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产生及设置_第1页
城市的产生及设置_第2页
城市的产生及设置_第3页
城市的产生及设置_第4页
城市的产生及设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 城市的产生、设置及功能第一节 城市的产生与发展史第二节 城市聚集经济基本理论与实证第三节 城市设置标准、分类与城市的地位作用 第一节 城市产生的根源城市产生的根源城市发展史城市产生的根源必要条件农业剩余产品的出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现农业资本剩余社会的三次大分工从社会根源上看:私有制的出现,进一步强化了城市存在这种必然结果。农业剩余向非农地区和非农产业转移城市发展史早期城市指封建社会以前的城市城市产生的初始状态是作为手工业者与周围地区进行农产品交换的固定市场而出现的。也可能统治者为安全需要而建城。早期城市的特点:规模小、数量不多、城市人口比例有限。主要分布在农业发达的地区。中国秦王朝以前

2、的城市属于该类。特点1.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和淮河流域 2.汉水流域、长江流域、四川盆地城市开始兴起 3.出现了一些规模大的城市公元前3200年建造孟菲斯城空中花园古巴比伦中世纪的城市也称中古城市,指世界各国封建社会时期的城市。特点1.城市的经济功能明显增强 2.个别百万人口规模的城市出现 3.贸易港口城市兴起中世纪欧洲城市经历了一个衰亡复兴过程。原因1.罗马帝国的解体;2.日尔曼人以农耕为主;3.频繁的战争;4.农业经济的发展; 5.“十字军”东征中世纪欧洲有大量的城市国家有帝国城市之称。这一时期中国的城市相当发达,居世界领先地位。表现为数量多、规模大、城市类型多样。美洲大陆有玛雅文明老上海外滩

3、威尼斯运河古罗马竞技场古罗马竞技场土耳其特洛伊遗址特洛伊遗址仿造木马杭州六和塔玛雅遗址玛雅遗址马丘比丘近代城市工业革命开始到20世纪初。城市发展特点工业化带动了城市化;亚洲和非洲国家沿海及区域中心城市发展快;中国近代城市发展从18401949年特点:1.帝国主义的侵占影响城市发展格局; 2.资本主义工业加快了城市发展速度 3.各地区发展水平差异很大总的来讲:近代城市发展历史不长,奠定了现代城市的基盘,为20世纪城市的现代化发展准备了物质基础。美国国会图书馆(1906年)科隆(1921年)1920年的南京大学现代城市的发展城市规模和发展速度达到空前的水平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已接近饱和状态发展中国家

4、的城市化普遍表现为高首位度特点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大城市集聚工业化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台北的一0一大厦第二节 城市聚集经济基本理论与实证聚集经济概念地方化经济城市化经济城市聚集经济效应分析约束与条件聚集经济的实证分析聚集经济概念集聚经济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在空间上的集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成本节约。即使企业生产技术是规模报酬不变的,所有企业的生产率也会因为集聚产生的外部性而获得普遍提高。第一个层次是企业内部聚集经济。严格意义上属于规模经济。第二个层次是企业外部、行业内部的聚集经济,又被称作“地方化经济”。第三个层次是由多个行业向城市地区集中形成的聚集经济,也可称作“城市化经济”。内部规模经济-兰石化外

5、部规模经济-大芬村油画村规模经济内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静态内部规模经济动态内部规模经济静态内部规模经济动态内部规模经济动态城市化经济本地化经济城市化经济动态本地化经济规模经济分类示意图(1)聚集经济与规模经济(2)聚集经济与范围经济聚集经济概念地方化经济是指相互紧密联系的产业部门形成的综合体,反映单一产业集中程度的外部经济。劳动力市场共享中间投入品生产的规模经济知识信息的外溢劳动力市场共享中间投入品生产的规模经济第一,单个企业的投入品不足以开发出中间投入品生产的规模经济第二,运输成本相对较高 扩展到商务服务业扩展到公共服务业知识信息的外溢知识溢出和知识传播都是知识扩散的方式 知识传播是知识的

6、复制,而知识溢出则是知识的再造。 阿罗最早用外部性解释了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罗默提出了知识溢出模型知识不同于普通商品之处在于知识具有溢出效应。这使任何厂商所生产的知识都能提高全社会的生产率,内生的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动力。DQQE1E2PMC成本产出AC(S)SMC地方化经济不存在聚集外部性时的供给曲线存在聚集外部性时的供给曲线谈判机制引导厂商提供的最优产量聚集经济概念地方化经济城市化经济是指巨大城市聚集体的组成要素,反映城市规模的外部经济(胡佛,1990年)。是多样化聚集经济的作用的结果。城市化经济域地方化经济的区别:第一,城市化经济源于整个城市的规模,而不单是某个行业的规模。第二,

7、城市化经济为整个城市中的企业带来利益,而并非只针对某一个行业中的企业。城市规模经济的比较土地面积(KM2)人口(万人)地区GDP(亿元)经济密度(亿元/KM2)经济密度(万元/人)全国9818.354577.65.56上海6340.5139113698.22.169.85北京16808130010488.10.638.07西安101087722190.00.222.84兰30.0642.63聚集经济城市聚集经济效应分析1近邻效应2分工效应3结构效应 4规模效应5“场”效应城市化经济效益的来源某些指向性相同或前、后向关联的工业企业集中布局,可以节约生产成本。相关工业在地

8、理上集中于某一特定地区,可以共同利用某些辅助企业。工业的地理集中可以利用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人口和工业的大量集中将会扩大本地市场的潜在规模。人口和工业的大量集中将有利于熟练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大城市的区域金融中心,为企业筹措资金提供了方便。工商业的集中,可以使经营管理者和企业家面对面的打交道。有利于交流和增加信任。地理集中还将促进企业改革。聚集经济城市聚集经济效应分析约束与条件1聚集效应的负外部性及其影响(1)不合理的城市聚集,会使聚集经济转化为聚集不经济状态。(2)由于市场机制的缺陷,城市聚集经济中的负外部性也是普遍存在的。(3)城市聚集的结果,有可能是建立在损害区域内其它城市发展的基

9、础之上,从而强化核心-边缘的二元结构。聚集经济城市聚集经济效应分析约束条件1、聚集效应的负外部性及其影响2、条件(1)市场约束(2)制度约束(3)门槛(容量)约束(4)能力约束第三节 城市设置标准、分类与城市的地位作用 城市的设置标准根据城市规划法的规定。设市标准县级市标准(1993年)地级市标准(1993年)设镇标准(1984年国务院批准)县级政府驻地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400100400100非农业人口(万人)12108其中具有非农业户口人口876自来水普及率%656055道路铺装率%605550全县非农业人口15128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302520乡镇以上工业产值(亿元)15

10、128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807060国内生产总值(亿元)1086第三产业占NDG的比重%202020地方本级预算内财政收入总值(万元)600050004000人均(元)1008060承担一定的上缴任务市区非农业人口(万人)25市府驻地具有非农业户口的人口(万人)20工农业总产值(亿元)30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80国内生产总值工农业25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35%以上,并大于第一产业地方本级预算内财政收入2总人口20000人的乡、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2000人;总人口20000人的乡、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总人口的10%;世界部分国家的设市标准大多数以居民点总人口的数量为标准

11、(CityTown) 英国:居民点总人口3500人美国:居民点总人口2500人丹麦:居民点总人口200人加拿大:居民点总人口1500人澳大利亚:居民点总人口1000人原苏联:居民点总人口20000人日本:居民点总人口50000人,其中60%以上人口从事工商业或其他城市职业,60%以上户数形成统一的市街地联合国建议人居中心的建议:人口10000人的居民点,可设城市区域开发中心建议:人口20000人的居民点都以城市看待城市分类依据及分类标准我国依据城市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人口规模为分类标准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建制镇200万10020050100205020万世界部分国家标准大城市中等城

12、市小城市美国10万2.5102.5前苏联 10万5105东欧 10万2102城市和城镇的异同在大多数国家,城市和城镇都是相对于农村或乡村的社区和经济载体,其社会学和经济学上的内涵是一样的。“City”与“Town”仅用来区分城市的规模。在我国“城市”和“城镇”两个概念有复杂的关系行政上,“城市”是按城市社区体制管理,是二元经济和社会结构中的城市结构;“镇”属于县管辖,而县以下属于农村社区,总体上属于二元经济和社会结构中的农村结构。 “城市”与乡村是相对的,经济和社会差异鲜明;“镇”则具有亦乡亦城的特点。在我国还有“小城镇”的概念,但是没有明确的定义。广义上讲,有人把大城市以外的城市都称为中小城

13、市或中小城镇。也有把人口小于20万的小城市称为小城镇。还有人将特大城市的卫星城市(有的人口在2030万)称之为小城镇。狭义上讲,小城镇是指国家批准的建制镇、集镇。我国城市分布影响城市发展和分布的主要因素地形地貌因素海拔500m的平原和低山丘陵,集中全国70%以上的城市4000m的青藏高原,土地面积占全国26%,城市极少10002000m的主要高山、高原和盆地,城市主要建在水资源条件好、面积较大的河谷平原、盆地或山前绿洲。人口因素经济因素东中西GDP3.61.81工业总产值61.91人均国民收入2.11.21人均GDP2.21.11政策因素资源因素城市分布格局五大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三

14、角洲城市群、京津唐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中部地区城市带:沿长江城市带、沿京广线城市带、京沪沪杭线、京九线、京哈线、陇海兰新线、焦枝枝柳湘桂线、浙赣湘黔贵昆线等城市带西部城市数量少,点状分布中国城市群趋势以经济为纽带、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发展。以上海为中心、包括苏浙14个沿江城市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广州、深圳、珠海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以北京、天津为中心,青岛、大连为次中心的环勃海城市群;其他待开发城市群:如东北老工业城市、重庆川中城市群等。城市的地位:城市是现代产业和人口聚集的地方,是人类文明的标志。1996年6月联合国人类住宅大会指出:“城市是正在形成的世界的中心,而且它

15、还是带动新世界发展的引擎。”政治、军事中心经济中心流通中心文化、科技中心城市的功能与差异城市的基本功能聚集功能城市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具有高度的聚集性,聚集程度随着区域经济实力的增强而提高。城市聚集的根本原因是具有聚集效益。美国区域经济学家C.D.Harris和E.L.Ullman认为:经济活动实际上是各个行业自身利益为前提的区位过程,也是生产聚集利益的区位过程,其结果是各种经济活动布局边际效益提高,生产成本下降。资本和技术聚集的新态势。郭彦弘的观点:高水平的国际行业聚集过程促进了世界城市发展。三种聚集类型1.“与信息工业同步”的聚集2.“为第一种聚集服务”的聚集3.“根据国际公司的需要而设立的

16、旅游业、私人警卫和家庭服务等聚集。城镇的聚集功能增强了城镇的势力实力聚集效益的来源近邻效应(共享经济利益、劳动力市场经济利益、信息经济利益)分工效应结构效应(结构关联效应、结构成长效应、结构开放效应)规模效应洼地效应创新功能城镇是新技术、新观念的创新地,是带动区域进步的驱动器1.城市集中了发达的高等教育、科研机构、文化出版、情报信息、实验测试、电信交通设施。2.城市是高素质人群的集中地3.城市有众多的金融机构4.人口和经济的高度集中5.城镇还能及时引进、吸收、消化国内、国外先进技术辐射功能该功能是城镇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之一。扩散的两种形式:有形扩散无形扩散:智能扩散、信息扩散、服务扩散城镇的辐射功能导致城镇与其影响区域实现空间一体化,达到4M状态:Mass大众一体化Maturity发展稳固化Modernity区域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