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音乐文化_第1页
印度音乐文化_第2页
印度音乐文化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印度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它博采 波斯、阿拉伯等外来音乐文化之精华,逐渐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印度音乐文化”。印度音乐与 宗教、神话及传统的哲学观念紧密相连。古典音乐占主要地位。“拉格”(具有调式意义的曲 调程式)和“塔拉”(节奏)是印度传统音乐的两大基本要素,也是音乐创作的理论基础。由 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14 世纪后,印度的古典音乐逐渐形成了两种不同的风格特点,即南印度 的卡那迪克音乐和北印度的印度斯坦音乐。它们在乐律、曲式、乐器等方面基本相同,所不 同的只是北印度音乐较为世俗化,受外来音乐文化的影响多些,而南印度音乐则基本保持了印 度本土音乐的特色

2、。此外,对于拉格和塔拉的理解和使用稍有差别,在风格上也各具不同特 色。约于公元前2000 年,雅利安人从西北方进入印度,迫使印度本土居民达罗毗荼人大量 迁往南方。此后,在近千年的时间里,雅利安人从印度河流域逐渐扩展到恒河流域,于是开 始了印度音乐史上的吠陀赞歌时期(约公元前16前4世纪)印度古典音乐起源于雅利安 人宗教仪式的吠陀赞诗。吠陀诗集共 4部,其中梨俱吠陀是最古的诗集,收诗 1028 首。内容包括神话传说、自然现象、社会现实生活的描述。娑摩吠陀和夜柔吠陀 依据于梨俱吠陀娑摩吠陀是配曲演唱的歌集,其中除75 节以外,全部是从梨俱吠陀 中摘录下来的。演唱这些赞歌时,由指定的婆罗门祭司依高、

3、低、中3 种音调唱诵。曲调 多半音进行,用维纳伴奏。夜柔吠陀是说明如何应用这些歌曲来进行祭祀。公元前 6 前4世纪,印度产生了两部不朽的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在罗摩衍那中 记载了印度最古老的两种音阶:萨音阶和玛音阶;还记载了歌唱时使用的3种音调、7种调 式和印度音乐美学中所论及的 7 种“拉斯”(即韵味或情趣)。这两部史诗对印度音乐文化的 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印度音乐舞蹈的永恒主题之一。它们很早便以各种形式传到了 中国和亚洲的许多国家。约于2世纪,出现了 a的著作乐舞论它标志着印度古典音乐 已形成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婆罗多奠定了印度音乐理论和音乐美学理论的基础,他所创造的 一些音乐术语

4、至今仍在使用。从4世纪开始,印度历史上累遭外族入侵,因此各外来民族的音乐文化在不同时期对印 度民族音乐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其中波斯、阿拉伯的影响当居首位。与此同时,印度的 音乐文化也传播到亚洲和阿拉伯等地,在这些国家的音乐文化中留下了或深或浅的影响。印 度的音韵学、乐律、乐器、歌唱方法、宗教音乐和民间歌舞等,自公元65 年后也陆续传到 了中国。 11世纪,穆斯林大量进入北印度,他们带来了波斯和阿拉伯的音乐与各种乐器。14 世纪起,在波斯和阿拉伯世俗音乐的影响下,印度斯坦音乐开始摆脱宗教仪式的束 缚,在风格和特点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A.库斯罗(12531325)对北方印度斯坦音乐的发展 有较大

5、贡献。南印度卡那迪克音乐受外来影响较少,基本上保留了原有风格。这样,印度便 逐渐形成了南北两大风格的音乐。 13 世纪的著作乐艺渊海进一步发展了婆罗多的理 论,使印度音乐理论更趋系统化。 16 世纪莫卧儿王朝时期印度音乐进入黄金时代。乐坛上 人才辈出,古典音乐从宫廷和贵族官邸发展到民间,各地民间音乐生活异常活跃。莫卧儿帝 国的创始人巴卑儿(14831530)本人就是一位音乐家。另一位统治者阿克巴(15421605)是 音乐事业的热心赞助人,在他的宫廷里拥有丹森(15201595)这样卓越的音乐家。18 世纪中叶至20 世纪中叶,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民族音乐文化一度处于衰退。自 19 世 纪末,

6、以为代表的一批民族音乐家致力于民族音乐的复兴和发展,颇有成效。在印度民族 独立运动高涨时期,产生了大量爱国歌曲,鼓舞了人民的斗志。、V.D.巴卢斯卡(1872 1931)和是近代著名的音乐家。1947年印度独立后,民族音乐受到重视和保护,许多濒 于失传的乐曲和乐器、舞蹈等经过挖掘、整理和加工重新出现。古典音乐和舞蹈在印度文化 艺术中依然占据主要地位。全国设立了多种音乐机构,在首都和地方各邦开办了各种专业音 乐艺术院校。音乐教育从过去的私塾转为正规化的学校教育,并以教授民族音乐为主。印度音乐不仅在国内拥有广泛的听众和爱好者,而且受到了世界乐坛的重视。拉格一词最早见于约 6 世纪马坦加所著的梵文书

7、布尔哈德代希中 此词源于梵 语,意即色彩、情绪;在音乐理论中可理解为一种具有调式意义的旋律程式,既具有调式的 功能,又有旋律的特色。在印度,音阶要通过拉格来体现。拉格的基本原则如下:在印度,宗教是日常生活的主要规范,而音乐与舞蹈,是随着各种宗教节庆、民间仪俗 所产生的,是最常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印度音乐传统来自古老的婆摩吠陀(Sama Vedas)经书,分别是印度斯坦(Hindustan) 系统与卡纳塔克(Karnatak)系统。前者流行于印度北部,风格受到中亚和波斯地区影响; 后者流传在南印度地区,风格始终不变。古典音乐具有各种形式,最常被演奏的是克希雅尔(Khyal),融合严谨和浪漫的音乐

8、形式,比较容易让人接受。南印度的卡纳塔克音乐,较为复杂规律、不像北印度音乐流行即 兴创作,只以特殊技巧或乐器,在原有的结构中加以变化。印度古典舞蹈,主要有卡塔克(Kathak )、婆罗多舞(Bharatanatyam)、玛尼普利 (Manipuri)、卡塔卡利(Kathakali)等四大流派,此外还有奥蒂西(Odissi)、库奇普蒂 ( Kuchipudi) .等。印度音乐的起源是隐藏在音乐创作者美丽的神话之中。印度人认为印度音乐是由湿婆神 Shiva所创造的。在印度,对於古代音乐之权威者中,最伟大的人物,即使在今日的印 度仍然受到音乐家们尊敬崇拜的,应该是13世纪初的莎兰咖提瓦(Sharan

9、gadeva)这位圣者。 之后由於伊斯兰教入侵北方, 逐间影响南北音乐风格的区别, 而北方信伊斯兰教的国王阿克 巴(15421605 A.D)则是一个非常喜爱音乐的君主。因此,在他治理期间,其宫廷乐师 Tan Sen开创了北印度音乐之先河,印度音乐的raga(拉格)受到他的影响,而发生了很大的变 化。另外印度的室内乐,亦从阿克巴大帝即位之后,与印度寺院的音乐、戏剧等,一并获得 了很好的发展。印度音乐丰富而复杂的传统,实在是今天是世界音乐文化最丰富的宝藏,也正应验了这 个历史攸久民族的伟大,在印度音乐中,我们常可以发现一些在其他音乐文化中已经失传的 特质,音乐所具有的特殊力量与宗教情怀,即兴演奏

10、的特殊能力,音乐与数学与整个宇宙之 间特殊的关系等等;许多现代的音乐家,无论是古典的或是流行的,都由从印度音乐中寻找 灵感的例子,但相对起来,真正研究印度音乐,演奏印度音乐仍然仅局限在印度人自己,我 想,我们应该先从欣赏印度音乐开始,进而了解实践,必定能够开拓我们的听觉的领域,丰 富我们的文化。印度人跳舞的传统由来已久,关于舞蹈的起源,还有这么一段传说。 本来舞蹈是只有神才能享受的,人间并没有。一天,雷神因陀罗在叫仙女乌尔沃西跳舞。她人虽在跳,心里却默默地翻腾着对贾因得(当然也是天上的仙人)的情爱,不由自主地向贾 因得暗送了一个秋波,这一下不得了,触犯了天条,被罚到尘世托生。贾因得也因株连而遭

11、 贬。被赶到尘世变成了一根竹子。但天神最后结了他们一个机会,如果他们在尘世相会,就 可以再回到天上。而乌尔沃西将舞蹈带到了人间。在一次节日中,人们为了感谢乌尔沃西带 来的舞蹈,送给了她一根竹子,而这根竹子正是贾因得所变。于是处罚结束,两人返回天上。 而舞蹈也从此在人间流传开来。印度舞蹈进化到现在,已有180种形式之多。世界许多舞蹈家,光是学习其中的一种就 耗费了一生的精力。印度是一个舞蹈的国度,无论在哪里,你都可以看到舞蹈者的身影。无论男女、无论老 幼,只要有一块空地,大家聚在一起,鼓一敲,就可以跳起舞来。舞蹈自古以来就是印度人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印度的舞蹈不仅仅是一种艺术 表现形式,

12、而且也是一种肢体语言,起着劝善的作用。它已经深入到任何一个普通人的生活 之中。印度的电影与音乐就像孪生姊妹,在襁褓时期她们就形影不离。印度电影阿育王是 一部具有史诗性的爱情电影,描写了古印度历史上最强大的孔雀王朝统治者阿育王一生的重 大事件和生死缠绵的爱情故事。影片中音乐制作的巧夺天工与故事情节发展配合得浑然一体, 使人过目难忘;而对片中音乐的理解,则是对于加深对整部影片的理解有着重要意义。这部影 片也表现出印度电影中所蕴涵的丰富的音乐文化。印度音乐与印度电影两者的结合,产生了 享誉世界的印度电影。印度的音乐文化源远流长,而电影音乐以它独特的魅力,犹如中流砥柱般占据着世界电 影文化重要席位。电影阿育王纪录了传统的印度音乐,借鉴和应用了现代音乐技法,还 有其独特的音乐布局,可以使我们感受到整部电影的音乐安排十分精心,构思紧凑,具有全 局性,感受到印度电影音乐那雄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以及无限的发展前景。印度是具有古老文明的国度,蕴含着无数耐人寻味的文化,其中的音乐文化更是源远流 长,魅力独具。早在约公元前16至前4 世纪印度音乐史上就开始了吠陀赞歌时期,其中的 娑摩吠陀是现今发现最早的配曲演唱的歌集。公元前 6 至前 4 世纪,印度又产生了两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