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2023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专题三大气与水的运动规律微专题8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学案_第1页
(浙江选考)2023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专题三大气与水的运动规律微专题8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学案_第2页
(浙江选考)2023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专题三大气与水的运动规律微专题8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学案_第3页
(浙江选考)2023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专题三大气与水的运动规律微专题8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学案_第4页
(浙江选考)2023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专题三大气与水的运动规律微专题8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内部文件,版权追溯微专题8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考试要求考试内容加试要求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的垂直分层(a)(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b)(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b)(4)影响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大小的主要因素(b)1.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地球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是太阳辐射能在地面、大气间的转换过程,此过程伴随着地球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如以下图所示:b级知识归纳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技巧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上下、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等方面分析。(1)地势上下: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

2、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3)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地面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b级拓展延伸逆温的形成及影响(1)逆温的形成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会出现实际气温高于理论气温,甚至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逆温。从形成原因上看,常见的逆温类型主要有:辐射逆温。在晴朗无风的夜晚,地面辐射强烈,近地面大气迅速冷却,而上层大气降温较慢,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这种逆温黎明前最强,日出后自下而上消失。夏季较弱,冬季较强。平流逆温。暖空气

3、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气层上,由于暖空气的下层受到冷地面或气层的影响而迅速降温,上层受影响较小,降温较慢,从而形成逆温现象。这种逆温主要出现在中纬度沿海地区。锋面逆温。在锋面上,暖空气位于锋面之上,冷空气位于锋面之下,如果冷暖空气的温度差异比拟显著,会产生明显的逆温现象。地形逆温。在盆地或山谷地区,夜间由于山坡上散热快,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导致盆地或山谷底部原来较暖的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形成上暖下冷的空气结构,即出现逆温现象。2逆温对空气质量的影响,逆温层的存在使空气处于稳定状态,空气的垂直运动受到抑制。工厂里燃煤排放的烟尘、汽车尾气和地面扬起的尘埃等聚集在空中不易向上扩散和稀释,造成严重的空气

4、污染。2.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实际应用(1)运用大气热力作用解释自然现象自然现象大气热力作用树荫下、房间中无阳光照射仍然明亮散射作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太高反射作用冬天阴沉的黑夜不太冷保温作用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阴沉的天空呈灰白色散射作用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大白天,削弱作用夜晚,保温作用(2)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eq x(温室气体CO2、CH4、O3等)eq x(排放增多)eq x(吸收地面辐射增多)eq x(气温升高)eq x(全球变暖)(3)在农业中的应用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减少水分蒸发,还能增大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糖分积累。真题

5、设问1.(20234月浙江选考)雨过天晴后,假设图中甲地清晨出现浓雾天气,原因是2.(202311月浙江选考)新安江水库建成后,形成约573平方千米的人工湖。关于库区小气候变化的表达,正确的是3.(20234月浙江选考)1960年以来,青藏高原的积雪厚度呈现出大小大的年际变化。以下地理过程因果关系正确的是4.(202310月浙江选考)北半球气温变化显著大于全球,主要是因为北半球考向和规律1.考向:气温的变化特征;气温变化的原因;气温变化的影响。2.命题规律题型:选择题是本专题最重要的考查形式,非选择题在近几年少有涉及,但填空题考查的可能性相对较高。材料特征:以某地某时段气温变化曲线图结合文字材

6、料,或某地理事物如水库的建设为信息的载体,考查气温的特征、变化趋势及原因等知识。设问特征:在选择题中,多以特征的描述、特征的判断、气温变化的影响与原因的分析、判断与阐述为主要设问方向。选项或答案特征:紧紧围绕所给的图文材料,利用所学知识,通过对材料的分析、解读,归纳出气温的特征、变化的趋势并能理解其产生的原因与影响。例1(20234月浙江选考)以下图为北半球锋面气旋系统示意图(单位:百帕)。雨过天晴后,假设图中甲地清晨出现浓雾天气,原因是()A.大气吸收强B.大气逆辐射弱C.大气反射强D.地面反射减弱答案B解析雾的形成是由于气温低,水汽凝结。晴天大气中水汽含量少,大气逆辐射弱,气温较低。例2(

7、202311月浙江选考)新安江水库建成后,形成约573平方千米的人工湖。关于库区小气候变化的表达,正确的是()A.云雾天数增多B.气温日较差增大C.降水天数减少D.气温年较差增大答案A解析人工湖形成后,库区水分蒸发加强,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加,云雾天数增多,A对;水汽充足更易形成降水,降水天数增加,C错;水库对局部小气候的调节作用明显,使气候的海洋性增强,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都会减小,B、D错。例3(20234月浙江选考)1960年以来,青藏高原的积雪厚度呈现出大小大的年际变化。以下地理过程因果关系正确的是()A.积雪厚度大大气反射量少年平均气温低B.积雪厚度大地面吸收量多年平均气温高C.积雪厚度小

8、大气吸收量少年平均气温低D.积雪厚度小地面反射量少年平均气温高答案D解析积雪厚度大,反射太阳辐射多,地面吸收热量少,地面辐射弱,大气吸收热量少,大气逆辐射弱,年平均气温低。反之,那么年平均气温高,故D正确。(2023浙江桐乡期中)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完成12题。1.影响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的是箭头()A.B.C.D.2.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主要是由于()A.大气吸收辐射少B.大气吸收辐射少C.大气吸收辐射少D.地面吸收辐射少答案1.C2.C解析第1题,根据题意“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说明离地面近气温高,地面辐射影响近地面大气温度。结合题图知为地面辐

9、射,选C项。第2题,根据题意“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主要原因是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结合题图知为太阳辐射,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为地面辐射,为大气逆辐射。应选C项。3.(2023浙江杭州统测)如果其他条件相同,阴天气温日较差比晴天小的原因是()白天大气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比晴天弱白天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比晴天少夜晚大气逆辐射比晴天强夜晚地面辐射比晴天强A.B.C.D.答案C解析阴天云量大,大气吸收、反射太阳辐射的能力比晴天强,白天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比晴天少,故错,对;夜晚大气中水汽含量大,大气逆辐射比晴天强,对;由于阴天白天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少,夜晚地面辐

10、射比晴天弱,错。4.(2023浙江金华十校调研)深秋初冬时节,晴朗的夜晚多霜冻的主要原因是()A.地面辐射较强B.太阳辐射较强C.夜晚风力微弱D.大气逆辐射弱答案D解析深秋初冬时节,晴朗的夜晚多霜冻与地面辐射强弱无关,大气逆辐射弱,使地面热量散失的快,A错、D对。夜晚没有太阳辐射,B错。夜晚风力微弱不是霜冻的成因,C错。5.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2023年5月20日,印尼卡罗锡纳朋火山喷发,火山灰直冲云霄,形成巨大的火山灰云团,对当地的环境及飞机的飞行造成了很大的影响。(1)火山喷发时产生的火山灰云团,削弱了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反映在大气热量平衡示意图中相应的数字编号是_、_;增强了射向近地

11、面的大气逆辐射,图中相应的数字编号是_。从理论上说,空中火山灰云团使得当地昼夜温差变_。(2)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据图说明二氧化碳增多,是如何增强大气“温室效应的?(3)由于全球变暖,近年来北冰洋冰雪覆盖面积_,这种变化将导致下垫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_,从而造成北极地区气温进一步升高。答案(1)小(2)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多,大气温度升高;增加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3)减小减弱解析第(1)题,图中表示反射,表示吸收或散射,表示大气逆辐射,表示地面辐射。火山灰云团通过反射、吸收或散射削弱了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增强了射向近地面的大气逆辐射,使当

12、地昼夜温差变小。第(2)题,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使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增强,大气温度升高,进而使大气逆辐射增强,地面温度升高,产生温室效应。第(3)题,由于全球变暖,北极地区气温升高,导致北冰洋冰雪融化量增加,冰雪覆盖面积减小,下垫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减弱。6.(2023浙江龙游检测)以下图是“我国某地区两天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读图答复以下问题。(1)A、B两条曲线中,表示阴天时气温变化的是_。(2)白天阴天,气温比晴天时较_,这是由于_。(3)夜晚阴天,气温比晴天时较_,这是由于_。(4)以下图所表示的情景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_图,最易出现霜冻的是_图,前者形成的原因是_。答案(1)B(2)

13、低云层反射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3)高有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更强,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4)AA晴朗的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弱,气温高,晴朗的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陆地的比热容小,升温、降温快,故昼夜温差大解析此题考查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晴天时,云量少,白天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晚上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昼夜温差大,易发生霜冻,阴天反之。7.(2023浙江临安调研)为了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发挥土地生产优势,我国许多地区开展了冬暖式温室大棚,极大地提高了农民收入,丰富了我国冬季城乡居民的蔬菜供给。答复以下问题。(1)建温室主要是改善农作物生长的_

14、条件,实现这一目的的原理是_。(2)依照菜农的经验,每天下午都要在棚内洒水,以保证蔬菜平安过夜,试用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现象。(3)A、B两位置的蔬菜,长势较好的是_,原因是什么?口感较好的是_,原因是什么?(4)分析说明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光、热、水条件的影响。答案(1)热量大气保温效应(2)棚内洒水可以吸收地面辐射与大气辐射,储存更多的热量。(3)B处B处保温效果好,热量充足,蔬菜生长状况好。A处A处在门口位置,温差较大,蔬菜储存糖分多,口感好。(4)使冬季的太阳光照得以充分利用;提高了大棚内的温度,使作物在冬季也可种植(可以减轻冻害,提高农业生产抗灾能力);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空气和土壤的水

15、分。解析(1)温室大棚根据大气保温效应原理建成,能够改善冬季农作物热量缺乏的问题。(2)水汽可以吸收地面与大气长波辐射,储存更多热量。(3)A、B两地位置不同,导致热量、温差都存在差异。B处热量较充分,蔬菜长势较好。A处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强,产生的糖分多,晚上温度低,呼吸作用消耗的糖分较少,储存在蔬菜内的糖分多,口感好。(4)大棚技术改变了冬季的光、热、水资源条件。(2023浙江宁波统测)以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12题。1.雾霾天气能见度降低,主要原因是()A.增加B.减少C.增加D.减少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地面积雪,会导致晴天减少B.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增加C.二氧

16、化碳浓度降低,会使减少D.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增加答案1.A2.C解析第1题,大气的能见度取决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多少。图中分别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大气逆辐射和地面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对能见度的影响最大,故正确答案为A。第2题,地面积雪,晴天时反射的太阳辐射增多,A错误;臭氧层遭到破坏,大气对紫外线的吸收减少,B错误;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大气逆辐射减弱,C正确;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导致地面辐射减少,D错误。(2023浙江杭州建人学校检测)读以下图,完成34题。3.四川盆地的纬度与青藏高原的纬度相差不大,但年平均气温却比青藏高原高得多

17、,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有关()A.B.C.D.4.东北平原比华北平原平均海拔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却比华北平原小,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小有关()A.B.C.D.答案3.B4.C解析第3题,图中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是,A、D错。四川盆地的纬度与青藏高原的纬度相差不大,的差异不是主要因素,C错。年平均气温比青藏高原高得多,主要原因是四川盆地云雾多,大气逆辐射的势力强,保温效应强,B对。第4题,东北平原比华北平原平均海拔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却比华北平原小,主要是东北平原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小,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少,与图中因素数值大小有关,C对。大气的削弱作用、保温作用、地面辐射的影响

18、较小,不是主要原因,A、B、D错。为了缓解全球变暖,英国科学家提出将足球场大小的氦气球升到约19千米的高空,并用软管相连,向大气中输送大量微粒,以降低地球的温度。据此并结合以下图(数码代表各种辐射),完成第5题。5.输送到空中的微粒可以缓解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因为这些微粒会使()A.到达地面的减弱B.被大气吸收的减弱C.到达地面的减弱D.射向宇宙空间的增强答案A解析输送到空中的微粒可以使到达地面的减弱,削弱太阳辐射,A对。被大气吸收的增强,B错。大气吸收热量多,到达地面的也会增强,C错。大气截留、吸收热量多,逆辐射返回地面的热量多,射向宇宙空间的减弱,D错。(2023浙江南浔调研改编)读“北京某

19、月某日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气温日变化示意图,完成67题。6.图中a、b、c三条曲线分别表示()A.气温、太阳辐射、地面辐射B.太阳辐射、气温、地面辐射C.气温、地面辐射、太阳辐射D.地面辐射、太阳辐射、气温7.图示最有可能的月份是()A.十二月B.十月C.七月D.三月答案6.A7.C解析第6题,图示b曲线12时数值最大,为太阳辐射曲线,a曲线最高值比c曲线最高值延后1小时左右,可知a、c曲线分别表示气温日变化、地面辐射。故A选项正确。第7题,读图分析太阳辐射曲线可知,该日此地5时左右日出,19时左右日落,昼长14小时左右,最高气温31左右,说明天气炎热,最可能是7月。故C选项正确。(2023

20、浙江宁波十校联考)日本茶区常出现霜冻,为防止茶树受冻害,当地人研究了风力除霜技术,安装在茶园中的离地6米的电风扇在气温下降到3时自动启动。完成89题。8.日本霜冻多出现在()A.3月阴雨的夜晚B.3月晴朗的夜晚C.9月晴朗的夜晚D.9月阴雨的夜晚9.除风力除霜技术外,以下措施也可以防止茶树受冻害的是()A.增施农家肥B.人造烟雾C.排干土壤水分D.机械化采摘答案8.B9.B解析第8题,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地面温度下降快,故霜冻易出现在晴朗的夜晚;9月份为初秋,气温较高,不易发生霜冻。第9题,人造烟雾是通过人工增加大气厚度,进而增强大气逆辐射来防止茶树受冻害。10.(2023浙江金华十校期末

21、调研)我国北方某“玻璃阳光房晴天时室内气温比室外高1020,主要原因是“玻璃阳光房()A.获得太阳辐射较多B.削弱了大气逆辐射C.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D.阻挡室内长波辐射答案D解析玻璃对短波辐射(太阳辐射)来说是透明的,对长波辐射(地面辐射)来说不透明。太阳辐射透过“玻璃阳光房使地面增温后,玻璃可以阻挡室内的长波辐射散失热量,从而起到保温的作用。(2023浙江嵊州黄泽中学模拟)以下图为“到达地球太阳辐射量的分布图,图中曲线分别表示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据此完成1113题。11.图中曲线中()A.表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B.表示地表反射

22、的太阳辐射量C.表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D.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12.影响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为()A.地势上下B.植被状况C.云层厚度D.正午太阳高度13.近50年来,曲线在高纬度的数值有减少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A.人口增加B.气候变暖C.环境污染D.云量增加答案11.D12.C13.B解析第11题,读图并结合纬度变化可知,图中曲线中曲线南极高于北极地区,应是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A项错误;曲线波状起伏,赤道地区、副极地地区等云量较多的地区数值较大,副热带那么较少,表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B项错误;曲线与相似,但数值较小,应是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C项错误;数值最大且以赤道对称,向两

23、极递减,应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D项正确。第12题,表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云层厚度是影响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故C项正确。第13题,表示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近50年来,曲线在高纬度的数值有减少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气候变暖,冰雪面积减小,反射的太阳辐射量减少,故B项正确。14.(2023浙江奉化质检)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以下问题。矿物能源的大量使用,会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提高;开发利用新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下面甲、乙两图反映的是开发利用新能源的两种途径。(1)冬季晴天时,在未采用任何取暖设备的条件下,图甲所示“阳光居室室内的最高温度可达22。请分析“阳

24、光居室是如何到达这一保温效果的?(2)开发利用新能源,能够减缓全球变暖。请根据“温室效应的原理,解释其原因。答案(1)大局部太阳辐射能透过“阳光居室的玻璃到达室内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并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室内大气,地面长波辐射不能穿透玻璃而被反射回地面,从而将热量保存在居室内。同时,封闭的空间也隔绝了室内外热量的交换,增强了保温效果。(2)开发利用新能源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也会减少,大气逆辐射变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减弱,使气温增高趋势减缓。解析(1)“阳光居室是根据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修建的,具体表述如下:大局部太阳辐射能透过“阳光居室的玻璃到达室内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并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室内大气,地面长波辐射不能穿透玻璃而被反射回地面,从而将热量保存在居室内。同时,封闭的空间也隔绝了室内外热量的交换,增强了保温效果。(2)开发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