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句子教学的点拨功能_第1页
充分发挥句子教学的点拨功能_第2页
充分发挥句子教学的点拨功能_第3页
充分发挥句子教学的点拨功能_第4页
充分发挥句子教学的点拨功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充分发挥句子教学的点拨功能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第一单元为例 陈军作者简介:陈军,上海市市北中学。原发信息:语文学习(沪)2021年第20213期 第470页内容提要:语文教学必须落地、落实、落细,注重句子教学是基本途 径之一。进行句子教学的重点在于不仅要对句子表达了什 么以及为何这样表达有必要的认识,而且要对这一认识进 行应用转化。文章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第一单元教 学为例,具体探讨诗词教学和小说教学如何在极为有限的 课时内教语言,教句子,教到点子上。关键词:句子教学/诗词教学/小说教学期刊名称:高中语文教与学复印期号:2021年08期关于句子,这里讲的就是语言学里的一个常识,即胡裕树

2、先生所说的:句子是语言的基本运用单位。”我理解,运用当是这句话的关键词,因为,在交流中,在对话中,在表达中总之,在一切交际过程中,只有句子才能表达一个完整(6)有时她也抓空儿向他们打听外面的事,打听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人,打听什么叫配乐诗朗诵(7)香雪的心再也不能平静了,她好像忽然明白了同学们对于她的 再三盘问,明白了台儿沟是多么贫穷为什么那诱人的嗒嗒声老是在耳 边响个没完?(8)当她在门口站定时,还一把扒住了扶手。如果说跑的时候她还 有点儿犹豫,那么从车厢里送出来的一阵阵温馨的、火车特有的气息却坚 定了她的信心,她学着北京话”的样子,轻巧地跃上了踏板。香雪 终于站在火车上了。她挽紧篮子,小

3、心地朝车厢迈出了第一步。(9)她不再害怕了,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大山原来 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就像第 一次认出养育她成人的山谷。(10 )香雪又站住了,但她没有返回去她弯腰拔下一根枯草,将 草茎插在小辫里。娘告诉她,这样可以“避邪。然后她就朝隧道跑去。 确切地说,是冲去。(11 )她忽然觉得心头一紧,不知怎么的就哭了起来,那是欢乐的泪 水、满足的泪水。(12 )山谷里突然爆发了姑娘们欢乐的呐喊古老的群山终于被 感动得战栗了,它发出洪亮消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读哦,香雪之要,在于认识小说是在“香雪们中来凸显香雪”的独特性的。香雪”的独特在于

4、:香雪们勇敢面对火车时,香雪”是害怕的,如句(3 );香雪们做生意时,“香雪”问文化方面的事,如句(6);香雪们恢复到原有的生活平静时,香雪竟然登上了火车,如句(8 );“香雪们”总是成群结队时,香雪却一人突破着夜 路,如句(9 ) (10 ) ( 11 )。由好奇、害怕,到紧跟在姑娘们后边小 声问了一句;由做生意,敢于打听外面的事,到轻巧地跃上了踏 板;由上了火车不知所措,到单独一人,勇闯夜路这三个层面,正 是香雪心灵史的三次跨越,形成三座浪峰,而且一浪高过一浪,汇成高潮 峰尖。小说的高妙就在于这样一步一步地刻画着人物的“心理形象。教 师和学生一道圈画并整理着这些句子,也许就能迅捷地走进人物

5、的心理世 界,从而观察到时代巨变时的小人物的心灵裂变。在香雪心灵开展史上,跨上火车是超越之举,应该着重讨论,同时, 还有两个微妙的瞬间也值得咀嚼。一是句(4)的对话,凤娇看得那么清楚而香雪却问“怎么我看不 见?,这样的对话表达句式是汉语新的白话记叙形态。话+人+情态, 以话为主体,以情态傍卜充。这样的话”有特别之处,读时要 格夕卜留意。就香雪这句话而言,在这里显然是为了说明香雪处于因火车撼天动地的轰鸣而恐惧的迷茫之中,不知所措,视而不见;同时,她 很急切,在搜寻,在追问。而这,就是小说起初的“香雪。二是句(11)所写的哭。心理的复杂性都由这个哭所总括,作者用欢乐和满足来点示,显然是为了说明人物

6、的深度觉醒,这 自然是自我完成了的香雪。一前一后的两个香雪”构成了巨大的心 理落差,也正是这样的落差才表达了人物跨越的高度。总之,上车前,在 车上,下车后,香雪是远远不同于香雪们的,她是心灵变革的最卓越 的代表。百合花在课文中也算是一个长篇,共7页。作为讲读课文,一节 课上得完吗?我的尝试仍然是在自读的基础上,用问题引导学生找句子, 理解句子。人物是在活动中完成形象的,这篇小说始终把人放在群体中来 活动。哪里有重要的句子写了人与人之间的特殊活动呢?我就抓住这一点 点拨学生思考。共四个问题:.描写“我初见时的通讯员形象。描写“他在我面前表现出 惊慌不安心理的句子是哪些?你认为极为生动的句子是哪一

7、句?同时,由 眼前人物形象而产生联想的句子是哪些?这样的联想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描写我通讯员新媳妇三人组合活动的形象。你认为有 一石三鸟表达作用的句子是哪一段中的句子,试作分析。描写我他她三人新的行为(心理新变化)的句子是哪 些?讨论其新意所在。4.小说高潮局部可以说是句句精彩,从人物活动及关系上看,重点是 写我眼中的她和他。表现他和她巨大变化的句子是 哪些?这些句子所表达的内容互动关系塑造了怎样的感人形象?关于问题1的句子是:他见我挨他坐下,立即张皇起来,好像他身边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局促不安,掉过脸去不好,不掉过去又不行,想站起来又不好意思。我朝他宽宽的两肩望了一下,立即在我眼前出现了一

8、片绿雾似的竹 海,海中间这是我多么熟悉的故乡生活啊!写“局促不安”的种种情状,凸显了通讯员在女性面前害羞的心理特 征,与“十八岁(年龄特点),与通讯员(身份特点),与“天目 山人(乡村文化特点)相关,综合地表现了年轻稚气、心地单纯的 形象。关于故乡的联想句,由眼前所见而转入生活回忆,如同电影蒙太奇 手法,宕开了空间,丰富了内容,表达了 我对通讯员的亲近感,强化 了通讯员普通、勤劳、年轻、纯朴的人物形象。人物空间骤然阔大,形象 内容陡然叠加,表达的抒情性掀起第一波潮水。由此可见这篇小说的笔法 之妙。关于问题2的句子是:我手里已捧满了被子,就一努嘴,叫通讯员来拿。没想到他竟然扬起 脸,装作没看见。

9、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建 上。通讯员却高低不肯,挟了被子就走。这实际上是一个独立段落,由6个句子组成。6个句子分别写三个人 的行动,联系起来看,都聚焦于人物关系的表达:我因捧满而寻 求“他帮助T 他因不满新媳妇而拒绝我一他因慌张而 挂破衣服一她因衣服挂破而要给他健上一他因种种复杂心理而“高低不肯。这样写事情因果的关系,一是写事的过程,由此而推动 情节开展;二是由过程写人的性情与交往;三是为小说的高潮设置伏笔。 句句相扣,笔笔写人,字字含情。从全篇来看,新媳妇的美首次亮 相;通讯员的个性继续生趣,故事高潮的旋律隐约声起。关于问题3的句子是: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

10、菊花我拉开一个重彩号的符号时,通讯员三个字使我突然打了个寒战,心跳起来我跟她说了半天,她才红了脸,同意了,不过只容许做我的下手。就小说全篇而言,这三处表达句是对高潮来I临前的故事加以进一步推 进。所谓进,就是有新内容:一是增添了通讯员的爱美个性,这 样的心理需求与新媳妇为他擦身、为他建补的情感表达紧紧相扣。二是我”的心理焦虑陡然增添,既从侧面写出了战斗的紧张与恐怖,又用这 种紧张心理与故事高潮时的悲哀心情相叠加,以倍增其哀痛。三是突出新 媳妇前后行为的强烈反差:这里的红了脸做我的下手既与前边借 被子时的行为形成反差,又与后边拭着身子密密地健劈手夺过 被子盖在他身上的行为表现形成反差。写这个反差

11、左右顾盼, 笔法多姿,但主要目的还是对高潮到来时的最后一次铺垫。关于问题4的句子是: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经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给他拭着身子。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 密地建着那个破洞。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 手这些句子是对小说故事高潮状态的描述。描述的内容是我眼中的 人物状态。原来是他,原来他是这样的人,这是对通讯员的最后 描写;原来她不怕,”原来她的不怕来自她对战士的爱,原来她 的爱又升华为重大的奉献,这是对新媳妇的最后描写。非常巧妙的是, 通讯员的勇敢形象促进了新媳妇奉

12、献形象的生成;而新媳妇形象的生成又 推进了整个百合花故事的意境升华,完成了百合花寓意的全面抒 写。最后说说通过句子进行点拨教学的基本理念。首先,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文学作品的学习与理解不同于其他任可一 门艺术的理解的特殊性就在于:必须识别语言。这是由文学的语言符号特 性所决定并制约的。是否识字或进而是否具备高超的语言符号素养,成 为把握文学的艺术特殊的关键环节4;道理很简单,因为文学作品的外形就是语言与结构”体式,这个环节是绕不过去的。关 于“外形,程千帆先生就说过:其外形为字(文字之学)、句(文法之 学)和篇章(修辞之学)。5而这个字句篇,其维结点还是句,词不离句,积句而成篇。包世臣论王羲之书

13、法,不是孤立地读字,而是把参差不齐、大小不一的一个个字打通,看成一幅画,如同老翁携孙,走走停停,顾盼有情,照应生姿。文学作品中的句子,就是作品的 脉,通而读之,才算完整地学习并理解了。其次,何止是文学作品的语言学习,汉语的文学表达与文学表达的汉 语,从来是相互生成与创造的汉语开展模式,这个“文学模式实质上与 普通生活的汉语密切相关,它来自生活汉语又引领着生活汉语。从这个意 义上讲,语文课不管是教文学作品还是教其他文学的一切语言作品,都 必须贴着句子而教。再次,语言的学习实质上是人本身的改造。学习典范的语言表达,究 其实就是学习真、善、美的人一言状态。通过表达独立意义的句子的 研究来学习语言表达

14、,同样具有从科学的路径上来探索人品成长的教育价 值。综上所言,所谓点拨,也就是在作品、能力与人格三者之间搭建一个教学支点,句子教学只是一个方面。的意思,才能表达用的灵动个性;也只有这样的句子,才能显示表达 者的认识成果和思维特点。关于“句子教学,这里讲的不是从语法、修辞、逻辑的范畴对句子 的功能、结构、特色等进行知识上的“认识”;而是从内容理解(艺术欣 赏)的需要角度对作品中显示重要表达功能的句子进行信息获取和表达欣 赏方面的“学习。当然,这种学习往往离不开语法、修辞、逻辑知识的 工具性辅助,但重点仍然是,不仅要对句子表达了什么以及为何这样表达 有必要的认识,而且要对这一认识进行应用转化,即学

15、生能够仿用、化 用,形成自觉运用能力。这对于理解全篇内容,对于提高学习语言运用的 本领,实在是太重要了。有人说,这是什么时代了 ?这是语言、文化、思维、审美的语 文核心素养时代了,你还在喋喋不休地谈句子。其实,就依语言、文 化、思维、审美”这些核心素养来说,恰恰就是句子最真实、最具体地体 现了它们的闪光灵魂。从语言上说,句子是表达的基本单位,词或短语只 能表达一个概念,只有句子才能实现对一个完整意思的表达。从思维上 说,一个完整的意思正是思维的结果。当然一组句子表达的完整意思 乃至全篇所有句子表达的意思更能全面地反映作者的思维结果,但无论如 何,我们都无法离开句子的这一个。尤其是指导学生学习关

16、键性句 子,更是不可或缺。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屏幕上看到的文字、图像,好比 是句子;而屏后计算机内部生成的算法与分散数学那么是思维。这是TS里生成的关系。从文化上说,句子的思维特点就是文化底色,汉语句子的 文化形象就是中国文化的基本形式。我们引导学生认识文化,都是从经典 的句子开始的,只有认识了句子,才能认识经典的“认识;把对同一事 物的不同认识加以鉴别,就认识了文化特点。最后,从审美上说,汉语的 美及其他语种的美,全都表达在句子对于词、词序、句式的运用上。换言 之,运用的灵性和创造都在句子上。因此,著名作家陈忠实说,创作,就 是写出自己的句子。这个创作论完全可以转换为我们的教学论:学习 经典作

17、品,必须紧扣作者苦心经营的自己的句子”。尤其要指出的是,句子教学虽然是一个老话题,但我们从未认真而又 系统地建设”过;尤其是当前的教学弊端,更是不容忽视。当前的教学弊端是什么呢?受社会系统假大空话语影响,教学改 革说尽了天下最美好的词语,语文教材安排的内容也在单元主题的控制 下,使得教学主题先行,很容易凌空蹈虚,从而使得师生在大而化之的概 念网络中空发议论。倘假设课堂教学不以作品为本,不以语言为根,离开了 真实,离开了成长这就难免令人深忧,所以,我要老调重弹:语文教 学必须落地、落实、落细,注重句子教学就是基本途径之一。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第一单元共七篇课文,或诗歌或小说;诗歌 涉及中外,涉

18、及新旧(新体旧体);小说为两个短篇。如果把一个汇集文 学精品的单元变成以青春为主题的讨论材料,那无疑迷失了语文学习 的方向。而这个单元占了 30页篇幅,作品计7篇,如何在极为有限的课 时内教语言,教句子,教到点子上,就是一个很严峻的课题。以下呈现个人的教学实践,也只能是。先说诗词教学。一、句子与词语的耦合理解比方教沁园春长沙。看万山红遍中的看这个领词固然重 要,总领了后边所写的各类景物旦是,我以为,理解词意的重点不在写 了哪些景物,而在这些景物具有怎样的生命特征。因此,我感到,“万类 霜天竞自由这一总结句更要在教学中巧用。首先是对这个句子的理解,自由是中心词,写出了 万类”的外在状态,而竞更是

19、点出了万类对自由的向往特征。竞,比也。不是说自由不自由,而 是说比一比哪个更自由,哪个更有极致化的自由追求。因此,我指导学生 抓住万类霜天竞自由这一句来倒看万类是怎样来比“自由的, 这就是打通词语。万山红遍,通常讲万,多;讲丝r ,色彩绚 丽。遍这个副词似乎讲不出所以然来。其实,它与下一个尽,下 一个透,三个副词连用,从程度上更是写尽了这个秋色的极致扩张 力。这个扩张,不仅是全面的、立体的,也是动态的、极致的。接着,连 用的争击翔三个动词也充溢着这样的精气神。争,抢先; 击,全力上冲;翔,更有趣味,可想象一下鱼儿的心理:我虽抢不过你, 力量也比不过你,但我以沉着悠然之态胜你。总之,认识这些动词

20、、形容 词和副词的表现力,都要紧扣万类霜天竞自由”来想空间的极致、类别 的极致、比赛的极致,由此来认识万类虽各自表现个性但又具争强好 胜之共同精神的主旨。这个主旨,才是自由的最为深刻的意义。自然界的万类都能这样,我们人类呢?所以诗人顿然陷入沉思,便有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质疑。这个怅,就是惆怅、失意。课本补注日”这里用来表达深思而引发的激昂慷慨的心绪,是强为之解。看到自然界如此自由,想到人类想到自身如此不自由,怅然及时而生,这不是很自然吗?这样,就形成了以下板书:关于词的下一局部,也同上理让学生讨论。“百侣对应万类,是指一个青春群体(此词非写一人);如果 只是认为青年毛泽东一人雄视天

21、下,那就错了词旨,窄了意境。这个 群体是怎样的呢?由峥崂岁月稠”所概括,稠,极多,指不寻常的极 致。怎样的不寻常呢?少年句,写精气神的叛逆性;正茂”句,正 盛,饱满之极;书生意气”句,指意气纵横,奔放无碍;指点句, 自由表达,批判否认,无私无畏;粪土”句,对封建专制的极度鄙视。 总之,在体认词句上,都要抓住青春的豪放与卓越这一气概,由此,可见 人间自由的高格。词的末句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用击水”总括上述 各类形象的总特征,用遏具化击的力量强劲。关于这一句的理解 也甚有趣味。一是20世纪50年代说是到浪遏飞舟的中流击水,把这 个浪理解为狂风恶浪”与革命作对。后来修改为击水者所掀起的 浪

22、,用夸张手法突出击水之力。二是“浪遏飞舟后是问号吗? 有人认为用问号旨在强调力量。但用问号,朗读起来反而达不到效果。有人说,问号放在曾记否后为宜,那为什么又不这样处理呢?人民教育 出版社熊江平先生言之有理:依格律,曾记否后是逗不是句,所以把 问号放在“浪遏飞舟”后。读龙榆生词学十讲,揣摩句度长短与表 情关系,于此也有启发。总之,沁园春长沙之要,在群体情怀的自由而博大,字字句句均 此 在有限的时间里,点其要,寻其趣,识其真,让青春落在词句的枝Y 上,最为切实。二、从句间关系入手学习,能认识诗句的组织趣味教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很容易突出一个号,不断地啊 啊,固然可从语气表达上揣摩豪迈诗心,但失在单调

23、。教短诗,不妨尺 水兴波。如果引导学生划分层次,分出不同句意,那么可以使诗情的波浪更 加显豁,全诗七句组织关系图示板书如下:诗人用一二句形成一道激浪洪涛,不断翻进转换,后句叠在前句上,这样的叠加并转换,构成了全诗情感的排浪。如此来体会啊啊感叹语 气的轻重缓急,就有了形象的深度和情境的层次。三、定语,往往是限制划定内容层次的语言方式致云雀这样一首篇幅很长的抒情诗怎样用一节课来点其要害,习其学法呢?我的方法就是抓大量的定语修饰句。一般说来,学这首诗要懂得两点:一是内容上,全诗都是贯串着“乐 音”这条主线的,作者礼赞的就是云雀的歌声。二是写法上,作者化音为形,用多种意象来形容其歌声的形象。虽然说是这

24、两点,但要一句一句地 读,一节一节地教,那么必然是费力费时。为此,不妨选一节而定其点,摩 定语而味其句。如以下一节:晶莹闪烁的草地,/春霖洒落的声息,/雨后苏醒的花蕾,/称得上明 朗、欢悦、/清新的一切,全都不及你的音乐。你看,全是用定语组成的诗句(全诗21节,节节如此)。作者为什 么要用这么多定语来组句描写抒情呢? 一言以蔽之,定语的功能就在于使 类别、特性、范围、程度、条件等表现事物个性的元素类化和层次化,如 此那么事物之个性特征更加凸显而鲜明。就这首诗而言,大量的定语修饰, 刻画了象征、比喻云雀歌声之美的意象的多姿多彩;诗人的用意很清楚, 就是要用意象的多姿多彩来表现云雀歌声的多变与神奇

25、。仅仅就这一小节 而言,晶莹闪烁修饰草地;春霖洒落修饰雨声,又由声息修 饰歌声;雨后限制苏醒时间,又用苏醒修饰花蕾神情;如此 还不够,诗人干脆泼墨如注,用明朗欢悦清新等修饰”一 切,再用一切来形容歌声,接着用全都不及来否认所有的 修饰,作者就是这样拼尽全力地写出云雀歌声的绝妙、复杂和多变!这正 是该诗的语言艺术特性,也必然是学习的焦点。尤其要强调的是,大量定语修饰,使意象不断发生变化,从而使云雀 的形象在不同的情境下呈现千万种灵动的瞬间,这自然要激发读者产生无 尽的想象和联想,使得云雀的形象空间走向无穷。由此可见,诗人化声为形,化有尽为无穷的艺术才能真是超凡卓绝,无与伦比!课堂上,举本节 为一隅,引导并点拨学生自读其余,这也许是一条理解的捷径、欣赏的津 梁;也许还是学法的例如、创造的引发。四、读诗,要抓住表达心理转换”的句子,理解转换的奥秘怎样触碰峨日朵雪峰之侧的心灵尖顶呢?切开登山者我 的心理截面的句子是:”啊,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 这个啊,是此时此刻,即我竭尽生命仅能登攀的高度到达之时,我”的指关节挨入巨石的罅隙之时,血滴”渗出之时的自豪表达,近 似于王者胜利的宣告书。然而,当我内心用雄鹰、雪豹自比之时,所 见的竟然是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