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年级语文下册第单元教案_第1页
人教版年级语文下册第单元教案_第2页
人教版年级语文下册第单元教案_第3页
人教版年级语文下册第单元教案_第4页
人教版年级语文下册第单元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年级语文下册第单元教案第一篇: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教学目标1、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2、了解现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确使用媒体,学会选择信息,趋利避害。3、逐步学会搜集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初步养成留心信息、运用信息的好习惯。4、初步学会根据目的搜集和处理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5、认识19个生字。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浏览整组教材,明确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制定活动计划。教学过程一、揭示主题,激发兴趣1、师生共同回忆五年级时进行过的“遨游汉字王国”的综合性学习的经历。(1)历数开展过的活动。(2)说

2、说在活动中感觉最快乐或最难忘的事。(3)谈谈开展综合性学习要注意的事项。2、揭示主题。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开展一次新的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1)说说对“信息世界”的了解。(2)谈谈你对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期待,或者说你希望在这次活动中能开展哪些活动。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尽可能的纳入到即将制定的活动计划中去。二、浏览教材,交流感受五年级下册语文丝绸之路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开辟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2、运用金钥匙介绍的方法默读课文,为复述课文做准备。3、通过理解,体会过渡段的运用。教学重难点:通过对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开辟意义的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

3、爱国热情。教学准备:教师:课件、相关资料学生:收集资料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你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些什么路?在20 xx多年前,一位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就为我们开辟了一条千古不朽、享誉世界的路丝绸之路。(板书课题)2、释题,读“金钥匙”,用金钥匙的方法说说你想了解丝绸之路的哪些问题?(老师板书:什么叫丝绸之路?为什么要开辟丝绸之路?是怎样开辟的?有什么意义?)3、浏览课文,看看这些内容都在文中的哪些自然段在讲。二、学习课文1、课文中哪一个自然段在告诉我们丝绸之路是一条什么样的路?默读。(学生交流,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2、你对丝绸了解多少?学生谈收集的资料。(可结合学生带来的丝绸直观感受

4、)课件展示(看到这么华丽的丝绸,你想说些什么?,瞧,罗马帝王身着丝绸的高贵)3、丝绸不仅在中国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在世界上也有很高的知名度。浏览课文,看看文中哪些自然段在写丝绸在世界上也有很高的知名度?4、默读1、2自然段,找出能体现中国丝绸在国外有很高的知名度的词语和句子。(交流:“目瞪口呆”“赞不绝口”“最时髦”“最讲究”“最珍贵”“和黄金等价”)5、此时,作为丝绸发源地的中国子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读出这种骄傲的语气。(二)学习第3自然段。1、欧洲的罗马帝国在我们国家的什么位置?(课件展示地图)2、去罗马帝国的路到底是一条什么样的路?文中哪一个自然段在讲?(女生读,男同学思考:找出一个词

5、语概括路的特点,你是如何体会到的?课件展示地图,段落,理解这条路环境恶劣,充满艰辛与危险。)3、这样一条危险的、远隔万里的道路是谁开辟的呢?(板书:张骞)哪句话在写?哪些段落又在详细写?4、再读第四自然段,看看第四自然段的内容与前后的内容有何联系?是如何联接的?(像这样把前后的自然段连接起来的段落叫做过渡段,它的作用是承上启下(三)学习5-7自然段1、张骞开辟这条道路的过程容易吗?同学们在品德课上对这个故事已有所了解,谁能说一说?2、课文中都是怎么介绍的?默读5-7自然段,思考:张骞在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面对的?你是如何体会到的?用勾画出来。3、学生交流:(1)“他渡黄

6、河、过沙漠日夜兼程当了俘虏。”体会刚开始的条件的恶劣都不是真正的困难,遇到匈奴才是真正的困难。板书:日夜兼程当了俘虏(2)“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他的意志坚定,时刻都想着未完成的事业。板书:等待准备(3)“逃走忍受着炎热和干渴的煎熬”板书:逃走(4)“终于到达”板书:到达(5)哪一个词语最能概括他的这一路历程?板书:“历尽千难万险”(6)面对这长达13年的困难,张骞为什么还是那么坚定?是什么在支持着他?学习到这儿,你想对他说些什么?(7)一趟,张骞除了收获面对困难的信心,还收获了什么?(四)学习第8自然段。1、默读思考:丝绸之路的作用是什么?在文中找一句能概括它作用的话,用画出来

7、。(“丝绸之路”成为促进东亚欧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纽带。读,“丝绸之路”是什么的纽带?板书:交流与发展)2、自由读:交流与发展在这一段中是如何体现的?交流的什么?(物产与文化)3、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的交流吗?如果没有交流社会会怎么样?(不会发展、停滞不前)因此,有了交流才有发展,才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三、情感升华1、丝绸的出名源于“丝绸之路”,中国在世界上举世闻名也源于“丝绸之路”。在古代,它是传播友谊的道路,在今天,人们把丝绸之路看作是连结东西方文明的纽带。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丝绸之路研究计划”,把丝绸之路称作“对话之路”,以促进东西方的对话与交流。对于中国人民来讲,今天的丝

8、绸之路,是开放之路,是奋进之路,是通向二十一世纪的光明之路。2、你还知道哪些与丝绸之路有关的知识,向同学们说一说?3、学习了丝绸之路,请你当一当导游,把丝绸之路的故事介绍给周围的人听。五年级下册语文丝绸之路教案2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以及开辟的意义。2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感受他的坚韧、勇气、智慧、执着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3运用“金钥匙”中介绍的方法默读课文,体会并批注。教学重点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苦过程,了解丝绸之路的价值和意义。教学难点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苦过程。教学准备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对丝绸之路有一定的了解。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

9、,引入情境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还记得这条路吗,它东起长安,向西经过漫长的7000多公里,辗转到达罗马各地。这7000多公里又是什么样子呢?看,它长路漫漫;看,它白雪皑皑;看,它黄沙滚滚。让我们一起喊出它那响亮的名字丝绸之路。二、略读回忆,整体感知师:想不想再次踏上这千年古道,沿着先人的足迹,去了解那时的故事呢?那就请打开你的语文书,略读全文,回忆一下课文讲了谁的什么事?师总结: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历尽千难万险。三、自学批注,潜心感悟你从哪里感受到张骞历尽了千难万险呢?请同学们自己从书中找到答案。(打出自学提示:1.生读自学提示。2.默读、批注。)四、同桌交流,查漏补缺五、班内汇报,

10、文字训练(一)条件艰苦1“那时候,交通不便,没有公路,没有铁路,没有汽车和飞机。罗马位于中国西边七千多公里的地方,中间隔着茫无边际的沙漠、冰雪覆盖的高山和偏僻的荒野,自然条件非常恶劣。沿途还有强盗和野兽的袭击”。(1)生读、谈。(2)对比:丝绸之路教学设计(3)春风都吹不到的荒漠寂野,怎么不让人心惊胆战?再自己读一读。(4)师生配合读。2“他带着一百多人出发,渡过黄河,进入浩瀚的沙漠。”“张骞等人马不停蹄,专拣人迹罕至的荒原前进。他们忍受着炎热和干渴的煎熬,穿过沙漠戈壁,翻过帕米尔高原白雪皑皑的山岭,终于到达了富饶的.西域各国。”(1)想象一下当时恶劣的环境,自己读读,体会让你感触深的词语,把

11、它们写在你的积累本上。(2)自由读,谈,点红“煎熬”,观察煎熬的字形,说说你的理解。“人迹罕至”、“白雪皑皑”(3)齐读。(二)时间长生:“牧草由绿变黄,又由黄变绿;雁阵向南方飞去,又从南方飞回,一转眼,就是第一年过去了。”师:十一年的光阴,一个人的青春不在,年华已逝。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时间长,而要写牧草和雁阵呢?生回答,自由读。(三)人为阻挠“他们依靠太阳和星星辨别方向,日夜兼程,想躲开剽悍的匈奴骑兵。但还是不幸被匈奴骑兵发现了。战斗中,张骞一行人寡不敌众,死的死,伤的伤,活下来的都当了俘虏。”师:很多人再也不能魂归故里了。(生再读。)“张骞被软禁在草原上放牧牛羊,一举一动都受人暗中监视”师

12、:他在匈奴人那里受到诱惑,也受尽了屈辱。(生想象、读。)六、再次默读,感受人物(一)回到长安师:张骞克服了千难万险,历尽了种种磨难。把我们心中无尽的感慨表达出来吧!”“公元前126年,历尽千难万险,出使西域十三年的张骞回到了长安。”在这里加上什么词,更能表达你的心情?“公元前126年,历尽千难万险,出使西域十三年的张骞()回到了长安。”(二)看录像汉武大帝中的片段。(三)再次默读。师:是什么支撑着他在遥远的异国他乡度过了这艰难的十三年?是什么使他手中的汉节不离不弃?不着急回答,让我们再静静地看一看张骞通西域的过程。师:13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相貌,摧残一个人的身心但张骞始终如一的是什么?(生谈。

13、)仅仅是勇气、毅力、责任感就可以打通这条丝绸之路吗?“张骞学会了匈奴话,和匈奴牧人融洽相处;同时默记地形、道路、牧场、沙漠、泉水、水井的分布情况。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智慧。师:莽莽草原,滚滚黄沙,他含辛茹苦十三载。张骞也赢得了世人对他的赞誉(课件)。七、了解意义,心生自豪万里绝域、黄沙背后富饶的丝绸之路就此打开。打通了这条路,到底意义何在,它的价值是什么?从原文中找到,自己读一读。1、自由读。2、指名读。3、看图说(课件)。4、看短片。5、齐读。八、总结全文,回到整体九、课外拓展,激发兴趣历史上还有许许多多非常着名的道路,里面也有很多动人的故事,比如唐蕃古道就是和文成公主有关

14、的。我们学习的是陆上丝绸之路,还有海上丝绸之路,课下同学们可以多了解一下。请同学们在积累本上记下一个,课后去查找资料进行了解。五年级下册语文杨氏之子原文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就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杨氏之子教案教

15、学目标: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教学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学生自行进行文意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出示文言文,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1、这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幻灯出示文章)仔细读一读这篇课文,和平时读的课文感觉有什么不同吗?文言文和我们平时学习的课文最大的不同是文言文难理解。小结:文言文语言很简练,有时候一句话只有一个字,但包含的意思很多。读文言文的时候要善于想象,把一个字变成好多好多字,把一句话变成好多好

16、多话,这样你就能读懂。2、那你能读懂题目的意思吗?谁来说说?(姓杨人家的儿子)课文中的小孩姓杨是杨氏之子,你姓什么?在古代你就是文言文看似很短,但不像我们平时的课文那么好读。怎么读好它呢?先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看。二、借助停顿符号读通课文。1、学生自由读。刚才老师注意听了一些同学的朗读,有些同学读时磕磕绊绊、一顿一顿的。而有些同学读得流畅通顺,说说你有什么方法吗?生交流。2、确实读文言文我们要注意恰当的停顿,请同学们按照这样的停顿方法,自己试着再读一读。(让学生在书上做好停顿记号)幻灯出示: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

17、“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3、文中共有五句话,老师请五个同学读。正音,注意学生的停顿。第二句: “诣”是生字,会读了,你能说说它的意思吗?(这个“诣”是拜见没错,但它不是拜见一般的人,专门指拜见他尊敬的人或他的长辈。)第三句:“为”读四声,这里省略了谁为谁?第四句、第五句:都有一个“曰”,要读出说的语气。第五句:“应”读四声,表示很快接着别人的话。“禽”是生字,在这里是鸟的意思,有一个成语叫飞禽走兽,不是家禽的意思。4、谁愿意来读一读全文。三、自解意思,初述大意1.师:真了不起,刚接触古文,就能把古文读得这么好,这么流畅。像这样的古文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读

18、懂它?预设方法一:先把每个字的意思搞明白,再弄懂每句话的意思;预设方法二:看注释;预设方法三:联系上下文理解;预设方法四:看课文插图理解;预设方法五:也可以在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预设方法六:2.师:请你试着用这样的方法读一读课文,看看你读懂了哪个字,哪个词或者哪一句话?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在旁边做个记号,等一会我们来交流。3.师:你读懂了吗?会说每句话的意思了吗?老师来考考大家:(课件出示)孔君平诣其()父此()是君家果()为()设果师:短短的时间里这么难理解的文言文句子居然能自己读懂它,实在让人佩服!但是到底懂不懂,下面这个环节就见分晓了。四、读懂课文,体会“聪惠”1、这个姓杨人家的儿子怎

19、么样?请同学们读第一句,你了解到了什么?(姓杨人家的儿子是梁国人,当时只有九岁,非常聪明。)短短的一句话,让我们了解到了杨氏之子生活的国家,以及年龄、性格特点。“甚聪惠”的“惠”通“慧”,“甚聪惠”的意思是非常聪明。那么,从哪儿看出来这个小孩非常聪明呢?2、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体现“杨氏之子”聪惠的语句。幻灯出示: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那他聪明在哪儿呢?(1)“儿应声答曰” 说明他反应很快,思维敏捷。(不假思索地回答)(2)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听出了孔君平的“话中话”,听出了“弦外之音”。孔君平并没有说你姓杨,杨梅也有一个杨,只说了一句话“

20、此是君家果”。小孩马上就听出来了,言外之意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说明他很会听。(3)孔君平抓住杨梅的“杨”和杨氏的“杨”都是同一个字来开玩笑“此是君家果”,小孩马上抓住孔君平和孔雀都有一个“孔”字来反驳:没听说过孔雀是你家的家禽。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回答得很巧妙。他的回答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叫做天衣无缝、无懈可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说明他很会说,善于言辞。像这样的人,我们说他是能说会道、伶牙俐齿、对答如流、能言善辩。师相机板书:会听、反应快、会说。分角色读对话。3、大家看,杨氏之子,第一,会听,能够听出话中话;第二,反应快

21、,思维敏捷;第三,会说,回答得十分巧妙。我还有个问题,“甚聪惠”的“惠”书上说是通假字,跟智慧的“慧”是一个意思,但作者为什么不直接用“智慧”的“慧”呢?这个“惠”跟智慧的“慧”有何区别呢?老师查了辞海,发现“惠”主要有这么几层意思,第一是仁慈;第二是柔顺;第三,跟“慧”相通,意思是聪明。(幻灯片出示)仁慈、柔顺什么意思?就是有教养、有礼貌。刚才我们讨论了这个小孩的聪明。那么,我们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孩不但聪明.而且很有教养、有礼貌呢?请同学们轻声地读、细细地读课文,每一个字都要注意思考。生细读。指名答。(1)“为设果,果有杨梅”,从这里可以看出杨氏之子非常有礼貌,给孔君平准备了水果。当时的情况是

22、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那他就是小主人了。那他端出多少水果?就一种吗?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果有杨梅”,果子中有杨梅,证明不止有杨梅。“设果”,就是摆水果:如果只有一种水果是称不上摆的。)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个小孩非常热情好客,端出好多水果招待客人,懂得待客之道。再往下看,还从哪里能看出他是一个非常懂事、有礼貌的孩子?(2)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中的“夫子”两个字里看出来,夫子是尊称,说话很得体,很有教养。古人说话真是有礼貌,孔君平用了“君家”来称呼“杨家”,表示尊重。(3)“未闻”这个词看出来他很有礼貌。“未闻”的意思是没有听说。他没有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用了否定句进行回答。幻灯出示: 孔雀是夫子家禽。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比较一下,如果这个小孩直接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