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通用模板收藏8篇_第1页
小学数学教案通用模板收藏8篇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37 -小学数学教案通用模板收藏8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通用模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教案通用模板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等常见的平面图形,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在比一比、画一画、描一描等探究活动中,能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直观感知“面”与“体

2、”的关系,体会“形”、“体”间的联系,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比较、想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初步的几何直观和形象思维。 3在观察和操作过程中,感受平面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对身边与平面图形有关的事物产生兴趣,培养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常见的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 能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直观感知“面”与“体”的关系。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你好!欢迎来到今天的数学课堂。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认识图形。老师温馨提示:请同学们准备好学习时用的书、本子、笔和直尺等学习用品。你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进入这节课的学习

3、吧!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漂亮的美术作品,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仔细观察这幅牧童骑牛图,你从图中找到了那些数学信息?请你找一找吧。 同学们的小眼睛可真亮,迅速的找出了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关于物体形状的数学问题吗?请你说一说。 同学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有关物体形状的问题,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牧童骑牛图是用什么图形拼成的。 二、直观感受,探究新知 我们一起来看这幅牧童骑牛图,请你找一找图中有哪些图形?刚刚我们找出了这幅图当中有这些图形,现在老师把牧童骑牛图打乱了,你能帮我把这些图形分分类吗?并说一说,你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我们一起来分分类,我们可以把这些尖尖的图形分成

4、一类,像这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长长的图形分成一类,叫长方形。像这样的图形分成一类,叫平行四边形。这些方方的图形分在一类,叫正方形。这样圆圆的图形分在一类,叫圆。 同学们,现在你认识这些图形了吗?请你用手指比划一下这些图形,现在开始吧。 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分一分、划一划,认识了牧童骑牛这幅作品中的一些图形。 瞧,森林里多热闹啊!你能帮小鸟将这些图形卡片送回自己的家吗?请你将答案写在练习本上。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答案。 3号图形歪了,我们将它旋转一下再来判断。 通过旋转我们发现,它是方方的,所以3号卡片就是正方形。主意将图形送回家。 你做对了吗?同学们在判断图形的时候,我们不能只看这个图形是正是歪

5、,我们要根据图形的特征进行判断。 同学们可真是有爱心的孩子,把这些图形都送回了家。看来同学们对我们今天认识的新朋友已经很熟悉了,其实,它们就藏在我们的身边。 桌子上有许多我们之前学习的立体图形,你认识哪些?请你说一说。 在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物体,它们身上有没有藏着这节课认识的图形?请你找一找。 同学们,刚才我们从它们身上找到了很多图形,你能不能想办法,将这些找到的图形留在纸上呢?其实上面这几种立体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请你在生活中找一找,选择其中的一个,动手描一描。开始吧。 同学们,我们可以从圆柱的这个面上得到了一个圆;从三棱锥上,画出了一个三角形;长方体比较特殊,它的面有大有小,我们

6、不仅可以画出长方形,还可以画出正方形。 你画对了吗?同学们,仔细观察,上面这些是我们之前认识的立体图形,下面这些是我们今天刚刚认识的平面图形,你有什么发现? 同学们可真善于思考,我们今天认识的平面图形都藏在立体图形的一个面上。 联系实际,灵活应用 第1题连一连。请你将这道题完成。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答案,你都连对了吗? 第2题,在点子图上画出学过的图形。在做题之前,请同学们先看老师的演示。如何在点子图上画一个图形?我们需要点连成线,线连成面,你学会了吗?温馨提示:请同学们使用直尺规范画图。现在请你将这道题完成吧。 同学们都已经画好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我们学过的图形有哪些,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7、平行四边形。你画对了吗?相信有的同学画的图形大小和老师的不太一样,只要你按照图形的特征画图,那就是正确的。同学们,请你思考一下,我们可以用直尺在点子图上画一个圆吗?圆是圆圆的,它是一个弯曲的图形,所以我们不能用直尺画出来。请你检查一下自己的图形是否画对了。 第3题,哪组小棒能围成长方形?画“”。请你将这道题完成。 第1组,只有三根小棒,长方形有4条边,三根小棒不能围成长方形。我们再来看第2组,第2组有4根小棒,但是通过围一围我们发现,其中一根小棒的长度不够,不能围成长方形。我们再来看第3组。第3组也是四根小棒,其中两组小棒长度相同,正好可以围成长方形。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第3组,这道题你做对了

8、吗?如果你的答案有错误,请你及时改正哦。 回顾反思,提升认识: 同学们,不知不觉一节课就要结束了,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听吧!这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把你的疑惑记下来,向同学、老师请教一下吧! 小学数学教案通用模板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分数及面积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2.通过小组合作知识,培养学生系统地、有条理地梳理知识的能力,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3.创设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合理的数学思考。 4.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数学、用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 1、复习”面

9、积“和”认识分数“两个单元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2、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难点:看图想象提问题,能交流、合作、梳理、概括地学数学。 教具准备:课件、彩笔、智慧星(奖品)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引入复习 师:今天是笑笑的生日,妈妈给她买了一个大蛋糕,笑笑请好朋友来吃蛋糕。他们又唱歌又跳舞可热闹了,我们一起去看看。(播放课件一)好一个又香又甜的蛋糕呀! 猜一猜笑笑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几块?这分吃蛋糕的情境使你们想到了曾经学过的哪方面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知识。 (评析创设”笑笑过生日“的情境,引出复习内容(分数的认识),启发学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导向和激励

10、的作用。) 二、分数知识,探求问题 1.小组交流(教材第67页1题、2题) 2.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闯关 看谁硕果累累,每闯一关可获得一颗智慧星。 第一关:独立完成教材67页第3题,互相讲解、互相检查、互相。 第二关:完成教材67-68页第4题、第6题,讲解计算方法,自我。 (2)问题接龙 创设情境。 (继续播放课件1)笑笑把蛋糕平均分成8块,自己吃了一块,冰冰吃了3块,永全吃了2块。 小组内自编问题。要求根据情境编出有关分数的问题。 由小组轮流报题,全班抢答,答对一题可获得一颗智慧星。 (3)清查获奖个数,同桌互说收获与不足。 三、面积知识,实际应用 1.继续创设情境,引入复习 今天笑

11、笑过生日,俊伟怎么没来?他在忙什么呢?我们到他家去看一看。(播放课件二:俊伟铺地砖。)原来他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真是个热爱劳动的好孩子。看到俊伟铺地砖的情境,猜一猜他可能用到哪一方面的知识? 2.知识,加深理解(教材68页第5题) (1)小组合作出有关面积的知识。 (2)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3.应用知识,提高能力 (1)粗心的俊伟 俊伟收集了一些面积数据,可是忘了写单位。 请你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填空。 与同桌交流,。 (2)洒水车(教材68页第7题) 今天天气比较热,看,开过来一辆洒水车,路面变得湿润了。(播放课件)这里面还有许多数学问题呢! (3)帮助俊伟解决问题 播放俊伟铺地砖,猜测可

12、能遇到什么问题。 A.俊伟房间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 B.需要铺多少块边长为20厘米的地砖? C.如果一块地砖3元钱,需要多少钱? 挑战问题,巧妙解答。 (4)发散思维、摆火柴棍(教材68页第9题) 四、回顾自查,自我 师:这节课复习了有关分数和面积的知识,复习应用中,你对这部分知识掌握的情况进行检查,情况如何? 小学数学教案通用模板 篇3 第十单元是总复习部分。复习,就其基本含义而言,是指为了恢复或强化头脑里已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重新学习。这种重复学习并不是对已学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进行更高层次的再学习。小学数学总复习,不是知识的重复讲解,单纯的补缺补差,而是通过复习,把教材

13、中的各部分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以达到巩固提高、融会贯通的目的。小学数学总复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担负如此重要的任务,因此,要切实做好这一单元的教学。 一、特点分析 总复习是分两部分安排的,一部分是对知识的整理,另一部分是供练习用的习题。新教材与旧教材在总复习的编排上有以下相同的特点: 1复习的内容集中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了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20以内的数,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图形,认识钟表,用数学。并且在编排时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数的概念、计算和用数学分别集中起来进行复习,这样便于学生进行整理和比较,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复习的

14、线索清晰 本单元的复习用醒目的黑体字,以标题的形式,明确指出了复习的五部分内容。这样以标题作为整理知识的线索,一方面学生根据这些线索全面再现所学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根据这些线索将分散的知识综合起来,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水平。 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在总复习的编排上有以下不同: 1复习的导向不同 复习的导向关系全局,只有把路引对,才能避免总复习的盲目性。原教材中有一个标题是“应用题”(小华买了一颗纽扣用了6角钱,买了一根针用了3角钱,他买东西用了几角钱?),它是以文字形式呈现的。新教材将“应用题”改为“用数学”,选择现实的、有意义的、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具体实际问题,作为“用数学”的问题,

15、是以现实情境图示的方式呈现的。如121页12题,通过家长与孩子的对话呈现的,知道了他昨天看了9页,今天看了8页,一共看了多少页?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会加减法的含义,更主要的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自觉性。 2复习的目标不同 原教材的总复习是巩固所学的知识。新教材不仅停留在巩固的基础上,而且在知识领域中进行了延伸。表现在以下两个复习中: (1)在“认识钟表”的复习中,引导学生会看接近整时的钟面。在此复习中,一方面巩固所学的知识:认识了钟面,知道整时和半时(如117页第6题),另一方面,通过练习会看接近整时的钟面,使学生进一步说出大约是几

16、时(如120页第9题,说一说,大约是几时)。 (2)在“用数学”的复习中,引导学生挖掘形象图以外的资源。 通过前九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根据情境图中给出的资源(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在本单元的复习中,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挖掘形象图以外的资源。如117页第7题,画面是一个停车场上已经停放了9辆汽车,同时还有几辆车正开进停车场,但有的汽车没有画全。如果只看画面,很难说出又开来了几辆汽车,题目通过两个学生的对话,说明“又开来了6辆”。要解决“现在几辆车”的问题,只数出画面上的汽车是不够的,必须利用“又开来了6辆车”这个信息,从而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各种信息解决问题的意识

17、。又如,121页11题,画面上画的是9个小朋友正在雪地上堆雪人,同时又跑来几个小朋友。如果只看画面,无法确认又跑来几个小朋友,于是挖掘形象图以外的资源,知道“又来了9人”,利用这个信息,从而解决了“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 二、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熟练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序数含义及数的组成。 2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 3能准确地辨认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四种平面图形。 4会看整时和半时以及接近整时的钟面。5能合理地选择有用信息解决问题。 6能把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归

18、纳。 (二)过程与方法 1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 2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3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会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与态度 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养成自觉整理知识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理念 本单元教学要充分体现新理念: (一)数学学习要联系生活 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源于生活而又用于生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再现真实的问题情境,把抽象的复习知识生活化,要改变问题的呈现方式,把静态的复习知识动态化。 (二)数学学习要及时反思 反思,简单地说就是对过去经历的再认识。数学学习反思包括过去的学习内

19、容、学习过程和学习心理行为方式。对学生主体而言,学习是一种经历,只有当经历提升为经验时,学习才具备了真正的价值和意义。经过反思后,我们就能从经历中提炼出经验来。可见,反思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地学习。因此,复习时要通过回忆,引导学生自我反思。 (三)数学学习要主动建构 当代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强调,课程应侧重于“学科的结构”。他指出:无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重视教授和学习学科的基本结构,布鲁纳认为有四个目的:第一,有利于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懂得基本原理可以使学科更加理解”;第二,有助于对数学知识的记忆,“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美的结构把它联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遗忘的知识

20、”;第三,有利于对数学知识的迁移。他认为,“领会基本原理的观念,看来是通向适当的训练迁移的大道”;第四,能够缩小高级知识和初级知识间的差距。数学知识本身是有结构的,数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规律)都按照一定的内在联系方式联系着,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结构,这是教材的知识结构。这个结构是系统的,有条理的。 认知结构是指个体已经形成的应付与处理学习情境或问题情境的内在知识系统。认知结构包括两方面:一是信息经验系统,也就是知识结构,它是获得新知识的基础;二是心智操作系统,也就是已有的智力活动方式或认知操作方式,它是获得新知识的操作基础。学生在复习数学知识之前,数学知识内容及智力活动方式在学生头脑中按照一定

21、关系或联系形成一个紧密的系统,这就是学生该学科的认知结构,这时候的认知结构是零散的,复习教学就是要完善学生头脑中的这一认知结构。 要优化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必须引导学生自主活动,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在这个过程中,整理的方法不是由教师直接传授给学生,整理的结果也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给学生,这个建构过程他人是不能代替的,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主动地加以建构才能获得。因此,教师在复习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主动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养成自觉整理知识的良好习惯。 (四)要关注学生的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

22、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1关注学生发展的全面性。 传统的课程,过于关注知识和技能,而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其他价值成为附属,可有可无。这样教学,虽然强化了知识,但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它鲜明地提出了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

23、追求。强调既要获取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又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因此,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要注意三维目标的全面,在复习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三维目标的整合。 2关注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人是有差异的,学生的发展也是有差异的,我们必须认识和承认这种差异。从生命意义上讲,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有自己的认知方式,有自己的选择能力,有自己的人格特征。我们也不是复印机,启动按钮,即可出现数张一模一样的内容。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因此,教师在复习教学中,要放手让孩子用自己的方法整理知识。由于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整理的结果也不相同,不能千

24、篇一律。也许整理的结果在教师的眼中有优劣之分,但在孩子的整理过程中并没有好坏之分。只要有理有据,教师都要予以肯定。 3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在原有基础上一种可持续发展,无终点。为了自身的发展,人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健全自我人格,不断地开发自我潜能,以适应社会的变化。这便需要有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因此,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领会复习的方法。 四、教学策略 复习课难上,这是所有数学教师的共识,如何上好复习课,这也是所有数学教师的盲点。对于教师来说,复习的内容多,复习的时间短,不知从何下手。对于学生来说,复习的内容已学过,听不听

25、无所谓。我们经常听到学生抱怨:“复习课真没劲儿,都是过去讲过的”,“老做题,我都做糊涂了”。学生的上述反映说明了复习课存在的两大误区:一是复习的内容是“老调重弹”,把复习课看成了补课,二是复习的方法是“题海战术”,把复习课上成了习题课。那么,如何上好复习课呢? (一)回忆,引导学生自我反思 回忆,是上复习课不可缺少的环节,就是学生将学过的知识不断提取而再现的过程,“忆”是独立完成的过程,“忆”是一个有序的过程。通过回忆,激活了学生头脑中的知识。 1借助目录进行全册知识的回忆。 目录是教材的组成部分,能帮助学生有条理地整理学习内容,提纲挈领地掌握知识要点。本册教材贴近学生的生活,设计了新颖的目录

26、。因此,可借助目录引导学生自主地复习。如引导学生回忆本学期你都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学生借助目录可知所学九个单元的内容:(1)数一数(2)比一比(3)15的认识和加减法(4)认识物体和图形(5)分类(6)610的认识和加减法(7)1120各数的认识(8)认识钟表(9)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借助课题进行单元知识的回忆。 看目录所列的课题,回忆课题里面的知识内容。如看目录第三单元的课题是:15的认识和加减法。可知,这个单元包括15数的概念和计算两部分。看小课题是:比大小、第几、几和几。可知,数的概念复习的重点包括数的顺序、序数的含义和数的组成。 (二)梳理,引导学生主动建构 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

27、获得整理知识、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形成建构的意义是至关重要的。这种能力和意识是在经历自主整理、主动建构的过程中获得的。 1自主梳理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头脑中已储存了大量的知识,但有些知识无条理性,堆积得越多,越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应用时无法提取。当学生头脑中的知识以一种层次网络的方式进行排列时,就很容易提取出来。因此,要引导学生将平日所学的零散的知识梳理为系统的知识,以便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 梳理,是复习课的重点,就是将知识点按一定标准分类。梳理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将相同的知识点联系起来,二是把不同的知识点分开来,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其思考的方法主要是“分类“,分类是儿童学习数学时使用

28、的重要方法,即根据一定的标准将知识分化。因此,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学生自己找出分类的标准,按自己的理解方式进行重新组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如在全册教材的复习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学习内容可以怎样进行分类?有的同学分为五类:1数一数、比一比2.15的认识和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减法3.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4认识物体和图形、认识钟表5分类;有的同学分为四类:1数一数、比一比2、15的认识和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3认识物体和图形、认识钟表4分类。有的同学不知如何分类,可以引导学生看总复习进行分类,使学生自

29、己感悟到复习数学知识的方法。 又如在“认识图形”单元复习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形怎样分类?学生整理知识的标准和方法不尽相同,有的同学可能按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分类整理,有的同学可能按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联系(正方体的面、长方体的面、圆柱的两个平面各是什么形状的)分类整理。这样,抓准知识的连接点,剖析知识的分化点,求同存异,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2主动建构。 梳理之后,如何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需要经历主动建构的过程。 捕捉联系,画图建构 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图形学具进行整理,有的同学整理成如下的网络结构。这一结构能清楚地反映哪些是立体图形,哪些是平面图形,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

30、间有怎样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 有的同学整理成树状结构。这种结构能清晰地反映知识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图形,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从图形这一棵树上“生长”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两个“大枝权”,然后从立体图形这一“枝权”上生长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四个小“枝权”,从平面图形这一“枝权”上长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四个小“枝权”,形象清晰,不易遗忘。 相互比较,列表建构 有的同学列表进行比较,使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 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这样,学生亲自理一理,试着串一串,在“做”中形成了良

31、好的认知结构,提高了学生整理知识、建构知识的能力。 (三)应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掌握所学的知识、构建认知结构是复习的目的之一,更重要的是应用。通过应用,能帮助学生形成对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复习的应用可以分为两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简单应用,夯实基础;第二层次,综合应用,解决问题。因此,要精心设计习题,通过有效地练习切实提高复习课效率。 要现实性。要冲破传统的数学复习课教学的束缚,挖掘社会生活的数学教育资源,精心设计一系列开放、有趣的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感悟到“数学就在我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如在“认识图形”复习中,学生在头脑中已经形成了对这些图形

32、表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具体现实情境中能辨认这些图形。可以出示情境图,图中有许多交通标志,这些交通标志都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又如,用课件演示家庭布置图,看一看,在我们家中有许多物体,你能说一说它们是什么形状的吗?(冰箱、彩电、电视柜、书、写字台的抽屉是长方体,落地灯的灯柱、笔筒是圆柱,台灯和足球是球。)这样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让学生亲身经历生活情境。要有开放性。在练习的内容和要求上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使学生各得其所,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复习课的学习中获得不同的发展。选择条件开放、问题开放、结论开放、解题策略开放的习题供练习时使用。教师出示学生课间活动的情境图,图中有的学

33、生荡秋千,有的玩翘翘板,有的玩滑梯,有的跳绳。图中还有花、树、鸟等。要有综合性。复习的面要广,要关注全册教材的知识点。如上面的一道题,涉及到数的概念、计算和用数学三方面的内容。 要有实践性。“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生的数学素质才能得到全面发展。因此,要多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 五、教学案例: “认识钟表”复习课教学设计及评析 (一)自我反思,回忆知识 (师出示情境图,图中一个孩子问:“妈妈,我想看动画片,到6点了吗?”) 师:图中的小妹妹遇到了什么问题? 生:图中的小妹妹想看动画片,但不知道几点了。 师:你会怎么告诉她呢? 生:我会说,你自己看吧。 生:我会

34、告诉她,到6点了。 师:你学会了有关钟表的哪些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有关钟表的知识,学生看书独立思考,用钟表进行演示,再互相说一说,拨一拨。) 生:我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长针是分针,短针是时针。 生:分针指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 (生演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4,是4时) 生:分针指向6时,时针指向7和8中间,表示7时半。(生演示) 师:你认为你拨的准确吗? (学生对自己的拨珠过程进行反思,这样不仅关注了拨珠的结果,而且关注了拨珠的过程。) 师:在拨表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教师予以提醒)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以小组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利用钟表的学具拨出整时和半时,激活

35、了学生头脑里有关钟表的知识。 (二)自己分类,梳理知识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把拨出来的时间写在黑板上。 (板书:11:00 3时5:30 9:00 6时半1:30 4:30) 师:你能把这些时间进行分类吗? 生:我分两类,一类是表示几时,一类是表示几时三十分。 生:我按时间的表示方法进行分类,也分两类。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时间,用自己的喜欢的方法进行分类,学生是复习的主人。 (三)贴近生活,应用知识 (教师出示情境图,图中一人手中拿着一张车票,票上写着:从松原到扶余8:00开车,此时钟表时刻是7:30。)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看车

36、票知道的,从松原到扶余的开车时间是8时。 生:我看时钟知道了当时的时间是7时30分。 以“生活“为依托,让学生在研究现实问题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构建了鲜活的数学课堂。 (四)自主探索,延伸知识 教师出示三个钟面图,第一个钟面上的时刻正好是8时,第二个钟面上的时刻是不到8时,第三个钟面上的时刻是8时刚过一点。 师:看下面三个钟面,哪个钟面上的时刻指的是从松原到扶余的开车时间?(学生指出第一个钟面) 师:观察这三个钟面上的针,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留给了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师:把你的发现悄悄地告诉同桌。(学生互相交流) 师: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学生汇报,

37、分享发现的快乐。) 生:三个钟面的时针都指着8,第一个钟面的分针正好指着12,第二个钟面的分针指在11和12的中间,第三个钟面的分针指在12和1的中间。 生:不对,第一个钟面的时针正好指着8,后两个钟面的时针差不多指着8,不是正好指着8。 (这个孩子会倾听他人的发言,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认真倾听了,听懂了,从而积极响应;二是耐心倾听了,当同学发言有错误时,等同学说完了才指出不足。) 师:因为第二个钟面的分针差一点到12,时针肯定差一点到8,第三个钟面的分针刚过12一点,时针肯定也刚过8一点。 师:也就是后两个钟面的时针都是大约指着8。 师:每一个钟面的时间是多少呢?(讨论) 生:第一个钟面是8时

38、,第二个钟面是不到8时,第三个钟面是8时刚过一点。 师:像这样,差一点不到8时或8时刚过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而应该说大约是8时。 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创设数学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时空。在学生充分观察、对比三个钟面的异同点,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情境中领悟到判断大约几时的方法。 总之,在本节课中,教师构建了一个“回忆梳理应用”的复习课教学模式。通过回忆激活了学生头脑里的知识,让学生自己根据对知识的理解,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有关的知识按一定标准进行梳理,再应用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去。 小学数学教案通用模板 篇4 教学目的:

39、 1、认识6和7的组成。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6、7的组成 一、引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6和7,说一说你观察到身边有哪些事物可以用6或7来表示的 二、新授 1、出示苹果和人像挂图 老师这有6个苹果,我想把它分给两个小朋友(或小猴)你能帮我分一分,有几种分法吗? 小组互相讨论有几种分法?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学生汇报,师板书分法 2、总结分法 看到这些分法,你能发现什么?我们可以将这些分法总结成这样3种。 看到每一组,你可以想到什么? 3、7的组成 刚才老师拿掉了一个苹果,应该是7个,7个苹

40、果怎样分给2个小朋友的?请拿出7个学具来分分看,有几种分法? 汇报分法,师板书分法,看到每一组,还能想到什么? 三、游戏巩固 1、猜数,师左手拿几个苹果,右手和左手合起来是6个,知道右手是几个吗? 2、一生出3个手指头,另一个出一个数能和他组成6(7) 3、拍巴掌,学小猫叫等游戏组成6和7 四、作业 48页第1题 小学数学教案通用模板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并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1、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中的两个已知条件,要求学生各自画线段图表示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学生画好后,讨论:画几条线段表示这两个数量比较合适?表示哪个数量的线段应该画长一些?大约长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提出要求:根据这两个已知条件,你能求出哪些问题? 引导学生分别从差比和倍比的角度提出如“实际造林比计划多多少公顷”“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多少公顷”“实际造林面积相当于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原计划造林面积相当于实际的百分之几”等问题。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提出例1中的问题: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 2、引导思考: 这个问

42、题是把哪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比较时以哪个数量作为单位1?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求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百分之几? 小结: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相当于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启发:根据上面的讨论,你打算怎样列式解答这个问题? 学生列式计算后,进一步追问: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是怎样计算的?要求4公顷相当于16公顷的百分之几,又是怎样算的?综合算式应该怎样列? 3、进一步引导:此前,曾有人提出“根据两个已知条件,可以求出实际造林面积相当于计划的百分之几”,你会列式解答这个问题吗? 学生列式计算后追问:这里得到的125%与刚才得到的25%这两个百分

43、数有什么关系? 联系学生的讨论明确:从125%中去掉与单位1相同的部分,就是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百分数。 提出要求:根据上面的讨论,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还可以怎样列式? 学生列式后追问:“125%100%”这个算式中,125%表示什么意思?100%呢? 二、教学“试一试” 1、出示问题: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 启发:根据例题中问题的答案猜一猜,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 学生作出猜想后,暂不作评价。 提问:这个问题又是把哪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比较时以哪个数量作为单位1?要求“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就是求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百分之几?你打算怎样列式解答?还能列出不同的算式

44、吗? 2、学生列式计算后讨论:这个答案与你此前的猜想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 小结:“试一试”与例题中的问题都是把实际造林面积与原计划造林面积进行比较,但由于比较时单位1的数量不同,所以得到的百分数也就不同。 三、指导完成“练一练” 1、要求学生自由读题。 2、提问:你是怎样理解“20 xx年在读研究生的人数比20 xx年增加了百分之几”这个问题的? 学生讨论后,要求他们各自列式解答。 3、根据学生在解答过程中的表现,相机提问:计算中有没有遇到什么新的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后,引导他们自主阅读本页教材的底注,并组织适当的交流。 四、指导完成练习一第13题 1、做练习一第1题。 可以鼓励学生独立完成

45、填空。如果有学生感到困难,可启发他们先画出相应的线段图,再根据线段图进行思考。 2、做练习一第2题。 先让学生说说对问题的理解,再让学生列式解答。可提醒学生把计算的商保留三位小数。 3、做练习一第3题。 先鼓励学生独立解答,再通过交流让学生说清楚思考的过程。可提醒学生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五、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时,通常可以怎样思考?计算过程中还要注意些什么? 小学数学教案通用模板 篇6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 2、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能够根据

46、物体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 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建立1千克和1克的概念,估计出一些物品大约有多重。 教学构想: 教学时,教师可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地方用到“克”和“千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通过掂一掂、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大约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l

47、克和1千克的观念。 教具准备: 教学时,教师要准备一个2分硬币,一些大豆、图钉、乒乓球等实物,或其他能表现1克有多重的实物。同时还应要求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2分硬币及一些到商场里购买的物品或食品。生活中常见的秤。 教与学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情境导入,看一看。 程序:同学们你们都到过商场买东西吧?那你们都喜欢到商场买些什么呢?老师这有几件物品,你能看出哪件商品重一些,那些轻一些吗? 2、联系实际,掂一掂。 说话:请你拿出你到商店购买的商品。如:一袋红枣、膨化食品等等。然后分小组用手掂一掂,互相比较一下自己所买的商品和小组同学的商品那些重那些轻。让学生选出其中最重的和最轻的物品。

48、简析:商场里常见食品的轻重学生一般比较熟悉,特别是他们自己喜欢的食品,这样设计容易激活学生的学习经验。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活动课是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课程,教师引导学生参与,重在学生实践。 二、新课教学,认识质量 1、认识秤。 提问:怎样才能更准确的对这些商品的重量进行比较呢?你们能想出用什么方法吗?引导出用秤称一称的方法) 提问:你们知道生活中都有哪些秤吗? 让学生把提前准备好的各种秤的资料读一读,介绍一下它们的在不同方面的用途? 教师总结:展示课件中的秤。 简析:学生要想获得关于秤方面的知识,必须查阅很多学习资料。这也是引导学生课外学习的很好方法。 2、认识千克 (1)猜一猜。

49、提问出示三包物品(1千克桔子、一千克棉花、l千克图钉)猜一猜你认为哪一包重?(学生间产生争论) (2)称一称。 说话:同学们都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到底你的看法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称称看吧。 学生动手称,并互相交流称后的结果。 (3)感受1千克。 说话:这几袋物品都是1千克,看来只凭物品堆大堆小,不能判断出它们的重量,应该用秤称一称。 学生在通过拎一拎、掂一掂、看一看验证结论。 (4)感受几千克。 学生分小组秤一下所带商品的准确重量。并指名请演示秤重量的过程。一开始秤的物品的重量一定要接近1千克,让学生直观感受这些物品l千克有多少。然后再类推出看秤面上2千克、3千克物品的重量。让学生通过“在玩中学

50、”掌握基本知识。 简析:以动手活动为主线,层层递进。随着课改的发展,教育的重心就是探讨“乐学”,提高教学效率。在本课中教师及时为学生提供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小组内同学自己动手,通过反复称一称、掂一掂、拎一拎的实践活动,在亲身经历和体验真正感受到了一千克的实际重量。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乐学”问题。 (5)动手操作 称出1千克大米,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感受一下有多重。 称出1千克鸡蛋,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在数数有多少个。 说一说书上37页上一些物品的重量。第二题说出电梯或卡车的载重量,一方面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既有几千克重量的物品,也有数千千克重量的物品,同时为今后学习“吨”打下基础。 4、认识重量单位“克”。 (1)称一称。 a、用台秤称一枚2分硬币。 b、用台秤称1块橡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