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美术史讲义提纲第一部分原始美术第一章原始绘画第一节概述史前时代,由于当时人们以石器作为主要生产工具。所以在历史学上又叫石器时代,属于社会发展史上的原始社会阶段。整个石器时代以使用打制石器的时间为最长,为了区别于以后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历史学家把使用打制石器的时期称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是人类历史上最早、时间最长的发展阶段,约从二三百万年前到一万年前。在这一历史时期里人类生活资料的主要获得方式是狩猎和采集。生产力低下决定了当时人们主要的创造活动是生产工具的发明和改进,因此很难说这时有纯粹的美术创造活动。在使用打制石器的漫长实践中人类发明了磨制的石器,以此为标志在距今一万年前开始了我国的新石器
2、时代。除了生产工具的改变以外,更重要的变化是这时已由单纯依靠狩猎和采集作为生活资料来源的单一经济发展成为农耕和畜牧生产相结合的二元经济,随之而来的是定居生活。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生活日趋稳定,人们开始了有意识的造型活动,通常意义上的工艺美术活动在这一时期取得了突出成就,遗迹有彩陶、编织、纺织、玉雕、牙雕等。整个史前时代是艺术的萌芽时代和审美意识发生的年代,那么又是什么推动艺术的产生呢?从古至今关于艺术的发生有着各种各样的推测,最早有人认为艺术起源于模仿。近代随着人文主义的兴起又提出了表现说和游戏说,前者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情感表现和思想交流的需要,后者认为艺术是人类过剩精力的发挥,并且人因此成为真
3、正意义上的人。马克思主义美学认为艺术起源于劳动,这不仅因为原始艺术几乎是伴随着原始生产过程的,更主要的是如恩格斯所说:“手不仅是劳动的器官,还是劳动的产物。”而艺术作品的产生是以人手由于劳动而达到的高度完善为前提的。当代西方最有势力的艺术起源理论是从实用论的角度来进行解释的。在他们看来艺术起源于巫术因为对于原始人而言无数有着击打的公里价值。艺术发生论的多种观点说明了艺术最初是由多种多样的因素促成的,各个种族、各种门类的艺术都有其相对的特殊性。将艺术起源的动因仅仅归结于某种单一的因素是不够全面的,但占主导地位的因素无疑是生产和经济,是劳动。第二节新石器时代的绘画一、彩陶装饰绘画作为陶器工艺一个品
4、类的彩陶,在新石器时代得到了充分发展,并取得了重要成就。器物上的装饰性绘画是那个时代绘画艺术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不仅反映了当时绘画的一般面貌,而且体现了当时绘画创作的较高水平。二、仰韶文化的彩陶装饰绘画在仰韶文化的不同类型中,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的彩陶装饰绘画最富特色。半坡类型彩陶,以西安半坡、临潼姜寨遗址出土的作品最为丰富,并最具代表性。器物造型以圆底和平底盆居多。着彩的器物,以黑彩绘制为主,也见用红彩。常见的装饰纹样有宽带纹、三角纹、斜线纹、波折纹、鱼纹、人面鱼纹以及比较具体的鱼、蛙、鹿等动物形象。其中特色鲜明的是变形鱼纹和人面鱼纹装饰图案。鱼纹在半坡类型彩陶装饰上占有很大比重。出土于西安半
5、坡的一件人面鱼纹彩陶盆,盆内绘画非常巧妙和诡异。画面带有明显的装饰性和图案化。其含义目前尚不明确,有图腾符号说,乞求鱼猎丰产或生殖繁衍象征说等不同看法。庙底沟类型彩陶,以河南陕县庙底沟遗址出土的作品最具典型性。器物以盆、钵为主,多用黑彩绘制,兼用少量红彩,全部绘于器物表面,未见内壁施彩者。纹样有几何纹和动物纹,尤其以圆点、弧线、三角和曲线构成的花瓣图案和鸟纹最富特色。在庙底沟彩陶绘画中,除装饰性较强的鸟纹和花瓣图案外,也发现了个别描绘比较写实和具象的作品,河南临汝阎村出土的鹳鱼石斧彩陶缸即是体现这种风格的一件代表性作品。三、马家窑文化的彩陶装饰绘画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是在甘青地区的变体和发展,
6、上承庙底沟类型,前后分石岭下型、马家窑型、半山型和马厂型四个类型。早期石岭下型彩陶有罐、壶、瓶等,器形比较单纯,起装饰风格与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类似,纹样主要有简化鸟纹、弧线纹等,构图疏朗、简洁,具有明显的庙底沟遗风。在此后相继出现的马家窑型、半山型和马厂型三个类型中,双耳罐、缸、瓮等体积交大的器物增多,并且造型上也有变化。纹饰纹样非常丰富,主要有旋涡纹波浪纹、波折纹、圆圈纹、同心圆纹、网格纹、锯齿纹、米字纹、蛙纹以及人物图案等。三个类型的彩陶在器形和装饰纹样上虽有一定差异,但总体面貌和风格类似,很多方面具有明显的共同特征。其共同特征可概括为:装饰面大、构图繁密、纹样灵动、色彩热烈。第三节壁画、
7、地画与岩画一、壁画与地画壁画是人类最早的艺术创造之一,考古资料现实,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壁画遗存目前仅发现两例。二、岩画雕刻、图绘在室外崖壁或岩石上的绘画统称岩画。岩画分布于世界各地,有人类活动踪迹的地区,大多都有岩画的存在,它是人类早期艺术创作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中国境内岩画遗存也很丰富。从内容和刻绘形式上看,中国岩画大致可分为南北两大系统。岩画的题材内容大多与不不同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巫术活动密切相关。北方岩画以狩猎内容和动物题材为主,也有部分战斗和生殖的画面。南方岩画中的人物活动场景居多,狩猎、战斗以及巫术仪式是其表现的主要内容。北方岩画以凿刻为主,西难岩画则主要用赤铁粉绘制。第二章
8、史前时期的雕塑艺术第一节陶塑艺术一、红山文化(公元前5000-4000年)当地出土的玉器蔚为玉石艺术的瑰宝。擅长圆弧造型玉雕表现,主要玉材是来自东北特产的“岫岩玉”,即蛇纹石类的石材。距今五千年的女神庙大型祭坛和积石冢群告诉我们当时的雕塑水平已经达到了较高的程度。二、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3000年)仰韶文化的半坡型出土于西安半坡村,他们开始对形状有了初步的认识,以动物纹样为主“鱼纹及人面纹”较为常见,然后从简单鱼纹演变成了复杂的鱼纹,造型上则是由写实造型发展成抽象图案,至于“鱼纹”、“人面纹”的组合,是象征渔猎生活的图腾化,反应现实生活与装饰艺术结合,表现出丰富想象与创作力。最为典型的是“
9、彩陶人面鱼纹盆”。另一类是庙底沟型,重叠在半坡型的上层,范围并扩及甘肃、青海一带,该型的装饰母题多以“鸟纹”较具特色,并有圆点纹、回旋纹之应用,鼓腹小平底钵,富有理性韵律的特点。除了以上两种外还有马家窑型、半山型、马厂型,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装饰面大,构图繁密而且纹样灵动色彩热烈。八、丿、三、良渚文化(公元前3310-2250年)长江流域的文明以浙江一带的良渚文化为代表,是古代玉器研究的重要代表文化遗址。良渚文化是史前江南文明晚期的代表,其玉材来源较合乎软玉的要求,即以透闪石为成份的阳起石,除了玉质白晰之外,多有鸡骨白现象。那时已有了代表政治的玉棕,如1982年江苏省武进县寺礅遗址出土的“兽面纹综
10、”,它是该文化大型墓葬中的常见器物。四、石刻艺术中国的石刻雕塑艺术,若从旧石器时代山顶洞人项链上的钻孔砾石算起,已有一万年的历史了。新石器时代的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等出土的大量玉石雕刻,说明我们祖先早在6000年前就具有了高度的玉石雕刻技术。第三章史前时期的建筑艺术中国古代建筑大约萌生与六七千年前。(一)“三皇”时代“有巢氏”之说,“巢”、风篱、原始窝棚和原始窑洞为基本形式。(二)旧石器时代初期的人类文化遗址有二十余处,多数居岩洞。旧石器时代中期,山西恒曲人,贵州桐梓人,湖北长阳人和北京周口店的新洞人,旧石器晚期的广西柳州人,来宾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人等,也都在岩洞里发现。(
11、三)新石器时代的建筑中国的史前建筑已发展为两大体系,即黄河流域的穴居系列和长江流域的干阑系列。穴居隔绝性能叫好,但“湿润伤民”,宜用在冬天,较寒冷地带和陵阜高处。干阑隔绝性能差,但较少潮湿之虞。第二部分先秦时期美术第一章夏商周绘画一、壁画先秦时代的壁画遗迹,目前仅发现三例,商,西周,战国各一例,其中一例为宫室壁画,二例出自墓葬.除少量实物遗存外,早期文献记载也为了解先秦壁画提供了重要依据.二、帛画1949年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出土的任务龙凤帛画和1973年长沙子弹库1号楚墓出土的人物御龙帛画是目前所知最重要的两幅战国时代的绘画作品。起画面完整,图像清晰,对于探索中国早期绘画风格的形成具有重要参照价
12、值.三、工艺装饰性绘画1、漆器绘画先秦时代工艺装饰性绘画的成就主要体现在战国漆画上.目前发现的战国气户非常丰富,有的绘制在各种实物之上.2、铜器画像以图像为装饰的铜器,俗称画像铜器.其醉枣出现于春秋晚期,后来流行于整个战国时代.画像手法主要有三种,一是锥刺或线刻;二是减地阳刻;三是嵌错.南方通气以线刻为主,北方铜器以减地阳刻和嵌错为住。画像内容有宴乐,祭祀,水路攻战,狩猎,采桑,神怪灵异房屋建筑等,已完全不同于此前青铜器上的抽象纹样,在空间概念和时间表述方面现实出明显进步.第二章先秦时期的雕塑艺术第一节金属雕塑艺术一、商代的青铜艺术商代初期的青铜器制作来源于陶器中的烹饪、饮食器,而且器壁制作较
13、薄,纹饰层次较少,纹饰图案结构单纯,线条朴质简洁。到了商代晚期青铜器的制作开始走向多元繁琐、器体厚实、纹饰多层、主纹地纹对比明显、纹饰图案与线条精细而复杂。虎食人提梁卣(有you)是商代青铜器中的精品作品。二、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艺术西周青铜的发展,以成康时期划分为初期和晚期。初期器制和手法多承继商代晚期;晚期则因青铜技术的成熟,以及社会制度的改变,造型与装饰手法多变,同时又新增许多器种。青铜器与礼器关系更为密切,即“藏礼于器”。通常有以下特征:就器制而言,殷商以祭祀器和酒器为主,西周以礼器和烹、食器为主,而到了春秋战国逐渐失去祭祀器和礼器的机能特性,而以生活日常实用性的器物为主,其范围包括
14、了钟鸣鼎食,即饮食娱乐的生活应用。就装饰题材而言器物上所见的装饰纹样表现,春秋战国摆脱神秘主义式的宗教气氛,逐渐倾向几何化、抽象化、图案化的装饰趣味,除了纹饰模造之外,亦出现镶嵌、贴金的华丽装饰手法,最著名之表现即战国所见的“金银错”。就铸造技术而言春秋战国由于器制表现渐趋精巧,在铸法上多以“蜡模法”(失蜡法)为主,再搭配各种焊接和镶嵌装饰,因而表现出玲珑精巧、装饰华丽的青铜艺术。代表作品:金银错金银犀尊、莲鹤方壶第二节石刻艺术先秦的石雕作品不是特别的丰富,大多用大理石雕刻,既有大型的大理石立雕,也有表现鸟兽虫鱼等小型雕塑,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如河南安阳妇好墓出土的跽跪石人、石虎、石牛以及候
15、家庄出土的石虎、石枭等。这些雕像大小不一,就造型特点来看,有的近乎青铜器附件上的装饰物,有的近乎兽面形象,显得雄浑精美。像虎首人身等,从神态形制看,很可能有镇墓的作用。我们认为秦代以后的陵墓石雕艺术也可以从中找到源头。第三节玉雕艺术一、商周时代的玉雕艺术玉器主要是提供权贵者使用的礼器和装饰品。(一)、商代圆雕类型的人物和动物玉石雕刻的特点:造型简洁,讲究对称,结构紧凑,体积感很强;圆浮、浮雕通常与线刻紧密结合;若干装饰花纹主要体现时代风格,与特定的物象无必然联系;题材多种多样,风格庄重威严,富有神秘色彩。(二)、西周玉石雕刻基本上沿袭了商代风格,周朝礼制完备严密,玉器为礼服务,被赋予更丰富的内
16、涵。玉被神化和人格化,君子比德于玉,甚或被视为长生不老之药和防止尸体腐烂的防腐剂。但圆雕作品锐减,片状平雕作品增加。著名遗例有1985长安沣西出土西周早期的兽面玉饰,巨口獠牙,形貌威猛,为解决同类作品的断代,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二、春秋战国时期的玉雕艺术春秋战国的玉石雕刻向精雕细刻方向发展,神秘色彩减弱,夔龙形玉佩多数饰有蟠虺纹及涡云纹,形式多种多样,造型矫健自如。安徽文寿县朱家斋出土的战国石卧牛,呈扭头蜷腿,标志着战国雕刻已突破商代追求左右对称的造型程序。第三章先秦时期的建筑艺术第一节宫殿陵墓的探索与发展一、不同时期宫殿的演变1公元前1世纪以前殷墟甲骨文中,“宫”是一个象形字,表现一座简单的穴
17、居小屋,顶上象形屋顶,下面“口”字表示屋顶上的天空,再下又一个“口”字为屋门。最初的意义泛指所有的房屋,秦汉以后这个宫才专属于帝王。“殿”字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秦汉以后更多,原意泛指高大的建筑。“宫”、“殿”二字连用,即现在一般理解的帝王宫室。2公元前17世纪的商代高大的城墙,大规模的宫室建筑群以及范围、台地等。河南偃师二里头夏代的宫殿遗址。3周代帝都的建筑整群建筑取严格对称的由西进四合院组成的院落布局。4春秋战国时代,孔子的儒家哲学将“建筑艺术来烘托王权”的观念上升到理论的高度。5战国秦代之前,宫殿建筑不过是一座坚固的防御性堡垒,与需的关系并不明克。二陵墓的发展1、殷商时代的陵墓封土较平整,
18、呈低台面,上建“享堂”墓穴内部通常是“亚”字形平面、四壁用土夯实,其四面有斜坡墓道通往地面,但较小规模者,仅建两面或单面坡道,墓穴的中央是由巨大的长方形木材重叠而成井干式墓室,称作“椁”,椁中放置“棺”,棺由木板拼合而成,其上刷有红、黑色漆,有花纹图案。2、战国陵墓河北中山王陵外绕两圈模长方形墙垣,内为横长方形土台整组建筑规模宏伟,均齐对称,以中轴线上最高的王堂为构图中心,后堂及夫人堂依次降低,使得中心突出,主次更加分明。建筑与环境完美结合的代表。第二节园林的发展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园林的萌芽时期。“囿”、“苑”是中国古代园林的雏形。我国古园林一直都秉着“自然”,“自由”的思想理念一步一步的发展
19、。“崇尚自然”是中国古园林追求的最高境界。而这种理念“返朴归真”,“回归自然”就是产生于这个时代。1、原始社会时期萌芽“园林”的意识中国造园历史悠久,相传在五千年以前的原始社会末期,人们即利用自然的山河、水泉、林木以及鸟兽群集之地为生活游乐的场所。从单纯的利用到逐步加之经营管理,从而开始了早期的造园活动。穆天子传记载“春山之泽,水清出泉,温和无风,飞鸟百兽之所饮。先王之所谓县囿。”2、三代时期(夏、商、周)。完善的社会体制与较雄厚的经济基础。这些为“囿”、“苑”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诗经:“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经始勿,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灵沼,于物鱼跃。”得知
20、,当时的“囿”“苑”不但有人的参与,而且还有人的改造。根据周礼考工记与周礼地官所记录的,在三代时期开始出现了养育照看禽兽和培植花草的专业工作人员,既“士”“附”“胥”“徒”以及“柞氏”。这是人类开始参与自然改造的又一例证。3、周代末期,以及整个春秋战国时期在这八百年间,一直对“囿”“苑”的规模也有一定的规定,即“天子百里,诸侯四十里。”对后世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其中“老庄”思想“返朴归真”是中国古代园林美学原则的根本所在,其影响之深远是不可争议的事实。第三部分秦汉时期美术第一章秦汉绘画第一节概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在中国历史上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
21、多民族的封建专制国家。秦王朝的统治时间虽然仅有短短的十就年,但是由于国家的统一,人力物力的集中,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为美术的发展提供了充裕的条件。两汉历时长达400多年,是我过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巩固发展时期。随着证据的相对稳定、经济的富庶和国力的强绳,农业、手工业、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和发展,也促成了这一时期美术的繁荣,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等各个门类都取得了相当辉煌的成就,体现了劳动人民卓越的艺术创造力。第二节绘画一、帛画帛画始于楚,兴于汉。目前出土的汉代帛画为数不多,主要是西汉时代的作品,并且集中出自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和3号汉墓。马王堆1号汉墓帛画是西汉前期最具代表性
22、的一幅绘画作品。画面构图饱满,布局繁复井然,线条刚劲均称,设色沉着压制,其人物造型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战国绘画所具有的浓重装饰风格,成功的塑造出女墓主任雍容划归的体貌特征,初步具备了肖像画的要素和特征,体现出较高的艺术造诣。二、宫殿壁画20世纪70年代,在山西咸阳秦宫中出土了大量壁画残片,其中3号宫殿两壁残留有车马出行、迎宾仪仗、楼阁建筑、树木花草等图像以及集合装饰图案。汉代的宫殿,庙堂壁画至今尚未发现一例,但从众多文献记载和大量墓室壁画看,其繁荣程度和艺术水平远远超出秦代。汉代宫殿、庙堂壁画题材主要是圣贤、列士、功臣、名将、乱主等人物肖像,其创作竹纸在于存鉴戒、省后世,进而达到维护封建统治的政
23、治目的。三、墓室壁画秦代墓室壁画尚未发现,从史记秦始皇本纪所描述的秦始皇陵地宫“上具天文,下具地理”的状况,并参照秦咸阳宫遗址出土的宫殿壁画看,秦代很有可能存在墓室壁画。汉代墓室壁画非常繁荣、鼎盛。西汉前期的墓室壁画西汉后期的墓室壁画新莽至东汉前期的牧师壁画东汉后期的墓室壁画汉代墓室壁画的艺术特色和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题材广阔、内容充实,图像涉及当时社会生活和思想信仰的各个领域想像丰富、设思奇巧,很多作品在整体构思和局部疮痍上均体现出了丰富的想像力和非凡的创造力;布局严谨,构图饱满,布局合理、配置有序图像主次分明;善于扬长避短,在尚不能精确描绘人物的情况下,通常采用夸张变形的手法来表现
24、任务的动态神情,其造型简洁概括,生动传神;线条丰富多样,表现力增强。色彩丰富和谐。各种关系处理非常自然得当。四、工艺装饰性绘画、漆器绘画漆器绘画在西汉时期非常盛行,马王堆1号汉墓漆棺画是西汉漆器绘画中最杰出的作品。东汉漆器绘画以朝鲜平壤东汉乐浪郡所在地出土最为集中。、陶器绘画汉代陶器绘画以河南洛阳、密县出土的几件作品最为精彩。洛阳出土的一件西汉陶壶,壶表涂白色地,腹部装饰带内一周以朱、绿、紫、黑等色绘龙、虎、人首兽、仙人、鸟和流云纹,线条流畅,画面极富动感、铜器绘画汉代一些铜器上的装饰绘画也特别精美。西安红庙坡出土的一枚西汉彩绘画像铜镜,外区以红色为地,上用白、绿等色画人物、车马等图像,表现了
25、狩猎、出行、宴饮的场景。画面连贯,警戒浓郁,色调纯淡明快。第二章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第一节陶塑艺术一、秦代陶塑艺术“陶俑”本来是做为明器之用,也就是替代生人或动物殉墓的陪葬品。在古代丧葬的制度,多有“生人殉葬”的仪式或习俗,但在考虑人道和古礼不可偏废之下,便发展以陶制品或木石雕刻等作品,做为殉葬的替代品。兵马俑是秦代陶塑艺术当之无愧的代表。秦始皇兵马俑的这些陶俑都是真人大小,他们有将军俑、步兵俑、弓弩俑等多种,装饰也因身份的不同而有所区别。秦代陶俑特色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一)、仿真写实、制作严谨一反映在人体比例、形体结构(二)、刻画入微、形象生动一神态、服饰、性格等细节(三)、色调鲜明、对比强
26、烈。二、汉代陶塑艺术(一)、西汉景阳帝陵陶俑群1990年在陕西汉景帝阳陵发现规模十分庞大的西汉陶俑群,大约四万件左右,而且丰富多彩,有身着战袍盔甲的武士俑;还有文静害羞得跪坐女佣亭亭玉立的站姿女佣和多姿多彩的舞蹈俑和奏乐俑;另外还有牛、羊、鸡、狗、猪等动物俑。(二)、说唱俑出土于四川成都赴京一座东汉墓室的“说唱俑”是件十分富有艺术魅力的艺术作品。(三)、马踏飞燕著名的“马踏飞燕”是在甘肃已作东汉墓中发现的。它高约35厘米,长约41厘米,这尊铜像生动而又严谨,精巧而又大气,三足腾空一只脚踩在一只疾飞的燕子身上体现出马的速度之快,这种想象力大胆有创意又夸张。第二节石刻艺术一、西汉石刻艺术汉代的雕塑
27、包括石雕像、陶俑,其中以石雕最为突出。霍去病墓石雕、牵牛与织女石雕是西汉大型石雕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一)霍去病墓石雕陕西兴平县霍去病墓前的人物、动物立体石雕是现存的我国最早的大型石雕艺术遗产之一。这些用花岗岩雕成的各种石人、石兽就是为加强“山”的气势而散置在墓前的装饰物。现存雕刻16件,其中有马踏匈奴、怪兽吃羊、母牛舔犊、跃马、卧虎、卧象、人与熊、石蛙、石蟾等14件,另有题铭刻石2件,都是以动物为主。霍去病墓前的石刻造型古朴雄健、浑厚有力,风格厚重沉稳、质朴大气。其中有着一种内含的力量,在手法上采用“因材施雕”的技巧,就势而凿。(二)牵牛和织女石像牵牛和织女石像分别发现于陕西长安县的常家庄和
28、斗门镇,位于西汉皇家园林上林苑昆明池遗址东西两侧。二、东汉石刻艺术中国古代陵墓列华表、开神道的规制初创于东汉。神道的出现,使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型陵墓石雕随之而兴,主要有石人和石兽两类。东汉石人大体上沿袭了西汉人物石雕的手法,造型强调整体感,不太注重细部处理,风格敦实拙朴。略有不同的是,东汉石人表面雕琢比较平整光滑。三、汉画像石艺术汉代各类艺术中,论内容之丰富、数量之多并具有时代意义的当是画像石艺术。它是汉代雕刻的独特表现形式,依附建筑而存在,同时又在表现方法和艺术形象上具备绘画的特征,所以它既属雕刻,也可作为绘画或建筑研究的对象。所谓画像石,是以石为地、用刀代笔的绘画艺术,产生于西汉,盛行
29、于东汉,主要用于构筑墓室、祠堂、石阕以及制作棺椁葬具。(一)、画像石兴盛的原因画像石在两汉极为兴盛,其原因主要是封建统治者出于满足其奢侈生活或出于辅助政教的需要。(二)、画像石分布的主要地区画像石大致分布在山东、江苏、安徽的北部、河南的南部至湖南的北部以及四川、陕西等地,这些画像石的分布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区域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三)、画像石的内容汉画像石的题材内容非常丰富,涉及日月天象、天神地祀、仙灵祥瑞、现实生活、历史人物、故事以及各种装饰纹样。第三章秦汉时期的建筑艺术第一节秦汉民居建筑一、秦汉民居建筑的特点1、秦汉时代的统一,尤其是度量衡的统一,使后来的营造有规矩可循,大量的建筑物单
30、体式样与形制得以确立,斗拱与梁柱的使用也成为基本定制,专券结构与石砌结构都获得了很大的发展,许多基本建筑构建也独立出来,中轴对称式的布局方式已被熟练运用在一切建筑物的组合之中。“秦砖汉瓦”已成为这个时代文化的代表之一。另外,建筑装饰也形成了一定的规则。2、汉代民居大约有以下几种:一般中小型住宅、宅第。汉代,在建筑结构上已有了明显的进步。中国古代建筑结构的基本特征都已初备。在汉代的纵向列柱式结构基础上更向前发展,三角梁架,抬梁式梁架,穿斗架和井干结构,都已广泛存在。3、严格的等级制度汉代修建房屋列侯公卿及食禄万户以上的住宅称“弟”或“宅”,城市下层居民被限制在里闾中,房屋被称为舍,基本形式为一堂
31、二室,其平面一般为方形或长方形,多数采用木构架结构,夯土墙。二、楼阁的出现西汉开始出现,东汉得以通行的楼阁,已代替了先秦广泛采用的土式高台,更是秦汉建筑结构进步的重大表现。第二节宫殿陵墓建筑一、秦汉宫殿的发展秦汉时期,宫殿成为帝王享乐的住所,兼具处理朝政,以事国家管理等多重功能,宫殿以城市中分化出来,形成“前朝后寝”的形制。宫与殿二字合并成为专用名词,宫殿建筑伴随帝王朝代的更替发展起来。二、秦汉的陵墓建筑骊山陵再现秦始皇的独夫统治。中山靖王刘胜墓(西汉中期)四向开门,砖室墓,仿住宅布局墓室分建成若干房间第三节园林建筑的发展秦汉建筑的一个重大成就就是初期形式的“苑”、“囿”和私家园林蔚然兴起。私
32、家园林的出现在先秦时期,除帝王、诸侯、卿相等达官贵人外,一般商民很少经营治理较大的“苑”、“囿”,到了汉代,造苑囿之风并及富户豪绅,而且经营的苑囿的规模之大、内容之丰富也是十分可观的。像这样的私家苑囿是可以与皇家苑囿相媲美的,这种以居住为主与苑囿相结合的宅院延续了两千多年。形成了中国古代园林中与皇家园林同等重要的另外一种园林形式私家园林。它的发展经历了两个时期:1、初具雏形。秦代开始,假山、人造池等开始在“苑”、“囿”中出现,人造环境已成熟的与自然环境相互结合。2、发展完善。汉代“苑”、“囿”的宏大更胜于秦。汉武帝经营了气势恢弘的甘泉苑,其“苑”周围五百四十里,苑内建筑宫殿百余处,又开建了昆明
33、池、蒯池、西波池等。此外,汉代著名的皇家园苑还有乐游苑、恩贤苑、博望苑等几十处。一九九九年,在广东市区发现的一处西汉时期南越王宫署遗址中的苑囿遗址,有石池、石栏杆、石渠等建筑的遗址,说明了当时的“苑”、“囿”建筑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总的来说,秦汉时期的“苑”、“囿”有三个最重要的贡献:(1)“蓬莱三岛”宫苑布局的形成;在秦汉的“苑”、“囿”中出现了造池造山的布局。秦代在上林苑长池中建造了蓬莱山。汉武帝在建章宫内开太掖池,并在池内筑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中神山”,造出了“人间仙境”,从此,开辟了造园布局上的新境界。(2)造园技法的成熟及人工堆山叠市,人造水景的发展;对园林景色构成的几个
34、主要要素,即建筑、山、水、花木、鸟兽等的利用与营造的技法。在秦汉统治的五百余年的时间里,造园的技法可以说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鸟兽、山水、花木本为自然天赋,应以利用为上,但自然之物并非为人意识可以驱使,以至直接达到园所要求。因此,从来奥境名区,天工和人工各居一半。无山就人造山,无水就人造水,无花木就人造花木,无禽兽就人造禽兽。(3)山水园、植物园、动物园与宫殿居住相结合的综合性宫苑的形成,并相传两千余年。第四部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美术第一章三国两晋南北朝绘画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从上古向中古过渡的时代,思想文化领域新旧交替,南北湖动,中西交通,呈现出一派纷争、波兰壮阔的景象。传统的思想文化和
35、艺术仍然在延续和发展,并保持着强大和旺盛的生命力。佛教的传入对中国社会,尤其是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佛教信仰的普及和深入,导致割地开窟造像成风,极大的促进了雕塑和壁画艺术的发展繁荣。名家的出现及其艺术实践和理论探索,促进了绘画的转性与变革,使绘画艺术日趋成熟和独立。一、墓室壁画1、魏晋十六国墓室壁画魏晋至十六国时期,墓室壁画在甘肃河西和辽宁地区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态势。2、北朝墓室壁画北朝中晚期墓室壁画得以复兴,迄今发现近20座这一时期的壁画墓,集中分布于中原及其周边地区。北魏壁画墓以发现于洛阳的元又墓和王温墓为代表。北朝墓室壁画充分战线了转性和变革期墓葬壁画的时代特征:中外交流日趋活跃
36、,佛教传入中国,并一度风靡北朝上层,使自汉晋以来固有的墓葬艺术从形式到观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以隐逸为主题的图像,是传统墓葬观念的倚重全新表带方式,潜藏于深层的仍是得道升天的神仙道教思想壁画虽以中原汉民族的传统为骨干,但也融入了鲜卑等少数民族的一些风俗情趣人物塑造具体写实,并能通过表情、姿态来体现人物的神韵,传达对象的内在气质和精神,3、高句丽墓室壁画辽宁地区魏晋十六国壁画墓的影响向东波及吉林东部和朝鲜半岛西部,直接影响了高句丽墓室壁画的发展和繁荣。高句丽墓室壁画秉承了辽东魏晋墓室壁画的传统,壁画蕴涵着大量汉文化因素,具有明显的汉文化色彩。二、石窟壁画1、克孜尔石窟壁画克孜尔石窟开凿于4世纪,延
37、续至8世纪初约相当于中原的十六国至盛唐,鼎盛期当在56世纪。现存洞窟236个,七种0余个保存较好。2、敦煌莫高窟十六国、北朝壁画敦煌莫高窟始开凿于十六国前秦建元二年(366),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西夏、元历代均开窟,北朝至唐为鼎盛期。三、工艺装饰性绘画魏晋南北朝工艺装饰性绘画的成就主要体现在漆器绘画上。1、三国、东晋漆画三国、东晋的漆画作品主要有甘肃嘉峪关曹魏墓出土的几具漆棺。2、北朝漆画宁夏固原雷祖庙卑微太和年间(477499)墓中出土的漆棺画和山西大同石家寨北魏太和八年(484)司马金龙骂出土的漆屏画是目前发现的最重要的两批北朝漆画作品。四、画家与传世作品1、三国两晋画家及
38、传世作品曹不兴,三国孙吴人因绘画技艺高潮,被誉为吴国“八绝”致意。顾恺之,字长康,东晋最重要的画家,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重要的画家。其作品有女史缄图、洛神赋土列女仁智图等。顾恺之不仅是接触的画家,也是绘画理论家,流传下来的画论著述有论画和画云台山记2、南朝画家及传世作品陆探微,活跃于南朝刘宋时期,擅长人物画和佛教绘画等。张僧繇,活跃于南朝萧梁时期,是梁武帝最其中的佛像画家,梁元帝萧铎(508554),据记载其博涉群艺,擅长书画。3、北朝画家及传世作品杨子华,北齐宫廷画家。北齐校书图自西汉刘向首开校书之风以来,古书的校勘历朝都十分重视。北齐校书图相传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的大作。但据宋人黄伯思称,他所
39、见画本其人物华虏相杂,认为是杨子华之迹无疑;不过他又说,当时画此图的不只一本。目前,学术界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杨作、阎作早已佚失,留传至今的是宋人的摹本。北齐校书图卷,绢本,重设色。它是一幅有历史史实内容的纪实性图卷。全图共绘十九人。图右一人坐着(樊逊),落笔状,左右侍者六人。中间画了几个秀才(高乾和等),有执笔者,有会话者,有欲出走者,连侍者一共六人。图左是侍从、奚官和马匹。此图所绘人物的服饰、形貌,以及用品、物具都反映了后魏北齐时的面貌。反映了汉民族与少数民族文化交融的历史。据北宋黄庭坚题跋所记述的内容看,此图的后半已有所不同,图左的奚官、马匹已是后加,原来的半段早在南宋时已经丢失了。由此
40、看来,现存的北齐校书图摹本已是后人拼凑的临摹之作。曹仲达,来自中亚曹国,为北齐时重要画家。五、画学论著魏晋南北朝的画学论著除上述顾恺之的画论之外,还出现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谢赫撰画品,陈时姚最的续画品仿效画品体裁,刘宋时宋炳画山水序和望微叙画。第二章六朝时期的雕塑第一节陶塑艺术说到六朝首先会想到佛教美术,因为这个时期是佛教传入中国的一个阶段这个时候出现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佛像造像。佛教传入中国大概是在西汉末东汉初。由于政治等原因它迅速成为了创作中的主流题材,出现了许多石窟、崖雕、壁画等等也成为一种统治人们的手段。六朝陶制品的特色:(一)南方青瓷的盛行所以增加了明器材质的多元性(二)佛道宗教信仰兴盛
41、就扩充了陶俑的表现题材(三)彩绘与釉陶并重,直接汉代的技术传承,并为隋唐奠基金铜像随佛教传入我国以后在北魏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在陶器、铜器等工艺小型雕塑上也受到了石窟艺术的影响而出现了不同的风格,有典型体现南朝造像“瘦骨清相”“褒衣博带”造型特征的,也有受印度键陀罗佛教艺术影响的,总之可以说这样的一些小工艺从侧面反映了六朝时期造像风格。第二节石刻雕塑艺术一、北朝石刻艺术自晋室南渡,南北分立之后,中国造型艺术也有了南北的差异,就佛教艺术而言,南朝行像多、摩崖多、铜像多,而北朝石窟多、造像碑多、石像多。北朝石窟雕塑艺术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北魏太和改制之前,这一阶段的特点基本是汉代雕塑与印度
42、见犍陀罗人模样的结合,这是与西域交通的结果第二阶段是北魏太和改制特别是其迁都洛阳之后,石窟雕塑艺术普遍向南朝的“秀骨清相”造型靠拢,人物面相转向清癯秀美,穿着转向褒衣博带,神态转向恬淡超然。第三阶段大体在北齐、北周时代,由于进一步受到南方趣味的影响,这一阶段的佛像雕塑其面相和体型开始从瘦长型向丰圆型转化,趋于世俗化、平和化、日常化,让人在对它产生敬畏感、景仰感的同时,又感受到某种人情味,领略到某种亲切感。二、南朝石刻艺术南朝石刻艺术主要集中在陵墓时刻上。现发现的南朝陵墓石刻在江苏南京至丹阳一带共有31处,分别为宋1处,齐9处,梁12处,陈2处,佚名墓7处。这些石刻中最重要最有特色的是石兽,巨型
43、石兽一般长度在3米至3.8米之间,高度在2.5米至3.5米之间。南朝陵墓石刻气魄雄大,闻名中外,唐代以及以后大量的陵墓石兽也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筑第一节两魏时期的民居北魏、东魏时期的住宅,仅能从古代遗留下来的石刻中看到。从北魏石室石刻和东魏造像碑石刻来看,建筑用庑殿式屋顶,围墙上有成排的直棂窗,可能院内有围绕庭院的走廊。当时有舍宅为寺的风气,这些住宅都有大型厅堂和庭院回廊。北魏末期贵族住宅后部往往建有园林,是园林式住宅的初始阶段。第二节陵墓建筑汉代盛行的多室墓象征出人世间住宅的面貌,但规模却受墓室面积的限制,但南北朝开始,对进入墓室的修长隧道进行处理,沿墓道开凿通达地
44、面的天井三、四个,两侧配以耳室,象征大宅院的一进进的天井及配房,最后到达墓室,南北朝陵墓以集中在南系附近的陵墓是这一时期陵墓建筑的代表。其最大特点是大多在称为神道的墓前大道两侧有对称的石刻,一般布置是最前一对石兽相向,次为一对向前的石柱,再后为一对竖立在相向龟座上的石碑。石兽狮形有翼,矫健有力,是雕刻艺术的精品,体形魁梧雄壮,跨步挺胸作前进状,张口垂舌,神态威武健美,大致长约3米,高约2.5米或3米,石柱即墓表,柱身正面横接横长石板,上刻文字,柱顶圆盘上蹲坐一尊小石兽,方向与石板一致,全柱通高67米,挺拔俊秀,简洁精致,风格秀丽轻盈,耸立于蓝天绿树之中,欲加显得光洁而神圣。第三节园林建筑的发展
45、魏晋南北朝以前的苑囿,其主要特点是气派宏大、豪华富有,在内容方面尽量包罗万象。而艺术性还处于初期阶级,既不可能富有诗情画意,更不可能考虑韵味和含蓄,也没有悬念。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思想领域自由开放,文学绘画发展,人们对自然美从直观、机械、形式的认识中有所突破,是追求自然恬静、情景交融,这为以后的园林艺术创作是一个崭新的开拓。一、私家园林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园林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豪富们纷纷建造私家园林,把玩于自己私家园林中。私家园林在魏晋南北朝已经从写实到写意。自然山水园的出现,为后来唐、宋、明、清时期的园林艺术打下了深厚的基础。西晋石祟的“金谷园”,是当时著名的私家园林。二、皇
46、家园林洛阳是东汉、魏、西晋、北朝历代的首都,城址在今洛阳市区东面约十五公里。东汉末年,在洛阳已有皇家园林十余所之多,魏、晋时期在汉旧有的基础上又加以扩建,如芸林苑就是其中之一,它是魏明帝时加以扩建的。芸林苑是重要的一座皇家园林扩建芸林苑时皇帝也亲自率百官参加,由此可见。芸林苑可以说是仿写自然,人工为主的一个皇家园林,园内的西北面以各色文石堆筑为土石山,东南面开凿水池,名为“天渊池”,引来湖水绕过主要殿堂前,形成园内完整的水系。沿水系有雕刻精致的小品,形成很好的景况。又有各种动物充其中和种树木花草,还有供演出活动的场所。从布局和使用内容来看,既继承了汉代苑囿的某些特点,而又有了新的发展,并为以后
47、的皇家园林所模仿。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家园林比起当时的私家园林来看,它已具有规模大、华丽、建筑量大,但却没有私家园林富有曲折幽致、空间多变的特点。三、寺庙园林这一时期,寺观园林开始兴起。由于随着佛教的传入,佛寺建筑兴起。梁武帝时,大建佛寺多达五百余所。北魏奉佛教为国教导致佛教兴盛提倡和宣传与信仰的关系,帝王贵族豪华宫殿建筑也大量地用在佛寺建筑上,因此佛寺建筑装饰华丽和金碧辉煌,豪华气派。佛教建筑在总的布局上,有供奉佛像的殿宇和附属的园林部分佛寺园林选址的原则:一是,近水源,以便于获取生活用水;二是,要靠树林,既是景观的需要,又可就地获得木材;三是,地势凉爽、背风向阳和良好的小气候。具备以上三个条
48、件的往往都是风景幽美的地方,“深山藏古寺”就是寺院园林惯用的艺术处理手法。这种佛寺园林建筑即使在城市中心地段,也多采用树木绿化来点缀,创造幽静的环境,而在近郊的佛寺建筑总是丛林培植,花木取胜。开元寺是这一时期佛寺园林的代表。佛寺园林不同于一般帝王贵族的苑囿。寺院丛林已经有了公共园林的性质。帝王臣贵各造范囿宅园,独享其乐,而穷苦的庶民百姓,只有到寺院园林中去进香游览。由于游人多,求神拜佛者都愿施合,这又从经济上大大促进了我国不少名山大川,如庐山、九华山、雁荡山、泰山、杭州的西湖等的开发。第五部分隋唐五代美术第一章隋唐五代绘画隋唐五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盛期,尤其是唐代,国运昌盛,如日中天,世风浩荡。
49、社会敬意的富庶、思想文化的活跃,中外交流的增强,进一步促进了美术的繁荣。绘画、雕塑、工艺、建筑均得到了长足发展,并取得了巨大成就,自汉魏南北朝以来不断发展的中国美术至此全面走向成熟。绘画领域不断扩大,分科日趋明显,人物、山水、花鸟简称独立画科。画坛活跃,绘画史论随之丰富。一、墓室壁画1、隋唐墓室壁画唐代是中国古代墓室壁画发展的鼎盛期,其创作数量之多、规模之大、水平之高,可谓空前绝后。从题材内容、形式风格的发展演进上可将唐墓壁画分为四期,初唐分前后两期、盛唐与中唐合为一期,晚唐一期。第一期为高祖武得元年(618)至高宗弘道元年(683)代表性壁画墓有陕西三原太宗贞观四年(630)李寿第二期为武则
50、天光宅元年(684)至睿宗延和元年(712)代表性壁画墓有陕西高陵武则天永昌元年(689)第三期为玄宗开元元年(713)至敬宗宝历二年(826),代表性壁画墓有陕西蒲城玄宗开元十二年(724)慧庄太子墓等等第四期为文宗大和元年(827)至哀帝天佑四年(907),代表性壁画墓有北京海淀区八里庄文宗开成三年(838)王公淑墓等等二、石窟壁画隋唐五代石窟壁画主要集中在新疆和甘肃地区,新疆拜城克孜尔石窟、吐鲁番伯孜克里克石窟等等。随带壁画除传统题材和北朝流行的本生和佛传故事外,经变题材逐渐增多。画中人物造型趋向斜视,面向方正圆润,体态匀称,比例适度。莫高窟唐代壁画的题材内容空前丰富,构图、造型、线描、
51、晕染技巧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三、隋唐画家与传世作品1、初唐画家阎立本、尉迟乙僧阎立本,秉承家学,尤善绘画,是初唐极受重视的宫廷画家。他曾画过秦府十八学士图、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像、职贡图、历代帝王图等尉迟乙僧,以善画佛像和外国人物著称。2、吴道子吴道子作画兼工多种题材,但主要创作是宗教绘画。地狱变相使吴道子的影响非常深远,自开元以后,寺观壁画多流行“吴家样”。3、仕女画家张萱、周舫表现贵族妇女的仕女画在初唐已有发展,进入盛唐后,成为人物画的主要画题之一。张萱,以善画仕女、婴儿而名冠当时。他有两幅著名的作品摹本传世,捣练图和虢国夫人游春图。周舫,主要活动于8世纪后半叶,擅长仕女画、肖像画、宗教画
52、。传为其作品有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调琴茗图4、山水画家展子虔、李思训父子、王维、张躁隋唐时期,山水画不但独立出来,而且形成青绿山水和水墨山水两种风格迥异的流派,青绿山水代表画家为展子虔、李思训父子,水磨山水代表画家为王维、张躁。展子虔,是北朝末至隋的重要画家。他擅长人物画,但主要成就在青绿山水画,通过游春图可以一睹其青绿山水风格。李思训,他善画山水、楼阁、佛道、花木、鸟兽,尤以青绿山水著称。江帆楼阁图传为其画。李思训之子李昭道,继承家学,善画山水。明皇幸蜀图传为其画。王维,是盛唐著名诗人,又擅长绘画,他以诗入画,创造出恬淡清新的意境,张躁,善画水墨山水,尤精松石。折枝花为时人称颂。5、花鸟
53、画家薛稷、边鸾花鸟形象虽早已出现,但直到唐代才发展为独立画科。薛稷,他工书法,为初唐四大书法家之一,善绘画,是当时著名花鸟画家,尤以画鹤著称。边鸾,是中唐时期最有影响的花鸟画家。他的花鸟画在题材和技巧上都有创新,不仅画奇禽异卉,也画山花野蔬,所绘牡丹、正面鸟雀、所绘人马笔墨沉着,神采生动。尤以画马著称。他流传至今作品有照夜白图和牧马图6、鞍马画家曹霸、韩斡曹霸,善画人物、鞍马,韩斡,擅长人物、鞍马,四、五代画家与传世作品1、人物画家周文矩、顾闳中五代画家大多是描绘上层贵族生活。周文矩,他画人物,现存作品有重屏会棋图、宫中图、琉璃堂人物图等顾闳中,善画人物,有著名的韩熙载夜宴图传世。五代南唐著名
54、人物画家还有王齐翰、高太冲等。2、花鸟画家黄筌、徐熙花鸟画至五代更为成熟。黄筌,其花鸟画多取材于宫中珍禽瑞兽、奇花异草,以勾勒设色法描绘。徐熙,他以落墨为重,略施颜色、表现大自然中平常景物。3、山水画家荆、关、董、巨五代山水画在唐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南北二派,南方山水以董源、巨然为代表,北方山水画以荆浩、关仝为代表。荆浩,开创了以描写大山大水为特点的北方山水画派。传为他的匡庐图以全景描绘北方的崇山峻岭。荆浩的笔法记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山水画理论著作。关仝,活动于五代后梁至北宋初。是荆浩画派的主要继承者。传为他的山毂待渡图和关山行旅图。董源,能作山水、任务、龙水,以山水画成就最大。其传世作品
55、有潇湘图、龙宿郊民图、夏山图、夏景山口待渡图等。巨然,绘画笔墨秀润,多用长披麻皴,善于表现野逸之景。传世作品有万壑松风图、秋山问道图、层峦丛树图等五、绘画史论著述绘画史论著述至隋唐五代已非常丰富,有品评、著录类,也有断代史、通史等,流传下来的有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朱景玄的唐朝名画录、裴孝源的贞观公私画录、张怀的画断、李嗣真的画后品等第二章隋唐时期的雕塑第一节陶塑艺术唐代比汉代更重厚葬,由于隋唐结束了三百年的分裂局面,再创历史上的统一盛世,社会经济长期获得稳定发展,故从汉代以来的“厚葬”风气,再度盛行起来,并促使墓葬制度和明器的制作,亦趋向繁复而精致的表现。在初唐后期出现了一种施以黄、褐、绿、蓝
56、、紫、白、黑等多种颜色的陶器制品,因以黄、绿、白三色为基本色,所以人们称之为“唐三彩”。所谓三彩,是用铅和石英配制而成的一种透明质釉料,渗入氧化铁能烧成黄褐色,渗入铜能烧成绿色,渗入铅能烧成蓝色。还能利用色釉厚度大在烧制时会往下流而形成垂滴、混合、晕开等现象,能造成一种富有流淌的色泽和富丽典雅的艺术效果。艺人通常用黄、褐色表现骆驼和马的鬃毛,用蓝、绿色表现人物的衣饰裙等,用黄、褐、蓝、绿、白等色来表现马鞍、彩毯。色彩自然调和,具有独特的民族风韵。一、唐三彩人物雕塑“唐三彩中一个成功的题材是贵族仕女像,她们一般分为丰满型和纤细型两种,丰满型表现的是宫廷仕女,纤细型的则多是歌舞伎,她们的装束大胆艳
57、丽,体现出唐代宫廷贵族的审美趣味,同时也显示出了唐代女性较少受社会约束,能比较自由的生活的精神面貌。“三彩歌舞伎”是其中的代表。唐代的女佣都带有一种“膨胀”感,且有一种浪漫的气息,流动的色块破坏了雕塑原有体积的有节奏的转换,从而成了一个矛盾的复合体。色彩与形体的结合是一件谨慎的事,这一传统在中国传统雕塑中是绝对的主流。二、唐三彩动物雕塑骆驼、马俑他们鲜艳的色彩打动着人们,“唐三彩”中的马俑与现实生活中的马相比并不一致,他更注重的是马的神态,在秦代马的造型多是静的,汉代的马多是动态的,而到了唐代马的造型就有静有动了,多半是以静显动的。马的形象来源于现实生活却并不是现实生活中的马,它头小、脖子粗壮
58、、后胸肥臀显示出一种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姿态,而这样的造型正好与繁华的大唐风气相适应,它所要体现的是一种时代精神。在人物和动物造型组合的方式中,另一个重要的题材是骆驼与人。骆驼为唐代雕塑作品提供了一个新的造型样式,即U型的造型。陕西礼泉出土的奇马乐俑、猎骑胡俑、骑卧驼俑、牵驼胡俑等,都是唐三彩的重要代表。第二节石刻艺术一、佛教石刻艺术魏晋以来,随着佛教的弘化,佛教艺术日趋兴盛,到了南北朝时,佛像雕塑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颠峯状态,为我国的艺术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然而在这时期中,我国的雕塑家仍处于一摸索、试验的阶段。他们一方面模仿外来样式,吸收印度、中亚美术的精华;另一方面则试图创造自我独立的风格。
59、虽说他们的努力,并未使雕塑脱离所谓的工艺范畴,但他们的探索与钻研却为中国的雕塑美术奠定了稳固的根基,而使立基于六朝艺术的隋唐佛教造像得以圆熟璀灿。唐朝继承隋代遗绪,佛教雕塑十分发达。自初唐至盛唐末,著名的雕塑巧匠层出不穷,如太宗之世(六二七六四九)的宋法智,高宗之时(六五0六八三)的杨惠之、吴敏智、安生、韩伯通、张寿等,武后期间(六八四一七0四)的窦宏果、刘爽、毛婆罗诸人。他们的雕塑技巧凌驾前代,塑土、雕木、铸铜各尽其妙。故初唐至盛唐可谓我国佛教造像的黄金时代。隋唐时期,佛教步入发展的极盛时期,礼佛成为僧俗贵贱共同的事业。佛教石窟寺的开凿业发展到了它的顶峰。唐代石窟不仅分布地域大大扩展,而且造
60、像,壁画的内容也与前代显着不同。弥陀佛造像日益增多,甚至很快成为主尊中的大尊。巨幅净土变壁画的数量及在洞窟中所处地位急剧上升。(一)、隋代造像隋自文帝开皇元年至恭帝义宁二年(五八一六一八),前后不过三十八年。国祚虽然短,但在艺术的发展上即扮饰着一个上承六朝余风,下启唐代圆熟的重要角色。因而,在隋代佛像中,固然不乏因袭北齐、北周样式的例子,但是也有不少雕塑可视为唐代写实造像的先导。隋朝是我国佛教造像的过渡期,其虽继承南北朝雕塑精华,却又开始强调人物个性的描绘。唐代则为我国雕塑的成熟期。其不但将隋朝写实精神加以发扬光大,并且由笈多艺术中吸取养分,融会贯通。是以唐代造像不再保存南北朝美术的古拙,而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动态心电图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学课件
- 【大学课件】国际新兴服务贸易产业
- 【物理课件】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课件
- DB32T-长江河道疏浚采砂项目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编制说明
- 信息与通信射频电路与天线课件
- 《电梯安全经验分享》课件
- 现在完成时复习课件
- 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集粹选集十篇
- 固收定期报告:资金面均衡偏松年末票据利率上行
- 单位管理制度品读选集【人力资源管理】
- 广东省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真题
- 结构化面试表格
- 地热能资源的潜力及在能源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 2024小学四年级奥数培优竞赛试卷含答案
- 2023版:美国眼科学会青光眼治疗指南(全文)
- 家长会课件:小学寒假家长会课件
- 2024MA 标识体系标准规范
- 充电桩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变刚度单孔手术机器人系统设计方法及主从控制策略
- 儿童室外游戏机创业计划书
- 2024年浙江宁波永耀供电服务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