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辅导-学前社会教育课件_第1页
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辅导-学前社会教育课件_第2页
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辅导-学前社会教育课件_第3页
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辅导-学前社会教育课件_第4页
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辅导-学前社会教育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辅导-学前社会教育课件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辅导-学前社会教育课件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基本特点(领会)学前社会教育的基本理论(掌握)学前社会教育的目标(理解)不同类型学前社会教育活动的组织与设计(掌握)学前社会教育活动的评价(知道)考点要求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基本特点(领会)考点要求学前社会教育概述1学前社会教育的目的2学前社会教育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3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4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5学前社会教育活动的组织与设计6学前社会教育活动的评价7知识架构学前社会教育概述1学前社会教育的目的2学前社会教育社会性发展第一节 学前社会教育概述一、学前社会教育的内涵二、学前儿童社

2、会教育的研究对象三、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四、学前社会教育的意义第一节 学前社会教育概述一、学前社会教育的内涵一、学前社会教育的内涵 是指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事务及其相关的人文社会知识为基本内容,以社会及人类文明的积极价值为引导,在尊重儿童生活,遵循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规律与特点的基础上,由教育者通过多种途径,创设有教育意义的环境和活动,陶冶儿童性灵,培育有着良好社会理解力、社会情感、品德与行动能力的完整、健康的儿童。一、学前社会教育的内涵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对象 1.个性 特征: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 心理结构:自我调控、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2.社会性 心理结构:自我意识

3、、社会认知、社会情感、 社会行为技能、社会适应、道德品质 3.社会化 自然人(生物人)社会人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对象三、学前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个性因素 1.气质(身体发育、社会认知、性别角色、依恋、攻击性行为) 2.自我意识 3.性格 4.能力(运动、操作能力和智力;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主导能力和非主导能力)三、学前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三、学前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 (二)家庭因素 1.家庭结构(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和离异家庭) 2.家庭环境(物质环境与精神文化环境) 3.家庭关系 4.家庭的教养观念(教养方式)三、学前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三、学前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 (三

4、)幼儿园因素 1.幼儿园物理环境 2.幼儿园心理环境(师幼关系、同伴关系、师师关系)三、学前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四、学前社会教育的意义(一)有利于促进儿童的完整发展(内容、结构、 时间)(二)有利于儿童社会化的程(三)有利于幼儿人格的全面发展(四)有利于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五)有利于实现社会文化的延续与发展,为社会 培养合格公民四、学前社会教育的意义第二节 学前社会教育的目标一、学前社会教育目标制定依据二、学前社会教育目标的结构第二节 学前社会教育的目标一、学前社会教育目标制定依据(一)国家的教育方针(二)社会与人发展的关系(三)幼儿的发展一、目标确定的依据(一)国家的教育方针一、目标确定的依

5、据1.社会现实是选择幼儿园社会性教育目标的基础依据(1)家庭生活(2)幼儿园一日生活(3)社区环境资源2.社会的发展、变化也是社会性教育目标选择的重要依据(1)生存条件的变化(2)生活方式的变化(3)社会的变迁(4)世界环境的变化(二)社会与人发展的关系1.社会现实是选择幼儿园社会性教育目标的基础依据(二)社会与1.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特点(1)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规律和特点3-9岁:自我意识发展迅速,4-5与7-9是其发展的 关键期3-5岁: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关键期6-7岁:情绪控制发展的关键期3-4与6-7岁:自制力发展的关键期3-4与7-8岁:独立性发展的关键期3-5岁:动机控制发展的关键期(2

6、)认识活动上的具体形象性及心理和行为的无意识性2.幼儿已有的经验先天遗传性、主动性经验(三)幼儿的发展1.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特点(三)幼儿的发展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总目标(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最为概括的概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年龄阶段目标(小班、中班、大班)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目标(具体、精确、可操作性)(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分类结构二、学前社会教育目标的结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总目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年龄阶段目标学前儿童社总目标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爱父母长辈

7、、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总目标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1.自我意识 2.人际交往 3.社会环境与社会规范认知 4.多元文化 注: 1. 年龄阶段目标是对总目标的纵向分解,它反映了儿童社会性发展目标的年龄差异性和连续性。 2. 分类目标是从横向的角度对总目标的展开。它反应了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内容全面性与完整性。(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分类结构 1.自我意识(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分类结构一、精神分析理论二、社会学习理论三、认知发展理论四、现代生物学与生态学理论第三节 学前儿童性发展的主要理论一、精神分析理论第三节 学前儿童性发展的主要理论第三节 学前儿童性发展的主要理

8、论一、精神分析理论 1.主要代表人物 弗洛伊德、荣格、艾里克森、弗洛姆 2.核心概念 本我、自我、超我、心理性欲阶段、原型、社会性心理需要、信任对不信任 第三节 学前儿童性发展的主要理论一、精神分析理论3.基本观点 (1)弗洛伊德的基本观点 本我快乐原则 自我现实原则 超我道德原则3.基本观点(2)荣格的基本观点集体无意识个人无意识意 识思考(thinking)感受(feeling)感覺(sensing)直覺(intuiting)情结(complexes): 知觉、想法、情绪和记忆。意识层面无法察觉原型(archetypes)面具人格(persona)阿尼玛(anima)(男子个性中女性的成分

9、)阿尼姆斯(animus)(女子个性中男性的成分)阴影(shadow)(2)荣格的基本观点集体无意识个人无意识意 识思考(thin(4)艾里克森的基本观点 注重社会在个人社会性发展方面的影响,个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心理社会阶段理论)。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忽视的。 (4)艾里克森的基本观点心理发展8个阶段心理发展8个阶段4.关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观点 (1)认为人格完善与儿童内在的动机与情感发展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内容; (2)认为各种需要的满足与冲突的

10、解决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动力; (3)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是连续并有阶段性的; (4)儿童早期的生活经验对其终身有重要影响。4.关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观点5.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启示:(1)社会教育应致力于完整人格的培养(2)尽可能给予幼儿良好的早期生活经验(3)尽可能妥善满足幼儿的各种生理与心理需要,帮助他们面对种种成长冲突,促进其发展。5.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启示:二、社会学习理论 1.主要代表人物 班杜拉、沃尔特斯 2.核心概念 替代性强化、自我效能感、 直接学习、观察学习 二、社会学习理论3.基本观点 认为儿童的社会行为并不是以“强化和惩罚”的方式学到的,而是通过以强化为中介的直接学习

11、与模仿(观察学习)而获得的。 3.基本观点4.关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观点 (1)强化是儿童获得社会行为的重要机制。 强 化直接强化自我强化替代性强化4.关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观点强 化替代性强化(2)自我认知在儿童的社会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个体(P)环境(E)行为(B)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来源个体在某领域取得的成就对他人活动效能的观察(2)自我认知在儿童的社会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个体(P)(3)直接学习是儿童习得社会行为的基本途径。 直接学习: 是个体对刺激做出反应并受到强化而完成的学习过程。其学习模式是刺激反应强化,离开学习者本身对刺激的反应及其所受到的强化,学习就不能产生 。

12、(3)直接学习是儿童习得社会行为的基本途径。(4)观察学习是儿童获得社会行为的重要途径。 a.观察学习:也称替代学习,即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习得新行为的过程。(4)观察学习是儿童获得社会行为的重要途径。波波玩偶实验攻击性行为通过对他人的观察和模仿习得波波玩偶实验攻击性行为通过对他人的观察和模仿习得5. 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启示 (1)重视恰当的行为强化。 (2)为儿童提供展示自我能力与成就的机会与舞台 (3)为儿童提供值得模仿的环境与榜样。5. 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启示三、认知发展理论 1.主要代表人物 皮亚杰、柯尔伯格 2.核心概念 自我中心主义、前道德阶段、 角色承担、前习

13、俗水平 三、认知发展理论3.基本观点 (1)皮亚杰关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观点 关于儿童对游戏规则的理解与遵守 儿童道德发展的主要内容是对道德概念和社会规则的理解和认识(儿童对游戏规则的理解) 3.基本观点儿童实践规则发展四阶段儿童实践规则发展四阶段客体恒常性客体恒常性自我中心 指儿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整个世界,不知道可以变换角度或者意识到他人有不同的观点。例:三山实验CDBA实验者从A、B、C、D四个角度拍摄照片。孩子站在上述四位置之一。给他看拍摄照片,要求其挑选出对面位置上的人所看到的是哪张照片。自我中心 指儿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整个世界,不知道守恒实验守恒实验 关于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14、关于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2)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儿童道德成熟的过程就是道德认知发展的过程。 道德判断是道德认知发展的核心 认为道德判断是人类道德要素中最重要的成分,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动的前提。不同发展水平和阶段的道德判断,既有具体的内容,又有特定的结构。 (2)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道德发展的机制、条件与动力 机制:道德判断的认知结构的变化和改组。 具体表现为道德认知冲突。 条件:儿童的认知或智力发展 认知角色或角色承担 动力:个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必要条件道德发展的机制、条件与动力必要条件道德发展的阶段理论道德发展的阶段理论 个体道德的发展沿着这三水平六阶段形成一种由低

15、级形式到高级形式的不变顺序和连续。在逻辑上必然发生,外部的力量起到加速或阻止个体道德的发展。不能改变其阶段顺序,阶段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能倒退。因此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既不能高于也不能低于现有的道德发展水平。 个体道德的发展沿着这三水平六阶段形成一种3.关于儿童道德发展的主要观点 认为儿童认知发展是道德发展的必要条件,道德发展的机制就是道德判断的认知结构的变化和改组。 道德发展作为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由于认知结构的变化而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他们分别提出了道德发展三阶段和三水平六阶段论。 道德发展的动力是来自个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儿童在这种交互作用中,不断建构着自己的道德经验,形成和改变着自己的道德认

16、知结构。3.关于儿童道德发展的主要观点4.对学前儿童道德教育的启示 (1)对儿童的道德教育要适应并促进儿童的发展水平。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接受幼儿不成熟的思维,也要为他们走向成熟搭建桥梁,帮助儿童向更高的理解水平发展。 (2)道德经验的丰富是儿童道德认知结构变化的基础,教育者应当为儿童提供积累道德经验的机会,并引导儿童从对这些经验的反馈中学习。4.对学前儿童道德教育的启示四、现代生物学与生态学理论 1.主要代表人物 洛伦茨、延伯根、威尔逊、凯恩斯、布朗芬布伦纳 2.核心概念 习性学、发展心理生物学、发展生态学四、现代生物学与生态学理论3.基本观点 (1)习性学(行为学):研究动物在其自然环境

17、中的习惯或行为的科学。 洛伦茨、延伯根:动物的固定行为模式是通过空间的接近,与父母产生依恋而发展起来的。认为儿童的健康发展与早期依恋的形成有重要联系,而同伴关系在儿童社会化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基本观点 威尔逊:强调决定行为的进化因素,即基因和自然选择的作用。通过研究在自然或半自然环境中生活的动物去了解动物的行为,主导思想是由于自然选择的结果,每个动物的行为都具有一定的适应意义。评价 人与动物不可相提并论,未能充分解释社会行为的发生于发展,但从生物进化的角度为社会行为的形成提供了理论解释 威尔逊:强调决定行为的进化因素,即基因和自然选择 (2)发生心理生物学:主张从机体的生理机能和结构两个

18、方面来研究行为的发展问题,既强调要研究个体的经验过程,也研究生物过程,因为个体的行为是由两者的相互作用决定的。 基本观点:a.行为是一个有组织的系统,成熟和经验融合在一起。b.在社会行发展中,生物成熟引起并保持经验,同时经验的变化又会改变有机体的行为生物状态和行为潜能。c.对物种不同进化阶段之间的比较必须依据行为的组织原则。d.有机体在其整个医生中都具有适应行和主动性。 (2)发生心理生物学:主张从机体的生理机能和结构两个方 凯恩斯:提出个体性发展理论 5个基本假设个体的社会行为、社会网络及其生态环境是一些不断的发展过程的 结果。社会行为模式是一个由生物、认知、社会网络系统和生态系统等环 境因

19、素组成的生物社会系统的一种特性。人在一生社会性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是有倾向性地进入与他人的社会 交流中的社会行为具有完整行和保守行任何特定的社会交流方向谁服从谁取决于活动本身的性质、互 动各方的发展状况、参与者的角色特性以及交流发生的环境。 凯恩斯:提出个体性发展理论 5个基本假设个体的社会启示考虑儿童社会行为的建构时,要考虑到成熟水平与经验的匹配性。考虑儿童社会行为的建构时,要考虑到成熟水平与经验的匹配性。 (3)发展生态学: 布朗芬布伦纳 :人类发展的过程是一种在日益复杂的水平上连 续不断地认识和建构其生态环境的过程。社区学校家庭文化个体 (3)发展生态学:意义 (1)集体教养环境能够增进儿童

20、智力发展和学习能力取决于自然环境是否限制儿童的活动机会,是否有足够的物品玩具可利用于儿童的自发活动中,成人是否有足够的机会参与儿童活动,成人在与儿童的相互交往中是否能够激励儿童完成活动的任务,成人能否为儿童建立日益复杂的人际关系创造和保持机会。 (2)对于某种学习或规则来说,真正的发展在于儿童的知觉与行为能迁移到其他或更高的环境系统的活动中。 (1)集体教养环境能够增进儿童智力发展和学习能力取决于自然 (3)幼儿在微观系统中与他人的交互作用如有第三者以支持性关系参 与时,其促进儿童发展的功能发挥得更有效。 (4)在环境中活动时承担的角色对角色意识的发展有重要影响。(5)进入一个新环境,建立“心

21、理安全基地“非常重要。 (3)幼儿在微观系统中与他人的交互作用如有第三者以支持性关3.关于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基本观点 (1)儿童的健康发展与早期依恋的形成有重要联系,同伴关系在儿童社会化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人类行为有生物基因的继承性。 (3)在社会性发展中,生物成熟引起并保持经验,同时,经验的变化又会改变有机体的行为、生物状态和行为潜能。有机体在其整个一生中都具有适应性和主动性。 (4)个体发展的环境是一个由小到大层层扩散的复杂的生态系统,每一个系统都会通过一定的方式对个体的发展施以其影响。3.关于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基本观点4.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启示 (1)重视建构儿童良好的早期

22、依恋与同伴关系。 (2)引导儿童社会行为发展时要考虑到成熟水平与经验的匹配性。 (3)注意建构有教育意义的教育生态环境。4.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启示一、自我意识的发展二、情绪情感的发展三、个性的发展四、道德的发展第四节 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一、自我意识的发展第四节 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一、自我意识的发展一、自我意识的发展二、情绪情感的发展 情绪情感社会化包括情绪表达与控制、同情心、责任感、好奇心等。 1.学前儿童社会情感发展的特点 (1)容易变化,情绪呈现出两极化的特征;(2)容易受感染;(3)具有冲动性。二、情绪情感的发展二、情绪情感的发展 2.学前儿童情绪社会化的内容 社会性微笑:是婴儿的

23、情绪社会化的开端(3个月左右)。 母婴依恋:是婴儿情绪社会化的一种重要标志。 陌生人焦虑:随着依恋的产生,婴儿能够区分母亲和陌生人(一般发生在6个月左右)。 分离焦虑:当儿童和母亲的依恋关系比较稳定之后,婴儿如果面临和母亲的分离将会表现出伤心、痛苦、拒绝分离。二、情绪情感的发展三、个性的发展 学前期是个性开始形成时期。四、社会交往的发展 婴儿最初形成的人际关系是亲子关系(婴儿与父母之间建立起来的依恋关系。 1.前依恋期对人无差别的反应阶段(-个月) 2.依恋关系建立期对人有选择的反应阶段(至7-12个月) 3.依恋关系明确期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724个月) 4.目标协调的伙伴关系期伙伴关系阶段

24、(24个月以后) 5.寻求老师和同龄人的注意与赞许的反应期(36岁)三、个性的发展五、道德的发展五、道德的发展 幼儿认知性的不成熟行为 1. 违规皮亚杰对幼儿实践规则的研究表明处于学前期的儿童还没有形成对规则的较稳定地理解,多数时候他们会认为规则怎么样都行。帮助幼儿规则意识的建立需要通过自然的后果体验来慢慢建立。2. 自私幼儿思维的自我中心特点,使他们意识不到别人的感受,常常不愿与他人分享,从而经常表现出自私或无理行为。这种行为特点是孩子发展中的一个自然阶段,它和成人的自私是不一样的。当幼儿理解他人观点的能力得到发展以后,他们的社会性发展也会提高。 幼儿认知性的不成熟行为 3. 说谎对幼儿而言

25、,学会区分真实与不真实需要一段时间。幼儿常常把自己希望是真的事物认为是真的。这些想法导致幼儿“说谎”。这种谎言只是不能区分真实与幻想而产生的。作为教育者,一方面要逐渐教会幼儿学会区分真实与不真实,还要让他们懂得为什么喜欢真实。有效的交往策略可以促进他们这两方面的发展。4. 偷窃 幼儿拿取不属于自己的物品并不多见,他们有时会混淆自己与别人的东西,对于这种行为教师要让孩子明白为什么不应该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对于这种行为的矫正一定要注意不要伤害儿童的自尊心。3. 说谎一、亲子关系(依恋)的发展二、同伴关系的发展三、性别角色的发展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五、攻击性行为的发展第五节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26、一、亲子关系(依恋)的发展第五节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一、学前儿童依恋的发展 1.依恋发展的阶段 (1)前依恋期对人无差别的反应阶段(-个月) (2)依恋关系建立期对人有选择的反应阶段(至7-12个月) (3)依恋关系明确期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724个月)(4)目标协调的伙伴关系期伙伴关系阶段(24个月以后) (5)寻求老师和同龄人的注意与赞许的反应期(36岁)一、学前儿童依恋的发展一、学前儿童依恋的发展 2.依恋的类型与表现 (1)安全型依恋(Secure) 人际关系表现出舒适、安全的总体特征。在陌生情境中,能在母亲附近愉快地游戏,自信地探索环境,但并不时刻在意母亲是否在场。对母亲的分离表

27、示伤感,但并没有强烈的分离焦虑。而且,儿童对陌生人也表现出积极的兴趣。安全型依恋的婴儿占70%。 一、学前儿童依恋的发展一、学前儿童依恋的发展 2.依恋的类型与表现 (2)不安全-回避型依恋(Insecure-avoidant) 人际关系倾向于冷淡、疏远。他们相对忽视母亲在场,表现出漠不关心的行为,随着回避母亲的接近。在母亲离开时并无特别的焦虑,能接受陌生人的关注,与陌生人在一起也并不十分伤感。在整个人际互动中,儿童表现出一些回避现象。回避型依恋的婴儿占20%。一、学前儿童依恋的发展一、学前儿童依恋的发展 2.依恋的类型与表现 (3)不安全-反抗(矛盾)型(Insecure-ambivalen

28、t) 表现出相互矛盾的依恋行为,在陌生的环境中显得困惑和不安,对陌生情境不能很好适应。过分依赖母亲,对母亲离开表现出很大的伤感情绪;与母亲团聚时,表现出寻求亲近与拒绝联系两种相互矛盾的行为。并不对陌生人进行太多的关注。 (4)紊乱型(Diaorganized) 是以上三种类型的复杂结合。在陌生情境中,其表现为杂乱无章,缺乏目的性、组织性,前后不连贯。一、学前儿童依恋的发展二、学前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一)同伴关系的发展特点1.同伴交往的发展是从最初的简单的、零零散散的相互动作逐步发展到各种复杂的、互惠性的相互作用的过程。2.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变得越来越受同伴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常发生在游戏中。

29、3.在游戏中,同伴交往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4.同伴交往的目的及手段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变化。5.幼儿同伴交往存在性别差异。二、学前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 0-3岁婴儿同伴关系的发展特点 2个月 能注视同伴 3-4月 出现观察和触摸对方的现象; 6个月 会有向着对方微笑和咿呀学语的现象; 1岁 会偶尔以微笑、出声的笑和模仿彼此的动作来进行双向交流; 1-2岁 协调的双向交流更为常见,且大多是互相间的模仿; 2岁左右 儿童开始以语言来影响同伴的活动。 0-3岁婴儿同伴关系的发展特点 米尔德雷德.帕登(Mildred parten)研究指出,儿童社会交往行为的发展经历了三阶段:最初是非社会活动阶

30、段,无参与者或旁观 者的行为或独自游戏;然后是平行游戏阶段,共同分享相似玩具 但无交流;最后是社会交往阶段,包括两种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会交往行为,它们是: 米尔德雷德.帕登(Mildred parten)研究指出联合游戏儿童分别进行不同的活动,但通过交换玩具和彼此评论来相互交流;合作游戏进一步的交流行为,期间儿童的行为都指向同一目标,如共同扮演一个假想的游戏。联合游戏儿童分别进行不同的活动,但通过交换玩具和彼此评论 2. 3-6岁幼儿同伴关系的发展特点儿童同伴间的交往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同伴相互作用的频率增加,社会交往的总体水平显著提高。言语交往成为同伴之间的交往方式。游戏是该阶

31、段幼儿同伴交往的主要形式。 2. 3-6岁幼儿同伴关系的发展特点 研究证实,婴儿期同伴交往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研究证实,婴儿期同伴交往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二、学前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二)同伴关系的影响因素1.身体吸引力2.出生顺序3.幼儿行为特点4.父母教养风格5.幼儿与成人的依恋关系二、学前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外貌有吸引力是被同伴接纳的有利因素。(1)儿童对自己外貌的满意度会影响他们的社会行为。(2)父母和教师也常会根据儿童相貌上的差异而表现出不同的态度和行为。外貌有吸引力是被同伴接纳的有利因素。同伴交往的类型:受欢迎儿童(社交明星)被拒斥儿童被忽视儿童一般的儿童(1/3)2/3同伴

32、交往的类型:2/3三、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 (一)性别概念的发展 1.性别认同 对儿童对自己和他人性别的正确标定(2-3岁) 2.性别稳定性的发展 指儿童对人一生性别保持不变的认识(3-4岁) 3.性别恒常性的发展 懂得人的性别不会随服饰、形象或者活动的变化而变化(6-7岁)。三、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二)性别角色观的发展 指对儿童对不同性别模式的认识和理解。(三)性别化行为模式的发展 1.儿童很早就表现出了性别化的行为 2.儿童对同性别玩伴的偏好 3.男女幼儿对性别相适应行为的遵从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辅导-学前社会教育课件 性别角色社会化,又称为性别角色化,是指在特定文化中,儿童获得适合于

33、某一性别的价值观,动机和行为的过程。 性别角色社会化,又称为性别角色化,是指在特定文化中,儿三、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 (二)性别角色行为的影响因素 1.生物因素 2.父母的行为 (1)父母的行为的引导 (2)幼儿对父母性别行为的模仿 (3)父母对幼儿性别行为的强化三、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四、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是幼儿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合作、助人与分享、安慰与保护是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主要类型。 1.亲社会行为的发生时间及社会机制 (1)亲社会行为的发生时间 多数研究认为,3岁前是亲社会行为的萌芽期,3-6岁是亲社会行为的正式发生期。 四、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2)

34、亲社会行为的产生及发展阶段 产生阶段 a初始阶段对他人需要的注意阶段(既能确认他人有某种需要和愿望) b亲社会行为意图确定阶段(意图的确定在不同情景下会受不同因素的影响。紧急情况下情感;费紧急情况下个人认识和人格要素) c意图和行为建立阶段(当人有了助人意图后常常相应的助人行为)(2)亲社会行为的产生及发展阶段(2)亲社会行为的产生及发展阶段 发展阶段 a享乐主义的、自我关注的推理阶段(互惠性) b需要取向的推理阶段(对他人的需要表示关注) c赞许和人际取向、定型取向的推理阶段(推断好人获或坏人、善行或恶行的定型形象,他人的赞许或许可的理由是他人的行为是否有助人行为) d自我投射性的推理阶段(

35、具备了观点采择能力) e深度内化推理阶段(内化的价值观、规范或责任)(2)亲社会行为的产生及发展阶段四、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1.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内容 四、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四、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3.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生物因素 (二)认知因素 1.儿童对社会性行为的认识 2.儿童对情境信息的识别 3.观点采择及归因 (三)环境因素 1.父母抚养方式 2.社会文化传统 3.大众传播媒介 (四)情感因素:移情四、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五、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展 攻击性行为: 伤害意图、伤害行为、社会评价。 (一)攻击性行为的类型 1.根据攻击的形式和功能:直接攻击和

36、间接攻击 (1)直接攻击:包括身体攻击和语言攻击。 (2)间接攻击:借助第三方实施的攻击。 向第三方说对方的坏话、造谣; 唆使第三方打对方; 在游戏或活动中冷落或孤立、排斥对方,劝说对方不与对方一起玩或活动。五、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展五、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展 (一)攻击性行为的类型 2.根据意图和目的:敌意性攻击和工具性攻击 (1)敌意性攻击:以人为指向,主要是身体的、口头的或是破坏他人的工作和财产的打击或伤害他人。 (2)工具性攻击:以物为指向,主要是为了获得某件事物而做出抢夺、推搡等动作。 五、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展五、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展 (二)攻击性行为的发展特点 1.3岁

37、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展特点 (1)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很早就显露出来,且多指向同龄伙伴 (2)儿童早期冲突行为已具有一定的社会性 2,3岁后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发展特点 (1)对攻击的反击和由挫折引起的攻击性行为明显增加 (2)幼儿工具性攻击随年龄的增长在减少,而敌意性攻击却在增多五、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展 3.攻击性行为具有性别差异 (1)男孩的侵犯性行为常常多于女孩。 (2)男孩与女孩攻击方式不同 (3)男孩和女孩攻击性的发展过程不同 (4)攻击性行为的性别差异具有稳定性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辅导-学前社会教育课件(三)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1.生物学因素 (1)遗传基因 (2)激素水平 (3)气质2

38、.社会认知 (1)攻击性儿童对自己和他人能力的认知不全面 (2)攻击性儿童对攻击后果持有攻击合理的信念 (3)攻击性儿童缺乏社会问题解决策略 (4)攻击性儿童对他人意图于敌意向性归因认知(三)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3.环境因素 (1)家庭的影响 父母对待儿童的态度、方式; 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 父母使用奖励和惩罚时的不一致; 父母对孩子的处所、活动和社会联系的指导; 家庭冲突和暴力; (2)暴力性的大众传媒和游戏3.环境因素一、学前社会教育活动方案的拟定二、学前社会教育活动的主要类型第六节 学前社会教育活的组织与设计一、学前社会教育活动方案的拟定第六节 学前社会教育活的组织一、学前社会教育活

39、动方案的拟定教育活动方案的拟定活动名称活动准备活动目标活动延伸/建议活动评价活动过程一、学前社会教育活动方案的拟定教育活动方案的拟定活动名称活动 活动名称写清楚社会教育的类型用于何种年龄班 具体的内容是什么例:不跟陌生人走(小班) 小班人际交往活动: 不跟陌生人走 活动名称 活动目标 写清楚本次活动要达到的目的 目标表述角度一致 目标表述类型例续:不跟陌生人走(小班) 1知道不能轻信陌生人的话,不跟陌生人走。 2了解和掌握一些和陌生人相处的方法。 活动目标 活动准备 物质的准备,如环境的创设、教具、学具、课件等的准备2、经验(幼儿)的准备:幼儿知识技能的准备,相关知识技能的拓展。 活动准备 活

40、动过程 1.开始部分即导入活动,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引出活动的主题。如猜谜语、讲故事、游戏、直观教等。2.基本部分注意:提问的设计;环节的过度的适宜性和针对性;幼儿的回答不可预设性。3.结束部分应在愉快活动的气氛中自然结束,教师小结教育活动中的收获和幼儿活动的态度和表现,肯定幼儿成绩。 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例续:一、故事沙沙和陌生人1讲述故事沙沙和陌生人:变色龙沙沙独自在院子里玩,这时一个陌生人问他公园怎么走,沙沙有礼貌地告诉了他该怎样走,陌生人非常感谢沙沙。回到家里,沙沙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说:“沙沙,你做得对!不过还有一些事情你要多加注意。”沙沙连忙问妈妈:“还有什么事情应该注意的呢?”

41、2集体讨论:(1)妈妈为什么说沙沙做得对?(2)我们来猜猜妈妈还对沙沙说了哪些应该注意的事情?3出示图片:图一:陌生人要你跟他出去玩时,你不能跟他一起去。图二:陌生人给你礼物或好吃的东西时,你不能要。图三:陌生人要去你家时,你不能带路。图四:陌生人硬拉你跟他走时,你要反抗,大声呼救。活动过程活动过程 二、情境练习情境一:一个陌生的叔叔对一位小朋友说:“小朋友你真可爱我请你吃果冻。”接着又拿出玩具给他玩。集体讨论:能不能接受陌生人的礼物,应该怎样对他说?情境二:一个陌生的阿姨敲门进入教室,对某幼儿说:“我是你妈妈的好朋友,她今天没有空来接你。让我送你回家,跟我走吧。”教师提醒:(1)你认识她吗?

42、(2)如果你不认识她能不能轻信她的话?(3)那你应该怎么对这位阿姨说?教师小结:对待陌生人要有礼貌,但不能轻易相信他们的话,尤其是不能跟陌生人走。活动过程活动过程 三、选择游戏(每题分A、B两个答案,幼儿站在认为正确的答案那一边)1陌生人就是坏人吗?A. 陌生人就是坏人。B陌生人不一定是坏人。2能不能跟陌生人走?A能去公园和游乐场。B不能去任何地方。3有个认识的阿姨想带你出去玩。A可以和她去。B必须先告诉爸爸妈妈。4有个不认识的叔叔给你东西吃:A巧克力、果冻不能吃,饮料可以喝。B什么都不能吃。5下大雨时一个陌生人说用车送你回家。A先说谢谢再上车。B不能上车。6陌生人问你的名字家里有谁能不能告诉

43、他?A只能告诉名字,不能告诉他家里有谁。B什么都不能告诉他。四、结束活动提醒幼儿外出时不要离开集体和成人,遇到陌生人不能轻信。活动过程 活动延伸活动延伸是活动过程中未尽事宜的进一伸展,即知识技能的巩固、对活动内容的发展、相关知识技能的扩展。幼儿对课堂教育内容、对象、材料、活动过程很感兴趣、但下课时间已到,教师不得不结束课,将有关活动延伸到课外、区域活动、园外等不同场所继续进行。 活动延伸 活动评价活动评价是在活动开展后进行的(活动反思),分析成功之处和有待改进的地方。例续:活动评价(反思) 在活动的开始部分通过和幼儿讲变色龙沙沙和一个陌生人之间发生的一段事情,引发幼儿在现有经验的基础上谈谈对“

44、陌生人”的理解,以及遇见陌生人应注意些什么。再通过集体的学习,帮助所有幼儿了解和掌握一些和陌生人相处的方法,让孩子知道如何应变可能遇到的危险:我认为仅仅告诉幼儿“不接受陌生人的糖果或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向孩子描述可能遇到的情况。然后指导孩子如何去做。所以我在活动中设置了一些与幼儿实际生活非常贴近的情境,引起幼儿的兴趣。帮助幼儿认识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和现象,再通过游戏活动,共同分析判断,懂得在生活中不要轻信陌生人的话,更不要跟陌生人走。 活动评价 完整的教育活动方案展示: 不跟陌生人走(小班)展示 完整的教育活动方案展示:展示二、学前社会教育活动的主要类型(一)学前儿童自

45、我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1.自我认识教育活动(自我概念、自我评价) 2.自我体验教育活动 3.自我控制教育活动二、学前社会教育活动的主要类型二、学前社会教育活动的主要类型(二)学前儿童人际交往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1.学前儿童人际交往的基本特征 (1)突出“交往”的互动性 (2)交往对象的多元化 2.学前儿童人际交往教育活动的主要类型 (1) 亲子交往 (2) 同伴交往 (3) 师幼交往 (4) 与其他社会成员的交往二、学前社会教育活动的主要类型二、学前社会教育活动的主要类型 3.学前儿童人际交往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结构 (1)学习人际交往技巧 直接呈现法 间接呈现法 (2)运用人际交往技巧

46、提供条件和机会,创设交往情境二、学前社会教育活动的主要类型二、学前社会教育活动的主要类型(三)学前儿童社会环境和社会规范认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1.学前儿童对社会环境的认知 (1)对家庭的认知 (2)对托儿所、幼儿园的认知 (3)对社会机构的认知 (4)对家乡、国家与民族的认知 (5)对重大社会事件的认知 (6)谨慎规范二、学前社会教育活动的主要类型二、学前社会教育活动的主要类型(三)学前儿童社会环境和社会规范认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1.学前儿童对社会规范的认知 (1)基本道德规范 (2)文明礼貌行为规范 (3) 公共场所行为规范 (4) 群体活动规范 (5) 人际交往规范二、学前社会教育活动的主要类型二、学前社会教育活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