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8/82021年秋学期配套中学教材全解九年级化学(上)(人教版)第讲解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检测题 本检测题满分 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 (本题包括 20个小题,每小题 2分,共 40分 1下列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 . 10g 冰受热融化成 10g 水 B . 1升芝麻和 1升大米混合,总体积小于 2升 C . 潮湿的衣服在阳光下晒干 D . 一定量的煤完全燃烧后生成的所有物质的质量之和大于煤的原质量 2从 2H 2+O 22H 2O 中获取的信息错误的是( A . 在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B . 在常温下氢气与氧气混合就可以发生反应 C . 4g 氢气与
2、32g 氧气完全反应,可以生成 36g 水 D . 在反应前后,氢原子和氧原子的数目都没有改变 3在一密闭的容器内盛有 20g H 2、 O 2和 N 2的混合气体,在实验室中某同学误加热此密闭容器,混合气体在密闭的容器内爆炸,冷却后,测知生成 H 2O 18g ,请帮此同学判断剩余的气体不可能是( A . H 2和 N 2 B . O 2和 N 2 C . H 2、 O 2和 N 2 D . 2g N 2 4在 2A +B 2C 反应中,已知 A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4, C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40,则B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 . 16g B . 32 C . 16 D . 32g 5(2
3、016广州 是一种重要的阻燃剂 , 工业制取该物质的化学方程式 为 +2X。则 X 的化学式为( A. B. C. D. 6(2016 南宁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读法,错误的是( A . 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B . 在点燃的条件下,每 4体积的磷和 5体积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C . 在点燃的条件下,每 4个磷原子和 5个氧气分子结合生成 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D . 在点燃的条件下, 每 124份质量的磷和 160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 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7(2015南京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
4、t 1、 t 2时各物质质量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 . 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 . 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 7 5 D . 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 1 4 8 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 . 获得的信息是( A . 该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B . 化学反应的快慢 C . 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 D . 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 9 (2015北京已知:2KClO 3 2KCl +3O 2,下图表示一定质量的 KClO 3和 MnO 2 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 y 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 A . 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B
5、 . 生成 O 2的质量 C . 固体中 MnO 2的质量 D . 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10 氢氟酸(HF 对玻璃有腐蚀作用,可用在玻璃上雕刻各种精美图案,也可用在玻璃仪 器上标注刻度及文字。氢氟酸与玻璃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 SiO 2+4HF X +2H 2O ,关于物质 X 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可能含有氢元素 B . 可能含有氧元素 C . 一定含有硅元素、氟元素 D . X 是一种氧化物 11 (2016 A 、 B 两种元素的 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变化 B . 反应前后物质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C . 生成物的 1个分子中
6、含有 4个原子 D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12 在点燃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B . 反应物都是单质 C . 甲和乙反应的质量比为 17 32 D . 生成物丙和丁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 1 3 13 (2016新疆现有 32 g 某可燃物在密闭容器中完全燃烧后,测得生成 88 g 二氧化碳和 72 g 水,关于该可燃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一定是氧化物 B. 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 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 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14 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发生
7、改变的是( 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原子的个数;原子的质量;物质的总质量; 分子的种类;分子的数目;物质的种类 A . B . C . D . 15 在反应 A +3B 2C +3D 中, 已知 A 和 B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7 8, 当 2. 8 g A 与一 定量 B 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 3. 6 g D ,则 C 的质量为( A . 6. 8 g B . 9. 6 g C . 8. 8 g D . 4. 4 g 16 科学研究表明, 氨气在常压下就可液化为液氨, 液氨可用作汽车的清洁燃料, 其燃烧时 的主要反应为 4NH 3 + 3O 2 2X + 6H 2O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8、. 的是( A . 氨气在常压下液化是物理变化 B . X 的化学式为 N 2 C . 液氨具有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D . 液氨属于混合物 17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 X 、 Y 、 Z 、 Q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 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错误的是( A . 物质 Z 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 . 反应后物质 X 的质量为 15 g C . 反应中Y 、 Q 的质量比为 6 5 D . 物质 Y 一定是单质 18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 2P +5O 2P 2O 5 B . 2KMnO 4K 2MnO 4+MnO 2+O 2 C.2CO
9、+O 2 2CO 2 D . H 2SO 4+NaOH NaSO 4+H 2O 的是( A .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 .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C . 该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 . 分子间存在一定的间隙 20下列有关“ 2CO +O 22CO 2”的质量关系,不正确的是( A . 若 56g CO 参加反应,则消耗 O 2的质量一定是 32g B . 若 16g O 2参加反应,则生成 CO 2的质量一定是 44g C . 若 10g CO 2生成,则消耗 CO 和 O 2的质量总和一定是 10g D . 若 5g CO 与 2g O 2混合点燃,则生成 CO 2的质量一
10、定是 7g 二、填空题 (共 50分 21(4分同学们以“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 生成物的质量关系”为课题进行探究。经 讨论分析、查阅资料后设计了 A 、 B 两套实 验装置,并在实验过程中做到操作规范、 准确称量和细致观察。实验完毕后, 使用 A 装置进行的实验得到的结果是:在发生化 学反应前后,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相等;而使用 B 装置进行的实验得到的结果是: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不相等。 请你分析: 两个实验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 _(填“符合”或“不符合” 。导致出现两种不同结果的原因是 _。 22(8分在一定密闭容器内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及一种
11、未知物质 M ,在一定条件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你认为 x 的值应为 _。 (2未知物质 M 一定含有的元素为 _。 (3已知未知物质 M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46,推出其化学式为 _。 (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23(6分 (2016哈尔滨下图是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反应前 (1在 B 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 (2此变化前后发生改变的粒子是 _; (3从微观角度解释此反应为化合反应的原因是 _。 24(6分硝酸可发生反应:4HNO 34NO 2+X +2H 2O 。据此回答: (1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 _反应。 (2 X 的化学式为 _, 推断的
12、依据为 _。 25(12分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的基本类型。 (1硫在氧气中充分燃烧:_、 _。 (2镁条燃烧:_、 _。 (3过氧化氢在 MnO 2催化下制 O 2:_、 _。 26(10分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 Fe 3O 4+CO Fe +CO 2 (2 CH 3OH +O 2CO 2+H 2O (3 Al +O 2Al 2O 3 (4 Al +H 2SO 4Al 2(SO 4 3+H 2 (5 Cu 2(OH 2CO 3CuO +H 2O +CO 2 27(4分一定条件下, 4. 8g CH 4与 16. 0g O 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10. 8g H 2O 、4.
13、 4g CO 2和物质 X 。则 X 的质量为 _g; 该反应方程式中 O 2与 X 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_。 三、计算题 (共 10分 28(10分中国登山协会为纪念首次攀登珠穆朗玛峰成功 50周年,组织攀登珠穆朗玛峰活动。阿旺扎西等一行登山运动员成功登顶。假如每位运动员冲顶时消耗自带的氧气 4. 8kg 。求: (1这些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多少升?(标准状况下氧气密度为 1. 43g L -1 (2若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相同质量的氧气,需要多少千克的高锰酸钾? (3用这种方法给登山运动员供氧,是否可行?简述理由。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检测题参考答案 1D 解析:质量守恒定律描述的
14、对象是化学变化,而题目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D 是化学变化。 2B 解析: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A 正确;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才能反应,在常温下不反应, B 错误;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 4g 氢气与 32g 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36g 水, C 正确;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的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化 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都不变,所以氢原子、氧原子的数目都没有改变,D 正确。 3 C 解析:H2、N2 和 O2 的混合气体中,氮气不能燃烧,故有剩余,氢气和氧气发生化合反应,这两种气体中只可能有一种气体剩余,不可能同时存在,故剩余气体不可能是 C 选项中的气体组合。
15、 4 B 解析:设 B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x,则根据题意得 2 24+x=2 40,解得 x=32;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为 1,故选B。 5 C 解析:根据题目中的化学方程式知,反应物中锑、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 2、0、3,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锑、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 2、4、7,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一个 X 分子中含有 2 个氢原子和 2 个氧原子,则 X 的化学式为 6 B 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判断,化学方程式。从物质角度可读为在点燃的条件下,磷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从粒子角度可读为每 4 个磷原子与5 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可生成 2 个五氧化二磷分子;从质量角度可读为每
16、 124 份质量的磷与 160 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可生成 284 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7 D 解析:由题图可知反应过程中,甲和丁的质量减少,是反应物,乙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A 正确;丙在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无关杂质,B 正确;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32 g4 g)(24 g4 g)=7 5,C 正确;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6 g8 g)(32 g4 g)=27,D 不正确。 8 B 解析:通过化学方程式主要能获得以下信息:(1)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2)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微粒数之比;(3)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
17、量比。通过化学方程式无法知道反应的快慢。 9 A 解析:KClO3 和 MnO2 的混合物加热一段时间后开始分解,反应中有氧气逸散到空气中,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减少,且反应后剩余固体中有二氧化锰,氧元素的质量不为零, KClO3 完全分解后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不再减少,A 正确;反应中生成了氧气,即在反应中生成氧气的质量不断增加,完全反应后不再改变,B 错误;反应中二氧化锰为催化剂,质量在反应前后不会改变,C 错误;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而固体的总质量减少,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应增大,当完全反应后不再改变,D 错误。 10 C 解析: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SiO2+4HF X+
18、2H2O,可知:反应前 Si 原子 O 原子 H 原子 F 原子 1 2 4 4 反应后 0 2 4 0 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判断物质 X 的分子由 1 个 Si 原子和 4 个 F 原子构成,则物质 X 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SiF4;物质 X 由硅、氟两种元素组成,故 C 正确;物质 X 中不含 H、O 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 A、B、D 不正确。 11 A 解析:把微观示意图改为化学方程式,可得出图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D 正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A 错误;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变化,所以反应前后物质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B
19、 正确;生成物的 1 个分子中含有 1 个 A 原 子、3 个 B 原子,C 正确。九年级化学(上)(人教版)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检测题 6 12 D 解析: 2N2+6H2O。由图示可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NH3+3O2 该反应是化学 A 不正确;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甲物质是氮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B 不正确;甲和乙反应的质量比为(417)(332) =1724,C 不正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 13,D 正确。 13 B 解析: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 88 g+72 g-32 g=128 g,88 g 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88 g 1
20、00%=24 g,氧元素的质量为 88 g-24 g=64 g,72 g 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72 g 100%=8 g,氧元素的质量为 72 g-8 g=64 g,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和水中的氢元素来自于该可燃物,该可燃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64 g+64 g-128 g=0,则该可燃物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故选 B。 14 C 15 C 解析:根据 A 和 B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78,则化学方程式中两物质的质量比为 724,设2.8 g A 完全反应需要 B 的质量为 x,则: A + 3B 7 2.8 g 24 x 3.6 g x=9.6 g 2C + 3D 72.8 g=24x 根据质
21、量守恒定律,生成 C 的质量=2.8 g+9.6 g3.6 g=8.8 g,则 C 的质量为 8.8 g。 16 D 解析:氨气在液化时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X 为 N2;液氨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液氨中只含有氨分子,属于纯净物。 17 D 解析:由题意可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设未测值为 a,则可列式: 20+2+1+37=a+32+1+12,解得 a=15,物质 Z 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 A 正确;由分析知,反应后物质 X 的质量为 15 g,故 B
22、正确;反应中 Y、Q 的质量比为(322)g(3712)g=65,故 C 正确;X、Q 质量减少,是反应物,Y 质量增加,是生成物,该反应是化合反应,因此物质 Y 一定不是单质,故 D 错误。 18 B 解析:A 项没有配平,即没有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 A 错误;C 项漏写反应条件,故 C 错误;D 项中硫酸钠的化学式错误,故 D 错误。 19 C 解析:反应前 3 个分子的构成不同,说明为两种物质参加反应;反应后生成的 2 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说明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因此,该反应为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合反应,故 C 不正确。 20 D 解析:该反应中 CO、O2、CO2 的质
23、量比: 2COO2 2CO2 56 32 88 因此若 56 g CO 参加反应,则消耗 O2 的质量一定是 32 g,故 A 正确;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 CO2 的质量比为 3288,因此若 16 g O2 参加反应,则生成CO2 的质量一定是 44 g,故 B 正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 CO 与O2 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的 CO2 的质量,故 C 正确;参加反应的 CO 与 O2 的质量比为 5632,2 g O2 要全部反应需要 3.5 g 的 CO,即有 1.5 g 的 CO 过量,只能生成 5.5 g 的 CO2,故 D 错误。 21 符合 A 中的两种物质反应产生
24、了沉淀,沉淀没有脱离体系,所以质量不变,而 B 九年级化学(上)(人教版)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检测题 7 中产生的 CO2 逸散到空气中,使剩余物质的质量总和比原物质质量总和减小解析:质量守恒定律是对于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和反应后生成的物质而言的,有些反应会生成气体,逸散到空气中,这些气体的质量属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 22 (1)0 2CO2+3H2O (2)C、H、O (3)C2H6O (4)C2H6O+3O2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表中数据可知:二氧化碳的质量增加了 89 g-1 g=88 g,可确定二氧化碳是生成物;水蒸气的质量增加了 55 g-1 g=54 g,可确定水蒸气是生成
25、物;氧气的质量减少了 100 g-4 g=96 g88 g+54 g,可确定氧气和 M 都是反应物。(1)M 减少的质量为 88 g+54 g-96 g=46 g,因此 x 的值为 46-46=0。(2)因反应物中的氧气里只含氧元素,因此生成物中的碳元素和氢元素一定来自 M,即 M 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生成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88 g(32/44)100%54 g(16/18) 100%=112 g96 g,确定生成物中的一部分氧元素来自M,即 M 中一定含有氧元素。(3)M 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 C2H6O。(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2H6O+3O2 23 (1)如图所示点燃故 M 的化学式为 2CO2+3H2O。(2)氯分子和参加反应的氢分子(3)两种分子反应生成另一种分子解析:氢气、氯气、氯化氢分别是由氢分子、氯分子、氯化氢分子构成的;氢分子、氯分子分别是由氢原子、氯原子构成的;氯化氢分子是由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舞蹈编导专业》生涯发展展示
- 企业单位劳动合同汇编
- 企业竞业禁止合同模板
- 三方技术转让合同范本
- 与象共舞的课件
- 职工福利购房借款合同细则
-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BM建模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特殊儿童康复学A》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建省宁德市福鼎一中2024-2025学年初三第一次模拟考试(1月)生物试题试卷含解析
- 连云港市2025届三下数学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 JT-T-496-2018公路地下通信管道高密度聚乙烯硅芯塑料管
- 重庆市两江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食材配送投标方案技术标
- 思念女声三部合唱简谱
- 福建省厦门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八下期中考试数学试卷(解析版)
- SGT756变压器技术说明书
- 充电桩采购安装投标方案
- 国际标准《风险管理指南》(ISO31000)的中文版
- 五一劳动节热爱劳动致敬劳动者主题班会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护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