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第十六章-核磁共振波谱课件_第1页
分析化学第十六章-核磁共振波谱课件_第2页
分析化学第十六章-核磁共振波谱课件_第3页
分析化学第十六章-核磁共振波谱课件_第4页
分析化学第十六章-核磁共振波谱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六章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法一、原子核的自旋atomic nuclear spin二、核磁共振现象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三、核磁共振条件condition of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核磁共振基本原理principles of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的发展第一阶段45 46年:F. Bloch 和 E. M. Purcell 两个小组几乎同时发现NMR现象50年代初:NMR首次应用于有机化学60年代初:Varian Associates A60 Spectrometer 问世

2、,NMR开始广泛应用*第二阶段70年代:Fourier Transform的应用 13C-NMR技术(碳骨架) (GC,TLC,HPLC技术的发展)第三阶段80年代:Two-dimensional (2D) NMR诞生 (COSY,碳骨架连接顺序,非键原 子间距离,生物大分子结构,)* 1. 1944: I. Rabi 2. 1952: F. Bloch 3. 1952: E.M. Purcell 4. 1955: W.E. Lamb 5. 1955: P. Kusch 6. 1964: C.H. Townes 7. 1966: A. Kastler 8. 1977: J.H. Van Vle

3、ck 9. 1981: N. Bloembergen 10. 1983: H. Taube 11. 1989: N.F. Ramsey 12. 1991: R.R. Ernst对NMR作过贡献的12位Nobel奖得主*参 考 书 唐恢同,有机化合物的光谱鉴定,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孟令芝,何永炳,有机波谱分析,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 陈洁,宋启泽,有机波谱分析,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年 裘祖文,裴奉奎,核磁共振波谱,科学出版社,1989年 毛希安译,P.R. Ernst, et.al., 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原理,科学出版社,1997年 *讨论:(1) I=0 的原子核 16 O

4、; 12 C; 22 S等 ,无自旋,没有磁矩,不产生共振吸收(2) I=1 或 I 0的原子核 I=1 :2H,14N I=3/2: 11B,35Cl,79Br,81Br I=5/2:17O,127I 这类原子核的核电荷分布可看作一个椭圆体,电荷分布不均匀,共振吸收复杂,研究应用较少;(3)1/2的原子核 1H,13C,19F,31P 原子核可看作核电荷均匀分布的球体,并象陀螺一样自旋,有磁矩产生,是核磁共振研究的主要对象,C,H也是有机化合物的主要组成元素。*H0m=1/2m=-1/2m=1m= - 1m=0m=2m=1m=0m= - 1m= - 2I=1/2I=1I=2zzz1Prm=1

5、/2 m= -1/2H0HE2=+ m H0E= E2 E1 = 2m H0E1= m H0*( 核磁共振现象) 两种取向不完全与外磁场平行,5424 和 125 36 相互作用, 产生进动(拉莫进动)进动频率 0; 角速度0; 0 = 2 0 = H0 磁旋比; H0外磁场强度; 两种进动取向不同的氢核之间的能级差: E= H0 (磁矩)*三、核磁共振条件 condition of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在外磁场中,原子核能级产生裂分,由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需要吸收能量。 能级量子化。射频振荡线圈产生电磁波。 对于氢核,能级差: E= H0 (磁矩) 产生共振

6、需吸收的能量:E= H0 = h 0 由拉莫进动方程:0 = 2 0 = H0 ; 共振条件: 0 = H0 / (2 )*三、核磁共振条件 condition of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能级分布与弛豫过程不同能级上分布的核数目可由Boltzmann 定律计算:磁场强度2.3488 T;25C;1H的共振频率与分配比:两能级上核数目差:1.610-5;弛豫(relaxtion)高能态的核以非辐射的方式回到低能态。饱和(saturated)低能态的核等于高能态的核。*讨论:共振条件: 0 = H0 / (2 )(1)对于同一种核 ,磁旋比 为定值, H0变,射频

7、频率变。(2)不同原子核,磁旋比 不同,产生共振的条件不同,需要的磁场强度H0和射频频率不同。 (3) 固定H0 ,改变(扫频) ,不同原子核在不同频率处发生共振(图)。也可固定 ,改变H0 (扫场)。扫场方式应用较多。 氢核(1H): 1.409 T 共振频率 60 MHz 2.305 T 共振频率 100 MHz 磁场强度H0的单位:1高斯(GS)=10-4 T(特拉斯)*讨论: 在1950年,Proctor等人研究发现:质子的共振频率与其结构(化学环境)有关。在高分辨率下,吸收峰产生化学位移和裂分,如右图所示。 由有机化合物的核磁共振图,可获得质子所处化学环境的信息,进一步确定化合物结构

8、。*第十六章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法一、核磁共振与化学位移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and chemical shift二、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factors influenced chemical shift第三、四节 核磁共振与化学位移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and chemical shift*一、核磁共振与化学位移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and chemical shift1.屏蔽作用与化学位移 理想化的、裸露的氢核;满足共振

9、条件: 0 = H0 / (2 ) 产生单一的吸收峰; 实际上,氢核受周围不断运动着的电子影响。在外磁场作用下,运动着的电子产生相对于外磁场方向的感应磁场,起到屏蔽作用,使氢核实际受到的外磁场作用减小: H=(1- )H0 :屏蔽常数。 越大,屏蔽效应越大。 0 = / (2 ) (1- )H0 屏蔽的存在,共振需更强的外磁场(相对于裸露的氢核)。概念: 在有机化合物中,各种氢核 周围的电子云密度不同(结构中不同位置),共振频率有差异,即引起共振吸收峰的位移,这种现象称为化学位移。化学位移原因:1. 屏蔽常数很小,不同化学环境的氢核的共振频率相差很小,准确测定共振频率的绝对值非常困难。2. 在

10、不同仪器中核的共振频率也不同 = ( 样 - TMS) / 0 106 (ppm)*2. 化学位移的表示方法(1)位移的标准没有完全裸露的氢核,没有绝对的标准。相对标准:四甲基硅烷Si(CH3)4 (TMS)(内标) 位移常数 TMS=0(2) 为什么用TMS作为基准? a. 12个氢处于完全相同的化学环境,只产生一个尖峰; b.屏蔽强烈,位移最大。与有机化合物中的质子峰不重迭; c.化学惰性;易溶于有机溶剂;沸点低,易回收。*位移的表示方法 与裸露的氢核相比,TMS的化学位移最大,但规定 TMS=0,其他种类氢核的位移为负值,负号不加。 = ( 样 - TMS) / TMS 106 (ppm

11、) 小,屏蔽强,共振需要的磁场强度大,在高场出现,图右侧; 大,屏蔽弱,共振需要的磁场强度小,在低场出现,图左侧;*二、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 factors influenced chemical shift1电负性-去屏蔽效应 与质子相连元素的电负性越强,吸电子作用越强,价电子偏离质子,屏蔽作用减弱,信号峰在低场出现。-CH3 , =1.62.0,高场;-CH2I, =3.0 3.5,-O-H, -C-H, 大 小低场 高场*电负性对化学位移的影响碳杂化轨道电负性:SPSP2SP3*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磁各向异性效应 价电子产生诱导磁场,质子位于其磁力线上,与外磁场方向一致,去屏蔽。*影响化学

12、位移的因素3 价电子产生诱导磁场,质子位于其磁力线上,与外磁场方向一致,去屏蔽。*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4 苯环上的6个电子产生较强的诱导磁场,质子位于其磁力线上,与外磁场方向一致,去屏蔽。十八碳环烯二类氢原子化学位移显著差别31单键的磁各向异性 甲基 亚甲基 次甲基 d 0.850.95 d 1.201.40 d 1.401.65环己烷构象中平伏键受到的屏蔽效应Ha比Hb的化学位移数值稍大,处于低场。CC+-CC-+CC-+OC-+4种磁各向异性比较*2.氢键效应形成氢键后1H核屏蔽作用减少,氢键属于去屏蔽效应。34分子内氢键*3.空间效应*空间效应Ha=3.92ppmHb=3.55ppm Hc

13、=0.88ppmHa=4.68ppmHb=2.40ppm Hc=1.10ppm去屏蔽效应37小结:影响化学位移大小的因素原子的杂化状态电子云密度(吸电诱导、共轭)磁各向异性氢 键三个不同质子A, B, C,其屏蔽常数大小的顺序为B A C, 试指出这3个质子共振时,哪个质子所需外磁场强度最大?哪一个最小?答案:B最大,C最小0 = / (2 ) (1- )H02. 乙烯、乙炔质子的化学位移分别为5.84和2.8,试解释乙烯质子出现低磁场的原因3个不同质子A,B,C共振时,所需磁场强度按下列次序排列:HaHbHc。相对于四甲基硅烷,哪个质子化学位移最大?哪个最小?*4.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化学位移饱

14、和烃-CH3: CH3=0.791.10ppm-CH2: CH2 =0.981.54ppm-CH: CH= CH3 +(0.5 0.6)ppmH=3.24.0ppmH=2.23.2ppmH=1.8ppmH=2.1ppmH=23ppm*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化学位移烯烃 端烯质子:H=4.85.0ppm 内烯质子:H=5.15.7ppm 与烯基,芳基共轭:H=47ppm芳香烃 芳烃质子:H=6.58.0ppm 供电子基团取代-OR,-NR2 时:H=6.57.0ppm 吸电子基团取代-COCH3,-CN,-NO2 时:H=7.28.0ppm*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化学位移-COOH:H=1013ppm-OH

15、: (醇)H=1.06.0ppm (酚)H=412ppm-NH2:(脂肪)H=0.43.5ppm (芳香)H=2.94.8ppm (酰胺)H=9.010.2ppm-CHO:H=910ppm43常见结构类型的质子化学位移Ar-H C=CH CH RH7.28 5.28 1.80 1 CH CH2 CH31.40-1.65 1.20-1.40 0.85-0.9544-COOH -CHO ArOH ROH(RNH2)1012 910 4 8 0.5 5*常见结构单元化学位移范围*第十六章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法第五节 核磁共振波谱仪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

16、opy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meter*核磁共振波谱仪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meter1永久磁铁:提供外磁场,要求稳定性好,均匀,不均匀性小于六千万分之一。扫场线圈。2 射频振荡器:线圈垂直于外磁场,发射一定频率的电磁辐射信号。60MHz或100MHz。*3 射频信号接受器(检测器):当质子的进动频率与辐射频率相匹配时,发生能级跃迁,吸收能量,在感应线圈中产生毫伏级信号。4样品管:外径5mm的玻璃管,测量过程中旋转, 磁场作用均匀。*核磁共振波谱仪*样品的制备:试样浓度:5-10%;需要纯样品15-3

17、0 mg; 傅立叶变换核磁共振波谱仪需要纯样品1 mg ;标样浓度(四甲基硅烷 TMS) : 1%;溶剂:1H谱 四氯化碳,二硫化碳;氘代溶剂:氯仿,丙酮、苯、二甲基亚砜的氘代物;*傅立叶变换核磁共振波谱仪 不是通过扫场或扫频产生共振; 恒定磁场,施加全频脉冲,产生共振,采集产生的感应电流信号,经过傅立叶变换获得一般核磁共振谱图。(类似于一台多道仪)*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 永久磁铁和电磁铁: 磁场强度100 kG 开始时,大电流一次性励磁后,闭合线圈,产生稳定的磁场,长年保持不变;温度升高,“失超”;重新励磁。 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 200-400HMz;可 高达600-700HMz;*第十六

18、章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法一、自旋偶合与自旋裂分二、核的等价性质三、耦合常数及影响因素四、自旋系统分类与命名、一级谱与二级谱五、谱图的简化方法第六节 自旋偶合与自旋裂分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NMR spin coupling and spin splitting*一、自旋偶合与自旋裂分 spin coupling and spin splitting 每类氢核不总表现为单峰,有时多重峰。原因:相邻两个氢核之间的自旋偶合(自旋干扰);*m = +1/2m = -1/219F产生与外磁场同方向的磁场产生与外磁场反方向的磁场HF*峰的裂分峰的裂

19、分原因:自旋偶合相邻两个氢核之间的自旋偶合(自旋干扰);多重峰的峰间距:偶合常数(J),用来衡量偶合作用的大小。*自旋偶合*峰裂分数与峰面积 number of pear splitting and pear areas 峰裂分数:n+1 规律;相邻碳原子上的质子数; 面积之比符合二项式的展开式系数; 峰面积与同类质子数成正比,仅能确定各类质子之间的相对比例。*峰裂分数*峰裂分数1:11:3:3:11:11:2:1*峰裂分数1H核与n个不等价1H核相邻时,裂分峰数:(n+1)( n+1)个;(nb+1)(nc+1)(nd+1)=22 2=8Ha裂分为8重峰1:3:3:11:2:11:11:6:

20、15:20:15:6:1*峰裂分数Ha裂分为多少重峰?01234JcaJbaJca JbaHa裂分峰:(3+1)(2+1)=12实际Ha裂分峰:(5+1)=6强度比近似为:1:5:10:10:5:1*二、核的等价性质1. 化学等价(化学位移等价) 若分子中一组相同原子(或相同基团)处于相同的化学环境,其化学位移相同,它们是化学等价的。 分子构型存在对称性,通过某种对称操作,可以互换位置的质子则为化学等价。快速旋转化学等价CH3CH2Cl* 分子中相同种类的核(或相同基团),不仅化学位移相同,而且还以相同的偶合常数与分子中其它的核相偶合,只表现一个偶合常数,这类核称为磁等同的核。磁等同例子:三个

21、H核化学等同磁等同二个H核化学等同,磁等同二个F核化学等同,磁等同六个H核化学等同磁等同2. 磁等同*两核(或基团)磁等同条件化学等价(化学位移相同)对组外任一个核具有相同的偶合常数(数值和键数)Ha,Hb化学等价,磁不等同。J Ha FaJ Hb FaFa,Fb化学等价,磁不等同。磁不同等例子: *化学不等价例子: 对映异构体 在手性溶剂中:两个CH3化学不等价 在非手性溶剂中:两个CH3化学等价 固定在环上CH2的两个氢化学不等价。磁等价特例* 单键不能快速旋转,连于同一原子上的两个相同基化学不等价。 与手性碳相连的CH2的两个氢化学不等价。 谱图*1 1J与2J影响2J的因素1)s-p杂

22、化 CH3-: -12.4Hz, CH2=: +2.3Hz2)取代基的影响 吸电子基团使2J往正方向变化3)构象4)邻位键的影响 2J往负方向变化5)环大小的影响 三员环 2J往正方向变化 环丙烷类:-3 -9Hz三 耦合常数及影响因素*2 3J影响3J的因素1)二面角 (Karplus公式)解释现象: 烯氢的Jtrans(1517Hz) Jcis(1011Hz) 六员环的Jaa Jae Jee 立体化学信息(赤式与苏式结构的3J不等)(J180 J0)71邻偶(Jvic):与键长、取代基的电负性、两面角以及C-C-H间键角大小有关。 饱和型: 自由旋转J=7Hz 构象固定: 0-18Hz,与

23、两面角有关, J90=0Hz, J180 Jo (7.5Hz); 烯型:Jcis =6-14Hz(10), Jtrans=11-18Hz(15) 芳环: Jo=6-9Hz,.偶合分类*2)取代基的电负性:随着电负性的增加,3J下降3)键长: 3J随着键长的减小而增大3.2 长程耦合 跨越四根键及更远的耦合 折线性1Hz 7Hz 共轭体系 取代苯 烯属 3.3 芳环与杂芳环芳环氢: 3J:69Hz; 4J:13Hz; 5J:01Hz杂芳环:与杂原子位置有关,紧接杂原子的3J较小*分子中相互耦合的核构成一个自旋系统满足条件:系统内的核相互耦合不与系统外的任何核发生耦合/J 10 一级耦合用不连续的

24、字母表示CH3OCH2CH3 A2X3/J 10;2)同一核组(其化学位移相同)的核均为磁等价。一级谱的特点:1)峰的数目可用2nI+1(n+1)规律;2)峰组内各峰的相对强度可用二项式展开系数近似地表示。3)从图中可直接读出 和 J。不能同时满足产生一级谱的两个条件时,则产生二级谱(second-order spectra)。*2.4 几种常见的二级谱体系AB体系环上孤立CH2,二取代乙烯,四取代苯等。谱线关系:*讨论: 1)当JABNHSH12CDCl3溶液12吡啶溶液*4. 去偶法(双照射)第二射频场 H22Xn(共振)AmXn系统消除了Xn对的Am偶合照射 Ha照射 Hb*5. 位移试

25、剂 (shift reagents) 稀土元素的离子与孤对电子配位后,相邻元素上质子的化学位移发生显著移动。常用:Eu(DPM)3 三(2,2,6,6四甲基)庚二酮3,5铕OHOH*第十六章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法一、谱图中化合物的结构信息structure information of compound in spectrograph二、谱图解析spectrum unscrambling三、谱图联合解析deduce the structures from NMR spectrum and IR spectrum第七节 谱图解析与化合物结构确定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26、spectroscopy; NMR analysis of spectrograph and structure determination* 一、谱图中化合物的结构信息(1)峰的数目:标志分子中磁不等性质子的种类,多少种;(2)峰的强度(面积):每类质子的数目(相对),多少个;(3)峰的位移( ):每类质子所处的化学环境,化合物中位置;(4)峰的裂分数:相邻碳原子上质子数;(5)偶合常数(J):确定化合物构型。不足之处:仅能确定质子(氢谱)。*一级谱的特点非一级谱(二级谱) 一般情况下,谱峰数目超过n+1规律所计算的数目组内各峰之间强度关系复杂一般情况下, 和J不能从谱图中可直接读出裂分峰数

27、符和n+1规律,相邻的核为磁等价即只有一个偶合常数J;若相邻n个核n1个核偶合常数为J1, n2个核偶合常数为J2,n= n1+ n2则裂分峰数为(n1+1)( n2+1)峰组内各裂分峰强度比(a+1)n的展开系数从谱图中可直接读出和J,化学位移在裂分峰的对称中心,裂分峰之间的距离(Hz)为偶合常数J*二、谱图解析谱图解析步骤由分子式求不饱合度由积分曲线求1H核的相对数目解析各基团 首 先解析:再解析: ( 低场信号 ) 最后解析:芳烃质子和其它质子 活泼氢D2O交换,解析消失的信号 由化学位移,偶合常数和峰数目用一级谱解析 参考 IR,UV,MS和其它数据推断解构 得出结论,验证解构*6个质

28、子处于完全相同的化学环境,单峰。没有直接与吸电子基团(或元素)相连,在高场出现。1. 谱图解析(1)*谱图解析( 2 ) 质子a与质子b所处的化学环境不同,两个单峰。单峰:没有相邻碳原子(或相邻碳原子无质子) 质子b直接与吸电子元素相连,产生去屏蔽效应,峰在低场(相对与质子a )出现。 质子b也受其影响,峰也向低场位移。*谱图解析( 3 )裂分与位移*谱图解析( 4 )苯环上的质子在低场出现。为什么?为什么1H比6H的化学位移大?*对比*2. 例题 一个未知物,液体,bp218,分子式为C8H14O4,其IR图谱显示有cO吸收。NMR图谱如下:*解:(1)不饱和度 2,其中至少有一个羰基。(2

29、)无苯基,有三种不同的质子。(3)共有14个氢原子,每组氢原子个数为:C组:4 B组:4A组:6 (4)A组有6个氢,由值可知为甲基氢,所以有两个CH3。A组氢分裂为三重峰,其邻近应有两个质子与其耦合。C组有四个氢,可能为两个CH2。B组为四个氢,且为单峰,可能是化学环境一样的两个-CH2。由其化学位移及分子内含有羰基,初步推定有COCH2CH2CO。C组有四个氢,化学位移值较大,应是与氧相连,所以有两组OCH2CH3。(5)综合上述分析,该未知物为:CH3CH2OCOCH2CH2COOCH2CH3(6)核对所有数据与谱图,该化合物的结构是正确的。*已知一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4H6OF3Br,已

30、测得其核磁共振波谱图如下,试推断其结构。*解: (1)此化合物的不饱和度为0,说明只可能是脂肪醇、脂肪醚。(2)从1.3和4.0处有吸收,结合化学式分析,此化合物是溴代和氟代乙醚。以上两化学位移处积分线的高度之比为32,以及它们的耦合裂分,进一步证明存在CH3CH2-O-结构。也说明氟代和溴代烷基出现在醚链的同一端。(3)根据5.8和6.7处两组三重峰,只可能存在以下结构: *因为19F的I1/2,自然丰度也很高,它与1H一样,其核磁共振信号也容易得到,且与1H发生自旋耦合裂分。这种情况相当于一个质子与两组I1/2的氟核耦合。由于两组氟核的化学环境不同,其耦合常数也不同,因此共振信号裂分符合(

31、n+1)(m+1)规律。质子首先被同碳氟核裂分为二重峰,此二重峰又被邻碳两个氟核各自裂分成三重峰,最后得到六重峰。自然,三个氟核的其他连接方式,都不可能得到有两组三重峰组成的六重峰。(4)结论:此化合物的结构式为内标物四甲基硅峰溶剂水峰目前常见的HNMR谱图饱和键上氢的解析积分值化学位移值*3. 谱图解析与结构(1)确定5223化合物 C10H12O28 7 6 5 4 3 2 1 0*谱图解析与结构确定步骤正确结构: =1+10+1/2(-12)=5 2.1单峰三个氢,CH3峰 结构中有氧原子,可能具有: 7.3芳环上氢,单峰烷基单取代3.0 4.302.1 3.0和 4.30三重峰和三重峰 OCH2CH2相互偶合峰 *谱图解析与结构(2)确定9 5.30 3.38 1.37C7H16O3,推断其结构61*结构(2)确定过程C7H16O3, =1+7+1/2(-16)=0a. 3.38和 1.37 四重峰和三重峰 CH2CH3相互偶合峰 b. 3.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