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马克思主义_第1页
国外马克思主义_第2页
国外马克思主义_第3页
国外马克思主义_第4页
国外马克思主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国外马克思主义 导论(一)“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的由来和发展(二)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热点(四)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趋势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热点1.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2.重视对社会历史理论的研究3.重视对物化或异化问题的研究4.重视对历史辩证法的研究5.重视对意识形态的研究6.重视对实践问题的研究第一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代表人物卢卡奇的生平卢卡奇一生思想的演变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一)前马克思主义的阶段(18851918)(二)救世主式的、“左”的马克思主义的阶段(19191929)(三)斯大林主义阶段(19301945)(四

2、)批评的、更新的马克思主义时期(19451971)(一)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社会理论 1.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是对辩证法理论的误解。在卢卡奇看来,马克思主义既然是一种社会理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就只能是一种旨在改变现实的“社会辩证法”。置于“自然辩证法”,它撇开人的主体性和社会活动去讨论自然界本身的运动发展规律,必然淹没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实践本性的革命本性。二、卢卡奇的代表著作历史和阶级意识3.“历史唯物主义只是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知识。”在卢卡奇看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不能简单地照搬到以前对以前的社会形态的分析中去,它的最重要的功能是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运动规律,以便指导无产阶级在革命斗争的实践

3、中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彻底的改造。(二)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普遍现象1.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普遍的必然的现象。 卢卡奇在分析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时,提出了著名的“物化”(Verdinglichung, reification)思想。可以说,他是在马克思所分析的资本主义社会商品拜物教的基础上,发展出一种经过普遍化的、扩展了的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批判。 实际上,物化起源于商品的交换价值,因为交换原则是一种同一化的力量,它旨在取消质的差别,而代之以量的等同。在卢卡奇看来,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在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都变成了商品之间的关系,物质世界通过似乎独立于它们的客观法则(资产阶级的意识形

4、态,正如上文所述,是将真理永恒化、使现实存在显得自然合理的一种纯直观态度)统治人类,人类因此而成为客体(生产机器),变为建构自身生活过程的消极旁观者。在卢卡奇看来,物化意识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所有领域之中,渗透到了人类主体性之中,它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2.物化的具体表现人与人之间关系关系的物化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它使人屈从于狭隘的分工范围,把整个社会生活分解为一块一块碎片。(2)它使现实(活生生的历史过程)物化、僵硬化和机械化了。(3)它使无产阶级在劳动过程中客体化、对象化了,从而丧失了自己的主体性和创造性。3.物化意识的形成及其危害。既然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普遍的、必然的现象

5、,这一现象也必然在人们的观念中反映出来,这就是卢卡奇说的“物化意识”或“物化思想”。由于卢卡奇没有把异化与物化、客观化严格区别开来,所以,他既不可能揭示造成异化的根源,又不可能找到消除异化的道路。他的异化劳动理论后来被唯心主义思想家海德格尔等所利用,决不失偶然的。(三)“渴望总体性”1.总体性范畴是具体的,它是“现实的概念复制品”。卢卡奇的总体性范畴是专门用来指称社会现实,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现实,决不能站在社会现实之外去索解他的总体性范畴。所以,他说,总体性即是“被视为一个过程的社会整体”。2.总体并不排斥部分的多样性,但总体总是优先于部分。总体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因而它不但不排斥部

6、分的多样性,反而以多样性为自己的前提。在物化意识的笼罩下,人们常常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之间不认,不见总体。所以,重要的是强调总体的压倒一切的优先性。4.渴望总体性也就是渴望领导权。事实上,领导权的概念正是社会现实总体性的最高表现。无产阶级要从总体上把握资本主义社会,就必须对资产阶级的领导权,这一社会总体的化身获得清醒的批判意识,因为“资产阶级领导权确实包括了社会总体,它力图按自己的利益来组织整个社会。”要言之,渴望总体性也就是渴望夺取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四)无产阶级: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性在卢卡奇看来,无产阶级是社会和历史演变过程中“同一的主客体”。说无产阶级是“客体”,因为它是整个社会历史过程,

7、特别是大工业生产的产物;说它是“主体”,因为只有它才有资格充当整个社会现实的认识者和改变者。所以卢卡奇说,“这个同一的主客体;这个行动的主体;这个发生中的我们;就是无产阶级。”第二节柯尔施马克思主义和哲学 一、柯尔施的生平柯尔施一生的经历大致上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一)求学、反战与最初的政治活动时期(18861919)(二)参加德国共产党时期(19201926)(三)退出政治生涯和迁居他国时期(19261961)二.柯尔施的代表著作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一)作为思想起点的国家问题在柯尔施看来,不确立正确的国家理论,就不能领导无产阶级夺取革命斗争的胜利,而要正确地把握国家理论,又需要廓清理论上的

8、迷雾,真正回到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见解上去。所以,柯尔施认为,马克思主义和国家的关系与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的关系是两个相互平行的重大的问题。(二)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的关系在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一书中,柯尔施开宗明义地说:“直到最近,资产阶级思想家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家都还完全没有理解这一事实,即马克思主义与哲学的关系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的问题。”(三)总体理论柯尔施的总体理论,强调社会是一个总体,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正确的,但与此同时,他否认经济基础对于上层建筑的首要性、实践对于理论的决定作用,显然具有很大的片面性。(四)马克思主义发展三阶段论第一阶段(18431848)。这一阶段以马克思的黑格尔法

9、哲学批判为起点,以共产党宣言作为结束的标志。第二阶段(18481900),始于巴黎无产阶级1848年6月的流血斗争,终于上世纪末。第三阶段(1900一个不确定的将来)。在这个阶段中,出现了回到马克思主义的真正的学说上去的口号。由此可见,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发展三阶段论完全是以其总体理论为依据的。(五)反批评对列宁哲学思想的非难柯尔施认为,列宁的唯物主义哲学在割裂理论和实践关系的同时,又把实践与党的实际工作和利益紧密联系或等同起来,从而使自己的学说成了盖到一切的最高司法权威。总的来说,柯尔施对列宁的批评是缺乏说服力的,十月革命的胜利表明,列宁是一个真正的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当然,柯尔施的某些批评,

10、尤其是对列宁去世后苏联出现的愈益严重的意识形态的批评是发人深省的。二.葛兰西的代表著作狱中札记(一)实践哲学的来源、实质和基本特征第一,实践哲学的来源及它与现代文化的关系第二,实践哲学的实质第三,实践哲学的基本特征 (1)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2)强调马克思的辩证法是历史辩证法 (3)强调实践哲学的批判性 (4)强调实践哲学与政治不可分离 (5)强调实践哲学改造意识形态的特征(二)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市民社会的理论葛兰西的领导权理论的提出并不是孤立的,而是这基于他对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市民社会关系的独特的理解。葛兰西的见解图示如下: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市民社会 政治社会(国家)(四)新的革命

11、战略:以阵地站取代运动战阵地战不是主动出击,而是坚守自己的阵地,并逐渐扩大,以逐渐夺取敌人的阵地。第二章 法兰克福学派 第一节法兰克福学派的兴起 一、法兰克福学派兴起的时代背景二、法兰克福学派兴起的思想渊源三、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四、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思想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1.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批判2.法兰克福学派的科学技术批判3. 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第二节霍克海默和阿多诺一、霍克海默1.霍克海默的生平2.霍克海默的主要思想霍克海默的主要思想(1)批判理论与传统理论:霍克海默认为,批判理论在两条战线从事着理论斗争,亦即反对传统的实证主义(割裂事实和价值,将现实世界当作既成事实不加批判地接

12、受,因为科学本身并不给人任何超越性的意义,它仅仅判断事实,由此形成的认识就是:人只可能认识那些在经验中被给与的东西,或者那些通过语言传递的经验的表象,可谓一种事实拜物教),以及反对正统的(官方的、或者说苏联式的)马克思主义(霍克海默认为其具有科学主义的倾向,并且是一种将经济因素作为根本的还原论)。(2)理性的蜕变(异化):所谓“蜕变”,指的是辩证理性(Vernunft, reason)蜕变为一种抽象知性的理性(Verstand, understanding),理性由目的自身而异化(物化)为一种纯粹的工具,亦即基于商品交换经济模式的理性(交换价值代替了使用价值)。换言之,理性已经被剥夺了判断现实

13、真假的权利:思想与外部现实相同一,从而丧失了反思、批判的向度,批判性的理性遭到压抑,理性成了为工业生产、商品交换服务的工具理性。实际上,资产阶级容忍(技术)理性的存在,将其纳入生产体系、管理体系之中,只是为了扩张资本的需要,而思想只不过是现实的奴隶。 (3)权威的神化:1)文化的内在驱动力:霍克海默认为,文化在历史进程中成为一种动态化的因素,它影响人的行为和性格,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人类对于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整个文化构型(模式)的作用:向处于依附地位的人灌输某些人必然统治另一些人的观念(接受现状的观念),从而使被统治者心甘情愿地屈从于外部权力。2)理性与权威:上面讲到,资产阶级用

14、理性(权利、真理的合法性力量)取代了传统的权威(教会、君权),但实际上,启蒙本身也带有极权主义的印记,从传统权威到理性权威再到技术权威(经济权威),在霍克海默看来,“权威”概念与“理性”概念一样,没有任何确定的内涵。换言之,权威先被断然去除(类似于自然的祛魅),而后又在哲学中以形而上学概念的形式重新出现。 3)社会的非理性:霍克海默也称之为“盲目的经济必然性”,将其视为一个“无名的上帝”,正像市场作为“看不见的手”来调节生产一样,经济权威迫使各个主体尽最大可能地适应这一停不下来的、追逐利润的“自动机”,而主体在将自己租赁给他人时所运用的理性,恰恰就是理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实际所采用的形式。由此,

15、人简化(蜕变)为非人,人的作用被化简为一种经济因素,且是自觉自愿地被化简的,换言之,是自觉自愿地被奴役的。这正是霍克海默加以反思的一种资产阶级权威盛行下的压抑。4)新的家庭精神:在权威与家庭一文中,霍克海默提出了一种以母爱为典范的新家庭精神,用以区别传统家庭,后者是权威意识的诞生地(孩子要服从家长,家长教育孩子要适应社会现实)。霍克海默始终强调,认识事实不等于接受事实。在他看来,母爱是不求回报的操心,只是希望家庭成员能够幸福成长,孩子们在这种新家庭关系中不再作为自己的继承人来培养(不再是“我自己的东西”),培养他们是为了日后他们能够创造一个生活得更好的社会。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霍克海默在流亡美国

16、之前还是保有一些乐观情绪的。 二、阿多诺1.阿多诺的生平2.阿多诺的主要思想阿多诺的主要思想(1)辩证的否定: 所谓“无调式”,即音乐家勋伯格所运用的一种作曲模式,他把音乐从占统治地位的调性三和弦和声的垄断程式中解放出来,让不和谐音、不具有终止收束的音乐作为基本的乐曲组成部分表现出来。本雅明(Benjamin)的“星座”(constellations)思想对阿多诺的无调式否定辩证法影响很大,所谓“星座”就是各个并且而非整合为一体的一系列变化着的因素,这种变化着的因素抵抗被化约为公分母的基本内核或者创造性的第一原则。 阿多诺否定的是同一性原则,他反对被同化到资本主义的总体性中去,或者说,阿多诺自

17、始至终强调个体的不可还原性,坚持非同一性。因此,阿多诺对于坚持总体性的卢卡奇是持批判态度的,在阿多诺看来,主-客完美和谐一致的同一性是虚假的,思想必须坚持否定的维度,只有这样才能揭露和批判总体对个体的支配,并由此揭示出工具理性的普遍性真相。另一方面,与葛兰西不同,阿多诺并没有赋予工人阶级以革命的优先地位,在“星座”中并没有一个核心。这多少也是法兰克福学派对于革命实践采取消极、悲观态度的一个例证。对于弗洛姆,阿多诺也认为其将性格类型过分实体化、范畴化,或者说绝对化了,认为弗洛姆强调的“社会性格”也是一种虚假的同一性。(2)被管理的世界支配理论: 支配,表示一种人不能据以察觉自己的异化,但却能据以

18、欣赏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及其物质丰裕的方式。它实际上是人在虚假意识的情况下“施”于自身的异化,换言之,是异化的加深(不露痕迹)。所谓“虚假意识”是指每一个阶段的社会形态都会产生一种意识形态辩护体系,而这种虚假意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已经被制度化了,并且渗透进大众的内心体验之中。在阿多诺看来,这一制度化的虚假意识仅仅通过理性分析和批判是无法得到解除的。(3)文化工业批判:阿多诺对于大众文化采取的是毫不留情的批判态度,在启蒙辩证法一书的相关章节(及札记)中,他对有声电影、流行音乐(包括摇滚乐)、广播媒体等大众文化实践给与的了无情的批驳。因为在阿多诺看来,大众文化工业生产出来的只是商品而非艺术,它消除了差别

19、与个性,全部都是千篇一律的模式,实际上,既然是文化“工业”,就已经隐含着无限复制的前提了。第三节哈贝马斯一、哈贝马斯的生平二、哈贝马斯的主要思想哈贝马斯的主要思想1.认知兴趣结构理论哈贝马斯强调“兴趣先于认识,这正好像兴趣只能通过认识得以实现一样。”兴趣是认识的基础,也就是人类社会前进和发展的基础,如果没有人的兴趣,人类社会休想前进和发展。哈贝马斯把“主体兴趣”视为认识的基础,把“主体兴趣”作为知识的构成要素,无非是要突出主体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2.科学技术社会功能理论1)论科学技术在现代生活中起消极作用的原因 2) 论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3.交往行为理论交往行为即“相互作用”。在

20、哈贝马斯看来,所谓“交往行为”是一种主体之间通过符号协调的相互作用,它以语言为媒介,通过对话,达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一致”。第四节 施密特 一、施密特的生平二、施密特主要思想施密特的主要思想1.施密特的自然理论及其存在论基础在施密特看来,马克思的自然观之所以并不是一种唯心主义,是由于在强调自然被社会所中介的同时,并不否认自然界对于人类的“优先地位”,即并不否定自然界对于人和人的意识的先在地位。2.历史与结构1)对“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肯定2)对“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批评第三章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第一节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兴起 一、弗洛伊德主义兴起的时代背景二、弗洛

21、伊德主义兴起的理论渊源三、弗洛伊德主义兴起的代表人物四、弗洛伊德主义兴起的主要思想弗洛伊德的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研究方向(一)分析马克思主义与弗洛伊德主义的关系(二)综合弗洛伊德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三)运用“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现实弗洛伊德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结合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人性理论:从生物本能和社会关系两个方面规定人。2.社会批判理论:社会的批判与心理的批判之结合。3.革命理论:心理革命与社会革命之统一。4.意识形态理论:把性格结构作为联系经济基础与意识形态的纽带。第二节赖希一、赖希的生平赖希一生的活动大致经历了这样三个时期:(一)1918年到1927年。(二)1927

22、年到1934年。(三)1934年到1957年。二、赖希的主要思想1.对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改造第一,他否定了超我、自我对本我压抑的积极意义。第二,他提出了与弗洛伊德所说的不同的三层次人格结构。第三,他论证了在人的最原始的本能冲动中,没有破坏性的成分。2.对马克思主义的补充赖希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学说有两个明显的缺陷:一是不能正确地解释经济发展过程是怎样转化为意识的;二是不能正确地说明意识的相对独立性。3.用精神分析探讨法西斯主义的社会1)对法西斯主义得逞一时原因的分析A.种族理论。B.家庭理论.C.反性政治理论。2)对消灭法西斯主义途径的探讨第三节 马尔库塞一、马尔库塞的生平二、马尔库塞的

23、主要思想二、马尔库塞的主要思想1.压抑与文明:马尔库塞吸收了弗洛伊德生存本能(爱欲)与死亡本能(破坏冲动)的划分思路,提出了基本压抑与额外压抑的划分,在他看来,在生存本能的驱使下,人们会遵循快乐原则,与其相对的则是现实(操纵)原则。马尔库塞并不反对工作,他认为一定限度内的压抑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这一点体现了他与弗洛伊德的分歧,然而,一旦超过了一定限度,工作成为了异化劳动,压抑就不再合理,由此造成了一种“文明辩证法”。2. “单向度”(one-dimensional)理论:现代资本主义凭借先进的经济技术手段对所有人的经验进行暗中协调,使得人们相信,既定的现实是一切可行的社会中最好的社会,这也就

24、是一种合理化的操控,或者如马尔库塞所言,“压抑性的升华”,人们相信自己在一个受剥削的制度中能够获得自由(可以无所顾及地进行无止境的消费)。在一个单向度的社会中,人们被培养某种特殊的需求,这种需求又以排除其批判性考察的方式内在化于人们的内心之中。与此相反,一个双向度的社会则保留着私人经验与公共经验之间的区分,人们可以理智地思考(批判)自己的需求。3.论解放的可能性:现在的问题是,爱欲该如何从额外压抑中解放出来?马尔库塞的回答与阿多诺有些相似,他认为,“艺术就是反抗”,是对现实的“伟大的拒绝”。在审美态度中,审美的功能是中介性的,它居于感性和理性之间,具有一种构成的作用(想像力的作用)。应该说,这

25、一思路源于德国古典美学传统(康德的“判断力”理论)。另一方面,马尔库塞提出一种消遣的自由。这种自由是生命本身的消遣,而不是对有用物品的占有,它唤醒感性,使之摆脱理性的压抑性统治(满足的逻辑,亦即压抑的逻辑)。 第四节 弗罗姆一、弗罗姆的生平二、弗罗姆的主要思想二、弗罗姆的主要思想1.社会性格: 弗洛姆希望解决的问题是,经济基础如何转变为意识形态,而这二者之间的纽带在弗洛姆看来就是社会性格。所谓社会性格,典型地表明一个社会的性格。 社会性格的功能在于:它可以使该特定社会能继续发挥作用而改变和操纵人的能力。社会的经济结构能改变人的性格,人的本质也能够改变人所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状况。社会性格的内容是由

26、社会结构以及个人在社会结构中的作用所决定的社会的精神结构(父母的性格、每个时期的文化习惯)。 2.社会无意识: 在弗洛姆看来,社会无意识意味着人的经验的某个部分,在一个给定的社会中是不允许达到对这个部分的认识(意识到),同时,社会使人疏远的也正是人的这一部分社会的无意识就是普遍精神在全社会中被压抑的那一部分。社会无意识就像一个“过滤器”一样,允许一部分事实被经验,而禁止另一些事实被意识到。在这之中,社会禁忌(宣布某些思想和感觉是不合适的、被禁止的、危险的)很有代表性。 3.自我压抑与逃避自由: 实际上,弗洛姆还是最为关注异化问题,他所谈的对自由的逃避(恐惧)正是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一种典型的异化

27、状态。在健全的社会一书中,他谈到:“异化是一种体验方式,在这种体验中,个人感到自己是陌生人,或者说,个人在这种体验中就得使自己疏远起来。他只觉得自己的行动及其结果成了他的主人。他只能服从甚至崇拜它们。异化的个人与自身相脱离,就像他与其他人相脱离一样。”第四章 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第一节 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兴起 一、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兴起的时代背景二、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兴起的理论渊源三、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兴起的主要代表 人物四、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思想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影响1.积极影响2.消极影响第二节 萨特的基本思想一、萨特的生平二、萨特的主要思想萨特的主要思想1.现

28、象学本体论1)现象的一元论2)反思前的我思3)自在和自为、存在和虚无2.存在主义和人道主义1)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2)人的存在和自由3)自由选择与道德责任4)个人与他人存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1.萨特怎样接近马克思主义2.人学辩证法3.历史人学第五章 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第一节 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兴起一、 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兴起的时代背景二、 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兴起的理论渊源三、 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兴起的代表人物四、 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思想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第一,对人道主义采取批判态度。第二,重视意识形态问题的研究。第三,强调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共时性、结构的

29、分析方法比历时性的、历史的分析方法更为重要。第四,轻视经验,注重理论。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影响1.积极影响2.消极影响第二节 阿尔都塞一、阿尔都塞的生平二、阿尔都塞的主要思想阿尔都塞的主要思想1.意识形态和科学阿尔都塞把意识形态对立起来,认为意识形态是形象、神话、观念或概念的体系,具有独特逻辑和规律。它们在特定的黑涩会历史中存在,并作为历史而起作用。意识形态的实践和社会只能压倒了理论职能,因而不同于科学。2.理论与实践阿尔都塞把实践分为经济实践、政治实践、意识形态实践好而理论实践四种,前三种实践构成社会经济形态,理论实践则形成理论知识。他认为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并不是从自然界概括出来的规律,

30、而只是一种哲学研究,一种能动的理论实践。3.社会的多元决定论阿尔都塞认为社会发展不是一元而是多元决定的。他由此提出了多元决定的辩证法,或者说结构的辩证法。第六章 后马克思主义第一节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一、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背景分析的马克思主义 20世纪70年代英、美等国迅速兴起的一种马克思主义研究流派。它是20世纪初以来流行于西方各国的分析哲学在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的反映。该学派象分析哲学一样,重视逻辑分析,要求运用现代数学、数理逻辑和模式设立等手段分析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试图为其确立“微观基础”。 三、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的GA科亨(GACohen),美国

31、的约翰罗默(JRomer)、乔爱欧斯特(JElster)等。 四、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思想他们的研究涉及三个方面:一是经验理论,主要探讨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和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分析;二是规范理论或道德理论,主要研究公正和伦理的问题,如异化、剥削等;三是方法论,主要阐述功能解释,方法论的个人主义原则以及博奕论等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运用。他们的研究虽各有侧重,但也有交叉重叠之处;不过,即使交叉重叠的地方,观点也未必相同,有时甚至截然相反。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特征:1.致力于抽象原则。认为传统马克思主义者一般都害怕离开现实历史太远,但要想抓住并揭示一种学说中富有生命力的东西,就得进行抽象

32、;致力于抽象也是基础探索的需要 2.注重对基础的探索。它提出和探讨的问题,大都是传统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无须提出的问题。比如:为什么阶级要作为重要的集体行动者出现?剥削,即剩余劳动的有规则地转移,为什么是不道德的,或这是不道德的吗?社会主义革命或向社会主义过渡有没有可能?平等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目标?等等。认为在回答这些问题时,就需要理解什么是奠定马克思判断基础的基本原理 3.非教条式地探讨马克思主义。它很少对马克思的思想作注释、考证工作,认为马克思写了些什么并不太重要,重要的是马克思思想的内在统一性。它还认为,社会主义事业盛衰无常,资本主义并没有衰败这一事实无疑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严重挑战;马克思主义

33、是19世纪的社会科学,如按现代标准来衡量,它的许多表述是粗糙的,某些方面甚至是错误的;但在解释某些历史时期和历史事件时,它又表现出很强的说服力,这说明其中必然有一个需要加以澄清和阐发的有效核心;因此,对它的探讨不能拘泥于条条框框。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影响1.积极影响人们认为,它所提倡的方法和所提出的一些问题也并非一无可取之处。比如,数理逻辑的方法与马克思的辩证法就并非不相容,它显示出分析的清晰性、精确性,实际上也就是知性的确定性,只要不把确定性、精确性绝对化,不停留在知性的分析上,就完全可以借鉴。它对剥削问题的见解和分析无疑也是有启迪的。此外,尽管它在论证中提出了许多“异端”的问题,但它始终把历

34、史唯物论,阶级、阶级斗争、剥削、公正等问题作为探讨的主要内容,坚信有某种比现存资本主义优越的社会主义,认为在这种社会中,现存资本主义的异化、不公正现象和其它弊端都会得到克服。 2.消极影响这一学派的问题也十分明显。比如,它用数学函数表去算革命会在哪一天发生,就显然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因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只是对社会的发展作出大致的描述,只是从宏观上去揭示历史的发展趋势,历史的进程不可能象自然科学那样用数学来精确计算出哪一天发生革命。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马克思主义岂不成了算命术!马克思的某些论断迄今所以未能实现,原因很多,当然也不排除因时代发展需要作某些补充,正因为如此,才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

35、马克思主义。但这种发展决不能象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那样把它模式化,他们的这种模式化即使今天看来似乎很有逻辑性、精确性,但随着情况的改变,它也会变成束缚人们手脚的过时皇历。 第二节 生态的马克思主义 一、生态的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背景资本主义发展到60年代初,并没有出现某些社会学家在50年代所预料的理想状况,社会矛盾错综复杂,经济发展问题异常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同时,东西方紧张对峙、军备竞赛、霸权主义、新殖民主义,所有这些使得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重新产生失望和怀疑,对所谓“工业化文明及其生活方式”普遍感到厌倦。后来,西方青年抵抗运动,“新文化启蒙运动”和越南战争又加剧了这一势头。而当时的前苏联社

36、会主义模式,不仅没有给人以欣慰和向往,而且又使人们陷入对马克思主义及其发展前途的深刻反省和重新认识之中。“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二、生态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渊源“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战后“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根据变化了的社会现实而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新的理论表达。他们既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又不满现存的社会主义制度。“民主社会主义”曾经给他们带来希望,但随着“瑞典模式”遇到严峻的挑战,使他们认识到必须寻找新的社会发展理论。他们从生态危机及由此而引发的“生态革命”中找到与马克思主义的新的结合点。三、生态的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70年代初以来形成的一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分支学派。其主要代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