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北京市大兴区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1页
2023-2024学年北京市大兴区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2页
2023-2024学年北京市大兴区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3页
2023-2024学年北京市大兴区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4页
2023-2024学年北京市大兴区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北京市大兴区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一、基础•运用(共15分)

1.(6分)城市文化寻根组整理了一则材料,请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这是一句人们①的民谚。据史料记载,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也许有人会说:“北

京地区最早的城市是趣国的蓟城,距今至少三千多年,比潭柘寺早了一千多年。这样算来,

到底是先有北京城【甲】还是先有潭拓寺【乙】其实,那时候的蓟城,只是一个诸侯国小城。

据考(ding),北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都市,应该是在元朝。元世祖忽必

烈于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建成元大都,使它初步具有了中国政治中心城市的规模,

也奠定了现在北京城的基本格局,而此时已经晚于晋代800余年了。

明朝初期,明成祖朱棣命姚广孝负责迁都事宜。据说姚广孝②潭柘寺

设计建造了紫禁城(今“故宫”)。潭柘寺在鼎盛时期有房999间半,而故宫则有房9999间

半。不仅如此,故宫一宫一殿的(bii)局也如同潭柘寺一样:以一条中轴

线纵贯当中,左右两侧基本对称。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的美学原则,使整个建筑群显得

规矩严整,层次清晰。北京城与潭柘寺的渊源之深可见一斑。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读音写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懑国(yGn)考定紫琴城(jin)部局

B懑国(ydn)考定紫攀城(jin)布局

C懑国(yGn)考订紫攀城(jin)布局

D.越国(yan)考订紫攀城(jin)部局

(2)结合语境,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

A.①耳濡目染②仿照

B.①耳熟能详②仿照

C.①耳熟能详②按照

D.①耳濡目染②按照

(3)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甲】,【乙】?"

B.【甲】?【乙】?"

C.【甲】?【乙】。"

D.【甲】,【乙】。"

2.(4分)最美街巷探访组的同学们走访了其中几条街巷,采访了有关人员。阅读下面访谈

记录的片段,完成问题。

访谈目的了解年度十大“北京最美街巷”的特色

访谈对象文华胡同李干事、苏州胡同居民张奶奶

访谈记录问题1:李叔叔,①

李干事:文华胡同有李大钊同志的故居,我们就利用这一资源,倾力打造

红色文化特色。我们在地面布置了11个二维码,讲述李大钊同志11件生

平大事;在两侧墙上铺设了七大特色浮雕,展示他创建和参与的重要报刊。

我们一直努力把文华胡同打造成一座“立体的革命历史博物馆”。

问题2:张奶奶,咱们街巷的环境这么好,日常怎么维护呢?

张奶奶:咱们胡同有小巷管家呀!社区根据他们日常巡逻发现的问题来开

展整治工作。管家们智慧又贴心,为小巷美化和居民生活环境改善想出了

很多实用的妙招,还会在胡同中张贴一些暖心的提示标语。街道还成立了

“爱绿护绿志愿队”,利用空余时间为小花坛除草、浇水。

(1)根据访谈记录的内容,补全问题1,最恰当的一项是

A.您说你们街道怎么就能评上“最美街巷”了呢?

B.请问你们街道评上“最美街巷”的意义有哪些?

C.您能介绍一下你们街道如何打造特色文化的吗?

D.除了红色文化外,你们街道还有没有其他特色?

(2)以下两则倡导维护环境的标语都使用了祈使句,你认为小巷管家们会使用哪一则?

请说明理由。

【甲】禁止乱扔废弃物!

【乙】垃圾进箱,心留余香!

3.(4分)古建名人荟萃组查阅到一则有关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的新闻。

阅读新闻,完成问题。

2021年是梁思成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为纪念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

展所做的贡献,“栋梁一一梁思成诞辰一百二十周年文献展”于8月10日在清华大学艺术博

物馆开幕。

展览分为“求学”“治史”“规划与保护”“建筑设计”“教书育人”五个单元。本次展览

展出了大量珍贵文献资料,共计362件,其中有145件是实物或原件,大多数为首次亮相。

展览陈设设计独具特色。展厅以《营造法式》一书为中心点,东西为轴布置展品。最西侧是

一幅高约5米的梁思成自拍像,这是在上世纪20年代,青年梁思成用一架德式折叠相机留

下的自拍。画面中,戴着圆框眼镜的他凝视前方,视线的延长线上一一展厅的最东侧墙上,

呈现了他1947年作为中方顾问参与联合国大厦设计时的场景。止匕外,展览的呈现方式也颇

有创意。展览现场被设计成一个“墓园”,把梁思成先生一生所有的伟大成就都呈现在不同

的“墓碑”(展柜)之上,这些展品也成为了“墓志铭”的一部分。

(1)为上面这则新闻拟定一个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甲】梁思成诞辰一百二十周年文献展开幕

【乙】梁思成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文献展

【丙】建墓园纪念梁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

(2)本次展览的名称为“栋梁”,你认为下面哪幅书法作品,更适合用于展览折页的封

面?请说明理由。

■牌|

4.(1分)某位同学参加主题活动后感触颇深,下面是他在校园展板上写的一段话,其中画

线句有一处表达欠妥,请加以改正。

①北京,六朝古都,孕育了丰厚的文化。②潭柘寺记录着悠远的历史,胡同街巷中留下

了百姓平凡生活的印迹。③新符号似青春少年,朝气蓬勃;老符号如智慧长者,底蕴深厚。

④高新科技园区、国家大剧院、新首钢等,正以全新的形象展现着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貌。

⑤这些符号交融在一起,见证着北京的过往,讲述着北京的现在,也展望着北京的未来。

二、古诗文阅读(共20分)

5.(4分)默写。

(1)孤山寺北贾亭西,。(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水中藻、石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3)《渡荆门送别》中“,”一联,从俯仰两个视角描摹出

两幅图景,尽显江上的奇丽景象。(李白《渡荆门送别》)

6.(8分)阅读两首律诗,完成问题。

黄鹤楼

崔颖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律诗往往采用“起承转合”的结构,体现出前后相承、浑然一体的艺术构思。《黄

鹤楼》首联先从神话传说写起,之后借“①”字传递出诗人的无限感慨;《使至

塞上》首联交代地点及事由,一个“单”字写出诗人轻车简从的情景,烘托出诗人②

的心境。两首诗的颔联和颈联用精当的词语写出了景物的特点:《黄鹤楼》中用“悠悠”

形容白云的飘荡无定,用“③”形容汉阳树的清晰可数,用“萋萋”形容

④;《使至塞上》中用“征蓬”和“归雁”自比,转而用“孤”“⑤"

二字写出烽烟醒目、直上云霄,用“长”“圆”二字写黄河和落日,衬托出大漠⑥

的特点。

(2)下列与“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表达情感一致的是

A.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B.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C.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D.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联诗被誉为描写边塞风光的“独绝千古”之句,下

列诗句中同是描写边塞风光的一项是

A.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C.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D.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7.(8分)阅读三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

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喊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

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

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

与其奇者。

【丙】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

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

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

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列选项中每组加点字意思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自非亭午夜分白富阳至桐庐i以为大有所益

B.素湍绿潭调素琴有奇字素无备者

C.隐天蔽日横柯上蔽苫藏成丘

D.猛浪若奔乘奔御风屠乃奔倚其下

(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翻译及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甲】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翻译:之前的渔民们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理解:在渔人的歌谣中,猿猴也悲伤落泪,间接表达了三峡秋日肃杀的景象带给人们的

感伤情绪。

【乙】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翻译: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理解:在作者看来能欣赏自然之美的人很少,其中既有对世人不懂得欣赏秀美山水的惋

惜,也暗含自己能发现自然之趣、比肩谢公的自豪。

【丙】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翻译:像老鹰一样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

静下来;忙于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理解:作者以“莺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的感受,突显了山水景物的魅力,唯一

目的就是为了表现自己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

(3)三篇文言文都展现了山水之美,请从画线句中任选一句,结合景物特点,从描写方

法、句式、修辞中任选两个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

三、名著阅读(共5分)

8.(5分)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预言:“中国红色革命必将胜利。”请结

合书中所记录事件及其意义,在词云图中任选一个关键词,分析斯诺提出这个预言的依

据。(100字左右)

四、现代文阅读(共20分)

9.(10分)阅读说明文《北京四合院》,完成问题。

北京四合院

①四合院是北京的重要名片之一。它青砖灰瓦、玉阶丹楹、庭院方正、屋脊错落,承载

着人们的情感、记忆,传递着历史和文化信息。

②北京的四合院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元代正式立都,大规模规划建设都城时就已出现,

历经明清两代的发展,基本形成如今的面貌。

③什么是四合院呢?在一个方正的区域内,由东、南、西、北房屋所围合的院落就叫四

合院。按照四合院的规制可分为一进院、二进院、三进院、四进院等,更高规制的还有五进

院。简单地说,一进院就是一个口字形,二进院是一个日字形,三进院就是目字形,以此类

推。标准的四合院为三进院落,主要由宅门、影壁、倒座房、垂花门、正房、东西厢房、耳

房、游廊、后罩房等组成。建造按等级,可以向纵深发展,增加几进院落;或横向发展,增

加平行的跨院。无论是皇家宫苑、王府官邸,还是商贾宅院、平民杂院等,都是四合院的规

制,整座城市又像是大大小小四合院的聚合。

④四合院大门位置的设计很讲究。大门都不开在正中,除了是受当时思想的影响外,也

是根据北京的地理环境设计的。大门开在东南角,是因为从东南方向吹来的是暖湿风,西北

方向的墙高,是为了挡住凛冽的西北风。冬天太阳可照进室内,正房冬暖夏凉。

⑤四合院的布局遵从尊卑有序、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礼制传统,形成“北屋为尊,两

厢次之,倒座为宾,杂屋为附”的功能区分。四合院四面房屋各自独立,长辈住正房,晚辈

住厢房,女眷住内院,中间的庭院是户外活动的场所,外院则是客厅、门房和客房,女眷无

故不会出内院,外人通常也不进内宅,正是所谓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在大门进口或正

房的对面通常还会设有一面影壁,这也使得外来人无法看清院内情况。四合院这种较为封闭

式的住宅,有很强的私密性,人们各居其室,起居方便,也符合中国人含蓄的心理和伦理传

统。

⑥四合院的宅门、雕饰等细节考究,它们显示着主人的社会身份和经济地位。这其中,

最明显的莫过于等级分明、标志性强的宅门,“富”与“贵”一目了然。有品级的宅门有王

府大门、广梁大门、金柱大门。在《大清会典》中对府第房屋规制有着严格规定,如亲王府

门”正门广五间,启门三,缭以崇垣,基高三尺”。级别次之的广梁大门,用于七品以上的

官员府邸,一般是在房屋中柱上安装抱框和大门,门前有半间房的空间,房梁全部暴露在外。

而富人商贾所建的蛮子门、如意门,因为安全问题的考虑,把大门推到了最外面的檐柱上或

在檐柱上砌墙,门前没有空间。四合院宅门的装饰只要不僭越,则是丰俭由人,或精雕细琢,

或简单质朴。如门板上意蕴隽永的楹联,造型各异的门墩,门簪上或刻或画的祥瑞文字,以

及在门楣装饰吉祥花木、文房博古、福禄寿喜、八宝八仙、瑞兽等砖雕。这些具有符号象征

意义的吉祥图案,细微之处体现着民俗民风,直观地传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的精

神理念。

⑦四合院四面房屋各自独立,由转角处的游廊连接,从空中鸟瞰就像一个分区明确、连

接巧妙的盒子,在这天圆地方的“盒子”中的一家四世同堂,互不干扰,各自有独立空间,

生活其乐融融。庭院中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造景,充满生活气息。老舍在《正红旗下》

中就曾这样描述四合院:“在夏天,我们的院里确比屋里体面,两棵枣树不管结枣与否,反

正有些绿叶。顺着墙根自生自长的几棵草茉莉,今年特别茂盛,院中处处生辉,不乏生趣。”

可见,四合院成为北京人最为理想的居住环境。

⑧四合院见证过世事变迁,交织着显赫门庭的庄重威严与市井尘寰的烟火气息,潜隐着

丰厚的文化内涵,是北京物质和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

(取材于倪洲的文章,有删改)

(1)阅读第②一⑦段,根据北京四合院的特点补充横线处内容。

北京四合院具有①、规制多样、大门位置讲究、②、

③、环境宜居的特点。

(2)结合第⑦段内容,说说作者是怎样说明四合院环境宜居的特点的。

(3)结合文章内容,根据宅门图片及特点,判断下列宅门主人的身份。

甲乙丙

①亲王:_______

②官员:_______

③富商:_______

10.(10分)阅读人物通讯《“探界者”钟扬》,完成问题。

“探界者”钟扬

植物学家、科普达人、教育专家、援藏干部……有人说,哪一个身份都可以以一种完整

的人生角色在钟扬身上呈现。在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上,钟扬一直在探索自己的边界,他的逝

世并不能代表他的离开。在某种意义上,他的生命依然在延续……

(一)“英雄”少年

1978年,湖北黄冈一所中学的大操场上举行隆重的欢送仪式,庆祝恢复高考后的第一

届大学生即将入学,4名考上大学的同学胸前戴着大红花,像英雄一般。

钟扬也渴望成为那样的“英雄”。父亲是当地的招办主任,为了避嫌,父亲不让他以在

读生身份提前参加高考。在与父亲赌气的同时,钟扬参加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的考试。

当时的竞争非常激烈,就在钟扬差点失去信心的时候,他接到了通知一一考上了!

这个15岁考入中科大无线电专业的少年,开始了他“不安分”的人生。

[甲]钟扬的母亲回忆:“因为老师说他数学和物理考得不好,在考上少年班以后,钟

扬就开始补习这两门课程,擎个假期都在默默地追赶。”进入大学以后,钟扬一边忙着学生

会宣传委员的事务,一边坚持每月往家里写信。

那时,学习无线电专业的他对植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转向用计算机技术研究植

物学问题。1984年,钟扬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工作。那时,他曾用两年的

业余时间,旁听了武汉大学生物系的课程。

回忆起这段往事,钟扬的妻子也感叹:“他在这方面的知识储备非常充足。”

几年后,33岁的钟扬就成了武汉植物研究所副所长。后来,这位在生活和工作中都雷

厉风行的年轻副局级干部干出一件让常人无法理解的事情一一放弃武汉的一切,去上海当一

名高校教师。

(二)种子达人

2000年,钟扬辞去武汉植物研究所的工作来到复旦大学。

从他到复旦大学的第二年起,钟扬就开始主动到西藏采集种子。2009年,钟扬正式成

为中组部援藏干部。据统计,在这十几年间,他和同伴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000多万颗种

子,占到西藏高等植物的1/5。他努力为人类建一个来自世界屋脊的种子“宝库”。

在西藏采集种子更多的是随时出现的高原反应和长时间的体力透支。而钟扬却背着他经

典的黑色双肩包,穿着磨白了的牛仔裤,戴着一顶晒变色的宽檐帽,迈着长期痛风的腿,在

青藏高原上刷新一个植物学家的极限,连藏族同事都称他为“钟大胆”。

钟扬在西藏大学理学院的一位同事说:“每次和钟老师采种子都是惊险和惊喜并存。”

“那次,我们跟着钟老师去采集高山雪莲。我们从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出发向更

高的山地挺进时,钟老师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头痛欲裂,呼吸急促,全身无力,随时都

会有生命危险。”这位同事回忆。

大家都建议钟扬待在帐篷里,他却说:“我最清楚植物的情况,我不去的话,你们更难

找。你们能爬,我也能爬。”最终,钟扬带着学生在海拔6000多米的珠峰北坡,采集到了被

认为是世界上生长在海拔最高处的种子植物一一鼠麴(qu)雪兔子,也攀登到了中国植物学

家采样的最高点。

如今,这些种子静静地沉睡在一个又一个玻璃罐里,等待着有一天,改变人类的命运。

按钟扬的话说,也许那个时候,胖胖的钟教授已经不在了,但是他期待着它们可以派上用场。

(三)科普达人

如果说,采集种子是钟扬的“主业”,那么科普则是他最爱的“副业”。

在上海自然博物馆建设期间,设计院展览设计部主任为寻找图文写作顾问操碎了心。因

为学科跨度大、文字要求高,她先后联系的几家高校都因这个项目难度太大而婉拒。

设计部主任知道钟扬太忙了,想拜托他帮忙牵线或引荐一些专家。令她没想到的是,钟

扬二话不说就接下了这个没什么回报、时间紧的烫手山芋。

“我们会毫不客气地把最难的部分留给他。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每次听说钟老师从西藏

回上海了,我们都会立刻和他预约时间,他总是爽快答应。可以说他是在百忙之中承担并完

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设计部主任告诉记者。

对中小学生来说,“科普达人”钟扬也是他们的“科学队长”。他连续7年多次义务为全

国中小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科普,任学校科学顾问。来自上海实验学校的一位同学就深受他

的感染。

[乙>'当时去听讲座,一下子就被钟教授生动的演讲吸引住了,听他的课你永迈不会

感到无聊,从此我就成了教授年龄最小的学生,并在钟老师的指引下慢慢爱上了科学。”这

位同学说。

(四)“接盘”导师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卢老师分管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目睹了钟扬在收学生时的

不少“奇葩事”。

研究生阶段,学生和老师进行双向选择时,有些学生可能因选不到合适的导师而“流落

街头”,有些学生因为某些原因提出转导师。【丙】卢老师回忆:”面对这种情况,身为研究

生院院长的钟扬总是负责‘接盘',他丛下抛弃或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有问题我来“是钟

扬的一种责任与担当,他说在这个位置上,必须承担这个责任,必须要有这种担当。

钟扬的担当更是有温度的担当,他会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为他们量身定制一套个性化的

发展规划,不让一个人掉队。

钟扬曾说:“培养学生就像我们采集种子,每一颗种子都是有价值的,你不能因为外表

看上去不好看就不要,说不定这种子以后能长得很好。”

钟扬的学生、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一位博士生回忆道,实验室里有很多学生是钟老师

从少数民族地区招进来的。“这些同学由于底子薄,知识基础与上海本地学生有一定的差距,

刚开始都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联系了钟老师。钟老师总是鼓励他们报考自己的研究生,他说,

'读我的研究生基础差一点没关系,我帮你补,你只需要有一颗热爱植物学的心'J

于是,钟扬的学生们“各显神通”,有做科学研究的,有做科普的,有自己创业的。钟

扬停不下来的点子,就这样在他的学生中生根发芽,变为现实。

(五)援藏干部

在探寻生命的边界时,钟扬甘愿成为一个先锋者。

钟扬的身体条件是不适合长期在高原工作的。2015年,钟扬突发脑溢血,对常人来说,

这应是一次生命的警告,钟扬却把它理解成工作倒计时的闹钟。

作为援藏干部,钟扬希望继续收集青藏高原的种子资料,希望帮助西藏大学学科建设水

平不断提高,希望培养出更多扎根高原的植物学人才……

脑溢血之后,医生、亲友、同事都劝钟扬不要再去西藏,说他简直是拿自己的生命做赌

注,而他第三次向组织递交了继续担任援藏干部的申请书,成为第八批援藏干部。

2017年9月25日,钟扬忙碌的行程在赴内蒙古城川民族干部学院作报告之后戛然而止。

而在双肩背包里的很多张小纸条显示出,他的工作依然很满……

未来,他还希望在成都或上海建立青藏高原研究院,让上海的红树林实现自由生长,让

更多的中小学生通过科学课程提高科学思维水平,让更多的学生致力于青藏高原的种子事

业……

“任何生命都有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下去,

我们采集的种子,也许会在几百年后的某一天生根发芽,到那时,不知会完成多少人的梦想,

这也是一种生命的延续。”对于生命的意义,钟扬这样说。

(取材于叶雨婷的文章,有删改)

(1)本文选取典型事迹,全方位展现人物的风采。第二部分通过记述钟扬①

的典型事迹,展现出他作为植物学家甘于奉献的品格;第三部分写钟扬在②

这一身份下,积极发挥社会责任,选取的典型事迹分别是③和

为中小学生义务进行形式多样的科普;第四部分用钟扬对学生热心帮助、悉心培养的典

型事迹,展现了钟扬作为教育专家的④精神。

(2)这篇通讯是作者在钟扬逝世后通过多方面、多渠道的采访和搜集材料写成的。请从

【甲】【乙】【丙】三处中任选一处,结合上下文,分析加点副词中蕴含了采访对象对钟

扬怎样的情感。

(3)阅读全文,结合钟扬的几种身份,说说你对文章开头画波浪线语句的理解。

五、写作(共40分)

11.(40分)作文。

走近北京,是亲近北京的景观建筑,是体验北京的习俗礼仪,是感受北京的人情风貌……

走近北京,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又带给你怎样的感召呢?

请以“亲近北京”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600-800之间,不要出

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2023-2024学年北京市大兴区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基础•运用(共15分)

1.(6分)城市文化寻根组整理了一则材料,请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这是一句人们①的民谚。据史料记载,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也许有人会说:“北

京地区最早的城市是强国的蓟城,距今至少三千多年,比潭柘寺早了一千多年。这样算来,

到底是先有北京城【甲】还是先有潭拓寺【乙】其实,那时候的蓟城,只是一个诸侯国小城。

据考(ding),北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都市,应该是在元朝。元世祖忽必

烈于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建成元大都,使它初步具有了中国政治中心城市的规模,

也奠定了现在北京城的基本格局,而此时已经晚于晋代800余年了。

明朝初期,明成祖朱棣命姚广孝负责迁都事宜。据说姚广孝②潭柘寺

设计建造了紫攀城(今“故宫”)。潭柘寺在鼎盛时期有房999间半,而故宫则有房9999间

半。不仅如此,故宫一宫一殿的(bu)局也如同潭柘寺一样:以一条中轴

线纵贯当中,左右两侧基本对称。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的美学原则,使整个建筑群显得

规矩严整,层次清晰。北京城与潭柘寺的渊源之深可见一斑。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读音写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C

A懑国(yan)考定紫禁城(jin)部局

B懑国(yan)考定紫攀城(jin)布局

C懑国(yan)考订紫攀城(jin)布局

D懑国(yan)考订紫外城(jin)部局

(2)结合语境,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B

A.①耳濡目染②仿照

B.①耳熟能详②仿照

C.①耳熟能详②按照

D.①耳濡目染②按照

(3)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A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甲】,【乙】。"

【分析】(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燕国”读作yangu6。"考ding”写作“考订”;考订:

考核订正。“紫禁城”读作zijincheng;紫禁城:指北京市内城中央的故宫城区,建于

明代,城内即明清两代皇帝的宫殿。布局:本指下棋时从全局观点出发进行布子。引申

指对事物的规划安排。

故选:Co

(2)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第一处,耳濡目染:耳朵和眼睛经常接触到。形容由于听得多、看得多,不知不觉地受

到感染和影响。耳熟能详:经常听到,能够详细说出。形容非常熟悉。结合语境可知,

应使用“耳熟能详”。

第二处,仿照:按照已有的方法或式样去做。按照:依据;依照。据说姚广孝是参照潭

柘寺的设计建造了紫禁城,应使用“仿照”。

故选:Bo

(3)本题考查标点符号。“到底是先有北京城”与“还是先有潭拓寺”是选择复句,句

中停顿应使用逗号,句末使用问号。该句是直接引用的话的一部分,句末应先问号后双

引号。

故选:Ao

【解答】答案:

(1)C

(2)B

(3)A

2.(4分)最美街巷探访组的同学们走访了其中几条街巷,采访了有关人员。阅读下面访谈

记录的片段,完成问题。

访谈目的了解年度十大“北京最美街巷”的特色

访谈对象文华胡同李干事、苏州胡同居民张奶奶

访谈记录问题1:李叔叔,①

李干事:文华胡同有李大钊同志的故居,我们就利用这一资源,倾力打造

红色文化特色。我们在地面布置了11个二维码,讲述李大钊同志11件生

平大事;在两侧墙上铺设了七大特色浮雕,展示他创建和参与的重要报刊。

我们一直努力把文华胡同打造成一座“立体的革命历史博物馆”。

问题2:张奶奶,咱们街巷的环境这么好,日常怎么维护呢?

张奶奶:咱们胡同有小巷管家呀!社区根据他们日常巡逻发现的问题来开

展整治工作。管家们智慧又贴心,为小巷美化和居民生活环境改善想出了

很多实用的妙招,还会在胡同中张贴一些暖心的提示标语。街道还成立了

“爱绿护绿志愿队”,利用空余时间为小花坛除草、浇水。

(1)根据访谈记录的内容,补全问题1,最恰当的一项是C

A.您说你们街道怎么就能评上“最美街巷”了呢?

B.请问你们街道评上“最美街巷”的意义有哪些?

C.您能介绍一下你们街道如何打造特色文化的吗?

D.除了红色文化外,你们街道还有没有其他特色?

(2)以下两则倡导维护环境的标语都使用了祈使句,你认为小巷管家们会使用哪一则?

请说明理由。

【甲】禁止乱扔废弃物!

【乙】垃圾进箱,心留余香!

【分析】(1)本题考查问题补写。根据“文华胡同有李大钊同志的故居,我们就利用这

一资源,倾力打造红色文化特色。我们在地面布置了11个二维码,讲述李大钊同志11

件生平大事;在两侧墙上铺设了七大特色浮雕,展示他创建和参与的重要报刊。我们一

直努力把文华胡同打造成一座'立体的革命历史博物馆'”可知,这段文字主要讲了如何

打造红色文化,所以“您能介绍一下你们街道如何打造特色文化的吗”最符合要求。

故选:Co

(2)本题考查标语的使用。两条标语都是祈使句,但【甲】“禁止乱扔废弃物”带有命

令强制意味儿,容易让人产生抵触心理;【乙】“垃圾进箱,心留余香”是劝说的语气,

更缓和委婉,让人感到暖心。据此分析可知,选择【乙】较好。

【解答】(1)C

(2)示例:我认为小巷管家会使用【乙工采访文段中提到胡同当中的张贴提示标语是

暖心的,【乙】的标语是劝说的语气,更缓和委婉,符合这一特点。

3.(4分)古建名人荟萃组查阅到一则有关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的新闻。

阅读新闻,完成问题。

2021年是梁思成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为纪念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

展所做的贡献,“栋梁一一梁思成诞辰一百二十周年文献展”于8月10日在清华大学艺术博

物馆开幕。

展览分为“求学”“治史”“规划与保护”“建筑设计”“教书育人”五个单元。本次展览

展出了大量珍贵文献资料,共计362件,其中有145件是实物或原件,大多数为首次亮相。

展览陈设设计独具特色。展厅以《营造法式》一书为中心点,东西为轴布置展品。最西侧是

一幅高约5米的梁思成自拍像,这是在上世纪20年代,青年梁思成用一架德式折叠相机留

下的自拍。画面中,戴着圆框眼镜的他凝视前方,视线的延长线上一一展厅的最东侧墙上,

呈现了他1947年作为中方顾问参与联合国大厦设计时的场景。此外,展览的呈现方式也颇

有创意。展览现场被设计成一个“墓园”,把梁思成先生一生所有的伟大成就都呈现在不同

的“墓碑”(展柜)之上,这些展品也成为了“墓志铭”的一部分。

(1)为上面这则新闻拟定一个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甲】

【甲】梁思成诞辰一百二十周年文献展开幕

【乙】梁思成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文献展

【丙】建墓园纪念梁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

(2)本次展览的名称为“栋梁”,你认为下面哪幅书法作品,更适合用于展览折页的封

面?请说明理由。

艮叫

【分析】(1)本题考查拟写新闻标题。根据“2021年是梁思成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

为纪念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所做的贡献,'栋梁一一梁思成诞辰一百二

十周年文献展’于8月10日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幕”可拟写为:梁思成诞辰一百二

十周年文献展开幕。

故选:【甲,

(2)本题考查书法赏析。甲图字体形体方正,笔画平直,是楷书,乙图形体流畅,笔画

富于变化,是行书。你认为哪个图适合用于展览折页的封面,就选择出来并阐述理由。

准确描述书体特点,结合情境分析书体运用的合理性。言简意赅,表达清晰。

【解答】答案:

(1)甲

(2)示例一:我选择甲,甲形体方正,笔画平直,是楷书,用于展览折页的封面,可以

更好地展现出梁思成在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方面的坚定信心和所贡献的力量。

示例二:我选择乙,乙形体流畅,笔画富于变化,是行书,用于展览折页的封面,与展

览独具特色的设计风格和颇具创意的呈现的方式相得益彰。

4.(1分)某位同学参加主题活动后感触颇深,下面是他在校园展板上写的一段话,其中画

线句有一处表达欠妥,请加以改正。

①北京,六朝古都,孕育了丰厚的文化。②潭柘寺记录着悠远的历史,胡同街巷中留下

了百姓平凡生活的印迹。③新符号似青春少年,朝气蓬勃;老符号如智慧长者,底蕴深厚。

④高新科技园区、国家大剧院、新首钢等,正以全新的形象展现着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貌。

⑤这些符号交融在一起,见证着北京的过往,讲述着北京的现在,也展望着北京的未来。

【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

构混乱、语意不明、成分赘余等。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

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解答】该句属于语序不当,根据“潭柘寺记录着悠远的历史,胡同街巷中留下了百姓

平凡生活的印迹”,后面应该承接“老符号如智慧长者,底蕴深厚”。根据“高新科技园

区、国家大剧院、新首钢等,正以全新的形象展现着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貌”,前面应

该是“新符号如青春少年,朝气蓬勃”。

答案:

老符号如智慧长者,底蕴深厚;新符号如青春少年,朝气蓬勃。

二、古诗文阅读(共20分)

5.(4分)默写。

(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若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3)《渡荆门送别》中“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一联,从俯仰两个视角描

摹出两幅图景,尽显江上的奇丽景象。(李白《渡荆门送别》)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

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

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1)水面初平云脚低

(2)庭下如积水空明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重点字:结)

6.(8分)阅读两首律诗,完成问题。

黄鹤楼

崔颍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I。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律诗往往采用“起承转合”的结构,体现出前后相承、浑然一体的艺术构思。《黄

鹤楼》首联先从神话传说写起,之后借“①空”字传递出诗人的无限感慨;《使至塞

上》首联交代地点及事由,一个“单”字写出诗人轻车简从的情景,烘托出诗人②孤

寂的心境。两首诗的颔联和颈联用精当的词语写出了景物的特点:《黄鹤楼》中用“悠

悠”形容白云的飘荡无定,用“③历历”形容汉阳树的清晰可数,用“萋萋”形容

④草木的茂盛;《使至塞上》中用“征蓬”和“归雁”自比,转而用“孤”“⑤直”

二字写出烽烟醒目、直上云霄,用“长”“圆”二字写黄河和落日,衬托出大漠⑥浩瀚

无垠(无边无际、壮阔)的特点。

(2)下列与“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表达情感一致的是B

A.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B.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C.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D.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联诗被誉为描写边塞风光的“独绝千古”之句,下

列诗句中同是描写边塞风光的一项是C

A.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C.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D.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分析】《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颍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

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这首诗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

颔联紧承首联,说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经历经千百年之久;颈联诗意一转,进入景

物描写,写晴日在黄鹤楼所见之景;尾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

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噫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气

呵成;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使至塞上》是诗人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

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

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

气象雄浑;尾联两句写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

线。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

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

出一种豁达情怀。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意思是过去

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楼》首联先从神话传说写起,

之后借“空”字传递出诗人的无限感慨;《使至塞上》首联“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意思是轻车简从将要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此句交代地点及事由,一个“单”

字写出诗人轻车简从的情景,烘托出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两首诗的颔联和颈联用精当

的词语写出了景物的特点:《黄鹤楼》中“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意思是阳

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I。此句用“历历”形容汉阳

树的清晰可数,用“萋萋”形容草木的茂盛;《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意思是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浑圆。此句用“孤”“直”二字写出烽烟醒目、

直上云霄,用“长”“圆”二字写黄河和落日,衬托出大漠浩瀚无垠(无边无际、壮阔)

的特点。

(2)本题考查理解诗句的情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表达思乡之情。

A.“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此句表达对友人的牵挂与关心之情。

B.“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此句表达思乡之情。

C.“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此句表达怀才不遇的孤寂之情。

D.“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此句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隐逸之情。

故选:B„

(3)本题考查理解诗句。

A.“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此句描绘山村美景。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此句描绘西湖早春美景。

C.“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此句描绘大漠之景。

D.“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此句描绘山、水、平原之景。

故选:Co

答案:

(1)①空;②孤寂;③历历;④草木的茂盛;⑤直;⑥浩瀚无垠(无边无际、壮阔)

(2)B

(3)C

译文:

黄鹤楼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

百年来只看见白云悠悠。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暮

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

使至塞上

轻车简从将要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

归大雁正翱翔云天。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浑圆。到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兵,告

诉我都护已经到燕然。

7.(8分)阅读三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

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崛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

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

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

与其奇者。

【丙】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

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

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

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列选项中每组加点字意思全都相同的一项是C

A.且非亭午夜分自富阳至桐庐i以为大有所益

B.素湍绿潭调考琴有奇字素无备者

C.隐天蔽日横柯上藏苫藏成丘

D.猛浪若奔乘奔御风屠乃奔倚其下

(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翻译及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乙

【甲】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翻译:之前的渔民们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理解:在渔人的歌谣中,猿猴也悲伤落泪,间接表达了三峡秋日肃杀的景象带给人们的

感伤情绪。

【乙】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翻译: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理解:在作者看来能欣赏自然之美的人很少,其中既有对世人不懂得欣赏秀美山水的惋

惜,也暗含自己能发现自然之趣、比肩谢公的自豪。

【丙】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翻译:像老鹰一样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

静下来;忙于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理解:作者以“莺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的感受,突显了山水景物的魅力,唯一

目的就是为了表现自己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

(3)三篇文言文都展现了山水之美,请从画线句中任选一句,结合景物特点,从描写方

法、句式、修辞中任选两个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

【分析】参考译文:

【甲】在七百里三峡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

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

看不到月亮。

到夏天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倘若碰到皇帝的命

令要急速传达,有时候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达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

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在春、冬两个季节,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潭水中倒映着各种

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多生长着奇怪形状的柏树,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速地往下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肃杀,常常

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接连不断,凄惨悲凉,空旷的山谷中传来猿啼的回声,声

音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所以渔民们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赏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

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四季

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鸟的叫声此起彼伏;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

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

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丙】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

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

见,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的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

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争着向上,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泉水飞溅在山石

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

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幽美

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

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解答】(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

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A.不同,如果/从/自己。

B.不同,白色的/不加装饰的/平时。

C.相同,都是遮蔽的意思。

D.不同,动词作名词,奔驰的骏马/奔驰的骏马/奔跑。

故选:Co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和理解。

甲,有误,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的准确性。故:所以。本句的意思是:巴东三峡之中

巫峡最长,猿猴的鸣叫声凄凉得令人眼泪打湿衣裳。并不是“猿猴也悲伤落泪”,从猿鸣

之中,使人进一步体会到三峡山高、岭连、峡窄、水长的特点;同时山猿哀鸣,渲染了

秋天的萧瑟气氛,也让人从这句渔歌中体会到渔者们的辛苦和生活的艰苦。

乙,正确。

丙,有误,是作者观赏美景过程中油然而生的联想,借景言志,既反映了作者对“莺飞

戾天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