宏观调控,使工资制度既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促进经济的发展,又反映了社会公正,促进了社会进步。如工资总量宏观调控制度、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津贴制度、加班工资制度、带薪假工资制度、工资支付保障制度等,都是国家对工资分配实行宏观调控制度的具体内容。 8 我国企业现行几种工资制度 随着企业工资制度改革的深入,国家对企业工资分配的宏观调控将逐步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过渡,由调控工资总量向调控工资水平转变。目前,在部分地区进行工资指导线制度试点,在非国有企业探索工资集体协商试点,并在部分中心城市开展建立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人工成本预测预警制度试点,试行企业经营者年薪制。

13、1、工资指导线制度是国家对企业工资分配进行宏观调控的一种制度。其实施方式为,有关地区结合当年国家对企业工资分配的总体调控目标,综合考虑本地区当年经济增长、物价水平及劳动力市场状况等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本地区当年企业工资增长指导意见,企业根据国家的指导意见,在生产发展、经济效益提高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本企业当年的工资增长率。2、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0年10月10日发布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工资集体协商是指职工代表与企业代表就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工资分配形式、工资收入水平等事项进行平等协商,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定工资协议的行为。工资协议指专门就工资事项签定的专项

14、集体合同。已订立集体合同的,工资协议作为集体合同的附件,并与集体合同具有同等效力。3、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对企业工资分配进行指导和间接调控的一种方式。政府有关部门对各类职业(工种)工资水平进行广泛调查,经过汇总、分析和修正,公布有代表性的职业(工种)的指导价位,以规范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的行为,从微观上指导企业合理确定劳动者个人工资水平和各类人员的工资关系。建立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是市场经济国家的通行做法,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工资分配的基础性调节作用,促进市场均衡工资率的形成;有利于指导企业根据劳动力供求状况和市场价格,形成企业内部科学合理的工资分配关系;同

15、时也有利于企业工资宏观调控体系建设。94、人工成本预测预警制度是政府对企业人工成本管理和工资分配进行间接调控的一种方式,是企业工资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有关部门通过调查、收集、整理社会人工成本信息,定期(一般每年一次)公开发布,并对人工成本偏高的企业进行预警预报,指导企业加强人工成本管理、合理确定人工成本水平。人工成本预测预警体系的建立,有利于企业加强人工成本管理,促进企业内部分配自我约束机制的形成,同时有利于调节行业间、企业间的分配关系。5、企业经营者年薪制年薪是以一年为时间单位计算支付的特殊工资形式,主要适用于特定的人员,如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国外也有适用于高级公务员、高

16、级专家等。我国正在试行的年薪制,只适用于企业的经营者,所以称为企业经营者年薪制。企业经营者年薪制是以年度(一般为企业财政年度)为计算单位,依据经营者的责任、风险和管理业绩确定其报酬所得的一种工资制度。我国正在试行的年薪制工资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基本收入,按照本地区和本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一定倍数确定,其中的生活费部分可以按月预支。另一部分为效益收入,根据企业年终的效益指标和其他指标的完成情况确定。国有企业的经营者没有完成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任务,经营者不得领取效益收入。10三、最低工资制度(一)最低工资的概念及其意义1、最低工资的概念指用人单位对单位时间劳动必须按法定最低标准支付的工资。最低工资具

17、有以下三个要件: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最低工资标准是由政府直接确定的;只要劳动者提供了单位时间的正常劳动,用人单位支付的劳动报酬不得低于政府规定的标准。2、建立最低工资制度的意义 最低工资,是以保障职工基本生活需要而建立的法律制度,它依据社会公正原则或公平原则制定,与按劳分配原则相辅相成,相互独立,并行不悖。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立最低工资制度具有特殊意义:(1)最低工资制度是建立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基本条件;(2)最低工资制度可以保障劳动者权益,保证社会的发展和稳定;(3)有利于我国工资制度与国际接轨。(二)最低工资立法的产生和发展 最低工资立法,是劳动者与雇主长期斗争的结

18、果。早在19世纪末,新西兰就颁布了最低工资法,到1919年底,英、美、法、加拿大、挪威、瑞士、阿根廷等国家先后颁布了有关最低工资法。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的西方发达国家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都颁布了最低工资法。 11 我国在建国初期就非常重视最低工资立法,但是,由于1952年和1956年的工资改革,在全国建立了统一的等级工资制度,加之用工制度单一,几乎所有的职工都是按统一的工资等级和工资标准领取工资,因而使最低工资立法完全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行,企业或经济组织拥有了工资分配的自主权。在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很有可能滥用工资自主权,而使劳动者取得的实际工资

19、收入无法维持其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因此,必须加强工资分配的宏观调控立法。为此,劳动部于1993年11月24日颁布了企业最低工资规定,新颁布的劳动法又第一次从基本法的角度明确规定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为使我国的最低工资保障法律制度进一步完善和配套,在劳动法正式生效实施之前,劳动部又发出了关于实施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通知,与劳动法同时实施。(三)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 1、确定最低工资标准的原则 依据什么原则确定最低工资标准,不仅直接影响最低工资标准的高低,而且也涉及确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是否科学、合理。根据我国最低工资的立法目的和指导思想,确定最低工资标准的原则可概括为四项:(1)协调原则;(2)基本生活保

20、障原则;(3)民主协商原则;(4)分级管理原则。2、确定最低工资标准应考虑的因素劳动法第49条作了明确规定3、最低工资的确定程序 根据企业最低工资规定,国务院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最低工资制度实行统一管理,省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最低工资制度实行统一管理。最低工资率的确定,实行三方民主协商原则,即在国务院劳动行政主管部门指导下,由省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工会、企业家协会研究确定,具体程序主要包括: (1)收集材料,拟定方案;(2)上报备案;(3)变更与回复;(4)批准与发布;(5)调整。124、最低工资的计算与支付 最低工资率一经确定公布,在适用区域和范围内,用

21、人单位必须按照不低于最低工资率的标准,以货币形式向劳动者支付工资。但下列各项费用或收入,不得作为最低工资的组成部分:(1)加班加点工资。加班加点工资,属于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之外提供超额劳动的报酬,因此,不能将这部分收入计算在劳动者的最低工资组成部分之内。(2)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这部分费用,是对劳动者在特殊条件下的额外的劳动消耗给予的补偿或鼓励,因此,不能计算在最低工资之内。(3)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劳动保险、福利待遇。保险和福利待遇,不属于工资的性质和范畴,当然也不应作为最低工资的组成部分。13四、工资支付保障工资支付保障和工资支付水平构成了

22、工资法律制度的核心内容。工资支付水平:决定着劳动者能够获得工资的数量(可能性)工资支付保障:决定着劳动者能否安全、及时、足额、便利地实际获得工资收入(现实性) 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工资水平不致下降,并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我国的劳动立法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作出规定: (1)保障劳动者实际工资不因为物价因素的影响而下降。对此,国家一方面通过各项经济措施,稳定物价,防止物价过多地上涨;另一方面,国家通过发放临时性物价补贴或其他补助,使劳动者工资水平不断提高。(2)建立最低工资保障制度,使劳动者的工资水平能满足劳动者及其家人的最低基本生活需要。1、工资支付保障的含义工资支付保障,即劳动法调整的工资支付办法、禁止任意扣发工资和工资监督等制度。2、工资支付的原则工资支付,就是工资的具体发放办法。包括如何计发在制度工作时间内职工完成一定的工作量后应获得的报酬,或者在特殊情况下的工资如何支付等问题。主要包括:工资支付项目、工资支付水平、工资支付对象、工资支付时间以及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支付等。劳动法第50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此规定确立了为各国工资立法所普遍认同的工资支付原则:(1)货币支付原则;(2)定时支付原则;(3)直接支付原则;(4)足额支付原则14严禁非法扣除职工工资的立法 劳动者的工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