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日积月累91_第1页
高中语文日积月累91_第2页
高中语文日积月累91_第3页
高中语文日积月累91_第4页
高中语文日积月累9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狂沙始到金 - 6 -高中语文日积月累活页(91)一、素材书写(文段摘抄 规范书写颜值也是实力)海纳百川【满分金句】“世界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生命因宽容而博大,宽容不能改变过去,但能拓展未来。将相和的美丽佳话有宽容造就,六尺巷的民间故事由宽容而生。鲍叔却在相位唾手可得之时,选择了宽容,选择了让贤,向齐桓公举荐管仲成就管仲的辉煌,推动了齐桓公霸业的发展,鲍叔也因此青史留名。宁静致远【满分金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鲍叔不贪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名位,不汲汲“钟鸣鼎食,青雀黄龙”的荣华富贵,以国家为重,以国事为先,将个人名利

2、置于国家命运之后。不求官高位显,不辞屈人之下,只是奉献于国,求成于心。 二、文言积累(文段翻译 词语记忆厚积方能薄发)韩愈,少时聪颖,爱助人,乡人相()其貌,以为福禄之相()。后赴京城赶考,途遇一人叙其无所依靠,愈乃将其所带之财赠之。其人曰:“汝好心,定当富贵。发达之日莫相()忘。”韩愈赴京考中,以力相()君王。译文: 三、成语文常(圈点批注 强化重点聚少才能积多)成语积累面不改色:从容镇静的样子如数家珍: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褒义)一笔抹杀:把成绩、优点全部否定一目了然:事物、事情原委很清晰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纸醉金迷:令人沉迷的奢侈繁华环境(贬义)众矢之的:大家攻击的对象文化常识五柳先生传

3、(陶渊明) 1、短褐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短褐,用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穿结,指衣服上下有洞和补丁。 2、箪瓢屡空:形容贫困,难以吃饱。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瓢,饮水用具。 3、赞曰:赞,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 4、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俦,辈、同类。 5、亲旧知其如此:亲,亲戚。 旧,这里指旧交、旧友。 6、环堵萧然:环堵,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 7、衔觞赋诗:觞,酒杯。马说(韩愈) 1、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 2、伯乐:本名孙阳,春秋时人,擅长相马。 3、骈死于槽枥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骈,两马并驾。骈死,并列而死。 4、策之:

4、鞭打马。策,马鞭子,这里是用鞭子打的意思。四、诗歌鉴赏(阅读理解 浸润熏陶博览才会精进)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雄伟瑰丽)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注释:九日:指九月九日 HYPERLINK /doc/2433703-2572751.html t _blank 重阳节。强:勉强。登高: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以避灾祸的风俗。无人送酒:据 HYPERLINK /doc/6482489-6696194.html t _blank 南史隐逸传记载, HYPERLINK /doc/5351595-5587053.html t _blank 陶渊明有一次过重阳节,没有酒喝,就在宅边的菊

5、花丛中独自闷坐,这时正好王弘送酒来了,于是醉饮而归。怜:可怜。傍:靠近、接近。赏析:唐代以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为题材的好诗不少,并且各有特点。 HYPERLINK /authorv_0969d1da1ac1.aspx t _blank 岑参的这首五绝,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表面看来写得平直朴素,实际构思精巧,情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遥怜故园菊”句化用 HYPERLINK /authorv_07d17f8539d7.aspx t _blank 陶渊明的典故。既是“登高”,诗人自然联想到饮酒、赏菊。据南史隐逸传记载:陶渊明有一次过

6、重阳节,没有酒喝,就在宅边的菊花丛中独自闷坐了很久。后来正好王弘送酒来了,才醉饮而归。此句承前句而来,衔接自然,写得明白如话,虽然巧用典故,却无矫揉造作之感。“应傍战场开”句开头一个“遥”字,是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而更见思乡之切。作者写思乡,没有泛泛地笼统地写,而是特别强调思念、怜惜长安故园的菊花。这样写,不仅以个别代表一般,以“故园菊”代表整个故园长安,显得形象鲜明,具体可感;而且这是由登高饮酒的叙写自然发展而来的,是由上述陶渊明因无酒而闷坐菊花丛中的典故引出的联想,具有重阳节的节日特色,仍贴题目中的“九日”,又点出“长安故园”,可以说是切时切地,紧扣诗题。五、时评写作(范例借鉴 巩

7、固提高模仿而后创新)让人人享有文化滋养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先哲写道:“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多种宗教,如果只有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语言、一种音乐、一种服饰,那不仅是单调的,更是不可想象的。“我们要努力建设一个远离封闭、开放包容的世界”“让各种文明和谐共存,让人人享有文化滋养”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最高领导人站在人类进步的历史高度,顺应文明互鉴的时代潮流,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倡议”。这一倡议,不仅是对文明交流历史规律的深刻总结,更是超越“文明冲

8、突”旧论、书写文明新华章的不二法门。不同文明之间能否和谐共生、相得益彰?又该有怎样的相处之道?这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话题,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绕不开的内容。很长时间以来,“文明冲突论”以其浓重的宿命论色彩,让一些人在看待不同文明相互交流的前景时,产生了深深的疑惑与迷惘,甚至在看待他者文明时滑向了对抗与冲突。从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中提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呼吁“共同消除现实生活中的文化壁垒,共同抵制妨碍人类心灵互动的观念纰缪,共同打破阻碍人类交往的精神隔阂”,最高领导人的“文明交流互鉴共存”思想,不仅突破了“文明冲突论”的窠臼,更指明了

9、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新路。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对此,最高领导人曾打过一个生动的比方,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换句话说,“不要看到别人的文明与自己的文明有不同,就感到不顺眼,就要千方百计去改造、去同化,甚至企图以自己的文明取而代之。”应该看到,文明是多彩、平等、包容的,不同文明都是人类的精神瑰宝。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完全可以在实现文明和谐的基础上,让人类文明同放异彩,共同为人类发展提供精神力量。这些年来,从访问英国时谈到莎士比亚和汤显祖两位东西方文学巨匠,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时谈到法门寺的域外琉璃器;从与印度总理莫迪的“西安会见”,到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宝蕴楼茶叙”,每逢出访或在国内举行外事活动,最高领导人经常在署名文章、演讲、活动中观照“文明交流互鉴共存”这一话题,这几乎成为外事活动“标配”。“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