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辛弃疾词两首》课件58张_第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辛弃疾词两首》课件58张_第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辛弃疾词两首》课件58张_第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辛弃疾词两首》课件58张_第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辛弃疾词两首》课件58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辛弃疾词两首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人,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占领。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作者简介 辛弃疾的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其作品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他善用比兴等手法,大量用典,风格多样,把吃的容量和表现力发挥到了极致。代表作品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

2、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 辛弃疾有强烈的“英雄情结”以英雄自许、以英雄许人。文如其人,这在他的词作中就表现为慷慨淋漓、气高天下的词风。辛弃疾的仕途一直不得意。作为一个志在恢复的主战派,却一直生活在南宋投降派的阴影下,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抑郁与苦闷甚至悲愤,始终在其词作中展现。作者简介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题目解说 “水龙吟” 为词牌名。建康, 即今天的江苏南京市,是 东吴、东晋、宋、齐、梁、 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赏心 亭是南宋建康城墙上的一 座亭台。1、知人论世,了解辛弃疾生平经历及本词写作背景; 2、明确典故的来由及意义;3、理解作者所表

3、达的情感;学习目标写作背景 水龙吟作于淳熙元年(1174年)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作。这时,他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当,决不肯让他带兵去抗金复国。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这大好江山,自伤抱负,无限感慨涌上心头,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1.掌握生字读音;2.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3.充满感情的朗读。课文诵读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

4、,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1、为下列红颜色的字注音。遥岑远目( )玉簪螺髻( )( )献愁供恨( )阑干( )倩何人( ) 鲈鱼堪脍( )揾英雄泪( )cnznjgng lnqankuiwn2、读出节奏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词意梳理 楚地千万里是清肃秋天,江水流向天边,秋色漫无边际。眺望远处的山岭,有如直插的玉做的簪子和像青螺状的发髻,呈献

5、着忧愁。落日斜挂在楼头上,在失群的孤雁的哀鸣声中,客居江南的游子正怆然伫立。把宝刀吴钩看完,把栏杆拍遍,但没有人领会却没有人领会我登临楼台的心意。 张季鹰你不要说鲈鱼正好切碎烹煮,秋风已吹遍,你归田没有?像许汜一样买田置屋,怕会羞于面见才气横溢的刘备。可叹年华如流水,经历风雨频添忧患,树木犹且如此,人怎能忍受!请谁人唤来美女,用红巾翠袖揩拭英雄热泪?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词意梳理赏析上片思考:这首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长天秋水画

6、面宏大壮阔这两句描写了哪两种景物?画面有什么特点?对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反衬作者登楼时的孤独与渺小感。楚地千万里是清肃秋天,江水流向天边,秋色漫无边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此三句写什么?诗人的情感如何?为何如此呢?眺望远处的山岭,有如直插的玉做的簪子和像青螺状的发髻,呈献着忧愁。此三句,是写山。“遥岑”即远山。忧愁和愤恨。举目远眺,那一层层、一叠叠的远山,有的很像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像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景色算上美景,但只能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 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 那么词人的愁恨为何,又何因而至?词中没有正面交代,但结合登临时地情景,可以意会得到。作者站在建康赏心亭上,

7、北望是江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中原旧疆,收复无日。南望则山河虽好,无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志士不得其位,即思进取,却力不得伸,报国无门。因此这三句借言远山之献供,烘托其内心浓愁深恨。诗人见如此壮美的远山,又是秋高气爽之时,为何诗人说远山在“献愁供恨”?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这三句描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何深意?落日斜挂在楼头上,在失群的孤雁的哀鸣声中,客居江南的游子正怆然伫立。“落日”本是自然景物,辛弃疾用“落日”二字,含有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亦表达了作者的愁苦心情。“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情。极具特色的意象组合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通过日暮景色渲染

8、出一种苍茫悲凉的气氛,借景抒情,以有声有色的景物烘托出词人的孤寂悲苦。这里的“游子”又是指谁呢?游子指辛弃疾自己。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冶集团根本无北伐收复失地之意,也不把像辛弃疾一样的有志之士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 写到这里词人郁积胸中的情感依旧不能释然,他又用了几个富有表现力的词表达自己内心的情绪,那么它们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呢?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把宝刀吴钩看完,把栏杆拍遍,但没有人领会却没有人领会我登临楼台的心意。 “吴钩”本是战场杀敌之锐器,现在却闲置身旁

9、,烘托词人空有满腔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 “栏杆拍遍”是胸中说不出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 “无人会、登临意”,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却无人是知己。作者要赴前线杀敌和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没有人理解,孤独之感、忧愤之意,毕现于字里行间。上片 景色:江天、山景、落日、断鸿、游子 动作:看、拍、会、登 主要表现手法:寓情于景、比喻 上片小结漂泊南方、渴望报国,而无用武之地的幽愤赏析下片典故:莼鲈之思 西晋张翰,字季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的味美的鲈鱼,于是弃官回乡。 晋书张翰传借张翰来自比,不过却是反用其意。既表

10、明自己很难忘怀时事、弃官还乡。还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并抒发了对金人、南宋朝廷的激愤,确实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乡思”与前面的“游子”呼应,是“落日”、“断鸿”背景里“游子”的真情流露。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不要说鲈鱼切碎了能烹成佳肴美味,西风吹遍大地了,不知张季鹰已经回来了没?典故:求田问舍:三国时许汜去看望陈登,陈登对他很冷淡,独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后来许汜把这事告诉刘备,刘备说:“天下大乱,你忘怀国事,求田问舍,陈登当然瞧不起你,如果是我,我将睡在百尺高楼,叫你睡地下,岂止相差上下床呢?” 三国志陈登传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刘郎在这里泛指有大志的人,这个典故用在

11、这里是说自己既不愿弃官归隐,又不肯追求享受。“怕应羞见”中的“怕应”二字是词人为许汜设想,表示怀疑:你这样的小人,有何颜面去见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表达了对英雄的追慕,折射出了辛弃疾的雄心壮志。 如果像只为自己购置田地房产的许汜,怕会羞于看见才气双全的刘备。典故:树犹如此:世说新语言语载,桓温北伐,经过金城,见自己过去种的柳树已经长到几围粗,便感慨地说:“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意思是说树已经长得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呢?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流年,即年光如流;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作者借此典,说明我所忧惧的,只是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志愿不能实现,辜负了平生的雄

12、心壮志。表现了他怀才不遇、年华虚度的愤慨和苦痛。可惜时光如流水一般过去,我正担心着风雨飘荡中的国家,真像桓温所说“树也已经长得这么大了!” 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的对象变成了历史人物,那么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根据典故谈谈词人有哪些“登临意”? 张翰 念鱼归隐(否定) 许汜 求田问舍(否定) 刘备 桓温 感慨流年乡思、仇恨 、激愤 控诉当朝、哀叹虚掷年华 鄙夷自私自利、胸无大志 雄才大略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叫谁去请那些披红着绿的歌女,来为我擦掉英雄失意的眼泪!作者在此处为何落泪?如何理解?词人痛苦之极,不禁一洒悲痛之泪(不遇于时的英雄的眼泪)知音难求,词人的痛苦无人来安慰。

13、“倩何人”:无人可为自己唤取红巾翠袖,只好独自哀伤,表现了词人的极度孤独与痛苦。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相呼应。辛弃疾为自己飘零失所、年华流逝而伤感落泪。为壮志难酬、且又无人理会而寂寞落泪。更为山河破碎、朝廷偏安贪逸而愤激落泪。英雄无泪,只因未到伤心处,辛弃疾却黯然流泪,那是因为他的心在滴血!用典直接言志张翰 乐于归隐 许汜 谋取私利 刘备 雄才大略 桓温 时光流逝下片小结写作特色1、景中寓情,移情入景;2、以动作写情;3、用典故达意。主题归纳 词人通过描写登上赏心亭所见到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自己飘零江南的愁恨、抑郁和报国无门的愤慨之情;又运用典故,抒发了自已赤心报国的雄心壮志和请缨无路年华虚度

14、的愤慨和痛苦之情。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写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 1205),在这之前,辛弃疾在福建安抚使任上,因政敌的弹劾而被罢官。直到嘉泰三年( 1203)又被朝廷召入京师,并派他出任镇江知府。这时韩诧胄想用北伐做幌子来笼络人,以提高自己的威望,扩大自己的权势。辛弃疾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以60多岁的高龄来到镇江任职的。镇江是一个地势险要的军事重镇,他本以为到这里能有所作为,但很快便发觉韩住胄是为了邀功,只想草率出兵,而朝廷则毫无北伐收复中原之意。于是他登上了北固亭,联想到历史上这里的人和事,再回忆自己的经历,并对照自己的现实处境,更加悲愤不平。于是抚令追背,感慨万千,写下了这

15、首词。这首词写完后半年,辛弃疾就被诬陷,先是降职,后是奉诏归铅山养老。开信三年(1207)伐金失败,为了满足金人要求,南宋诛杀韩诧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词意梳理 大好江山古今恒在,(只是)无处寻找孙权那样的英雄人物了

16、。当年繁华的景象歌舞楼台,连同英雄业迹都在历史的风雨吹打中而随时光流逝了。(如今)夕阳映照着荒凉草木,在那普通的街巷,人们说这就是(当年)南朝宋武帝刘裕住过的地方。回想当年,刘裕率领精锐军队北伐,气势像猛虎一样,扫荡万里,把盘踞中原的敌人都赶跑了。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词意梳理 宋文帝(刘裕的儿子)元嘉年间兴兵北伐,想要效法前人再封狼居胥山。他草率从事,只落得兵败逃跑,仓皇失措。南归至今,四十三年过去了,向北遥望,还记得当年扬州一带遍地烽火。往事怎能回想,在敌占区里,后魏帝佛狸的祠庙前,

17、眼下一片神鸦的啼叫声和祭社的鼓噪声!由谁来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思考: 全词用了哪几个典故?根据这几个典故,我们可以把这首词分为几个部分,下面进行具体探究。 用典,就是引古事、古人来比喻今事、今人以抒发情怀,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恰当地用典,可使诗文文情隽永、含蓄深刻。赏析上片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千古江山依旧,却无处觅求像孙仲谋一样的英雄豪杰。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昔日繁华的歌舞台榭,英雄的丰功伟业,总被历史的风雨吹得化为乌有。 “千古江山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孙权 写作者向四周远眺大好河山,缅怀曾经在京口建都的孙权。孙权是三国时吴国的皇帝,他在京口建立吴都,并

18、且打垮了来自北方的侵略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辛弃疾以“英雄”一词赞颂他,表示自己对他的敬仰和向往,只不过像孙仲谋这样的英雄人物再也无处可寻了。“舞榭歌台”一句承接上文,感慨英雄事业的流风余韵也已经没有了。用孙权典:表达对前人事业后继无人的惋惜,暗指南宋统治者昏庸无能。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一抹斜阳映着丛密的草树,平常的街巷,人们说刘裕曾在这里寄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想当年,他指挥作战,兵强马壮,气吞万里,威猛如虎。 “斜阳草树气吞万里如虎” 刘裕 作者俯瞰京口街市,缅怀曾经在那里居住的刘裕。刘裕,南朝宋武帝,小字寄奴,出身贫寒,曾经生活在荒僻的小街巷,史载刘裕曾两

19、次统帅晋师北伐,先后征讨南燕和后秦,生擒燕王和秦王,收复洛阳、长安等地,成就了北伐之功业。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反衬英雄去后的凄凉; “想当年”三句颂扬刘裕率领兵强马壮的北伐军驰骋中原的声威,以表达作者抗敌情切。用刘裕典:向往英雄业绩 表达抗金决心上阕孙权:英雄难觅刘裕:金戈铁马建功立业令人仰慕咏史抒怀上片小结上片借怀念孙权、刘裕,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恢复中原的伟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赏析下片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元嘉年间,刘义隆草草出兵北伐,梦想如霍去病在狼居胥山封坛祭天,作为全胜的纪念,却不料只落得惊慌败北狼狈逃窜。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

20、得仓皇北顾” 刘义隆 “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年号。刘义隆:刘裕的儿子。不能继承父业,好大喜功,听信王玄漠北伐之策,打没有准备的仗,结果一败涂地,北魏军队一直追到长江边,声称要渡江,都城震恐。封狼居胥是用汉朝霍去病战胜匈奴,封狼居前山,举行祭天大礼的故事。宋文帝听了王玄漠的大话,对臣下说:“闻王玄漠陈说,使人有封狼居前意。”“仓皇北顾”是看到北方追来的敌人而张皇失色的意思,宋文帝战败时有“北顾涕交流”的诗句。 用刘义隆草率北伐大败典:旨在借古讽今警告韩侂胄切勿草率出兵,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北伐失败至今已四十三年,我遥望中原,扬州路上烽火杀敌的情景历历如在

21、眼前。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哪堪回首,而今侵掠中原的拓跋焘祠庙香火盛烧,一片神鸦鸣嗓,社鼓喧闹! “四十三年一片神鸦社鼓” 佛狸祠 词作由怀古转而伤今。从1162年辛弃疾渡江到南宋,到1205年写这首词,有整整43年。作者清楚地记得43年前金兵对南宋发动进攻,占领了扬州一带的情景,作者在南下途中,还能看到金兵焚烧的废墟。43年过去了,当时的惨象作者还记忆犹新;可现在呢,佛狸祠下,却是一片神鸦的叫声和祭社的鼓声。 佛狸祠是魏太武帝拓跋焘在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宫,被后世百姓误认为是一座福佑人民的神庙,春秋祭祀,年年在佛狸词下迎神赛会,很是热闹,一片平和景象!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求恢复,

22、百姓斗志松懈,民族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朝臣民,更添词人之悲叹 。用拓跋焘典:作者心情沉重,表达了自己的隐忧:表示对南宋政府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靠谁来问我:廉颇将军已年老,饭量还好吗? “凭谁问尚能饭否” 廉颇 廉颇是战国时赵国名将,因被人陷害逃到了魏国。后来秦国攻打赵国,赵王派使者去探望他,看他还能不能为国家出力。廉颇本来也很想被赵王召见,效命疆场,击破强秦,使赵国能够强大起来,所以他在赵国使者面前,“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但结果赵使者还报赵王说:“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屎矣。”于是赵王认为廉颇老了,便不再起用。用廉颇典:抒写了自己虽有远大抱负,而朝廷却不重用,壮志未酬的苦闷。下片小结下阕刘义隆:草草出师警告当朝词人:烽火扬州愤斥偏安廉颇:尚能饭否壮志未酬借古讽今下片用刘义隆、佛狸祠、廉颇的典故,继续写自己报效祖国的一片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