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大厦建议方案_第1页
富士大厦建议方案_第2页
富士大厦建议方案_第3页
富士大厦建议方案_第4页
富士大厦建议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TOC o 1-5 h z HYPERLINK l bookmark2 o Current Document 第一部分前言1 HYPERLINK l bookmark4 o Current Document 智能建筑概述1 HYPERLINK l bookmark6 o Current Document 主要技术分析2 HYPERLINK l bookmark8 o Current Document 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定义2 HYPERLINK l bookmark10 o Current Document 智能建筑弱电技术与智能建筑的关系2 HYPERLINK l bookmark16 o

2、 Current Document 第二部分 系统建议方案7 HYPERLINK l bookmark18 o Current Document 综合布线管理系统7 HYPERLINK l bookmark20 o Current Document 概述:7 HYPERLINK l bookmark22 o Current Document 国内夕卜应用情况简介8 HYPERLINK l bookmark24 o Current Document 综合布线子系统的组成9 HYPERLINK l bookmark26 o Current Document 传统布线存在的问题:12 HYPERLI

3、NK l bookmark30 o Current Document 综合布线系统的优势13 HYPERLINK l bookmark32 o Current Document 综合布线网络系统集成建设14办公自动化(0A)错误!未定义书签。系统总体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系统技术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 HYPERLINK l bookmark36 o Current Document 楼宇自控系统19 HYPERLINK l bookmark38 o Current Document 楼宇自控系统(BAS)的目标20 HYPERLINK l bookmark40 o Current Docum

4、ent 系统说明20 HYPERLINK l bookmark42 o Current Document 控制方案21 HYPERLINK l bookmark44 o Current Document 闭路电视监控及防盗报警系统26概述26H 26 HYPERLINK l bookmark48 o Current Document 系统构成27 HYPERLINK l bookmark50 o Current Document 系统设计28 HYPERLINK l bookmark52 o Current Document 保安电子巡更管理系统30 HYPERLINK l bookmark5

5、4 o Current Document 保安巡更管理系统概述30 HYPERLINK l bookmark56 o Current Document 保安巡更管理工作原理示意图31 HYPERLINK l bookmark58 o Current Document 保安巡更管理系统介绍31 HYPERLINK l bookmark60 o Current Document 系统性能特点32 HYPERLINK l bookmark62 o Current Document 保安巡更管理系统设计32 HYPERLINK l bookmark64 o Current Document 保安巡更管

6、理系统设备简介32 HYPERLINK l bookmark66 o Current Document “一卡通”管理系统35“一k通”的含义35卡种类的选择35系统概述36系统设计综述39系统设计方案39 HYPERLINK l bookmark74 o Current Document 背景音乐及紧急广播系统50 HYPERLINK l bookmark76 o Current Document 背景音乐及紧急广播系统构成分析50 HYPERLINK l bookmark78 o Current Document 系统设计方案51 HYPERLINK l bookmark80 o Curr

7、ent Document 防雷系统54 HYPERLINK l bookmark82 o Current Document 防雷部分54 HYPERLINK l bookmark84 o Current Document 接地部分55说 明由于贵方没有提供具体需求,根据我公司多年从事楼宇智能系统建设的经验,并结合 目前智能建筑的实际情况,我们编制本建议方案。旨在为用户提供一整套成型的系统解决 方案,并对目前主要技术进行介绍。本书中所提及的产品品牌和型号,只为说明系统使用 功能,我们将会根据用户的具体情况和需求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方案。第一部分前言1智能建筑概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

8、提高,人们对生活、工作、购物、休闲、娱乐环境要求 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人们的这些需求,建筑内(尤其是公共建筑)就必须具有一定水平的现代化高科 技含量,现代化设施。于是就引伸出了智能建筑(大厦)这一新的概念。什么是智能建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有的称“3A”(甚至5A)为智能建筑,即楼宇自动化(BA),通信自动化(CA),办公自动化(0A)。 3A大厦再加上管理自动化(MA),消防自动化(FA)便成了 “5A”大厦。还有的称“5S”智能建筑,即 楼宇自动化系统(BAS),通信息动化系统(CA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计算机网络系统(CNS)和建 筑物综合布线系统(PDS

9、)。我们认为无论是“3A”、“5A”或“5S”,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一致的,只是提法、 称呼不一样罢了。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智能建筑是现代高新技术的结晶,是建筑艺术与信息技术相线路 合的产物。随着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普及,通信技术,捽制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物内的所有 公共设施都可以采用“智能”系统来提高大楼的服务能力。智能化建筑是由智能化建筑环境内系统集成 中心(以计算机为主的控制管理中心),它通过大厦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PDS)与各种信息终端,如通 信终端(微机、电话、传真、数据采集等)和传感器(如烟雾、压力、温度、湿度传感等)连接“感知” 大厦内各个空间的“信息”,并通过计算机处理给出相应

10、的时策,再通过通信终端或控制终端(如步进电 机、各种阀门、电子锁、开关等)给出相应的反应,使大楼具有某种“智能”。可以想像一下,如果建筑物的使用者和管理者可以对大楼的供配电、空调、给排水、电梯、照明、 防火防盗、有线电视、电话传真、计算机数据通信、购物、保健等全套设施都实施按需服务控制,那么, 大楼的使用和管理效率会有多高,而能耗和支出也会降低,这样的大厦又有谁不喜欢呢?智能大厦(Intelligent Building,缩写IB)是现代建筑技术与高新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随 着全球社会信息化与经济国际化的深入发展,智能大厦已成为各行业综合实力的具体象征,也是各大企 也集团市场竞争实力的形象标

11、志,也就是说企业拥有智能大厦就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我们的目标是给顾客带来一个更加富有创造性,更高的效率和更为安全舒适的工作、生活和购物环 境。愿我们的努力能为现代化智能商业大厦写下最亮丽的一笔。2主要技术分析2.1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定义.智能建筑电气技术智能建筑电气技术仍然包括强电与弱电两类:建筑及建筑群用电一般指220V50HZ及以上的强电,主要向人们提供电力能源。智能建筑中的弱电主要有两类:类是国家规定的安全电压等级及控制电压等低电压电能,有交流与直流之分,如24V直流控制电源, 或应急照明灯备用电源。另一类是载有语音、图像、数据等信息的信息源,如电话、电视、计算机的信息。人们习惯把弱电

12、方面的技术称之为弱电技术。可见智能建筑弱电技术基本涵义仍然是原来意义上的弱电技术。只不过随着现代弱电高新技术的迅速发 展,智能建筑中的弱用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弱电技术的应用程度决定了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程度。.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现代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现代自动控制技术和现代图像显示技术、综合布线技术、系统集成 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以及其他现代高新技术与建筑技术的有机结合构成了智能建筑,应用于智能建筑的 弱电技术就是智能建筑弱电技术。2.2智能建筑弱电技术与智能建筑的关系智能弱电技术是智能建筑的主要内涵在智能建筑内,以综合布线为基本传输媒质,以计算机网络(主要是局域网,包括硬件和软件)为 主要通信

13、和控制手段(桥梁);以此对通信网络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筑设备系统(广义的BAS) 等所有功能系统,通过系统集成进行综合配置和综合管理,形成了一个设备和网络、硬件和软件、控制 管理和提供服务有机结合于一体的综合建筑环境.智能建筑既包含了设备物理建筑环境,又包含了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软环境,它是一个综合建筑环境。 可见,智能建筑技术和智能建筑弱电系统是智能建筑的主要内涵组成。主要智能建筑弱电技术.信息技术IT通常信息技术包括:信息获取技术、信息传输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信息检索技术、信息存储技术、信 息显示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等。信息技术是指语音、数据、图像等各种信息的产生、发射、接收、收集、检索、

14、检测、分配、处理、传 输及其应用的技术。.现代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技术是建筑设备自动化的核心技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例如LONworks、BACnet等)连接 计算机和建筑物内空调、电梯等各种设备完成设备自动监控管理和系统集成;完成对消防和安全防范系 统的自动控制和管理。3、现代通信技术通信技术正在沿着数字化、宽带化、高速化和智能化、综合化、网络化的方向迅速发展。现代通信技术包括了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技术,即N-ISDN/B-ISDN技术、宽带多媒体网技术、异步传输ATM技术、同步数据系列SDH技术、接入网技术、 互联

15、网Intemet/Intranet、IP (Internet Protocol)通信技术、卫星通信技术、移动通信和个人通信技术、数 字微波通信技术、数据通信技术等等。4、现代自动控制技术现代自动控制技术主要是数字控制技术,即计算机控制技术和网络技术。现代自动控制技术是智能建筑起主导作用的一门智能建筑弱电技术。利用网络集成控制技术可以形成 整个智能建筑管理系统IBMSo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建筑设备管理自动化系统BMS。.现代图形图像显示技术应用于智能建筑的现代图像显示技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先进的图像信息技术,即信息显示图形图像化。另一方面是图像信息及相关管理信息的计算机 处理、活动图像压缩

16、编码以及网络控制技术,既计算机处理及网络控制。目前,图像显示技术主要有三种类型,既CRT、LCD和DLP显示技术。.综合布线技术综合布线技术是一种信息传输技术综合布线技术是将所有电话、数据、图文、图像及多媒体设备的布线综合(或组合)在一套标准的布 线系统上,实现了多种信息系统的兼容、共用和互换互调性能。综合布线技术是信息传输技术的一种特殊传输技术。即它是在建筑和建筑群环境卜的一种信息有线传 输技术;它在建筑物内或建筑群间传输语音、数据、图像等信息满足人们在建筑物内的各种信息要求。 因此,它也是智能建筑弱电技术主要技术之一。.系统集成智能建筑系统集成IBSI (Systems Integrati

17、on of Intelligent Building)是将智能建筑内不同功能的智能化 子系统在物理上、逻辑上和功能上连接在一起,以实现信息综合、资源共享的一种技术方法。在建筑领 域中系统集成简称SI。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系统按照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功能,画出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基本功能和组成。智能建筑弱电系统是以建筑环境和系统集成为平台,主要通过综合布线系统作为传输网络基础通道,山 各种弱电技术与建筑环境的各种设施有机结合和综合运用形成各个子系统,从而构成了符合智能建筑功 能等方面要求的建筑环境。也体现出了智能建筑弱电系统具体地实现了智能建筑所要求的各种功能,系统涵盖了GB/T50314-2000中规

18、范的智能建筑各主要子系统。通信网络系统是智能建筑内的语音、数据、图像传输的基础,同时与外部通信网络(如公用电话网、 综合业务数字网、计算机互联网、数据通信网及卫星通信网等)相联,确保信息畅通。通信网络系统的功能是“对来自建筑物或建筑群内外的各种信息予以接收、存贮、处理、交换、传 输并提供决策支持的能力。”要求智能建筑的通信设施,使通信网络系统提供的各类业务及其业务接口都应到达各个用户终端。通信网络系统(CNS)又由许多子系统组成,主要有语音通信系统(电话)、音响系统(建筑电声)、 影像系统(图文图像)、数据通信系统、多媒体网络通信系统等。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将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电力、

19、照明、空调、防水、保安、车库管理等 设备或系统,以集中监视、控制和管理为目的,构成综合系统。建筑设备监捽系统主要有环境设备监控系统和能源设备监控系统。消防自动化系统(FAS)主要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消防设备监控系统等。安全防范自动化系统(SAS)主要有入侵报警系统、电视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巡更系统、 汽车库(场)管理系统、防爆安全检查系统等。办公自动化系统(OAS),办公自动化系统是应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行为科学等 先进技术,使人们的部分办公业务借助丁各种办公设备,并由这些办公设备与办公人员构成服务于某种智能建筑技术白皮书 办公目标的人机信息系统。智能建

20、筑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可分为通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和专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 (OAS)主要有物业管理营运信息子系统、办公和服务管理子系统、信息服务子系统、智能卡管理子系 统等。综合布线系统GCS (Generic Cabling System)是建筑物内部或建筑群之间的传输网络。它能使建筑 物内部的语音、数据、图文、图像及多媒体通信设备、信息交换设备、建筑物业管理及建筑物自动化管 理设备等系统之间彼此相联,也能使建筑物内通信网络设备与外部的通信网络相联。在08503142000中综合布线系统可划分为以下子系统:A.建筑群主干布线子系统。.建筑物主干布线子系统。C.水平布线子系统。D .工

21、作区布线(一般属非永久性的上述这些子系统都是在智能建筑中具有实际物理设施或应用软件的实际应用系统。这些子系统在实现智能建筑基本目的上又是处于平等地位的,即不管系统大小都是为了达到向人们提 供安全、舒适、便利服务的目的。在技术实现方面有关子系统之间都具有自然的联系、综合等,因此这 些子系统又绝不是孤立存在的系统。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发展前景智能建筑弱电技术,以信息技术为主,是实现智能建筑功能的主要技术手段,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发现在以下方面:1、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对IB的建设起主导作用。2,网络结构和标准实现开放协议,例如BACnet标准;LonWorks标准等。3、互联网技术(Internet

22、)采用开放的网络传输协议TCP/IP和HTTP,采用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实现远程监控、操作和综合 信息数据库访问。4、通信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发展方向是:数字化、宽带化、高速化、网络化、综合化、多媒体通信。5、“三网融合”是我国通信领域的发展的方。6、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宽带多媒体通信、IP通信、移动通信、ATM技术都正在迅速发展 应用。7、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8、开放的网络控制技术和BMS的发展9、智能卡技术和人体识别技术10、办公自动化的普及和扩展11、综合布线的发展前景12、系统集成是IB智能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第二部分系统建议方案1综合布线管理系统概述:智能大厦是随着计算机,通

23、信技术和联网技术,楼宇控制技术的普及应用,逐步发展起来的。智能 大厦是指对建筑物的四个基本要素即结构、系统、服务、管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的最优考虑,来 提供个投资合理,同时乂拥有高效率的舒适、温馨、安全便利的环境以及长远的系统灵活性及市场能 力。智能大厦应是建立在综合布线系统基础上的,具有高度楼宇自动化,通讯自动化和办公自动化的新 型建筑,它需要房地产物业和电子技术的紧密结合。智能的程度如何,往往由业主的意愿和投资能力而 定,至于自动化的实现,就必然取决于系统的设计水平和合理化程度。布线系统是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信息传递的媒介。它不仅将话音和数据通信设备、交换设备和其它 信息管理系统彼此相连

24、,同时还能够连接楼宇自控、监控系统和通道控制系统其灵活性、兼容性和可 靠性已得到中国用户的认可,并已经广泛地在国家职能部委、机关、银行、大型集团公司、房地产等行 业得以推广。在国际上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早已成为建筑大楼的基本设施。综合布线系统为用户提供了最合理的布线方式,并依靠其高品质的材料,一改传统布线的面貌,为 现代化的大厦能够真正的成为智慧型的楼宇受定了 25年内不需改变通讯线路的传输媒介基础。位于华盛顿特区的智能大楼研究机构把智能大楼定义为:通过对建筑物的四个基本要素,即结构、 系统、服务、管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关联的最优化考虑,来提供个投资合理的但又拥有高效率的舒 适、温馨、便利的环境

25、。智能大楼帮助大楼的主人、财产管理者、占有者等意识到他们在诸如花销、舒 适、便利及安全等方面的目标,当然还要考虑到长远的系统灵活性及市场能力。综合布线系统是一个模式化的,灵活性极高的建筑布线网络。它能连接话音、数据、图像以及各种 用于合理投资的楼宇控制与管理低压设备与装置。同时,综合布线系统也是一个工程化的、专门设计的 完整系统,它可以被广大建筑设计师、楼宇主人、房地产经纪人、订立合同人、咨询顾问、发展商、设 施管理者以及财产管理财团使用。这些财团与商社主要的兴趣在于利用综合布线系统的动态特性来满足 不断变化的使用者的需要,而同时又减少与降低建筑物生活圈内的花费。建筑物综合布线是套为迎接未来信

26、息高速公路的需求而特别设计的配线系统,它应用高品质标准 材料,采用组合压接方式,使其很容易组合成一套完整的配线系统。采用一般双绞线即可传送话音、数 据、图像信号,并能连接IBM、Wang、DEC等电脑网路和安全报警监控系统,采用光缆及高品质的双绞线 可传送高速数据高精度图像并符合FDD1 (Fiber Distributed Data Interface)传输介质标准。国内外应用情况简介综合布线与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系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在一个建筑中除去空调、电梯、照明、消防等相对独 立的系统,另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信息系统。对于目前我国的应用,信息系统主要包括电话、 传真、计算机网络,

27、未来的发展还将包括电视会议、图文传真、语音邮件、卫星通信等较新的通信 技术。综合布线系统特点a)完整的产品-提供套完整的综合布线系统产品,包括双绞线(铜线)及光缆传输线、匹配 器、接线箱、电子装置、保安设备、安装、维护工具、管理软件及工程服务。b)模块化-综合布线系统精心、准确的设计,使得用最小的费用便能实现系统之变化(如果需 要的话),如:系统的搬迁、扩充与重新安装。c)综合通道-作为基本链路的通道连接楼宇内外的各种低压装置。这些信息通道提供共享各 种传感信息及综合系统的能力。d)灵活性-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和使用了网络管理系统(FNMS)设施,它带有电子话音及数据通 信电缆。使用这系统减少了对

28、传统电话线路的需求,同时提供了 种结构化的设计来综合 实现与管理这一系统。e)面向未来-综合布线系统允许楼宇主人或使用者,能够真正随时利用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 的所支持平台接收各种新技术的信息等。综合布线系统优点a)经济性-长远地经济利益:使用综合布线系统建立一个智能大楼,就相当于您节约了整个建筑永久的运行花费。 b)高效性-不断增长的建筑物运行花费是各种楼宇管理系统的主要关注点,安装综合布线系 统就是克服或降低这种花费的合理投资方式。这是因为综合布线系统的高效性,对客户的需 求保证快速反应,即是最低的花费。C)便于重新安装-综合布线系统,即可是面向新建筑的安装,又可用于建筑的翻新。一旦选 用了

29、综合布线系统,那么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它都能对建筑物内的环境提供完全的兼容支 持。d)低廉的运行花费-利用综合布线系统,使系统运用、管理变为模块化和高灵活性,这可以 大大降低运行花费。综合布线系统即是一种节省运行花费的系统,这些运行花费主要包括: 楼宇或建筑群中人员与设备的增加与重新安置,以及占用者不断变化的需求等方面所带来的 花销。e)布线系统是整个信息系统的基础。如果说信息系统是智能建筑的灵魂,那么布线系统就相当 于信息系统的神经。因此,可以说布线技术的选择和布线系统的设计就决定了整个大楼的信 息系统的生命力,它将关系到大楼未来三十年甚至五卜年的使用效果。综合布线子系统的组成根据美国国家标

30、准化委员会电器工业协会(TIA)/电子工业协会(EIA)制定的商用建筑布线标准,即 E1A/TIA568B和569以及其它相关标准,结构化布线系统主要针对电话、传真、计算机网络,即语音和 数据应用,未来的发展还将包括电视会议、图文传真、语音邮件、卫星通信等较新的通信技术。该标准 对以下几个方面制定了相应的规范:定义了认可的媒体定义了布线系统的拓扑结构规定了各子系统的布线距离定义了布线系统与用户设备的接口定义了线缆和连接硬件性能规定了安装实践所需注意事项定义了链路性能布线系统由以下六个子系统组成:工作区子系统工作区子系统是插座到用户终端的区域。把所有的媒体接口(口815, DB9, DB25,同

31、轴等)标准化为 模块化插座(T568A, T568B)或光纤插座。一个独立的需要设置终端设备的区域宜划分为一个工作区,工作区子系统应山配线(水平)布线系 统的信息插座延伸到工作站终端设备处的连接电缆及适配器组成。一个工作区的服务面积可按5Tom2 估算,每个工作区设置个电话机或计算机终端设备,或按用户要求设置。工作区的每个信息插座均 宜支持电话机、数据终端、计算机、电视机及监视器等终端设备的设置和安装。水平子系统 水平子系统由工作区用的信息插座,每层配线设备至信息插座的配线电缆、楼层配线设备和跳线等组成。水平跳接水平电缆插座水平电缆可为UTP, STP,光纤水平无屏蔽双依:统垂直子系统垂直子系

32、统应由设备间的配线设备和跳线以及设备间至各楼层配线间的连接电缆组成。垂直子系统用于楼层之间垂直干线电缆的统称。它包括:一主要跳接(MC)一中间跳接(IC)一楼内主干线缆一楼间主干电缆主干电缆可为UTP, STP,光纤设备间子系统设备间是在每幢大楼的适当地点设置进线设备,进行网络管理以及管理人员值班的场所。设备间子 系统应由综合布线系统的建筑物进线设备,电话、数据、计算机等各种主机设备及其保安配线设备等组 成。建筑群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由二个及以上建筑物的电话、数据、电视系统组成一个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其连接 各建筑物之间的缆线和配线设备(CD),组成建筑群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山一个建筑物中的电缆

33、延伸到建筑群的另外一些建设物中的通信设备和装置上,它提 供楼群之间通信设施所需的硬件。其中有电缆、光缆和防止电缆的浪涌电压进入建筑物的电气保护设备。 相当于电话配线重点电缆保护箱及各建筑物之间的广线电缆管理子系统管理子系统是服务于楼层的配线间。用于容纳该楼层的设备及配线架。为方便日后的更改、增加、 维护,必须要对整个布线系统的电缆、连接硬件、空间、走道等进行统一管理。布线系统的管理由EIA/TIA 606来规范。管理子系统设置在每层配线设备的房间内。管理子系统应由交接间的配线设备,输入/输出设备等组 成。也可应用于设备间子系统。管理子系统提供了与其它子系统连接的手段。交接使得有可能安排或重新安

34、排路由,因而通信线路 能够延续到连接建筑物内部的各个信息插座,从而实现综合布线系统的管理。骨干线缆传统布线存在的问题:对于一座建筑物,它是否能够在现在或将来始终具备最先进的现代化管理和通讯水平,最终要取决 于建筑物内是否有套完整、高质和符合国际标准的布线系统。在传统布线系统中,由于多个子系 统独立布线,并采用不同的传输媒介。这就给建筑物从设计和今后的管理带来系列的弊端。在线路的路山上,各专业设计之间过多的牵制,使得最终设施的管道错综复杂,要多次进行图纸汇 总才能定出个妥协的方案。在布线时,重复施工,造成材料和人员的浪费。各弱电系统彼此相互独立、互不兼容,造成使用者极大的不便。设备的改变、移动都

35、会使最终用户无法改变原有的布线,以适应各自的需求。这就要求用户对布线 系统进行重新设计施工,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坏,难于维护和管理,同时在扩展时给原建筑物的美观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说,原有的布线方式不具备开放性、兼容性和灵活性。IBMAS400DEC IBMAS400DEC 监控 磁卡门PBX(传统布线结构图)综合布线系统的优势将各个系统统布线,提高全系统的性能价格比。具有开放性和充分的灵活性,不论各个子系统设备如何改变,位置如何移动,布线系统只需跳线不 须任何其它改变。设计思路简洁,施工简单,施工费用降低。充分适应通讯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为今后办公全面自动化打下了坚实的线路基础。大大减少维护

36、管理人员的数量及费用。可根据最终用户的不同需求进行随时的改变和调整。传统布线与综合布线的比较传统布线综合布线1.方案设计各个系统独立进行设计,在线路上 存在着过多的牵制,需要多次进行图纸 汇总才能得到一个妥协的方案,设计周 期长。将各个系统综合考虑,设计思路简 洁,并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方便灵活地 变更设计方案,节省大量时间2 .传输介质不同的系统采用不同的传输介质:.电话系统采用专用的电话线.电脑系统采用同轴电缆.电话线、电脑线不能互用采用统一的传输介质:.全部采用双绞线传输.电话线、电脑线可以互用3.灵活性及 开放性.各个系统相互独立,互不兼容,造 成用户极大的不方便.设备的改变或移动都会导

37、致整个布 线系统的变化.难于维护和管理,用户无法改变布 线系统来适应自己的要求.用户可以灵活地管理大楼内各个系 统.设备改变、移动后,只需方便地变 更跳线即可.大大减少了维护人员和管理人员的 数最4.扩展性.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 现在的布线难以满足以后的需求.很难扩展,需要重新施工,造成时 间、材料、资金及人员上的浪费.在15-20年内充分适应计算机及通讯 技术的发展,为办公自动化打下了坚实 的线路菸础.在设计时已经为用户预留了充分的 扩展余地,保护了用户的前期投资5施工各个系统独立施1-施工周期长, 造成人员、材料及时间上的浪费1.各个系统统施工,周期短,节省大 量时间及人力、物力

38、综合布线网络系统集成建设信息系统集成信息系统集成是指应用各种方法,利用网络体系控制信息的有序流动,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更有 效地形成、整理、使用各类信息。结构化综合布线 结构化综合布线介绍结构化综合布线工程涉及的建筑物包括校园内的多幢宇。按综合布线理论分六大部分:卜线子系统、 水平子系统、管理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工作区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干线子系统是建筑物内网络系统的中枢,该子系统把公共系统设备互联起来由它将各楼层的水平子 系统联系起来。工作区子系统由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的连线组成,它包括装配软线、连接器和连接所需的扩展 软。并在终端设备和I/O之间搭桥。管理子系统山交连、互联和I/O组

39、成。管理点为连接其它子系统提供连接手段,交连和互连允许将 通信线路定位或重定位到建筑物的不同部分,以便能更容易地管理网络的通信线路。在使用跨接线或插 入线时,交叉连接允许将端接在单元一端的线缆上的通信线路连接到端接在单元另一端的线路。建筑群子系统(户外系统):连接建筑物之间的子系统。包括支持楼群之间通信的传输介质及各种支 持设备,如电缆、光缆及电气设备。结构化综合布线设计在网络综合布线中,网络中心和二级主干节点之间大多以多模或单模光纤连接。二级节点与各信息 点之间的连接采用ULP(5类、超5类、6类)连接。干线子系统干线子系统主要连接管理区和设备区。通常,采62.5/125um多模光纤,实现计

40、算机设备、语音程控 交换机、监控设备和管理子系统间的连接。水平子系统水平子系统采用星型拓扑结构延伸主干系统到工作区,并最终连接到信息插座上,实现信息插座和 管理子系统(跳线架)间的连接,它实现将垂直主干线子系统线路延伸到用户工作区的功能。水平线从楼层配线架引出进入主走线槽,沿线槽分到不同的布线管到墙面信息安装盒,整个布线距 离必需在90M以内,确保数据信号在正常的衰减范围内管理子系统管理区在楼层内放置通讯布线设备,通过双点跳和互跳连接主干区和水平区。有分布在楼层竖井配 线间中的配线架、跳线等实现对各层水平布线的管理。设备间子系统设设备间指网络中心机房及各楼层中的竖井设备间。通讯网络系统的网络互

41、连设备般放置在设备问。主设备间设在网络中心,是整个网络系统的中心,它是一个可安放由许多用户共用的通信装置的空 间。它包括网络接口和用户建筑物布线系统交会点。通讯网络系统的干线网络互连设备放置在此。其它智能建筑技术白皮书 各楼的设备间待具体考察后确定。主设备间对环境有较高耍求。主设备间内需建立一个照明良好、经过仔细调节、安全而又得到保护 的环境,通常应达到以下要求:保持室内无尘土,具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室内的照明不低于540Lx室温保持在18摄氏度到27摄氏度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30%到55%。安装合适的符合相关规定要求的消防系统。使用防火门、至少能耐火1小时的防火墙(从地板到天花板)和阻燃漆。房

42、间至少有扇窗留作安全出口。任一配线架的金属基座都应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3欧姆,室内应提供UPS电源以保证网络设备运 行及维护的供电,对电源插座的容量也有一定的要求。对各楼层中的竖井设备间时环境也有要求。对于环境温度,通风情况等都必需符合定的要求,通 常应尽量保持室内无尘上,符合有关的消防规范,配置消防系统等。由于有各种不确定因素,在布线系 统的设计中如何布置设备间有不能确定的地方,有待实施时进一步加以明确细化。工作区子系统工作区指从信息插座到工作站的用户最终使用的区域,主要部件有信息模块、连接线、适配器等。 通过工作区设计,能够方便地连接、移动、管理信息点。一般考虑将2-3放置在一个工作区;面

43、板的孔 数应比实际使用模块多,以便将来扩充容量时使用。建筑群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用于连接不同的楼宇。通常,彩多模或单模光纤。为保证线路的下常,般需铺设冗 余线路。在交换机上,还采用Port Trunking技术。常见线缆介绍双绞线(Twisted-Pair):双绞线是现在最普通的传输介质,它由两条相互绝缘的铜线组成,典型直径为I亳米。两根线绞接 在一起是为了防止其电磁感应在邻近线对中产生干扰信号。现行双绞线电缆中一般包含4个双绞线对, 具体为橙1/橙白2、蓝4/蓝白5、绿6/绿白3、棕3/棕白7。计算机网络使用1-2, 3-6两组线对来发送和 接收数据。双绞线接头为具有国际标准的RJ-45插头和

44、插座。双绞线分为屏蔽(shielded)双绞线SLP和非屏蔽 (Unshielded)双绞线ULP,非屏蔽双绞线有线缆外皮作为屏蔽层,适用于网络流量不大的场合中。屏 蔽式双绞线具有一个金属甲套(sheath),对电磁干扰EMl(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适用于网络流量较大的高速网络协议应用。双绞线根据性能又可分为5类、6类和7类,现在常用的为5类非屏蔽双绞线,其频率带宽为 100MHz,能够可靠地运行4MB、ICME和16MB的网络系统。当运行100MB以太网时;可使用屏蔽双 绞线以提高网络在高速传输时的抗干扰特性。6类、7类双绞线分别可工作

45、于200MHz和600Hz的频率 带宽之上,且采用特殊设计的RJ45插头(座)。值得注意的是,频率带宽(MHz)与线缆所传输速率(Mbps) 是有区别的一一Mbps衡量的是单位时间内线路传输的二进制位的数量,MHz衡量的则是单位时间内线 路中电信号的振荡次数。双绞线最多应用于基于CMSA/CD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sion Detection,载波感应多路访问/冲突检测)技术,即10BASE-T (10Mbps)和100BAS-T (100Mbps)的 以太网(Ethernet)中,具体规定有:一段双绞线的最大长度为100米,只能连接一台计

46、算机。双绞线的每端需要个RJ45插件(头或座)各段双绞线通过集线器(Hub的10BASE-T重发器)互连,利用双绞线最多可以连接64个站点 到重发器(Repeat)。同轴电缆(Coaxial)广泛使用的同轴电缆有两种:一种为50Q(指沿电缆导体各点的电磁电压对电流之比)同轴电缆,用 于数字信号的传输,即基带同轴电缆;另一种为75Q同轴电缆,用于宽带模拟信号的传输,即宽带同轴电 缆。同轴电缆以单根铜导线为内芯,外裹一层绝缘材料,外履密集网状导体,最外面是一层保护性塑料。 金属屏蔽层能将磁场反向回中心导体,同时也使中心导体免受外界干扰,故同轴电缆比双绞线具有更高 的带宽和更好的噪声抑制特性。现行以

47、太网同轴电缆的接法有两种一一直径为0.4厘米的RG-11粗缆采用凿孔接头接法,直径为0.2 厘米的RG-58细缆采用T型头接法。粗缆要符合10BASE5介质标准,使用时需要一个外接收发器和收 发器电缆,单根最大标准长度为500米,可靠性强,最多可接100台计算机,两台计算机的最小间距为 2.5m。细缆按10BASE2介质标准直接连到网卡的T型头连接器(即BNC连接器)匕单最大长度为185 米,最多可接30个工作站,最小站间距为0.5。光导纤维(FiberOptic)光导纤维是软而细的、利用内部全反向原理来传导光束的传输介质,有单模和多模之分。单模(模 即Mode,入射角)光纤多用于通信业。多模

48、光纤用于网络布线系统。光纤为圆柱状,由3个同心部分组一一纤芯、包层和护套,每一路光纤包括两根,一根接收,一根 发送。用光纤作为网络介质的LAN技术主要是光纤颁式数据接(Fiber-optic Data Distributed Interface,FDDDo与同轴电缆比较,光纤可提供极宽的频带县城功率损耗小、是构建安全性网络的理想选择。光纤为光导纤维护的简称,由直径大约为0.1mm的细玻璃丝构成。它透明、纤细,虽比头发丝还细, 却具有把光封闭在其中并沿轴向进行传播的导波结构。光纤通信就是因为光纤的这种神奇结构而发展起 来的以光波为载频,光导纤维护为传输介质的种通信方式。目前,光通信使用的光波波长

49、范围是在近红外区内,波长为0.8至1.8um。可分为短波长段(0.85um) 和长波长段(1.31um和1.55um)。由于光纤通信具有一系列优异的特性,因此,光纤通信技术近年来发 展速度无比迅速。可以说这种新兴技术是世界新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又是末来信息社会中各种信息网 的主要传输工具。概括地说,光纤通信有以下优点:传输频带宽,通信容量大;损耗低;不受电磁干扰; 线径细,重量轻;资源丰富。正是由于光纤的以上优点,使得从八十年代弄始,宽频带的光纤逐渐代替窄频带的金属电缆。但是, 光纤本本身也有缺点,如质地较脆,机械强度低就是它的致命弱点。稍不注意,就会折断于光缆外皮当 中。施工人员要有比较好的

50、切断、连接、分路和耦合技术。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些问题是可以 克服的。在综合布线系统中,光纤不但支持FDD1主干,1000 Base-FX主干、100Base-FX到桌面、ATM主 干和ATM到桌面,还可以去持CATV/CCTV及光纤到桌面(FTTD),因而它和铜缆共同成为综合布线 中的主角。当今,国际上流行的布线标准主要有两个,一个北美的标准E1A/TIA-568A; 一个是国际标准 ISO/IECIS 11801。EIA/TIA-568A 和 ISO/IECIS 推荐使用 62.5/125um 多模光缆、50/125um 多模光缆和 8.3/125um多模光缆。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可以

51、从纤芯的尺寸大小来简单地判别。单模光纤的纤芯很小,约410um,只 传输主模态。这样可完全避免了模态色散,使得传输频带很宽,传输容量很大。这种光纤适用于大容量、 长距离的光纤通信它是未来光纤通信与光波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多模光纤又分为多模突变型光纤和多模渐变型光纤。前者纤芯直径较大,传输模态较多,因而带宽 较窄,传输容量较小;后者纤芯中折射率随着半径的增加而减少,可获得比较小的模态色散,因而频带 较宽,传输容量较大,目前一般都应用后者。光纤布线中使用光波:800nm900nm短波波段;1250nm1350nm长波波段和1500nm1600nm长波 波段。在这些波段中,光纤传输性能表现最佳,尤其

52、是运行于波段的中心波长之中。所以,多模光纤运行 波长为850nm或1300um,而单模光纤运行波长则1310nm或1550um。 微波传输和卫星传输这两种传输方式均以空气为传输介质,以电磁波为传输载体,联网方式较为灵活。但在综合线中应 用比较少。2楼宇自控系统智能大厦是当代高新技术的产物,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实体综合实力的象征。而楼宇自控 系统是当前智能建筑的基本条件,一幢建筑的弱电工程应以楼宇自控系统为主线。可以说楼宇白控技术 的设计和应用决定了智能建筑最根本的问题,它将关系到今后本建筑的综合活力及生命力,关系到大楼 未来几十年的使用效果,关系到业主投资的回报。楼宇自控对象分析(1)建

53、筑物特点运营耗能大由于建筑物是高层结构,建筑面积大、公共场地多,大厦的运营耗能大而且空调与照明等设备 负荷变化也很大,必须要对整个楼内的耗能设备进行严格监控。据统计在一个智能大厦的运营费用 中,空调与照明系统的能量损耗约占整个能量损耗的50%以上。功能分区多每个区域工作时间不同,对工作环境温度要求也各异,所以对于暖通空调、照明、机电设备的 运行管理要求也就不同。(2)机电设备特点机电设备种类繁多、位置分散设备种类包括制冷机组、热交换器、冷却塔、各种水泵、送排风机、空调机组及新风机组、照 明设备、高低压配电设备、电梯、扶梯等。这些机电设备位置分散、遍布整个楼内,这将给未来的 物业管理带来诸多不便

54、。耗能设备占的比率大冷冻机组、热交换器、空调/新风机组。楼宇自控系统(BAS)的目标2.1 创造舒适环境为使用者创造一个安全、方便、舒适、高效率、高品质的人工环境。2.2降低运营能耗对耗能大户如暖通空调、冷热源装置、照明等机电设备严格进行监控、以节约能源、降低运营成本。2.3保障设备的安全把楼内的机电设备纳入楼宇机电设备自动管理系统(BMS)内,以实现对每一台设备的在线实时监控 并进行科学的管理,确保各类机电设备的安全、可靠地运行并得到及时维护延长其使用寿命。2.4实现物业管理现代化BAS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对机电设备实现优化管理,达到自动化、智能化,从而实现优化物业管理,在 合理的投资下尽量提高

55、建筑物的智能化V现代化的形象,以求最大的经济效益。2.5为系统集成奠定基础采用国际标准(IS016484-5)开放型BACnet协议的BA产品,为楼内其它弱电系统的集成提供软件、 硬件平台。系统说明楼宇自控系统(或称楼宇管理系统)是由中央管理站、各种DDC控制器及各类传感器、执行机构 组成,并能够完成多种控制及管理功能的网络系统。它是随着计算机在环境控制中的应用而发展起来 的种智能化控制管理网络。目前,系统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已从过去的非标准化的设计产生,发展成 标准化、专业化产品,从而使系统的设计安装及扩展更加方便、灵活,系统的运行更加可靠,系统的 投资大大降低。控制方案楼宇自动化系统监控的时象

56、包括:新风系统空调系统冷热源系统热交换系统送排风系统给排水系统照明系统变配电系统电梯系统风机盘管系统新风机组监测内容/新风机组送风温/湿度;/风机手/自动转换状态,确认新风机组是否处于楼宇自控系统控制之下,当机组处于楼宇自控系统控制时,可控制风机的启停:/过滤器阻塞状态,提醒运行操作人员及时清洗或更换;/送风机运行状态及故障报警;控制内容/根据送风温度控制表冷器电动调节阀开度,以满足室内温度精度及节能的最佳平衡,减少能源浪费;/新风阀与风机连锁,风机停止时自动关闭新风阀;/与消防系统连锁,发生火警时,风机自动停机并关闭新风阀。/防冻开关报警,并有一系列的防冻保护动作,如关闭新风阀、打开水阀等,

57、防止表冷器冻坏:2. 4.2空调机组监测内容:回风温/湿度检测:室内温/湿度测量;风机手/自动转换状态,确认空调机组是否处于楼宇自控系统控制之下,当机组处于 楼宇自控系统控制时,可控制风机的启停;空调机组新、回风阀开度;空调机组过滤器阻塞状态,提醒运行操作人员及时清洗或更换;空调机组送风机运行状态、故障报警;控制内容根据室内外新风情况,联合调节新、回风阀及排风开度,保证全年节能调节,最大 限度利用自然冷源:根据回风温度设定值,调节表冷器电动调节阀开发,以使送风温度保持设定要求,减少能源浪费;采用最佳启停控制程序对空调机组进行最佳时区启停控制,保证上班前对房间进行 预冷(夏季)或预热(冬季);新

58、风阀与送风机连锁,风机停止时自动关闭新风阀。防冻开关报警,并有一系列的防冻保护动作,如关闭新风阀、打开水阀等,防止表 冷器冻坏;2. 4.3冷水系统监测内容冷水机组启停次数,累计运行时间,发出定时检修提示;冷冻、冷却水泵运行状态,故障报警,手动自动状态;冷水机组供回水流量;冷水机组工作状态,故障报警,手动自动状态:冷冻水供,回水温度;冷冻水供回水压差检测;补水泵工作状态,故障报警;补水箱液位检测、超限报警控制内容冷水机组启停;通过冷冻水的总供/回水温度和回水流量,计算出空调系统的冷负荷,并以次决定冷冻机的启停组合及台数,以便达至最佳的节能状态;根据冷却塔运行台数及运行方式控制相关碟阀开关;冷冻

59、、冷却水泵的启停;根据供会水压差,调节旁通阀开度,使供回水压差稳定;根据补水箱液位,自动启停水泵2. 4.4热力系统监测内容运行状态及其故障报警;出口介质的温度、流量;汽包水位监测;油压、气压监测。控制内容启停控制。2. 4.5热交换系统监测内容换热器一次水进、出水温度;换热器二次水进、出水温度;换热器热水流量循环泵运行状态、故障报警;循环泵累计运行时间,当累计值达到设定值时,发出检修报警信号。控制内容循环泵启停控制。/根据二次水温度及设定值,调节一次水电动调节阀开度,以使二次水温度保持设定要求;2. 4.6送、排风系统监测内容/送、排风机运行状态及故障报警;/送、排风机累计运行时间。当累计值

60、达到设定值时,发出检修报警信号。控制内容/送、排风机启停;/与消防系统报警系统的联锁2. 4.7给排水系统监测内容/水泵工作状态、故障报警/蓄水池、水箱的液位检测和报警。控制内容/水泵的启停控制2. 4.8照明控制室外照明对总体范围内的建筑物外形泛光照明按时间设定进行自动控制。室内照明办公室照明系统:根据业主:对大空间办公室划分的区域,实行办公室照明系统自动 控制。公共照明实行按时间设定的自动控制。2. 4.9供电系统的监控高压柜监测要求:/开关状态(合或断),开关跳闸报警/测量电压变压器监测要求/测量变压器的温度和风机的运行状态低压柜检测要求/低压柜开关状态/开关控制/变压器的超温度报警/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