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路径探究_第1页
高中地理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路径探究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中地理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路径探究 浙江省杭州市塘栖中学 摘要: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处于基础教育和“拔高教育”(专业化教育)的衔接阶段,半分专业学科式的学校教育规律,不仅影响着未来学生高考之后的专业选择,对于学生的兴趣培养方向也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一时期学生心理发展处于早期成熟阶段,普遍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独立思考能力和对外界事物的判断能力,同时伴随着紧张的学习环境和巨大的升学高考压力,导致普遍的学生开始把学科学习作为“谋生”路径:学科的繁而重导致普遍的学生来不及深化和思考某一学科的学习方式,取而代之的是选取以填鸭式教育、题山题海或者死记硬背作为应付考试的首选方法;抑或者是在

2、专业分科前,学生会受到外界影响(包括来自家庭的影响、源自对未来的迷茫或者来自学校学科容纳人数的限制标准等)放弃自己偏爱、擅长的学科,这一现象尤其凸现在高中文科教育当中的数学学科和地理学科教育。针对这一现状,本文将从高中地理这一学科作为出发点,结合传统文化的特点,通过探究地理教学中的独特性,发现其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共通性和相关性,摸索出一条属于高中地理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路径。 关键词:高中教学;地理;传统文化 前言 高中地理的教学标准要求地理老师需要以提升学生全面发展为基础,在传授地理知识的同时需要不断地渗透传统文化、德育知识,以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符合社会人才的需求。但是,迄今为止很

3、多老师师依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单一性的知识传授和以分数为标准的评价方式,忽略了学科之间的联系性,不能及时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地理教学当中。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上教师需要积极发现和研究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更新教育理念,理解和思考如何在地理教学中灵活地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和应用地理的能力。 一、地理学科的特点和高中地理教学的现状 (一)地理学科的特点 高中地理学科包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和地理知识,旨在探索地理环境之间、地理环境与人文活动之间的关系,引领学生深入了解自然与自然之间的奥秘、自然与社会之间的联系,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要求我们在科学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

4、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形成文明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因此高中地理学科在新时代下也被赋予新的生命内涵,这也反映在高中地理学科内容的侧重上,比如“区位选择、成因、问题、解决措施等”便是自然地理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因此当代地理学科更加侧重于“生活中的地理”这一方向,从必修课本到选修课本内容大纲上的设置上便可以看出。而“史地不分家”的理念更体现出地理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结合、自然地理与人文环境之间的联系。 (二)高中地理教学的现状 长期以来的传统观念导致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普遍存在“偏科”的现象,老师不能公平对待每一门学科,习惯性的将地理学科置于“副科”的行列,课程分配不均,也影响着学生对这门学科的认知、学习时间的

5、分配以及学习方式的选取,毕竟高中面对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学生们不再像处于义务教育阶段那般不考虑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故而长久以来,教育者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繁重的授课任务,学生为了应付应试考试,于是“填鸭式”的传授方式配合“不假思索、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导致很多学生认为地理学习因太过于抽象化、逻辑性而转变为公式化学习,甚至理所应当地认为能学好是天生的。在传统地理教学中,老师侧重于“教”,学生侧重于“学”,但是却不能将“教”和“学”之间成功搭建桥梁,使它们有机联系在一起,如此不良循环下,导致学生丧失了该科目的学习兴趣,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方式加上说明书般简单乏味的课本陈述方式,使得学生上课时打不起精神

6、,提高不了注意力,课余时间更难提起兴趣温故而知新。 二、传统文化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现状 (一)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传统文化因其继承性和延续性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更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历史转型中吸取精华、弃其糟粕为后世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当下,伴随着地理科学的迅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要求教育者树立现代教育理念、适应社会生产生活,所以如果在地理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这一内容,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国家文化和基本国情建立的个人认知,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而且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从而增强当代高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

7、高中地理教学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基本关系 对于缺乏社会经验、生活常识、知识阅历积累的学生而言,单纯的地理学科知识缺乏系统性,比如:从外太空的行星、恒星到地球外部的大气层;从地球地表的生物多样性到地壳内部的结构构成;从探讨什么环境下适合人类生存居住到分析七大洲环境的共通性和差异性;从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到区域性各异的自然人文风光;甚至还有看不见摸不着的经线、纬线、黄赤交角这包罗万象的知识和过于庞大的系统,让诸多学生望而却步、“谈地色变”。而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延续性和趣味性,不失为地理学科教学的凝合剂,但这也要求任课老师不断丰富和提升相关传统文化的知识储备。从目前的地理教育从业者分析,高中教育要求从业

8、者的专业性较强,按照目前大学专业设置上来讲,地理这一学科被划分至理科范畴,文科学生在大学时期仅能填报的志愿多半是地理环境保护等相关专业,高中时期属于文科生必备到了大学时期却脱离人文社科类范畴,在这样的背景下,多数地理教师不具备高中地理学习全过程,对高中人文方面尤其是传统知识方面的积累少之又少甚至说是匮乏。因为当前从业者大多数是老的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人才,新教改体制培养的新时代人才目前尚未达到就业时间,当时的背景下高中时代分科较早,分科之后大部分非本科类目的教学在一周内设置的课程少之又少,导致大部分的文科生与理科生之间“泾渭分明”,导致现实中地理教育的从业者在传统文化的知识储备上不足,故而在传

9、统文化渗透到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过程上,教育者任重而道远。 三、探索传统文化与高中地理课堂相结合的路径 (一)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灵活整合与补充 以每一章节为一个起始点,在章节之初,教师可以补充与之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一方面可以通过丰富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导学生树立地理学科思维、潜移默化的记忆地理学科知识,提升学生的地理修养。例如,在学习“农业区域的教育和发展”一章时,教师可以开拓创新,大胆挑战和转变传统的预习方式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在学习的早期阶段收集家乡农业的内容,并让学生了解区域农业发展、农业种植。同时通过当地农业、种植业的沿革历史,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和掌握农业的区域性

10、,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和学习,还可以提高学生对家乡农业的了解,使学生学有所用能够为家乡农业的发展提供意见和建议。 (二)采用不同的方式展示传统文化和地理的内容 仍以“农业区域的教育和发展”为例,在实际教学中,为了便利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研究中讨论相关话题,教师应善于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收集到的关于当地文化的视频、图像等,以便学生更感官的理解和掌握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中的农业发展的差异性。此外,善于调动学生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可以通过抛出“鱼饵”的方式,简单地将与之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轮廓传达给学生,然后通过让学生组成小组的方式,相互配合。学生可以通过查阅数据、问卷、文献、上

11、网等方式,通过农业知识收集大量的材料,指出相关的学习案例,最终理解和掌握地理学习的规律和特点并使学生掌握和理解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运用相关传统文化思想引导学生尊重自然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吃透地理教材,才能探究出一套实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地理教学之间的关系法则,这也是两者内涵之所在。例如,通过传递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使学生正确的理解地理知识,运用地理知识,从而养成地理思维,才能更好地更好地理解人地关系,才能树立科学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教师也可以通过传统文化中“勤俭节约”的思想,引导学生从树立能源保护和节约能源

12、的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进步,使学生能够自愿承担国家的义务和责任。要达到该种渗透,首要前提是提高地理教师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进而才能具有运用优秀传统文化传授地理知识的思维和意识。结合高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知识结构的特殊性,教师应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善于将一些传统文化资源引入现实课堂,既可以是传统文化知识、传统文化思想也可以是传统文化故事,比如通过列举“楼兰古国”的演变、西北黄土高原的演变等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地关系认知;通过阐述“无为而治”、“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使学生们领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还可以通过列举当代事迹比如美国学生自愿参加大型墙壁清洁工作,外国学生帮助在中国西北部植树,解决温室效应等例子让学生更能理解人地保护的具体措施。高中地理教学通过引入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情怀和主人翁意识,才能正确认识到社会动态和发展、才能了解社会相关政策的变化,才能认识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是当代高中生的责任。 结束语 当前普遍的高中地理课堂上侧重于地理理论知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