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师大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_第1页
河北师大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_第2页
河北师大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_第3页
河北师大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_第4页
河北师大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绪论单)1、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中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和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单)2、我国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 教学相长,不凌节而施,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禁而未发。单)3.1632年著名捷克民主主义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了大教育论,近代最早的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标志着教育学形成独立的学科单)4.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融合了当时的伦理学和心理学的成果,使教育理论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他的理论在教育史上被称为“传统教育派”。名词)5.实验教育学: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心

2、理发展过程的特点和智力发展的水平。名词,简答)6.实用主义教育学:美国的杜威民办主义与教育主要观点:教育即生活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不断的生长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名词,简答)7.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杨贤江(李浩吾)新教育大纲教育起源于社会性生产劳动 现代教育与现代大生产劳动的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人的唯一方法第一章 认知教育1、教育的科学概念: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教育是人类有意识的传承社会经验的活动;教育是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活动。(教育定义:教育是有意识地以

3、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2、教育的构成要素:(1)教育者 再教育活动中承担教的责任、提供教育影响的人都是教育者。 教师是教育者种特殊群体,是指具有一定资格的、受一定社会委托,以影响入学者身心健康为直接目标的专门的教育者。 教育者再教育中起主导作用。 (2)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和教育者是相互依存的,都是教育活动的主体,都是教育活动中最具积极性的要素。 受教育者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的责任、接受教育影响的人。 学生是受教育者中的特殊群体,是指取得学籍或入学资格,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专门的受教育者。 (3)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认识,掌握并运用的对象,是两个活动主体之间

4、交流的信息。 (4)教育手段 教育手段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三个要素相互作用的介质。3、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指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承担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活动。 特点:1、专门性 2、系统性3、计划性 4、古代教育(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共同)特点 1、产生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学校产生的条件:首先是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其次是统治阶级对管理人才的需求,再次是文字的出现,最后是教育自身发展的结果。)2、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分离3、教育具有阶级性 4、教育事业发展缓慢(教育组织形式以个别教学为主)5、现代教育 特点普及义务教育并不断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教育与生产劳动越来越趋向于结合;教育内容、教

5、学方法的现代化;建立了完备的教育制度;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6、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教育全民化与终身化(终身教育是20世纪60年代形成和发展的一种国际性教育思想,是指人们在一生中都应该和需要接受各种教育),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个性化,教育的信息化,教育的国际化。补充:自然教育的特点:非专门性、情境性、广泛性第二章 教育的功能1、我们可以把教育的功能界定为教育活动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教育功能在教育内部表现为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在社会系统中表现为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2、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正向功能: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得功能 促进个体观念的社会化 促进个体智力

6、和能力的社会化促进个体职业、身份的社会化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促进个体主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个体倾向性和心理特征的发展 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3、教育对社会发展的正向功能: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 通过提高劳动者得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可以促进社会产业结构和职业结构向合理化方向发展教育是科学技术在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是生产科学技术的重要手段教育促进社会政治发展的功能 教育具有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作用教育具有促进社会政治变革的作用教育促进文化延续和发展的功能保存与传递文化的功能 传播与交流文化的功能筛选与净化文化的功能 更新与创造文化的功能4、教育功能:个体功能、社会功能第三章 教育的目的1、教育的目的是各类学

7、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一切教育活动的总要求,使他们的共同质量标准2、教育方针是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教育基本政策的总的概括,具有方向性、实践性、时代性、政法性的特点。3、教育目的:教育目的建立在不同的教育价值观的基础上,探讨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有助于我们形成正确的教育目的观。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应建立在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础上。4、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卢梭、 “个人本位”认为教育的目的应使受教育者得本性、本能获得自然发展,教育要为儿童本身的生活需要服务。)社会本位论(柏拉图, 社会本位论者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要求来确立,人是社会的产物,教育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

8、要的、维护社会稳定的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人,教育目的就是使个体社会化。)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调和”论(欧文、夸美纽斯、杜威, 认为教育是通过发展个人来影响社会发展的,教育在满足个体需要的同时就实现了对社会需要的满足)5、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人性发展观(马克思将人的本质归结为人的社会性)分工和私有制造成人的片面发展机器化大生产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基础 共产主义的实现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政治保障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6、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全面发展教育7、实现教育目的的原则:(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工作的灵魂)端正教育思想、明确教育目的;全面贯彻

9、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 第四章 教师1、教师的权利:a.教育教学权b.科学研究权c.指导学生学习发展权d.获取工作报酬e.民主管理权f.培训进修权2、教师职业道德:是指从事教育职业的人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必备品德的总和,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内容a.对待教育事业的道德b.对待学生的道德c.对待教师集体的道德d.对待学生家长的道德3、教师的教育理念:a.以人为本教育理念b.可持续发展c.创新教育d.依法执教e.主体性教育理念4、教师的知识结构a.普通文化知识b.学科专业知识c.教育专业知识(教育基础知识、学科教育教学知识、教师专业知识)5、教师

10、的专业能力结构a、教学能力b、教育与心理辅导能力c、交往与调控能力d、信息能力e、反思与研究能力6、司德菲教师发展阶段a、预备生涯阶段b、专家生涯阶段c、退缩生涯阶段d、更新生涯阶段e、退出生涯阶段7、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措施【简答】a.校长应关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b.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强化教学反思与教育研究c.创建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文化d.教师自身应当树立专业发展的意识 (P98102)第五章 学生1、(学生观的内涵)从人的一般发展的角度看学生:a、学生是发展的主体b、充分认识学生发展的巨大空间c、充分估计学生的多样性和多变性d、正确看待学生的不成熟2、学生的基本权利:a.参加教育教学计

11、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b.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c.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和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d.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的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依法提起诉讼 e.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3、我国对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法律保护包括国家保护、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4、特殊学生群体是指,由于生理、经济或其他客观因素,导致在享有和行使受教育权利的同时处于不利境地、需要特别保护的学生。一般包括三种情况:残疾人、女童和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第六章 师生关系1

12、、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2、师生关系的【概念】: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人际关系,包括双方所处的地位、作用以及相互对待的态度等。3、师生关系的意义:a、师生关系影响着教育工作的状态和效果b、师生关系具有教育意义。4、和谐的师生关系【概念】: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把矛盾对立控制在合适程度,彼此能够协调配合的状态。5、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论述】a.提高从教能力,挽救教师权威b.改善教师发挥权威作用的方式 c.洞悉人情,关爱学生;讲究技巧,减少伤害d.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保持良好工作状态e.依法执教,量力而行 (P135138)第七章 课程1、课程【概念

13、】:狭义的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中。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所获得得全部经验,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间持续交互作用的动态情景,是一种动态的、生长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2、课程的本质:a、课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b、课程是人类智慧的结晶c、课程是文化传承的载体d、课程是社会国民素质进步的反映e、课程是学生自主发展能动的选择。3、课程类型的【分类及依据】: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依据:课程材料来源);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内容组织形式,即课程内容的涵盖范围);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课程的表现形式)

14、;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课程设置的要求);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管理主体层次)。4、课程结构的含义:课程结构是课程内部个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比例构成5、课程计划是课程编制的第一个层次,是课程的总体规划。(课程计划根据教育目的和学校的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6、制定课程标准是课程编制的第二层次,是对各学科的总体设计。第八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a.目标上实现三维目标b.优化课程调结构c.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相联系d.培养学生动手、交流、合作的能力e.发挥评价的促发展和提高功能f.实现三级课程管理模式2、全人发展的课程价值观:a.注

15、重课程目标的完整性,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b.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c.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d.着眼于未来,注重能力培养 e.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f.强调国际意识的培养第九章 教学设计1、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培养人才,实施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2、教学过程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三个环节。3、教学的【概念】: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的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的学习和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4、教学设计的【概念】: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按照教学规

16、律和教学对象的特点,设计教学目标,规划教学全过程诸因素的相互联系和合理组合,确定实施教学目标的方法、步骤,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订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5、教学设计的特点:系统性、创造性、最优化。6、教学设计的功能:有利于提高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7、教学设计理念的更新【简答/论述】:a.教学目标设计理念的更新:从知识本位到注重发展b.教学过程设计理念的更新:从以教为本到主体参与c.教学方式设计理念的更新:从单向灌输到情景构建d.设计观的更新:从静态预设到动态生成8设计教学目标的依据是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发展现状9、教学目标的三个领域:知识与技能、过程

17、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0、行为目标A:audience学习者B: behavior行为C:conditions条件D: degree程度11、教学过程的设计策略:a、教学内容设计b、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选用设计c、教学检测的设计d、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12、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练习法,实习作业法第十章 教学实施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环节1.教学实施的基本形式是班级授课制,亦称课堂教学。【概念】课堂教学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有规定人数的班,教师以班为单位,按固定的时间表分科进行连续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2.课的类型:单一课和综合课3.课的结构:指一节课的组成部

18、分以及各部分进行的顺序和时间分配4.课的基本顺序(多选):a.组织教学b.检查复习c.讲授新知识d.巩固新知识e.布置课外作业5.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6.如何克服紧张情绪:a.心理稳定法b.呼吸调整法c.自我暗示法d.精力集中法e.默想脱敏训练法7.课的结尾艺术了解看看229页8.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技巧:a、以“需”引趣b、以 “得”引趣c、以 “疑”引趣c、以 “新”引趣e、以“难”引趣f、以“创”引趣10板书的类型:a、提纲式 b、词语式c、表格式d、线索式e、图示式f、总分式11板书设计的基本要求:a、板书与语言讲解相结合b、内容上,板书用词准确,体现科学性c、层次上,板书条理清

19、楚、重点突出,有鲜明性d、方式上,书写规范、准确、有示范性e、形式上,板书表现方式多样、有趣味性。12、非语言辅助手段运用的技巧:a、表情语b、目光语c、头部动作语d、身姿语e、手势语13、提问过程的基本阶段!:a、引入阶段b、称述阶段c、介入阶段e、评价阶段14、提问的形式(与例子对应):a、回忆式提问b、理解式提问c、运用式提问d、分析式提问e、综合式提问f、评价式提问。15、提问设计的基本要求!:a、提问要由浅入深b、问题要有启发性c、提问的语速与方式d、区别指导e、深入探询16、偶发事件的特点:a、随机性b、多元性17、偶发事件的处理类型:(【概念】教师机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各种随

20、机事件,迅速而正确的做出判断,并且随机应变地采用恰当有效的措施,使教学任务能有效完成的一种艺术)冷处理;温处理;热处理。18、偶发事件处理的具体形式(结合案例):a、化奇为平b、化恶为善c、化问为启d、化错为探e、化丑为美19、有效调控课堂问题行为的策略(举例)a、做好预防b、利用暗示进行调控c、适时制止不良行为第十二章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队伍建设1.班级是进行系统教育教学活动的基层单位。2.班级管理的任务:a、多维度、多途径对学生实施全面教育 (全面教育)b、指导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指导学习)c、组织开展班级活动,提高学生素质 (班级活动)3.组织班级开展活动的原则(多选):a

21、.主体性原则b.多样性原则c.整体性原则d.创新性原则附录资料:不需要的可以自行删除散文基础知识点散文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感悟的一种文体。(其通常分为三类:叙事性散文、抒情性散文、议论性散文。)二、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形散:取材广泛自由,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表达方式不拘一格,把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神聚:主题集中明确。三、散文的线索:线索就是把文字材料连在一起的事物。常见的线索有:物、事、人、情感、时间找线索的方法:1、注意标题(有的标题就是线索,或包含线索的因素)2、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或人物3、注意文中议论或抒情的句子四、散文的主题:表

22、现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找作者主观感受的句子或段落。)五、散文中的表达方式:常见的有:叙述,描写,议论,抒情 夹叙夹议。1、叙述: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应用广泛。需注意记叙的人称以及其作用:第一人称“我”: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的感受。第二人称“你”: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第三人称(他):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的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2、议论:往往有揭示主旨、画龙点睛、深化主题地作用。记叙中议论的位置和作用有:用在文章的开头,起统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的作用,并能使文章的主题思想得到鲜明的表达,同时能使文章条理分明,层次清楚。是揭示记叙的事物所蕴含的道理和意义。用在文章的结尾,一般是为了提高对所叙事物的认识,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点明和加深所叙事物的意义,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有的议论用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是为了与文章开头相照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用在文章的中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使事与事之间紧密地连接起来,使文章结构显得严谨。3、描写:从描写的对象上分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描写的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