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遥感卫星_第1页
世界遥感卫星_第2页
世界遥感卫星_第3页
世界遥感卫星_第4页
世界遥感卫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部分:世界遥感卫星介绍世界遥感卫星介绍1三. 世界遥感卫星介绍 近20年来全球空间对地观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表明,遥感卫星技术是一项应用广泛的高科技,不论是欧美发达国家还是亚太地区的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这项技术。目前民用遥感卫星按其工作方式有四种主要类型,即光学卫星、雷达卫星、激光测高卫星以及重力卫星。 世界光学卫星美国领跑,拥有目前世界最高分辨率(0.41米)和定位精度(3米)的商业光学卫星GeoEye-1。以及多颗顶尖高分辨率立体测图卫星;近年来欧洲及亚洲部分国家都陆续拥有了自己的光学卫星,并积极研制高分辨率光学卫星已取得多项成果。 全球雷达卫星百花齐放,北美以加拿大的RADARSAT

2、卫星最具代表性;欧空局、德国、意大利等以及亚洲的日韩等国家都拥有自己的高质量雷达卫星。 星载激光雷达三足鼎立,美国、欧洲和日本研制投入较多,其中欧美开发研究时间较早。2003年发射ICESAT卫星,搭载的地学激光测高系统GLAS在陆地上的主要用于测定全球的陆地地形,作为地形图和数字高程模型的参考基准。可测定分辨率为100米的陆地高程,精度约10米。2008年创新型测风激光雷达ALADIN升空,测量30公里以上地球大气的风速分布。 重力卫星欧洲一枝独秀。2000年德国发射了高低卫星跟踪卫星CHAMP;2002年由美德合作的低低卫星跟踪卫星GRACE;2009年欧洲空间局发射了载有重力梯度仪的GO

3、CE重力卫星。 2世界光学遥感卫星简表3世界雷达遥感卫星简表41. 美国资源卫星 美国于1961年发射了第一颗试验型极轨气象卫星,1972年发射了第一颗“地球资源技术卫星”(ERTS),后改名为“陆地卫星”1号(LANDSAT-1)。70年代中后期和80年代前期,又相继发射“陆地卫星”2、3、4、5号。90年代,美国又分别发射了第三代资源卫星(陆地-6,7)。陆地-6卫星是1993年发射的,因未能进入轨道而失败。由于克林顿政府的支持,1999年发射了陆地-7卫星,以保持地球图像、全球变化的长期连续监测。该卫星装备了一台增强型专题绘图仪ETM+,该设备增加了一个15m分辨率的全色波段,热红外信道

4、的空间分辨率也提高了一倍,达到60m。美国资源卫星每景影像对应的实际地面面积均为185km185km,16天即可覆盖全球一次。“陆地卫星”能提供周期性相对廉价的遥感数据,因而得到广泛应用。“陆地卫星”的遥感数据已广泛用于土地森林和水资源调查、农作物估产、矿产和石油勘探、海岸勘察、地质与测绘、自然灾害监视、农业区划、重大工程建设的前期工作以及对环境的动态监测等。到1984年,中国等许多国家都已经或正在建立陆地卫星地面站,这些地面站几乎覆盖了全部陆地面积。“陆地卫星”是绕地球南北极附近运行的太阳同步卫星,具有接近圆形的轨道,在上午9时30分左右从913公里(“陆地卫星”1、2、3号)或804公里(

5、陆地卫星“4、5”号)的高空跨越赤道“陆地卫星”1、2、3号每隔18天覆盖地球一遍;“陆地卫星”4、5号每隔16天覆盖地球一遍,相邻条带相隔的日期为79天。卫星装载的多光谱扫描仪(MSS)、返束视像管摄像机(RBV)和专题制图仪(TM)等遥感器从北向南每次可扫描 185公里宽的地面条带。用两个RBV相配合来拍摄地面的全色图像,其分辨率比用MSS提高一倍。TM的图像数据量为MSS的11倍,由于包含红外波段,并且几何精度和辐射精度都比MSS的高,因此TM的信息和图像质量都比MSS的好得多。装有宽带磁带录像机的“陆地卫星”,根据航天中心的指令可录取世界上任何地方的MSS和RBV图像数据,当卫星运行到

6、地面接收站上空时便回放收取。卫星还装载数据采集系统,以收集遥测数据并把它转发给数据处理中心。卫星也可以不装载录像机,在地面接收站接收范围以外收集到的遥感图像数据,将通过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系统(TDRSS)传输到地面接收处理站进行处理。 5美国陆地卫星五号 (LANDSAT 5) 陆地卫星5号载了主题成像传感器(TM) 卫星参数: 近极近环形太阳同步轨道 轨道高度:705公里 倾角:98.22o 运行周期:98.9分钟 24小时绕地球:15圈 穿越赤道时间:上午10点 扫描带宽度:185公里 重复周期:16天 卫星绕行:233圈 6美国陆地卫星七号 (LANDSAT-7) 陆地卫星7号于1999

7、年4月15日由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射,携带了增强型主题成像传感器(ETM+) 卫星参数: 近极近环形太阳同步轨道 轨道高度:705公里倾角:98.22o 运行周期:98.9分钟 24小时绕地球:15圈 穿越赤道时间:上午10点 扫描带宽度:185公里 重复周期:16天 卫星绕行:233圈 72. 法国遥感卫星 89法国SPOT卫星 Spot-4卫星参数: 轨道高度:832公里 轨道倾角:98.721o 轨道周期:101.469分/圈 重复周期:369圈/26天 降交点时间:上午10:30分 扫描带宽度: 60 公里 两侧侧视:+/-27o 扫描带宽:950公里 103. 加拿大遥感卫星 加拿大雷达

8、卫星-1于1995年发射,它标志着卫星微波遥感技术的重大进展。雷达卫星-1除了有一个地面卫星数据接收站外,卫星上还载有磁带记录器,可覆盖全球。该星为地面分辨率、成像行宽和波束入射角提供了更宽的选择范围。除陆地及海洋应用外,其重要任务一是对南极大陆提供第一个完全的高分辨率卫星覆盖,二是对全球产生多次卫星覆盖。 RADARSAT卫星是加拿大于95年11月4日发射的,它具有7种模式、25种波束,不同入射角,因而具有多种分辨率、不同幅宽和多种信息特征。适用于全球环境和土地利用、自然资源监测等。 11加拿大RADARSAT-1 卫星参数: 太阳同步轨道(晨昏) 轨道高度:796公里 倾角:98.6o 运

9、行周期:100.7分钟 重复周期:24天 每天轨道数:14 卫星过境的当地时间约为早6点晚6点。 重量:2750kg 124. 日本遥感卫星 日本于1977年用美国“德尔他”火箭发射了其第一颗静止轨道气象卫星gms-1,目前gms系列已发射了5颗。 mos-1是日本第一颗极轨对地观测卫星,它于1987年发射,现已停止工作。mos-1b于1990年2月发射,其主要任务是海洋观测,并进行遥感设备和数据应用试验。至2010年日本将研制和发射18颗卫星,相应的遥感器36种,用于地球环境监测和发展经济。尤其要研究发展诸如卫星轨道转移、用于灾害监视的遥感器指向机械装置等方面的技术。计划研制和发射的18颗卫

10、星包括极轨卫星、大倾角轨道卫星和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未来日本地球观测计划的战略如下:致力于地球环境监测和增加地球系统的科学知识;加强科学和工程技术之间的联系,促进地球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促进国际合作;促进地球观测卫星和数据信息系统的技术进步和发展。13日本JERS-1卫星 卫星参数: 太阳同步轨道 赤道上空高度:568.023公里 半长轴:6946.165公里 轨道倾角:97.662o 周期:96.146分钟 轨道重复周期:44天 经过降交点的当地时间:10:30-11:00 空间分辨率:方位方向18米 距离方向18米 幅宽:75公里 JERS-1卫星是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于1992年发射。用

11、于国土调查、农林渔业、环境保护、灾害监测。星上传感器SAR。 145. 欧洲遥感卫星 欧洲在卫星技术发展中曾得益于美国,也曾受制于美国,因而欧洲努力发展适合欧洲需要的遥感卫星。“欧洲遥感卫星”(ers)成功地提供了高质量的、当时全世界较缺少的微波遥感数据,促进了遥感技术和应用的发展,也提高了欧洲在对地观测领域的地位。 欧洲发展遥感卫星最大的特点是国际合作,例如参加ers计划的有来自12个国家的约60个企 业和科研部门。 15欧空局ENVISAT卫星 Envisat-1属极轨对地观测卫星系列之一(ESA Polar Platform),该卫星总研制成本约25亿美元。星上载有10种探测设备,其中4种是ERS-1/2所载设备的改进型,所载最大设备是先进的合成孔径雷达(ASAR),可生成海洋、海岸、极地冰冠和陆地的高质量图象,为科学家提供更高分辨率的图象来研究海洋的变化。其他设备将提供更高精度的数据,用于研究地球大气层及大气密度。作为ERS-1/2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的延续,Envisat-1数据主要用于监视环境,即对地球表面和大气层进行连续的观测,供制图、资源勘查、气象及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