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顾炎武对“道统论的再诠释摘要:“道统论是儒家思想体系的重要概念,顾炎武通过对“道统论的重新开掘,并结合经典文献,赋予了“道统论学说新的内涵。顾炎武把其分为“先王之道、“圣人之道和“六经之道三个层次来进展诠释,顾炎武正是在这一根底上建立起自己的学术思想体系,并且对后世学术的开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关键词:顾炎武;道;道统论梁启超曾说:“大抵清代经学之祖推炎武,又评价其有“筚路蓝缕之功,不能不推顾亭林为第一,“清学开山之祖舍亭林没有第二个人1。顾炎武学术成就被学界广泛肯定更多在考据、经世方面,而对于他学术中蕴含的义理阐述较少。顾炎武在讲考据的同时也在讲义理,尤其对先秦儒家经常阐述的“道多有发挥,在宋
2、儒“道统论的根底上,更是建立了自己的“道统学术思想。一、中国古代“道统论的形成“道是中国古代思想体系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从先秦诸子到清朝晚期,很多学派和学人都给出了自己的理解。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名之曰大。2又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儒家学派对道也有自己的解释。“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3,“一阴一阳之谓道。“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4。郑玄注:“道,多才艺者。4在继承先秦儒家学派对道的阐述的根底上,后世的儒家学者逐渐构建了“道统体系。孟子曰:“由尧、舜至于汤,五百
3、有余岁。假设禹、皋陶那么见而知之,假设汤那么闻而知之。由汤至于文王,五百有余岁,假设伊尹、莱朱那么见而知之,假设文王那么闻而知之。由文王至于孔子,五百有余岁。假设太公望、散宜生,那么见而知之,假设孔子那么闻而知之。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5二、顾炎武对“道统论的诠释顾炎武总的学术思想根源是来自先秦儒家典籍,他着重从先秦儒家经典的角度对“道和“道统论进展了重新解释。一提倡先王之道“先王之道是古代儒家典籍中经常出现的词语,如“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9?孟子?中也有“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可见“先王之道是上
4、古先王综合运用礼、乐、仁义、孝悌等原那么来治理国家方法,以求到达政通人和的目的。董仲舒说:“道者,所繇适于治之路也,仁义礼乐皆其具也。10虽然这种美妙制度多少有些梦想色彩,但此后的帝王多把实现“先王之道作为目的,即“守文之君,当涂之士,欲那么先王之法以戴翼其世者甚众。顾炎武提出只有恢复“先王之道,才能改变明末政治昏暗,群臣的互相倾轧以及社会混乱的景象。而由谁来推行“先王之道那么是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顾炎武认为儒者和生员应该负起责任。他说:“国家之所以设生员者何哉,盖以收天下之才俊子弟,养之于庠序之中,使之成德达材明先王之道,通当世之务,出为公卿大夫,与天子分猷共治者也。11但是如今儒者们却沉
5、浸于科举之中没有起到推行“先王之道之责,所以顾炎武首先认为应该改革科举制度。顾炎武对科举有较深的认识。他曾经屡次参加科举,先后在科举考试上白白浪费了十四年的光阴12。他看到了当时学人不求学问,只求功名的现象。他说:“凡今之所以为学者,为利而已,科举是也。面对这种“孔孟之道不行的世风,顾炎武发出了“废天下之生员而政府清废天下之生员而百姓之困苏,废天下之生员而用世之材出13这样振聋发聩的呼喊。虽然这种思想在当时无法实现,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顾炎武希望恢复“先王之道,使得政治清明百姓安居的愿望。其次,顾炎武提倡“先王之道反对“小人之道。他说:“唐书载尚书左丞贾至议曰:夫先王之道消那么小人之道长,小
6、人之道长那么乱臣贼子生焉。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渐者何谓?忠信之陵颓,耻尚之失所,未学之驰骋,儒道之不举,四者皆取士之失也。13“小人之道盛行的根本原因是“儒道之不举。最后,顾炎武认为只有“先王之道得以实行,“儒道才能开展和兴盛。顾炎武认为“先王之道只有依靠儒者才能传承。因此他说:“周、程、张、朱五子之从祀,定于理宗淳佑元年。颜、曾、思、孟四子之配享,定于度宗咸淳三年。自此之后国无异论,士无异习。历元至明,先王之统亡,而先王之道存,理宗之功大矣。这里顾炎武肯定了“周程张朱,“颜曾思孟等人对“先王之道传承的奉献。二圣人之道儒家把尧、舜、禹、周公、孔孟等人尊称为圣人,
7、而后世学人们只有尊崇“圣人之道才算真正体会儒家的内涵。历代大儒把“圣人之道看得极为重要,如?礼记中庸?载:“太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14这里赞美“圣人之道的伟大,是世界万物的发源,并把它和天等同起来。顾炎武也看到了“圣人之道在儒家学说中的重要地位。他认为经过宋代以来理学的改造,“圣人之道已经湮没无闻。他说:“试问百年以来,其能通十三经注疏者几人哉?以一家之学,有限之书,人间之所共有者,而犹苦其难读也,况进而求之儒者之林,群书之府乎,然圣人之道,不以是而中绝也。顾炎武认为由于儒家经典的逐渐增多,最初的西汉六经开展为唐宋的九经,最后清朝又扩展为十三经,使得学者要想读通这些经书是不
8、可能的。因为经学的日益繁多,人们无法尽读,这就间接导致学者都空谈成风,干脆放弃了研读经典,从而使得“圣人之道“中绝。为了恢复圣人之道,顾炎武从“体、“用、“文三个层面入手。第一,关于“体的方面,顾炎武认为,要到达“圣人之道,对一个人的内在修养也有要求。他说:“所谓圣人之道者如之何,曰博学于文,曰行已有耻。提出了在学术方面要做到博览群书,在个人行为上要有羞耻之心。要想到达圣人,就是对待自己要以“忠为标准,对待别人要以“吮为准那么。即“自其尽己而言,那么谓之忠,自其及物而言,那么谓之耍当“行有不得者时要“反身修德做到“在邦无怨,在家无怨15就“可以入圣人之道矣。第二,关于用的方面,顾炎武提出要想到
9、达“圣人之道的标准,还要从自身做起,从日常生活中开场和体会。他说:“圣人之道,未有不始于洒扫应对进退者也。“夫子之道,不离乎日用之间。顾炎武去除了圣人之道的神秘性和神圣性,让人感到圣人之道不是遥不可及,高不可攀的,只要每个人从洒扫应对进退等小事做起就能到达圣人的标准。由此他认为:“圣人之道,所谓备物以致用。最后关于“文的方面,顾炎武认为,要想恢复“圣人之道,就要抛弃后人添加的经书而只求诸于六经。所以他补充说道:“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尚其占。?易经?中蕴含着“圣人之道,而要想明晰其中的道理,就要“以?诗?书?执礼,而?易?之为用,存乎其中,然后观其
10、象,而玩其辞,那么道不虚行,而圣人之意可识矣。顾炎武最后把全部“六经都囊括进“圣人之道中来。以上顾炎武的思想正和儒家的“内圣外王思想观相符合。?庄子天下?说:“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16后来这一思想为儒家继承,特指个人修养与政治主张。“内圣,就是将道藏于内心,自然无为;“外王就是将道显示于外,推行王道。“内圣外王指的是内有圣人之德,外施王者之政,是人格理想及政治理想两者的结合17。顾炎武提倡的对内要“忠吮,“博学于文,行已有耻;对外要“洒扫应对进退,“备物以致用。正是继承了儒家“内圣外王思想的表达。梁启超说:“内圣外王之道一语包举中国学术之全体其
11、旨归在于内足以资修养而外足以经世,所谓古人之全者即此也。18三六经之道顾炎武很尊崇“六经,他认为孔子之所以被称为“素王可以与上古圣王拯救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相媲美,最主要的功绩就是删述了“六经。他说:“孔子之删述六经,即伊尹、太公救民于水火之心。又认为“六经集中了上古圣人的所有智慧,后人不需要进一步加以创造创造,只要明了“六经的含义就可以了。他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而孔子之圣,但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又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是故六经之业,集群圣之大成,而无所创矣。虽然“六经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但在流传过程中也并非一帆风顺。到了董仲舒和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六经才重显于世。
12、顾炎武在诗歌中描绘了“六经由“绝到“盛的过程。他说道:“微言既以绝,一变为从横,下以游侠权,上以刑名衡,六国固蚩蚩,汉兴亦攘攘,不有董夫子,大道何由明,孝武尊六经,其功冠百王。19明代学风空疏,人们多不习“六经。江藩在?汉学师承记?中不由感慨道:“有明三百年,四方秀艾,困于帖括,以讲章为经学,以类书为博闻,长夜悠悠,视天梦梦,可悲也夫20顾炎武身处于那个时代,他锋利地批评明代的学者不读经典,读书只是为名而已,“为文辞著书一切可传之事者,为名而已,有明三百年之文人是也。顾炎武指出明人乱改经书,他说:“三代六经之音,失其传也久矣,其文之存于世者,多后人所不能通,以其不能通,而辄以今世之音改之,于是
13、乎有改经之玻最后顾炎武感慨人人不识“六经,使得孔子之道无法施行,“尼父道不行,喟然念泰山,空垂六经文,不覩西周年。顾炎武提倡回到经典中去开掘古人之意。他认识到,通过对“六经的研读,在上可以与先秦儒家的“圣人、“先王思想相沟通,在下可以作为自己建立学术体系的立足点。顾炎武正试图借助于“道的内涵和外延着手建立了自己的学术体系,而“六经正是汇通“道与“学的关键。从此顾炎武便创始了后世乾嘉学派以“六经为根源的学术途径。三、结论1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北京:中国书店,1985:5253.2王弼.老子注诸子集成:第3册.北京:中华书局,1954:14.3阮元.十三经注疏:周易正义.北京:中华书局,2
14、021:171.4阮元.十三经注疏:周礼注疏.北京:中华书局,2021:1700.5焦偱.孟子正义诸子集成:第1册.北京:中华书局,1954:608610.6马茂元.韩昌黎文集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8.7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1983:1415.8郭莹.中国文化讲习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350354.9阮元.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北京:中华书局,2021:5338.10班固.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2:2499.11顾炎武.亭林文集四部丛刊:第84册.北京:中华书局,1989:80.12清史编委会.清代人物传稿.北京:中华书局,1986:353.13顾炎武.日知录集释四部丛刊:第64册.北京:中华书局,1989:312.14阮元.十三经注疏:礼记正义.北京:中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育婴知识培训
- 小学校本课程教学
- 钻石交易合同
- 【名校密卷】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期中测试卷(三)及答案
- 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学期小升初真题数学试卷含解析
- 广西自然资源职业技术学院《康养保健与按摩》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闽江学院《医疗器械研发管理与产品认证》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哈尔滨城市职业学院《动物生物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人教PEP版英语五年级下册教学课件Unit 6 Part B 第三课时
- 2025年张家界市小升初全真模拟数学检测卷含解析
- 学士成都地铁牵引变电所设计论文
- 14S501-1 球墨铸铁单层井盖及踏步施工
- 船上作业活动内容的风险评估标准风险及措施
- JJF 1183-2007温度变送器校准规范
- GB/T 8642-2002热喷涂抗拉结合强度的测定
- GB/T 19289-2019电工钢带(片)的电阻率、密度和叠装系数的测量方法
- GB 3150-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硫磺
- 沼气发电项目建议书
- 大学物理上总复习课件
- 施工进场通知书
- 幼儿园小班科学艺术:《欢乐的小芽儿》 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