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年杭州市九上科学期中复习(12章)助学练习卷(解析+答题卷)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1年杭州市科学期中复习(1-2章)助学练习卷(原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满分为 16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2.必须在答题纸的对应位置上答题,写在其它地方无效,本试卷中g=10N/Kg。3.相对原子质量:H-1,O-16,C-12,S-32,N-14,Cl-35.5,Na-23,Fe-56,Zn-65,Ba-137,Ca=40,Cu=6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0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零废弃”是一种“变废为宝”的环保理念。下列做法不
2、符合“零废弃”环保理念的是( )A. 从源头尽可能减少垃圾的产生 B. 充分实现物尽其用C. 废弃物进行分类投放及回收利用 D. 将垃圾随地填埋2、科学知识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 下列物质用途错误的是 ( )选项 A B C D物质 稀盐酸 二氧化碳 浓硫酸 氧气用途 除铁锈 用于灭火 作干燥剂 作燃料3、小科在碳酸钠的溶液中滴加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然后再滴入适量经过稀释的硫酸溶液,在该实验过程的操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操作与目的分析均正确的是( )A甲中试剂瓶标签正对手心,是为了防止手被腐蚀B乙中将滴管伸入试管内,是为了防止试剂滴落到试管外C丁中试剂瓶盖倒放在桌面上,主要是为了避免瓶中试剂
3、受污染D戊中将水缓慢倒入浓硫酸并搅拌,是为了防止局部过热引起酸液飞溅4、某些电子集成电路常用黄金镀膜。废旧电子产品上的黄金通过某种溶液的溶解后,加入某种金属,即可回收。对黄金在电子产品上的应用和回收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集成电路用黄金镀膜可防止线路氧化B回收时往溶液中加入的金属可以用铜C. 回收时溶解黄金的溶液不会是硫酸D回收时金属与溶液发生了化合反应5、下列各说法中的“一定”,你认为正确的是(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B由固体变为气体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C物理变化中一定不生成新物质D化学变化中一定有放热、发光现象6、如图表示化学反应中溶液的颜色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
4、是( )A. 若X是稀硫酸,a可能是紫色石蕊试液 B. 若X是稀硫酸,b可能是氧化物C. 若X是稀盐酸,c不可能是单质 D. 若X是稀盐酸,d不可能是单质(第6题图) (第7题图)7、为了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是否放热,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夹持等固定装置图略),针对该实验目的,下列评价或改进,错误的是( )A若观察到红墨水向右移,则说明该实验一定有放热现象B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可改用氢氧化钠固体C在打开活塞a之前应先打开橡皮管上的止水夹D为了使实验更具有说服力,可用氢氧化钾溶液再次实验8、在稀硫酸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反应现象符合的是( )A铜片:看到铜片周围有气泡产生 B氧化铁:固体消
5、失,溶液变成浅绿色C氯化钡:无明显现象 D碳酸钠溶液: 产生气泡9、能够反应的物质不能共存于同一溶液中下列各组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而且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后显红色的是()A. NaOH NaC1 CuSO4 HC1B. KNO3 Na2SO4 NaOH KC1C. KC1 Ba(NO3)2 HC1 CaC12D. Na2CO3 Ba(OH)2 KNO3 Na2SO410、下列各组溶液中其离子能在pH=12的条件下大量共存的是()AFe3+、Na+、SO42-、Cl- BNa+、K+、SO42-、N03-CNa+、K+、NO3-、H+ DBa2+、Cl-、SO42-、N03-11、某学生设计的
6、下列四个实验方案中,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是()ACuCuCl2Cu(OH)2BH2OO2MgOCCaCO3CaOCa(OH)2溶液NaOH溶液DMgCl2Mg(OH)2Mg12、下列除去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ACO(CO2):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BMnO2粉末(KCl):溶解、过滤、洗涤、干燥CFeSO4溶液(CuSO4):加入足量锌粉、过滤DNa2SO4溶液(NaCl):加入适量硝酸银溶液、过滤13、下列推论正确的是()A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B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酸与碱的反
7、应C用酚酞试液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D碱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所以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呈碱性14、下列变化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观察到化学反应发生的是()15、通过实验可以获取证据,得出结论。下列做法中不能获得明显证据的是()A为了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在其溶液中滴加稀盐酸B为了证明氧气是否集满,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C为了说明盐溶液不一定都呈中性,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D为了证明汗水中含有Cl,加入含稀硝酸的硝酸银溶液16、做“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废液缸中盛有大量的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不考虑其他杂质)。某同学处理废液时做了如下实验:取废液缸中上层清液于烧杯中,逐滴
8、滴入Na2CO3溶液至过量。记录滴入Na2CO3溶液质量(x)与有关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图中纵坐标(y)表示生成CO2的质量B反应进行到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ClCC点溶液的pH=7DOA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2HCl=2NaCl+H2O+CO2(第16题图) (第17题图)17、小科为了验证CO2密度比空气大,采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集气瓶中充满CO2 , 大烧杯中放置着两支高低不等的点燃的蜡烛,实验时打开止水夹,移开玻璃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移开玻璃片的目的是缩短实验时间B. 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C. 蜡烛会熄灭是因
9、为CO2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D. 导管插入到大烧杯底部比插在两蜡烛之间要严谨科学18、制印刷电路时,常用氯化铁溶液作为腐蚀液,将铜腐蚀掉而成为Cu2+。其反应方程式为:2FeCl3+Cu=2FeCl2+CuCl2。现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a克铜,完全溶解后,再加入b克铁,充分反应后得到c克残余固体,且a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残余固体全部是铜B残余固体可能为铁和铜的混合物C最后得到的溶液可能含有+3价Fe元素D残余固体是铁,溶液中一定不含Cu元素19、如图为CO还原CuO“微型”实验装置(夹持仪器等略),已知:HCOOH热浓硫酸H2O+C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21cnkxtj008)A实验中所
10、需CO可现制现用B此装置可节约用品,污染小,现象明显C此装置内空间较小,空气易排空,实验危险系数小D该实验中CO是还原剂,发生了还原反应( http: / / . / )(第19题图) (第20题图)20、为探究锌、铜、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学习小组做了如甲图所示实验,实验结束后,将试管、试管内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烧杯中,充分反应后发现烧杯中的红色固体物质明显增多(如乙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1cnkxtj2008)2A反应后烧杯中的固体一定含有铁B甲图试管中反应后固体一定不含铁C反应后烧杯中的溶液一定不含有氯化铜D烧杯中最后所得固体的质量不一定大于2a克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
11、空2分,共26分)21、科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学好科学知识能让我们解除一些困扰,请利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常附着一层用水难以洗去的白色物质,该物质是 ;(2)生产硫酸的工厂排放的废气里含有污染环境的二氧化硫,可将含SO2的废气通过含有碱性物质的废液。请写出用含有氢氧化钠的废液吸收SO2的化学方程式_ 。22、推断两种物质混合后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需要有证据来支持。(1)在A试管中加有5mL澄清石灰水,往里面滴加5mL碳酸钠溶液,试管里的两种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可观察到的证据是 。(2)在B试管中装有5mL的无水酒精,为检验里面的酒精是否真的“无水”,可以往里面加入
12、一种合适的物质,并根据你加入的物质是否变色来作出判断,则其颜色变化是 。23、用如图所示的玻璃管进行碳还原氧化铜实验。(1)当A处的黑色固体变红时,可观察到B处的现象是 。(2)查阅资料发现:反应生成的红色固体除了铜以外还可能含有氧化亚铜(Cu2O),氧化亚铜可以与硫酸发生如下反应:Cu2O+H2SO4 高温 Cu+CuSO4 +X,该反应中X的化学式为 。在做锌与稀硫酸反应实验时,小丽同学发现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度先变快后变慢。这一现象引起了同学们的思考,化学反应的快慢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他们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分三次取足量的相同质量的稀硫酸,分别与大小、形状、质量相同的锌粒进行反
13、应。实验数据记录如表。实验编号 1 2 3稀硫酸的质量分数 10% 10% 20%溶液温度/ 反应前 20 30 20反应后 26 37 28反应所需时间 长 较短 较短(1)同学们发现3次实验过程中总是开始阶段产生气泡逐渐变快,一定时间后逐渐变慢至停止。根据实验数据分析,锌与稀硫酸反应开始阶段产生气泡变快的决定因素是 。(2)请你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的原因 。25、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老师在课堂上为大家做了一个“燃烧成铁”的趣味实验。将一张滤纸(组成元索为C、H、O)用FeCl3浓溶液湿润,在酒精灯上烘干后点燃。滤纸变黑、红热,最终生成黑褐色物质。老师告
14、诉大家,黑褐色物质中含有单质铁。小阳同学对此进行了分析验证。(1)从反应物的组成分析。因为有_元素,反应后可能生成单质铁。(2)将黑褐色物质放人稀盐酸中,发现有连续微小气泡产生,也可初步证明该黑褐色物质中含有单质铁。请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_。26、从微观视角看物质的变化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如图分别表示生成氯化钠的不同的化学反应。根据图示回答相关问题:图甲描述了NaOH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实质是_。下列物质中能验证该反应确实能够发生的是_ (选填字母)。Fe B. 酚酞溶液 C. CuSO4 D. Ba(NO3)2(2)图乙表示的反应中涉及4种物质,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 。三
15、、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42分)27、我校的九年级某班的实验课上,小林取了40mL的Ba(OH)2溶液,并随手倒入等量的稀盐酸(均未知浓度)。老师发现后,递给他一瓶K2CO3溶液,让小科来检测混合溶液的酸碱性。小林在混合液中慢慢滴入K2CO3溶液,发现刚加入K2CO3溶液时,并没有沉淀生成,却有气泡产生,则原混合溶液呈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其中所含的溶质有 (用化学式表示)。28、实验小组同学向盛有2ml稀硫酸的试管中加入2ml氢氧化钠溶液,未观察到明显现象。【提出问题】两者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1)【实验探究】将盛有上述实验混合液的试管标为,如图甲。小华:测
16、得实验所用稀硫酸的pH7,试管中溶液pH7。小敏:取两支试管,编号为和,分别加入稀硫酸和试管中溶液各2ml,逐滴滴加Na2CO3溶液至过量,实验过程与现象如图乙,由此他得出了与小华一样的实验结论。于是得出结论: 。(2)【反思评价】小军认为小敏在实验设计中存在不够严密的地方,请帮他指出: 。(3)【交流讨论】试管中的溶液中有哪些溶质?同学们分析了两位同学的实验过程,一致认为没有H2SO4,其理由是 。在此基础上,同学们提出了二种推理:推理1:含有Na2SO4、Na2CO3和NaOH推理2:含有Na2SO4、Na2CO3。正确的是推理 (选填“1”或“2”)。硫酸亚铁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用途十
17、分广泛。如医疗上可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农业中可施用于缺铁性土壤等。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利用工业废铁屑为原料,设计如下两种制备硫酸亚铁的方案:FeH2SO4 = FeSO4H2; 2FeO4H2SO4(浓)= Fe2(SO4)3SO24H2O,FeFe2(SO4)3 =3FeSO4(1)两种方案都有一定的理论依据,他们选用了方案,你认为他们不用方案的理由是什么?。他们在配制所需的稀硫酸时使用了自来水,小明提出自来水中含有少量的Cl- ,会影响到制出的FeSO4的纯度。他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证明已配制的稀硫酸中混有Cl-,请将实验方案补充完整: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取少许配制的稀硫酸于试管中,滴加足
18、量的 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适量的_ _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稀硫酸中有Cl-30、在实验室里,小明和小白两位同学发现盛有NaOH溶液的试剂瓶塞外往往有少量白色粉末,白色粉末是什么呢?他们作出以下三个猜想:猜想:白色粉末是NaOH固体 猜想:白色粉末是Na2CO3固体猜想:白色粉末是NaOH和Na2CO3的固体混合物为了探究上述猜想,他们取白色粉末置于烧杯中,加入水配制成溶液进行实验:(1)NaOH的俗称是 ;(2)小明作出猜想的依据是 ;(3)小明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用pH试纸测得溶液pH大于7,认为猜想成立,小白认为小明的结论是不合理的,其理由是 。31、某兴趣小组对酸碱之间的
19、反应进行如下实验探究:【探究实验一】借助无色酚酞试剂,证明酸碱发生了反应。甲同学按图1实验,证明了盐酸和Na ( http: / / . )OH溶液能发生化学反应,依据是 ;( http: / / . / )【探究实验二】检验反应生成的水,证明酸碱发生了反应。乙同学取硅胶(一种不与酸、碱反应的干燥剂,吸水后由蓝色变红色)、无水醋酸(一种酸,常温下为液体)和固体氢氧化钠进行图2所示的三个实验。(1)实验A和B可以作为参照,其目的是 ;(2)加入试剂后迅速塞紧橡胶塞的原因是 ;(3)能证明酸和碱反应有水生成的现象是 。32、我国不少地方有端午吃“灰水粽”的习俗,所谓“灰水粽”是指用草木灰的浸出液(
20、俗称“灰水”)浸泡糯米做成的粽子,这种粽子颜色微黄、清香软糯,小乐对制作“灰水粽”的草木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展开了如下探索:【查阅资料】糯米中加入食用碱可起到中和微生物生成的酸、软化食物纤维等作用;草木灰中富含钾盐,只要成分是K2CO3,还有少量K2SO2和KCl。【实验】检验草木灰的成分,并测验草木灰中K2CO3的质量分数(1)取适量草木灰于烧杯中,加足量水浸泡,过滤得到草木灰的浸出液;取少量浸出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观察到酚酞试液 ,则说明草木灰的浸出液呈碱性;(2)写出检验草木灰的浸出液中存在的Cl-的实验方法: ;(3)小乐用图示装置(图中夹持仪器已略去)测定草木灰中K2CO3
21、质量分数,实验中通过测定丙装置质量的增加量来计算K2CO3质量(草木灰中其他成分遇稀盐酸不产生气体),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其作用除了可搅拌 中的反应物外,还能 ;(4)有人认为通过测定丙装置质量的增加量来计算K2CO3的质量,其结果偏大,原因是:。四、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第33-36小题各6分,第37小题8分,共32分)33、煤酚皂是酚类消毒剂中常用的一种,对病毒有抑制杀灭作用。据了解,煤酚皂的主要成分是甲基苯酚(C6H4CH3OH)。(1)甲基苯酚属于_(选填“无机物”或“有机物”)。(2)甲基苯酚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_。(3)_g甲基苯酚中含6g氢元素。34
22、、洁厕灵是常用的陶瓷清洗液,小鑫同学对某品牌洁厕灵的有效成分及其含量进行研究。(1)查阅资料得知:洁厕灵有效成分是HCl、HCl与NaH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Cl+NaHCO3=NaCl+H2O+CO2,洁厕灵中其它成分均不参与反应。(2)向一锥形瓶中加入100克该品牌的洁厕灵,再加入溶质质量分数7%的NaHCO3溶液120g,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是215.6g。试计算下列问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为_克。所加NaHCO3溶液中溶质质量是_克。该品牌洁厕灵中HCl的质量分数是_。35、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图为某同学绘制的铁的化学性质网络示意图。请分析
23、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中可用_ _(填化学式)作还原剂;(2)反应导致每年有大量的钢铁锈蚀,为阻止该反应的发生,人们常采用在钢铁表面涂刷油漆 或镀上其它金属等方法。这两种方法的共同原理是阻止钢铁与 接触;(3)早在西汉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利用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制取铜,称为“湿法炼铜”,即反应,若用该方法制得铜16千克,理论上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铜溶液多少千克36、小芳同学采用如下方法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该石灰石样品10g,把4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实验过程所得数据如表(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二氧化硅等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版权所有:】实验次数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24、 剩余固体的质量/g1 10 7.52 10 5.03 10 3.24 10 a根据实验数据计算:(1)表中a的数值为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3)求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37、某混合溶液由硫酸和硫酸铜溶液组成。小科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取124.5g该混合溶液于烧杯中,然后将120gNaOH溶液分六次加入其中,每次充分反应后称量所得溶液的质量,所测数据如下表所示。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g 20 20 20 20 20 20反应后溶液的质量/g 144.5 164.5 179.6 189.8 200 200每次产生沉淀的质量/g 0
25、0 m 9.8 9.8 0(1)上述表格中产生沉淀的质量:m=_。(2)所加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3)第5次加入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1年杭州市九上科学期中复习(1-2章)助学练习卷(答题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0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26分)21、(1) ;(2) ;22、(1) ;(2)
26、;23、(1) ;(2) ;24、(1) ;(2) ;25、(1) ;(2) ;26、(1) ; ;(2)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42分)27、 ; 。28、(1) ;(2) ;(3) ;(4) 。29、(1) ;(2) ; 。30、(1) ;(2) ;(3) 。31、【探究实验一】 ;【探究实验二】(1) ;(2) ;(3) 。32、(1) ;(2) ;(3) ; ;(4)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2分)33、(1) ;(2) ;(3) ;34、(1) ;(2) ;(3) ;35、(1) ;(2) ;(3)解:36、(1) ;(2) ;(3)解:(1) ;解
27、:(3)解:学校 班级 学号 考号 .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1年杭州市科学期中复习(1-2章)助学练习卷(解析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满分为 16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2.必须在答题纸的对应位置上答题,写在其它地方无效,本试卷中g=10N/Kg。3.相对原子质量:H-1,O-16,C-12,S-32,N-14,Cl-35.5,Na-23,Fe-56,Zn-65,Ba-137,Ca=40,Cu=6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0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零废弃”是一种“变废为宝”的环保理念。下列做法不符
28、合“零废弃”环保理念的是( )A. 从源头尽可能减少垃圾的产生 B. 充分实现物尽其用C. 废弃物进行分类投放及回收利用 D. 将垃圾随地填埋解析A、B从源头尽可能减少垃圾的产生,充分实现物尽其用,符合题意,正确;C、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废弃物进行分类投放及回收利用,可以节约资源,正确;D、将垃圾填埋虽然短时间内可能清洁了环境,但从长远角度看可能不仅浪费资源,垃圾中的有害物质还可能污染环境,成新的安全隐患,故不正确。答案C2、科学知识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 下列物质用途错误的是 ( )选项 A B C D物质 稀盐酸 二氧化碳 浓硫酸 氧气用途 除铁锈 用于灭火 作干燥剂 作燃料解析A、稀盐酸
29、可以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达到除锈的作用,正确;B、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可用于灭火,正确;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正确;D、氧气具有氧化性,可作助燃剂,但不能作为燃料,错误。答案D3、小科在碳酸钠的溶液中滴加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然后再滴入适量经过稀释的硫酸溶液,在该实验过程的操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操作与目的分析均正确的是( )A甲中试剂瓶标签正对手心,是为了防止手被腐蚀B乙中将滴管伸入试管内,是为了防止试剂滴落到试管外C丁中试剂瓶盖倒放在桌面上,主要是为了避免瓶中试剂受污染D戊中将水缓慢倒入浓硫酸并搅拌,是为了防止局部过热引起酸液飞溅解析A标签正对手心,防
30、止标签被污染,手不接触试剂,手不会被腐蚀,故A错误;B滴加液体,胶头滴管应悬空正放,防止原试剂瓶中试剂受污染,故B错误;C瓶盖倒放在桌面上,防止瓶内试剂污染,图中操作合理,故C正确;D稀释时,浓硫酸应注入水中,可使稀释放出的热量及时散失,防止局部过热引起酸液飞溅,图中试剂加入顺序不合理,故D错误;答案C4、某些电子集成电路常用黄金镀膜。废旧电子产品上的黄金通过某种溶液的溶解后,加入某种金属,即可回收。对黄金在电子产品上的应用和回收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集成电路用黄金镀膜可防止线路氧化B回收时往溶液中加入的金属可以用铜C. 回收时溶解黄金的溶液不会是硫酸D回收时金属与溶液发生了化合反
31、应解析A、金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最后面,活动性很差,在空气中不能被氧化,故A正确;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铜排在金前面,所以,铜可以把金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故B正确;C、金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后面,金不会溶于稀硫酸,故C正确;D、制取金的单质,说明回收时加入的金属与溶液发生了置换反应,故D错误。答案D5、下列各说法中的“一定”,你认为正确的是(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B由固体变为气体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C物理变化中一定不生成新物质D化学变化中一定有放热、发光现象解析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水蒸发由液态变为气态,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
32、化,故A错;B、由固体变为气体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干冰升华,由固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C、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所以物理变化中一定不生成新物质,故C正确;D、化学变化中不一定有放热、发光现象,例如碳酸氢铵受热分解,属于吸热反应,没有发光现象,故D错。答案C6、如图表示化学反应中溶液的颜色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若X是稀硫酸,a可能是紫色石蕊试液 B. 若X是稀硫酸,b可能是氧化物C. 若X是稀盐酸,c不可能是单质 D. 若X是稀盐酸,d不可能是单质解析(1)若X是稀硫酸,稀硫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则a可能是紫色石蕊
33、试液,故正确;(2)若X是稀硫酸,稀硫酸可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显黄色的硫酸铁溶液,因此b可能是氧化物,故正确;(3)若X是稀盐酸,稀盐酸与铁反应生成显浅绿色的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因此c可能是单质,故错误;(4)若X是稀盐酸,则X与d反应生成的蓝色溶液可能为含铜离子的溶液,而稀盐酸不能与铜发生反应,即d可能为含铜的氧化物或碱,但d不可能是单质,故正确。答案C7、为了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是否放热,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夹持等固定装置图略),针对该实验目的,下列评价或改进,错误的是( )A若观察到红墨水向右移,则说明该实验一定有放热现象B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可改用氢氧化钠固体C在打开活塞a之前应
34、先打开橡皮管上的止水夹D为了使实验更具有说服力,可用氢氧化钾溶液再次实验解析A红墨水向右移,说明装置内的气体膨胀,压强增大,说明二者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故正确;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放热,不能证明就是二者反应放出的热量,故错误;C在打开活塞a之前应先打开橡皮管上的止水夹,保证整套装置连通性良好,稀盐酸才会滴入到烧瓶内,故正确;D为了证明中和反应会放出热量的广泛性,可以再用氢氧化钾溶液来代替氢氧化钠溶液再次进行实验,故正确。答案B8、在稀硫酸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反应现象符合的是( )A铜片:看到铜片周围有气泡产生 B氧化铁:固体消失,溶液变成浅绿色C氯化钡:无明显现象 D碳酸钠溶液: 产生气泡解
35、析A、铜位于氢后,不和稀硫酸反应,故A不正确;B、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铁离子溶液呈黄色,溶液变成黄色,故B不正确;C、氯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故C不正确;D、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产生气泡,故D正确。故选D。答案D9、能够反应的物质不能共存于同一溶液中下列各组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而且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后显红色的是()A. NaOH NaC1 CuSO4 HC1B. KNO3 Na2SO4 NaOH KC1C. KC1 Ba(NO3)2 HC1 CaC12D. Na2CO3 Ba(OH)2 KNO3 Na2SO4解析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后显红色,说明
36、该溶液显碱性.A、CuSO4和NaOH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B、四种物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水,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加入无色粉酞溶液后显红色,故选项正确;C、四种物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水,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但溶液显酸性,加入无色粉酞溶液后不变色,故选项错误;D、Ba(OH)2 和Na2CO3、Na2SO4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分别生成碳酸钡沉淀和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答案B10、下列各组溶液中其离子能在pH=12的条件下大量共存的是()AFe3+、Na+、SO42
37、-、Cl- BNa+、K+、SO42-、N03-CNa+、K+、NO3-、H+ DBa2+、Cl-、SO42-、N03-解析A、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会生成氢氧化铁沉淀而不能共存,故A错误;B、所有的钠、钾、硝酸根形成的化合物都是溶于水的,故B正确;C、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会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水而不能共存,故C错误;D、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会生成硫酸钡沉淀而不能共存,故D错误。答案B11、某学生设计的下列四个实验方案中,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是()ACuCuCl2Cu(OH)2BH2OO2MgOCCaCO3CaOCa(OH)2溶液NaOH溶液DMgCl2Mg(OH)2Mg解析A中理论上错误
38、,因为铜不与酸反应;B中经济上不合理,电解水太消耗能源;C符合要求,故正确;D中理论上错误,因为氢氧化镁不溶于水,无法电解。答案C12、下列除去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ACO(CO2):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BMnO2粉末(KCl):溶解、过滤、洗涤、干燥CFeSO4溶液(CuSO4):加入足量锌粉、过滤DNa2SO4溶液(NaCl):加入适量硝酸银溶液、过滤解析A、CO能与灼热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与灼热氧化铜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KCl易溶于水,MnO2粉末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
39、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C、FeSO4溶液和CuSO4均能与锌粉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NaCl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答案B13、下列推论正确的是()A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B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酸与碱的反应C用酚酞试液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D碱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所以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呈碱性解析A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CO2气体,所以与盐酸反
40、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盐酸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A不正确;B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酸与碱的反应;如酸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也生成盐和水,B不正确。C用酚酞试液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行不通,氢氧化钠溶液与变质生成的碳酸钠溶液都呈碱性,都可使酚酞变红色,C不正确;D碱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所以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呈碱性。D正确。答案D14、下列变化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观察到化学反应发生的是()解析A、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无明显现象,需要借助指示剂才能判断出反应发生,故选项正确;B、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絮状
41、沉淀,现象明显,不需借助酸碱指示剂就能判断出反应发生,故选项错误;C、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有大量气泡产生,现象明显,不需借助酸碱指示剂就能判断出反应发生,故选项错误;D、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后瓶内压强减小,会观察到软塑料瓶变瘪了,现象明显,不需借助酸碱指示剂就能判断出反应发生,故选项错误。答案A15、通过实验可以获取证据,得出结论。下列做法中不能获得明显证据的是()A为了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在其溶液中滴加稀盐酸B为了证明氧气是否集满,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C为了说明盐溶液不一定都呈中性,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D为了证明汗水中含有Cl,加入含稀硝酸的硝酸银
42、溶液解析A、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但是现象不明显,所以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滴加盐酸,可观察到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B、由于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在验满的时候是要把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C、将酚酞试液滴人碳酸钠溶液中,发现溶液变成了红色碳酸钠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说明其溶液呈碱性,所以说明了盐溶液不一定呈中性;D、在检验氯离子时,是加入硝酸银出现白色沉淀,证明氯离子的存在。答案A16、做“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废液缸中盛有大量的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不考虑其他杂质)。某同学处理废液时做了
43、如下实验:取废液缸中上层清液于烧杯中,逐滴滴入Na2CO3溶液至过量。记录滴入Na2CO3溶液质量(x)与有关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图中纵坐标(y)表示生成CO2的质量B反应进行到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ClCC点溶液的pH=7DOA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2HCl=2NaCl+H2O+CO2解析A、根据碳酸钠与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的反应原理,向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Na2CO3溶液至过量,相比之下,刚开始是稀盐酸的量多,而碳酸钠的量少,溶液中应先冒气泡,而不是先产生沉淀。所以,图中纵坐标(y)应该表示生成的沉淀质量;故A错;B、当反应进行到B点时,表明
44、反应完全结束,此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Cl,到了C点说明碳酸钠过量,溶质不仅是氯化钠,还有过量的碳酸钠,故B错;C、实验探究进行到C点时,反应早已经结束,因为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加入其中,溶液的pH大于7;故C错;D、从开始反应的O点到A点的OA段,发生了如下的化学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此时没有沉淀产生,等溶液中稀盐酸被消耗完了以后,才慢慢开始产生沉淀,Na2CO3+CaCl2 =CaCO3+2NaCl。故D正确。答案D17、小科为了验证CO2密度比空气大,采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集气瓶中充满CO2 , 大烧杯中放置着两支高低不等的点燃的蜡烛,实验时打开止水夹
45、,移开玻璃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移开玻璃片的目的是缩短实验时间B. 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C. 蜡烛会熄灭是因为CO2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D. 导管插入到大烧杯底部比插在两蜡烛之间要严谨科学解析A、移开玻璃片是为了让内外气压相等,让二氧化碳更容易流出,可以缩短时间;故A正确; B、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低的蜡烛先熄灭,高的蜡烛后熄灭;故B错误; C、蜡烛会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故C错误; D、导管插入到大烧杯底部与插在两蜡烛之间结果是一样的,都是科学严谨的;故D错误。答案A18、制印刷电路时,常用氯化铁溶液作为腐蚀液,将铜腐蚀掉而成为
46、Cu2+。其反应方程式为:2FeCl3+Cu=2FeCl2+CuCl2。现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a克铜,完全溶解后,再加入b克铁,充分反应后得到c克残余固体,且a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残余固体全部是铜B残余固体可能为铁和铜的混合物C最后得到的溶液可能含有+3价Fe元素D残余固体是铁,溶液中一定不含Cu元素解析此题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有三个,方程式如下:2FeCl3+Cu=2FeCl2+CuCl2;CuCl2+Fe=FeCl2+Cu;2FeCl3+Fe=3FeCl2 因元素守恒:步骤一:ag铜完全溶解后,变为ag铜离子; 步骤二:若加入的铁足够多的话,可将溶液中的铜离子全部变回金属铜(ag)甚至
47、还会有铁剩余,此时,残余固体(cg)应大于或等于ag;由题意:ac可知,加入的铁是不足量的,此时溶液中还有部分铜未完全置换出来。 结论1:剩余固体为Cu,不可能有Fe剩。选A。步骤三:根据方程式1、2、3可知,溶液中一定有Fe2+,因上述推导可知,溶液中还应有Cu2+剩余,由方程式1可知,Cu与Fe3+是不能共存的,剩余固体中有Cu,则溶液中必无Fe3+、 结论2: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为Cu,而溶液中含FeCl2和CuCl2。答案A19、如图为CO还原CuO“微型”实验装置(夹持仪器等略),已知:HCOOH热浓硫酸H2O+C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21cnkxtj008)A实验中所需CO可现制现用
48、B此装置可节约用品,污染小,现象明显C此装置内空间较小,空气易排空,实验危险系数小D该实验中CO是还原剂,发生了还原反应( http: / / . / )解析A、实验中所需的CO可现制现用,正确;B、该装置节约药品,产生的污染物少,正确;C、些装置空间小,空气易排尽,实验危险系数小,正确;D、在CO还原CuO反应中,CO是还原剂,它利于氧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发生了氧化反应,D错误。答案D20、为探究锌、铜、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学习小组做了如甲图所示实验,实验结束后,将试管、试管内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烧杯中,充分反应后发现烧杯中的红色固体物质明显增多(如乙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1cnk
49、xtj2008)2A反应后烧杯中的固体一定含有铁B甲图试管中反应后固体一定不含铁C反应后烧杯中的溶液一定不含有氯化铜D烧杯中最后所得固体的质量不一定大于2a克解析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铁会置换出氯化铜中的铜,但是氯化铜的量不能确定,所以反应后烧杯中的固体中是否含铁,不能确定,故A错误;B、两支试管中的物质加入烧杯中后,会继续生成铜,所以试管中一定含有氯化铜,滤渣中一定不含铁,故B正确;C、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铁会置换出氯化铜中的铜,但是氯化铜的量不能确定,题中的现象不能确定反应后烧杯中的溶液是否含有氯化铜,故C错误;D、通过题中的分析可知,加入铁的质量是2a,每56份质量的铁会置换出64份质量的
50、铜,所以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大于2a克,故D不正确。答案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26分)21、科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学好科学知识能让我们解除一些困扰,请利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常附着一层用水难以洗去的白色物质,该物质是 ;(2)生产硫酸的工厂排放的废气里含有污染环境的二氧化硫,可将含SO2的废气通过含有碱性物质的废液。请写出用含有氢氧化钠的废液吸收SO2的化学方程式_ 。解析(1)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所以难以洗去的白色物质是碳酸钙;(2)反应物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生成物是亚硫酸钠和水,用观察法配平,所以方程式是:SO2+2NaO
51、H=Na2SO3+H2O。答案 (1)碳酸钙;(2)SO2+2NaOH=Na2SO3+H2O。22、推断两种物质混合后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需要有证据来支持。(1)在A试管中加有5mL澄清石灰水,往里面滴加5mL碳酸钠溶液,试管里的两种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可观察到的证据是 。(2)在B试管中装有5mL的无水酒精,为检验里面的酒精是否真的“无水”,可以往里面加入一种合适的物质,并根据你加入的物质是否变色来作出判断,则其颜色变化是 。解析(1)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2)硫酸铜白色粉末与水反应生成蓝色五水硫酸铜,可以检验里面的酒精是否真的“无水”(其他合理的方法也可以)。答
52、案(1)有白色沉淀生成;(2) 白色变蓝色(其他合理都可)23、用如图所示的玻璃管进行碳还原氧化铜实验。(1)当A处的黑色固体变红时,可观察到B处的现象是 。【版(2)查阅资料发现:反应生成的红色固体除了铜以外还可能含有氧化亚铜(Cu2O),氧化亚铜可以与硫酸发生如下反应:Cu2O+H2SO4 高温 Cu+CuSO4 +X,该反应中X的化学式为 。2解析(1)A中氧化铜与碳发生反应生成红色的铜、并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二氧化碳进入B中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与水;(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原子的各类和数目不变,故X为H2O。答案(1)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H2O24、在做锌与稀硫酸
53、反应实验时,小丽同学发现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度先变快后变慢。这一现象引起了同学们的思考,化学反应的快慢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他们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分三次取足量的相同质量的稀硫酸,分别与大小、形状、质量相同的锌粒进行反应。实验数据记录如表。实验编号 1 2 3稀硫酸的质量分数 10% 10% 20%溶液温度/ 反应前 20 30 20反应后 26 37 28反应所需时间 长 较短 较短(1)同学们发现3次实验过程中总是开始阶段产生气泡逐渐变快,一定时间后逐渐变慢至停止。根据实验数据分析,锌与稀硫酸反应开始阶段产生气泡变快的决定因素是 。(2)请你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
54、中燃烧剧烈的原因 。解析(1)由表格可知,反应物的浓度越大,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2)(3)空气中氧气的浓度比纯氧中的浓度更低,根据实验可知反应物的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故硫在氧气中燃烧比空气中燃烧更剧烈。答案(1)反应温度(温度)、反应物浓度(浓度) (2)空气中氧气浓度比纯氧小,所以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25、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老师在课堂上为大家做了一个“燃烧成铁”的趣味实验。将一张滤纸(组成元索为C、H、O)用FeCl3浓溶液湿润,在酒精灯上烘干后点燃。滤纸变黑、红热,最终生成黑褐色物质。老师告诉大家,黑褐色物质中含有单质铁。小阳同学对此进行了分析验证。(1)从
55、反应物的组成分析。因为有_元素,反应后可能生成单质铁。(2)将黑褐色物质放人稀盐酸中,发现有连续微小气泡产生,也可初步证明该黑褐色物质中含有单质铁。请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_。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由于反应物中含有铁元素,所以可能生成铁单质;(2)该黑褐色物质中含有单质铁,铁和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亚铁和氢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答案(1)铁;(2)Fe+2HClFeCl2+H2;26、从微观视角看物质的变化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如图分别表示生成氯化钠的不同的化学反应。根据图示回答相关问题:图甲描述了NaOH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56、该反应的实质是_。下列物质中能验证该反应确实能够发生的是_ (选填字母)。Fe B. 酚酞溶液 C. CuSO4 D. Ba(NO3)2(2)图乙表示的反应中涉及4种物质,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 。解析(1)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的实质是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接生成了水。若加入铁,由于溶液中没有氢离子,没有气泡生成;由于没有氢氧根离子,加入酚酞溶液不能变成红色,加入的硫酸铜溶液不能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所以Fe、酚酞溶液、CuSO4能验证反应确实能够发生;(2)由微粒的构成可知,二氧化氯是氯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答案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结合生成了水 ABC (2) 二氧化氯三、实验探
57、究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42分)27、我校的九年级某班的实验课上,小林取了40mL的Ba(OH)2溶液,并随手倒入等量的稀盐酸(均未知浓度)。老师发现后,递给他一瓶K2CO3溶液,让小科来检测混合溶液的酸碱性。小林在混合液中慢慢滴入K2CO3溶液,发现刚加入K2CO3溶液时,并没有沉淀生成,却有气泡产生,则原混合溶液呈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其中所含的溶质有 (用化学式表示)。解析刚加入K2CO3溶液时,发现没有沉淀生成,却有气泡产生,说明稀盐酸过量,则原混合溶液呈酸性,其中所含的溶质有BaCl2、HCl。答案酸性; BaCl2、HCl28、实验小组同学向盛有2ml稀硫
58、酸的试管中加入2ml氢氧化钠溶液,未观察到明显现象。【提出问题】两者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1)【实验探究】将盛有上述实验混合液的试管标为,如图甲。小华:测得实验所用稀硫酸的pH7,试管中溶液pH7。小敏:取两支试管,编号为和,分别加入稀硫酸和试管中溶液各2ml,逐滴滴加Na2CO3溶液至过量,实验过程与现象如图乙,由此他得出了与小华一样的实验结论。于是得出结论: 。(2)【反思评价】小军认为小敏在实验设计中存在不够严密的地方,请帮他指出: 。(3)【交流讨论】试管中的溶液中有哪些溶质?同学们分析了两位同学的实验过程,一致认为没有H2SO4,其理由是 。在此基础上,同学们提出了二种推理:推理1:
59、含有Na2SO4、Na2CO3和NaOH推理2:含有Na2SO4、Na2CO3。正确的是推理 (选填“1”或“2”)。解析(1)因为稀硫酸的pH7,而试管中溶液pH7,说明稀硫酸已经消失了,故可得出结论为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2) 应取用试管中的全部溶液与2ml稀硫酸做比对实验;(3)试管中加入碳酸钠后没有气泡产生,说明溶液中没有硫酸;(4)因为试管溶液pH大于7,说明有氢氧化钠存在,并且不与碳酸钠反应,故试管中的溶液中的溶质有氢氧化钠、碳酸钠及生成的硫酸钠。答案(1)两者发生了反应; (2)应取用试管中的全部溶液与2ml稀硫酸做比对实验;(3)试管溶液pH大于7(H2SO4已经反应
60、完或试管中滴入Na2CO3无气泡); (4) l硫酸亚铁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用途十分广泛。如医疗上可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农业中可施用于缺铁性土壤等。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利用工业废铁屑为原料,设计如下两种制备硫酸亚铁的方案:FeH2SO4 = FeSO4H2; 2FeO4H2SO4(浓)= Fe2(SO4)3SO24H2O,FeFe2(SO4)3 =3FeSO4(1)两种方案都有一定的理论依据,他们选用了方案,你认为他们不用方案的理由是什么?。他们在配制所需的稀硫酸时使用了自来水,小明提出自来水中含有少量的Cl- ,会影响到制出的FeSO4的纯度。他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证明已配制的稀硫酸中混有C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东理工学院《汽车工程制图》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科技学院《中学化学课程教学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大气污染控制工程》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江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蒸汽发生器热工水力计算课程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茶叶审评与检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工业大学《现代化学基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安职业技术学院《零售管理实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折旧的计算方法》课件
- 《绝密微信课程》课件
- 赣南师范大学《现代文与中学语文教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管理制度例文(三篇)
- 人教版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期末综合复习练习卷(含答案)
- 《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导读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病例报告表(CRF)模板
- 四年级下册混合运算100道及答案
- 旋翼式煤泥干燥设备在平舒矿的应用
- 消防职业技能鉴定个人承诺书
- 有限元分析用到的材料属性表
- 关于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工作(杨占山)
- 毛细管电泳实验常见问题解答
- 某变电站工程建筑物拆除施工方案(附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