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均衡研究述评_第1页
我国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均衡研究述评_第2页
我国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均衡研究述评_第3页
我国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均衡研究述评_第4页
我国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均衡研究述评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国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平衡研究述评我国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平衡研究述评2022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群众化阶段,在校生规模世界最大,实现了跨越式开展。国家统计局报告,2022年,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人数到达3105万人。2022年,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显示,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数高达2536.5647万。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报告,其中近1.2亿人具有大学含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由此可见,我国大学生队伍越来越庞大。自高等教育普及,每年毕业的大学生越来越多,2022年就有七百万左右,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据教育部报告显示,2001年以来,我国大学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70%左右,但每年待业人数仍在增多。大学

2、生就业问题关系到学校和学生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国家利益,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平衡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和学者关注的焦点。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增加了劳动力市场中受高等教育劳动力的供应,大学生就业难那么说明市场对受高等教育劳动力的需求缺乏,这就产生了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平衡问题,即供需不平衡。在高等教育大规模普及的背景下,作为供应方的高校以及其他教育机构应怎样变动供应方面?劳动力市场又该怎样改善?怎样促使高等教育和劳动力市场到达平衡状态呢?以下是众多学者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一、明确高校教育效劳市场与劳动力市场的关系高等教育和劳动力市场的平衡问题,本质就是高校教育效劳市

3、场和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问题。其中,高校和学生之间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被定义为高校教育效劳市场,而劳动力市场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市常首先,应明确劳动力市场中的供求主客体,学者何岸1研究了两个市场各自的供求主客体及其之间的关系,分析了高校、求学者和用人单位的市场角色以及两种市场的互动联络等问题。在劳动力市场中,供应主体本文由论文联盟搜集整理是承受过一定教育效劳的求学者毕业生,需求主体是用人单位,供求客体是求学者拥有的劳动力商品。由此可明确教育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供求主客体关系,同时对确立求学者毕业生的市场主体地位有重要意义。其次,应掌握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明确其运作机制。价格机制,衡量求学者的素质、

4、才能以及工作效果,必须公平合理。竞争机制,求学者必须在学校勤奋学习理论知识,积极参与社会理论,以期在劳动力市场中胜出。劳动力市场内在调节机制,促使毕业生在各个行业和地区平衡配置。二、完善高校自身以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郭海2主张高等教育应向多样化方向开展,以满足劳动力市场对不同构造和层次人才的需要。他分析了教育和劳动力市场的关系模型,从实证研究角度讨论了高等教育系统如何应对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并从三个方面提出增强高校市场竞争力,建立高校教育的多样化系统的建议,一是政府资助支持要公平合理,二是强调对教育的多方面投资方向,三是重视高校的主动意识和才能。李铮亮3在调查当前大学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状况根

5、底上,分析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研究高校扩招对就业率的影响,并估计了可控时间范围内大学生在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变化。他认为高等教育对大学生的就业起着关键作用,高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展变革:进步教学质量程度,开设通识课程,实行学分制和必修与选修形式等,促进教学的多样化开展,建立完善的就业渠道与劳动力市场接轨。同时,管弦4强调高等教育科类构造调整应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相结合,他提出高校必须在专业调整上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权。高校要结合自身的开展规律和国家政策以及经济文化开展等因素调整培养方向,同时提出应从各个方面获取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变化信息,如建立产学研基地、和企事业组织建立关系等。除了高等教育机构自身努力遵循

6、劳动力市场需求做出调整外,还应加强政府的作用。现有文献主要是从学校和市场的角度来讨论影响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平衡关系,如教学课程、学习层次以及高校教育的社会和自然属性的影响。而罕有文献从大学生的角度来讨论这两个市场的需求平衡矛盾。而张苏、李东和曾庆宝5等人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获得第一手资料,讨论从大学生视角出发影响高校教育与劳动力市场平衡的因素,并借助微观因素测量方法得到影响两个市场平衡状况的因素及其边际效应。最终他们得出从三个方面促进市场的匹配:一是加强专业教育的匹配,尤其是理工科方向;二是提升学校层次,进步高校学生的学习才能;三是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改善和创造良好的科研理论环境等。三、完

7、善劳动力市场自身陈仲常和徐丹丹6通过获取某一典型城市的样本数据,分析劳动力市场的供需构造不平衡例子,发现教育程度的上下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成负相关,进而分析了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快速过度教育、市场体制缺陷、缺乏创新以及过度依赖外资导致虚高度化的产业构造。最后他们给予三个方面的改良建议:增强创新才能,推动科技开展;调整高校教育政策以顺应劳动力市场的开展;积极推动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高建丽7那么从分析劳动力需求变动与当前教育的两大不适入手,他认为不适主要表如今以下两个方面:1劳动力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并不是连续的固定不变的,然而高校对大学生的教育通常是连续的持久固定的。2在市场环境中,用人单位对劳动力

8、构造的需求时常是跨越式,然而高校培养大学生的素质才能是通过渐进的形式。针对这两种不适,曾有两种不同的应对方:一是苏联形式,实行方案经济体制,人为地使经济的开展顺应教育的开展;二是美国形式,培养通用复合型人才来适应劳动力市场的不同需求。高建丽借鉴国际经历,提出合适我国国情的高等教育开展新形式,并提出一些详细的调整对策,如提升教育质量、试验采用高校和用人单位建立订单式的教育方法等。除了以上所讲到的影响平衡因素外,信息不对称也是重要影响因素。李英8认为不对称信息主要表达在学校和学生与劳动力市场两对主体之间,她提出了一系列应采取的尽可能减少它们之间信息不对称的有效措施:调整高等教育以需求为导向,积极利

9、用中介组织的有效信息,促进群众自主建立信息市场,积极应用信息科技完善就业网络系统,发挥政府的效劳功能。李侠和李济9认为应从劳动力市尝企业、政府和求职者四个方面完善我国劳动力市场就业信息传播机制,以降低就业信息的不对称,进步劳动力市场的运作功能,降低社会就业本钱。汤宏波10那么运用博弈论方法,建构了高学历追逐症与失业的博弈模型,讨论两者之间的关系和原因,并对此进展了平衡分析,得出导致高学历追逐症以及相应人才失业两个现象的共同重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提出减少高等教育的培养本钱、进步劳动力市场和教育市场的竞争度,同时根据社会理论需要改良和完善高校教育等措施,来逐渐改善和解决这一高学历和失业问题,同时也

10、有利于降低教育资源的浪费和其社会效用的损失。四、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平衡互动机制胡国华、阚国常11从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之间的互动关系视角出发,首先分析了当前两个市场的各种冲突和矛盾,在此根底上借助经济分析工具和系统分析方法对两个市场的互动关系进展分析,讨论了经济消费系统、高等教育系统和劳动力市场之间进展信息传递和劳动力与毕业生的流动,并列出优化教育系统的建议,他们的思路方法很值得借鉴。邓光平12主要从教育供应构造和劳动力市场需求构造不一致角度出发,讨论了大学生的构造性就业难问题,针对市场上的构造性失业现状,提出高等教育构造的调整优化措施。增强专业人才培养意识,掌握和预测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按

11、照市场需求培养专科人才,促进教育和市场的平衡,推动劳动力市场的统一性,在更大区域范围内促进大学生人才的合理流动。张攀春13认为,政府从政策和财力上大力支持教育可以保障高校对劳动力市场的持续有力供应,促进高等教育和劳动力市场的相对平衡以及高校教育的安康运行。市场在受到教育构造影响的同时,还受市场分割和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和用人单位的择人观念的影响。张攀春构建了三种两个市场实现平衡的形式,增加教育时机供应、抑制和折中形式,对高校的科类调整和市场匹配具有借鉴意义。林辉14那么讨论了高校人才培养与区域劳动力市场的衔接问题,他从四个维度来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人才培养目的要高于劳动力市场的当前需求;高校要掌握

12、人才信息的传递形式;要从劳动力市场得到回报;新经济增长对人才培养有着高要求。并提出从四个方面促进两个市场的衔接:促进高校、企业和政府协同合作;高校逐渐形成多种类型和层次的培养形式;发挥高校与劳动力市场的互动作用;企业施行反应和预防措施。综合上述观点,只有将理论知识付诸理论才是最关键的,而兴起于国外的-p形式对我国高校完善理论教学的缺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p形式的主体是高校、企业和学生,高校和企业之间进展合作,企业为高校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学生在企业中实习,从而将理论与理论结合。朱雅丽15坚持理论对于高校教育与市场相适应的重要性,她提出高校应为学生到企业中实习提供组织、协调和保护学生利益等效劳。这种理论与理论结合的教育方式,真正实现了边学边用的形式,通过建立有效的实习机制和鼓励政策,加强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使高校学生的素质和才能更加适应市场的需求,因此-p形式作为一种有效形式促进了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平衡的实现。五、结论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就业的严峻形势,使得教育和劳动力市场平衡问题也备受关注,这一问题关系到千千万万的学生,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